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

时间:2019-05-13 21:5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

第一篇: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

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的第一个5年计划:

1.时间:1953年到1957年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3.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5.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6.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7.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9.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酒的专卖在商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为改变专卖行政机关与专卖企业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商业部拟定了《各级专卖事业行政组织规程(草案)》,报请政务院审查颁发,各级专卖事业行政机关的设置情况如下所示:

中央设专卖事业总管理局,归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领导。

大区设专卖事业管理处,受大区商业管理局及专卖事业总管理局的双重领导。

省(盟)设省(盟)专卖事业管理局,受省(盟)商业厅及大区专卖事业管理处的双重领导。

直辖市设专卖事业管理处;

专区及省辖市设专区、市专卖事业管理局;

县(旗)设县(旗)专卖事业管理局;

直辖市、专区及县的专卖事业都受当地政府及上级专卖事业管理机构的双重管理。各级专卖行政机关和各级专卖企业机构合署办公。

为保证专卖事业的严格执行,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制定了《商品验收责任制试行办法》,规定酒类的收购单位必须设专职验收人员,对较大的酒厂设驻厂员, 小厂或小酒坊配设巡回检验员,包干负责。收购单位是负责酒类商品检验和保证酒质的第一关。中国专卖事业公司还制定了《包装用品管理试行办法》、《酒类、卷烟、烟叶、盘纸、铝纸仓库保管制度》。1954年6月30日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发布了《关于加强调拨运输工作的指示》,白酒和黄酒,各大区公司可着地产地销的原则, 根据既定的购销计划,结合产销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大区内的调拨供应计划, 并使省市之间通过合同的约束,完成调拨任务。

全大区购销计划不能平衡时,上报总公司研究调整 ,在全国调拨计划内确定大区与大区之间的调拨,双方大区公司根据计划签订具体的供应合同。酒精和国家名酒为计划供应之商品,由总公司掌握,统一分配。

第二篇: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远超英美的速度 余扬斌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基础上制订的。195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宋劭文)的五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计划于1955年7 月30日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计划是一部涉及钢铁、有色、能源、国防、机械、原材料和化工工业等各领域的宏伟计划。它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

一、钢铁工业名列榜首

“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35.5%。对于当时中国的国力,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实是历史的必然。“一五”计划期间确定,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工业的88.8 %。在重工业中,又重点突出了钢铁、能源工业等领域。

“一五”计划以苏联设计和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为核心,以900多个大中型(即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建设,1949年12月 ,在他出访莫斯科与苏联签订的援华50个工程项目(后来逐步增加,达到156项)中,建设鞍钢,名列榜首。

二、“156项”与钢铁7 项

“156项”分四批签订协议。第一批是194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出访苏联与苏方签订的50项,主要有钢铁、能源、化工等项目。1953年,以国防军事工业及其有关的配套项目为重点,与苏方签订第二批协议,计91项。1954年10月,签订第三批,包括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等15项。以上总数已达到了156项。第四批是1955年3月与苏联签订的16项军事工程、造船和原材料工业项目 ;后又口头协议增加了2 项。这样总数就上去了,但习惯上对 1 苏联援华项目仍被称作“156项”。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实际上最后确定的是154项,正式施工的项目为150项。在“156项” 中,钢铁工业有7项:改建鞍钢、本钢,新建武钢、包钢、富拉尔基特钢、吉林铁合金公司和热河钒钛矿。

三、鞍钢 武钢和包钢

1、鞍 钢

蕴酿鞍钢扩建的起步很早,1949年底我国政府就与苏联达成援建(改造和扩建)协议。1950年,苏联专家到鞍钢作扩建设计。1952年,国家批准了东北工业部拟定的鞍钢建设设计任务书,确定鞍钢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20万吨。在党中央“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号召下,一支五万多人的基建大军以及号称“五百罗汉”的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集结鞍钢,迅速投入“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建设 :7月 14日,无缝钢管厂开工建设;8月 1 日,大型轧钢厂动工兴建;1953年2月 27日,七号高炉开始建设。”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怀与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1953年12月,“三大工程”胜利建成投产,鞍钢职工向中共中央报捷。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称“三大工程的建成投产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一五”期间,鞍钢先后恢复了第一、第二炼钢厂,新建了第三炼钢厂;重建第一初轧厂,新建第二初轧厂;配套建设了型、板、管、线轧机。建设了东鞍山、弓长岭等铁矿和选矿厂。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1957年,鞍钢钢产量达到291.2万吨,生铁338.1万吨,钢材191.8万吨。

2、武 钢

1952年2月,苏联黑色冶金工厂设计总院院长赫列布尼柯夫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在来大冶考察建厂条件及铁矿基地后,向我党中央建议:中国的第二个钢铁工业中心应建在武汉、大冶一带,生产规模应以250万吨左右为宜。1954年3月,苏联专家组对青山一带进行实地踏勘,并于3月 26日 提出了《厂址选择建议书》,推荐武汉青山地区作为新厂厂址。5月 25日,国家计委批准武钢设计计划任务书,年底改“华中钢铁公司”为“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1月,苏联提供了全部初步设计资料。1955年6月,中央批准了武钢第一期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及议定书。一期工程的项目有:4座65孔焦炉;2座容积分别为1386立方米和1436立方米的一、二号高炉;1座250吨和4座500吨平炉;1150毫米初轧机;800/650毫米大型轧钢机;2800毫米中厚板轧机等主体生产设备以及一些其它的辅助设施和厂矿。6月 28日,重工业部要求第一期工程的一、二号高炉分别于1959年1月 和1960 年1月建成投产。

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怀着建设祖国第二大钢都的豪情壮志,踏上了前人难有涉足的这块荒凉的土地,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武钢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包 钢

1953年初,在中央的关怀下,华北局作出《关于加强包头工作的决定》,并成立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1956年正式施工,到1957年,施工力量达到了2.5万人,进入建设高潮时达到6万人。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冶金部决定把包钢、包建和设计院合并,成立甲、乙、丙合一的包头钢铁总公司,将三方拧在一起,以利统一指挥,解少矛盾,加快建设速度。

初步设计提出的包钢建设规模(分二期建设)为:钢316万吨(一期150万吨),生铁313万吨(一期160万吨),铁矿石1100万吨,初轧开坯276万吨,轨梁钢130万吨(其中钢轨60万吨),大型钢材25万吨和无缝钢管40万吨。这些都是国家工业建设急需的产品。

四、钢铁工业的成就

除了鞍钢、武钢和包钢外,富拉尔基特钢于1957年10月建成设产。本钢改建、吉林铁合金厂等的新建也在顺利进行。在“156项”建设的同时,“一五”期间进行改、扩建的钢铁项目还有:马鞍山铁矿、大冶特殊钢厂、重庆特殊钢厂、太原钢铁厂、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石景山钢铁厂、抚顺钢厂、大连钢厂和上钢一、二、三厂等。

钢铁工业的发展,构筑了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钢铁工业的成就,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产能: 经过5年建设,新增铁矿开采能力1643.4万吨,炼焦能力329.1万吨,炼铁能力338.6万吨,炼钢能力281.6万吨,轧钢能力158.8万吨。

(2)产量: 5年共产钢1656万吨。1957年产钢535万吨,铁594万吨,钢材415万吨,分别比1952年新增400万吨、401万吨和309万吨,每年增长32%。

(3)钢种、规格: 钢种从只能生产170多种发展到370多种;规格从旧中国的100来种增加到1957年的4000余种。过去无法生产的钢轨、无缝钢管、大型钢材、复合不锈钢板、矽钢片、汽车用薄钢板、航空用冷拔钢管以及高级合金钢材等,到1957年都能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 提高到86%。

(4)布局: 旧中国的钢铁工业,70% 以上集中在东北及沿海一带。“一五”时期建设的一批钢铁企业,使钢铁产业布局得到初步改善。“一五”时期对西部的开发,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框架中嵌入了现代意义的工业企业,它们在西部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长远与举 足轻重的作用。

(5)速度: 与中国产钢的历史相比 :“一五”期间产钢1656万吨,为旧中国49年间全部钢产量的2.18倍;与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比 :“一五”期间,中国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535万吨只用了5年时间。而美国从1880年的127万增加到501万吨,前后花去了12年。英国从1880年的131万吨增加到511万吨,用了23年。法国花了26年。我国的发展速度在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史上遥遥领先。“一五”计划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对轻工业,尤其是农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我国的供求关系由原来的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为由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但纵观“一五”,客观地说,我们做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缺乏经验,也难免出现不足。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钢铁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高兴。1957年11月,他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说:“同志们,我讲讲我们国家的事情吧。我们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全年为535万吨-笔者),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吨到1500万吨钢„„。中国人民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这充满激情的话,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取得成就的自豪和对今后钢铁工业更快发展的热切期盼与信心。

第三篇: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钢铁工业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远超英美的速度

余扬斌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基础上制订的。195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宋劭文)的五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计划于1955年7 月30日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计划是一部涉及钢铁、有色、能源、国防、机械、原材料和化工工业等各领域的宏伟计划。它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

一、钢铁工业名列榜首

“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35.5%。对于当时中国的国力,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实是历史的必然。“一五”计划期间确定,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工业的88.8 %。在重工业中,又重点突出了钢铁、能源工业等领域。

“一五”计划以苏联设计和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为核心,以900多个大中型(即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钢铁工业建设,1949年12月 ,在他出访莫斯科与苏联签订的援华50个工程项目(后来逐步增加,达到156项)中,建设鞍钢,名列榜首。

二、“156项”与钢铁7 项

“156项”分四批签订协议。第一批是194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出访苏联与苏方签订的50项,主要有钢铁、能源、化工等项目。1953年,以国防军事工业及其有关的配套项目为重点,与苏方签订第二批协议,计91项。1954年10月,签订第三批,包括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等15项。以上总数已达到了156项。第四批是1955年3月与苏联签订的16项军事工程、造船和原材料工业项目 ;后又口头协议增加了2 项。这样总数就上去了,但习惯上对 1

苏联援华项目仍被称作“156项”。由于情况的不断变化,实际上最后确定的是154项,正

式施工的项目为150项。在“156项” 中,钢铁工业有7项:改建鞍钢、本钢,新建武钢、包钢、富拉尔基特钢、吉林铁合金公司和热河钒钛矿。

三、鞍钢 武钢和包钢

1、鞍钢

蕴酿鞍钢扩建的起步很早,1949年底我国政府就与苏联达成援建(改造和扩建)协议。

1950年,苏联专家到鞍钢作扩建设计。1952年,国家批准了东北工业部拟定的鞍钢建设设

计任务书,确定鞍钢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20万吨。在党中央“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号召下,一支五万多人的基建大军以及号称“五百罗汉”的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集结鞍钢,迅速投入“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建设 :7月 14日,无缝钢

管厂开工建设;8月 1 日,大型轧钢厂动工兴建;1953年2月 27日,七号高炉开始建

设。”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怀与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1953年12月,“三大工程”胜

利建成投产,鞍钢职工向中共中央报捷。12月21日,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称“三大工程的建成投产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一五”期间,鞍钢先后恢复了第一、第二炼钢厂,新建了第三炼钢厂;重建第一初轧

厂,新建第二初轧厂;配套建设了型、板、管、线轧机。建设了东鞍山、弓长岭等铁矿和选

矿厂。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1957

年,鞍钢钢产量达到291.2万吨,生铁338.1万吨,钢材191.8万吨。

2、武钢

1952年2月,苏联黑色冶金工厂设计总院院长赫列布尼柯夫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在来

大冶考察建厂条件及铁矿基地后,向我党中央建议:中国的第二个钢铁工业中心应建在武汉、大冶一带,生产规模应以250万吨左右为宜。1954年3月,苏联专家组对青山一带进行实

地踏勘,并于3月 26日 提出了《厂址选择建议书》,推荐武汉青山地区作为新厂厂址。5

月 25日,国家计委批准武钢设计计划任务书,年底改“华中钢铁公司”为“武汉钢铁公

司”。1955年1月,苏联提供了全部初步设计资料。1955年6月,中央批准了武钢第一期

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及议定书。一期工程的项目有:4座65孔焦炉;2座容积分别为1386

立方米和1436立方米的一、二号高炉;1座250吨和4座500吨平炉;1150毫米初轧机;

800/650毫米大型轧钢机;2800毫米中厚板轧机等主体生产设备以及一些其它的辅助设施和

厂矿。6月 28日,重工业部要求第一期工程的一、二号高炉分别于1959年1月 和1960

年1月建成投产。

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怀着建设祖国第二大钢都的豪情壮志,踏上了前人难有涉足的这块荒凉的土地,他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为武钢一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包钢

1953年初,在中央的关怀下,华北局作出《关于加强包头工作的决定》,并成立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1956年正式施工,到1957年,施工力量达到了2.5万人,进入建设高潮时达到6万人。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冶金部决定把包钢、包建和设计院合并,成立甲、乙、丙合一的包头钢铁总公司,将三方拧在一起,以利统一指挥,解少矛盾,加快建设速度。

初步设计提出的包钢建设规模(分二期建设)为:钢316万吨(一期150万吨),生铁313万吨(一期160万吨),铁矿石1100万吨,初轧开坯276万吨,轨梁钢130万吨(其中钢轨60万吨),大型钢材25万吨和无缝钢管40万吨。这些都是国家工业建设急需的产品。

四、钢铁工业的成就

除了鞍钢、武钢和包钢外,富拉尔基特钢于1957年10月建成设产。本钢改建、吉林铁合金厂等的新建也在顺利进行。在“156项”建设的同时,“一五”期间进行改、扩建的钢铁项目还有:马鞍山铁矿、大冶特殊钢厂、重庆特殊钢厂、太原钢铁厂、天津钢厂、唐山钢铁厂、石景山钢铁厂、抚顺钢厂、大连钢厂和上钢一、二、三厂等。

钢铁工业的发展,构筑了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钢铁工业的成就,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产能:经过5年建设,新增铁矿开采能力1643.4万吨,炼焦能力329.1万吨,炼铁能力338.6万吨,炼钢能力281.6万吨,轧钢能力158.8万吨。

(2)产量: 5年共产钢1656万吨。1957年产钢535万吨,铁594万吨,钢材415万吨,分别比1952年新增400万吨、401万吨和309万吨,每年增长32%。

(3)钢种、规格:钢种从只能生产170多种发展到370多种;规格从旧中国的100来种增加到1957年的4000余种。过去无法生产的钢轨、无缝钢管、大型钢材、复合不锈钢板、矽钢片、汽车用薄钢板、航空用冷拔钢管以及高级合金钢材等,到1957年都能生产。钢材自给率由5% 提高到86%。

(4)布局:旧中国的钢铁工业,70% 以上集中在东北及沿海一带。“一五”时期建设的一批钢铁企业,使钢铁产业布局得到初步改善。“一五”时期对西部的开发,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框架中嵌入了现代意义的工业企业,它们在西部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长远与举

足轻重的作用。

(5)速度:与中国产钢的历史相比 :“一五”期间产钢1656万吨,为旧中国49年间全部钢产量的2.18倍;与世界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比 :“一五”期间,中国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535万吨只用了5年时间。而美国从1880年的127万增加到501万吨,前后花去了12年。英国从1880年的131万吨增加到511万吨,用了23年。法国花了26年。我国的发展速度在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史上遥遥领先。

“一五”计划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对轻工业,尤其是农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我国的供求关系由原来的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为由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但纵观“一五”,客观地说,我们做的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缺乏经验,也难免出现不足。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钢铁工业在“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绩非常高兴。1957年11月,他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说:“同志们,我讲讲我们国家的事情吧。我们今年有了520万吨钢(全年为535万吨-笔者),再过5年,可以有1000万吨到1500万吨钢„„。中国人民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这充满激情的话,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取得成就的自豪和对今后钢铁工业更快发展的热切期盼与信心。

第四篇:专卖半年工作总结计划

保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专卖监督管理股

2011年半年专卖工作总结计划

2011年是保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创建优秀县局的验收年。为顺利通过优秀县局的考核验收,进一步执行好市局对2011年工作的安排部署,保证各项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工作顺利开展,也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净化率,不断提升专卖监督管理股的工作水平,提高专卖人员的执法水平,现将我局2011年前半年的工作作一个小结,并将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打假专项行动,维护市场卷烟秩序。卷烟市场是烟草行业的根本,全体专卖人员始终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坚持守土有责,端窝打点、堵源截流、打假破网的工作方向,积极开展卷烟专项检查活动。2011年1至6月份,我局共查处案件10起,查扣卷烟23.66件。其中非渠道卷烟案件6起,查扣卷烟3.08件,案值2.45万元,假烟案件4起,查扣假冒卷烟20.58件,标值3.43万元。我局高度重视专卖打假工作,紧跟市局专卖打假步伐,积极响应市局开展的“晋剑一号”打假行动、“净化——2011”打假行动、河保偏三县联查行动、东西片区交叉检查行动等。行动中我局专卖人员能够做到周密部署、全力以赴、统一步调、真抓实干,将工作重点放在打假破网上,积极发掘假烟网络线索。通过这半年的打假行动,我县局专卖股为网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卷烟市场净化率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开展技能练兵活动,加强专卖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过硬、敢打敢拼、文明执法的烟草专卖管理队伍,为专卖工作提供良好的纪律保障和队伍保障,始终是我们专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2011上半年以来,我局一直积极响应省局、市局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了多项学习活动。通过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专卖人员培训和技能大赛培训,进一步使我局专卖人员对各项制度、规范备案资料的具体要求、相关操作规程及维护期限等专卖监督管理系统的操作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强化,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我局专卖人员的专卖法律知识不断得到了提高,使专卖管理方面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三)组织法律宣传学习,提升各层管防意识 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加强了对新修订法律条款的宣传,通过发放传单和烟草相关知识的咨询,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卷烟识别和《烟草专卖法》的了解,帮助群众积极地参与到打假打私的队伍中来,形成群策群略、群防群治的良好市场环境。

在农村偏远客户的宣传反面,突出农村服务工作重点,深入农村进行法律宣传,打破传统的重县城、轻农村的思想观念,把法律知识传输到偏远农村,不断提高农村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

在本单位不断掀起法律知识再学习、再解读活动,提高了专卖人员的法制水平;通过学习和理解《山西省烟草行业专卖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进一步增强了专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自律意识、奉献意识,不断提高了专卖管理人员敬业爱岗、文明执法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打假破网

我们烟草专卖稽查人员,要针对卷烟市场贩假销假的新动向,重新调整思路,认真思考分析,围绕“打窝点、查网络、堵源头”的经营案件开展专项整顿活动,对重点区域、重点嫌疑对象特别是经常查获到假烟窝点的重灾区,进行有的放矢的布控排查,利用节假日、八小时外超常规巡查,寻找非法经营线索。要特别注重老烟贩及屡教不改烟贩的新动向,并密切注意他们同违法违规零售户的活动。一旦发现线索深挖细查,顺藤摸瓜,决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二)制度建设规范化,保证队伍的作风性。

针对目前我们这支专卖队伍建设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是细化执法制度,强调执法文明化。对现有的行政执法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与细化,结合当前行政执法环境的变化,将市场检查制度、文明执法制度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做到定岗定位定责,具体到队员们的每一个行政执法细节,确保队员们在日常市场管理与生政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水平。

另一个方面是完善考核制度,强调工作责任化。随着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造成先前的考核制度不能完全见效,必须对一些考核细则与标准进行调整与完善,以规范化、适用化为主,以可操作化为辅,这样可以使考核制度起到标本兼考,适效并存的作用,对队员可以起到规范与促动,对队伍可以起到整体推进。

第三方面是严格规章制度,强调力度深入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必须本着严格化的宗旨与要求,达到对队员们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工作细节、流程进行管制与约束的效果,不能让制度成为“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扎实推进优秀县局创建工作

专卖股要组织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山西省烟草专卖局优秀县级烟草专卖局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并认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活动,深入发现和梳理存在的问题,将需要完善、修订和补充的相关制度、档案资料等进行归纳总结,对疏漏和不足之处要积极进行整改。同时,要将《细则》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借创建优秀县局的机会提高自身的业务和执法水平。

第五篇:我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我国金融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刘炜勋

院系:水利系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 班级:水电1132 学号:1111110709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腾飞,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在我国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奢侈品 节约 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

正文: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正确政策与指导,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飞速的提升,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随之带来的也是高物价与一些奢侈品的消费。近段时间,美国次贷危机受到全球关注,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而导致失业率高,就业率低。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一些富有的商家,追求高价的奢侈品,而一些普通的人民还要为了物价的上升与工资的下降而感到担忧。.是什么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呢?

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 %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 %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 %和46 %的人不再购买whisky 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和啤酒等。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 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 %和97 %,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

第二,消费者会转换产品品牌。这有两种可能。(1)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产品会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2)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牌。这个过程一般会有两个阶段,首先转向竞争对手的品牌,然后才是购买相对低档的品牌。当然,对于某些产品转换品牌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关键作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转换品牌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

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大小会有偏好。在 1990~1991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消费者都喜欢买大容积和大批量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省钱。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仅限于那些经济受影响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深的家庭却比较偏好小型包装的产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消费者只买得起那些小型包装的产品,而大容积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太贵了;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认为买小型包装的产品能减少使用时的浪费。2.消费者的价格偏好

一般来讲,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Shama,1978).他们在做出消费决策前,会进行特别仔细的调查和比较,而在购买过程中还会有特别激烈和反复的讨价还价行为。同时,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会受欢迎。比如,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厂商推出一种新式口红,这种口红两头都可以用,可以涂两种不同颜色,结果很受欢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感知和判断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经济危机不是特别严重,消费者会比较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且受自身的偏好影响比较大;如果经济危机特别严重,比如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极度贫困,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惟一判断标准就是价格,对于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因而很多购买行为都是考虑性价比以后才实现的。

3.消费者的促销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性价比,甚至会由此激发一种逆反心理:认为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一种必要的同情,使得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够获得赠品的产品(MarkPlus International,1998).在金融危机下的印尼消费者的这个比例是92 %.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不确定性。

4.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1)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3 %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经常地购物(Shama,1978).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消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1973 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79.7 %的消费者去批发商和折扣店购物的次数明显增加(Shama,1978),而那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档购物中心就不会太受欢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购物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

对我们来说,国家的经济提升,国家富强,我们当然高兴。但是回过头来看,在一个还未完善的社会体制,一些弊端便会慢慢显露出来。对于我们来说,GDP的增加就意味着国家正在向富强的道路前进,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普通的民众,他们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GDP代表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如今的物价上升已经压的他们难以呼吸,更别提任何奢侈品的消费和享受。在这我也想问下,国家的强大是否就代表了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呢?

回想08年的中国,在遭受了一系列的重大灾难,如果没有正确的方针与措施,那么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出现倒退。这也说明了中国出台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时时把脉经济运行走势,对经济加以适度的政策调节有利于经济稳定地发展,也有利于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胡少维 《开放导报》 2010 第6期

金三林 《开放导报》 2010 第6期

魏雅华 《上海企业》 2010 第12期

下载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我国酒的专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

    “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浅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银行业改革发展与监管的总体......

    专卖管理工作月总结及计划

    专卖管理工作*月份总结*月份计划*月份,XX市烟草专卖局全体专卖执法人员在市局党组的统一指挥下,在分管领导的部署、安排下,紧紧围绕“三个基本买不到,强化一个遏制”的重点目标......

    学习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心得体会

    学习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心得体会2021年1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英雄辈出的队伍,“中国人民警察节”的......

    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大全五篇]

    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欢迎订阅“读史新说”——学习祖先人的智慧,总结祖先人的失败。说不定,在某些时刻真的能帮助现在的你。Holle,头条的观众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讲......

    “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辉煌成就(最终五篇)

    “十三五”时期我 国对外开放辉煌成就“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中国不断提高......

    服装专卖店员工作总结与计划

    服装专卖店店员的工作总结与计划 服装专卖店店员的工作总结与计划提要:1、在店长的带领下,团结店友,和大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销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

    庆祝建国65周年和纪念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演讲稿

    庆祝建国65周年和我国 第一个烈士纪念日演讲稿 同学们,当我们每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的心底是否涌动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你的......

    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呈现的特点

    我国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呈现的特点 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元明清也是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在茶叶的消费和生产,还是在饮茶技艺的水平、特色等各个方面,发着令人陶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