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文星中学唐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相结合。
(二)学生学法:观察发现、交流探究、练习巩固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猜一猜:我属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来猜测我的年龄。(学生大胆猜想,利用不等关系分析得出答案。)
(二)、观察发现,竞赛闯关
1、比一比:填表找规律
(学生抢答,教师补充。)2利用发现的规律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答,抽生演板。)你可以得到它的整数解吗?
(抽生回答:因为大于11小于14的整数有12和13,所以整数解为12和13。)3填空: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7、c,则 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如果c是一个偶
数,则 c=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更正。)
(三)、欣赏图片,探究新知
1、欣赏“五岳看山”。
2、利用欣赏引出例题(教科书P139例2仿编)
例:3名同学计划在10天内到嵩山拍照500张(每天拍照数量相同),按原来的计划,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人每天比原计划多拍1张,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多少张?
生齐读,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默读,找一找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师引导分析,并提出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
(3)在本题中,可以找出几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几个不等式?(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7x98
7(x3)98
解答完成后,学生自学课本例2。
3、由例解题答过程,类比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总结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学生总结,抽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为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五一”部分同学到青城山拍照留念,如果每人拍8张则多于如果每人拍9张则不够问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青城山旅游? ..150张;..180张。
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找到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回答。
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区别:
(学生类比找区别,教师补充。)2练一练(教科书P140练习第2题):一本英语书共98页,张力读了一周(7天)还没读完,而李永不到一周就已读完。李永平均每天比张力多读3页,张力平均每天读多少页(答案取整数)?
学生分析列出不等式组,教师指导。(前面的练习已解出不等式组。)
(五)、畅所欲言,归纳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体会 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秘笈: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
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是:(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3)、解不等式组;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六)、课后演练,终极挑战
必做题:教材习题9.3第4、5、6题;
选做题: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而且这个两位数大于30小于42,则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解:设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x张,得
① 310x500
310(x1)500②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解得x <16 3
3根据题意,x应为整数,所以x=16 答: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16张。
2
2、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步骤
4、检验并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第二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常规方法;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必要性;
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和化归思想。
4、通过利用数轴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感受类比和化归的思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5、通过观察、类比、画图可以获得数学结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的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教学过程:
呈现目标
目标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教科书第137页)现有两根木条a与b,a长10厘米,b长3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科书第135页第10题)求不等式5x-1>3(x+1)与 x-1<7-x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目标二:解法探讨
数形结合 解下列不等式组: 2x-1>x+1 X+8<4x-1
2x+3≥x+11 -1<2-x
目标三:归纳总结
反馈矫正 解下列不等式组(1)
3x-15>0 7x-2<8x(2)
3x-1 ≤x-2-3x+4>x-2
(3)
5x-4≤2x+5 7+2x≤6+3x
(4)
1-2x>4-x 3x-4>3
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把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找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第141页9.3第1 题中,体会不等式组与解集的对应关系 X<4
x>4
x<4
x>4 X<2
x>2
x>2
x<2 X<2
x>4
2<x<4
无解
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小小大大无解答。目标四:巩固提高
知识拓展 《完全解读》第230页
已知∣a-2∣+(b+3)=0,求-2<a(x-3)-b(x-2)+4<2的解集。求不等式10(x+1)+x≤21的不正整数解。
探究合作
小组学习:各学习小组围绕目标
一、目标二进行探究,合作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聚;
教师引导:(1)什么是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你是依以前学习的哪些旧知识猜想并验证的?
展示点评
分组展示:学生讲解的基本思路是:本题解题步骤,本小组同学错误原因,易错点分析,知识拓展等。
教师点评: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
巩固提高
教师点评:本题共用了哪些知识点?怎样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的性质解决这类题目。
第三篇: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
西吉三中 刘征兵
教学设计思想
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及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及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不等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得出所要的不等式组,进而研究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用数轴的表示,通过练习来巩固如何解不等式组。最后学习的是不等式组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含义,会利用数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
表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意义,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体会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用数学图形解题的直观性、简捷性的数学美,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及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及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不等式组。解决办法:不等式组的解集通过数轴来表示简单明了,关于不等式组的应用要仔细审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进而列出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讨论交流。
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 cm长并且比13 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例1 解下列不等式组: 解:(1)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3。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图9.3—3)。 注: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左端有界的开区间。 从图9。3—3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x>3。(2)解不等式①,得x≥8。 x45解不等式②,得 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图9.3—4),不等式组无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教会学生通过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考虑多个不等式联合的解法。并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加深对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轴的表示不等式组的解,渗透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2.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 灵活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五)、说学生的学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分三步进行: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本节我们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本节所选例题也真正的实现了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活动。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图片(选择材料通俗易懂,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活动二 引领学生 探索新知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上面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活动三 范例讲解 学以致用 例1: 借助数轴,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1)、(2)、(3)、(4)、(分析由课件展示) 例2:解不等式组:(1)(学生板演,教师对照多媒体点评) 活动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P48练习(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这四道习题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活动五 数形结合 总结规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规律: (1)、多媒体演练 (2)、总结规律: 1.同大取大,2、.同小取小; 3、大小小大中间找,4、大大小小解不了。 活动六:反思小结,体验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多媒体设计表格总结。 活动七: 知识反馈,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为了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我把作业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一)、课本P49习题3 (二)、选做题:能力提升 1、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2、若方程组的解是负数,求的取值范围。 本节知识与前一节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本节内容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并能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使其了解数形结合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不等式组解集含义的讲述,让学生做到较深刻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进一步引入利用观察法、归纳法即可掌握求不等式解集的办法。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课时是不等式组的实践与探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再及时地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按照这样的途径发展,数学教育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本领。 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教学,而概念教学,应该从生活、生产实例或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弄清定义中每一个字、词的确切含义。华师版的'教科书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我感觉还不够,不能从一个问题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因此,在这里我又增加了一个问题情境,以增加对不等式组概念的理解,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生动、反馈及时等优点,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解法——应用。 活动一、实际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 (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找出怎样的不等关系? (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 我提出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考察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出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回答问题。 我预计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方法是利用估算的方法将特殊值代入来求出适合不等式组的特殊解;另一种方法是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分别将这两个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题的实际意义,能将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综合分析。 这里是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突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 问题2。 现有两根木条,一根长为10厘米,另一根长为30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条,用这三根木条钉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第三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可能有所遗忘,教师应给予提示。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促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得到发展,学会新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总结归纳,得出概念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上面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inequalitiesofoneunknown)。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同时满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数x应是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叙述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对这个结论有所认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自考教师资格证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它属于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即初中七年级)的课程内容。下面我从教学背景、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专家评委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教材来自华东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本册共有五个单元,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八章,本章内容包括认识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点。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的基础后进行的,学习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后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打下了基础,本节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特点是抽向逻辑思维占主导。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的形式,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依据课标要求,我设计的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理解“解集”的概念。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数轴来寻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及探讨交流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数轴准确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在讲解方法的基础上,辅之以引导发现法,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再借助多媒体技术。 学法: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研讨式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学习要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我将用几分钟的时间以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复习引入:不等式1-2x<6的所有负整数解。考察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从字面上来推断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并由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引入课题。 (二)教授新课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我将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个环节。列举教材中的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大约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通过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先把问题中有关的数量用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出来,即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问题变得简洁,更具一般性。通过例题分析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也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来类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在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的同时,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使数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形成一定技能的有效方法。通过课堂练习,既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新知。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课堂练习,以便巩固和应用新知,从而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学上的遗忘规律) (四)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学生这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如何的平台,作为教学后测评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不可缺少的一环。教材上的课后习题是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学习情况,依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的,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强化知识技能。 一、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设计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本课的思路,提高学习效果。我将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知识回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教材中的例题分析;中 :课堂习题练习;右:归纳总结,注意事项。 七、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体验过程,获取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设计和构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给位评委老师!第四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第五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