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庆林2012年6月17日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2012年6月17日)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盛夏时节,美丽的厦门万木葱茏、生机盎然。今天,我很高兴与新老朋友们一道,共同参加第四届海峡论坛。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我代表中共中央,对第四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前来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宝岛台湾的乡亲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2009年,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新形势下,为了促进两岸民间尤其是基层民众的交流,两岸50多个单位和民间团体共同发起创办了海峡论坛。这是两岸交流的一个创举,顺应了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的迫切愿望,为两岸基层民众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重要平台。三年来,海峡论坛始终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民众的务实方向,始终保持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鲜明特色。在两岸各有关方面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海峡论坛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盛会,发挥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每年上万名台湾民众前来参与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蓬勃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生动写 1
照。
各位乡亲、各位朋友!
两岸关系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也与海峡两岸每一位同胞的切身福祉息息相关。过去四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圆了两岸民众30年的夙愿。两岸签署了包括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6项协议,推进了两岸交流合作制度化。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交流精彩纷呈。两岸人民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去年突破了700万人次。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开展,遍及各界别、各领域,特别是基层民众交流迅速兴起,两岸市县乡镇之间,工会、农会、渔会、水利会、妇女、青年等各类民间团体,签署了数百项交流合作协议。两岸大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态势。过去的一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实现了稳中有进,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两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在事关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重大抉择面前,台湾同胞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对于稳定台海局势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期盼两岸扩大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协商的愿望,最终选择了坚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实再次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道路,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和根本利益。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了巩固深化的新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广泛团结广大台湾同胞为主线,巩固增强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ECFA后续商谈,持续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努力让更多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进一步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不断开创两岸各领域互利合作新局面。
各位乡亲、各位朋友!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台海地区保持安定祥和,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利益福祉,有利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我相信,两岸广大民间组织和基层民众应该也完全能够为此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这里,我就新形势下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谈四点意见。第一,进一步保持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关系虽历经风雨坎坷,但总体上不断向前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岸民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两岸同胞积极开展各领域交流往来,不断打破旧的樊篱限制,不断消除彼此的误解隔阂,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道路。如今,两岸往来之便捷、经济联系之密切、各项交流之活跃、同胞感情之融洽、共同利益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发展的潜力也蕴藏于民间。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两岸同胞相互理解、彼此借鉴、取
长补短、互利共赢的最好方式。新形势下,我们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支持和鼓励两岸各领域、各界别、各行业的广大民众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交流合作,尤其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两岸基层交流,促使更多的基层民众投身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台湾乡亲到大陆参访交流,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大陆各界人士深入台湾基层,广交台湾朋友。期待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继续成为融洽两岸同胞感情的“连心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发动机”。
第二,进一步发挥两岸民间交流汇聚民意的积极作用。多年来,两岸民众通过交流合作,不但增进了彼此的感情融合,而且形成了发展两岸关系的许多重要共识。认同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反对“台独”势力分裂国土和破坏台海和平,支持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和推进平等协商,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台湾的前途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希望,两岸同胞在彼此交往和互利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思想感情的深度交流,不断化解彼此间的隔阂疑虑,不断增强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观念,不断凝聚支持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意志,努力形成大团结的新局面,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民意支撑。
第三,进一步通过两岸民间交流增进广大民众的福祉。两岸交流合作的蓬勃发展,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从中受益。两岸各地、各领域、各界别、各行业的民间组织应
当更广泛地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机会,共谋互利双赢,增进民众福祉。我们希望两岸双方共同为民间交流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大陆各地各部门都有责任努力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福祉。要更多了解包括中小企业和农渔业者在内的台湾基层民众的需求,继续实施并适时扩大对台惠民政策,使更多的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受益。要积极鼓励两岸青少年更广泛地开展交流,为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台湾学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创造更有利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日益将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事业前途与两岸关系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一定能不断获得新的动力,两岸关系前进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第四,进一步提高两岸民间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打下很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要适应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听取两岸同胞的意见,顺应两岸民众的期待,更加注重提高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回应基层民众的需求,更加注重双方的实际需要,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方面的交流合作都要找准对接点,提高实效性,不断充实内涵、创新形式,加强机制化建设,使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各位乡亲、各位朋友!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过去四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一个时
期,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两岸民间交流越红火,两岸关系的前景就越光明;两岸民间交流越深入,两岸关系的道路就越广阔。让我们把握机遇、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最后,祝第四届海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同胞、各位乡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二篇:贾庆林在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贾庆林在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盛夏时节,美丽的鹭岛花团锦簇,胜友如云。我很高兴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同胞一道,共同参加第二届海峡论坛。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我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前来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各位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
海峡论坛是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旨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各界民众的共同愿望。本届论坛由海峡两岸62家单位和民间团体主办,参加活动的台湾各界民众超过1万人。这么多的两岸同胞欢聚在这里,这么多的台湾民众共襄盛举,处处洋溢着亲情、乡情和友情,交融着增进了解、交流合作的热切期盼。本届论坛的举办,是当前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的重要体现,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动写照。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过去两年多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两岸直接“三通”全面实现,便利了同胞往来,促进了经济合作。两岸各领域、各界别的交往更加热络,大交流的局面已经形成。去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到54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陆居民赴台交流参访和旅游突破93万人次,首次来大陆的台湾民众达33万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抗击地震、风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两岸同胞同舟共济、相互扶持,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展示了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谱写了真诚相助的感人篇章。
两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得益于两岸双方抓住难得机遇,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增进互信,排除干扰,平等协商,推进合作。更重要的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有力支持。我们应该顺应两岸主流民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继续巩固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同时,还应当着眼于今后逐步破解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60多年来,两岸尽管经历了长期隔绝,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两岸的同胞爱、民族情和共同的中华文化根脉,是任何力量都割不断的。两岸由长期隔绝到交流往来,各领域合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民间力量都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正是在加强交流合作的进程中,两岸同胞越来越透彻地理解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台独”分裂活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直接地感受到了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带来的好处,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今天,支持两岸开展平等协商,赞同两岸加强互利合作,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实践充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增进同胞感情、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体是两岸同胞,动力来自两岸同胞,成果也惠及两岸同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事业,需要两岸同胞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当前,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特别是两岸正在积极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必将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必须更加积极有力地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共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深化合作的过程。两岸同胞形成的共识越多,就越能够为破解两岸关系面临的各种难题创造有利条件。广泛开展两岸各界交流,特别是加强基层民众直接交流,有利于为两岸关系发展营造更良好的氛围、打下更坚实的民意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还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两岸关系发展还持有疑虑,这是一时难免的。我们愿意积极与他们沟通,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只要两岸同胞进一步密切交流互动,消除各种疑虑和误解,就能够不断凝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为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形势下的两岸交流理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两岸交流,应当以两岸同胞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增进同胞感情和提升福祉为归宿。两岸交流,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地域之别,应当遍及城市和农村,深入到县市、乡镇、学校和社区,深入到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等各个界别之中。我们希望两岸各界民间团体发挥更有力的促进作用,为两岸民间交流拓展新领域、开辟新渠道、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式,促进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投身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潮流,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目前,多数台湾同胞还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能够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了解,增加与大陆同胞的直接接触。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大陆同胞到台湾各地尤其是中南部地区和基层民众中去,真诚与台湾同胞交朋友,认真倾听台湾乡亲的心声。两岸同胞完全应该常走动、多往来。大家以诚相待,彼此交心,走亲访友做生意,交流合作促发展,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近代以后我们共同蒙受了民族的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民族的复兴曙光。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团结起来、不懈奋斗,共同开创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第二届海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6月24日学习内容)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初夏的鹭岛,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我很高兴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同胞一起,共同参加首届海峡论坛。这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顺应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很有意义。昨天,论坛已经隆重开幕,各项活动在福州、厦门、泉州和莆田陆续展开。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我代表中共中央,对首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各界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天我们所在的厦门,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滨海城市。60年来,她见证了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坎坷,见证了两岸关系发生的历史变迁。曾几何时,一湾台湾海峡把两岸骨肉同胞隔绝多年。就在一年多前,海峡上空仍然笼罩着沉沉阴霾,让两岸同胞同感忧心。如今,厦门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喜迎两岸八方来宾。两岸同胞欢聚在一起,共同举办海峡论坛,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交流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同胞亲情,充满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这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的一件盛事,是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新气象 的生动写照。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过去一年来,在两岸各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走过了不平凡历程。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为两岸关系克服重重困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受鼓舞,为两岸关系取得重要进展、迈向和平发展的新征程倍感振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应当共同承担的历史重任。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力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我们强调大交流、大合作,就是要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努力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两岸民间交流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回想当年,两岸民众企盼骨肉团圆的热切努力,冲破了长期阻隔两岸交往的藩篱和坚冰。多年来,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无不包含着两岸同胞作出的卓越贡献。今天,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最有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两岸民间交流呈现出勃勃生机。展望未来,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开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仍然要靠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两岸全体同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聚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同胞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重要途径。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以后,两岸同胞经历了长期隔绝,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难免产生一些差异。但是,无论我们分隔了多久,两岸同胞始终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加强往来、平等交流、善意沟通,两岸同胞之间没有什么隔阂不可以打破,没有什么误解不可以消除。20多年来,两岸同胞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彼此学习借鉴,相互扶持帮助,加深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增进了感情融合。今后,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道路上,两岸双方还要协商解决许多经济文化问题,乃至要逐步破解政治难题。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能否取得实际成果,还取决于两岸民众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台湾同胞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我们也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 陆参访交流。同时,我们将继续鼓励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参访,增进对台湾的了解,结交更多的台湾朋友。我们相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发展,一定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更为扎实的民意基础,营造更为和谐的良好环境。
两岸民间交流是凝聚两岸同胞意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拥有灿烂历史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外国列强欺凌,中国人民饱尝国运衰败的惨痛。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起抗争,为振兴中华民族而顽强拼搏。今天,两岸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大步迈进,中华民族正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当前,摆在两岸同胞面前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形势下,两岸民间交流应当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地开展下去,以促进两岸同胞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坚信,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克服各种困难,消除各种分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与荣耀。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海峡论坛是加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在亲和热烈中感受真情,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解,在平等参与中增进共识。让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心连心、手牵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首届海峡论坛圆满成功!(来源:《福建日报》)
【专题学习】
海峡西岸经济区乘势前进 海西战略,振起海峡西翼 朱竞若 江宝章 余荣华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
一道浅浅的海峡,福建在西岸,台湾在东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海峡西岸与东岸,犹如祖国东南血脉相连的美丽双翼!“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5年前,海西战略构想破茧而出!5年间,得到中央和国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2006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福建时,希望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五年奋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凝聚3600多万福建干 部群众智慧和汗水,海西战略成为福建发展强大引擎!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跨过万亿门槛;财政总收入增加三倍!党的十七大以后,福建省委对海西战略的思路更加清晰,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科学发展引领海西建设提速
碧海之滨,同胞喜相聚。5月15日至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跨过海峡前来参加论坛的台湾乡亲,对福建的变化极为惊叹。
5年前,当全国高速公路连结成网时,福建的高速公路还处于起步阶段,老旧缓慢的鹰厦铁路绕山而行,从福州到上海、广州,都要绕道南昌。公路、铁路双重滞后,物流、人流、信息流三流不畅,福建周边的经济高地长三角、珠三角,逐步显现强大虹吸作用,不断带走这里的资金、人才和成熟的企业。福建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省份之一,曾有的优势正在丢失,“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福建如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有更大贡献?如何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有更大作为?福建省委以科学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思考,一个具有时代特征、肩负历史使命的战略构想渐渐清晰: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将承接南北,连结东西,联通两 岸,服务大局,进而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的思路,海西战略的实施,让福建上下呈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内凝人心,外聚人气,海西发展开始提速!
在海峡论坛主场馆的大厅内,福建经济社会的变迁,展示着今天的全新气象。
5年间,福建新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到明年,通车里程将增至2000公里,将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枢纽站场配套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各县(市)将实现一小时内上高速。昔日藏在深山的中央苏区县,可望进入沿海两小时经济圈。温福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先后开工建设,到明年,福建省内的铁路里程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出省通道增至6个以上。现代化的快速铁路干线,既形成沿海南北大通道,也使海峡西岸地区的钢铁大动脉向中西部腹地延伸。
“闽”,关起门来是条虫,打开山门,可成龙!五年间,福建省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以往50年总和,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网络把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紧密地联接在一起。迅速增加的物流,开始唤醒福建曾经沉寂、沉睡的极为优越的岸线资源和港口资源!
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转变,是海西战略十大支撑体系从规划变为现实的生动写照。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闽台合作到扩大开放,从改革创新到城乡统筹,从 社会事业到和谐社会,从生态环境到人才支撑,巨大的改变在海峡西岸静悄悄发生……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西岸,从北向南,重量级的大项目已递次展开。建设中的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总投资分别超过500亿元和1000亿元,雄居于福建海岸线的北部和中部;往南,可见莆田、晋江和厦门东部3个LNG燃气电厂,也在加紧建设,这里产出的清洁能源,将改变我国东南的供电格局;在滨海工业重镇泉州,一个千亿石化城正在崛起;再往南,一个大型炼化项目,已在漳州的古雷半岛破土动工。福建轻工业唱主角却难撑大局的一页,将被轻轻翻过。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它的东岸,有繁忙的基隆港,与之遥遥相望的,却是贫困的福建宁德地区。海西战略令这里悄然改换容颜。2008年,位于宁德的优质天然良港三都澳出台了整体规划方案,一批重点投资开始争相落地,“节能、环保、高效”,宁德高起点招商选资了!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从天空到海洋,物流、客流,日益繁忙。2008年12月15日,随着直航船只拉响汽笛,直飞航班冲向蓝天,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人员交流和商贸活动从此更加便捷和活跃。仅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水果,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总和。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百强台企已有半数以上入闽,觅商机、抓机遇,寻求产业转移和新的增长点。五年间,近60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提出了支持福建实施海西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福建科学发展,两岸交流合作,在这片热土上奏响越来越强劲的乐章。
“海西”,这一个新的词汇,在两岸回响,在海内外回应。海峡西岸,它不仅是福建的,也是全国的,它的繁荣,可望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它的繁荣,可望发挥“五缘”优势,与东岸的台湾相呼应,促进共同发展。
东西协调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迈进
碧海之滨,八闽各不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要解决好沿海山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难题。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东部是狭长的工业走廊,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3市,面积为全省1/4,经济总量占全省2/3;其它地域辽阔的6个市,仅占1/3。2004年,福建省仍有约3/4的县(市)需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随着海西战略的推进,统筹城乡、协调东西部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各种资源加速向山区农村聚集。
高端人才向农村流动。从2004年夏天起,近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先后从省市县机关大院来到近万个贫困村、后进村 和薄弱村担任“村官”。这种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内涵的新时期农村工作机制,加快了农村改变落后面貌的步伐。与此同时,由省政府组织的多学科专家服务团,把项目、资金、政策与专家捆绑在一起,深入山区提供服务。几年间,先后有200多名电子、交通、法律、农业、教育、医疗、水利等学科的专家,扛起背包到县区及相关部门任职,从发展的“神经末梢”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南平市林业局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林瑞荣说:“要建设新农村,就要有新农民,这些下派干部就是他们的领路人。”
经济动脉向山区延伸。2008年12月26日,随着古田县吉巷乡薛后至渭洋7.28公里农村水泥路竣工,福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硬化道路。总投资140亿元、建设总长4万公里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已提前两年完成。受益于“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成千上万个原先偏僻的山村经济迅速改观,农民纯收入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村村通客车工程”、“渡改桥工程”、“陆岛交通工程”相继启动,与已建成的1765公里海西高速路网相衔接,海峡西岸处处血脉畅通。
政府财政与社会服务向农村倾斜。2006年8月,福建省在自身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实行由政府出资为全省663.4万农户的住房投保,与农房险同时开展的还有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等,一定3年。此后,福建农户如因受灾等原因,房屋倒塌,可以获得福建省人保财险公司最高达1万元的赔付。在福建这个风灾、水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频仍的省份,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2004年,福建率先在全国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凡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农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43元低保金。2007年,福建又把农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线由原先的1000元提高到1200元,8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受惠。2004至2008年,福建省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补助资金约20亿元,为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编织了一张安全的保障网。全省36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84万农村寄宿中小学生得到政府提供的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使2147万人受益。今明两年,福建省级将筹措3.8亿元投向乡镇卫生院,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水平。与此同时,城乡统筹就业平台延伸至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每年有40多万农村劳动力来到城里就业,在职业培训、进城求职、职业鉴定等方面得到了财政资助……
山海协作共写华章。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福州、莆田、三明、宁德、南平五市组成的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结成的城市联盟,和由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组成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 等区域联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各协作城市累计新增山海协作项目2900多个,总投资310多亿元。山海携手,区域协作,使原来沉寂的山区腹地,变成了生机无限的发展空间,区位劣势变优势。闽西龙岩,从污染重灾区变成“绿色环保产业基地”;有着丰富林业资源的三明、南平,百亿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曾经是“黄金海岸断裂带”的闽东宁德,正在被临港工业的汽锤声所惊醒;湄洲湾两岸,一座石化城呼之欲出;漳州的果木与花卉,散发着海峡两岸的芳香,一个新兴的“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正在崛起。
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沿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步前行
碧海之滨,观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国森林资源第七次连续清查测算显示,福建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29%,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名列全国首位。海峡西岸,是祖国大陆最绿的地方!
然而,深浓的绿色,如何告别伴生的贫困,却是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海峡西岸以制度创新,闯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山到户、还林于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商品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之后,福建省植树造林总面积已连续四年超过200 万亩;同时,全省林业总产值不断攀升,2008年达到132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沿闽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两岸郁郁葱葱。这条福建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一半,发源于经济欠发达的武夷山脉。为了护住闽江,2007年起,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两岸众多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农定期领取的公益林补偿金中,有一部分来自闽江下游城市的“腰包”。同时,福建对全省4226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机制改革。“谁受益,谁出钱”、“谁管护,谁受益”,这两大新机制,带来生态良性循环。“山川秀美水为证”,福建12条主要河流水质连年保持为优,2008年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6.4%,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明显优于全国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战略中,“生态文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显著标志。”福建要以生态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闽北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脉脚下,年肉鸡饲养能力超过5000万只的福建圣农集团,一座以鸡粪为原料的发电站刚刚投产。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介绍,鸡粪可制生物有机肥、可发电,鸡毛、鸡肠等废弃物可制作高蛋白质的鱼饲料……“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条循环经济链。” 如今,林业、茶业、花卉和生态养殖等成为福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有力引擎。在海西各地一年一度举办的林业博览会、茶业博览会、花卉博览会,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农业盛会。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条路上的“绿色抉择”更多更难。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如今,福建各地正掀起“环评风”,严格产业环保准入,把环评作为市场准入重要门槛,让更多“绿色”项目落地。环评不过关的污染项目,经济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批准用地,金融部门停止信贷,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福州市近年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423项,环评执行率100%,100多个建设项目因选址不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被否决。
效果正在显现。企业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盲目投资少了,在风力发电、LNG等清洁能源生产的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多了。
“宁可一时的亏损,也要长久的效益。”技术改造大投入,节能减排大力度,正成为企业的理性选择。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历时半年、总投资8000万元的“钢渣零排放”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钢渣中金属铁回收率大于98%,尾渣可100%用于生产建材产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水污染行业 的清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571万立方米,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COD产生量3200吨。
“不喜绿色”的企业正遭遇越来越多的束缚。2007年起,福建对高能耗企业执行高电价,至今已公布了三批执行差别电价企业名单。差别电价的收入,专项用于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
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并行不悖。2008年,福建省GDP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时,经环境保护部核定,当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降”,较好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和“十一五”COD中期目标任务。作为全国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优的唯一省份,福建正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步前行。
海峡西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相媲美的中国经济又一增长极!
(来源:福建日报网—《人民日报》)
闽西南五市共谱“同城曲” ——《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解读
■核心提示
5月21日至22日,闽西南五市(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会后 发布的《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提出:利用20-30年时间,打造经济和地域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闽西南五市城市群。
闽西南五市是全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开放层次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此次共同谋划并将实质性实施的“同城计划”,将为五个兄弟市的1700多万人民描绘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又将对“海西战略”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本期《西岸观察》为您解读。
五城谋“八同” 百姓将直接受益
此次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了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的“八同”措施:“同谋规划、同网交通、同享信息、同体市场、同步产业、同兴科教、同线旅游、同治环境”。这些具体而务实的措施绘就了一个个便捷、高效的生活图景,可以预见,随着规划的逐项实施,五市的1700多万老百姓将直接受益。
交通方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五市可望完成圈内高速公路连接、铁路网形成、城市轻轨和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构筑交通便捷的经济圈。按照规划,五市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轻轨交通为重点,推进区域内高速公路主骨架和连接线建设,推进区域内各港口、大流量铁路和航空港的合作 建设。根据方案,五市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内将完成沿交通轴线相一致的城市、城郊、城镇、城乡的规划连接,形成抱团发展的聚类经济区状态。城市接壤地区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为各地的努力方向之一。厦泉间新机场规划论证正在积极进行中,有望2010年完成东南区域复合型枢纽机场的投资建设。
信息方面,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有望互通使用,电视、广播信号可望相互覆盖,甚至还将实现通信一体化。“十一五”期间内,即在2010年年底前,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等五市人民有望同一区号,实行同城同费。“十一五”期间,共建统一的广播网络,实现五市广播、电视新闻传媒共享;共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高性能的宽带信息网,实现科研机构、高校科技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互相开放;建设覆盖五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享成果。
市场建设方面,五市将通过建设同一土地市场,力争将五市土地纳入同一管理,尽可能实现区域内的用地互补;通过建立同一市场监督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工商、质检、海关的合作,让五市市场管理职能部门实现区域内的异地同查、同处、同监督等。
旅游生态方面,五市有望共同推介旅游产品和线路,形成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各成体系、互相呼应的大旅游业。建立风景名胜区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和探索资源的 保护、规划、开发利用。各地还将开展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清理联合行动,继续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构筑与城镇空间体系相协调的区域生态体系。
此外,五市还将同布产业、同兴科教,开展人力资源区域合作,努力争取实现区域内资源和人才共享。
呼应海西战略 先行先试作先锋
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左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直以来,五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身体力行,在对台交流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积极先行先试,成效显著。
在对台交流方面,协作区发挥前沿优势,先行先试,两岸交流合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先后率团赴台参访,这是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首次赴台进行基层党际交流和首次以地方政府名义组团赴台访问。五市协作区还以旅游规划为切入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强与台湾的旅游合作对接,为未来扩大形成“海峡两岸黄金旅游圈”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五市还分别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漳州花博会、泉州海博会、鞋博会、三明林博会、龙岩“11〃18”投资项目洽谈会等,参会台商逐年增多,成效显著。
从最初的山海协作到现在的城市群建设,闽西南五市为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泉州和三明产业对接不断突破,协作领域不断拓展。厦门和龙岩产业合作不断推进,截至2009年3月,厦门、龙岩两市共签订山海协作项目99项,项目总投资68.77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运作,闽西南五市间的区域合作已经实现三个重要转变:一是区域合作已经由经济技术合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转变为经济技术合作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二是区域合作已经由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要素移动和优化配臵,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领域合作;三是区域合作已经由政府宏观指导,个人、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的经济技术对接,相邻区域的对接,转变为党的意志、政府主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而随着《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的发布,五市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更具实质性。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闽西南区域合作办主任、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闽西南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在区域合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两岸优势,拓展海西南翼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南翼优势,积极对接两洲发展;充分利用特区优势,在海西南翼的发展中先行先试;充分利用新的布局,加强产业对 接;充分利用海西城市群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城市群建设;充分利用媒体合作优势,为融入海西推进发展大造声势。”
海西南翼:抱团发展正其时
经过共同努力,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进入十多年来最为紧密、最富成效、最具实质性的运作时期,形成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制度和经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海西南翼的快速发展。
刚刚结束的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建设步伐,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近远期目标,五市今后要抓住发展机遇,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加快融入海西为着眼点,以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为切入点,以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为主攻点,以闽西南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在区域合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两岸优势,拓展海西南翼发展空间。
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的基础已经夯实,合作成效已经彰显,合作规律已经把握。在今后加强合作的过程中,闽西南五市应该充分利用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充分利用协作区互补优势,加强产业对接;充分利用海西城市群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城市群建设;充分利用媒体合作优势,为融入海西 推进发展大造声势。
乘着海西建设的东风,闽西南五市融城发展、抱团发展、科学发展,一定会谱写出区域合作的辉煌新篇章!
(来源:福建日报网 记者 林世雄)
第四篇:在第四届海峡论坛两岸商会经济论坛宴会上的致辞
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宴会上的致辞
(2012年6月18日)
尊敬的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六月的***,生机盎然,茶香四溢。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迎来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第五考察团,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和百万茶乡人民,向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座各位都是海峡两岸商界的精英,大部分是第一次到***,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的基本情况,希望大家多多传经送宝,多提宝贵意见:
***地处闽南金三角(泉、厦、漳)中间结合部,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人口114万,是中国第一产茶大县、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著名侨乡和台港澳同胞主要祖籍地。***区位独特,与“四市六县”接壤,未来几年将有金安、莆永、厦沙及泉三高速***连接线等4条高速从***经过,境内设有11个落地互通。历史上,***曾是全省最大的国定贫困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贫困脱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省十强、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跨越。特别是随着海西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湖头三安光电产业园、福建
1农林大学***茶学院、白濑水库等项目的落地开工,***的区位、生态、人文、后发等综合优势将全面显现,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孕育无限商机。
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举办以来,充分发挥影响力广、号召力大的优势,积极推进泉台的经贸交流合作,为促进泉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们真诚期望各界朋友能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建设,把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布局到***来,共同参与***这片投资热土的开发建设。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最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优创业环境。我们更是期盼各位来宾能经常到***走走看看,寻找合作项目,来共创***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第五考察团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第四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各位同胞、各位朋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王毅2012年6月17日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
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
(2012年6月17日)
尊敬的贾庆林主席,洪秀柱副主席,海峡两岸的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第四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向前来参加论坛的两岸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贾庆林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大陆方面坚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强调了两岸加强民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殷切期望。贾主席的讲话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展示了大陆方面的诚意,说出了两岸同胞的心声,对我们推动今后的两岸民间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海峡论坛正是为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应运而生。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向基层、面向百姓、面向民生。论坛的最大作用,就是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让两岸民间组织和基层民众在这里平等交流,良性互动。论坛的最大生命力,就是民间性、草根性和广泛性。我们希望并相信海峡论坛将在巩固深化既有活动品牌的基础上,不断适应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不断响应两岸民众的新需求,不断增添两岸同胞乐见的新内容。
贾主席连续四届亲自出席海峡论坛,身体力行给予支持,充分体
1现了中央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交流,是贯彻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应尽的职责,我们对台系统将为此竭诚尽力。
首先,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各有关方面采取更多积极举措,为扩大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两岸民间交流已形成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新局面,今后,我们愿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更多便利,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我们决定,在大陆各地已设立的11个两岸交流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浙江象山县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大陆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福建省也共同决定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每年为此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欢迎台湾的科研人员踊跃申请参与。我们希望,双方都能顺应两岸交流蓬勃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两岸民间交流,使人员往来更便捷,交流领域更宽广,互动气氛更活跃,取得的成果更丰硕。第二,我们将支持和鼓励大陆赴台交流团组更加深入台湾基层,更加贴近普通民众。各地各部门的各类赴台参访团组,都应当尽量安排与台湾基层的交流,更多地深入民间,与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老百姓面对面接触,心与心相交,更直接地听取台湾民众的心声,更深入地了解台湾社会的实情,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我们的政策措施。同时,我们更欢迎台湾的基层民众,尤其是从未到过大陆的民众来大陆走走看看,增进对大陆的了解与认知。不论台湾同胞走到大陆的哪个地方,各级各地台办都是你们温暖的家,都会为大家提供一切
必要的协助与便利。
第三,我们将支持和鼓励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实现机制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我们乐见两岸的社团、学校、乡镇和村里之间,本着自愿原则,以适当的方式“结对子”,建立定期和常态化的联系,使相互的交流可长可久,彼此的合作更加深入。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交流方式,不断丰富交流内涵,不断凝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四,我们将支持各地各部门制订实施更多的对台惠民措施,更加注重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会同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制订对台惠民措施,为台湾民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而且一定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大陆的对台惠民措施历来面向所有台湾同胞尤其是基层民众,超越台湾内部的政治纷争,也没有地域上的区别对待。我们考虑的,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不断分享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成果,是让更多的基层民众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里,我受有关部门委托,宣布若干政策措施:
第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进一步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策。大陆企业可按照就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自主招用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就业。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可与大陆居民同等条件到大陆企业就业。二是对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扩大试点。我们将在福建、江苏已有试点基础上,再新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4省市作为试点地区。
第二,公安部决定,进一步为台胞来往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
提供便利。一是在现有27座城市28个台湾居民口岸签注点基础上,自6月20日起,增加广西南宁、江苏无锡机场口岸为台胞办理入境证件和签注提供服务。待相关准备就绪后,吉林长春机场口岸的台湾居民签注也将于年内实施。二是自7月25日起,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签注最长有效期由1年延长至2年。三是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还愿为台湾居民免费提供原台胞证号码的加注服务。
第三,教育部决定,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在大陆高校工作的台湾居民,凡办理了居住证明的,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认定大陆高校相应种类的教师资格,条件和程序与大陆申请人相同。
此外,考虑到台湾农民的愿望,我们将开放进口台湾生产的大米。考虑到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们将增加赴台旅游的大陆组团社并扩大个人游范围。这两方面,将由大陆的质检总局、旅游局领导再做具体和权威的宣布。为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大陆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国家开放银行将在未来3到4年内对台资企业再提供6000亿人民币的贷款额度。以上这些措施,包括孙春兰书记将要宣布的福建省方面发布的各项惠民措施,都是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两岸同胞一家人认同不断加深的积极成果。我们衷心希望两岸同胞能够倍加珍惜两岸关系今天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携手开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最后,祝第四届海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