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路上的车》说课稿
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马路上的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活动之中。
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是人们联系世界的纽带。根据我园地处农村,幼儿对各种用途的车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开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图片展示法,提问法、解说法、交流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在认真观察、思考及与小伙伴的合作中认识、了解几种常见的、有特殊用途的车,知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能根据车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以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预设目标。
活动内容:社会领域:马路上的车
活动目标:
1.简单认识和了解各种用途的车及它们的重要作用。
2.能根据车的用途进行分类。
3.进一步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马路上的各种车的声音、各种车的图片、特殊用途的车的标志。
2.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乘车的经验,对车有一定的感官认识。知道几种特殊的报警电话,对交通规则有初步的了解。
具体活动过程详见教案。
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马路不是游戏场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第四课《马路不是游戏场》。
一、教材分析
《马路不是游戏场》本课是从生活中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了解身边“潜伏”的危险,让学生知道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学中要通过分析研究交通事故实例,让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让学生初步懂得交通法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以及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认识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珍爱生命,安全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学情分析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但由于有些人缺乏交通法规常识、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因而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有些危害极大。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在交通事故面前不可避免的成为弱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交通事故已成为孩子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频频发生的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警钟,教育孩子知法守法势在必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和常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并且懂得自我保护。
2、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有关交通法规和常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分析研究交通事故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树立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怀,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本课主要通过真实情境的在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将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大胆说、互相议来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增强法律意识。因此,学生的学法主要为“体验感悟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预设,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其中有事故录像、统计数字、现实照片等。三年级的学生还小,交通方面的知识还有限。为此,我在课前引导孩子们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交通规则,这不仅为学习知识、深化体验做准备,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感知课题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开始,我就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引入话题。
这是孩子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在学生读完儿歌后,我问学生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在儿歌中设置悬念,这样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后,我接着引导学生看违反交通规则一幅画,并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这幅画,紧紧抓住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这条主线,把生活实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审视、思索充分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安全的,因为马路不是游戏场(板书)揭示了学习的主题。
2、具体案例,讨论危害
揭示了学习的主题后我设置了悬念:如果我们把马路当成游戏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发生呢?通过投影展示书中案例,介绍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引发学生小组讨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所带来的恶果?想象一下遭遇不幸的家庭会怎样?死者的母亲?死者的孩子?事故对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的家庭?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事故的危害。在学生讨论之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相应指导。把深刻的道理,残酷的事实,通过学生交流的方式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理。这样就把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教育落到实处。、燥的危害流的过程例,介绍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引发学生讨论。材分析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学生的日常生活与马路息息相关,好动、贪玩的天性常把他们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但大多数学生未能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可怕,关键就是缺乏情感体验。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教育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门体验到这一点呢?直接的说教、干巴巴地讲故事、徒有形式的表演都不可取。为此,我采用了播放交通事故记录片,真实再现的惨烈情境,能深深触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是啊,有什么能比真实的情境更能教育人呢?由此,无须我们太多的说教,孩子们的心中已然认识交通事故的残酷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反思,一定要珍爱宝贵的生命。看完纪录片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后我相应板书遵守交通规则,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怎样做才是爱惜生命,做些什么才能更好的维护交通秩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内化意识,提高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自身安全的交通意识。通过录像看现实违规情况、事故现场图片、数据,震撼心灵,催人深思,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幕,让交通安全意识不知不觉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知法明法、强化意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远离危险。在学生明确减少交通事故的唯一途径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后,我设计了让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的能力,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本课程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在学生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后,我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用歌曲来教育学生,可以使学生印像深刻,便于知识的巩固。
5、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定交通规则后,我设计了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让学生看图分辨哪些遵守了交通规则,哪些违反了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怎样批评、劝阻。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养长。活动完后,我接着问学生:我们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怎样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顺利完成知识目标。整个课堂活动也因此做到了立足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服务生活。
6、儿歌总结、深化主题
我用一个拍手歌的游戏来总结全课。在学生愉悦地拍手诵读中,交通安全意识已像春风一样悄然而入,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记忆深刻。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我设计动手游戏,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交通规则写在爱心卡上,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教育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把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结束时,我总结全文:平安就是幸福!健康就是本钱!人生短暂,生命如此脆弱,我们一定要具有现代交通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宝贵生命!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拥有平安我们便拥有了整个世界!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让我们珍爱宝贵生命,安全出行。每天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八、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个简单明了的板书:
马路不是游戏场
遵守交通法规
珍爱宝贵生命
这样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材也是为学生服务。因此,我对本课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让法制教育走进生活,让安全与他们同行,幸福与他们相伴。
最后,借此说课机会,衷心祝愿在场的每个人和我们的学生一生平安!谢谢!
以境诱情,以情入文,以文燃情
——EEPO引领下的《庐山的云雾》说课初探
石林鹿阜中学小学部
泰林红
青山美、绿水美、云雾更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庐山的云雾》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同时,考虑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这一理念使我国的教育更人性化,更符合时代发展。而EEPO课型方式,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主张“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因此,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描绘的是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然而,咱们的孩子很少出远门,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更别说切身体会了。尽管课文描写得非常美,但再学生的脑海里并没有这样的画面,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庐山云雾的美。为此,我在课前引导孩子们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庐山的资料,这不仅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做准备,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考虑到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我在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激情趣、寻找美”时:当师生共同交流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后,我随机引出课题,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限制,并配上老师激情的解说,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想欣赏庐山云雾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融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时,我在一开始就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跟文本从容对话,因此,我在第二个环节时设计了“初读文、感知美”,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把课文读准读通,通过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检验;接着强化再读,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在给了学生充足诵读全文的时间时,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读书关,将单个排列、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教学目标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过程与方法”得到凸现,并能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语言的熏陶。
是啊!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定要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情境教学让阅读不在被动地接受,而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到咱们的孩子在上一册课文中,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因此,我在第三个环节“品读文、感悟美”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了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当学生交流汇报后,我接着让学生再读并勾画出“作者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利用这有梯度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感受美。在感受美的同时,我没有设计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细致入微的讲解,甚至没有独具匠心的点拨,有的只是充满期待的眼神,发自内心的赞美,温暖灿烂的微笑,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愿望,我用期待的目光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想读、练读、赛读、和小伙伴一起读 ,引导孩子们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景,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云雾的美,已紧紧抓了每个学生的思维;云雾的形,已深深映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我再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的形态美。接着,我利用自身的语言特长,进行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再一次引导学生进入庐山云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最后,我组织学生通过形态表演和画画把脑海中浮现的云雾的形态比一比、画一画。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课文的语言,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不仅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检阅了孩子们是否都读懂了。如此一来,孩子就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 最终获得知们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在这一环节中,我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其实在原来的教学中,我们也都运用到这些要素,但没有研究过怎样组合才是最有效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静”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时又使学生忘乎所以,影响课堂纪律。而EEPO的要素组合方式,让这些要素互相结合,有效转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是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它用绚丽多彩的形态美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然而,它瞬息万变的动态美更令人魂牵梦萦。此刻,在延续着上一个片段已掀起的学习高潮后,触动人类情感最有利的武器——“以情动人”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用优美煽情的过渡语句,创设情景,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更高的热情,转向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因为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二自然段相同,我采取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记得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孩子们在读中欣赏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是的,“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孩子们朗读展示时,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就课文中云雾瞬息万变的那个过程,语速加快一带而过、放慢速度加强重音的个性化朗读,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别有一番韵味。正如孩子们所读的:“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是那么的扣人心弦。而当你听到:“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这样气势磅礴的能展示云雾变化快、奇的朗读时,你能不为之喝彩吗?是啊!这篇课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一边听着他人优美的朗读,一边闭目遐想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意象,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时,我再用多媒体把庐山瞬息万变的美再现出来,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最后再由省略号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由什么变成什么,此刻孩子们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将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是啊!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我们都舍不得离开。借机引导学生去体会“流连忘返”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迁移性训练,因为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被庐山云雾的美深深地陶醉了,都有一种想到庐山亲眼去看一看的冲动,所以,我在第四个环节“我能说、展示美”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稍加点拨,以求能更好的激起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我让孩子们把家乡的美景说一说,并用上“尤其、千姿百态、流连忘返”这几个词,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到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此时,同学们都情绪高涨的大声说“好”,可做在前排侧边的一个孩子却小声的嘟囔道:“可我的家乡现在一点都不美啊!”当我听到这迥然不同的声音时,我不禁愣了一下,顿时有了一种想探寻这个孩子内心秘密的欲望。我走到孩子的身边,摸着她的小脑袋,轻轻地对她说:“能告诉老师,你的家乡为什么不美了呢?”她眨了眨眼睛说到:“老师,我原来最喜欢家乡的那一条大河,那儿可美了,可因为有人乱扔垃圾在里面,现在它被污染得臭气熏天。”听着孩子的述说,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是啊!环境污染这一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此刻,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调整和变动。”于是,我问孩子们:“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孩子们七嘴八舌,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接着,我顺势说道:“孩子们,你们说得好极了,只要人人都爱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咱们的家乡、咱们的祖国一定会更美、更动人。来,孩子们,把你觉得家乡最美的地方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吧!此刻,孩子们都带着甜甜的笑、怀着美好的憧憬说了起来。
是啊!当孩子们出现和咱们老师预设迥然不同的想法时,咱们要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表达出来,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有机智的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在孩子们妙趣横生的口头练习中,我设计了第五个环节“巧搜集、积累美”对课堂进行了升华。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搜集资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于促进教学向生活开放;我将这样设计我的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把学生引入到调查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请看调查活动要求:
一、搜集整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文资料或古今诗文。
二、开展“爱我河山“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三、调查途径:上网、查资料、走访。
是的,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更欣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书山有路趣为径”。但看着孩子们被庐山云雾陶醉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其实,我也被陶醉了,下课了,我还沉浸在《庐山的云雾》里,还在欣赏着云雾那千姿百态的形态美,还在品悟着云雾那瞬息万变的动态美。不仅深深的感受到:“趣”自美中来、“趣”自情中来、“趣”自练中来。在以读为本、以情感为主线的氛围里,我和孩子们都真正体会到了云雾的美、家乡的美、祖国的美!
第三篇:马路歌说课稿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活动《马路歌》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马路歌》是选自江西省幼儿安全教育读本《幼儿安全早知道》第一章的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人们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交通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如:不遵守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要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及生命所造成的危害,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
二、说学情
结合大班幼儿好求知、好学习之一特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要让幼儿在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好习惯,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 2.技能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3.情感目标: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是: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难点是: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我做了如下的课前准备工作:
1.交通标志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交通灯模型
4、布置教室模拟马路情景
六、说教学法(1)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提问法;2.观察法;3.交流讨论法;4.情景设置法。
(2)说学法
我采用的学法有:1.游戏法。2.体验法3.多感官参与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符合心理学所说的“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七、说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程: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判断对错——了解标志,交流讨论——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拟游戏,体验生活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开始,我将以“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和兔宝宝去看望兔奶奶,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观看兔妈妈和兔宝宝看望兔奶奶路上的情景,直观的再现了兔宝宝在马路上抓蝴蝶的情况,很快的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倒?我们应该在马路上玩耍吗,我们应该怎样过马路?”启发幼儿思考,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课件展示,判断对错
然后,通过PPT课件,向幼儿生动直观的展示如何正确的过马路,看交通灯等,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动画片的小朋友是如何过马路的,”教师小结:过马路时我们应该看看交通灯,当绿灯亮起时,还应看看左右是否有车辆,再通行。然后出示几张过马路的图片,让孩子们判断对错,说说哪幅图是对,哪副图是错,使孩子们对马路安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了解,这一环节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通过判断过马路时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了解标志,交流讨论
接下来,我会出示教具,交通模型灯,并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它告诉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幼儿交流讨论,认识红绿灯,并学会观看红绿灯,并由教师做小结:交通灯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交通秩序,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提出问题:除了交通灯,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呢?让孩子们观看图片,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师小结: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红色的三角形是人行横道,看到了这个标志我们就可以走了,P代表停车标志,表示此处可停车,箭头代表直行车道,车子可行走,汽车下面有一个直行标志,表示机动车车道,只能机动车行走,人不能走。引发幼儿持续探讨、学习的愿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在“标志”的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一环节由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基本的交通规则,再次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热情,加深幼儿对交通规则这一概念的理解,为突破活动难点这一环节做准备。
四、欣赏儿歌,归纳小结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并真实的感到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好处,我会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们如何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宝宝呢?”欣赏儿歌,马路歌,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理解,突破活动难点。
五、模仿游戏,体验生活
最后,我组织幼儿模拟过马路情景游戏,出示不同的交通灯,让幼儿切身感受马路上的安全,并在模拟中体会理解交通规则,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使本次活动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形成长期的影响,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认识的交通标志。
本次活动我运用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通过课件展示来激发幼儿对马路安全的兴趣,接下来通过教具图片让幼儿了解交通标志,再已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第四篇:大班美术活动《热闹的马路》说课稿
大班美术活动《热闹的马路》说课稿
大班美术活动《热闹的马路》说课稿1
一、说目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及对幼儿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对马路上的车辆以及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借着幼儿的兴趣,大家都同意以主题《热闹的马路》进行活动。在之前,幼儿以会画马路边的房屋、树、和人物,为了扩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全部以立体的形式来展现马路上的车辆和周围的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二、说目标:
在这次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老师设计好的马路上,用大小不一的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来制作立体的汽车;画出马路周围的各种事物,并注意合理布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想象、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马路上来往的汽车,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自己创作中自然、朴实的设计,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重点:搭建马路上的立交桥。
立交桥: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难点:让幼儿合理布局十字路口的汽车,避免相撞。
三、说准备:
我以“稳中求新”为自己定位,为了更吸引孩子的操作兴趣,我精心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纸盒(牙膏盒、饼干盒、小药盒)、做轮胎的卡纸。
2、做红绿灯、树、房子、人物的彩色纸、玻璃纸筒。
3、做灯的材料:果冻壳、吸管、橡皮泥。
4、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记号笔若干。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A、情境谈话法:引导孩子回忆、说说参观过的马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B、讨论法:以出示图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上海立交桥的建构和形状,让幼儿对立交桥有更深的认识。
C、讲解提示法:出示老师做好的示范:汽车、绿化中的树、路灯、人物、房屋,让幼儿观察这些是怎样完成的。着重让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地说出怎样在马路上搭建立交桥。
2、学法:
A、参与法:在此次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导地位,鼓励幼儿操作、创作的形式,自由发挥作出不同形状的汽车和马路上行走和站立的人群。
B、分组法:
在操作过程中,我将幼儿分成四小组进行操作,让孩子们分工合作、体验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说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的马路
(1)师:“小朋友,前几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参观热闹的马路,你看到马路上有些什么呢?(汽车、各种各样的车、行人、红绿灯、路灯)
(2)马路旁边呢?(楼房、树、绿化带、好多的店铺)
2、看图片---有立交桥的马路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看看上海的马路,你发现马路上有什么?它跟我们官林的马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讲解立交桥: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可以向多个方向行驶互不干扰的现代化陆地桥。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3、老师出示设计好的马路
(1)师:“现在我们往宜兴的这条马路也在修建,我们来看看这条马路上有什么?”(车道)“中间是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树木、花草、绿化带)
(2)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
(3)出示成品汽车、树、人物、路灯、房屋,让幼儿观察是用什么材料做成?怎样做出来的呢?
(4)示范搭建立交桥
师:“立交桥搭建的时候,下面需要什么呢?”(需要支架把它架在马路上空)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盒子来搭建呢?
(5)你们看看现在的马路热闹吗?
那今天请小朋友来做设计师,把这条马路修建好,也建设成跟上海一样的现代化的'大马路,好吗?
(6)请孩子们商量好,你准备做马路上(边)的什么?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哦!
4幼儿大胆创作,老师提出要求。
(1)提醒幼儿在设计汽车时要美观、特别。
(2)根据提供的材料合理搭建立交桥。
(3)幼儿运动剪刀时,注意安全。
5、合理布局马路上的汽车、人物、路灯、大树和马路边的房屋。
6、讲评;欣赏热闹的马路,邀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设计。
总之,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大班美术活动《热闹的马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本活动贴近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制作小汽车,设计出自己心中的马路。
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示范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在黑板上画上制作小汽车的图示。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和回忆已有经验的能力。
观察分析法:幼儿已经有过外出观察马路的经历,在课中可以互相交流关于马路上马路旁的景象。
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小汽车,并装饰汽车,最后还有合作装饰一条马路。让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获得制作汽车,装饰马路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三.说怎么教
首先通过猜谜游戏带入汽车,引出马路,让幼儿互相交流马路上的景象,并出示简单的马路图,让幼儿观察发现,各种汽车做法不同(折、画、剪贴),一起幼儿折汽车的兴趣。
在制作小汽车时,我想通过图示,让幼儿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在考虑到这是新内容的情况下,我决定在幼儿无法完整折出汽车的情况下,带领幼儿一起看图示折,针对部分不会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这部分时间会用的比较长。
将幼儿分组,把汽车贴在事先准备的“大马路”上,幼儿合作将心中的马路画下来。
最后将各组的马路合并在一起变成一条更大更长的马路,幼儿给其取名字“热闹的马路”呼应主题。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马路上热闹的景象。
2.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并会添画马路上和路旁的景象。
3.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马路上的.热闹。
活动准备:白纸、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汽车
1.谜题:充气橡皮腿,喝油不喝水,送人有载货,奔跑快如飞。(打一交通工具)
答案:汽车。
2.(出示汽车卡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一辆汽车,现在我们就跟着它去马路上转转吧。
3.小朋友回想一下马路上和马路旁边都有些什么?(树,汽车,人,红绿灯,斑马线等)
4.马路上有这么多东西啊,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5.图画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上面都有些什么?
6马路上的汽车有什么不同?(引出有画的有剪了贴的还有折了贴的)
7.这种折汽车你会折吗?想学吗?
(二)尝试边看图示边折汽车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白纸,边看图示边折。
2.分步请幼儿讲解他是怎样折的(如对边折等)
3.在重点难折的地方,先请幼儿尝试自己看图折,不会的话再跟随老师折。
第五篇:上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上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大力抓好“六个一”,即:一间规范的心理咨询室;一套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一套有成效的团体心理活动;一支爱学习的心理教师队伍;一个有利于教师心理成长的机制;形成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1.建立组织。
为了使我校心理健康能得以正常开展,成立心理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达选亿
副组长:达强海
组员: 张永香 达朝梅 赵文燕 达瑛 宗兴萍
2.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育素质。
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广大教师“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意识。学校加强领导,做到学校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一支自身身心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
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
四、实施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3.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心理健康要与思想品德课、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小广播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也可通过组织有关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通过德育基地进行实施。加强家长学校的互动合作,全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做好来访咨询和“悄悄话信箱”的回复等工作,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对全体学生进行沟通和咨询服务。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
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相关老师应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讲求实效。
五、以心理课题拉动学校教研。
1.渗透:在各学科中开展心理教学渗透,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鼓励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要求教师们在每一节课的教案中融入心理教学的内容,作为评比好教案的一项指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队活动中。
2.外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每年学校都要派出教师到兄弟校取经、学习、解惑,参加各种心理教学研讨观摩会议活动,以课带训,让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率达80%。
3.内研: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研备课小组”,每学期举办一期观摩课活动,同时鼓励教师校本课题研究和个体自学研究相结合,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成功教育个案》、《教育辅导随感》等心理健康教育题材的论文经验总结。采取表彰奖励、交流推广,以此激励教师实验与研究热情。
4. 深入。每学期有计划地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实验成果及时对照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家校心理辅导联系卡”,把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不良心态告之家长,促其家长配合。
5.建立窗口。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给予辅导解惑;
六、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提出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月份:
1、安全教育周与平安校园。
2、参加期初班主任工作会。
3、上好每周的健康教育晨会课,做好心理辅导。四月份:
1、组织开展安全逃生演练
2、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五月份:
1、开展“艺术科技文化周”活动
2、心理测试分析和辅导。
六月份:期末工作总结。
上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上车小学
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