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

时间:2019-05-13 22: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

第一篇: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

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

X, Y世代指新新人类,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以后出生的世代,按60晚期和70年代代表X世代,80、90年代则代表Y代。他们的特点是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新东西,喜欢网购,博客,聊天,发明新语言,思维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勇敢并富有创业意识。但X世代特别是Y世代没吃过苦,缺乏实干精神,情绪控制差,敏感易怒。往往雄心勃勃,喜欢一步登天,更重视短期利益。

X, Y世代员工在大陆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用工比率已超过85%,而Y世代员工已经超过50%。这是一个不容再被忽视的主要群体和力量。如果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者依然对此群体的特性视而不见,对管理方式的应对和改变不加以探究,将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不可控的巨大风险和损失。所幸的是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学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虽然绝大部分机构都还处在摸索和实践阶段,并有企业已为之付出惨痛代价。

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惊人的数字:在对这些新新人类的一项调研中,主动离职者竟占到了88%。“80后能在一家公司做五年就是奇迹”的职场说法得到进一步验证。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3年内跳槽率高达70%。1年内跳槽的比率也超过了50%.假设你的企业今年招聘了10位大学生,那么明年他们中可能有5人主动要求辞职。给企业带来的招聘、培训以及机会成本损失可想而知。经权威机构调查,”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水低”,“工作太累”成为主动离职的原因。那么,这些高频离职原因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高频繁跳槽率背后有几个深层原因:

一.中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X, Y世代其实就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的几代独生子

女。他们不再与父母及祖辈们一样生长在一个大屋下,面对老人,父母,哥姐弟妹。在物质和机会方面不再需要谦让给其他弱小家庭成员,也缺乏与同龄亲人从小就保持密切沟通的成长氛围。吃过苦的父母一辈无比呵护和溺爱这一代,都把最好的给了孩子。而年轻一代与物的沟通(电脑,游戏机,电视)机会远远超出了与人的交流频率。造成了他们的沟通方式不太关注别人感受,自我意识强大,叛逆意识更严重,对批评非常敏感。这种性格上的张扬和缺乏沟通上的教育和锻炼,造成了他们与直接领导的冲突。有一项调查显示30%的跳槽年轻人是因为与直接领导的关系紧张而选择离开公司。另外,X,Y世代几乎不存在与老一辈一样的奋斗经历,身体、心灵和精神从小都没有经历过磨练,也造成大多数年轻人从事工作后依然吃不了苦或不够勤奋。在企业竞争越发激烈的现代社会,不能承受压力和欣然接受锻炼,成为一个主要跳槽的原因。二.餐饮变化、高科技发展以及不利的社会教育导向带来的年轻一代工作价值观的改变。

新新人类的食物比之以前的贫困时期更加丰富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了激素的快餐,油炸、燒烤、红肉、乳酪、奶油、咖啡很容易就令火氣上升,心情煩躁、挫折耐受力降低,也就是中醫裡常講的「火氣大」。另外,”快餐文化”, “快节奏”,“炫富攀比”,“一夜暴富”,“讲究名牌”,“追求刺激”,“明星效应”等现代社会现象,都忽略了对踏实的写实推崇,缺乏社会文明进步真正学习的榜样,令年轻员工逐渐形成求变求快不计后果的习惯和心态,而忽视了精耕细作最基本工作经验的积累道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涌现了更为广泛的行业和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时频繁的跳槽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教育结构设置滞后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中国各类教育机构(大学, 职校, 中专, 技校)的结构和数量设置和各专业学科设置, 没有跟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对岗位和人才的需求变化, 导致教育与企业真正需求严重脱节, 社会上需要的大学生数量远远低于大学生供给量,进而引发高失业率和不恰当匆忙择业现状。目前连硕士和博士也面临同样困境,国内知名学府某教授一人担任40多位博士导师,可想指导效果如何;而这种一位博导同时带领过多数量博士并非个别现象。同时,有些岗位社会人才供给严重缺乏造成高流动性, 有些岗位人才又粥少僧多而面临高淘汰率。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频繁跳槽。

四.企业过去的管理领导理论在面临X, Y世代员工的形成变化中没有做出及时调整而失灵。X世代中国人面临前所未有的薪资增幅。中国人当前的薪资增长率差不多是世界发达国家的3-4倍。他们还需要在社会过渡老龄化之前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养老金(目前对个人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无论工资多少都已经摊派了),需要为自己的小孩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种压力和机会,以及对晋升的渴望,造成了高频繁跳槽率,越是优秀的有能力的X世代员工,得到的外部机会也越多。而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主动对他们家庭背景和意识观念的了解。Y世代对物质的追求就更甚更急了:中国的Y代人没赶上低市值购房,进而结婚和打拼多年都无力购买一套中国的新房子(在上海连旧房子也买不起了)。这些都造成需要靠快速晋升和跳槽来满足安全感和对金钱的需求。频繁跳槽的X世代人,这一代中层管理者的不稳定,导致了Y世代的人的更高频繁跳槽。而企业和社会在对分别理解这两个不同世代的人的行为背后的产生心理的研究和关注都不够。一些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让X世代担任中间管理者,尽管这些管理者已经在管理一群外语流利,言谈中充满自信的年轻人。而Y世代年轻人希望能发挥主动性,交流思想,但是他们缺少经验。他们使那些处于中间层的领导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压迫,甚至职业威胁,而不是尊重,他们无法和这些年轻的下属交流。管理变得十分被动和消极。

面临如此境况,企业应如何面对呢?以下措施可供参考:

如设立相关专业(这往往靠整个行业的需求带动和提前指导),设立奖学金,设立各种院校人才培养基地。。这样才能产生人才的源源不断供给。这类企业都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如化工、航空、糕点制作、纺织服装设计和制造工艺、进出口贸易、建筑装潢设计、财务审计、IT、汽车等。

X, Y世代年轻人若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就不会变得茫然,也不会草率跳槽。我们实际看到的是更多跳槽者跳槽之后并没有认为新公司比原来公司好多少。而不清晰的升迁政策和对员工完全没有职业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缺失。每一位用人部门主管/经理也应该被指导如何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沟通和访谈或者至少如何配合HR这样做。为了降低高跳槽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该方面的管理和执行是十分必要的。

3.提升中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X, Y世代不再是谦虚地和像父辈们如老黄牛一样苦干一辈子的一代,他们需要被认可和鼓舞,心中渴望培训和提升的想法也非常迫切。中层和高层管

理者都需要进行及时的公开表扬和赞美,哪怕是发现他们一点点进步。而赞美的语言和及时的反馈和肯定,正是现代领导风格中很多领导缺失的。

4.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学习。如X世代的很多人有自己的博客,而Y世代的大部分人喜欢上 开心网, renhe, linked-in等,和参加各种聚会。他们经常把自己的心情放在MSN的签名处,放在开心网的真心话和日记中。只要看了下属在开心网上完成的测试结果(如果这些

测试结果她/他选择的是公开)或她/他博客的文章,就能够掌握该年轻人的当下心态,人生 观,性格优缺点,和思维方式等。这种判断比市场上的各种性格测试甚至更能把握一个人。当前诸多培训中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可以给到用人部门,如“如何最有效管理并最大程度发 挥80后员工潜力””与Generation Y的有效沟通技巧”等。企业HR都可以推荐给用人部门 去学习。

5.区,BBS, 成功故事分享,并组织业余活动,特别是年轻人与管理者之间的运动活动和联谊 会等。另外年底开启员工对公司的评价,和对员工进行360度反馈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活 动可以提请年轻人的参与和策划,这正是新人类希望做的和展示的。同时设置内部情绪疏导 渠道,由富有同情性的耐心的亲和力强的沟通好的HR或行政人员或聘请的兼职心理咨询师 担任相关调节人和倾听者。有些企业在该机构的设置上名称过于露骨如“心理咨询室”而令 年轻人避忌。其实如“聆听/倾诉热线”,“郁闷分享信箱”等都可以。

6.引更多有能力有理想但又抗拒死板工作时间的年轻人(工厂除外)并留住他们。

许多企业管理者不理解为什么要改变他们的管理方式而不是要求X, Y代来适应公司环 境。答案是明显的:“因为X, Y代是公司的主力军,也是公司的未来。” 企业必须了解自己 的员工行为方式和特点。对于那些在中国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公司来说, 理解Y代,为发掘他 们的巨大潜能而寻找高效的工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公司在和Y世代分享信息和未来 战略方面做得很好。我们相信有更多的企业会在管理新新人类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并 分享给大家。

第二篇:企业离职率

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

企业规模越大,离职率越低

离职员工中,一半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发布了《正略钧策2010员工离职与招聘调研报告》。调研显示,受政府4万亿投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影响,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企业业务发展迅猛,达到并超过危机前水平,企业招聘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市场趋于活跃,员工流动性提高。

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8.55%

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调研企业离职总人数/(调研企业期初人数+招聘人数)

中国企业平均离职率能够反映中国员工整体稳定性状态,报告显示,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8.55%。

离职率是考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应了人力资源流动情况,通过考察离职率可以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企业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离职率过高,说明企业内部凝聚力下降、员工发展通道受限或薪酬给付水平过低,员工离职过高会导致人力资源成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大幅增加,组织效率降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形成不利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离职率也并非越低越好,一定程度的离职率可以使企业保持适合的员工流动,利用合理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

制造业经历了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到出口强劲反弹的剧烈转变,企业HR开足马力招兵买马,招聘会、老员工推荐和劳务派遣一个都不能少,而与此同时,员工也在这个时机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让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备受煎熬,新招的人还没有到岗,又有老员工离职了,制造业离职率达到23.4%,其中华南地区的离职率要大于市场平均水平,有的企业离职率高达40-50%。

企业规模越大,离职率越低

调研显示:随着企业规模增大,员工离职率在降低,特别是规模超过10000人的企业,其总离职率只有1.3%,远远低于其他规模企业13.8—19.8%的离职率,显示出过万员工企业在保留人才方面有极强的优势,人工离职成本将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企业可以拿成更多的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实力,而非重复招聘—培训—上岗—离职的死循环。

离职员工中,一半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

离职员工中,有50.57%的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制造业有65.05%离职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在各行业中排名最高,房地产业有38.52%离职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在各行业中排globrand.com名最低。工作不足一年就离职,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没有太多的好处,对员工来说,一年时间不足以完全了解企业,也不能完全掌握一门技术或技能,对企业来说,招聘的压力非常大,新来的员工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开始离职了,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事务性的招聘工作而不能自拔。

解决之道: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离职原因的关键所在,以及员工最直接的需求。

薪资待遇普遍偏低成为影响招聘与保留他们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调整薪资结构,让员工真正明白企业支付给他们的总薪酬,其中包括了各种津贴、奖金、以及各种保险、培训等福利,不应该只聚焦于基本工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提高员工薪水的同时,更多地提高员工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这样的做法只能激化劳资双方的矛盾。我们一直再说,薪资的制定既要具有外部-全球品牌网-竞争力,又能保证内部公平性。尽管现在仍然不能做到“同工同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程度上减低此方面对员工心理上造成的不平感。

在满足基层员工生存与安全的前提之下,如何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事经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如何在基层员工进入公司就为其设计好晋升通道,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适当培养与提拔基层员工,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员工有了主人翁精神后,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工作效率和离职率会明显地降低。这样,我们便能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团队。(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供稿)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该文章已发表在《职业》2010年8月刊上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

订阅人力资本管理

订阅商业评论

市场营销解决方案

在线支付

首 页知识库工具箱劳动法视频论坛原创推荐新闻商业读书企业专栏职场HR Insight管理百科高端访谈卓越会中国人力资本论坛SHRE

劳动力管理

人才测评

eHR

外包

eLearning

HR人才招聘

企业年金

HR服务机构品牌榜单与白皮书

开放课程

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观察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指南

首页 » 新闻

2012中国企业员工薪酬平均增长9.1% 离职率达18.9%

2012-12-20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字体

近日,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在北京举办2012全国人力资本情报研究结果分享会,权威发布中国行业薪酬风向性指标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此次调研共涉及房地产、金融、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科技、汽车、消费品、零售,化工,物流、制造等十余个重点行业,覆盖北上广深及主要二三线城市共计4000余家外资企业及充分市场竞争的本地企业。

全国平均薪资水平与离职率呈双高增长趋势

怡安翰威特数据显示,2012全国平均薪酬和离职率均保持高增长趋势,分别为9.1%和18.9%。四个一类城市的制造业平均薪酬增长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州(10.1%),上海(9.8%),北京(9.8%),深圳(8.9%),非制造业平均薪酬增长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9.5%),上海(9.3%),广州(9.1%),深圳(8.9%)。

二、三线城市的薪资增长幅度和离职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陆的人才红利正渐渐缩短与沿海投资热区的差距。以人才抢夺最为激烈的一线工人为例,其薪资水平在内陆二、三线城市与沿海二线城市的差距已经缩小到5%之内。

此次调研同样涉及比较敏感的房地产行业。该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为7.9%,与调控前的2009和2010年略有下降,预计2013年该增长将会继续有所放缓。2012年,仅以上海地区为例,新增岗位最多的职位是“招商运营”,增幅高达42%。这源于住宅地产调控未见松动,因此房地产行业公司纷纷往商业房产发展转型。可以预期,2013年这类职能需求依然旺盛。

二三线城市人才红利收紧,人力资源风险指数大幅上扬

二三线城市传统的人才红利已经被高水平的薪资增长和离职率迅速稀释,人力资源风险不断上涨。以重庆和南京为例,2012年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22.3%和19.4%,而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在2006年仅为9.6%和7.3%。另一工业重镇武汉,由于教育资源丰富,也成为诸多企业内迁所推崇的投资热点地区。但是随着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离职率已经从2004年的9.4%攀升至了现在的14.2%。如此高的离职率,导致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居高不下,人才供给链停滞,给当地企业带来诸多新的课题。

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宏表示:“沿海城市的生活成本推高薪资水平,使得大量制造研发基地内迁至内陆,造成人才供给缺口。人才池大小不变的基础上,企业人才抢夺激烈,直接导致薪酬溢价和高人员流动情况。但是从企业节省人员成本,以及从战略上更靠近各类合作伙伴并整合供应链的角度上来看,内迁是大势所在。在企业内迁时,可以更多考虑组织结构优化以平衡薪酬给付。”

高离职率困扰内需拉动型行业

此次调研显示,内需拉动型行业,如零售和快速消费品,普遍都遭受着高离职率的困扰:零售(31%),高科技制造(26.6%),快速消费品(19.5%)和医疗保健行业(19.2%)。与高离职率成正比的是高薪资涨幅,依次为9.1%,9.6%,9.65%和9.5%。

怡安翰威特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宏表示:“薪酬一直是行业的晴雨表。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也明显看到,这四个行业处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人力资源市场结构调整的风口浪尖:零售行业正面临着销售渠道变革的岔口,网络时代的消费习惯,迫使各大传统零售企业思考拓宽网上销售渠道,人才转型迫在眉睫;高科技制造也在经历产业升级之痛,从低附加值的代工发展,到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制造,带来了高质量人才的争夺战,战线自产品研发、包装延伸到了有技术能力的一线工人;快消品历来是对价格成本尤为敏感的行业,其原材料价格飞涨而产品售价调整幅度不明显,更让该行业注重其人员生产力的提升,并且对了解市场需求的人才有更高的渴望;医疗保健行业一直被誉为中国最热的行业之一,从今年的调研结果来看,这一趋势在近几年内仍然不会改变。该行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重组行业结构和销售策略,越来越多的内外资合力,销售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城市,销售手段的升级,以及产品研发本土化都势必带来新一轮的人才竞争。”

80后已构成人才市场主力军,员工需求继续呈现多元化 2012年全国人力资本情报研究也发现,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职场新军的80后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市场的绝对主力人群。与2007年相比,80后员工在企业所占比例几乎以4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行业平均人数占比已超过65%。在某些行业与职能部门,如高科技制造行业生产部门,其人数占比已高达80%。而另一新生代90后也正在成长为另一大职场群体。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年龄结构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员工需求。选取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激励方式,提升这一人群的敬业度来达成绩效优化是管理者无可避免的课题。对中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张宏总结道:“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对于行业的影响也体现在销售幅度增长的放缓。例如一直保持销售高增长的医疗保健行业,2012年的销售增幅已较2009年下调了5个百分点。但是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脚步不会停止,在人才成本持续增高这一现象短时不可逆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企业唯一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三篇:为什么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

更多了解:八方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

为什么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

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但是,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大学生为何对第一份工作难以“长情”备受关注,为什么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

据调查,离职大学生中,主动离职的情况占到了88%,被雇主解职的只占到了2%,而主动离职和被解职两者情况兼有的为10%。其中主动离职的原因依次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及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其他原因(10%)、就业没有安全感(7%)、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7%)、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4%)、准备求学深造(3%)。

大学生在就业初期的不稳定,已经成为企业HR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在此我以过来人的身份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

一、“先就业后择业”的必然结果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和学校一直在宣导,让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实际上是要求大学生放弃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的心理价位降到最低甚至没有,以无头苍蝇式的求职方式去实现就业,以在统计就业率的时候能有一个好看的结果,其实这种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日复一日,所产生社会负面效果大的惊人,辞职报告《为什么应届毕业生离职率高?》。

由于劝导学生完全不顾就业质量,完全不去甄别,很多学生去了公司或企业之后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大大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学生们觉得自己多年的教育投资得不到体现和尊重,自然要选择离职。企业也会觉得自己成为大学生后择业的跳板,自然越来越抗拒招聘应届毕业生。

我们在劝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时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先就业应该是放宽自己心理预期,设定更大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完全不要心理预期,或者是假装根本没有心理预期这回事。求职时应对企业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面试时有个比较充分的沟通,如果企业确实有打破自己心理底线的情况,还是应该慎重选择。

二、过高自视,不肯脚踏实地的结果

大学生初入职场,一般是先从一些基础工作开始,慢慢接触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很多大学生自视过高,总觉得目前的工作太过简单,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看到上级主管的工作内容,也觉得没啥挑战,自己也完全可以胜任。时间稍长,就开始急功近利起来,觉得自己可以一步登天了,觉得现在公司的平台不够大了,或者开始觉得不被赏识而怀才不遇起来。

殊不知任何工作的进步都需循序渐进,即使,现在的工作内容比较简单,职责外延的工作内容还是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也就是考验大学生长远眼光和学习能力的时候,一般后来有所成就的人,都会在职场初期,结合所做的工作确定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目标,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和业余时间自我充实,不断要求进步的。更多的人,看不到这一点,盲目求快,造成心态不稳而离职。

三、没有及时转换角色成为一个社会人

社会是个庞杂的体系,各色人等思维各异、所求不同,而这也正是社会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大学则要单纯的多。但是,很多大学生一开始步入社会,没有及时调整角色,以自我,以大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同事,将超出这个标准的行为和思想统统打为异类,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从而也就无法接受了。

所以,很多大学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很多是觉得原来公司的人际关系负责、内部斗争激烈,上司不好相处、同事关系单薄等,其实,这都是角色没有转变好,我们要知道并试图去理解:社会有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且这个规则要比学校复杂的多、层次多的多,我们现在是社会人了,应该尝试着、学习着以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去看到周边发生的事情,这样,你的心态或许就会平和很多。

第四篇: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成因和对策

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成因和对策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相对稳定的、高忠诚度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职员的离职率一直是困扰企业单位的一个难题,在一定的调研的基础上,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归纳,对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对策。关键词:人力资源;离职率;忠诚度

0 前言

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忠诚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适当的员工离职率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持活力是有益的,过于频繁的离职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管理和沟通方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离职率过高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流失人才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对造成企业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研讨。1 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

企业员工的离职率应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大多数学者认为10%左右为宜。但目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的离职率却远远高于10%。很多人认为,企业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工资水平低或者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个人与组织融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匹配达成同化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但当某一环节发生错误,两者目标产生分歧,从而累积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时,员工的离职行为就发生了。

根据对一些企业和员工的调查,产生冲突造成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有:

1.1 人员聘用上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

宽进宽出往往是招聘工作不细致的直接结果。招聘工作不细致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岗位的任职条件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条件。任职条件的确定需要借助于工作分析,但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这项工作。(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单一,面试凭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面试一种手段,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3)招聘工作的简单化与制式化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

1.2 没有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

在人才市场谋求职位的人,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而能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中没有前途,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

1.3 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很多人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好象和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1.4 员工对企业的前途缺乏信心

曾经有报纸针对“求职者偏爱什么样的企业”这一问题做过调查。在对1217人的,选择“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22.84%。优秀人员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作出判断。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没有前途或自己在其中没有发挥空间时,很可能会作出辞职的决定。除上述一些原因外,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奖惩不当,考评晋升不公正,企业人际环境等也是造成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企业员工离职率高的后果

2.1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工作正常进行

员工非正常离职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新员工接替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2.2 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核心)对于企业凝聚力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经常会在其他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导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离职率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员工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适应性企业文化,就很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3 优秀人才的流失

一个企业里,往往越是市场上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离职率高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比价严重,这无疑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实力而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优秀人才时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应采取的对策

3.1 改变宽进宽出的方式,严把员工进入关

(1)规范甄选面试流程,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规范。有了岗位目标说明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条件有针对性的筛选应聘简历,确定考试、面试的范围。(2)改进面试,采用多种甄选方法。比如,采用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设计好面试评价表;采用多轮面试或评价小组面试,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3)可采用传统的知识测试和近年国内流行的心理测试。总之,在招聘阶段就要在充分沟通与面试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或减少雇用双方的目标差异,严把员工进入关,从而将员工的离职率在引进人才的第一步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

3.2 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1)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当一个管理岗位或中高层次岗位出现空缺时,应实行内部优先。在全球一些知名企业,如宝洁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是从内部提拔。这样,会给下属员工很强的工作动力,他们会认为在公司里做出的任何贡献都是有机会使自己得到晋升与回报。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安心的留在企业中,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开展员工发展规划。许多企业抱怨内部没有优秀人才,只得从外部招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方面做的不好。要想培养人才必须有一个人才培养规划,只有预先培养人才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避免人才短缺。

3.3 实现企业文化的同化

企业文化好比人的个性,说明“在我们企业里是如何行事的”,从而使本企业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特征。员工的高离职率往往直接起因于个体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的正面冲突。因此,使员工和企业树立起一致的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导向培训和组织价值观熏陶,十分必要而迫切。(1)推广“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原则,适度放下决策权,强调团队建设和工作自主,尽可能凸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者的作用,从而使两者逐步趋

于平衡。(2)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生涯的逐步同化。组织应该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使这种规划和组织发展生涯相协调。

3.4 重视员工的培训

培训和开发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法宝之一。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表明,组织提供给员工的培训机会和“再学习”机会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培训开发的实施,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同步,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增强归属感。制度化的、经常化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3.5 使员工树立对企业前途的信心

除了确定濒临倒闭、没有前途的企业外,员工对企业前途缺乏信心,应当从管理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宣传的不到位,员工并不了解企业现行的发展状况;看看该企业是不是个人决策的企业,企业的兴衰系于经营者一身,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1)开办内部刊物,宣传企业文化,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取得的成就。(2)推行民主管理。比如建立企业发展部、企业策划部之类的职能部门辅助经理决策,或者合理授权,让有能力有思路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来。

第五篇:高离职率催生管理难题

东方网1月13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近日,根据有关机构发布《2014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企业员工整体流动性略降,离职率平均为16.3%,预计2014年企业薪酬涨幅为8.8%,同比有小幅增加。该调研于2013年9-11月进行,共访问雇主3421家,员工4613人。高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制造业四份行业报告同期发布。

[关于离职]

传统服务业、制造业领跑离职率

在2012年离职率下降至16.7%的基础之上,2013年员工离职率又出现较小幅度的下降,员工整体离职率为16.3%.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企业招聘以及员工离职都变得更为谨慎。另外,随着用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增加,企业支付能力降低,而员工对于薪资增长的期望由于通胀的压力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导致企业的薪资支付能力与员工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有所增大,使得员工跳槽意愿也有所降低。

从各行业的离职率数据来看,传统服务业、制造业的员工离职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19.4%和19.1%.能源化工行业的员工稳定性较强,离职率仅为11.8%.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就业门槛低,岗位可替代性较高,企业在员工保留方面关注度较低,离职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

制造业随着产业调整、转型的逐步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和战略性迁移动作的持续,都促成了较高的人员流动。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之新能源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成为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契机。操作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人才难保留

尽管员工整体流动性有所下降,但操作类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操作人员的离职率在2013年依旧是所有职位等级中最高的,达到了23.7%,此外,数据还显示出,在2013年整体离职率小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都同比2012年有小幅上升,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这些岗位人员的相关保留工作。

另外,报告从不同职能员工的离职率情况调研发现,生产工程类与业务销售类员工离职率一直居于首位,2013年离职率分别达到了21.7%和18.7%.生产工程类人员的就业门槛相对较低,薪酬待遇在企业中不具备竞争优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较弱,导致离职率始终处于高位。此外,业务销售类员工由于受业绩和奖金的影响较大,而且因为缺少职业规划、奖金模式不够合理、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等因素,都导致了业务销售类员工较高的离职率。

毕业生离职率处于高位带来管理难题

与2013年全行业平均离职率16.3%相比,2013年应届生22.7%的离职率明显较高,而且,从近3年数据来看,应届生的离职率始终在高位徘徊。应届生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依然非常明显。

另据《2013应届生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对薪酬福利水平不满意、缺少发展机会或空间、不适应或难以融入工作团队等都是造成应届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此外,相当一部分应届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晰,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常常抱着“先就业,再求职”的就业心态,也有部分应届生将跳槽作为加薪的一种手段,遇到更合适的机会就会重新选择。因此,应届生的这种浮躁的就业心态也促成了应届生的离职率始终处于高位。

[关于薪酬]

经济改革促使企业提高调薪幅度

通过调查发现,预计2014年企业的调薪幅度将略有上升至8.8%.2013中国经济从三季度以来有所改观,而且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多改革举措和稳增长政策的推出,使得更多行业受益。企业在积极抓住发展时机的同时,适当提高调薪幅度,以期达到吸引和保留人才的目的。

另外,CPI指数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也在逐步升高,如果不能满足员工的薪资要求,企业将面临人才流动的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许多企业预计将在2014年适当的提高调薪的幅度。但由于目前经济复苏从整体来看依然乏力,所以企业调薪仍然比较谨慎,因此2014年的整体调薪幅度较2013年上升幅度并不大。同时报告中也发现,2014年计划调薪1次以上的企业为17.3%,较去年有所减少,而计划采取全年只进行一次调薪的企业有所增加,为74.9%.另外,从调薪覆盖率的数据变化中发现,企业的调薪覆盖率预计在2014年会有所增加,预计调薪覆盖率在70%-90%的企业为23.2%,预计调薪覆盖率在90%以上的企业为39.0%.可见,2014年部分企业在调薪次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调薪范围进行适当扩大,以此来达到保留和激励员工的目的。

金融业居薪幅榜首高科技薪酬增幅大

从各个行业的调薪幅度对比来看,多数行业2014年的调薪幅度在2013年下跌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小幅的回归。其中,预计2014年金融行业的调薪幅度最高,薪酬增长将达到10.4%,稳居调薪幅度榜首。此外,房地产行业、高科技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的调薪幅度也会相对较高,预计调整幅度将分别为10.1%,9.9%和9.2%.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金融行业在2013年表现大不如前,调薪幅度在2013年也随之出现了下滑。但随着经济环境从下半年有所改观,以及国家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金融企业针对高端人才的互相挖角现象又频频发生,吹响了行业内人才争夺的号角,导致员工薪酬增长的趋势再所难免。

另外,伴随国家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的政策调控取向,金融行业的发展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归,因此会带动2014年金融企业对员工调薪幅度的提升。房地产行业在国家逐步回归市场化调节的指导思想下,限购、限贷等行政性手段或不再加码,增加持有和转让环节成本的政策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同时,基于商业地产的良好表现以及业内对限购放宽的预期,房地产在2013年的发展相对稳健,预期2014年整体房地产市场仍将表现活跃,员工薪资增幅也将随之出现一定提升。将2014年的预计调薪幅度与2013年的实际调薪幅度进行对比发现,高科技行业调薪幅度较去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在各行业中增长最多。2014年高科技行业中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电信两个子行业在2013年发展增速,加剧了高科技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促使高科技行业人员的薪酬水平呈现出水涨船高的状态。

[业内看法]

非一线城市

调薪幅度增高

从薪酬调整幅度的变化来看,非一线城市的调薪幅度在近几年一直略高于一线城市。预计2014年非一线城市的调薪幅度将为9.0%,而一线城市的薪酬调整幅度将为8.6%,略低于非一线城市0.4个百分点。近几年,非一线城市的发展进程持续加快,在人才吸引和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也迅速提升。

尤其是国家对部分非一线城市在政策上的大力促进和推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在非一线城市中拓展业务。由此,也带动了非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加剧了非一线城市的人才竞争,促使企业加大调薪力度。

据某人才机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尤其在杭州、苏州、南京、东莞等非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在近几年的增长幅度非常明显,部分地区的部分岗位的薪酬水平甚至与一线城市的薪酬水平非常接近。随着非一线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对人才的争夺正在逐步升温,非一线城市的薪酬调整幅度也随之水涨船高。

各个职能类别的员工预计2014年的薪酬涨幅同比2013年都出现了适当的提升,其中技术研发类员工预计2014年的薪酬涨幅仍然最高,为11.1%.不难发现,很多企业依然非常重视技术研发类员工的激励和保留。

在众多行业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大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加,技术研发人员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制胜砝码,因此,更多的企业将调薪制度有所侧重,有效地激励技术研发类员工。

除此之外,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工程及人事行政类员工预计2014年的调薪幅度也都在8%以上。采购物流以及业务销售类员工的调薪幅度相差不多,预计2014年的调薪将分别为7.6%和7.5%.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企业需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更好的人才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员工离职率,加强企业关键人才的激励和保留。

在企业制定调薪计划时,需合理协调企业资源,确保企业关键岗位和紧缺岗位能够获得相对更高的调薪幅度,此外,要注重调薪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企业一方面需要做好物质性薪酬体系的动态化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企业非物质薪酬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员工的薪酬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意愿。

下载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如何面对X, Y世代的高离职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企业离职率高原因和解决方法

    小企业离职率高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本案例中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小公司中,有很多小企业老板施行“人治”,并且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如: (1)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一些工作好几......

    大学生高离职率的成因

    大学生高离职率成因分析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相信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大学生离职率高的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就自己的调查和理解来浅析一下中国大学生离职率高的原......

    离职率

    离职率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

    离职率(合集)

    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离职人数包括辞职、免职、解职人数,工资册上的平均人数是指月初人数加月末人数然后除以二。新进率=新进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净流......

    离职率

    离职率 含义:离职率(Dimission Rate)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

    离职率

    正式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 入职率=入职人员 / 当月在职人员离职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本月入职人数/2+本月老员工离职人数/2+(月初人数-老员工......

    如何降低企业的离职率

    如何降低企业的离职率在A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我始终认为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太高,二月份的离职率是11.3%。三月份的离职率也达到了9.5%。当一个公司在快速发......

    如何降低企业的离职率

    如何降低企业的离职率 在 A 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可能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 ,我始终认为公司员工的离职率太高,二月份的离 职率是 11.3%。三月份的离职率也达到了 9.5%。当一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