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

时间:2019-05-13 22: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

第一篇: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

沛县华佗医院

关于提高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

1、门诊医疗中,提倡中医药的治疗,每周检查一天各科门诊处方中的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协定方)比例,每小于一个百分点,扣1分。各科指标详见附表。

2、在住院病历质量检查中,无中医药参与的治疗扣1分,无中药饮片参与的治疗扣1分。并具有相应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理、法、方、药俱全,少一项扣1分,共计4分。

3、各科住院病人的中医药及中药饮片参与治疗率,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0.5分。3。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门诊,一般科室2个以上,重点科室3个以上,并做好人员固定、病种登记、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每月定期检查门诊登记,无记录扣奖金5分,记录不全扣3分。

4、每科应有专科专病中药自制剂,一般科室3种以上,重点科室5种以上,少一种扣2分。

附表:各科中医药及中药饮片参与治疗率

中成药中药饮片

(自制剂)

⊙内科90%85%

⊙肝病科90%85%

针推科80%70%

妇科82%70%

儿科70%60%

眼科60%50%

五官科70%70%

皮肤科65%50%

不孕科90%80%

外科60%50%

急诊70%60%

⊙肛肠科90%85%

骨科85%60%

口腔科70%60%

沛县华佗医院

第二篇: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范文]

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考核办法与奖惩措施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

1、门诊医疗中,提倡中医药的治疗,每周检查一天各科门诊处方中的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比例,每小于一个百分点,扣1分。各科指标详见附表。

2、在住院病历质量检查中,无中医药参与的治疗扣1分,无中药饮片参与的治疗扣1分。并具有相应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理、法、方、药俱全,少一项扣1分,共计4分。

3、各科住院病人的中医药及中药饮片参与治疗率,每低于一个百分点扣0.5分。3。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门诊,一般科室2个以上,重点科室3个以上,并做好人员固定、病种登记、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每月定期检查门诊登记,无记录扣奖金5分,记录不全扣3分。

4、每科应有专科专病中药自制剂,一般科室3种以上,重点科室5种以上,少一种扣2分。

附表:各科中医药及中药饮片参与治疗率

中成药中药饮片

(自制剂)

内科消化90%80%

呼吸90%80%

肿瘤90%80%

肾病90%80%

心血管90%80%

内分泌90%80%

肝病90%85%

针灸科90%70%

妇科90%70%

儿科70%60%

眼科80%70%

五官科80%70%

皮肤科80%70%

男性科90%80% 外科

普外60%50%

脑外60%30%

胸外60%30%

泌尿外60%30%

急诊70%60%

肛肠科90%60%

推拿科80%60%

整形科60%30%

口腔科70%60%

康复科80%50%

ICU60%20%

第三篇: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制定了《阿克苏市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纲要中重点对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完善了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

(2)医院工作计划明确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在2011年计划中,为确保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医院明确提出了:‚第一,医院在现有的科室的基础上发展1-2个有中医特色的专病专科使其形成特色和专长。第二,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及高职称、高资历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作用。逐年逐步带出一批高徒,使之成为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主力军,促进中医特色专科更趋成熟,逐步形成阿克苏市中医药人才培养示范平台;第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保驾护航,强化中医特色机制。将院内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量,中医治疗率、中医药技术运用率的提高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全院营造‘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医院建立健全了综合目标管理体系,每季度严格考核,并与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医院2011目标考核中医药类指标有:中药类药物用药与用药总量的比例;中药饮片用量与院内制剂和中成药用量的比例;中药处方与总处方比;中医治疗参与率;中医治疗率;中医药技术运用率。

人员配备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2011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总数126人。聘用人员20人

全院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38人,其中中医23人,占执业医师比例60.53%。

药剂人员18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3人,中药占药学人员72.22%。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为100%。

临床科室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的比例分别为:内科85.7%,针推科100%,外妇科50%

(2)根据中医医院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医院领导班子人员和管理人员。

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5%。

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科、护理部、药剂、医院感染科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医院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教学(兼)、科研(兼)等部门负责人中医药专业比例为75%。

(3)合理配备临床科室负责人

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内科、针灸推拿科、外妇科、中医药类别占60%,其负责人均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均在15年以上。

中医药文化建设

(1)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医院的院训为‚以人为本、传承创新、医术精湛、厚德奉献、诚信和谐‛;医院的办院宗旨为‚中医为本、质量为命、发挥特色、精诚服务、惠泽疆民‛;医院办院方针为‚中医立院、依法治理、人才强院、特色兴院‛; 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具

有中医药特色的县级标准化园林式中医院‛;服务理念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

(2)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根据《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精神,医院制定了五年规划、阿克苏市中医医院员工手册。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医院将建立和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3)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医院建有古典建筑风格大门,门诊楼塑有李时珍雕像,门诊后面有杏林园、住院部后面有亭子和长廊。在门诊楼和住院部均悬挂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栏,专栏风格和内容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基本统一了医院标识风格。新院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正在规划,规划中将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建院27年来,医院以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立足阿克苏市医疗行业,医院得以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强化中医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得以迅速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存在的问题

人员比例

临床科室由于受专业限制,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的比例外科妇科未达标。

中医药文化

1、医院富含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体系,尚不系统,但已纳入医院五年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于2012年逐步实施。

2、由于新院正在建设中,医院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将纳入医院整体规划、设计及建设之中。

第四篇: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三 位 一 体 绿 色 疗 法

综合治疗:乳 腺 病妇 科 病 从生理上讲女性的情志本来就比较敏感,而随着她们的独立,其身上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压力大,心虑过多易引起肝郁、气滞血虚等,体内的脏腑功能也受到影响,整体上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影响体内的代谢正常,而随着身体内部的代谢废物积多,会导致产生妇科疾病。

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不通等妇科疾病。

很多女性患者爱往中医院跑,找中医治疗。确实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上久负盛名,对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有突出的优势。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擅长从整体观出发,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病因,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进行辩证施治,运用中医的传统疗法,整体调整内分泌系统,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以改善人们的脏腑状况,达到平衡人体全身健康的作用。在调理女性健康,治疗妇科疾病、防止疾病反复发作方面,中医有一整套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可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关爱女性健康,我院特设中医二诊室。宽敞温馨的诊室、一对一的接诊服务、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南文萍主任常年坐诊。大力发扬中医特色,熟练地讲中医辩证理论与专病专方相结合,以中药为主,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深得广大患者的欢迎。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健康方面的烦恼问题或者你的朋友和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与中医二诊室医师取得联系。本科室尊重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凡参加医保的患者,无需选择,均可报销,请带好病历,社保卡。北京国龙中医院二楼中医二诊室南文萍主任

健康热线:010-67028892***

北京国龙中医医院地址: 北京市前门珠市口东大街155号【中国新闻大厦西侧】 乘车路线: 地铁5号线磁器口下,A出口后往西300米即到;57、23、715路到桥湾站下车即到;乘39、41、43、60、106、116、684路到磁器口站下车向西300米即到;乘2、105、110、101、54路珠市口站下车向东500米即到。

第五篇:阳曲县中医医院外科中医特色医疗

一、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2

二、外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3 1.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3 2.耳 穴 压 豆 法---------3 3.艾 条 灸---------------4 4.拔 罐 法---------------6 5.穴位按摩法-------------8 6.刮 痧 法--------------10 7.湿 敷 法--------------11 8.涂 药 法--------------13 9.熏 洗 法--------------14 10.中药外敷-------------16 11.切开-----------------17 12.引流-----------------19 13.结扎-----------------21 14.垫棉-----------------22 15.穴位注射-------------23 16.箍围法---------------24 17.挂线法---------------25 18.推拿技术操作规程-----26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外科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

一、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开 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 臵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待10-15分钟后,取出水枕、橡胶单与治疗巾,整理床铺、环境、清理用物。

二、耳 穴 压 豆 法

概述: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二)目的

1.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三)适应症

1.胆石症、胆囊炎、胃痛、腹痛

2.冠心病、高血压病、失眠、眩晕、水肿、颈椎病、腰痛、月经不调、支气管哮喘

(四)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五)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菜籽、王不留行籽、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

(七)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一镊子夹住菜籽、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留豆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5.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埋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三、艾 条 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四、拔 罐 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二)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病、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四、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巾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六、刮 痧 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禁忌症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四、告知

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

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清新,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七、湿 敷 法(溻渍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已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八、涂 药 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九、熏 洗 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六、操作程序

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臵舒适卧位。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十、中药外敷

概述: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中药外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心理状况

(二)目的

缓解或解除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节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的功能

(三)适应症

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症

(四)禁忌症

1.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该药

2.皮肤溃疡、水肿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

(五)告知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治疗处皮肤瘙痒

(六)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七)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漏敷药部位 3.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

4.药末经清水、或醋、蜂蜜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1.调制的药物需干湿适中,厚薄均匀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4.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十一、切开法

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

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

【适应证】 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

【用法】 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臵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1)选择有利时机

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2)切口选择

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3)切开原则

不同的病变部位,进刀深浅必须适度,如脓腔浅者,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颈、胁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须浅切;如脓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无妨,以得脓为度。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凡是脓肿范围大,肌肉丰厚而脓腔较深的,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肉薄而脓肿较浅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超越脓腔以外,以免损伤好肉筋络,愈合后疤痕较大;但切口也不能过小,以免引流不畅,脓水难出,延长治愈时间。

(4)操作方法

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同时左手拇、食两指按在所要进刀部位的两侧,进刀时,刀刃宜向上,在脓点部位向内直刺,深入脓腔即止,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然后将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医手术刀,可应用小号尖角刀以反挑式之执刀法进行直刺,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

【注意点】 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以免损伤筋脉,致使关节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以免疔毒走散,并发走黄危证。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毒邪内攻。

十二、引流法

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法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1)药线引流

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按临床实际需要,将纸裁成宽窄长短适度,搓成大小长短不同线形药线备用。药线的类别有外粘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上大多应用外粘药物的药线。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脓肿的深浅,以及有无死骨的存在。探查有无死骨是利用药线绞形之螺纹,如触及粗糙骨质者,则说明疮疡已损骨无疑。采用药线引流和探查,具有方便、痛苦少、患者能自行更换等优点。目前将捻制成的药线经过高压蒸气消毒后应用,使之无菌 19

而更臻完善。

【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

【用法】 常用的有外粘药物法和内裹药物法。

外粘药物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或水中润湿,蘸药插入疮口;另一种是预先用白及汁与药和匀,粘附在纸线上,候干存贮,随时取用。目前大多采用前法。外粘药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剂或黑虎丹等,因有提脓祛腐的作用,帮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

内裹药物法是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因其具有腐蚀化管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

【注意点】 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存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如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2)导管引流

古代导管用铜制成,长约10cm左右,粗约O.3cm,中空,一端平而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两侧各有一孔(以备脓腐阻塞导管腔头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为导管的形状,消毒备用。这种导管引流较之药线引流更易使脓液流出,从而达到脓毒外泄的目的。

【适应证】 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

【用法】 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中已有脓液排出时,即用橡皮膏固定导管,外盖厚层 20

纱布,放臵数日(纱布可每天更换),当脓液减少后,改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的另一种用法是:当脓腔位于肌肉深部,切开后脓液小易畅流时,将导管插入,引流脓液外出,待脓稍少后,即拔去导管,再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目前在体表脓肿已很少采用,大多应用于腹腔手术后,且导管均改用塑胶管或橡皮管(导尿管)以替代铜制导管。

【注意点】 导管应放臵在疮口较低的一端,以使脓液畅流。导管必须固定,以防滑脱或落入疮口内。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3)扩创引流

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

【适应证】 适用于痈、有头疽溃后有袋脓者,瘰疬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

【用法】 在消毒局麻下,对脓腔范围较小者,只需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脓腔范围较大者,则用剪刀作十字形扩创。瘰疬之溃疡除扩创外,还须将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疮面全部暴露;有头疽溃疡的袋脓,除作十字形扩创外,切忌将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疤痕,影响活动功能;脂瘤染毒化脓的扩创,作十字形切开后,将疮面两侧皮肤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将渣样物质及囊壁一并刮除。

【注意点】 扩创后,须用消毒棉花按疮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并加压固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溃疡处理。

十三、结扎法

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结扎远端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对较大

脉络断裂而引起活动性出血,亦可利用本法结扎血管,制止山血。

【适应证】 适用于瘤、赘疣、痔、脱疽等病,以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

【用法】 凡头大蒂小的赘疣、痔核等,可在根部以双套结扣住扎紧;凡头小蒂大的痔核,可以缝针贯穿它的根部。再用“8”字式结扎法,或“回”字式结扎法两线交叉扎紧。

结扎所使用线的种类有普通丝线、药制丝线、纸裹药线等,目前多采用较粗的普通丝线或医用缝合线。

【注意点】 如内痔用缝针穿线,不可穿过患处的肌层,以免化脓;扎线应扎紧,否则不能达到完全脱落的目的;扎线未脱,应俟其自然脱落,不要硬拉,以防出血。

十四、垫棉法

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滞留,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粘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

【适应证】 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或疮孔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或溃疡脓腐已尽,新肉已生,但皮肉一时不能粘合者。

【用法】 袋脓者,使用时将棉花或纱布垫衬在疮口下方空隙处,并用宽绷带加压固定;对窦道深而脓水不易排尽者,用棉垫压迫整个窦道空腔,并用绷带扎紧;溃疡空腔的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者,使用时可将棉垫按空腔的范围稍为放大,垫在疮口之上,再用阔带绷紧。至于腋部、腘窝部的疮疡,最易形成袋脓或形成空腔,影响疮口愈合或虽愈合而易复溃,故应早日使用垫棉法。具体应用时,需根据不同部位,在垫棉后采用不同的绷带予以加压固定,如项部用四头带.腹壁多用多头带,会阴部用丁字带,腋部、腘窝部用三角巾包扎,小范围的用宽橡皮膏加压固定。

【注意点】 ①在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尚未消退时不可应用,否则有促使炎症扩散之弊。②所用棉垫必须比脓腔或窦道稍大。③用于粘合皮内,一般5-7天更换一次,用于袋脓,可 2-3天更换一次。④应用本法未能获得预期效果时,则宜采取扩创引流手术。⑤应用本法期间,若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加重者,则应立即终止使用,采取相应的措施。

十五、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1)常用穴位:

有研究者分析了近年来国内55篇相关文献,总结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主穴依次是足三里、曲池、肺俞和血海,配穴频率最高的两个是血海和大椎。从主穴使用频率较高的4 个穴位来看,主治病症集中于荨麻疹、痤疮、银屑病和鼻炎。详见下表:

(2)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

(3)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

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 23

过敏反应的发生。

④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

⑤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

⑥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⑦、在神经干旁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如神经干较浅,可超过神经干之深度,以避开神经干。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就须退针,改换角度,避开神经干后再注射,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

⑧、躯干部穴位注射不宜过深,防止刺伤内脏。背部脊柱两侧穴位针尖可斜向脊柱,避免直刺而引起气胸。

⑨、年老体弱者,注射部位不宜过多,用药剂量可酌情减少,以免晕针。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孕妇禁针穴位,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

十六、箍围法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 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 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属半阴半 24

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

【注意点】 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阳证不能用热性药敷贴,以免助长火毒,阴证不能用寒性药敷贴,以免寒湿凝滞不化。箍围药敷后干燥之时,宜时时用液体湿润,以免药物剥落及干板不舒。

十七、挂线法

挂线法是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其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促使气血阻绝,肌肉坏死,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挂线又能起到引流作用,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随挂线引流排出,从而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感染。

【适应证】 凡疮疡溃后,脓水不净,虽经内服、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瘘管或窦道者;或疮口过深,或生于血络丛处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均可使用。

【用法】 先用球头银丝自甲孔探入管道,使银丝从乙孔穿出(如没有乙孔的,可在局麻下用硬性探针顶穿,引出银丝),然后用丝线做成双套结,将橡皮筋线1根结扎在自乙孔穿出的银丝球头部。再由乙孔退回管道,从甲孔抽出。这样,橡皮筋线与丝线贯穿痿管管道两口。此时将扎在球头上的丝线与橡皮筋线剪开(丝线暂时保留存管道内,以备橡皮筋线在结扎断开时,用以另引橡皮筋线作更换之用),再在橡皮筋线下先垫2根丝线,然后收紧橡皮筋线,打1个单结,再将所垫的2根丝线各自分别在橡皮筋线打结处予以结缚固定,最后抽出管道内保留的丝线。

上面介绍的是橡皮筋线挂线法,如采用普通丝线或纸裹药线挂线法,则在挂线以后,须每隔2-3天解开线结,收紧1次。橡皮筋线因有弹性,一般一次扎紧后即可自动收紧切开,所以目前多采用橡皮筋线挂线法。

【注意点】 如果瘘管管道较长,发现挂线松弛时,必须将线收紧;在探查管道时。要轻巧、细致,避免形成假道。

十八、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操作程序】

1.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常用操作方法有:

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5 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 27

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4.6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4.7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4.8 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

4.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4.10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4.11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4.12 弹法:用一手指指腹紧压住另一手指指甲,受压手指端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此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4.13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刺穴位。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操作时要逐渐用力,达渗透为止,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揉皮肤,以缓解不适。此法多用于急救和止痛,常掐合谷、人中、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通血脉、宣通经络的作用。

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每次推拿时间,一般15~30分钟。

7.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

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2.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3.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4.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下载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3关于加强中医特色医疗的奖惩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及改进措施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及改进措施 在2013年上半年中,本科针对三个优势病种(中风、眩晕、郁证)患者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使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

    质量奖惩措施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席勒医疗设备新建厂房 项目质量奖惩制度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班级奖惩措施

    总则:每位同学的基本分为50分。 扣分措施: 一、纪律 1、早晨迟到者,扣1分。 2、早读不认真者,扣1分。 3、集会、早操无故缺席者,扣1分。 4、排队不遵守纪律者,扣1分。 5、升国旗仪......

    宿舍奖惩措施

    *****学院宿舍奖惩制度 为推动我系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提高宿舍卫生质量,创建舒适清洁的生活环境,增强各班级各宿舍的凝聚力,为争先进、创优秀宿舍而奋斗,......

    党风廉政建设奖惩措施

    浙水乡卫生院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 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指示,永宁镇卫生院特制定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 一:考核对象: 浙水乡卫生院......

    中医特色制度

    非中医类别护理人员 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度 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医护理队伍,加强护理队伍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力度,体现中西并重的方针,增强传统中医药为人民健......

    2014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x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稳步提高,现对医疗管理各环节质量控制实行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并制订如下奖惩办法: 一、环节质量: 1、门诊病历:......

    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景德镇市三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试行)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稳步提高,现对医疗管理各环节质量控制实行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并制订如下奖惩办法: 一、环节质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