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价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
08级历史2班聂焘《西方政治制度史》期中作业
评价西方的两党制与多党制
两党制和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常见的政党制度类型。可以说,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体制产生较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方式和规则,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在本质上都是为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产物,但是具体到两党制和多党制又大有不同,各有优劣,评价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吸取其经验教训,有着较大的意义。
一、两党制和多党制的含义
所谓两党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党交替轮流执政,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进行议会或者总统选举,由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或者当选为总统的政党组织政府,作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另一个政党为反对党,参与监督执政党的活动。两党制又分为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两党制和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两党制。前者通常由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后者一般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作为执政党。两党制并不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两个党派,除了两大党以外,还存在一些小党,只是这些小党实力小,很难上台执政。
多党制则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偶然获胜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法国和德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
二、两党制的优点和缺点
1、两党制的优点
第一,两党制有利于政局稳定,英国最早的两党是辉格党和托利党,后来这两党分别发展为自由党和保守党,这两党轮流执政到1914年,一战期间两党组成了联合政府。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危机使自由党在1929年被号称支持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工党取代上台执政,从此开始了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历史,直至今日。而美国则一直保持着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这样就避免了政局动荡,减少了因为政党激烈竞争而造成的政治混乱。
第二、两党制的确立极大的推动了选举权利的普及,民主程度较高,例如美国两党为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一上台就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选举权逐渐扩大到妇女、黑人等弱势公民群体,有力的保障了公民的权益。
第三、对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相对减少了腐败现象,在两党制的国家,两大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的状态,每次竞选结束后,失败者成为反对党或在野党。仍会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极力牵制执政党,监督政府的运行。这样使执政党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更加公正廉洁。
2、两党制的缺点
第一、两党竞选费用大,两党之间相互攻击,互相拆台。每一届选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赢得选举,双方采取各种方式抹黑对方,甚至造谣污蔑。
第二、两党制还是一种金钱政治,金钱对于两党制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前提,一方面,金钱是获得选举资格的前提,在美国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员选举,都要耗费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金钱是选举胜利的保障,在美国任何选举活动都离不开竞选经费的支持。
第三、两大政党对权利的长期垄断,两党并不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的分歧,在一些问题上两党甚至采取一种合作的态度,由于两党长时间轮流执政,两大政党与国家机器相互渗透,导致国家政权的政党化。
三、多党制的优点和缺点
1、多党制的优点
第一,多党制有利于政府清正廉洁,防止腐败。多党制下权力比较分散,政治权力受到的监督和制约比较大,政党之间互相监督并竞争,从而较大的减少腐败的发生。
第二、多党制下小党力量开始变得重要,比如在以色列,就有小党左右大党的情况,众多小党可以选择支持某个大党,从而获得参与政权的机会。
第三、政党对政府控制力相对较弱。由于政府往往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些政党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执政呈现两大特点:一方面,政策体现了各种意见的综合性,代表较多人的愿望,因而其中的民主成份比两党制和一党制更多;另一方面,任何政策都不能由一党决定,都要由各执政党协商,因而决策的时间较长,效率相对较低。
2、多党制的缺点
第一、政府并不稳固,经常会有政权更替的情况。当执政党联盟的内部意见分歧过大,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不愿妥协,就会造成政府危机,使政府倒台。多党制下各种集团利益冲突导致内阁的频繁更替,势必会影响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影响政策发挥作用。
第二、多党制下联合政府的组成往往来自各政党在竞选结束后的谈判协商,选民很难直接决定政府由哪些政党来组成。
四、两党制和多党制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方面
第一、两种制度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都采取竞选的方式,相对比较民主,有利于广大民众参与政治,兼顾各个阶层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且相对也比较公平。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国家都比较重视这些选举活动。
第二、两种制度都有利于清正廉洁,政党之间存在相互竞争,互相监督的关系,对权力的制约较大,防止腐败滋生。
2、缺点方面
第一、竞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不同利益的政治集团为竞选互相攻击对方,经常爆出丑闻。
第二、两党制和多党制都是金钱政治,要想参与选举,特别是在选举中获胜,必须要有一定的资产作为基础才行。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政党的竞选活动都无法离开竞选经费的支持。
第三、两党制和多党制都很难真正代表选民的利益,这些资本主义政党赢得选举便可以成为执政党,很多情况下是为选举而选举,在选举过程中为了拉拢群众,提高人气,就不顾责任的乱开“空头支票”,但事实上,政党上台执政以后也会违背自己的诺言,重点实施有利于自己集团的政策方针。
六、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劣比较
1、两党制优于多党制的几个方面
第一、两党制相对于多党制的国家,政局相对更加稳定一些,很少有出现多党制那样某党中途撤出内阁,结果造成提前大选的情况,更不会像多党制国家那样内阁频繁更迭、政局动荡。
第二、两党制国家的政策相对稳定,连续性较强,较少出现中间半途而废的情况。
第三、两党制国家的政治效率相对更高,可以由执政党单独制定政策而无需像多党制的政党联盟内各个政党内部进行讨论,所花的时间更短。
2、多党制优于两党制的几个方面
第一、多党制比两党制要更民主,由几个政党组成的政党联盟执政,这些政党的利益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首先,政策体现了各种意见的综合性,代表更多人的愿望,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同时,任何政策都不能由一党决定,必须由各执政党协商,这样使决策更加合理,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二、多党制给了很多小党进入政府的机会,而两党制下规模小的党派几乎没有机会参与政权。这样更加有利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的主张,增加了政治活力。
综上所述,经过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优缺点进行分别分析和综合比较,不难发现两党制和多党制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其实各有利弊,具体实施哪一种制度更好,还要取决于一国的国情和它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中国来说,这两种制度都不符合实际国情。
评价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
第二篇: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
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制度。理解政党制度的定义要把握两点:首先,政党制度实质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其次,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政党制度是1993年3月写进宪法序言中的,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确认。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
(一)按其性质: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二)以执政党的数量为标准:
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三)以有无竞争性为标准:
有竞争性政党制度和无竞争性政党制度
(四)以执政方式和政党的内在特性为标准:
(1)按执政方式分:霸主式和轮流式政党制度
(2)按政党的内在特性: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政党制度
三、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认识
各国政党制度的形式是千差万别的,这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和历史的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传统、政治结构、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等社会条件。一般说来,政党制度的分类是把执政党的数目和执政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划分的。
(一)一党制
一党制是指在一国内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掌握政权,或虽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在法律或事实上不允许它们与执政党竞争掌权的政党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是法西斯国家,二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法西斯主义一党制以二战前及战中的德国为典型。其主要特征是:法西斯党垄断了国家政权,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其他政党的存在和活动;党的领袖集国家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高度合一;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等等。
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主要是指二战后在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政党制度,以非洲大陆国家为典型。这些国家一党制的形成方式有所不同,但党政高度合一、个人高度集权却是其共同特征。这种一党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独立、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政党领袖个人高度集权所形成的独裁统治、政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等负面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20世纪90年代非洲大陆国家纷纷由一党制转向多党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不论是法西斯主义一党制,还是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变态或不成熟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其常态。
总的来看,一党制是与民主政治的理想和目标相背离的,它具有以下弱点:第一,容易造成党政合一的局面。不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政党运行;第二,缺乏监督机则,容易形成独裁专制;第三,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容易阻碍公众政治参与的权利,缺乏自由竞争的环境和条件。
(二)两党制
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议会或总统选举而交替执政的政党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来推广到英国的殖民地及受英国影响较大的某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其中,以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最为典型。虽然英、美两国都是两党制的国家,但由于政权组织形式、历史传统等原因,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一,英国的两党制与议会制密切相关,美国的两党制则与总统制结合在一起;第二,英国下议院中政党议员的投票意向是由所属政党决定的,而美国两大政党对其国会议员的投票意向则没有统一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第三,英国的两党制在发展中有变化,即原来是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交替执政,后来变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和另一个自称为社会主义的政党交替执政;而美国则是由两个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基础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的政党长期交替执政。英、美两党制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一是这两国的资产阶级统治力量比较强大、统治经验十分丰富,二是与它们实行的单轮多数投票制密切相关。
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虽有一些形式上差别,但也具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都是垄断资产阶级操纵的政党。表面上两扮演着互相对立的角色,其实质都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牢固地掌握政权,而以互相竞争,轮流执政的方式来标榜民主,转移人民的不满情绪。两大政党都是由垄断财团支助和操纵的,它们谁上台并不损害,反而有利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执正和在野的差别,仅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方式和方法有所不同。第二,都实行竞选。由获胜政党(又称执政党)组织政府掌握国家权力,举的范围,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定期选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前面说过,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仅仅选举下议席、而总伦制的国家既选议会又选总统,国家立法权和执政权的隶属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由在竞选中获胜(前者是获得大多数席位,后者是当选总统)的政党组织政府这一点,是相同的。
第三,限制第三党的发展。在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实际上并非仅有两个正常,只不过有两个政党的垄断地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都在法律和制度上限制第三党的发展。
(三)多党制
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有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通过政党联盟的形式来组建政府的政党制度。采用多党制的国家,大多为议会民主制国家。在这些国家,各政党主要围绕议会议席展开竞争。通常由于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获得议会半数以上席位,因而获得较多议席的政党就不得不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执政党联盟。当今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如法国、德国、日本、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印度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按其具体形式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其一,在一国内部,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通过政党联合组成执政联盟。后一种情况属于常态形式。这方面的典型是法国和
意大利。其二,一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相互竞争,但其中一两个政党具有较大甚至绝对优势,从而形成“一党独大”或“两个半政党制”的局面。这方面的典型当推1955~1993年期间的日本和二战后的联邦德国。二战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在日本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许多政党,如自由民主党、社会党、公民党、民社党、共产党等。在上述政党中,自由民主党势力最大,在议会选举中长期获得绝对稳定的多数,从而能够单独长期连续执政。世人称这种制度为“一党独大制”。在原联邦德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在二战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联邦德国政坛上比较活跃的政党有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自由民主党、绿党等。基民盟和基社盟虽从组织上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政党,但在竞选纲领和议院活动中往往保持高度一致,因而人们常常将其看作一个“政党”。在德国的所有政党中,社会民主党和基民盟——基社党是两大政党。但它们往往不能获得联邦议院的绝对多数席位,所以只能与自由民主党或绿党等小党联合组阁。所以世人称这种政党制度为“两个半政党制”。应该说,第二种类型的多党制是多党制的特例。
多党制的基本特征:
(1)一国之内存在三个以上的政党,并在政治上比较活跃,在议会拥有议席。
(2)在法律上和制度上政党都可以单独或联合参加竞选并在占议会多数席位情况下单独或联合执政。
(3)政党联盟在多党制情况下是常见的政党参与和执政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政党联盟取得议会中过半数席位而上台执政,多党制必然导致联合政府。
(4)由政党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不稳固,经常出现政权更替的情况。(多党制的最大的特点)
(5)选民在决定由谁来组成政府方面没有直接发言权,相反,决定往往来自各党之间在选举结束后艰难地讨价还价。
多党制政党政治具有党派林立,联合执政,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等特点。多党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结构以及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比较复杂。此外,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也是多党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制度条件。
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三种政党制度哪一种制度更有利于民主的发挥和政局的稳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没有绝对完善的政党制度,只要符合本国国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证公民权利的充分行使和政局的相对稳定,就是比较完善的政党制度而应予以借鉴、采纳。
第三篇: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写写帮推荐)
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绝对不会没有人听过的经典红色歌曲,赞扬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首歌同样也是我国正当制度的原因。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我国政党制度最正版最官方的描述。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到三个信息,第一个是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个是其他政党可以做的是政治协商,第三个就是我这篇文章要写的,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的两党或多党制是不一样的。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我先说说西方的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两党制又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内阁制是一般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作为执政党,它不仅掌握行政权力,而且掌握立法权力,例如英国。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的两党制,其特点是通常由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它虽然掌握行政权,但不一定同时掌握立法权,具有立法权力的议会下议院的多数席位很可能被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另一党占有。当然两党制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只是代表国内最广大阶级利益的两个政党相互执政,比如英国在刚刚实行两党制时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就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和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
还有一些国家、例如法国实行的就是多党制,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犹记得高中时的政治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不过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两党制的优点有哪些呢?第一,两党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一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单一党凭借自身的实力在选举中获胜,赢得议会中多数派的稳固支持。而非多党制下的政党联盟是多属暂时性利害关系的结合。第二,民主程度高。在两党制下,选民可以在两套政纲中进行明确的选择,直接选举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第三,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以减少腐败。在两党制的国家,两大政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的状态,每次竞选结束后,失败者成为反对党,或在野党。仍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极力牵制执政党,监督政府的运行。必会使执政党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更加公正廉洁。
两党制的缺点又有哪些呢?第一,竞选费用大,两党之间相互攻击,丑闻不断。以美国为例。每一届选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赢得选举,双方会采取各种方式相互讥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选就被称为“驴象之争”。第二,由于两大政党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不同,往往造成政策或立法上的反复,且周期长,过程复杂。例如,英国保守党强调私有价值,工党则侧重于公有制的优越。两党轮流执政造成政策上的多次反复。
多党制的优缺点其实和两党制有些大同小异,就是再加上一点刚才说的容易政局不稳就好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政党制度。在刚开始我已经把官方的解释写出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在多党合作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掌握国家发展的政治方向,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国家的核心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合法存在的八个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其参政党的地位和参政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民主党派在参政党的位置上帮助共产党执政掌权,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亲密的友党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或在野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自然形成的,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也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和尊重。
就像刚开始歌里唱的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也正是这样决定的,中国是共产党带领人民打下来的,军队也属于共产党,而其他的政党并没有军队,只是在战争时期做出过对国家发展有益的事情或者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民其他阶级的政党。所以作为当今时代最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允许其他政党参政议政的,但是领导权则还是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什么优点呢?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作为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很民主的。当然在体现民主这个方面还是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说更好一些。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共产党为实现民主而制订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政党关系上的体现,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特有的协商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拓宽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证了他们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的实现,促进了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有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政党制度还有利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权力失去监督,导致腐败滋生蔓延,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就其性质而言,属于一种特殊的政党之间的政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民主党派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的监督,可以使执政党经常听到不同声音,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不管是中国的政党制度还是国外的两党多党制,都是各有优缺点的,但是能存在于当今的社会中那必然都有各自的合理性。而对于政党来说,是否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才是最最需要我们去关心的。
第四篇:多党制
多党制是法国政治的一大特点。它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是法国社会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反映。在法国大革命中,封建势力多次复辟,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政治舞台上充分表演,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反复较量,谁也吃不掉谁,形成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法国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后,这种激烈的党派斗争转入议会斗争的轨道,政党林立,多元竞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民主思想比较浓厚。法国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故乡,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发祥地,素有自由、民主的传统。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法国比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自由多一些,宽容一些,因此,各派力量能够长期和平共处,长期共存,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下去。
法国实行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即在选举中,各政党按得票多少,按比例分派议席的一种选票计算制度。在这种选举制度下,各政党在议会中占有的议席与它在选举中获得的选票成正比,在选举中只要得到一个议席所必需的当选票额,就可选出一名议员。这种制度比较合理,民主,对小党有利,使小党在政治上能够生存下去。而英国、美国实行的是小选区多数代表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它剥夺小党的代表权,扭曲选民的意志,对大党有利。多数代表制产生两党制,比例代表制产生多党制,选举制度往往对政党制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法国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这本身也是小党长期斗争的结果。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法国政党经过分化、改组,有的衰落或消失,各派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经过多次离合,逐渐形成四大政党两大派对峙的政治格局。法国四个主要政党:保卫共和联盟(80万党员);法国民主联盟(20万);社会党(20万);共产党(30万)。法国的特点是多党两极竞争。所谓多党两极,“即在多党制的前提下,各个政党依其观点、政策的不同而形成两大对立的派系,每一派系都有一个中心党”。目前,在法国,主要是以四大党为主构成左右两大阵营、右翼以保卫共和联盟、民主联盟为主(保卫共和联盟是中心党);左翼以社会党和共产党为主(社会党是中心党)。
法国政党两极化形成于第五共和国时期。这种格局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工农业结构的变化,导致法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为政党两极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其次是宪法确定的政治制度对这种政党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新的选举制度促使了政党的分化组合和新的政党联盟的形成。此外,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政党领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起了促进作用。尽管两大政党联盟内部各政党力量的分化组合时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一直在议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稳定性作用:两大派左、右观点鲜明,彼此对峙,相互制约;四大党则通过组成两大派的政党联盟方式,左右法国政治生活,其他一些小中政党联盟均无力与之抗衡,由此避免了第四共和国多党竞争带来的政局不稳的弊端,有助于第五共和国政局相对稳定。
从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数次出现左右翼“共治”局面。1984年共产党和社会党分裂,导致社会党在1986年议会选举中丧失多数,当时的左翼总统密特朗被迫任命右翼的希拉克为总理,这种共治局面在1993年再次出现。1996年,希拉克总统为了改变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中微弱多数的局面,决定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保卫共和联盟惨败,社会党大获全胜,在1995年总统选举中败给希拉克的若斯潘坐上了总理交椅,实现了第五共和国以来的第三次左右翼共治。按照戴高乐创立的第五共和国执政传统,由同一政党派别或政党联盟控制总统、议会和政府,建立总统的多数派,是保证总统充分行使权力和维护政府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左右翼政党联盟共治是法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现象,是法国多党制下各种力量互相斗争和妥协的特殊产物。80年代以来,在法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比例代表制等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的两大派四大党政党格局中出现了以党派林立和相互制约为特征的党派多元化现象。一方面,以绿党为代表的新生政治力量和代表现代法西斯主义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以及中间党派纷纷崛起,极右翼、绿党和中间党派势力得到加强,传统两大派的地位有所削弱,两大派在选举中都开始积极向中间思想和路线靠拢,极力拉拢这些政党的选民。另一方面,新的党派多元化现象并未改变法国议会多党中无一政党占绝对多数的基本特征,在竞选和组阁中,仍然是利害相关的政党组成左、右翼两大政党联盟进行角逐。
第五篇:党课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西方多党制和人民民主监督
清华大学
党的知识概论课 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西方多党制与人民民主监督:东西方民主对比》
所在院系:材料学院
姓名:谢梦叶(组长)学号:2013012041 姓名:张金宇 学号:2013012040 姓名:安骞 学号:2013012018 姓名:杨淑慧 学号:2013012017 姓名:刘若沖 学号:2013012039
清华大学
2013年12月18日
目录
一、摘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成果及意义
五、讨论体会
六、参考文献
摘要
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在, 某些西方国家正把矛头对准我国, 想方设法要把他们的民主政治制度推销给我们。而在我国, 也有一些人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抱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应该走西方民主道路。对此现象的成因,我们认为可能由于对东西方民主制度内容和特点及其是否具有普适价值认识过于片面,受各种媒体、时评等影响较大。
西方民主制度与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政党制度。西方的多党制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差异带给人们比较大的疑惑:有现成的、成熟的西方政党制度摆在那里不去学习,为什么偏要强调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而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偏要自己摸石头过河去艰难地探索呢?西方的多党制适合中国的国情吗?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党员,我们的身上肩负着振国兴邦、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保持清醒、坚定立场、毫不动摇。因此,对我们而言,弄清我国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区别, 划清两种民主政治制度的界限是十分重要且必须的,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
研究过程
一、探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民主起源
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世纪,伊奥尼亚人的一支从北方移民至希腊,为后来的古希腊人。这些人在希腊拓土殖民,筑城而居,形成古希腊的城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古希腊语中,城邦是“Polis”,“既表示堡垒,也表示全体人民,即‘使用’这堡垒的人”。城邦事务是“所有人的事务。其实际治理事务也许会委托给一位君主,完全以传统惯例的名义行事,或者交给若干贵胄家族的族长,或者是由拥有许多财产的公民所组成的议事会,或者是全体公民。所有这一切,以及诸多变种,是‘政体’”。古希腊一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采取多种政体。人们并不都认同民主政体。苏格拉底这样说:“没人想到要用抓阄的办法来选用泥瓦匠、吹笛者,虽然这些人的缺点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远不如捣乱政府的人来的严重”,“用抽签决定长官是一桩很可笑的事情”。
现代民主的产生
现代民主产生的历史前提:中世纪国家的解体。
国家是“一个在其领土内要求不但有权行使,而且有权垄断强制性权力的机构”。国家政权治理社会的基本方式就是统治,即以强制力量为后盾的、自上而下的统一管制。
确保国家政权具有合法性即确保政权统治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基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现代民主的政权合法性来自人民
德国古典社会学家特洛尔奇(E.Troletsch)说:“在古代,宗法与国家制度是一体的,这样,国家就觉得自己是天(神)的俗域代表。天或‘神’毕竟有自己‘另一秩序’,通过这‘另一秩序’,统治权力的正当性受到超越秩序的衡量”。
“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证明排斥这类神性根据”。
“现代世界的国家秩序的正当性不是由一个超越秩序来衡量,而是根据个体臣民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衡量。这就是所谓民主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民主两种基本类型: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
特洛尔奇:“通常将人民民主国家制度视为专制制度是错的,它与自由民主国家制度一样亦是民主制,但这两种民主制的正当性法理基础不同,在人民民主是‘全体’,在自由民主是‘个体’,其共同的正当形式是‘民’主,差异在于对‘民’的界定(个体或全体)。人民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一种类型,其国家理念是进步阶级(它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主’”。
现代民主制度是确认国家权力产生于人民选择的制度。人民的选择有不同形式:通过选举投票来确定某个执政党是一种形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对于某个政党的政治领导地位的认可、拥护,则是另一种形式。
中国人民民主制度是中国政治传统与现代民主相结合的产物。
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点
1)都要通过为人民所认可的政权组织 来治理政治社会。
2)都无法避免人的政治选择的错误。在自由民主制度下,可能由于民意为错误政治观念所误导而危害人民利益,如德国人民将法西斯选举上台;也可能因政府错误决策损害人民利益,如美国的越南战争;在人民民主制度下,可能因个别领导人的错误决策损害人民利益,如苏联的“肃反扩大化”、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3)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有益贡献。没有自由民主就没有当代西方文明,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没有前苏联、东欧众多国家的现代化。
总之,任何政治形式都不会十全十美;在任何政治形式下,都需要人们自己把握自己的根本利益,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三、东西方民主差异的原因背景
西方多党制的形成原因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西方国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只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究竟选择“多党制”还是“两党制”是由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条件而定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体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2)依靠的经济基础
西方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特征在国家政治上的表现。其目的是通过代表各自垄断财团利益的政党的互相竞争、互相制约来调节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进行利益的再分配,以共同维护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之上的,不存在私有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3)依赖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形式,是垄断财团控制政权,瓜分权益的工具。尽管资产阶级都把它们实行的多党制标榜为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但各政党代表的是各垄断集团的利益,各个垄断集团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进行着激烈的争斗。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一种竞争式的轮流执政体制。联合政府的各政党分别代表着不同垄断集团的利益,势均力敌,台上、台下是“在朝党”与“在野党” 的关系,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互相攻击,互相拆台。因此,西方的政党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其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原因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每个国家独特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现实政治的产物。当然,中国也不列外,也正是基于中国独有的国情,才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不仅具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也具有存在的现实必然性。
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关系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确保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了资产阶级两党制与多党制的竞争性,虚伪性和欺骗性。他否定和摒弃了这种虚伪的轮流执政,转而寻求一种新的、真正平等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这种理论观点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思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也被写入了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确定了它的权威性。
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选择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中,民主党派从最初的“排共”转向“联共”进一步走向“拥共”并不是偶然现象,这与民主党派自身的特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纵观中国近代史,无论是从反右扩大化到三年自然灾害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还是从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多党合作初露端倪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都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从文化层面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内含中国传统的精髓‘和’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基因,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影响和认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才得以最终形成。”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平等关系,在大的目标下,求同存异,谁也不吃谁,这正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表现。
四、东西方政党制度内容特点、差异表现
西方的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西方多党制泛指在广大西方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包括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狭义西方多党制特指在众多西方国家实行的有别于一党制和两党制的狭义的多党制。一党制指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或者说执政党是惟一合法的党,其他政党根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或者即使有存在的机会,只能起陪衬点缀的功能和作用,永无上台执政的可能。两党制是指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的制度。在竞选中获胜党,行使国家权力,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党被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多党制指三个以上政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
西方多党制的特点
1.以宪法形式确认和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执掌权力,通过竞选掩饰其阶级统治的本质,缓和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就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在西方多党制下,无论是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执政党,其代表的始终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操纵国家权力。
2.在党民关系方面,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发展民主 民主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民主制度通常以政党制度为特征”。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国家完全世俗化,揭掉笼罩在国家头上的光环,将国家事务由少数等级特权者的垄断变为大民众的参与,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与此相联系,西方政党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成为资木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同时,它的确立又对扩大民主范围、保证民主政治的有序运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党际关系方面,西方政党制度中的权力监督机制防止了权力的异化 西方实行的是竞争型的政党制度,各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以执政党和在野党相互对峙的方式来防止政党与公共权力完全重合的现象出现,用政党竞争来保证执政党能够居于民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位置。在西方政党制度的架构下,并不存在纯粹的一党制,法律允许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合法存在和活动,任何一个合法存在的政党都有权利参加执政的角逐。因此,每个政党要实现这一目的都不能回避激烈的竞争。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对政治系统的控制和运作,都被置于在野党和反对党的严密监督之下,不得不注意防止因与公共权力的密切结合而断了与民众联系的渠道,因为执政党一旦有脱离民众的倾向,就等于给在野党制造夺取政权的机会。当政党在野时,它会利用各种所能控制的有效工具与途径。时刻准备同执政党轮换位置。可见这种监督的目的是取代执政党而掌握国家政权,因此,其监督的力度是其他任何监督所不可比拟的。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情、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中国选择了与自己的国情、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相适应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当今世界独有的一项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这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党之间的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最根本的就是共产党领导,这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
2)从政党与政权的关系看,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民主党派参政,体现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从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看,是共产党代表,多党派联系。只有共产党是“三个代表”,只有共产党能够做到“三个代表”。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
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中西方政党制度都是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它们遵循着某种特定的模式,遵循着政党制度的一般规律,它们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点。
首先,具有一定的组织独立性。在中国,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中国八个民主党派虽然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在组织上却是独立的。在西方,各政党之间无论党员多少、政治影响力大小、实力强弱;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它们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各政党都无权干涉其他政党的内部事务。
其次,具有利益代表性。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西方,大多数政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选举中赢得胜利、夺取执政地位,并把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阶层或本集团的根本利益。
两种制度的差异性
1.政党与国家政府的关系的比较 在西方国家议会制国家中,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以一个政党为执政党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该政党的领袖人物组成;以几个政党为执政党联盟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领袖人物联合组成。执政党与政府不仅人事上一致,二者的职能也相同。执政党直接以政府的名义行使政府的权力,履行政府的职能。执政党所直接行使的是政府的行政权,而不是政党的权力。对于执政党而言,其普通政党的职能已经退至次要地位,主要由其党务机关来履行。
在我国,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党对政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领导,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三是通过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构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大体相互等同的。我国执政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全方位掌握和行使全部政府权力。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并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在政府工作中,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权力是政党权力而非政府权力;而作为执政党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是政府。
2.政党之间的关系的比较
在西方政党制度下,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利益的竞争。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通的政党。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则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在政权之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在政权之内,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在政权内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相互监督关系。民主监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途径的比较
在西方国家,一个普通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必须通过唯一的途径。即赢得选举。执政党通过赢得竞选而获得选民的授权,这是执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实质内容。政党通过选举获得执政权,人民把决策的权力授予被选出来的人,委托他们代行权力,形成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通过人民授权的方式,强化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执政党一般都淡化作为普通政党的意识形态,注重通过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提高执政的合法性。在我国,党的领导权的合法化途径与选举无关,它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学说,完成于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和理论,印证于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执政权的合法化,遵循的是相互结合的两条途径: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必须获得执政地位。党只有掌握了执政权,才能实现它对国家的领导权。
第二,通过选举使执政权合法化。我国的政治选举不实行以政党为单位的竞选,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最大特点。
4.政党的内部组织的比较 在西方国家,除了民族主义政党倾向于集权外,西方政党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呈现松散状:
第一,西方政党一般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也没有非常严格的组织纪律,对党的组织和党员行为没有严格的规定。
第二,没有“核心性”的领袖群体。西方政党的领袖常常不太固定,在不同的选举中发生变化,通常没有“核心性”的领袖人物,更没有形成领袖式的集团。
第三,从上下结构来看,西方政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联系总体不紧密。
相反地,中国共产党是紧密型政党,是核心性的结构,其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呈现紧密状:
第一,组织体系严密。
第二,有较固定的“核心性”的领袖群体。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职务分工是: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普通党员。第三,从上下级结构来看,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联系紧密,上下级组织存在着较强的制约关系。
通过对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区别及优劣势。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在政治上的反映。表面上看是不同政党“轮流执政”,实际上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把政权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最后受益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
五、两个正确认识
1.正确认识代议制
代议制的假象:在代议制下,人民虽然还是不能直接决定公共事务,但决定公共事务的少数人却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人民的代表;这些人从人民利益出发决定公共事务,也就等于人民自己决定公共事务;同时,如果哪个人在决定公共事务时违背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立刻剥夺他的权力,选出新的、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人;于是,人民也就得以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2.正确认识人民民主制度
人民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一种类型,其国家理念是进步阶级(它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主”。在现实中,人民民主表现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政治,或者说,先进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法定政治领导地位的政党政治。
六、人民民主制度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1)优势 有效组织各个阶级、社会集团的民众,追求统一的、体现民族利益的政治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利于政治稳定。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美国人的一般公式是:政府的产生应该以自由平等的选举为基础。在许多现代化中国家,这种公式是不适用,因为有意义的选举要以一定水准的政治组织为前提。关键不在于选举,而在于建立政治组织。在许多现代化中国家,选举只会有助于增加捣乱分子和反动势力的力量,并且破坏公共权威的结构”。(2)面临的问题
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依靠自下而上逐级向上负责的行政体制,自上而下地组织、管理社会生活,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1.党和人民不容易及时、有效地纠正个别领导人的错误;
2.缺乏全面监督执政党的政治机制,存在着执政党脱离人民的可能; 3.各级官员易于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易于滋生官僚主义。
七、明确两种民主的区别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挑战。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相反, 它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我国不仅存在, 而且还有了很大发展, 并显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大的优越性。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今世界上是并存共立两种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居间形式的民主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仍具有类型化的特征。承认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它是我们划清两种民主政治制度的界限, 坚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
要划清社会主义的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界限, 就必须明确两种民主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民主的阶级基础不同。长期以来,如何对待和解决代议制的社会基础问题, 一直是困扰西方各国资产阶级当权者的重大问题。代议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 并成为发展资本主义, 有效地维护资产阶级特权的工具。因此, 资产阶级当权者总是竭力想把代议制变成本阶级主要享有或独享的政治工具, 以便最便捷、最有效地维护和扩大本阶级的私利。为此, 在西方代议制的早期和中期, 资产阶级当权者通过严格限制选举资格, 特别是通过在财产和教育方面的限制条件,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排除在代议制的民主基础之外, 使代议制成为少数有产者的政治工具。尽管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 西方各国先后从法律上取消了选民在选举资格上的限制, 从而使代议制的基础有了扩大。但金钱因素在选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得到强化, 现在西方主要国家的选举越来越商业化。就以美国为例, 不待说竞选总统, 就是竞选国会参议员、众议员实际上也变成了百万、千万富翁们的 “斗富”表演。统计结果表明, 当选的联邦参议员平均支出的竞选费用高达400 万美元,本届国会众议员的平均竞选费用也不少于50 万美元。这大笔费用的来源除了自筹, 就是依靠外来的政治捐款。但无论哪种情况, 都离不开自身积累的雄厚资金以及由此获得的地位和影响。这样的选举, 恰如美国报纸形容为“百万富翁排长队竞选联邦议员”。其结果, 就使占总人口中极少数的百万富翁在联邦国会候选人里占有极高的比例。据统计,1988 年竞选的候选人有60 名百万富翁,1994 年已超过100 人, 而1996 年又不会少于前年。在这样的民主政治制度下, 穷人甚至普通的中等收入的人要参加竞选非常困难, 甚至不可能。由于金钱因素这一不可逾越的障碍, 就使西方的代议制很难具有事实上平等的社会阶级基础。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下, 不仅宪法和选举法等法律规定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的人以外, 凡年满18 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规定就在法律上保障了公民具有平等的选举资格以及通常情况下的被选举资格。又由于我国不实行大规模的个人竞选活动, 以及选举的必要的组织费用又由国库开支, 所以就在实际上排除了选举的金钱因素。这样就使我国的政权选举具有最广泛的民众基础, 不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公民有平等的资格参加选举, 而且还有当选的可能。除了保障这种平等性以外, 我国还刻意实现选举的公正性。在我国的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的选举中, 为了保证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代表, 使代表机关能代表和反映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在奉行平等的选举原则的基础上, 还实行适当照顾的原则, 即对某些弱小的阶层和必要当选的方面, 规定适当的当选比例, 硬性地保证它们的代表和有关人士当选。例如,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 就必须保证全国55 个少数民族都有当选的代表, 尽管有的少数民族只有几千甚至一千多的总人口。按这种原则选举出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就具有最广泛的民众基础, 能够反映各阶层群众的心声, 代表各方面的利益。显然,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正义、平等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这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是不能实现的或难以实现的。
第二, 民主的效果不同。两种民主制度在阶级基础方面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主效果的不同。作为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核心的代议制, 其实本身并不等于民主制, 也不必然造成民主的效果。不能说, 某一国家实行了代议制, 就说该国实现了民主, 就必然造成了民主的效果。无数历史的、现实的事例表明, 代议制在不同的国度, 在一国的不同时期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很不相同的、甚至相反的作用。代议制有时不仅不能满足人民对它寄予的希望和要求, 甚至与这种希望和要求背道而驰。代议制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既可以为多数人服务, 但在许多情况下只为少数人服务;既可以导致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相互妥协和协调, 又可以导致长期的争论不休以至激烈的社会冲突;既可以导致不同派系或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和解和联合行动, 又可以导致各败俱伤的僵局。虽然人们注意到一些国家已经和正在作出一些努力和尝试, 但从实际的民主效果上看, 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课题。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通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选出他们所信任的一些人作为代表, 组成各级人民代表机关, 代表本地区和国家的全体人民, 行使地方和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这种民主政治制度暗中是以下列原则为前提的, 即少数受选民信任的代表能够忠实地代表选民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对地方和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反过来看, 由于选民的利益 和本地方或国家的利益基本一致, 选民乐意服从国家机关的决策和管理, 实现国家爱人民, 人民爱国家的统一、和谐的局面, 从而实现有利于本地方和国家政治格局的稳定和政令的畅通。这一点是西方代议制难以匹配的。因此,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既避开了在一国特别是在大国由人民直接治理的现实困难, 又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提供了一个合理性的、可操作性的选择, 有利于实现具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 实现民主的机制不同。西方的代议制民主是从“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对政府的专横和滥用权力必须持防范的立场和态度出发的。这种立场和态度最初肇始于反封建专制的斗争, 经历代资产阶级理论家反复地阐述和告诫而不断地得到强化, 因而为资产阶级掌权者所普遍地接受。他们在组建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时, 便从这一立场和态度出发, 精心地设计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政权组织机制。他们按国家权力的性质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 并设三个机关分别掌管之。在三权相互牵制的运作过程中, 难免造成国家权力运行迟缓、效率低下的弊端。长期以来, 这种弊端不断地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既包括来自资产阶级理论圈内的批判, 又包括来自资产阶级理论圈外的批判。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更是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以后, 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政治制度中, 就彻底地摈弃了西方那种不信任和防范、限制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以及权力分设、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理与原则, 而代之以信任和支持政府, 既民主又集中的政治制度的机理和原则, 以期实现人民和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以及国家权力既有广泛的民主基础, 又能集中、有效地处理重大国事的民主和效率原则兼得的政治设计目标。第四, 计划和政策的连续性不同。尽人皆知, 任何治国的计划和政策的好与坏, 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决不是一天两天, 一年两年即可以看到结果的。要获得最大的治国效益, 在实行计划和政策时, 就需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下, 这个治国哲理便没有被接受和实行的余地了。因为竞选一般每四五年总要按期举行, 任何候选人都不会稳操胜券。为了追求民众的支持以获得取胜的选票, 候选人常常高谈阔论,随意提出外表看起来很吸引人的计划和政策, 追求轰动效应, 但实质上是空洞无物, 甚至根本不能付诸实行。不惟如此, 候选人还往往针对现任正在实行的计划和政策进行诘难和抨击, 以树立自己不同于现任而锐意进取的形象。因此, 他们最不能会考虑去做事, 就是继续推行上届政府的计划和政策, 即使上届政府的计划和政策是好的。为了寻求自己的政治资本, 以及表面上对自己的在竞选中向选民作出的承诺有所交待, 也不惜改弦更张, 推行自己的计划和政策。相反, 在我国的社会民主政治制度下, 完全可以避免西方的那种国事计划和国策的不稳定性, 而保证其连续性。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稳定的政治领导核心, 各级政权机关虽每5 年按期改选, 但不是以党派的选举胜败而更换, 更不会改弦易辙, 改变前届所推行的计划和政策。这种稳定的政治领导核心和稳定的政府体制, 是国事计划和国策连续性的根本保障。这样的连续性就保证了各项良好的、符合国情的计划和政策得到了不间断的推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自1978 年实行以来近20 年, 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这种显著的成功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赞许和关注。以上只是两种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些主要的区别, 当然不止这些。
研究成果及结论
一、中华民族选择人民民主是历史必然 1,宗法社会、差序格局、“一盘散沙”;
2,民族独立、解放及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3,中国人认同的国家政权的合法性直接指向“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民族共同体的生存诉求”。4,诉诸个体自由与权利的自由民主制度,只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与政治分裂。5,惟有选择人民民主制度,以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力量,才能将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社会大众有效地组织成为起来目标一致的社会政治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复兴。
讨论体会
从两种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存共立的现实性, 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我们至少可以做出如下几点分析: 第一, 应当承认和尊重民主政治制度的二元乃至多元存在。我们人类大家庭以多元存在的方式, 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可以预见的遥远未来, 仍然会以多元存在的方式共同生活下去。包括民主政治多元在内的多元世界为各个不同的人类群体包括当代的各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提供了多样选择的机会和道路, 使人类社会变得丰富多彩。毫无疑问, 我们人类不同群众都应当承认和尊重这个包括政治二元和多元存在的事实, 承认和尊重各国人民作出的政治选择。西方那种只准一花独放, 不许百草共长, 或者仅此道路一条, 别无他经的不良心态及其相应作为, 既不可取, 又不现实, 违背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规律。
第二, 两种民主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较之专制制度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对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的文明进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制度的不完备性。所以才会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适应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形势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不长, 虽显示了优越性, 但也具有不完备性, 需要不间断地总结经验加以丰富和健全。因此, 对其不完备性应当更多地采取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应当承认两种民主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西方那种只肯定自己的制度而否定另一种制度的想法和作法, 是既不尊重选择该制度的人民, 也不尊重人类文明成果的表现。
第三, 两种民主政治制度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尊重人类不同群体的政治选择, 对于逐步走向成熟文明的人类政治道德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最低标准。我们应当倡导树立更高的政治道德标准, 鼓励两种民主政治制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来说, 在如何扩大民主的社会基础,维护政局的稳定与和谐, 强化家庭与社会责任方面, 可以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来说, 在如何扩大政治的透明度, 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 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方面, 可以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得到他山之助。只有以这种大度的态度, 才能使两种制度不断地完善, 共同为社会谋福祉, 为人类谋利益。
第四, 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就要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稳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崩坏, 不是在与西方的冷战对峙中, 被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击垮, 而是毁于僵化, 不思改革。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我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就要不断地发展这个制度, 避免僵化。这就需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加强。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永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活力, 有效地抵御外来势力的攻击。
参考文献
[1]《西方的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网2009-4-18发布 [2]《为什么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蔡元明,《红旗文稿》2012-04-13刊 [3]《积极探索人民民主权力监督制度 绝不照搬西方多党轮流执政模式》——林泰 [4]《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那样的多党制》——林泰 [5]《中国为什么不能效仿外国实行多党制?》——林建锋
[6]《中西方民主差异论文:两种民主模式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学术论文网 [7]《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差别及缘由浅析》——陈敏 [8]《我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区别和分析》——刘书臻 [9]《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刘小枫
[10]黄晓辉,陈诚.国家权力监控机制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12(1).[11]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J].人民出版社,2007,5(2).[12]高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M].重庆出版社,2006,4(1).[13]楚庄.中国的政党制度是更高、更切实、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制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4).[14]白凤玲.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J].攀登,2000,(11).[15]钟德涛.政党制度在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4).[16]邱钱牧.中国政党史(1894-1949)[J].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12(1).[17]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J].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7l(1).[18]郭丹.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6).[19]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2000,6(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