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两党制到底怎么发展演变的
美国两党制到底怎么发展演变的.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美国两党制到底怎么发展演变的?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长期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共同维持着美国政治的稳定与发展。现在,让我们来看下,美国的两党制度是如何产生及形成的。
殖民地时期和革命时期,美国没有出现有组织的政党,但这两个时期政治派别斗争的传统成为美国近代政党发轫的基础。从英国于1607年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伊始,宗派斗争就成为殖民地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始终没有停止过。如最初的教派斗争,后来的代表殖民地居民的议会与代表英王的总督之间的斗争,1764年开始出现的围绕着是否反对英国而形成的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以及在围绕1787年宪法批准的斗争中出现的联邦派和反联邦派的斗争。不过,这些斗争都不属于政党的斗争。
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之后,形成的确切日期不明。从第一届国会开始,围绕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在国会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个稳定的投票集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共和党,后者于1794年改称为民主共和党。联邦党主张建立稳定的国家信贷、建立国家银行、保护关税、要求从宽解释宪法并集中权力于中央,而共和党则主张从严解释宪法使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够分享到较多的权力。两党的政治斗争推动着美国政党制度的逐步形成。1796年总统选举后,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划分。约翰·亚当斯当选总统,联邦党成为执政党,民主共和党成为在野党。1800年总统选举,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当选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一个国家政权从一个政党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政党手中。杰斐逊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一个民主共和党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总统职位从杰斐逊传给麦迪逊,然后再传给门罗,直到1824年结束。期间,1916年总统选举后联邦党瓦解,从1816年到1824年,实际上形成了民主共和党一党政治的局面。
从18世纪90年代初到1824年是美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美国两党政治兴起的历史时期,对以后美国两党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美国两党政治的格局奠定于1824年到1856年民主党与辉格党两大政党对峙的历史时期。民主党和辉格党都是由民主共和党内的不同派系发展而来的。在1820年门罗连任总统时,民主共和党内已经形成“老共和党人”和“青年共和党人”两大派系。“老共和党人”固守民主共和党原来维护州权、从严解释宪法的原则;“青年共和党人”则主张从宽解释宪法和以保护关税、国家银行及发展内地交通运输为内容的国家主义。在1824年选举中,由于没有对立的政党竞争,党内派系分裂公开化。民主党是在1828年总统竞选时创建的,它是以民主共和党的“老共和党人”为核心组成的,1840年后至内战前,它已经演变为一个奴隶主阶级的政党。辉格党是逐渐形成的,它的前身是以1824年当选的总统亚当斯为领袖的国民共和党。为反对总统杰克逊,19世纪30年代辉格党建立。1848年后,南北辉格党人因奴隶制问题而出现分裂,并最终瓦解。
1824年到内战前是美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奠基时期,在此期间,美国政党政治开创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两党各自也确立了全国代表大会制度。
内战是美国两党政治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两大政党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共和党是在美国社会围绕奴隶制问题发生剧烈冲突的背景下产生的。民主党在南方奴隶主的控制下坚定地捍卫奴隶制度,只有少数北方民主党持相反的立场。此时的辉格党已经彻底分裂,南方辉格党站在南方民主党一边,北方辉格党则落为孤军奋战。1848年成立的自由土壤党虽然公开反对奴隶制,但力量太小,在这种情况下,北部和西部各种反奴隶制的政治力量开始酝酿成立一个新党。1854年7月6日,自由土壤党、北部辉格党和反对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在密执安州杰克逊市集会,成立一个新政党,取名为共和党。1860年大选,共和党获胜,林肯当选总统。失败的民主党不接受选举结果,企图用暴力手段改变它,美国内战爆发。
这一时期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内战成为两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彻底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度,整个美国迅速资本主义化,为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内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两党政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民主党与共和党长期垄断国家政权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两大政党已经完全拜托了近代政党的组织模式和观念,发展成为现代的政党。
1865年到1884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共和党一直为执政党,民主党为在野党或非执政党。不过民主党虽然在这一阶段中一直在野,但它已经从内战的重创中逐渐恢复过来,又发展成为全国性政党。内战结束后,南方变成民主党稳固的政治基地。1884年到1932年为第二个阶段。1884年,格罗夫·克利夫兰当选为内战后的第一位民主党人总统,结束了20多年共和党单独掌握政权的局面,从此开始了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的历史。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民主党打破了共和党长期执政的局面。1932年到1952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民主党的连续执政及其“新政”为主要特征。1952年至今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两党均衡地交替执政。
以上是美国两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一个简要概括。现简单探讨一下美国之所以形成两党制的主要原因:
第一,选区制度。美国自建国以来就实行单一制选区,它有利于两党制的形成。
第二,受到英国两党制度的影响。英国作为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对美国的两党制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美国社会结构的对立,成为两党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美国从一开始,就几乎围绕着各种重大问题分为两大阵营。如围绕宪法问题产生的联邦派和反联邦派,围绕奴隶制问题出现的南北分裂等。
第四,政治实用主义是两党制形成的思想基础。他们注重的是现实利益,懂得在各种力量面前互相妥协。妥协逐渐成为美国民族协调社会内部矛盾的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在政治制度上的反应就是试图通过两党轮流执政以调整国家重大政策,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维持平衡。
美国的两党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美国两党制的由来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美国历史上一直由民主党、共和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从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第三党,如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只获得了全部选票的13.5%;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也未能获得成功。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无差别
那么,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它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的预算开支,但却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民主党赞成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
拿今年共和、民主两党在政府开支和财政拨款的分歧来说,共和党主张减税、将财政盈余还给民众;民主党倾向于将财政盈余用于教育与医疗的新项目上。在如何对待社会福利制度上,民主党主张不能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而共和党认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性。由此看来,两个政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采取不同了的态度,然而,这也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存在差异。
从历史上看,两党中哪一个党也从来没有充分团结一致地反对过另一个党,;在更多的情况下,总是有一个党的党员更赞成另一个党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界限并不明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治不存在意义重大的分歧和争论。
总统候选人的推举程序和总统竞选过程
由于政党制度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总统大选日很早以前就筹划推举总统候选人,以便本党在大选中获胜。总统大选一般要经历如下程序:
初选:党员在大选之前选择本党候选人的选举称为初选。初选的目的并不是确定总统候选人,而是推选代表本党参加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人选。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制度只是意味着选区的普通成员在进行选民登记时声明他过去投某个政党的票,或打算将来投某个政党的票,这并不要求他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承担支持该党的义务;也不意味着这个普通成员持有党证、缴纳党费。也就是说,一名普通选民将票投给哪一个党的候选人就意味着他是哪个党的党员。
全国代表大会:两党分别举行全国党代表大会。大会的目的是由各州推举的参加代表大会的候选人推选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以及制定本党的政治纲领。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就有政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纲的内容并向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报告。党纲往往是官样文章,以免得罪党内各派。副总统的候选人往往也是党内力量妥协的产物,其人选一般出自党内在代表大会上失意的那一派。
全国范围的竞选和选举团?: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被两党确定的总统候选人在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即开始漫长而又疲惫的全国范围内的竞选过程。这一过程长达8-9周,在选举日——11月第一个星期后的第一个星期二达到高潮。?虽然美国人在11 月初就投票选举总统,并在投票结束几小时后选举结果就尽人皆知,但实际上11月初的大选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团;而总统选举实际是在一个月以后进行的。那时选举团的成员进行投票。所以,当一个美国人在11月初投票选举总统时,他实际上是在相互竞争的选举团候选名单上进行挑选。尽管现在的做法是把总统候选人的名字都列在选票上。?而选举团成员都保证将票投给某一位总统候选人。这就是为何说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是一种间接选举制度的原因。月初的总统大选日:?这一日,在美国各州举行总统候选人投票。根据惯例,一个州的全部选举团的选票都给了在本州普选中获得多数票、即简单多数票的那个总统候选人。而在全国各州的选举中,?只要有一位总统候选人获得过半数选举团的票(即270张票),这位总统候选人就被当选为下届总统。?
第二篇:美国两党制的认识
美国的两党制
今年我选修了比较政党制度这门课程,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政党的产生、类型、作用以及执政方式等等。下面我就美国两党制作出阐述。
美国两党制的起源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 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
一般认为,美国两党制形成于19 世纪40 年代的。它的产生是与美国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分不开的。它的不断演变则是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目前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 年,现在的共和党成立于1854 年。内战以前,双方在奴隶制等问题上尖锐对立。南部重建后,民主党与共和党长期共存,轮流执政。其党籍无足轻重,其党纪若有若无,其党纲大同小异。两党既合作又斗争。19 世纪末以后民主党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的性质转换,是对传统的美国两党制的重大刷新。两党制对协调美国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系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运作有重大作用。当然,其实质仍是美国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的工具。
而且当初的建国先贤们根本没有预见政党的形成,更没想过要组建政党。作为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美国的“国父”们曾设想建立一个和谐一致的、不存在党派纷争的国家。所以,在美国联邦宪法中,根本没有提到政党。而且他们乐观地认为,在爱国主义和公德的熏陶下,美国的国家政治中不会、更不应该出现党派分歧。政党在他们的眼中代表小宗派或小集团的利益,党派行为与腐败、阴谋和欺骗紧密相联,是美国政治、社会和道德范畴中最令人不齿的行为。毕竟,反对一个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不忠的嫌疑而且对国家统一也是一种挑衅。所以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政党还是很新鲜脆弱的。而且当时杰斐逊和汉密尔顿所代表的两股政治力量的斗争只局限在国会中,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建立一个长久的政党。但是事与愿违,当他们之间的斗争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报纸的煽风点火,两派之间就慢慢出现政党的雏形了。
正是由于代表不同利益政党在国会、总统、州、市、区选举之间的角逐,才防止了权力的集中,保持了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稳固了美国,为美国的崛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什么?
1.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上没有本质区别。
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它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
方面的预算开支,但却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民主党赞成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
2.两党提出不同竞选纲领的实际意义
互相牵制,避免走向极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3.两党制下的竞选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但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4.美国的选举不过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
5.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
执政方式。
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美国历史上一直由民主党、共和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从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第三党,如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只获得了全部选票的13.5%;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也未能获得成功。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无差别
那幺,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它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的预算开支,但却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民主党赞成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
从历史上看,两党中哪一个党也从来没有充分团结一致地反对过另一个党;在更多的情况下,总是有一个党的党员更赞成另一个党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界限并不明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治不存在意义重大的分歧和争论。
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借鉴外国经验,才能促进我国的政治繁荣!
第三篇: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英国两党制与美国两党制的比较
英美两国两党制比较
(一)、英美两国两党制的共同点
1、两国的两党制都经历了历史演变过程。国的两党制起萌于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因国会讨论王位继承问题发生激烈争吵, 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 但这时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还只是议会中的两个政治派别, 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 当然也未形成像今天这样的资产阶级两党制, 只能说是一种两党制现象。到了 19世纪 3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 于是政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原来的辉格党改称自由党, 托利党改称保守党, 分别成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代表者, 两党轮流执政的英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从 20世纪 20年代开始, 由于自由党分裂, 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从那时起至今, 英国一直保持着由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局面。美国国家成立初期, 华盛顿和麦迪逊等开国元勋极力反对派别斗争, 并对这样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华盛顿在他著名的告别词中说: 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 由于党派纷争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中, 这种交替统治干下了最令人厌恶的罪行, 它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专制主义。但是事实上, 这种谴责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在制宪过程中, 拥护并追随华盛顿和汉密尔顿的联邦派自称为联邦党人 而麦迪逊本人就是反对联邦
派的?反联邦党人的第一个领袖。联邦党人力主建立一个旨在提高商人和厂主经济利益的强大的中央政府, 反联邦党人则得到了小农、债务人和其他未能从联邦党人的财政纲领中分享到好处的人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 反联邦党人于 1791年成立了民主党, 随后在 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9世纪 20年代, 民主共和党又分裂为多个派系, 其中的两个派系发展成为新的政党, 即民主党和国家共和党。1832年, 国家共和党又更名为辉格党。民主党自认为是杰弗逊主张的继承者, 并以普通老百姓的党著称。而辉格党则宣称继承联邦党人的传统,并得到了社会上较为富裕和保守的阶级, 包括银行家、商人和大农场主等的支持。
后来, 由于不同派别在对待奴隶制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民主党和辉格党两党又于 19世纪 50年代发生了新的分化。一部分支持农奴制的辉格党人加入民主党, 而大部分辉格党人、反对农奴制的民主党人则于 1854年宣布成立共和党。至此, 美国正式形成了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的局面, 确立了现代的两党制形式。
2、两国的两党基本上保持了轮流执政。两国的两党基本上保持了轮流执政的格局。两国的两党制从建立一直到现在, 都未发生过多党执政或一党长期单独执政的情况, 都是两大政党控制着议会, 垄断着政府。在英国, 大选中获席位最多的党为执政党, 党的领袖自然成为首相并受命组织内阁, 内阁成员皆为本党重要人物。而获议席次多的党为反对党, 由该党领袖为首组成影子内阁成为后备政府。小党与政府毫不相干, 在议会中的席位也很有限。
在美国, 由于两大政党控制着国会选举的候选人提名, 而且存在着许多对两大政党有利的选举规则。因此, 国会的绝大多数席位为两大政党所控制, 小党的候选人很难同两大政党竞争, 小党最多只能占有个别议席。同时, 在总统职位的竞争上, 小党也很难同大党抗衡, 总统职位只能由两大政党来掌握, 而总统又掌握着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权, 总统在任命官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党内部对他当选总统有功的人。小党的人和无党派人士很少有进入政府高层的机会。
3、两国的两党制本质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两国的两党制的作用和本质是一致的, 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因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 资产阶级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执政都要维护资产阶级这个根本利益。在竞选中, 各党激烈地角逐, 你争我夺, 竞选后, 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 不断攻讦, 看起来势不两立, 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上台, 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政权不过是从资产阶级的左手换到右手), 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
(二)、英美两国两党制不同点
虽然都为资产阶级典型的两党制,但英美两国的政党制度因为国情的不同而有着区别。
第一、美国的两党制是与总统制相联系的,而英国的两党制却与内阁制相联系的;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竞争的主要目标是总
统宝座。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每四年进行一次选举,最多连任两届也就是8年。总统选举的程序分为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总统选举的程序分为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和“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5个阶段进行,整个程序需耗费近一年的时间。英国两大党围绕议会下院进行活动,目标是争取下院多数席位。英国的竞选程序一般是各政党领导机构决定竞选的政策大纲;各政党领导人发表竞选宣言,宣布本党的竞选纲领和政策;政党领袖人及重要人物分别到全国各地发表演说,展开竞选活动;在各级政党开展竞选活动的同时,各政党总部也采用各个手段宣传本党的纲领和政策主张。英国的议会下院大选对决定哪个政党执政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两国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别。英国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明显分歧, 政见不同、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竞选纲领相互区隔。英国的工党主要
代表职工和知识分子的利益, 信奉费边社会主义。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国家机器, 废除上议院, 建立民主国家和福利社会;在经济上要求实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主张扩大国营企业, 通过增加公共开支和增加对国有化企业的投资、减少税收等措施, 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对外主张缓和与裁军, 主张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英国的保守党则主要代表贵族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主张维护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反对废除上议院;在经济上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 主张实行把国有企业以股份制办法出售给个人的非国有化政策, 主张限制工会的权利;对外主张加强欧共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立强大防务。可见,两大政党的意识形态冲突和政见分歧较大。
美国两党之间, 则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虽然双方相互攻击, 但在国内外许多重大问题上,基本认识和立场一致, 政见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它的政治纲领中, 但美国的两大政党都没有长期的政治纲领。两大党都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主要议程之一就是制定并通过党的政治纲领。但是, 两大党历来所制定的纲领事实上并非党的长期纲领, 只是一种为了赢得大选、争夺总统职位的竞选纲领。这些竞选纲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都属于应时之作。所谓应时之作,即它们都是两党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和党内外形势提出的一些既要尽可能迎合各类选民意愿、拉到更多选票, 又要力求平衡党内不同派系和不同集团的矛盾, 因而能最大限度保持两党团结的政策。这些政策主张, 只是体现了两大政党治理国家的不同策略, 并不具有意识形态的差异。政党的第一个目标是赢得选举, 为了争取多数选民的支持, 两党在意识形态上都尽力保持暖昧和中庸, 避免标新立异和极端主义。因此, 意识形态淡薄便成为美国两党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余惜阳
学号:201330010060
第四篇:美国两党制与美国总统选举
美国两党制与美国总统选举
美国两党制的由来
美国立国之时,开国元勋华盛顿等人力主摈弃政党歧见,所以当时并无政党之争。可是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 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美国历史上一直由民主党、共和党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从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第三党,如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只获得了全部选票的13.5%;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也未能获得成功。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无差别
那么,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在意识形态上有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只是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它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的预算开支,但却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民主党赞成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
拿今年共和、民主两党在政府开支和财政拨款的分歧来说,共和党主张减税、将财政盈余还给民众;民主党倾向于将财政盈余用于教育与医疗的新项目上。在如何对待社会福利制度上,民主党主张不能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而共和党认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性。由此看来,两个政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采取不同了的态度,然而,这也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存在差异。
从历史上看,两党中哪一个党也从来没有充分团结一致地反对过另一个党,;在更多的情况下,总是有一个党的党员更赞成另一个党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界限并不明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治不存在意义重大的分歧和争论。
总统候选人的推举程序和总统竞选过程
由于政党制度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总统大选日很早以前就筹划推举总统候选人,以便本党在大选中获胜。总统大选一般要经历如下程序:
初选:党员在大选之前选择本党候选人的选举称为初选。初选的目的并不是确定总统候选人,而是推选代表本党参加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的人选。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制度只是意味着选区的普通成员在进行选民登记时声明他过去投某个政党的票,或打算将来投某个政党的票,这并不要求他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承担支持该党的义务;也不意味着这个普通成员持有党证、缴纳党费。也就是说,一名普通选民将票投给哪一个党的候选人就意味着他是哪个党的党员。
全国代表大会:两党分别举行全国党代表大会。大会的目的是由各州推举的参加代表大会的候选人推选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以及制定本党的政治纲领。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就有政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纲的内容并向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报告。党纲往往是官样文章,以免得罪党内各派。副总统的候选人往往也是党内力量妥协的产物,其人选一般出自党内在代表大会上失意的那一派。
全国范围的竞选和选举团 :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被两党确定的总统候选人在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即开始漫长而又疲惫的全国范围内的竞选过程。这一过程长达8-9周,在选举日——11月第一个星期后的第一个星期二达到高潮。虽然美国人在11月初就投票选举总统,并在投票结束几小时后选举结果就尽人皆知,但实际上11月初的大选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团;而总统选举实际是在一个月以后进行的。那时选举团的成员进行投票。所以,当一个美国人在11月初投票选举总统时,他实际上是在相互竞争的选举团候选名单上进行挑选。尽管现在的做法是把总统候选人的名字都列在选票上。而选举团成员都保证将票投给某一位总统候选人。这就是为何说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是一种间接选举制度的原因。
11月初的总统大选日: 这一日,在美国各州举行总统候选人投票。根据惯例,一个州的全部选举团的选票都给了在本州普选中获得多数票、即简单多数票的那个总统候选人。而在全国各州的选举中,只要有一位总统候选人获得过半数选举团的票(即270张票),这位总统候选人就被当选为下届总统。
第五篇:《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读后感900字
在读完张祖忻教授的《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之后,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说实话,在没考研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在考研的时候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读了一些关于这个学科的书籍,零零散散的不是很清楚。但是现在我对其如何产生,发展,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因为这本书的脉络比较清晰,他从三条线索展开详细的阐述。第一条是视听教学运动的发展,第二条是个别化教学的发展,第三条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书的最后两章是介绍教学开发成果推行的研究与应用。这本书系统全面无疑是我们通入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铺路砖。其实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个工具让我们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享受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纵观整个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不难看出,美国在这个领域是佼佼者,领军人。而中国由于教育技术专业形成与发展的学科背景、社会环境与西方不同,因而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是很迅速。在很多大中小城市的高校及中小学都普及了电话教育。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都有了微机房,语言实验室,当时的感觉就是特新鲜,很好玩,老师在一边指导我们在一边学,可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那随便玩,一个星期就一节课,什么都没学到,压根就没起到什么作用,到后来学习任务多了,里面的机子和桌子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不难看出,学校把这些机器当成了一种摆设,没有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学校没有重视电化教育,因为几千年来的黑板粉笔根深蒂固;第二:学校里面也没有配备相关电化教育的师资力量。而就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我们再到县城以下的学校看看,那里依然是一张课桌,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根本看不到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子。
我们一直在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号召各级各类老师紧跟科技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口号喊得确实响亮并且一直在喊,可是真正做到全国普及却不是一年两年的时间。因此,我觉得教育技术要想在教育教学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关注一些农村及偏远山区的电化教育,让教育技术的理论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总的来说,以上就是我看完这本书想的最多的问题,希望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