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0: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

第一篇: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

活动计划

1、在总结上学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参研教师的培训力度,请相关领导作培训讲座,为参研教师的研究活动找到理论支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举办科普讲座,教师、学生共同成长,营造科学气氛浓郁的人文环境。

3、组织学生了解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含量。(如建筑、设施设备、运动装备等方面)

4、开放学校图书室,组织学生借阅有关科普方面的书籍,作好知识积累。

5、以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活动为契机,实施课堂教学研讨(注意利用好教材中的科学资源,在突出学科特征的同时有机渗透科普教育)。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求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创设一个良好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环境,各班出一期以科技、艺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

7、开设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科创大赛。(包括: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幻画、创新设计和科技实践活动。)

8、结合“千乡万才”工程,组织师生参加电子科技创新制作活动,让学生制作网页、电子小报等,激发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爱好,对科学的崇尚。

9、开展《生命之源——水》综合实践活动,以“水资源、水环保、水的利用”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自主探究、亲自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0、沙龙活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1、开展有关课题研讨活动中的专题征文及活动案例。

12、做好课题研究和资料收集的工作,搞好课题展示和汇报活动。

第二篇: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陕西商南青山镇中心小学 尹座来 邮编726302 手机***

科学素养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在童年时形成的习惯和意识,往往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影响到他个人生活的好坏,而且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其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扎实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科学课所特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各种自然观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多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1、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如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先思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方面,训练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一起,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训 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字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程序的训练。如面对某一具体的认识对象,采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找出有用的事实材料;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如何进行整理,又如何找出事实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等等。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二、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易于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它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要蹲下来看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形象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如教学《蜡烛熄灭了》一课,上课时,先要求学生动手划火柴点燃蜡烛,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把蜡烛熄灭”,而且要求“尽可能使蜡烛慢慢地熄灭”,该怎么办?还有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样,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次次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创设探究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 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3、增强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另外,还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走的并不一定是别人走过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三、强化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渠道。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表现。由此,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宽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内容。

1、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和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这些课外活动都有效地开阔了学生在科学方面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 小小生物角,或观察蚂蚁搬家,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有时,还可以按教师的布臵,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要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立志早日成为国家的科技人才。

第三篇:浅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小学

王砚裙

【内容摘要】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最终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科学的种子。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科学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民族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创设情境着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挖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例如:在上《循环系统》一课时,使用投影仪帮助教学,使其显示出血流方向,动、静脉血流情况,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明了,直观真实、情趣盎然。学生对之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就容易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再如教学《蜡烛熄灭了》一课,上课时,先要求学生动手划火柴点燃蜡烛,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把蜡烛熄灭”,而且要求“尽可能使蜡烛慢慢地熄灭”,该怎么办?还有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样,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次次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从培养兴趣着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而观察是发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要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不只是看清事物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事物众多的属性中本质的东西找出来。保持观察的全面性、精确性和敏锐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 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所思所想。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并用文字、图画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

三、从营造氛围着手,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上《燃烧》一课中,讲完燃烧需要两个条件——可燃物和氧气,我马上提出问题:怎样才会使火熄灭?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方法,同学们经过思考后各抒已见:有的说用水浇灭它;有的说拿土盖在火上面;有的说可以用灭火器;有的说可以拿密不透风的容器罩在火上面;有的说可以把可燃物从火中拿开,火缺少了可燃物就会慢慢熄灭等等。其中有一位同学回答说吹气可以使火熄灭,理由是他看到点着的蜡烛是吹口气让它熄灭的。这个答案有点出乎大家的意外。我马上启发同学为什么风可以使燃烧更旺盛而吹气可以使蜡烛熄灭?同学们经过思考后马上回答出:人呼出的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些都不是可燃物,当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足够多时,火就熄灭了。因此学生的思考往往来源于对生活实践细心的观察,学生在经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后脑中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多表扬的态度,即使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也应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四、从创新思维着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

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人的知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惟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凸透镜成像》一课时,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都不同,但成像的规律如何,我在课堂中不讲,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做实验,自已去探索,2 自已去挖掘其中的秘密。实验中,学生怀着高度热情地进行探索。当实验成功了,学生的心情会无比激动,学习的兴趣倍增。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与能力。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实践的快乐。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很重要。我们科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灵活地扮演好课堂内的多种角色,认真钻研各种教学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教会学生思考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学教程》,胡寅生,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马冬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小学科学教师实用手册》,周新奎,山东人民出版社。.附:

作者简介:王砚裙,女,彝族,1978年11月生,1999年毕业于玉溪师范学校,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从教以来,诚心育人,潜心钻研教材教法,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曾多次在镇小学举办的教师“教学五项技能”竞赛中获奖;2005年4月《新理念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玉溪市小学数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7月撰写的论文《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在云南省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竞赛中荣获贰等奖;2006年11月在新平县首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小学语文学科贰等奖;2007年6月撰写的论文《浅议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在“《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第四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征稿活动中荣获贰等奖;2007年9月、2008年9月两年都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十佳”教学能手。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小学

编:653403 电

话:0877—7881215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1)从问题、小课题方式入手,尽可能引用自然科学教育(理科)的探索、研究模式和文化艺术教育(文科)的体验、感知模式。(2)尽可能采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事与物为探究小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工作状态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3)尽可能采用综合性方式,即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既接受思想教育,又能够获取知识,同时还获取实践技能。(4)打破时空限制,不受常规课时间、形式限制,多采用活动、讨论、调查等形式完成教育内容。(5)强调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状态,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假设、制作、实验、验证、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等操作获取直接的科学探究实践技能。

三、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的素质

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从横向、纵向、解决问题、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的延续下去。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等。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教学过程和开展一项活动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辛勤的耕耘才能见到成效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模版)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仙游赖店中心小学

黄晓日韦

《 小

教 学 大 纲

》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能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这个基础做起,其收效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首位,尤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感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使它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叶圣陶先生曾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什么是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正因为如此,它堪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识。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其实,语言文字之妙,更需以神会之。但是,由于语感毕竟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这也使很多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普遍到“像雾像雨又像风”。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根据语感发展的水平,为认为可将语感的培养分成四个层次。

一、感知

感知层次是言语主体对语言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即是人的感、知觉系统对言语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的越多,大脑获得的信息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如果只是用眼睛去“读”(默读)时,大脑获得的信息较单一。而当开口诵读时,语感信息通过视觉、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也成倍提高。而且教材中文学作品适合于诵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有利于学生在诵读中不断品味,形成语流、语感。通过吟咏诵读,耳朵也可以具体地感受到语言抑扬有致的音韵,缓急合宜的节奏;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内心能够和作者的心相通,敏锐地感知课文的内容。

特级老师王崧舟的教学方法素有“语感派”之称,他在执教小于名篇《草船借箭》时,注重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淀语感。

师:想想从哪里体会到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书上这样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我想,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这就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好的,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的让大家感到雾真的很大。(生读此句。)

师:这雾大吗?小雾!(生读第二遍。)

师:这雾大吗?中雾!(生读第三遍。)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王老师读。(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他心里会怎们想?

生:他会感到非常害怕。

师:好,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一生读。)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更让人害怕?(另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读得好!诸葛亮也看到了这场雾,又是什么心情?(生读,读出了“高兴”。)

师:读得好!这场大雾我诸葛亮都盼了三天了!(众笑。)来,一起读一读。这节语文课“读”占鳌头,眼、耳、口、心俱参加运动,实属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这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诵读关键句,让他们分别读出了雾很大,鲁肃的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如此这般潜心诵读、换位体验之后,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也自然积淀起了语感素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

实际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复诵读,读中感悟”,乃是语文学习的“尖端武器”。

二、理解

理解层次是当各种言语信息相继在言语主体的大脑中留下兴奋的痕迹,或进一步受到有关言语信息的刺激,大脑对新旧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加工,使新旧信息加以整合。

宋朝的陆象山说:“读书切切戒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语感的获得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考究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品味语言,品味意境,增强语感。

纵横比较,品出精妙。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词语比较、句子比较、段落比较等。其中词语比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它的方式有删除法、换词法、联系上下文比较法、横纵向比较法等,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例如,课文《开国大典》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课文连用了四个传到,如果改用一个传到,读起来感觉如何呢?对比着读读,学生就会觉得课文的表达气势磅礴,充分表达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感和毛主席这一宣告的庄严和雄伟。从比较中学生领悟到生动的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反复揣摩,品出神韵。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一篇文章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进行推敲、揣摩、细细体会,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迁移

迁移层次是对言语对象进一步品味、比较,言语主体的自我学习意识被激活,并用相应的词语加以传达表述。

对小学生来说,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主,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阅读时只有凭想象出言语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声响、能辨出色彩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内涵。例如在教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我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释词译句后,是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结合诗中的词语,说说这首诗表现的季节和特点。

在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说说它们的色彩。哪些景物是静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把动态的景物描述一下。

“千秋”、“万里”把我们引到了画面以外,使你想到了什么?

在我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入情入境,浮想联翩,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从形象上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这样,把语感的培养寓于训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语言的形象化,既降低了理解的难道,又达到了在轻松愉快之中培养语感能力的目的。

四、升华

升华层次指的是言语主体不是被动接受言语对象所给定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探求在新的语境中创造性地将感悟到的言语体现出新意象。这是语感的最高层次。

《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武士押着一个齐国罪犯经过,受到楚王的嘲笑,晏子不卑不亢反把楚王奚弄。

这段文字描述了楚王的凌弱欺小和晏子的一身正气、不卑不亢。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会课文中的言语,并通过语感的升华对这段话作出意义上的补充。

从以上这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式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下载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活动计划(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1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叙永县赤水中心校:罗小兰 论文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本文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到教师办公室进行调研时,经常听教师说××学生......

    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推荐五篇)

    《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规范《小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2011秋) 金溪中心校:李昌淑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才能......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

    实验教学论文:实验教学 地理科学素养 培养 原则 策略

    实验教学论文:基于实验教学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科学素养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培养学......

    培养小学生作文自主表达能力策略研究情况分析材料

    课题研究情况分析材料 花山乡撇罗完小 鲁益香 2010年3月,我所申请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自主表达能力策略研究的课题予以立项,我与本校的四位老师(唐健、陈娟、杨丛勇、普先贵)共同......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龙泉镇中心小学 李慧影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课题实验是我校承担的一项市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