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1:3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提高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经营--关于射阳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讨论稿)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服务全县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最近县政协会同县委农工办、县农林局在县内盘湾、长荡、兴桥、洋马、临海、千秋等镇对我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赴当涂、绵阳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概况

我县农村现有人口75.4万人、耕地145.3万亩,农户平均耕地6.01亩,农民人均耕地1.93亩。近年来,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集中逐步规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县农村土地流转11.8万亩,占耕地面积8.12%,50亩以上规模经营32例,面积累计2.1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18.2%。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㈠规模经营增多。据调查,近三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逐年增多。XX年全县50亩以上规模流转5例,新增规模流转面积4200亩,占流转面积的4.08%;XX年年50亩以上规模流转9例,新增规模流转面积7300亩,占流转面积6.64%;今年5月份50亩以上规模流转12例,新增规模流转面积8000亩,占流转面积6.78%。规模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活动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㈡流转方式灵活。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转包。从事非农产业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农户。在当地有偿流转。二是托管。部分农户为了不荒废土地,就近将土地以无偿的方式临时托付给其他农户种植。三是出租。村集体或农户直接与承包方协商签订租赁合同。四是入股。农户之间自愿联合将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或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与承包者合作经营。此外,还有代耕、互换等形式。

㈢经营模式多样。根据调查,我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较多,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流转经营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即原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出来向大户集中,形成几十到几百亩不等的规模经营。如临海镇朱达洲320亩的粮食小农场。二是建立股份制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公司经营,农户按股份从土地经营盈利中分红,从而形成规模化经营。如陈洋镇富阳居委会1800亩的苗木花卉股份合作基地。三是大面积租赁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主要是个人、经济团体或外来企业成片租赁土地,建立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如兴桥镇红星村550亩优质梨果园、盘湾镇南沃村700亩蚕桑基地、千秋镇联合村XX亩特水养殖基地等。

二、我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难点

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速度不快、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和机制不活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农户认识尚有偏差。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农村不少农户把“流转”与“失地”相混同,土地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流转。加之,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大多数农民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又使不少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所以,三年来,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也分别只有4200亩、7300亩和8000多亩。相比当涂近三年1.2万亩、2.5万亩、4万亩流转规模和成倍的增长速度,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速度较慢。

二是土地流转效益不高。目前,我县虽有11.8万亩流转面积,但规模流转仅占18.2%,流转的总体质量不高。据调查,全县农村自发流转的土地仍然以种植粮食、棉花等普通农作物为主,年亩纯收入不足600元。由于自发零星流转占流转总量的81.8%,这些流转不连片、种植不集中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较大不便,达不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也制约着现代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

三是扶持政策仍有缺位。激励机制不活是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发展比较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从调查情况看,县、镇(区)两级政府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土地规模流转经营激励扶持政策;政府对规模种养大户、经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基础建设、税收优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还相对较少。此外,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虽然逐年增加,但点眼药水式的扶持方式,达不到扶持的效果。

四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各服务环节都没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各镇(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虽已成立多时,但一直未能有效运作;土地租赁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等新型土地流转服务机制尚未发育形成;大多数村(居)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不高,土地供求信息渠道不畅,时常出现土地“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现象。

五是经营载体还较缺乏。我县有145.3万亩耕地,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但目前112家合作社、144家专业协会参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不到20家;128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松散型协作关系,直接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几乎为零;每年引进的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少之又少。

第二篇: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现状分析

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现状分析

近年来,张掖市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市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有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

一、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现状

张掖市60个乡镇,835个行政村,5978个村民小组,26.95万农户,农村人口100万人,占总人口的78.1%,耕地面积380.6万亩,二轮承包面积250.05万亩。2011年,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9.06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19.6%,涉及农户61283户,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代耕代种等形式。其中:转包99505.49亩,占流转面积的20.3%;转让14765.83亩,占流转面积的3%;互换56614亩,占流转面积的11.5%;出租242770.86亩,占流转面积的49.5%;股份合作16030亩,占流转面积的3.3%;代耕代种60980亩,占流转面积的12.4%。规模经营面积369842.7亩,占流转面积的75%。从经营主体来看,由种植大户经营272469亩,龙头企业经营63692.7亩,合作组织经营33681亩;从经营用途来看,马铃薯69338亩,经济作物56795亩,玉米133087.7(制种玉米103024.7亩),蔬菜34004亩,其他制种22772亩,中药材28111亩,其他25735亩;从经营单位数来看,20-50亩的3224个,51-100亩的980个,100亩以上的851个,共计5055个。

二、主要流转模式

目前,张掖市土地面积流转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模式:

1、种植大户带动型。这种类型的大户3220户,涉及农户25109户,经营面积27.2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5.5%。

2、专业合作社统领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149个,涉及农户5914户,经营面积3.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9%。

3、龙头企业租赁型。这种类型的企业23家,涉及农户8967户,经营面积6.3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3%。

4、亲友托管协作型。这种类型的21293户,经营面积12.0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07%。

三、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使分散零星的地块向大户集中,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有效结合,土地产出率、利用率大大提高,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植壮大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特色镇,形成了马铃薯、高原夏菜、油料等特色农产规模化生产基地。山丹县位奇镇张湾村、孙家营村与北京德农种业公司张掖分公司签订了4100亩土地租赁协议,两村集中联片的农户土地,以每亩380元/年的价格进行租赁,建立起由公司独立经营的农场,发展油葵制种和商品马铃薯种植。年亩均收益7500元以上,是过去分散经营效益的4-7倍。

(二)提高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土地流转重新配置了土地资源,使大批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获得了土地经营权,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了传统农业通向现代农业的桥梁。甘州区在全国首批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内,流转土地2032亩,建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56亩,引进2家生产加工企业建成特色区域化玉米制种、甜叶菊基地1238亩,引进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538亩,由此带动周边村社劳动力就地转移2600多人。山丹县荣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的1312亩土地折价26万元,连同其他生产资料折价共计538万元,成立了张掖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张掖市建成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6家,1000万元以上的62家,上亿元的6家。

(三)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生产联合体,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甘州区长安乡上头闸村上源蔬菜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土地流转经营步伐,在本村签订流转面积2360亩,与周边3个乡镇11个村达成2万多亩高原夏菜种植意向,引进16个蔬菜新品种,注册了“上头闸”牌菜品商标,并申请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土地流转模式。

(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者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增加,可以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实现了供求双方的互利双赢,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务工收入较流转前能提高30%以上。山丹县位奇镇今年流转土地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二十里堡村定西洋芋基地土地流转期限5年,每亩每年租赁费600元,仅此一项实现收入160多万元,在基地上长期务工人员120多人,年实现劳务收入150万元,流转土地农户每亩较流转前增收600元;民乐县南丰乡边庄村土庄组,以每亩360元的租金租赁土地500亩给万向德农种业公司从事马铃薯连片制种,农民直接收入18万元,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同时,到凯翔马铃薯公司上班,一个月又能多挣800元,比往年翻了一番。土地流转不但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培育了新的创业群体,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甘州区通过流转,有6.65万农村劳动力农忙在家务农,农闲打工赚钱,全区农民纯收入中42%来自种植业,而从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占纯收入的44%。2011年张掖市输出劳务27.09万人次,收入达到24.18亿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渠道。

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是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群众对政策的理解不够到位。广大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只认为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对自然灾害、基本建设、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下的小调整及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了解不多,特别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大多数农民普遍存在浓厚的恋土情结,特别是老龄农民在心理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眷恋,甚至外出务工、经商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在土地投入很低、体力不宜耕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种植,造成土地流转困难;土地目前仍然是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加之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补助政策不断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预期收益增强。

二是土地流转规范性操作不强。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依靠群众自发和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主等“买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市场准入机制,土地流转后,又缺乏对农民

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问题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常常会给参与流转的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又没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全部由农民承担。绝大部分的土地流转,都没有复耕条款,即使有也未落实复耕费。一旦流转失败,土地无法再次耕种,直接受损害的还是农民。农民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土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个别基层干部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一部分村社的土地流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有的村社随意缩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费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土地流转的正常秩序。

三是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在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下,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在大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规划连片种植设施农业等生产需要的时候,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愿意流转,而使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难以实现,张掖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主要是承包集体耕地和租赁农户耕地相结合两种类型,土地总面积大,但土地位置分散,规模经营面积较小,不利于农户对土地的集中管理,且农业机械在小地块上无法使用,很难实现机械化,阻碍了流转土地耕种效益。

四是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作了相应的规定,但过于宽泛和笼统。由于没有配套的法律文件和可供操作的具体章程来规范土地转让的对象、范围、程序等,也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流转文书格式和完整的政策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由于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的供求、价格等信息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导致流出难和流入难等问题并存。大部分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状态,很难形成公平高效、信息完备的土地流转市场。同时,缺乏对流转业主的审查、评估机制和流转收益的合理增长机制,农民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五是农村土地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在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中,一部分是农户间私下口头协议,没有签订相关土地流转协议,且乡镇村社没有及时在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上进行变更登记,使相当一部分农户在土地租(征)用时,因补偿归属问题产生纠纷。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户,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而引发的纠纷。虽然各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做了大量调处工作,但多数农户对乡镇村社的调处持不信任态度,加上人民法院对承包土地诉讼案件受理很少,这给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效解决带来较大难度。不仅乡镇、村组织难以调处,形成诉讼后,法院的调解往往也很难奏效。六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健全之中,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不高,土地承载着特殊的生存保障功能。不少农民仍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养老、子女上学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不稳定,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的风险和成本较高,农民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

五、对策及建议

能否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坚持“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各项机制,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推动农业产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解决好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打破阻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思想桎梏尤为重要。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其次,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把土地流转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大局来认识,正确引导规范,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将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

(二)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管理机制。正确引导和规范是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的关键。一是要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试点,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三是要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引导土地流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一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法签订合同,按规定缴纳税金、承包费等相关费用,并履行应尽的义务;必须坚持自愿,不论采用哪种流转形式,都应该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二是坚持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而非村组集体;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形式上不搞“一刀切”,在规模上不下硬指标,一切按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三是坚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基层干部进行深入培训,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精神,逐步消除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及时总结、推广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高效产业、助农增收的典型经验,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效益,积极、主动、自愿地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

(四)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既要注重有形市场的建设,也要注重无形市场的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设立土地流转中心或托管中心,以土地托管为载体,对撂荒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制定土地市场的流转规则,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定期发布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托管发包、股份制合作等形式将承包地向农业产业化项目、种养殖大户流转。同时,要注意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分等定级工作,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咨询、提供流转合同范本等方面的服务。对中介服务组织,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法律地位上给予明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五)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抗风险机制。要对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种植大户、企业业主的农业经营能力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对大宗土地流转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和到有关部门进行流转合同签证的制度;对于毁损破坏耕作层的要按规定缴纳复耕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政府、土地流转受让业主、农户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建立土地流转基金,化解农户土地流转后带来的潜在风险。

(六)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经营体制。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体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一是发展土地合作社。在二三产业发展快、大多数农民已经脱离土地的农村,组建土地合作社,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合作社负责管理土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年终采取按股分红等方式运作,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积极推行整村连片流转。对承包农户自己经营土地少、流出意向多的村组,积极引导开展整村连片流转。对不愿流转的农户,可以在保证农户权益

不受损失、承包土地数量、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采取“土地互换”等方式,调整种植田块,促进连片流转。三是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借鉴银行货币存贷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信用合作社对农户存入的承包土地,可直接经营,也可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营,使土地流转更加方便灵活。流转形成的规模化土地,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生产形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充分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与潜力。

(七)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真正实现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农民离开土地后因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改变农村现行的以土地保障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代之以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要结合张掖市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实施农民工养老、工伤、大病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等,以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一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的产出也构成了农民的主要

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所

有者依然为国家和集体,但是农民作为劳动者,可以按照国

家和地方的规定,通过承包地方式取得土地除所有权之外的其他的权利 土地上的其他权利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权和

经营权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求,农民工进城务工普及,农村

逐步出现了土地闲置或者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 为了能合理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管理办法,该法确立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分

离,法中明确规定,农民可以通过转让 转包 互换 入股 出

租等多种方式在不改变原土地的使用方式的基础上来实现

土地上收益权,大大缓解了农村的土地过于分散带来的搁

置 撂荒 分散等资源浪费或者不合理分配的现实问题 同

时,这种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活跃了农村土

地市场,也更加有利于开创农村的第三产业等新局面,加快

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二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近年来受到

广泛关注,也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土地使用权流

转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

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直接导致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不规范以及资源的浪费,这些也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使用权流转供给方面

在现行土地承包制下土地产出是农民稳定生活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农民在没有其他的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即

使农户自己不愿或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不愿放弃承包土

(二)使用权转让需求方面

在需求方面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

使用权流转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也造成了农

业生产的计划性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收益性相对业

较低 同时,有偿流转的市场价格的支付能力也不足以调动

农民转让的积极性

(三)使用权流转的内生机制

土地的承包期限为 年,一旦发生流转,土地的使用

者则会无可避免在时限内大力开垦,在土地上追求最大化

利益,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过度使用给复耕甚至继续耕

种带来了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土地承包者的预期利

益,实现土地的循环使用和预期利益期待也会重重受阻

(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外部环境

土地价格市场混乱 目前农村土地尚未对土地形成可

观公正的地级估价系统 对土地资源质量 价格的评估缺乏

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体系 土地价格的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无法为交易者提供完善的价格信息,不符合价值规律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发育有待完

善 专门的农地客观评估机构 土地融资服务机构 土地保

险服务机构等目前还不够普及,村集体一手操办了大部分

土地使用权流转服务工作

从农村的生产方式看,土地仍未完全成为市场微观主

体的生产要素 还是乡村社区控制农民的主要手段 流转主

要的障碍主要有三种:不准转让 强迫转让 无法转让 农民

虽然作为土地的承包者,具有对土地的处置的权利,但还是

不乏集体组织通过强制统一规划 陈规陋习中的认为本村

土地就该由本村村民来耕种 为集体组织中极少部分人的非法利益而阻止 强迫农民土地的自由流转,阻碍了农民对

自己土地的流转权的行使

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亟待完善 农业生产兼具自然风

险和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特别是我国农业基础

十分薄弱风险的抵抗能力不足特别明显 两种风险交织下

农民很难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有时甚至收不回成本 因此土

地有偿流转就会因巨大的经营风险而难以推行即使推行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三 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

规模经营

在 年政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到:城乡建设都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际出发,要根本上来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适度规模化经营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可以将土地的使

用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并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操控 即

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为类似股份的东西进行投资 这也

与日本出现的 耕种委托 的做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首先,经过对土地资质的考核和评估,将土地的使用权

作价为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那么最后在年底获得收益时

以股东实际占有的股份进行分红和收益 其次,该由一定的机构来进行管理和经营 为公平起见,可以设定相应的竞

标,竞争土地的耕种的大面积的经营,并签订一定年限的合同 这样,以最高价竞得土地的经营权的机构在一定的年限

内负责经营和管理集中的土地以及销售农作物,通过销售

利润来实现股东利益均沾 这种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也

能增进农民的投资的第一笔收益,同时也应避免该机构在耕种中的过度开发 第三,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对于以不同

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分担农

民因为失去土地使用权的风险,也能更好地估计和刺激土

地的使用权的流转 如英国也在保障土地使用者利益的情

况下,对于失地的农民也给予了补偿 第四,就业问题的解

决 对于出让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可以规定经营和管理集

中土地使用权的机构从农村闲置劳动力中雇佣部分作为机

构劳动人员,按劳计酬,实现一定的人事管理和工资考核系

统,实现农民劳动力经济价值,同时也引进员工培训模式,定期给农民进行科学耕种的讲授 这种方式,既增进了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又同时通过科学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和

经营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和人员浪费,充分实现

了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 同时政府又作为无形的大手,适度调节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要好好经营好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实现:

()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措施的执行力 如福建省

三明市沙县县政府制定出台了 关于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农业项目贷款贴息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涉及

信贷支持 农资供应 子女就学 医疗保障 养老保险 户籍

迁移和种烟补助等各个方面,其中,财政还设置 万元专

项资金 专门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业项目的贷款贴

息 这些帮扶政策为一直以农田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农

民提供了保障,使土地使用权流转带来的生计的危机减少,为土地使用权流转奠定了基础 上海也践行了有利的农民

保障和保险措施,在这些措施之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也

逐步减弱,减轻了社会的老年化危机,农民应该平等地获得

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险措施 这些措施纷纷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有利于他们自愿出让土地的使用权

()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建设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能

调整农村的产业经济结构,让第二和第三产业也逐步渗透

到农村,通过因地制宜,利用地区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大力

兴办与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合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能大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

在深化产业非农化的过程中,会直接带来更多的非农经济

利益,这样农民也会更加愿意放弃土地的使用权了

()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的逐步广泛的实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农民本身具有工作经验缺乏 受教育程度较低等缺陷,在劳

动力市场中自然不具优势 为缓解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带

来的人口压力,在农村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中,我们要实现农

民的充分就业,鼓励更多的人就近务工,投入到加工和服务

等行业,非农收入和离家近的优势也会吸引农民放弃或者

出让其土地使用权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产出,促进生产和消

费的良性循环

国家出台许多政策的目的在于农业增效 农地增产 农

民增收,采取的措施无疑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的良性引导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科技力量的指导,土地的生产效率必然会提高,使得

单位产品的能耗下降 同时,更多的劳动力会转移到农村的中小型第三产业的企业中去,特别是农业产品的加工行业

中,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这种利用,并不是竭尽土地的生产能力,而是在适合耕种的土地上,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这个生产资料为人类创造物质资料,解决目前我国的最基

本的社会矛盾,缓解人们需求给工业带来的压力,这种生产

不仅健康环保,而且不会给社会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这也是

一种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的手段 同时,耕种也相对保持了水土平衡,优化了自然环境 而这些农业

企业的产生,同样为经济的 提高注入了自己的力量,在同等的社会产出和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必然会消耗相对

少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这样绿色生态行业的兴起,也符合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呼吁

参考文献:

王克强 王洪卫 刘红梅 土地经济学 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版社 :

张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农业经

济,()

王克强 上海市农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条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降低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条件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华彦玲 施国庆 刘爱文,发达国家土地流转概况 新农

孙瑞玲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研究 在农村土地

流转现状调查基础上的思考 农业经济

第四篇:塑料颗粒规模化经营策划案

塑料颗粒规模化经营策划案

1.塑料行业现状

塑料制品产量逐渐递增

从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从1035.8万吨增加到2198.6万吨,年均增长16.24 %。各子行业年均增长态势良好,新产品推陈出新,发展前景广阔。塑料制品 2198.6 16.24 塑料薄膜

442.2 14.06 其中农用薄膜

87.31 1.44 型材(含板片材)236.69 29.3 塑料管材(含棒材)196.78 21.41 塑料丝及编织制品

236.86 10.53 人造革

67.33 10.43 合成革

51.42 31.25

泡沫塑料

111.25 25.22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

109.02 16.36 日用塑料制品

332.32 21.74

其他塑料制 414.67 11.61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起步较早,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是主要的,而且前景巨大。但是现状并不容乐观,简单概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我国废旧塑料资源丰富,蕴藏巨大财富,但流通环节不畅,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国家经贸委公布,“九五”期间,我国每年大约有1400万吨废旧塑料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率只有25%,直接资源浪费高达280亿元/年。

二、本行业基本上是以小作坊为主,从业人员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合作,设备落后,技术匮乏,管理不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普及乏力,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结果是产品档次低,办厂利润严重流失。

三、少数地区行业起步较早,从业人员较多,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培植出年产值数亿元的再生塑料工业园,但依然面临观念滞后、技术滞后、管理滞后等发展瓶颈,发展方向不明,后劲严重不足。

四、再生塑料行业缺乏领航旗舰,专业品牌难得一见。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对外开放再生塑料市场,国际资本对我国再生塑料市场蠢蠢欲动,如不加快步伐形成整体优势,无异于将再生塑料的“金矿”拱手相让。

2.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战略

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发展表明,废弃塑料再生利用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问题,它需要建立起全社会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综合回收处理体系,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有效配合制定相关条例加以保证。

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深加工将是本行业发展方向,培育一些对行业发展有示范作用的规模化企业和规范化的加工、交易市场应当成为行业发展重点。特别是要达到在回收过程集中化、在处置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预计“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将面临重大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在快速发展中求稳定,着重于科技开发和市场引导逐步走向规范化,回收利用量和回收率均有所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塑料实际表观消费量如果以年均8%的速度发展,将达到或超过4000多万吨,塑料回收量将达到1000万吨,回收率将达25%。同时,塑料再生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在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应加快研发、引进先进再生塑料处理装备,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全行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改变过去散、乱、差的局面等,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为实现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在材料制备和制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料的消耗,使消费后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

减少塑料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应当作为塑料包装的首选环境战略。其一,应当推动塑料包装的设计创新,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条件下,达到塑料包装的轻量化或薄壁化。其二,杜绝“过分包装”;其三,塑料包装的再次使用也是减少包装废弃物源的重要途径。

5再生塑料行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业发展建议和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宣传和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健全回收体制,强制使用回收标志、标识等行业规范;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拓宽应用领域;培养和发展重点规模企业,以点带面,提升规范市场的示范作用;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加强回收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综合回收率。

5.1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治理“白色污染”、再生塑料在环境上合理处置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应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前提下,借鉴国外的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对策,实施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等多法并举、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激活企业参与塑料再生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5.2加大科技投入,推广示范工程经验

在再生塑料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方面加大投入,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推动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加快再生塑料处理的产业规模化进程,促进再生塑料转化为可用资源。加强再生塑料回收利用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努力提高从事再生塑料回收人员的素质,强化他们的再生塑料识别能力。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塑料再生产业健康发展。

5.3加强管理进口再生塑料,防止“洋垃圾”入境

废旧塑料资源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进口废旧塑料可为国家节约资源,缓解国内的塑料原料供需矛盾,是对我国塑料原材料紧缺的有益补充,是国内塑料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需进一步加强对废塑料进口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进口塑料垃圾行为,并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标准、市场准入条件等方式来积极引导塑料回收再利用,加强对国内塑料再生加工行业的管理,逐步取消作坊式的工厂,建立大型的废塑料再生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该行业健康、长期的发展。

5.4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要加强塑料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桥梁与纽带。行业协会是机构改革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下,正逐渐成长。行业协会以为行业、企业服务为宗旨,可以协助政府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职能,可以避免政策“一刀切”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今天塑料工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围绕着“塑料与环境保护”这一中心展开。我们相信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随着塑料工业发展将日益显得重要,成为中国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造福人类的一项事业。

中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资源再生,要改变过去以过量消耗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政策环境重视资源循环利用,对塑料再生行业发展非常有利。我们要抓住当前这个历史性机遇,构建有利用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规范行业内部不正当竞争行为,倡导行业自律,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塑料再生行业整体水平,为中国塑料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从事塑料再生的企业有10000多家,绝大部分为小企业;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加工点随处可见年,年回收处理废弃塑料600多万吨,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并不断发展成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自由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经济。塑料再生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发展机遇,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3.塑料颗粒的市场状况 4.国内再生塑料颗粒的市场状况

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深加工将是本行业发展方向

3中国再生塑料状况

中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资源再生,要改变过去以过量消耗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政策环境重视资源循环利用,对塑料再生行业发展非常有利。我们要抓住当前这个历史性机遇,构建有利用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规范行业内部不正当竞争行为,倡导行业自律,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塑料再生行业整体水平,为中国塑料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从事塑料再生的企业有10000多家,绝大部分为小企业;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加工点随处可见年,年回收处理废弃塑料600多万吨,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并不断发展成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自由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经济。塑料再生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发展机遇,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3.1塑料包装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

塑料包装消费量2004年为634.4万吨,2005年超过700万吨,据估计至少80%的塑料包装制品在一年内被废弃,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

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达570多万辆,2006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650万辆。我国汽车塑料平均使用量目前约为70公斤,年消费40多万吨,到2010年,此数字将为80多万吨。因此,对报废汽车塑料件的回收、再生利用来说任务将越来越艰巨。

电子电器配套塑料配件用量已达100多万吨,随着这类产品逐渐进入大量报废期,成为废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3.2再生塑料社会拥有量及回收率

依据我们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推算出2005年废弃塑料产生量约为960.8万吨,再加上进口的495.6万吨废塑料,2005年再生塑料的社会拥有量约为1456.4万吨。塑料回收量对塑料实际消费量的回收率超过20%。

3.3物理机械式回收再生塑料仍是首选的处置方式

各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证明,物理机械式回收再生塑料仍是首选的处置方式。热能、化学回收利用是物理回收的重要补充,技术已经成熟,但是产业化步伐并不大,只在日本有所体现,大多数国家仍然以物理回收为主。可以看出,物理回收是最为经济,成本低、效率高的处置方式,特别适合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缺乏、劳动力丰富、政策鼓励发展中国家。塑料再生利用是我国一项长久国策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4塑料再生行业正处于发展新阶段

中国塑料工业迅猛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经济繁荣,农用、日用、包装用塑料得到大幅度增长,电子电器、汽车及各种各业配套发展方兴未艾,现在建筑用塑料在国家节能、节水、节材、建筑保温、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环境下兴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这样发展环境下,消费后塑料正在逐年增多,塑料再生利用本身具有的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塑料再生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

●塑木复合材料由于其突出的性价比的一种新型材料可代替木材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是环保理念的载体,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使用新木材的呼声日趋高涨,由木粉和其他天然纤维与塑料构成的塑木复合材料(PWC)不仅在环保、再生利用方面存在优势,并且作为一种具有新特性的新型材料而备受人们关注。据美国Pricipia Partmers咨询公司2003研究报告称,欧洲、北美是目前世界上塑木材料市场最大的地区,约为60万吨,其中北美市场约占85%。美国主要运输干线正在大量安装塑木轨枕,目前每年更换1200万根,未来2-5年将提高到1400-1600万根/年。塑木轨枕可以采用木质轨枕同样的紧固件,也能与木质轨枕混合使用,推广方便,成本低。还预测2010年之前欧洲、北美地区塑木复合材料将分别以14%和18%的年增长幅度继续增长。

●中国PET瓶消费量2004年为140万吨,2005年将达175万吨,据估计其回收率至少在80%以上。

●塑料袋在中国仍在大量使用,大部分得到回收,有些地区使用降解塑料,但是仍面临环境压力。对于一次性塑料制品我们提倡回收利用,鼓励替代;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PS发泡餐具比其他一次性餐具更卫生、更环保,复出的呼声很高,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得到解禁。

3.5进口再生塑料的状况及特点

全球性的资源、能源紧缺形势正在促进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其回收成本远比开发原生资源或能源低,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正成为重要收益来源。目前中国大量进口境外再生塑料,其市场需求正在影响全球塑料再生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而也说明我国自有再生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国际市场有益的补充。进口再生塑料是我国塑料原料紧缺状况下的重要补充,能够缓减大量进口原材料的压力,调节市场供求;也将促进国内塑料再生利用市场繁荣和技术进步。从发展趋势看,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保持高位,我国对进口再生塑料市场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将对开拓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作用。与国内回收的再生塑料相比,进口再生塑料有着明显优势。

●来源广泛,数量大,边角料、次品比例较高;

●供应渠道相对稳定;

●预处理好,比较干净;

●品质较好,价值较高。

表6:2000-2005再生塑料进口审批量与实际进口量统计数据

年份 审批量(万吨)实际进口量(万吨)同比增长(%)

2005

495.7 21

2004年 835 409.64 35.5 2003年 543.4 302.39 23 2002年 387 245.8 10.3 2001年 458 222.76 11 2000年 323.8 200.7 44.6

近年来,国内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增长,进口再生塑料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国再生塑料的进口量达到495.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21%,是2002年进口量的2倍多;价值1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进口均价逐年明显攀升。受国际原油价格高企、国内需求增长带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再生塑料进口价格不断攀升,2005年进口平均价格达到389.1美元/吨,比2002年进口均价增长76.8%。

⑵私营企业占据进口的主导地位。2005年私营企业进口废塑料331万吨,增长66.9%,占进口总量的2/3以上。外商投资企业进口63.8万吨,增长30.6%;国有、集体企业分别进口81.4万吨、19.5万吨,分别下降34.9%和47.9%。

⑶香港是再生塑料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来自欧盟的进口规模增速快。2005年来自香港进口再生塑料178.1万吨,增长5.1%,占进口总量的35.9%;来自欧盟进口88.7万吨,激增65.4%,其中来自德国进口49.5万吨,增长1.3倍;来自台湾地区进口45.8万吨,下降2.3%。

进口再生塑料可有效缓解资源供给矛盾,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但是进口再生塑料会引发多方面问题:

首先是“洋垃圾”的进口风险不断加大。发达国家对垃圾尤其是废旧塑料处理的要求很严格,不能重新使用的废塑料都必须焚烧处理,而且要收取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随着我国塑料再生产业的兴起,国外有些不法商人借我国再生塑料需求旺盛之机,将一些不易处理加工或无法重新利用的废塑料垃圾以次充好出口到中国,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在本国的垃圾处理费用,还可以赚取相当的利润。“洋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国内的环境,同时也给国内塑料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其次是不合规范要求的废塑料再生过程对国内环境和公共健康构成危害。塑料加工行业以小作坊居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这种作坊式的工厂,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条件,产生的废水、杂质和剩余废料在一般情况下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放、焚烧或随意丢弃,会对国内公共环境和人们健康构成危害。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清洗废塑料时使用工业烧碱和各种洗涤剂,此清洗后的废水如果不加处理排放会严重污染当地生态环境。

再次是废塑料的进口市场混乱。国家要求进口废塑料的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环保治理能力,在获得环保总局核发的《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后才可进口。但操作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相当比例的进口废塑料流入了并不具备再生加工资格的小作坊式企业,引发环保等问题。

3.6 塑料再生行业需要一个规范的技术标准系统

据我们测算,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年产生量1000万吨左右,再加上进口废塑料近500万吨,社会拥有量约1500万吨左右。应用好这些废旧塑料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但在存放、运输、加工应用以及后序处理如果管理不好,势必给环境带来压力。科学合理处置消费后塑料需要一个技术标准体系加以引导和规范。

消费后塑料具有与原塑料差不多的性能,直接回用或者加以改性仍然能够作为原料使用。为了有效地使消费后塑料充分回用,其鉴别和分类是关键,所以塑料制品的原料身份标识显得很重要,建议强制推行塑料回收标志与标识国家标准,加强塑料再生技术管理工作。

5.各地成规模的再生塑料颗粒企业和市场 6.对再生颗粒需求较大的地区和企业

塑料行业地区分布

塑料行业发达地区重点分布东南沿海省市,产业的集群效应十分明显。2005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塑料制品合计为1221.33万吨,占塑料制品产量总计的55.55%

7.再生颗粒企业的现有经营模式及其优缺点 8.存在的市场机遇以及规模化经营再生颗粒的前景 9.如何进行规模化经营再生颗粒

随着中国社会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废弃塑料的合理处置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再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趋突出。这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物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废弃塑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有很高再生价值的资源,目前我国再生塑料国内回收利用量500 万吨左右,回收率估计约在25%左右,折合价值约300亿元。

从1月5日起“,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宣布正式启用这一名称, 同时, 替代原来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废弃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的名称。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 更是明确了专委会宗旨, 即“协调企业、行业、政府、社会间的关系, 保护资源和环境, 促进塑料再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深理解与沟通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会长林东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既节约了能源、又创造了许多工作机会, 同时还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行业不规范, 行业与政府缺乏理解和沟通, 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他说, 我国的塑料再生行业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实际上,如果从那时就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委会, 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更健康。为此, 重新组建的专委会将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情况, 促使政府部门制订的政策更科学、更实际。同时, 专委会也会帮助行业企业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 在行业间形成自律,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辅助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

比如在废弃塑料进口问题上, 海关、商检、环保等部门很难分清不同品种的废弃塑料哪些是有危害的、哪些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会对此认识不够, 评估不准确。而专委会则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更多信息, 让政府部门进一步认识塑料再生行业。更希望政府部门在了解行业的基础上制订相应政策, 鼓励行业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而企业也需要了解更多现行的政策。如允许企业的进口量是多少? 污水、排水处理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问题。一些塑料再生企业投资了几十万、上百万, 不希望因为环保等方面达不到国家的要求, 而被勒令停止生产。这种事情不仅使投资商遭受损失, 也不利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 林东亮也强调, 国家制订相关政策应有一个执行期, 以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及落实。如果在给定的期限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 专委会也将促成相关政策的执行, 形成行业内部的监督机制, 最终优胜劣汰,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波认为塑料再生市场前景广阔。他说, 现在的技术可以全部使用再生塑料制造市政管道, 这种管道在性能上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但成本价却远远低于新料制成品。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将使300多个城市加快市政设施方面的建设, 而市政管道的需求量也将剧增。由此可见, 性价比较高的再生塑料制造市政管道将在这一领域里大显身手。

实际上,市场管道只是再生塑料利用的一个方面。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国俊介绍, 废弃塑料应用途径很广, 除了显著降低塑料制品成本以外,还能加工很多产品, 具有很大市场开发前景。例如塑木制品, 用于建筑材料、铁道枕木、界桩、隔音板材, 下水井盖、农用的简单制品、家具和装潢等。有的塑料还能用作涂料原料, PET 饮料瓶在增粘后还能再用于做食品饮料瓶, 在钢铁厂用作还原剂。在日本,废弃塑料用来发电, 在挪威用来建设高速公路, 在美国用来做铁道枕木。总之, 废弃塑料有很多用途, 亟待开发利用。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英俊说, 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是一个行业, 同时也是一门科学, 如果能做好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聚碳酸酯(PC)为例, 至今我国尚无 PC 的生产, 全部依赖进口。一些外国公司已在上海、浙江等地投资建厂, 投产后其价格也不会比国际市场便宜, 目前达4万元/吨左右。但如果采用先进技术, 使用分子量较低的废光碟和分子量较高的“阳光板”等 PC 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加上适量的抗氧剂、光亮剂等助剂, 熔融挤出造粒, 其产品性能和外观都非常接近进口产品,而且成本仅为进口产品 价格的 1/3左右, 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又如国外的电器外壳多为阻燃级ABS,在电器报废后, 其外壳料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将其粉碎、清洗、干燥后, 重新调配颜色, 再熔融造粒, 所得产品的阻燃性能比我们用国产阻燃剂和新ABS 料进行加工的还要好, 而这种回收料制成的阻燃ABS其成本仅为全部新料阻燃ABS的一半左右, 也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

刘英俊强调, 更多的情况下是用回收料部分代替新料, 和新料混合起来加工。一般同类塑料的一级回料价格为新料的70-80%, 在新料价格过万元的情况下, 每使用一吨回收料, 可以节省2000-3000元的原材料费, 对加工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也是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塑料制品售价比原料价还低的原因, 也是废弃塑料市场经久不衰, 蓬勃发展的原因。正视进口物

近年来, 我国废弃塑料实际进口量逐年上升。据统计, 2001年, 我国废弃塑料实际进口量为222.76万吨, 同比增长11.0%;2002年实际进口量为245.8万吨, 同比增长10.3%;2003年实际进口量为302.39万吨,同比增长 23.0%;2004年实际进口量为409.64万吨, 同比增长 35.5%。中国再生塑料网执行董事周开庆认为, 国外废料主要以 PET 瓶片、PE 膜等进口为主, 来源国家主要为美国、日本、欧洲等, 国内加工集中在广东、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国内社会料以国内各行业产生的废塑料为主, 加工厂遍布全国城乡 ,包括所有塑料品种。从发展趋势来看, 国外废料进口量的曲线应该是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下降。而国内社会料供货量应该是稳步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废塑料、废五金和废纸都是目前中国需求很多的物料。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大国, 把便宜的物料进行加工, 制成很漂亮的产品打到世界, 可以带来非常正面的效果。”林东亮说,从国外进口的大多数是工业用废塑料, 包括大的化工厂制作的粒子, 或没有形成粒子之前的废料;制作产品时留下的下脚料;过时的制品;温度不当造成的废品等。这些废料尽管形状各异、颜色不同, 但再加工的价值很高。而国内一些生活废料由于是被污染过的, 价值很低。为此, 林东亮希望国家能够加强垃圾分类处理, 同时, 严格控制进口生活废料。

一方面是国内的废弃塑料回收率低下;而另一方面进口废塑料不断递增, 一些业内人士和环保专家对此忧心忡忡, 呼唤在国内建立健全回收体系之声也更加强烈。

回收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中曾提出, 到2005年国内要达到回收废旧塑料500-600万吨,而实际上, 我国2004年回收的废旧塑料只有约200多万吨, 当年可以回收的废旧塑料达到1400万吨, 大部分没有回收。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杨惠娣认为, 阻碍废弃塑料回收率提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技术原因, 更有经济原因。通常回收塑料的成本过高, 是回收率低下的原因。另外, 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法规法律、政府在经济上的支持力度不足等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 要降低国内回收废塑料成本和提高国内废塑料质量, 更为关键的在于, 要政府立法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塑料回收体系, 使塑料回收进入一个能够良好运转的系统。

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彦明也认为, 目前我国废旧塑料回收行业存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多以家庭作坊为主, 新技术和新设备难以推广实施、回收加工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

首先, 回收分类等级制度不健全。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脚料、残次品等都属易于分类回收的塑料, 但生活用塑料制品存在分类回收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是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 塑料分类回收的概念还未被大量废弃的家用电器给回收利用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难题大众认同, 不同塑料的分类回收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 塑料制品按原料分类的标志不明显。国家规定塑料制品应在显著部位标志出分类回收标志, 但多数制品没有标出, 为回收时的分类造成不便。另外, 一些新兴塑料产品的回收还没引起大家的注意,如光盘、家电塑料、汽车用塑料的回收工作还有待细化。

其次, 业内小企业数目众多, 回收塑料往往没有发挥优势, 塑料的回收率低。如制作饮料瓶的聚酯再生粒料属于高档再生料, 但往往被纺织生产行业加工成利用价值较低的纤维。而实际上, 聚酯瓶再生料可用作更高价值的产品。被用作生活用品或工业用品后还可以进行二次、三次再生利用。这也与我国塑料分类的管理不严格有直接的关系。

再有, 国家现在对废弃塑料回收加工行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由于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 缺乏领头型企业,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塑料回收行业发展, 但目前绝大多数废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基本没有条件引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从而阻碍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由于塑料具有耐腐蚀、不易分解特性, 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塑料农地膜被人们随意丢弃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即所谓的“白色污染”, 以及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 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它的这一特性以及在垃圾中重量小、体积大, 决定了它的最终处置不宜填埋。但它是热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 回收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也能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 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秘书长马占峰说,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 21 世纪提出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 废弃塑料再生利用越来越成为我国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会长林东亮说: “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是真正的环保再生行业,它旨在将‘白色污染’通过科学分拣和加工制造成好的工业原料。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一个长远的艰巨工作, 是利国利民的基础产业”。

马占峰认为, 治理“白色污染” 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应采取积极对策, 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 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手段综合治理, 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抓好舆论的正确导向。借鉴国外的减量、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对策, 实施多法并举、防治结合等措施。但是我国目前废弃塑料的清洗分离技术水平较低, 再制品的应用开发不足, 经济效益不高。

为此, 马占峰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塑料制品进入市场前就采用塑料材料标志, 标明塑料制品或其配套件的材料属性, 便于回收时分类, 这样能充分地利用其价值, 并能提高效益, 减少浪费;二是开发能适合不同塑料类的分类、粉碎、清洗、加工造粒等专用配套设备, 进一步提升整个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技术水平, 目的是充分利用和节约再生资源, 有利于环境保护;三是在开展废塑料的应用研究方面加大投入, 国家在一些能废物利用的领域内尽可能提倡使用废塑料制品, 如木塑制品可以做货物运输、港口装卸用托盘、高速公路的护栏和界桩等,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油漆、涂料、粘合剂等;

四、为使废塑料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充分为社会服务, 还需要制修订废塑料制品应用的国家、行业标准, 规范其适用范围。

第五篇:浅析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doc

浅析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摘 要: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改革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进步,保证了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的必然,并且我国农业适度经营规模化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该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农村;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农业是根本,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农业规模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实现我国农业的规模化。

一、实现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的必要性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中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2013年1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特意提醒媒体注意这一数据。他强调,这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出现绝对量的下降,各方须思考如何去顺应这种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近几年不断地出现民工荒,它将导致我国众多的加工企业招人困难,成本上升,它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的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导致我国工业出现人口短缺,劳动力成本提高,将导致大批国外加工企业迁出我国,阻碍我国工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到2012年我国仍有5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其中大部分农村居民以务农为生,如此众多的的劳动力留在偏远的农村,造成国家劳动力的大量浪费。只要实现土地规模化,从事农业的人口有效减少,那么必将给中国城市化输入大量劳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农业应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长期的小规模经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比较单一,农业市场信息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 要。由于耕地面积少,我国90%农民种植作物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粮食需求,然后再用少量地种植少量的经济作物。然而在国外,各大农场,农业企业之间农业信息交流频繁,根据市场的反应调节农业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国外发达国家农户的市场风险,保证了他们稳定的收入。我国的种植方式有利的是它保障了我国的粮食需求,却限制了我国的农业市场的全面发育。从2000年至今,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价格上升很缓慢但产量却持续增加,我国的蔬菜市场,花卉市场却像个无底洞,永远供不应求。现在的小规模经营已经不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防治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需要

我国家庭式的小规模农业种植,使得农民过分依赖土地,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土地,提高生产率,他们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农药、化肥大量施用,致使土壤、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据统计,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曾大量的施用过化肥、磷肥等工业肥料,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土壤退化严重。土壤、水源的污染在农作物中有大量残留,极大的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事件也频频发生: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令国人“谈食色变”,我国的食品安全不容乐观。但是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折射出我国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愿望。

(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长期的小农分散经营,使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推广的成本过大,很少人愿意投入巨大的资金在土地里,致使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一直极为困难,我国农业机械化困难重重。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公司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我国农民普遍收入低,以及从事农业的技术人员非常缺少,阻碍着我国先进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我国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只有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收益率,才能让农户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五)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人、中年人都外出打工、经商挣钱,只剩下老人,小孩以及中年妇女,农村大量土地抛荒严重,随着老一辈的人离去,以后农村的田谁来种是一个很客观严重的问题。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必须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农民得到切实的经济收入。近年来,中国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严重。银河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吴立指出,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玉米供不应求令未来进口成为常态,棉花进口占国内消费量达20%,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近15%,粮棉油糖等重要物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只有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保证国家基本粮食供应安全。

(六)提高土地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发展是要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大可能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土地单位面积少,农业生产依靠的主要是人力,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反复耕作,最大限度的开发土地的潜能,但是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开发,前期开发的过多,而又不能使土地休养生息,将会导致土壤肥力大量消失,后期开发利用困难很大,不利于土地的长期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是不合理的,土地规模化经营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联想在中国种植蓝莓最好的区域大概一公顷产6吨,而在智利几个农场里面最低的一公顷地有15吨,最好的20吨,另外还有口感好、易储存等等优点,(国内外)品种相差的比较大。我国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良种,通过技术来提升土壤的肥力,并能让土地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让土壤焕发生机活力,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出。只有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

二、影响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土地政策

按照我国土地法规定:我国土地为公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这项法律制约了我国的土地流转,如果某个居民承包了一片土地,却突然有一天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借口征用土地,那谁来保证承包者的利益,承包农户的土地可能会被政府光明正大的抢去,这项法律无疑增加了承包者承包土地的风险性。现在我国允许一定程度的土地流转,但对土 地流转年限有一定的限制,农业本来就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领域。比如王某承包一片土地进行蔬菜种植,那么前期投入:他必须给土地所有者一定的金钱补助,购买机械平整土地,给土地施肥等,中期投入:他需要购买种子,建设塑料大棚,种菜,卖菜等一系列的基础投入,而他投入的资源可能在几年内都无法收回成本,如果土地制度无法改革,那么土地流转仍然十分的困难。

(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在我国,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往往土地流转更为容易,比如中国沿海地区的三大经济圈,它们利用国家政策,市场,资源的优势土地流转很快,土地规模化也较早的实现了;而地方经济发展困难的地区,比如内陆、中国西部等广大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市场范围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收入很低,许多农民收入来源是小规模的家庭承包土地,他们对于土地赋予了巨大的情感,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如果离开土地,他们的生活将无所依靠。他们对土地极为珍惜,土地流转成本高,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也较为困难。如果强制流转,那么很多居民将无所依靠,生活将更加困难。

(三)地理位置、地形

地理位置在我国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影响很大。在我国一些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的城市周边地区由于靠近市场,市场需求大,农业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他们主要以在城市工作为生,土地流转率很高;而对于广大内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技术落后,交通较差,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强,土地流转率比较低。地形也是影响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地形相对平坦,规模大,更加适合农业规模化,而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较难实现。

(四)农产品价格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但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任然比较低,农业利润少。国家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吴立教授指出:“虽然我国粮食价格在逐年提升,但由于粮价的上涨抵不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加之中国粮食种植大多数都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南方地区一些省份人均耕地甚至不到半亩,种粮效益极其低下,近年来,不少农民都弃耕抛荒,进城打工。”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都是国家保护性收购规定的,但是它的价格一直很低,无法满足农民生活的需要。同样。我国的其 他农产品价格和工业产品相比,差别悬殊。农产品的价格低,客观上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农业利润率低,使农业经营规模化很难实现。只有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业有利可图,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实现。

(五)农业金融投资

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农业投资见效慢,周期长,利润薄,风险性比较大。农业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行业,如果没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很难见到效益,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入到农业,导致我国农业很难实现经营规模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金融资产对农业的投资比较少,只有为数不多几个的企业如联想,双汇等等。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农业的金融投资仍在起步阶段。农业金融投资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农业投资的多少影响着我国农业技术,农业产品质量的开发,现阶段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六)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由于长期的家庭经营模式,以及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太少,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普及推广率很低,现阶段只有沿海发达的一些农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大部分内陆地区仍然保留着精耕细作,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能够极大的降低我国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农产品附加值。在国外平均一亩地能够产1200斤小麦,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在我国一亩地只能产几百斤小麦。农业技术对农业的现代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发展农业技术,实现中国农业经营规模化。

三、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途径

(一)加快土地流转,承包

土地流转的加快,有助于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称,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土地流转,承包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二)加大农业金融投资的力度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同样,我国农业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应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称,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对农业的投资将能够极大的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技术的研发经费。对于实现我国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有着重大意义。

(三)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柳传志就曾感叹:“智利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在那里更深刻地了解到什么是实用的农业技术。比如,节水和营养灌溉系统就是滴灌之中把肥料共同滴灌进去。中国种植蓝莓最好的区域大概一公顷产6吨,而在智利几个农场里面最低的一公顷地有15吨,最好的20吨,另外还有口感好、易储存等等优点,(国内外)确实品种相差的比较大。”施亮也指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不但体现在种子性能改良上,而且还体现在基础设施改造、农艺模式、农业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其中,种子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内因,国家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将会与粮食安全的战略新高度匹配;节水灌溉、农业机械、有机肥料等过去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短板,也希望被逐步补齐。”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差距特别大,只有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四)提高农产品价格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工业。农业长期哺育工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但是农业又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致使我国农产品价格一直很低迷。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因为只有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民有利益可以获取,才能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只有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业利润,才能促使更多的企业资本投入到农业,为农业提供更好的技术设备,有助于农业的健康生态化发展。(五)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建立乡镇企业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第二、三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人的其他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建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主要由乡村集体投资和农民投资,它能够有效的支援农业业务,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六)建立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应该是我国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一个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场有能力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自主规模化经营,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建立家庭农场必须要推动土地流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并迅速成为“三农热词”。我们敏锐地认识到,家庭农场作为新时期新阶段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家庭农场将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抓手,对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七)政府给予支持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一方面需要对承包户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土地的支持以及一些税收上的优惠,另一方面给转移出去的非农业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帮助其就业。在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政府的支持永远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政府通过采取税收的调节以及出台一些对农业规模化的有利政策,对农业规模化的创业者初创阶段是十分有利的,能缓解一些技术,资金的压力,提升创业者的信心。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能有效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它是我国农业我国现代化的基础,土地规模化的过程只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阶段,它发生在农村经济制度再次变革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体现了对生产制度变革的需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申利侠,郎秀云.我国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视角[J].中州学刊,1998(2)[2]李六石.略论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机制[J].农业经济,2005(1)[3]孙岩.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地规模化经营问题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刊,2006(6):16—20 [4]朱晔.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反思[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1).[5]秦捷英,张仁贵.苏州土规模化经营与问题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1).[6]陈其霆,张玉春.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土地流转[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2).[7]费孝通.江村经济,[M].1.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7)

下载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 年8月3日至8月8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 调查对象:全镇人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

    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周顺增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藉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年来,唐海县抢抓曹......

    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论剑阁县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剑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何绍银 剑阁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梁洪轩 (2008年4月5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糖果KTV经营调查报告 基本情况概述 糖果KTV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于2005年创立,朝阳地区糖果KTV注册资金为六十万,地处五一街7-2号,占地八百四十平方米,经营面积一千七百平方米,拥有......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几年来,我省、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报告[范文]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 开放专科2003秋法学学号:037200213姓名:夏如军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

    许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许昌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