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卫星通讯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交流学习的通知
关于开展卫星通讯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交流学习的通知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水利系统对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水利部正在筹备建设全国水利卫星通信网络,各省厅的卫星主站的建设计划即将下达,并配套支持部分卫星设备与资源。
为提高中心职工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我省水利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拟组织开展卫星通讯方面交流学习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交流活动,调动中心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普及卫星通讯业务知识,提升广大职工的业务能力,促进中心业务工作创新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
学习交流活动开展时间为xxxxx,活动对象为中心全体职工。
三、活动形式
此次活动采取现场授课方式进行。由xxxx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四、表彰奖励
届时将进行一次卫星通讯知识竞赛,中心工会将对参与者给予一定表彰奖励。
xxxxxxxxxxxxxxxx
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新建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市、县教育局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永昌七中作为信息化建设试点校。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市、县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工程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取得合作,得到政府、企业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学校极积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建设方略,配合移动公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县教育局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 “班班通” 教学班5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4个,学生电脑280台,生机比达到9.4: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18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学校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网络空间注册、开通率达100%。2016年底将对校园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实现全千兆的局域网网路环境。
四、录播系统管理平台和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建设。2014年学校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1个,可实现实时直播,搭建了相互观摩借鉴的网络平台,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2016年计划将完成录播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确保实现双向、互动。
五、平安校园安保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综治安全需求,建成校园监控系统1套,采用标清摄像机,实现校园安全无盲区监控、网上安全巡查、报警处置联动、安全信息报告系统等功能。布控80个监控点,基本实现校园全覆盖,保障了学校安防。
六、数字资源库建设。学校通过自建和引进两种方式建设校园资源库,现有数字资源总量421.42G。自建资源包括优质课课堂实录16G,教师的优质课件、教案0.63G,并且逐年逐学期在不断增加资源量。引进资源量包括2014年引进数字图书404.8G,增加了师生阅读量、丰富了师生的阅读面。2015年又引进中学学科网17.77T的精品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网络备课、网络组卷等教学工作。
七、阅卷系统建设。2015年底学校购置了学科阅卷系统一套,不但确保了阅卷质量,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实现了中、高考试卷模式的接轨,实现了数据共享。
使用情况
一、网络计算机教室的多元化使用
(一)上好信息技术课程。
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5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7-9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1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三)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
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信息化推进工作与“436”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像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四)开展“电脑小制作”计算机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录播教室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录播教室建成后,主要承担全校教师微课、精品课堂的录制、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分年级专题活动的直播。录播教室的使用在具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省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校有8位教师荣获市局优课评比
一、贰等奖,26位老师获得县局优课评比
一、贰等奖。2016年新一轮的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已启动,我校教师积极着手参与此项活动,部分教师已经成功录制典型课例和微课,完成了晒课任务。
三、多种资源库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学校电子图书库提供的电子书内容多样化,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从小说、诗歌到农业、科技到娱乐、财经等,能很好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中学学科网精品教学资源,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网络备课、网络组卷等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学校网站、qq平台、校训通及微信平台简化了信息的交流
学校通过校园网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教研交流、重大事项公示等。校讯通信息网络以及qq平台,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简化了常规教学信息的上传与下达。在完善更新学校校园网站的同时,申请微信公众平台2个。以改善目前学校对外网站不能正常运作的状况,尝试利用微信订阅号发布学校信息、传播办学理念、宣传教育思想。
第三篇:水利信息化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探讨论文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正在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当今世界,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示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充分利用“3S”(GIS,GPS,RS)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和规范化程度的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个性”较强,不同的工程之间条件千差万别,工期较长,季节性强,技术复杂、设计变更一般较多,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规模和投资一般都比较大,且涉及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如何通过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达到既定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成为水电开发投资企业和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作为整个工程的责任主体,已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已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展露其无限的生机,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常用的文档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外,一般应集成项目管理模块。
2、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 共享资源的要求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如何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就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2.2 管理决策实效性的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按设定好的格式输出报表,便于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和计划下达工作。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决策,对资源、进度、质量安全措施等进行调整,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进度、投资3大控制指标的实现。成功的信息系统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2.3 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准确搜集、加工、整理,把握工程全局,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和采承措施,科学地作出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实现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化管理过渡。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应以实用、易用为原则,以建设公司现有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企业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的要求,引入项目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水电工程建设高效、科学、规范管理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的手段。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3.1 项目管理方式
3.1.1 文档管理系统+独立的项目管理软件方式有些工程不使用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迫切需要的文档管理购买相应的管理系统或自行开发文档管理系统。同时,借助于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有的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进度管理,使用Microsoft Excel绘制横道图,使用AutoCAD绘制网络图。
(1)Microsoft Project.Microsoft Project是一种功能强大而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可用于控制简单或复杂的项目。它能够帮助您建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追踪所有活动,使用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差异、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Microsoft Project的界面标准、易于使用,上有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项目计划、资源的定义和分配、实时的项目跟踪、多种直观易懂的了表及图形、用Web页面方式发丰项目信息、通过Excel、Access或各种ODBC兼容数据库存取项目文件等。
(2)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是美国Primavera公司的产品,国际上流行的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已成为项目管理的行业标准。
P3软件适用于任何工程项目,能有效地控制大型复杂项目,并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工程。P3软件提供各种资源平衡技术,可模拟实际资源消耗曲线、延时;支持工程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P3还支持ODBC,可以与Windows程序交换数据,通过与其他系列产品的结合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风险分析。
3.1.2 购买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加以改造购买利用在水电工程中应用较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得到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系统中也可集成第3方项目管理软件或是系统本身自带的项目管理模块。缺点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个性差异大,现有有软件往往满足不了要求,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工作,有时甚至需要推倒重来。
3.1.3 自行组织编制本项目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利用自有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委托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借鉴现有的信息系统经验,编制本项目的专用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能针对具体工程特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容易满足实际需要;缺点是开发周期可能较长、开发难度较大,有时编制出来的软件通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3.2 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的管理信息系统
3.2.1 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TGPMS)是由三峡总公司与加拿大AMI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型集成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1995年10月启动,1999年4月正式上线动行。TGPMS以数据为核心,功能包括编码结构管理、岗位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计划与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物资与设备管理、工程财务与会计管理、坝区管理、文档管理等13个子系统。支持各项工程管理业务,为工程各阶段决策服务。TGPMS在项目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用性和较强的拓展性,系统可以集成办公自动化和P3等专业软件。作为一个原型系统,目前已在新疆的吉林台、贵州的洪家渡、清江水布垭、溪落渡工程等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而且还跨行业应用于北京城远市政工程、京沪高铁工程等。
据了解,该系统前后耗资1亿多元开发,功能上比较全面,也可进行扩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质量、成本模块的数据融合上很有特色。但该系统比较庞大,购买费用较高,在操作界面的简易性、友好性和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
3.2.2 化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由北京化科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包括:施工管理、概算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机电安装管理、监理日志、移民搬迁管理等模块。该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工程,进行适应性的开发,在水利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开发了几套在水利工程工地使用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黄河公伯峡工程、广西百色工程、黑龙江尼尔基工程、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广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该系统数据事合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系统操作界面不太统一,几乎每个工程都不一样,如果能够对界面进一步规范统一,用户使用起来会更简便。
3.2.3 梦龙管理系统梦龙开发有LinkWorks协同工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模块,功能比较全面,尤其是进度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和修改进度图、网络图,网络计划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其它同类软件。在项目管理方面,PERT项目管理软件经过在三峡工程一期围堰、茅坪溪泄水建筑物、导流明渠和大江截流等重点施工项目中结合生产深入研究并投入实际应用,已充分展示了它先进、科学、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优势,为三峡一期工程加快施工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和安全、正点实现大江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说,该系统在水利行业应用还不是很多。
4、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我络沿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信息资源不足
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他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
4.2 信息共享困难
可重用性的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住处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
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用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服务目标单
一、相关文档不全,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更难以被其他系统调用和共享。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数据库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
(2)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
水利信息标准规范尚需进一步健全,行业内大多数数据库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多数已建数据库规范性较差,自成体系。对数据库文档普遍不重视,导致数据库只能在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在共享环境中,这些数据库内的信息内容很难理解,其价值无法判断。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
由于以信息共享政策法规为主体的信息共享机制还未建立,社会公益与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信息资源的占有者都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信息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4)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在当前水利行业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3 应用基础薄弱
信息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与水利业务处理的数字化,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对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研究不充分、大多数水利业务数学模型还难以对实际状况做出科学的模拟。各级水利业务部门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单
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成本高、维护困难,不能形成全局性高效、高水平、易维护的应用软件资源。
5、结语
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随时关注世界前沿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取得良好成绩。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2)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比一在的2~3个小地缩短3/4~5/6倍,将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高及时可靠的信息。此外,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将大大提资料的共享程度,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3)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4)信息安全保障。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保密与安全。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6)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
[2] 王建武,陈永华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 李友国。大型水电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方法探讨。中国三峡建设,2004年9月。
[4] 晏新春,杨平祥。景洪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水力发电,2005年7月。
[5] 杨培岭。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关于光纤通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光纤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电力系统不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光纤通信具有电绝缘性能高、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等优点,提高了电力通信能力,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信息的主要运输方式。
【关键词】光纤通讯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电力通信承载着数据、语音、宽带、IP 等常规业务,是电力系统重要而关键的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的安全保障与工作效率的提升对整个电信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就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安全和稳定运行。而且,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促进电信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1光纤通讯技术
光纤通讯技术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简称,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内芯非常细,包层对纤芯起保护作用,涂层的作用就是增加光纤的韧性,达到保护光纤的目的。光纤通讯传输的介质是光纤,在电力信息传输过程中,系统中所采用的光纤不是单独的一根,而是由许多单根光纤组合在一起,完成信息的传递。从技术上分析,光纤通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发射信号。就是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并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发射信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有足够大的带宽,能够保证光源输出波长的相对稳定,从而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
(2)合波。在信号传输之前,使用波分复用器对信号进行结合,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输入波导过程、耦合波导过程、阵列波导过程以及最后的输出波导过程。
(3)放大信号。就是应用专用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放大的信号,便于传输,便于接收,有利于整个光纤传输系统灵活、高效和稳定运行。
(4)分离有效信号。就是按照有效原则,对原来合成一组的光信号进行精确分离的过程。经过分离后的信号,分别与相对应的耦合器进行耦合。
(5)接受有效信号。有效信号经过解复用过程,再经过滤波器,然后传送到接收器中,完成一级传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一级传输。
2光纤通讯技术用于电力系统的优点
相对于其他材料和技术,光纤用于电力系统的通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1)通信容量大。相对于电缆或铜线,光纤有较大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的容量要比微波通信大几十倍,光纤的传输带宽比铜线或电缆大得多。电力系统的信息传输具有单个信息量小、总数据量大的特点,而且对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要求较高。采用光纤通讯技术可以实现每一路信号都由特定的波长进行传送,大大提升了传输的准确性。光纤通信具有的这种容量大和传输距离远等优势是其它传输介质所不能企及的。
(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在电力通信系统应用中,应用的光纤通常为石英光纤。石英光纤的传输损耗小,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从中继距离来比较,由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比其他介质构成的系统要长得多。
(3)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石英制成的光纤不易被腐蚀,绝缘性好,对电磁干扰有较强的免疫力,也不受其他人为释放的电磁的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光纤往往与高压输电线路平行架设,与电力导体进行复合构成复合光缆,石英光纤能够避免线路之间的干扰,能够实现信号的保真。同时,石英是一种绝缘介质,交变电磁波在石英光纤中既不会产生感生波动电压,也不会产生与传输信号无关的其他噪声。
(4)光纤直径纤细、质地柔软。光纤的芯径极细,由多芯光纤组成的光缆直径小,采用这种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占用空间小,解决了地下传输管道难于铺设的问题,节约了施工成本。而且,光纤重量轻,柔韧性好,在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特殊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保密性能好。信息是共享的,但同时也是需要保密的。这不仅仅是电力通信的需要,更是个人信息安全保证的需要。采用光纤通讯技术,能够保证每一组信号都用专有的频率和波段进行传送,有较好的保密效果。
(6)原材料资源丰富。用于生产光纤的原材料资源比较丰富,生产成本低,而且光纤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等特点,因此,成为各个行业、各个系统广泛应用的优质材料。
3电力通信系统中常用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光纤有光纤复合地线、光纤复合相线和自承式光缆等。
(1)光纤复合地线。含有一定光纤单元的地线称作光纤复合地线。这种光纤单元具有地线的作用,可以防止输电线路发生雷击现象,使用起来安全可靠。而且还具有光纤的优点,能够利用地线中的光纤传输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特别的维护,比较适用旧电路的改造和新线路的建设。
(2)光纤复合地线。光纤复合地线就是将光纤单元复合在输电线路的一种电力光缆,有效解决了架空线路的受限问题,充分利用了电力系统的线路资源,节约了电能和资源。
(3)自承式光缆。自承式光缆分为金属自承式和全介质自承式两种。金属自承式光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考虑热容量和短路电流等因素。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直径小、质量轻,绝缘性能强,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能,特别是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
4光纤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经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光纤通信在保障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总体而言,光纤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朝着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光纤传输的承载能力和系统的处理速度。
(1)新型光纤的使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模光纤已经不能满足长距离、高质量的信号传输了,迫切需要研发功能强、质量高、安全性能好的新型光纤。当前,随着干线网、城域网的建设和发展,两种新型光纤得到了广泛认可:①非零色散光纤,它是一种经过改进的色散位移光纤,综合了标准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最好的传输特性,是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的最佳传输介质。②无水吸收峰光纤。这两种光纤都能实现低损耗、低色散传输,传输容量能够实现几百倍、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长,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光复用技术。光复用技术是光纤通信技术应用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它的技术应用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光纤的利用率,人们采用了各种光的复用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分复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①波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就是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送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提高了光纤的传输能力,有较强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波长沿不同方向传输来实现单根光纤的双向传输。②频分复用技术。当相邻两峰值波长间隔小于 1nm 时,称为光频分复用系统。它的光载波间隔非常密,一般用于大容量高速通信系统或分配式网络系统。传统的频分复用系统器件如合波器、分波器等技术已很难对光载波进行区分,要求用分辨力更高的技术来选取各个光载波。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可调谐的光滤波器和相干光通信技术等。③光码分复用技术。光码分复用技术通过直接光编码和光解码,实现光信道的复用和信号交换。这种技术较好地解决移动通信中抗多径衰落、抗干扰问题,提高了网络的容量,改善了系统性能,增强了系统的保密性和网络的灵活性。
(3)光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光联网有效改善了传统联网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不仅实现了超大容量的光网络,增加了网络的范围和节点数,而且还增强了网络的透明度,使不同系统、不同信号得到了有效的连接,网络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光联网还实现了网络的快速恢复。在发生故障时,因为恢复时间非常短,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降低了建网、运行和维护成本。正是因为光联网有着非常多的优点,适应了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促进电力通信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4)光孤子通信。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完成信息传递。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超短光脉冲,非线性效应和群速度色散相应平衡,即使经过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能够保持不变,完全摆脱了光纤色散对通信容量和传输速度的限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传输方式之一。
(5)全光网络。全光网络是指信号在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传统的光网络虽然也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然采用一些电器件,限制了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全光网络系统的传输是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都是全光化,所有的信息都是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的,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6)光放大技术和光交换技术。光放大器的成功开发及其产业化是光纤通信技术的一项重要成果,大大地促进了光孤子通信、全光网络和光复用技术的发展。采用光交换技术可以克服电子交换有关容量方面的瓶颈问题,能够实现协议透明性和网络的高速率,提高网络的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建网和网络升级成本。
5结 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涉及到电力、交通、广播电视、计算机、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机遇。而电力信息又是各个系统的基础所在,只有确保电力信息传输的安全,才能发挥光纤通讯技术的独特优势,才能保证各行业、各系统、各领域的高效运行,提高电力通信的质量和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维新.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24).[2]杨春华.论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 应用.2010(12).[3]姜 喻.电力通信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4]刘生成.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3).
第五篇: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该论文被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录用。
毋雷
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目前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信息化是煤矿发展的方向。文中简述了信息化对调度工作的影响,介绍建立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并举例说明数据集成后的分析,以及展望信息化的未来。
关键词:信息化;自动化;
1.引言
以世界能源形势以及我国资源现状来看,煤炭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充当我国的主要基础能源。而近来安全事故频发,全省乃至全国安全形势严峻,根据省煤炭工业厅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份全省煤矿共发生安全事故5起,死亡11人。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50%;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66.67%。截至1月底,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54,同比增加0.106,上升220.83%。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是目前现代化矿井的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矿井着手或者已经开始了综合信息化的建设。以现代化的科技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2.煤矿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现状1
目前,煤矿的自动化、信息化存在着诸多问题:
1)系统分散、标准不一,管理不集中,信息不能互通,无法进行“协同作战”,而且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2)各个系统独立布线,通讯线路重复建设,费用高、效率差,不仅维护量大,而且系统可靠性也因此降低,维护困难。
3)技术资源浪费。各个自动化系统都是用自己的组态软件,互相之间沟通困难,时效性差或者沟通成本高。
4)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系统维护与建设。5)很多信息化工作实际上还停留在“电子化”而不是真正的“信息化”。例如调度、供应部门的各种台帐、计划、报表等,仅仅是将其内容机械的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文档,而并没有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不能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信息化手段对调度工作的影响
1)调度工作的重要性
调度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受到重视,纵观煤矿多年来安全稳定发展的历程,各级各单位的安全调度部门,在迅速下达上级指令、及时上传一线信息、迅速决策避险避灾、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准确统计分析提供决策用的各类安全数据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调度在安全生产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2)调度工作需要全面掌握生产情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调度室是整个生产活动的指挥中心,按照调度权限进行科学决策。它不仅需要通过周密的安排来组织日常生产,还要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迅速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预测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为领导超前指定对策提供准确的信息2。这就要求调度室必须全面掌握了解生产一线的各种真实情况。3)信息化手段帮助调度室全面掌握信息、把握全局
以前调度员获取一线信息只能依靠电话,为了尽可能的掌握一线情况,利用制度规范生产队组的汇报工作,“每班三汇报”、遇到特殊作业或协同作业前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根据需要向对组电话询问等。但是电话沟通存在着“信息衰减”,汇报者表达不清、甚至故意瞒报、错报,或者调度员理解错误。再者工作现场条件复杂,电话覆盖密度不够,也会造成电话漏接等问题。
利用信息化技术,将生产环境的设备运行信息、工作环境信息等传输到调度室,供调度员分析使用,配合传统的电话调度,使调度室能直观、迅速的获取现场的真实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和信息衰减,提高调度效率和准确性。
4.建立矿井自动化系统,提高自动化程度
要使矿井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拜托传统模式的制约,需要建立新型的综合自动化模式。以高速的前兆工业以太环网为基础,集成现有系统的功能,统一各子系统接口,并为将来的系统预留接口,建立统一、高速、可靠的数据通道,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1)环网特性
防爆工业以太环网为综合自动化提供高速可靠的信息通路,为实现综合信息化做好基础。
工业环网各节点之间以光缆进行连接,在地面与井下建立符合防爆标准的100/1000M高速网络。该网络可以同时承载工业电视、监测监控、语音电话、电力控制等信息,兼容RJ45接口和光纤接口,为将来的系统提供友好的接入接口。
工业环网采用环形冗余技术,保证网络通讯的可靠性,当环网中某一环节的物理连接中断,可以通过冗余通路传输数据,这样在单路线路被破坏时仍然可以正常通讯,保证网络传输的可靠性。2)信息系统集成
煤矿现有的各种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网络共享,无法统一监测和调度,严重影响着调度效率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由于信息不能综合利用,所以很难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矿山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难以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
基于工业以太环网,使用统一的组态软件,将现有的各种自动化系统集成在一起,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使各个子系统能够共享数据,相互通讯,协同工作。3)对系统集成数据的利用
将各个自动化子系统集成后,能够获取到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并保存,例如:采煤机和皮带的启停次数、运转周期、运行时间分布、故障次数、故障原因和故障时间等。另外通过人工记录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维修内容等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可以得出设备的故障规律。如果对设备的故障规律做分类,并据此指定相应的维护方案,则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维护,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4)信息化系统未来的展望
目前在我国煤矿的自动化程度还不够的情况下,又启动了信息化的建设,由于自动化的进展不够,所以信息化的建设往往看不到效果。所以当下处于自动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阶段。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就是自动化,而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控制、智能和煤矿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企业的经营、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生产决策等信息的有机集成;实现对矿山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控制,实现煤矿生产少人(无人)化;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调度、生产过程控制最优化。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5.结束语
矿山自动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煤矿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两化融合的要求。实用、可靠、稳定、功能齐备的自动化集成系统是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也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提供高效的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钱建生,厉丹,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09 [2]张迎九,浅谈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同煤科技,2008(2): 48-49
作者简介:
毋雷(1985.4—),男,山西长治人。自2011年至今工作于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室,副主任,负责公司的网络、监控系统以及所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通讯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 Email:wul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