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的爱,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爱,不同的感受
七(3)班刘雪琦
当花儿扬起了头,展开了甜美的笑脸诉说着动人的话语,那是对滋养它的雨露的感恩,当白云在天空中飘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是白云对哺育它蓝天的感恩。
———题记春日里的温暖,冬日中的严寒,都是不同的爱,给予我不同的感受……
春日里温暖的阳光
对于我来说,母爱是温暖的阳光,照亮我的心房……那一次,我第一次考试考砸:
那一次,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一眼便在那晕黄的路灯下望见了母亲那瘦削的身影,她一见到我,眼里尽是欢喜,拉住我的手,替我卸下书包,一边走,一边关心地询问:“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我……我考了80分。”我支支吾吾的回答,却不敢抬头看她,生怕瞧见她那失望的目光。“没事的,不就靠砸了吗?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够吸取教训,勇于面对它。”听了妈妈那温暖的话语,我吸取教训,认真审视了这次的错误,终于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成功。
母爱仿佛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暖人心扉,给予我温暖。我要珍惜这点点滴滴的爱,回报那无私的母爱。
冬日里严寒的风雪
对于我来说,父亲是严寒的风雪,激励我不断努力……
那一次,我的作文分不及格。
那一次,我耷拉着脑袋回到家将卷子交给父亲,等待着父亲那严厉的叫骂,可父亲只静静地对我说:“从明天开始,每天写一篇作文,背一篇作文……”我十分不满,但迫于恐惧,我没敢吱声。只能遵循他的安排。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必须按时完成他留的作业,我不敢不听,唯恐他再生气。经过我不断的训练,终于在下一次的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当我再一次把卷子交给他,他那沧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父爱如冬日里严寒的风雪,寒冷却激励人心,使我不断努力。这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我的心中,激励我回报那伟大的父爱。
春日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安慰,冬日里严寒的风雪,给人以激励,但不论是阳光般的爱还是风雪般的爱,都值得我们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
第二篇: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张同焕2014年4月30日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上午作为老师的身份和班主任给家长开家长会,下午以家长的身份参加家长会,两种不同的身份,两种不同的体验,特别有意义。
上午第三节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我的任务是协助李艳老师在六一班给家长开家长会,今天的主角是李老师,她准备的特别充分,我在教室内维持秩序,同时担任摄影师,把精彩的画面拍下来。家长会开始了,本次家长会的主题“孩子的成长,------我们共同关注”,李老师先介绍家长会内容分4块:
1、透过成绩分析问题
2、学生代表发言
3、优秀学生家长发言
4、通过家长课程,给家长提几点建议。李老师针对本次期中考试向各位家长分析本次考试孩子们成绩差的原因,同时让家长明白
1、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2、学习方法是否恰当
3、学习时间是否有保障
4、学习效率是否高效,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其中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李老师语言严谨、婉转的暗示家长要做好哪些工作,为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提供保障。
李老师又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归纳,通过课件形式展示给家长,这些不良习惯也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如:怎样听课、对待作业的态度、如何做好课前复习等,给家长提供了具体的做法,她总结的很细,我感受到她工作的用心、细致,我很佩服她,她讲的内容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接下来是学生代表发言:张素桢、王子函、张智慧、王文静、张
向阳、张世豪七个孩子发言,这些孩子语言朴实,事例普通,但是很有说服力,给家长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说明孩子的学习不单靠老师,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可以让孩子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老师又分析关注孩子成长中的:
1、思想的成长
2、性格的变化
3、学习的能力等,她从细小处入手分析,她所提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们成长中的误区,如果能正确引导,很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这次家长会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倾听李老师给家长开家长会,我受益匪浅,希望李老师的苦口婆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希望家长们能理解李老师的一片苦心,我们期待着家长的积极配合,期待着孩子们的转变。
下午2:30,我作为家长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七年级的孩子大了,自尊心特别强,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叛逆期,大多数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李会阳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给家长们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非常重要,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心里,了解孩子的心里需求,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李老师将上学期及本学期的大型考试成绩分不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让家长们了解到学校在教学方面实力特别强,让家长们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太多太多,激发家长积极行动起来配合老师的工作以促使孩子们有更大的提高。最后又分析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如上课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沉迷网络游戏等坏习惯,导致孩子们的成绩一退再退,让家长们真正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语、数、英老师从各学科角度详细分析
孩子存在的问题及对家长的建议,老师的分析的很详细,作为家长的我收到了很大的教育,我将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改变方法、改变策略,和孩子拉近距离,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付出更大的努力。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感受,让我渐渐明白,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给自己鼓劲,努力去做,加油!
第三篇:诗经不同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
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文中作者思绪驰骋:“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粮。为余驾飞龙兮,亲瑶象以为車。”让飞龙为自己驾车,以象牙美玉作车,想象是何等的开阔与大胆!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用以概括楚辞的艺术特点,是极其恰当的。作一个比较,《诗经》无论记事、写物、抒情,都是确确实实、言之有物的。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诗经•卫风•硕人》写美人用了这样一段话:“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蝍,齿如槬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美极,写实的手法也用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具体物象手、肤、颈、齿、眉、目等的描写,勾勒出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我们再看看楚辞中对湘夫人的描写:“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完全凸现了一个“虚”,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只是一个例子,但《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得差异便可见一斑。
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
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综观以上各点,诗经与楚辞在艺术手法上是迥异的,但这种差别又不是互相游离的。楚辞之于诗经,可以说是一次开拓、一次诗歌革命,它在诗经的基础上创新,诗经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唯一源流。
第四篇: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
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
简单的来说,人们通常认为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史料对希腊音乐的记载较少,所以中世纪是人们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起点,中世纪音乐与基督教音乐密不可分,可以说西方的传统音乐起源大部分受到了宗教音乐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商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性,而这些音乐带有祭祀,哲学的特色,也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来源于两者。
在发展上,从17世纪初的巴洛克音乐开始到现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音乐时期,印象主义音乐时期,新音乐时期以及现代音乐时期风几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点,可以说这段时间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可称为当时所流行的一种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理性,程序化,曲风严谨。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于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完善丰富于辽、宋、金、明、清。从王室贵族的大场合音乐逐渐到走向民间,从严谨的编曲到轻松的戏曲艺术。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一个通俗化,民间化,世界化的过程。
可以看出,中西方传统音乐在起源和发展中都带有宗教特色,但是西方传统音乐似乎都是音乐家的事,以名人或则特定的表达方式为当时的时代特色。中国传统音乐则趋于平民化,每段时期更多地民间色彩会加入到音乐中来。
中西方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音阶,基本上中国传统音乐声调为宫商角徵羽,一般有五至七声,很少转调。而西方则是1、2、3、4、5、6、7七声,可以多至十二声,其中演奏时还有大量的转调。也许是乐器的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每种乐器在演奏时不易混淆,各自分明。而西方传统乐器音色平衡,大多数可以溶为一体,例如吉他在调音时可以利用钢琴的音阶。
在《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讲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感情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话其实已经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差异,个人总结为“意”和“型”上的差异,就像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追求的是一种意义上面的表达,一点一画就已表达出意思。西方是讲求理性上的实在意义,就像其在绘画艺术中追求真实感那样,要让人确实感受到音乐的气场所表达的意思。就拿中国的《高山流水》与西方的《命运交响曲》比较。一曲《高山流水》只以古琴就弹奏出那种古朴、优雅、空灵与韵味,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下看流水落下。而《命运交响曲》则完全不同,多种乐器演奏得急促、紧张、恢宏,让人在这种气场下感受到那种命运来临的跌宕起伏。
其实中意传统音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也不能够一概而论,但是其中个人认为有几点是对中西方传统音乐差异有深刻影响的。
其实在上面的比较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的音乐在乐器上面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中国的演奏乐器有古筝、古琴、二胡、编钟等等。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乐器都是取之于自然之物,让人感觉天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音色单一的原因,一种乐器就是一种声音,在演奏中各种声音分明,让人印象深刻;在西方的传统演奏乐器中有钢琴、萨克斯风、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等等,这些乐器大部分都带有一些金属的味道,在前面也说过,西方乐器的声音不是单一的,多种乐器音色可以融合。从中西方演奏乐器的差异这里就可以看出,在乐器上面直接导致了中西方音乐在演奏上面的差异,两者的发声原理不同,所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大相径庭。
在演奏的内涵上面,中国音乐讲求空灵,追求意境,而西方则是理性与感情的统一。这是中西传统音乐最根本的差异。不得不说,这是与中西方在哲学与世界观上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古代中国人崇尚老子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唯心主义。对世界的感受完全来自于个人,就像前文所说,在绘画上面的表现更为突出,书上曾所过苏东坡画竹子,画出来却是红色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在我的世界观里,竹子是红色的,红色的竹子能表达出苏东坡眼中竹子的形象,也许这样并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但是总会让人产生共鸣,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会流传至今。再看西方,西方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物致知。无论对于学术还是艺术,都有严谨的,正规的记录以流传,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个并不难发现,很多西方流传下来的古典音乐都是有谱有据。反观中国传统音乐很有大一部分都是口耳相传,现在所听到的传统音乐大部分都是根据史料记载而重现的,不一定能很准确表达当时的意义。在这方面个人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做得不足的,中国古代很多美妙的乐章,我们都只能想象和猜测性的重现却不能像西方那样完整地展现给世人。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西方在知识追求方面的差异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地大物博,应有尽有,广袤的土地塑造我们和谐的思想。西方(当时的欧洲)却是土地资源紧张,所以他们有一种对未知事物的追求。正是这种地理因素导致他中西方在世界观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影响着两者的艺术发展。
中国是一种宗法文化,而西方是一种宗教文化。辜正坤先生在《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宗法与宗教有很大的差异。在宗法文化中,家族式的结构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宗教要适应这种家族结构”
这导致美学上的差异,也是导致音乐上的差异。中国注重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天的和睦共处。西方强调人神之和,讲科学,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审美上如此,在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上也如此。
中西方在传统音乐上有很多的差异,在比较中发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一个事物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比较中不是为了证明文化的优劣,而是在比较中有所感悟,感悟中西文化之博大精深,阴差阳错。世事在偶然中有其必然性。传统音乐的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在新的时代里越是传统的文化更应该得到好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古老音乐还是西方的古典音乐都不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中没落。然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正逐渐在消失,而西方的音乐也逐渐地被推崇。在比较的资料中我们知道西方音乐更容易去理解更容易学,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舍弃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文化的入侵无关,国人的思想在开放同时更应该关注传统文化,二胡、古筝等古老乐器在新的时期必定会有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中西音乐虽然有差异,但是在发展中不应该是互相排斥更应该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寄望中西文化在交流与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为人们的艺术发展创作出一个新的起点。
15物流 15304016 卢景
第五篇:服装风格不同的视觉感受
服装风格不同的视觉感受
叔本华说过,“风格是心灵的外观”。服装设计追求的境界说到底是风格的定位和设计,服装风格表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作思想,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设计师个人的创作风格可能不像时代风格或者民族风格那样长久维持,一辈子不过几十年,但是,在人生几十年里,有些设计师创造了真正有价值的个人风格,现代的艺术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浪漫风格
是将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应用在时装设计中的风格,在服装史上,巴洛克和
洛可服饰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
浪漫主义风格的服装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特征为宽肩,细腰和丰臀,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上衣用泡袖,灯笼袖或羊腿来加宽肩部尺寸,紧身胸衣造成丰满的胸部和纤细的腰肢。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圆台型的撑裙,共同塑造成X型的造型线条,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柔软的薄棉布,织纹较密的白麻布,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粉红色,白色较
常用,此外还有黄,浅紫和紫色。
在现代时装设计中,浪漫主义风格主要反映在柔和圆转的线条,变化丰富的浅淡色调,轻柔飘逸的薄型面料,以及泡袖、花边、滚边、镶饰、刺绣、褶皱等。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
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的设计,是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强调的不是装饰,而是自由。崇尚清淡,甚至平淡的格调,不事夸张,纯朴自然的美。服装宽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质,为人们带来了有如置身于悠闲浪漫的心理感受,具有一种悠然的美。
追求古代田园一派自然清新的气象,在情趣上不是表现强光重彩的华美,而是纯净自然的朴素,以明快清新具有乡土风味为主要特征,以自然随意的款式、朴素的色彩表现一种轻松恬淡的、超凡脱俗的情趣。色彩从自然的原色、茶渍白、土褐色、风铃草蓝到水洗和褪色效果;纯棉质地、均匀条纹,碎花图案、棉质花边等,都是田园风格中最常见的元素,黄色绿色系,色彩主体明度适中,微微加入暗茶色、淡绿色、米黄色、米白色,强调色艺增大明度插,是自然、朴素、不矫饰的意象。设计的灵感常常来自于自然风光、树木、花草、岩石、沙滩、蓝天、大海、阳光、月色、星辰,染满自然的色彩,褪尽都市的痕迹,是对乡村生活和传统技艺的回归。与这种生活方式以及心境相呼应的一切都是有关质朴的表现方式,比如充满手织物风格的桌布式格子棉布、传统英式花朵印花、睡衣式条纹棉布和浅蓝牛仔的应用,同时结合古旧的漂白、褪色和揉皱处理。结合具有农妇风格的褶饰、花边、刺绣等手工细节。清静之境,表现大自然永恒的魅力。
运动风格
设计师鉴运动装设计元素,充满活力,穿着面积较广的具都市气息的服装风格,会较多运用块面与条状分割及拉链,商标等装饰。从造型元素的角度将,运动风格服装多使用造型和线造型,而且多为对称造型,线造型以圆润的弧线和平
挺的直线居多。
面造型多使用拼接形式而且相对规整,点造型使用较少,偶尔以少量装饰如小面积图案,商标形式体现,运动风格服装条纹的韵律,像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不断重演;印花的鲜活,则令人感受迎接阳光的热情活力。在进行室内或户外的运动,像是有氧运动、体操伸展、水上运动或海滩休憩时,几乎不曾缺席的图案就是:彩色条纹与印花或绣花图案!充分体现了运动元素在时装上的升华。面料多用棉,针织或棉与针织的组合搭配等可以突出机能性的材料。色丁面料和皮革的结合,是柔和刚的完美对比。色彩比较鲜明而响亮,白色以及各种不同明度的红色,黄色,蓝色等在运动风格的服装中经常出现。
把运动时尚化设计中体现出来,让我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运动装还可以向这个方向发展,时装可以运用的元素无处不在,而运动元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思路,运动和时尚之间找到了很好的交点,从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休闲风格
休闲风格是以穿着与视觉上的轻松,随意,舒适为主的,年龄层跨度较大,适应多个阶层日常穿着的服装风格。休闲风格的服装在造型元素的使用上也没有太明显的倾向性。点造型和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图案,刺绣,花边,缝纫线等,面造型多重叠交错使用以表现一种层次感;体造型多以零部件的形式表现,如坦克袋,连衣腰包等。休闲风格线形自然,弧线较多,零部件少,装饰运用不多而且面感强,外轮廓简单,讲究层次搭配,搭配随意多变。面料多为天然面料,如棉,麻等,经常强调面料的肌理效果或者面料经过涂层,亚光处理。色彩比较
明朗单纯,具有流行时尚的特征。
春夏两季流行的超长款上衣、铅笔裤,以及秋冬开始流行的箱形超短外套、宽腿七分裤等。但整体的搭配风格却不流行休闲和中性风,而是要尽可能地将这些偏休闲感的衣服通过搭配,体现出典雅的女人味来。
民族风格
民族风在服装界愈来愈流行,民族传统是设计师艺术创造地之源,只有把根基深深植入民族文化地土壤,才能根深叶茅。民族元素包含许多极具特色的图案、颜色和饰品。民族的元素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积累。从分析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领袖中的运用,着重阐述民族元素在服装领袖中运用的特点、艺术表现以及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层次的各民族元素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寻找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思想。
民族服饰设计元素常用:蜡染工艺制成的倩女套装,虽不像丝绸旗袍显得雍容华贵,却将小家碧玉的活泼清纯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刺绣工艺为裤装平添了精致和优雅,裤装面料不同,缀饰的绣法、绣样也不同。深色牛仔裤是在腰胯处绣上几朵粉色或天蓝色的海棠或茉莉,有的是在喇叭形的裤脚上绣上几枝纤柔的腊梅或勿忘我,令风格粗犷的牛仔装多了些轻灵和柔媚之气。
我们中华服饰有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上衣下裳,左襟右衽,宽缘大袖,立领盘扣,飘逸含蓄,内敛统一。如果中国设计师的基础是建立在自己的传统上,具有的几千年的文化优势是其他国家设计师无法比拟的。如果设计师仅仅效仿西方,其风格难以具有显著特色。使民族的服饰元素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审美品味,才适合现代服装设计。
设计师创作在经历新的变革,服装风格也在变革之中。今天的服装设计,既需要创意性服装在T型舞台上的绚丽夺目,更需要实用性服装在现实生活中的风光无限。服装风格的建立和推广不能远离社会需求,应该同当代人的审美理想、生活状态、服装的服用功能联系起来,今天的夫装风格应该是时代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