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四访四问四解”活动的
中共汪家圩乡委员会
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四访四问四解”活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倡导求真务实之风、亲民为民之风、敬业尚业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深入开展“四访四问四解”活动。现结合我乡“十要十戒”主题教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宜春第三次党代会、高安第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幸福汪家”的目标要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教育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汪家“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活动范围
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各党支部委员,各村委会全体干部,各站所干部职工。
三、活动内容
(一)访农村党员,问工作不足,解社会发展难题。走访农村党员群体,请他们就农村党组织建设、村组发展思路、百姓民生工程、社会维护稳定等方面建言献策;请他们帮助基层党组织找问题、寻不足,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着力破解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难题。
(二)访普通民众,问衣食住行,解百姓生活难题。走访普通群众,了解他们的医疗、教育、就业、居住、收入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与普通群众“拉家常”的方式,充分听取广大基层群众对经济发展、干部作风、村组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着重破解民生方面所遇到的难题。
(三)访致富能手,问致富经验,解生产经营难题。走访致富能人大户,了解他们在应对金融风险、用足用活政府扶持政策、生产经营状况、土地资金瓶颈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致富思源,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着力破解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难题。
(四)访信访人群,问原因情况,解维护稳定难题。走访信访户、钉子户,诚心诚意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遇到的实际困难;要认真耐心地做好疏导讲解工作,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并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四、活动安排
“四访四问四解”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从2011年11月开始,时间二个月。
第一阶段:了解民意、掌握民情。(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10日)
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即党员在一线服务,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情感在一线培养,成绩在一线创造,合力在一线凝聚,形象在一线树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要沉下去了解民情。乡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现场调查,真正做到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谋“农家事”,主动与农民拉家常、“结穷亲”,用实际行动在“四访”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示范和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沉到农村,捧着真心、带着真情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有效拉近干群距离,增进干群感情,增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坐下来交心谈心,答疑释惑。与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认真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民情日志。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每人必须撰写民情日志和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析原因、解决问题。(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2月20日)
(一)参加活动的党委、支部要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幸福汪家”这一主题,根据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进行自我检查,开展评议讨论,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
(二)按照查找出来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目标和时限要求、措施、责任,使整改工作有章可循。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落实措施要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落实到位。要注意对群众需求作出合理引导,不切实际、无法落实、难以兑现的承诺要向群众作出解释。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表彰先进。(2011年12月20日至2011年12月31日)。
1、评选先进。总结“四访四问四解”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巩固成果,推广经验。各村要认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按照“自身形象好、履行职责好、模范带头好”的三好党员、“思想作风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三好干部和“遵纪守法好、诚实守信好、勤劳致富好”的三好村民标准开展评选工作。在全乡党员中评选出20名优秀党员;在现职乡、村、组三级干部中,各评出优秀乡干部5名,优秀村干部10名,优秀组干部10名;在全乡老百姓中开展“文明信用户”、“婆媳融洽、邻里和睦的幸福家庭”以及“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各评选
出文明信用户20户,幸福家庭20户,致富带头人20个和遵纪守法户20户。
2、评选方法。先由各村按照分配的名额由群众或村支部推荐出各类侯选对象,乡党委将召开党政班子扩大会议进行评选,各支部书记到会上介绍本支部推荐的对象的情况,隆重推荐自己的参评对象,最后由评委在所有推荐对象中选定表彰和授牌对象。
3、奖励措施。由乡党委政府对评选出来的党员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并对文明信用户、幸福家庭、致富带头人、守法模范隆重上门授牌,除了给予精神鼓励外还要奖给每人(户)200元现金。对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的村干部,可参照村书记、主任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对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的组干部参加保险可享受政府一定的资金补贴。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四访四问四解”活动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指导活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况玲
第一副组长:周科伟
副组长:金平高红花梁文军单学林吴翔
成员:邓德生况梯生毛三祥陈润成舒元勇
彭学爱彭力行曾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四访四问四解”活动的日常工作。主任:张世明
成员:梁兴华 李晓岚杨 亮
六、活动要求
1、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抓起,努力推动“四访四问四解”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加强督促检查。乡党委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具体指导。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情况通报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推动活动的开展。要深入实际,开展“五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统筹兼顾。各村把“四访四问四解”活动与本村工作紧密结合、相互协调,把开展活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机结合,与当前的土地管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农业“三冬”、森林防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中共汪家圩乡委员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第二篇:婚前四问!
婚前四问!
婚姻,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压力大是在所难免的,绝大多数人只会有一次结婚的机会。人生中只有这么一次的大事,这对于自己来说意味着告别单身,组建家庭,承担更大的责任了。所以,很多人结婚之前都伴有或重或轻的婚前恐惧症。这个时候就需要问问你身边那些最关心你的人,因为只有关心的人才会比你看得更清楚明白点!
问家长
我们最亲的人是父母,但是父母永远不能一辈子陪在你身边。主流的道路总是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三个人。让父母接受你所爱,是婚姻建立的前提条件,一份被双方家长祝福的婚姻才能长久。
首先,在见家长之前,双方都应该有大概的了解,突如其来的见面会让大家都觉得措手不及,没有准备好的见面容易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
其次,让父母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父母眼中往往觉得自己的儿女很完美。对对方期望值过高的时候,容易出现眼光过于挑剔。
最后,告诉他们,你们两人相互吸引的原因和在一起的原因。父母如果知道你们的感情很稳定,更容易给予支持。
总之,我们的家长都有同样期待儿女生活幸福,婚姻美满的愿望。当你们的表现能够给父母这样的感觉的时候,接受她,祝福你们,只是时间问题。
问朋友
朋友的角色,用“旁观者清”这个词语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往往比被爱情冲昏了了头脑的你更了解你自己。朋友能看到你的性格、爱好、习惯,也能看清楚你在爱情中的角色是否适合走入婚姻。
问他们:
同性朋友:他们可以看到“TA”对你是否真心。他们比你更有理性的头脑和具备洞察力的心机,他们有很多了解一个人是否真心爱你的方法。记得,结婚前,要告知死党。
异性朋友:她们可以看到“TA”和你是否适合。那个终究没有和你成为一对儿的知己,一定比别人更了解你,同时,也真心希望你可以幸福。所以,还得问问她!
已婚朋友:他们以前车之鉴告诉你,爱情和婚姻的区别。不要看他每日佯装进入围城的不自由,其实每天都在享受安定小家的幸福温馨呢!认真地向他讨教一下,一定会收获良多。问物质
爱情终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物质生活。
两个人,从一方面来看比单身更节约资源,但是,如果你们并不是丁克一族的话,生养孩子所面临的抉择,也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了。合理科学的家庭分工是幸福婚姻的必要,两个人都同意的方式是前提,随着社会变化和发展随时随地的调整方向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方案:
男主外女主内:女主内并不意味着失去自我,有滋有味的主妇生活在哪里都可以看到鲜亮的案例。读书、写字、网络到处都可以学习,烹饪、家装、宠物也是陶冶情操。
一起工作奋斗:不仅要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分担家务,还要提升两个人相处的品质。5秒钟的吻别抵得过一个小时默不着声坐着看电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与父母分开住;如果不允许就要学会与老人们一起生活的同时怎样创造属于你们自己的二人世界!
问内心
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主客观条件的。结婚,除了问父母、朋友、物质之外,最重要最根本的是问自己的内心。你自己是否做好了面对婚姻;是否能做好了作为丈夫或妻子的责任;是否做好了接受来自两个家庭的文化冲击,我们有所恐惧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二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看清,没有支持。如果TA是值得你一生守候的人,即便不知道
前方有什么艰难险阻,也会义无反顾。心之所向,无往不利。所以,在结婚之前不妨好好一个人静一静,婚前有太多的事情要准备,足以让一个人抓狂。一个人独处一番,思考一番,毕竟结婚意味一个人生的结束,另一个人生的开始!
婚姻是神圣的,爱情是神圣的。如此神圣,我们怎么敢亵渎,我们都希望通过一次婚姻,得到永远的幸福!所以,请在你结婚之前,问问父母、好朋友、你的物质水平和你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第三篇:党员“四问”材料
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现在又从事教育管理,虽然岗位有所变化,但我对教育的感情始终没有变,我一直保持着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现象以及一些现实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自己管理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现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办有特色适合学生的学校 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是学校,办好学校是抓好教育首要任务。尽管国家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投入较大,但是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希望子女能上好学校的需求。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积极吸纳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办学方式,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办一所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
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先生在一次校长论坛上讲的一个故事:百兽之王老虎办了一所学校——森林动物学校。招生的时候,动物家长问老虎一个问题,把孩子交给你跟到其他学校有啥不一样?老虎脱口而出:“我们要培养的是样样都会的动物!”所以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盛况空前。可惜,好景不常在,一个月以后,出现退学了。首先申请退学的是鸭子。鸭子退学的原因是:“我的腿又短又细,决定了我到水里行,我到岸上就不行了。”老虎校长脸色严肃地要求:“到我这里,就让你水里行,陆地上也行。每天给我老老实实跑五公里。”鸭子说:“我不可能样样都会。”于是鸭子退学了。第二个退学的是兔子。兔子退学的原因是:“遗传基因决定一切,我一见到水,腿就抽筋。现在老虎逼着我游到对岸,我还没游到河中央就会沉下去。命重要还是发展重要?没有了命,怎么可能样样都会呢?”于是兔子退学了。鹰是第三个退学的。鹰说:“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教育是全世界最僵化的:学会爬树对我有什么用?我张开翅膀就可以飞上去!”老虎脸色严峻地批评:“错了,动作不规范,重来!标准的上树的动作应该是沿着树干爬上去。”鹰说:“爬着上树的应该是松鼠。”于是鹰退学了。由于森林里没有一个动物样样都会,结果开学三个月以后,最后一只动物也退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
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老虎校长的所作所为,使得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倒闭。我认为我们应为鸭子、兔子、鹰等动物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课程,让它们健康、快乐成长,有个性化的发展。所以,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是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校长做好四件大事,即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做到关注差异、注重情感、释放潜能;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文化要注重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即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办有特色学校
就是要办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因为特色蕴藏优势,优势体现竞争力,也就是说只有特色才能形成我们的优势,才能形成我们的竞争力。实际上,任何一所学校,不论是城区学校还是乡镇学校,不论学校规模大小,不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好坏,都有着自身的特长和潜在优势。只要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找到个性化办学的新思路,促进学生成才,就能办
出特色。特色学校的建设,还要坚持分层、分类,立足实际,不是硬件好了就有特色,也不是农村或者小规模的学校就没有机会创特色、创品牌。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在办学时立足实际,合理定位,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找到学校特色的突破口,把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优势,这样既能提高各个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以生命化育人方略为指导,我们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了一个课内课外联系紧密、校内校外沟通和谐、学科之间相处融洽的良好氛围。我们以“让每个生命更加活跃”为宗旨,以“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习”为理念,以“创建书香校园,夯实文化根基”为目标,来进一步推行《书香校园建设》的实施,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在创建书香校园,全面实施《书香校园建设》的活动中,我们聚全校之力,融众家之长,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建设文化阵地,优化成长环境。我们通过盘活校园的人力资源与环境资源,丰富校园人文生活,浓厚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学生自主建设“墙壁文化”,增加校园文化的学生元素;通过教室布置、板报及图书角等,加强“教室文化”建设;通过学生明星栏、教师风采栏等,提升学校品味;通过校园广播站、学校橱窗、班级板报及各处的展示板等媒介,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各节、兴趣小组、智趣竞赛、创新作文大赛等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发掘生命潜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充分改善宣传阵地,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外在氛围,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我们开辟了张贴栏、时政栏、星光灿烂、教师风采等八个宣传窗口,一年来,先后有100多名同学在星光灿烂窗口展示个人魅力和远大理想,让他们体会快乐、拥有自信。班级文化窗更让学校充满浓郁书香气息,100多幅学生书画作品,各类名言警句、古诗图文,成为了校园内的一道道靓丽风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心灵。
(二)打造名师队伍,提升文化品味。依据“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制定《改革课堂评价方案》,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初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教学风格。这样,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使课堂愉悦、有序、充满活力。丰富学生情感,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几年来,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岗位练兵为支撑,以外出培训为依托,掀起教师学习与练功的热潮。
(三)精心设计各节,浓厚文化氛围。我们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全校到班级,到小组,到个人,层层推进读书活动,让学生时时浸染在“书香”中。我们每周2节阅读课进课表,每天上课前30分钟为师生读书时间,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30分钟阅读。学校板报和班级板报均开辟了“好书推荐栏目”,教师随时向学生推荐好书,每日组织晨背,并组织了“阅读盘点”、“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和“诗韵飘香”、“名著阅读”等竞赛活动。学校还用考评机制激励学生,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明星,充分夯实学生知识根基,弥补了课本知识的有限。我们在读评比活动中,积极的评价导向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向纵深。每学期评选一次教师优秀读书笔记、教师优秀论文,“优秀图书管理员”、“优秀摘抄本”、“书香先进个人”、“书香班级”,每期召开专题的总结大会,对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及个人予以表彰。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平台,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生命更富内涵。我们知道推进生命化育人方略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继续投入,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真正快乐的校园,让鲜活的生命更加活跃。“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书让我们的世界变得
充满趣味,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让我们眼前的世界五彩缤纷。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心灵因交流而贴近。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一个天然图的书馆,我们让经典滋润心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让书香溢满校园,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全力谱写书香校园的新篇章。
第三,要办有价值有追求的学校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应该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的把人心聚集在一起,实现“人心齐、干劲足、工作和学习效率高”的目标。作为教师,工作积极性高,人心向上,同事之间关系和睦,相互理解、尊敬、支持和欣赏,没有内耗、摩擦和猜忌,处处为学生着想,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能够主动思考教学问题,班级管理方法独特。作为学生,则认同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有班级自豪感,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要办有文化有品位的学校
教师举止优雅、身正学高、包容合作、专业敬业;学生文质彬彬、学业勤奋、品优养正、精神蓬勃;整个学校作风民主、人心思齐、干劲冲天、底蕴深厚。这就是有文化品位的学校。而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生活在优美和谐学校文化氛围里,会使生活其间的师生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生活的完美,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高雅的文化品位会使师生们减轻压力,放松、淡化、摆脱心理困境,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创造力、个性得到充分施展。因此,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也必然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就是学会生活的人”。那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不是学会生活了。我想,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且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大的环境,我们都没有办法改变,就我们操作层面而言,我们到底要培育什么样的学生,确实是需要深层次探讨的问题。
第一,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突出素质教育,关键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修养。素质的形成,就是靠从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习成绩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积极学习先进、多动脑筋,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扎扎实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二,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当前,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活到老,学到老,讲得都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道理。陶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会学习、不善学习、不能学习的人,迟早会被淘汰。其次,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和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和挖掘
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天赋,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尽管受体制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老师还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空间,搭建一个舞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锲而不舍。这项工作非常艰苦,但非常非常重要。再次,要求学生具备团结协作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这个论断是非常科学、非常有远见的。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共事能力。毕竟单个人的智力、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哪个人是全知全能的,合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合作共事能力,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第三,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和特点,采取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方式,选择合理合适的内容。教育学生既遵纪守法和珍爱生命,还要加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教育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孩子人格雏形的塑造和情感教育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把学生塑造成有个性、有特长,上台就能讲、开口就能唱、抬手就能弹。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让孩子通过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培养、培训,提高其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个性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在兴趣培养、特长培养、个性发展上,要有策略、有方法,要注意处理好打基础和长知识的关系,特长培养不仅不能做成学生的负担,相反要本着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慧与能力的原则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内外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四问四查
四问四查内容诠释
一问“在思想上解放吗”,查思想认识问题。对照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指出的“有的地方、单位这几年变化很大,有的却还是‘江山依旧’,没有什么起色,甚至出现历史性倒退”的“不严不实”具体表现,着力查摆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迷信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抓改革抓发展的意识和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问“在态度上端正吗”,查作风建设问题。对照徐广国指出的“有说功、没做功,热衷表态、承诺、作指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有名无实”“干工作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一抓到底、善做善成、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劲头和境界”的“不严不实”具体表现,着力查摆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精神懈怠、“慵政、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抓而不严、抓而不实”等问题。
三问“在方法上有效吗”,查工作方法问题。对照徐广国指出的“有认识没想法、有想法没办法、有办法没效率、有效率没效益”的“不严不实”具体表现,着力查摆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等方面思路和方法少,打不开局面,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高等问题。
四问“在自律上严格吗”,查廉洁自律问题。对照“自律不严,在工作中总考虑个人利益”的“不严不实”具体表现,着力查摆思想信念动摇、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党的意识缺失、不讲党的原则,滥用权力、办事不公,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
第五篇:入门四问(推荐)
《入门四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我们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用文化塑造自己。
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
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三、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四、其它问题探讨:
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
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前四史”为《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
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五、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教育人们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有很强的现实性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
2.加强民本思想
“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3.提倡和谐,包容合作,促进全球化不同文明和谐共存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个“和”包含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自由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4.亲和自然,保护环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5.提倡道德,提倡科学规律,创造审美和科学精神。
总之,文化发展的路径独特而曲折,它因不同的经济时代、制度环境和发展阶段而呈现自己的特殊性。当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激活文化底蕴,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文化建设者的光荣职责。因之,把握文化产出的特性,穿透一般商品经济规则的迷雾;把握文化价值的终极作用,穿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迷雾;把握文化创新的未来意义,穿透一味保护和继承遗产的迷雾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效率,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
因此,读中国文化经典,是关系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品质:文化毕竟是现代需求的终极满足物;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必须着眼于为后人创造新的文化遗存。
二、布置作业
1、学生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浏览整个教材,归纳把握全书的基本内容。
2、做《系统集成》专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