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

时间:2019-05-13 22:3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

第一篇: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

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江泽民在大会上讲话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他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研人员搞“两弹一星”的精神,紧盯世界航天科技前沿,从高起点出发,经过11年艰苦探索和努力攻关,取得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通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相信,我国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将在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们,围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科技的进步,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尤其是尖端高科技,以此带动其他科技领域的发展。

邓小平早在1988年就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两弹一星”的高科技发展把我国科技事业引向了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导弹卫星研制与核武器研制是两个高新技术群,几乎涉及现代高新技术的所有领域,不仅直接依赖于从事国防尖端科技研制的部门,而且有大批地方单位参与。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物理学、流体力学、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并为其指引了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航天科技对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们,要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真正拥有我国自己的科技体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这是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正确准则。

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这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周恩来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立脚点。”关系国家发展前途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跟国防有关的高科技,西方国家不会卖给我们。总结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经验,发扬热爱祖国、群策群力、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来发展我国的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是十分重要的。

“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们,在经济、科技总体上处于劣势的态势下发展高科技,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关系国家发展前途的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中全国的力量,协同攻关。

1962年毛泽东在关于原子弹爆炸设想的报告上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周恩来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组织全国大力协同攻关。钱学森曾在1989年说过,“这是把4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兵团作战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现代大科学工作上来了。这一整套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案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结合我国实际的,是社会主义的。它们不但在过去‘两弹一星’事业中是成功的,现在的国家高技术工作也应该采用。”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事业中,必然会有很多大科学技术工程需要建立和攻关,它的完成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组织好这样大的工程,需要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决策,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合作协调攻关。因此,团队能力和献身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两弹一星”精神启示我们,培养和练就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才是时家的宝贵财富,人才是创业之源、强同之本。发展科技尤其是发展尖端科技,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要有大批的科技人才。周恩来在1951年指出:“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巾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的工作开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研制“两弹一星”、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中,通过团结原有的知识分子、想方设法把海外华裔科学家安排网国、派留学生到苏联学习、自己大力培养等多种途径,组织起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进行科学研究。邓小平对科技人才非常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再次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强调在科研中要充分信任、依靠知识分子。他说:“要发现专家,培养专家,重用专家,提高各种专家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然要加强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围家”的战略决策的指引下,把我困的科技事业推向更加辉煌的发展之路。

我们要学习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使这一伟大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第二篇:“两弹一星”精神

(一)课标分析: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本课阐述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经过,显示了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它不仅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而且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令中华民族骄傲的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开拓进取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最后一个课题。这一节的内容在本课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新中国的成长中,有阳光,有雨雪。在这曲折的经历中,涌现出许多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他们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是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两弹一星”精神和“铁人精神”。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本课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九年级五班学生,本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极为感兴趣,而且部分同学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他们喜欢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2.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浅显;且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悬殊很大。

3.学生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课本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希望获得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了解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钱学森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2)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是否应该研制核武器的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置疑,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表现。

难点:理解“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并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六)教学方式

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教学用具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自制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胸有成竹

学生课前准备方案:把全班同学分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小组。以及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小组”,分工查阅相关资料,并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做小组成果汇报发言。

【设计意图】搜集、整理资料,感受英雄事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放映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导语】这首激昂的旋律,伴随着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今天,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中,感受“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艰辛与辉煌,品味令中华儿女荡气回肠的精神大餐。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习情趣。

(三)师生互动,环环相扣

第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展示】原子弹、氢弹(核弹)、导弹的图片。导弹小组收集的资料。

【出示材料】1958年5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天,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一个月后,他又强调:“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核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以的。”

【思考】什么是“两弹一星”?

【叙述】1960年10月中旬,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钱学森亲自参与并直接领导下,我国第一枚仿制型的“东风一号”导弹研制成功了。在祖国的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1964年6月,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为华夏文明谱写了新的篇章。

2.【播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展示】原子弹小组收集的资料。

【思考】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震撼视觉、听觉的图片和录象,是否触动了你的心灵?你想说什么?

【叙述】石破天惊!震撼寰宇!中国骄傲!民族自豪!

3.【展示】氢弹小组、卫星小组收集的资料。

【叙述】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三年之后(1970年),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种尖端技术的国家。

4.【转承】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39年后的同一天,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和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国家。

【承上启下】回眸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

第二、解读“两弹一星”故事,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课件展示】有关图片。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两弹一星”的故事。

【思考】这些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从中你得到哪些收益?

【师生互动】窥一斑见全貌,从“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夫妻树──“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大公无私的精神”!

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大力协同,开拓创新的精神”!

酒泉烈士陵园──“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原子弹与眼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精神”!

……

这些故事感人肺腑,这种精神永驻人间。请同学们概述“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攀登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主义的体现。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故事演讲到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强烈地感染和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有感要发,精神得到升华。

【承上启下】伟大的人物,成就伟大的事业,平凡的人物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默默的奉献,造就的是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历程!

第三、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

【学生活动】由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小组来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铁人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种精神过时吗?

【课件展示】有关图片

【叙述】靠“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两弹一星”精神,不仅使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感动,在欣赏后感知,在行动中实践。

(四)知识探究,思维拓展

【课件展示】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而核武器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你认为我们有没有必要研制它?

【学生活动】小小辩论赛。

【总结】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设计意图】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思维的空间,时间给学生。

(五)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开心词典(四选一)

1.“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核弹、人造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C.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D.氢弹、核弹、人造卫星

2.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建立卓越功勋的科学家是()

①钱学森 ②钱三强 ③焦裕禄 ④邓稼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

A.1964年

B.1965年

C.1962年

D.1963年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三

B.五

C.四

D.六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共和国的成长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不包括()

A.扬利伟

B.李四光

C.焦裕禄

D.雷锋

小小史学家

材料: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

请回答:

①载人飞船的名称是什么?

②中国航天第一人是谁?

③概述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研制过程,形成的民族精神?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积累升华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建立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较好实现了由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设想。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教师着重强调,学生书写巩固,几个环节,已较好掌握和突破。并且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教育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本课补充内容较多,因此还应该注意对课堂时间的调控。

第三篇: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与科技创新

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9年9月18日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整整过了47年.为什么还要宣传“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科技创新是什么关系?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对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帮助?

“两弹一星”精神是我国现代精神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相隔近50年的今天,认真回顾“两弹一星”精神,深入发掘其精神内涵,研究论证其多元性启示,既是创新战略文化特别是新能源战略文化体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使然。本文结合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与理解,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启示及思考,旨在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结合自身的企业性质和行业背景, 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从学习精神, 到使之成为中海阳在当今新能源事业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

这都归功于我们中国的科研人员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可以感染到中海阳的全体人员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忠诚,融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学习新能源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为将来报效企业, 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始终把祖国和企业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做好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思想准备,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不怕牺牲,甘于奉献。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可以使中海阳的全体人员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要自立、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迎接挑战,培养坚强果敢的意志品质。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可以让中海阳的全体人员有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科学精神。要大力培养创新精神,钻研科学难题,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中海阳人员的创造能力。

向功臣们学习,向功臣们致敬!“两弹一星”的功臣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永载史册。用“两弹一星”精神去创造属于中海阳的一片蓝天!

第四篇: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尤越东

“两弹一星”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学习,我的内心再次汹涌澎湃,感觉到了我们当代学生所缺乏的精神力量和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包含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德。对中国来说,正面临周边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应该一贯坚持的品德修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这种奢靡乃至腐朽的思想是对我们社会精神的一种毒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作风和传统。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就必学会共同协作,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第五篇: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①[《民众的大联合》

(三),《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下载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当代企业的财务精神

    论当代企业的财务精神关键字:财务精神财务理念 企业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代的意义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毛泽东在天安门主席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这......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论文题目: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叶树珍 11级###班48号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

    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近代史纲论文

    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场运动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

    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近代史纲论文

    五四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xxx 摘要: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场运动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浪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影......

    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论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自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专题授课讲稿[合集5篇]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专题授课讲稿 目录一、“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体现 .....................................2 (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