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班集体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如何开展班集体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我作业的题目是如何开展班集体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我认为开展班集体活动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从而通过班集体来促进个人的更好发展。下面我就从我近几年的带班实例来说说:
记得前年带的初三(11)我印象很深刻,那年我们班几乎获取了全校所有活动的一等奖,我一点都不夸张。这次培训的老师都是班主任,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初三学习最重要,没必要花那么多精力去浪费在这些和中考没有关系的活动中,我却不这样认为,班级的体积活动能激发每个学生潜力,而且是无穷的。第一次活动是全校广播操比赛,广播操比赛初一的新生训练的很刻苦,其次初二,初三的班级在比赛的前一周没有一个班级出来练操的,可是到了比赛的前两三天,很多班级开始按捺不住了,毕竟这是第一次全校集体活动,对班级面貌和凝聚力有很大影响。在班会课上我就先强调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因为初三的学生操很熟悉,所以重点练习队形即可,操带着多练习几次应该没有问题。我还要说一下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他叫董锦学习成绩班级前列,体育素质全班最好的,在后来的中考中参加的体育特招生的考试,在他的带领下我班的入场退场都练习的不错,最后我又加了点入场的新颖的口号,最后那次我班广播操初三第一,全校一等奖。
那次活动以后,学校的集体活动初三的都全力以赴。第二次是秋季运动会,运动会先是班级选拔,运动员集体训练,由于体委的出色表现我班运动会拿了全校第三名也是一等奖。还有运动会上还有老师接力比赛,参赛老师各个认真备赛,赛道上也留下了我的身影,老师的表现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还有就是元旦的集体大合唱,清楚的记得我们班唱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曲好听有动感,歌词积极向上。我还担任的班级领唱,呵呵同时我们在歌唱中还加很多和歌曲精神吻合能反映集体荣誉感的手势,我们排练的很刻苦,加上音乐老师的指导,我们班的大合唱摘得全校第一,记得那次活动党委也过来看的,在比赛中得到全校师生的鼓掌,那次活动至今回忆犹新。
班集体的活动如果能让每个学生的认真参与,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班级的力量那将是无穷的,同时每个人的努力会给他们平时的学习带来莫大的帮助。师生都会获益匪浅。由于时间关系就简短的写到这里,下次作业再续!
第二篇: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幼儿心理成为幼教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了解幼儿心理,在教学中正确利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健康发展,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具有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的特点,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胆小退缩、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自私冷漠等。根据幼儿现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笔者充分利用生活化区域活动这一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平台。
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为积极情绪;痛苦、悲伤等称为消极情绪。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若不及时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会导致幼儿厌学,对幼儿园产生恐惧。
如何使幼儿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前提是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温馨的氛围。意识到这一点,在创设区域环境上笔者力图再现幼儿的生活场景,突出区域的真实感、温馨感。创设以“娃娃家”为基础延伸的区域,教师将教室分成了几个平行区域:厨房、餐厅、菜场、医院,整个活动室再现幼儿现实生活场景,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幼儿的积极情绪逐渐被调动起来,使幼儿园成为一个让幼儿觉得宽松、自由和充满安全感的地方。具体操作如下:
区域里布置了“亲亲热热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满足小班孩子的情感需要,给予幼儿心理慰藉,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幼儿情绪的作用。如:熹熹是非常腼腆的孩子,从不主动和老师和同伴说话。最近区域里开展了装饰“全家福”相片的活动,熹熹在相片装饰时选择了苹果、芒果和橘子,还一旁自言自语。笔者轻轻走进他,问:“为什么选择这三样东西呢?”熹熹很快答出:“爸爸喜欢吃橘子,妈妈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芒果。”这是熹熹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和笔者交流。由此可见,对小班幼儿提供生活化区域可以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生活化区域活动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复杂的事物变得形象,易于幼儿接受和认可。生活化的区域活动的展开多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在各种公共场所、街道、影院、公园,常常能看到一些醒目的标志牌。于是在生活化区域中,笔者也设计了标志,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有趣、易懂的图案,让图案成为标志,帮助儿童正确行动。所使用的标志还可将数、形、颜色等概念有机渗透,使幼儿在形成物归原处习惯的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厨房”区域活动中,教师在玩具盒上贴上相关的图形与图案,在玩具橱上也对应地做好相应的标志。刚开始时,孩子们对这些图案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一连几天孩子们还是没有有意识地将玩具盒送回相对应的玩具橱,只是对这些图案开始有了关注。于是笔者借助交流分享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玩具盒上的图案,并问孩子:“这个玩具盒的家在哪里呢?”孩子们看看玩具橱上的图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在以后的活动中,许多孩子开始将玩具盒送回相应的“家”。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笔者也总会发现有个别孩子没有将玩具送对“家”,这个时候笔者会引导孩子们都来做“小小监督员”自己观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将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通过每次的区域活动幼儿取放玩具的过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归放玩具,游戏中的一些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有利于提升幼儿心理感受
体验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生活化区域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亲身经历的体验微缩,也是所有参与者交汇互融的体验。具体操作如下:
当进入“娃娃家”时,幼儿穿上围裙,戴上假发,就成了“妈妈”,幼儿把平时观察过的妈妈的言行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满足了幼儿对“妈妈”这个角色的心理认识和需要。生活化的区域里的体验扮演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娃娃家”里,当“娃娃家”的“妈妈”带着生病的娃娃去“医院”看病时,妈妈这个角色在空间上就得到了延伸。“妈妈”从医院回来要去餐厅上班的时候,“妈妈”这个角色就自然转换成了“工作者”。通过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扮演,就能体会并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生活化区域活动让幼儿体验积极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这对小班幼儿而言尤其重要。另外,在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为小班幼儿提供了同伴间相处生活化的场景,幼儿能从体验中初步获得一些能力:愿意参与游戏、遵守规则、与同伴相处,并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助推了小班幼儿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京都实验幼托园)
第三篇:以心理励志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
以心理励志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
苍南县兴港高中 校长 蔡挥辉
主题词:励志、感恩、文化、心理暗示、习惯教育、目标激励、高峰体验
我校自2005年秋季开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心理励志教育工作,想以此实现学校办学宗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经过几年努力,这项工作现已初具规模,形成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心理励志教育激励每位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奋发向上,勤奋学习,使学校的学风、校风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我们的办学宗旨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一、励志教育的整体构想
我校身处乡镇,担负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录取分数线不高,学生家庭条件也不很好。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走进高中前早已形成“失败心理”,有很严重的自卑感,学习信心不足,由此又会引发各种不良的行为问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失败心理”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障碍;而缺乏责任感,不知对家庭、对社会,以至对自己所负责任,则是他们没有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便提出,要在学生中全面开展心理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把“励志•感恩”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并纳入校训。
这项工作是从励志讲座开始的。教育是系统工程,只凭几场讲座是不够的。我们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把心理励志教育从心理励志讲座发展成有心理专业教师和全体班主任参与的心理励志校本课程;从每天一次口头上的励志宣誓仪式,转化成时时有人指导督促的习惯培养;从建立教室励志文化、宿舍励志文化到校园无处不励志,现在已经形成全校时时处处都有的立体的励志、感恩的文化氛围。每天在早自修前有一次“励志誓言”活动,读报课有一次习惯教育活动,每两周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次心理训练营活动,每月有一次学生心理委员培训、一次心理励志讲座。每周一次小目标激励,每月一次中目标激励,每学期一次大
目标激励。从校长、德育干事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教师,各从不同角度实施励志教育。
二、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每天一次的“励志宣誓”。每天早读课前,正当旭日东升之时,全校学生在播音员带领下庄严宣誓:“身为兴港学生,我一定视学校名誉如生命,尊重教师劳动,勤奋学习,决不荒废时间;谨遵学校管理,规范自身行为,不断超越自我。我保证: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我坚信我一定会努力,我一定能为自己创造奇迹。”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根据自我实践诺言和心理暗示的原理,让“我一定能创造奇迹”的积极心理暗示去驱散失败心理的阴影。我们要求学生在宣誓时信心要坚定,声音要宏亮,态度要严肃,动作要认真。每天这时候,全校从每个教室发出震天动地的豪迈之声,人人自我激励,也给别人以激励。在一天天的心理暗示中,一届又一届走进兴港的学生,精神逐步振作起来,校风、学风也随之好转起来。
(二)每月一次的“励志讲座”。主讲人的每次励志讲座都是学生愉快享受的一次精神大餐。高中生是最富有激情,也最需要激情的。几百人在一起听领导和老师富有魅力的生动感人的励志讲座,容易在群体中产生轰动效应,因此常常能起到平时教育教学中不易得到的效果。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需要有高峰体验。励志讲座一般选择在学生学习的重要时刻进行。如:刚进入高中时,或备考前,或考试后等等,这时最容易激发人的心理的高峰体验。讲座者每每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引领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其人其事;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学生感悟人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这样的讲座往往能使学生顿时冲破心理障碍,使信心大增,决心一下坚定起来。几年来,校领导和老师给学生作了上百场讲座,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理想、前途等各个方面,现在已挑选其中部分汇编成专辑——《努力就能创造奇迹——蔡挥辉学生心理励志报告集》,作为校本教材。
(三)人人参与,导之以行。心理励志的效能要落实在导之以行上,而且还要持之以恒。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研究,逐步认准一条规律:学生的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习惯。对于学习,聪明不可少,基础也重要,但决定因素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把导之以行主要落实在习惯培养上。班主任每天在晚自习前10分钟内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和心理习惯养成教育,并进行检查督促,进行
每日四问:“你今天计划干什么?你今天认真做了吗?你今天有不规范的行为吗?你今天快乐吗?”等等。现在我们已把大家多年来收集的习惯教育材料编写成册,取名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同时又从励志角度编写了《让生命奔跑起来》一书,印发给班主任,使习惯教育与励志教育相配合,系统有序地在全校各班进行,力求励志与笃行的统一。
(四)时时都有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是高中生积极进取的直接动力,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具体的目标。我校在推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坚持月考制度,并以此为心理励志教育的激励措施之一。
每月一考,既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提供客观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发挥考试对全体学生的激励作用,我们要求考试难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从每次考试中得到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的鼓舞。每次月考之后各班评出“学习之星”2名、“进步之星”2名、“学科之星”2名,由学校张榜公布。获奖学生在本班内获得月考表彰,也可获得学校的月考励志奖学金。
(五)设置励志教育校本课程。我们在经过实践取得一定经验之后,2007年秋季开始,根据“课改”要求,把心理励志教育确定为校本课程。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受他人,适应环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怀抱远大志向积极进取;学会学习,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创造;懂得美,懂得爱,懂得人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自觉体验意志力、恒心和自制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课程内容和途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和活动,心理励志讲座,心理社团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和读报课组织班集体活动等。从高一到高三共安排40个课时,8学分。
(六)校园无处不励志。我校学校文化建设以“励志•感恩”为核心内容,做到处处有励志。
1、教室文化:各教室门口都挂有“班主任宣言”和全体学生的“宣言”,教室内悬挂《学生誓词》和《四学四问》。各班级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班级公约,平时管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班干部管理与班主任指导相结合。教室文化以浓厚学风为主要特征,提倡尊敬师长,热爱学习,以取得好成绩为光荣。
2、宿舍文化:宿舍悬挂《宿舍誓言》和《你我共同的约定》,每月开展文明寝室评选,提倡室内整洁,言行文明,生活愉快而有节。宿舍也是以学生自主管
理为主,宿管老师指导为辅。
3、校园环境文化:在这几年校园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让花草树木石桌石椅也“说话”,到处有励言警语,温馨优美又富有哲理,让年青的学子们在欣赏之余接受熏陶教育。
三、励志教育取得初步成果
(一)激励了一批有理想、求上进的学习尖子。
在励志教育的氛围中,我们首先鼓励部分学生去参加县市的学科竞赛,因为这样的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奇迹”的心理,从而树立自信心。近4年来有200多人次在县市比赛中获奖。如,2005年获温州市理科综合竞赛一等奖,文科综合竞赛二等奖;2007年上半年参加温州市高一数理化竞赛成绩辉煌,三科超过我县多所省三级重点高中。去年下半年参加市县高中数理化竞赛中,我校有52人次获奖,一等奖12人次。2008年4月,我校高二学生参加省化学竞赛共11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学校因此获温州市优胜集体奖。同时,高考方面成绩也连续三年取得较好成绩,上线率不断提高。近三年共有理科8人考上重点大学,美术类第一批录取学生每年至少有4人,三年来共有700多名学生考取大学。
(二)鼓励了一批特长生。
在励志教育中我们特别注意和关心那些有上进之心却找不到上进之路的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为此,几年前我校就创办了美术专业班,使大批学生从这条通道走上成才之路。近几年,我校曾获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五银三铜;温州市中学生现场绘画大赛15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居全县第一;2007年省专业联考,我校美术班平均分81.2分,创苍南县普高美术专业省联考之最。本届高三4个美术班参加省联考,专业上线率达92%,又是名列全县前茅。
(三)转化了一批后进的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位后进生是我们教育的责任,也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目的。这几年每学期都有大批后进的学生得到转化。以高二(13)班为例,第一学期期中考中全班数学及格率80%左右,平均分70多分,期末及格率提高到100%,平均分达82分。高二(8)班,原英语成绩平均分47.8分,期末提高了10多分,及格率也明显提高。
(四)形成了全校浓厚的学风和勤奋的校风。
以每天早自修为例,现在全校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是比上早读课提前20分钟左右到教室认真学习。晚自修全校秩序井然,老师在和不在一样。预习、复习、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基本养成。每天下晚自习后,各班都有学生在争分夺妙地学习,学生学习从原来的老师逼着学转变为值班领导到教室里赶学生回宿舍休息。主要参考文献: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
第四篇:日记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日记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淮河小学 汪一波
[摘要]在每一个班集体里都有部分后进生,他们在让老师着急无奈的同时,自己也相当苦恼。通过寻找原因发现是由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差造成的。本文通过“记”、“读”、“演”三部曲,从后进生日记的情绪、认知、行为三个心理维度,进行积极地策略辅导,使后进生有效把握情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日记、心理素质
在每一个班级里总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相对来说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等,被称为”后进生”。很多老师对于这部分学生感到很苦恼。其实这些学生自身也是非常苦恼。他们也希望有进步,但是总是做不到,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后进生没有进步呢?其实这和后进生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同等能力下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成就一番大业,而一个心理素质差的人可能一事无成。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后进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其内在的心理素质缺陷,让他们健康成长呢?经过实践探索,我认为日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与载体。教师可从后进生日记中的情绪、认知、行为三个心理维度,通过对应的辅导和相关的策略,有效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记一记,控我“情”
情绪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小学生慢慢具有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但相对来讲,情绪的表达能力弱,尤其是后进生,在碰到不良情绪时,往往不明确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合理恰当地调控不良情绪。心理学家普劳特指出,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因此,为引导后进生正确地认识情绪,面对不同的情绪,学会合理地调控情绪,我从以下三种方式记录日记。
1、文字记录
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日记都是以文字记录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教师通过文字书写的日记分享后进生的快乐,孩子也可以发泄生活中的负性情绪,倾诉苦恼。
例如:小宇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让我管理班级里的电器,我很荣幸,我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好。在日记中写出正面的情绪可以对后进生有积极的暗示作用。接下来,小宇每一次关电器后都会来我这儿汇报,我对他这份工作的肯定使得他在学习上也开始积极起来,希望得到更多肯定。在日记中发泄负面的情绪,可以缓解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同时老师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心理,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小凯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把好朋友小天的绘画工具箱弄坏了。我是不小心弄坏的,小天很难过。我想对他说对不起,我会赔你的。很多情绪通过日记宣泄出来,孩子也会变得轻松自在,积极向上。
2、分数记录
由于后进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起伏较大,所以放学之后,家长尤其要重视孩子一天的学校生活情况。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因此一天的日记可以由分数来总结。在每一天睡觉前,抽几分钟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给自己的一天心情打分。如果总分为10分,那么孩子回忆一天的心情后,给自己打上分数,并把它记录在下来,并说说自己的分数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高兴的事,哪些不高兴的事。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回顾,对明天有一个期待。这种对情绪的自我评价不仅有效,还节约了时间,有助于家长与老师对孩子有纵向的了解,对孩子的情绪有一个总的把握。
3、漫画记录
画是一种发泄、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是语言的延伸。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爱画画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些情绪,孩子们不会说,不会写,但是可以画出来,从而更生动明白地表达他们想说的话。因此漫画日记在辅导孩子的情绪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父与子》这本漫画集为例,指导后进生用漫画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果纯粹用漫画的形式对于有些事情是很难说清楚的,要以文字补充,使文字和图画相互配合讲述好一个故事。在漫画记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参考绘本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把自己的漫画日记制作成绘本。漫画日记激发学生表达情绪的兴趣,对于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后进生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且更有趣味。
二、读一读,调我“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尤为重要。由于后进生被老师批评的概率较高,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多。而日记就是心灵的写照,教师可以将读进行到底,通过多形式读日记,促进后进生自我认知。
1、纵向比较读
日记就像是一面镜子,他真实地反映出了可能连孩子自己也不易察觉的内心世界,也能准确地反映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轨迹。心理学家指出,定时地对日记本上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心里疑惑进行回顾和分析,能让每一个学生对自我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了解,容易使自己在比较冷静的心理条件下处理各种困扰。相比之下,后进生对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都相当迷茫。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同一个学生日记中不同时间的类似事件,如学习上或工作上的变化感受,让这个学生逐篇阅读,使他将不同时空的自己作比较分析,观察自己在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各方面的变化。在读的过程中,他们还会重新定义自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多地了解内心的情感。
2、横向交流读
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记交流上,教师也应该发挥这一能量,使后进生从中汲取力量,遇到更优秀的自己。在班级同学写日记的过程中,总会用朴实的语言非常真诚地把关于后进生在班级中进步的表现记录下来,有时还把同学间的相互帮助的情景也再现出来。教师请学生读读找找日记中同学或自己优秀的表现,然后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取长补短,还发现了一个不被觉察的优秀的自己。孩子的心灵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新的飞跃。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孩子们的“优秀”记载在班级博客或QQ平台上,与家长一起认识不一样的孩子,给予孩子自信。
3、对照评语读
师长是孩子们可以信赖的,与老师分享日记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好方法,通过文字叙述而不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学生不会有心理障碍引起的尴尬,教师通过评语的正面暗示能传递给学生魔力般的鼓励,提出有效的建议。因此对照日记读评语,能让后进生从老师地方更迅速地获取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在发下日记本后,每个孩子都会翻看自己日记本上的评语,不同的孩子对于老师的评语,有不同的表现,或高兴,或难过,或惊讶,或失落。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评语对孩子进行自我评价的作用,必须要求学生再读读日记,并提出:“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是怎么想的?”“你以后会怎么做?”等问题。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三、演一演,促我“行”
“行为问题”是指个体一切不适应行为与心理状态,即对自己、他人或环境中事物不利的心理与行为,在一定情况下不被视为期望的、有价值的行为。在学校大环境中,后进生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他们学习上习惯较差,亲子关系上比较紧张,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又不知所措。因此,教师针对日记中学习,亲子关系和同伴交际三方面内容,通过演一演,让学生体验过程,强化行为,从而达到行为辅导的目的。
1、演学习困惑,促进步
后进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语文的表现不好,因为我要做语文作业时看到其他同学都在玩,我想他们也没有完成作业,所以我没把作业做好,也跟着玩了,最后我让老师批评了。
在班级里,有着同样学习问题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存在,所以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同学对这样学习问题进行演绎。首先创设日记中的情境,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都说出对做作业与玩的不同认识,交流不做作业的各种各样的原因。接着体会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玩的心情怎样。最后通过表演体验完成作业的好处,从而尝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甜头。对于日记中学习问题的表演,后进生对作业与玩的关系有了深刻的体会。
2、演亲子关系,促和谐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后进生进步的基础。亲子关系不和谐非常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从而影响孩子学校的学习。
小嘉在日记上写道:现在妈妈不再管我了,她只爱妹妹,只要妹妹要玩我的玩具,妈妈就会给妹妹,不管我同意不同意。我讨厌妈妈,还有妹妹,如果我小时候乖一点,妈妈就不会生妹妹了。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当家里出现妹妹弟弟时,他们都会产生排斥的心理。所以小嘉在日记中的表达就容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来演一演相同情境下和弟弟妹妹相处的情景,大家感受手足情深。然后针对小嘉日记中的情境,请同学们讨论建议。在这一次表演日记的活动中,小嘉感受到了有妹妹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体谅父母的心情。
3、演同学交际,促改善
后进生在班集体中不那么受欢迎,他们行为习惯差,得不到集体的认可,导致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轩轩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和阿展打架了。后来,我们就被老师批评了。我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但是当我不高兴时总会控制不住自己要打架。
打架是同学间常常发生的。当回想整个过程时,孩子常常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教师在交流日记后,先让孩子们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由班级同学对日记中事情以及轩轩的想法分析评议后,由两位同学们情景再现,运用同学们的分享,把学到的经验在表演中展示出来,有效地学习了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上,日记是一幅良丹妙药。它可以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解放心灵,解读自我,解答困惑。其实,每一个后进的孩子,他们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老师常使用的方法是对这些孩子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教导,可是这种说教的电波,孩子接收不到,甚至出现了相反的效果。因此要转变后进生,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日记,用智慧敏锐的眼睛发现在孩子心灵上的问题,并及时关注,相信一定能让后进生快乐健康成长。
第五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再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会是脆弱的,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和偏狭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型。有些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功利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爱型。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我运用质疑导读法,通过学生的“读—问—思—议”,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达到突破难点、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的目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了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二、关注差异和用爱施教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班主任,从开学的一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要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和辅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我曾带过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小时候因摔伤致使走路一颠一跛,还有口吃的毛病,学生都叫他“跛子”和“尾巴”。嘲笑他的人多,和他玩的人少;他自己也感到很失望,学习成绩差,孤僻,老拿发怒的眼睛瞪人。我从接手后,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个孩子头脑很聪明,就是缺乏自信心。我给他讲了美国罗斯福坐轮椅当总统的故事和古罗马演说家克服口吃的故事,帮助其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缺陷,树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之后,在班上的一些活动中,点名让他去做,一些方面让他当主角,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对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年之后,这位学生不仅不再口吃,而且对自己的跛腿也不再苦恼了。有人叫他“跛子”,他也不再觉得是有意嘲笑,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同学们都愿意跟他玩,乐意帮助他,他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了。
三、班主任工作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班主任大多数是学生的科任老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过去的一些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班主任老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从过去当“纪律监督”、“政治说教”、“活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友好真诚的言语去激励他们。第二,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班主任老师要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的统一起来,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第四,班主任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个案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重要,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班主任老师及广大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个性发展、心理预防和康复治疗等各个层次进行,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