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农村丧事服务亟待加强监管
基层反映农村丧事服务亟待加强监管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丧事活动死灰复燃,丧事服务异军突起,成为活跃在广袤农村消费市场上一支“生力军”,其炙手可热的发展势头和方兴未艾的消费势头将丧事消费市场进一步拉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监管,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丧事旧习陋规重新抬头,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重新占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主流,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大相违背。二是名目繁多的各种丧葬用品和丧事配套服务,更是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三是丧事服务收费监管乏力,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基层建议:一是加大丧事从简和“厚养轻葬”观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依托电视、电台、宣传车、宣传单、院坝会等媒体和平台,大倡移风易俗之风,大讲勤俭节约之利。二是市、区物价部门应就丧事服务的收费标准进行专题调研和测算,出台符合当地消费水准的统一收费标准,就提供的各项服务明码标价,增加收费的透明度。三是民政、工商、物价、城管等职能部门应明确分工,整合力量,加强监管,从严、从重打击制售宣传散播封建迷信葬品和漫天要价的暴利行为,净化社会空气,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第二篇:基层反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基层反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当前,随着农民饮食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多数消费者安全常识缺乏,在购买商品时只看包装,计较价格,忽视质量,尤其是一些儿童,看外形、重口感,辨识能力差。
无证经营现象突出。一些食品小贩利用逢集日,摆摊设点制作销售凉粉、油糕、麻花、面皮等小吃,没有固定的经营门店,流动性大,卫生部门无法核发“健康证”,市场管理部门无法核发“食品摊贩备案登记证”,普遍存在无证经营现象。
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很多农户都是利用自家一两间房屋,随意搭几张桌子就是一个小餐馆,摆几十包小食品、几包糖果、几样日用杂货就是一个小卖部,职能部门监管难度较大。
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目前,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只有监督职责,没有执法权力,加之人员配备少,专业人员更少,他们除了监管辖区食品安全外,还需承担乡镇其他日常工作,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各级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灵活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经常深入农村开展各种食品法律法规、卫生安全知识讲座,运用电视、农村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加大整治力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要建立派出所与市场管理所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巡查整治力度,彻底整治食品行业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假、掺假、贴牌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无证经营,严查重处违法经营行为。
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健全食品监督网络。在乡镇设立举报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鼓励群众对购买食品及用餐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各级新闻媒体要对违法经营户定期公布,把问题经营者、问题食品晒在“阳光”下,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食品安全的氛围和态势。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打造专业管理队伍。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队伍,为基层食药所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在各村配备食品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食品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监管队伍。
(唐村镇 韩涛)
第三篇:基层反映:农村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基层反映:农村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一是在广大农村,一些历史古建筑、文物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废弃,无人看管;有些旧址旧居产权归属公民个人,文物中的不动产产权归属混乱,绝大多数虽然归属在国家或集体,但是,具体占用者却不一定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文物保护经费缺口较大,基层队伍编制不足。一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人员竟然来自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下设立的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有些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地方领导注意力多集中在地方经济建设上,无力顾及文物的保护。
三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文物保护部门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控制性地带没有或难于划定。一些地方只重视纪念馆等文物本身的修缮和建设,不重视其周边控制性保护区的环境整治。
四是一些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革命文物,有可能较好地得到保护,但在名录以外的未核定或核定保护级别较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则缺乏有效的保护。
五是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亟待加强,有关部门需加大宣传力度,对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需加强防范措施和打击力度。
六是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具体的办事人员在对烈士陵园、红色旧址、旧居的修缮、改造过程中,依法办事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或组织程序进行,致使革命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占。
为此,基层建议:
一是提高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上级领导精力到位、时间到位、责任到位,同时落实基层队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预算到位。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活动下乡、进村、入户、到人。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依法保护文物的力度,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大安全保护的力度。
三是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充分考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将其作为强制性内容纳入新农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名录的古建筑及民居,不可随意进行改造、拆建和破坏;社会各方要尊重法律赋予有关管理部门的权利,有关部门也应当依法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依照相关法律对革命文物进行保护。凡涉及重要革命遗迹的建设工程或改造、拆建工程,应履行报批手续方可开工。依照规划,许多农村老屋将会相继拆除。对散落在广大农
村老屋的红军标语可采取“揭取保护和原址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拓宽农村革命文物保护资金筹措渠道,打破对政府投入的单一依赖模式。
第四篇:基层反映:农村养殖业污染亟待整治(定稿)
基层反映: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亟待整治
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
(一)严重污染水体。农村畜禽饲养殖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江河湖泊、地下水中,会增加水体中有毒成分,造成水质恶化,引起不同程度地发黑、变臭,导致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并且极难治理、恢复。
(二)污染空气。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恶臭气体,连同畜禽本身释放的气体,不仅会造成畜禽应激影响生长发育,降低畜禽产品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三)传播病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导致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病原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并造成人畜禽共患病疫情发生和蔓延,给人畜禽带来灾难性危害。
二、造成污染的原因
1、防污意识不强。大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受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治污设施不齐全。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简陋,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或是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养殖场,因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成本较高而采取粪污直排,周围蝇虫横飞、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身心健康。
3.环境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养殖业重发展、轻监管的倾向日益凸现,涉及到养殖行业的行政执法问题,执法单位监管缺乏力度,导致对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排污治理很不到位,造成畜禽养殖业越发展,农村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局面。
三、治理污染措施
一要科学制定养殖区域分布规划。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情况全面核查,科学规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坚决取缔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督促建设或完善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对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养殖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甚至责令转产或停产。
二要加大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病死畜禽及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引导和鼓励畜禽养殖场(户)采用沼气技术、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无害化处理畜禽排泄物,全面推进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有效治理,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三是加强资金政策帮扶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对于养殖场排污设施建设予以适当补贴,激励畜禽养殖户积极安装环保设施,推广环保措施。同时,可以通过养殖业保险、金融帮扶、政策扶持等进行适度补贴,激励养殖业向生态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四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要摆脱重发展、轻监管的思想,调配人员,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加强执法监管,强化源头管控,真正使畜禽养殖企业在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对养殖场、畜禽产品加工厂等进行规范管理。
(羊三木回族乡
供)
第五篇:基层反映:青少年“借贷追星”行为亟待加强监管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群体影响不断加深,“消费追星”行为愈发普遍,借钱、透支、“集资”等方式“借货追星”现象正在蔓延,助长了青少年群体不良价值风气,蕴含金融风险。应探索行业公约规范,加强“饭圈”不良行为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理性、有度的偶像产业和追星文化。
建议规范偶像产业倡导理性追星
到2020年底,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专家认为,在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下亟待加强对“饭圈”“借货追星”“集资”等不良行为的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理性、有度的追星文化。
一是探索行业公约规范,传递理性追星理念。专家认为,明星作为公共人物,对于粉丝不理智的“打榜”“集资”行为不仅不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应主动引导粉丝理性。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侯国跃建议,娱乐、影音等行业的相关行业协会需进一步发挥作用,用行业公约规范“饭圈”文化,向社会传递健康、理性、有度的追星理念。
二是加强“饭圈”“集资"行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山东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说,“饭圈”组织自发“集资”行为处在监管灰色地带,建议金融、文化、公安等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对这类组织大规模集资行为的监管,以免发生挪用、跑路等风险隐患,促进偶像产业市场有序发展。
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打榜等追星文化的始作俑者,应进一步加强自我规范与纠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朱强建议,网信部门需适时对存在不良导向的平台进行约谈,督促其整改到位,进一步为青少年群体净化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