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时间:2019-05-14 01: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第一篇: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时间:2012年02月06日 16时29分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作者:张 艺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42亿。大规模人口流动为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传统的严重滞后的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与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探索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社区化服务管理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下,政府、社区居委会、其他公共组织及个人利用社区资源,依托社区组织和机构,面向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社保、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各地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现实而急迫的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需求面前,在大量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下移到社区的体制现实面前,社区已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也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①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借助社区平台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努力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逐步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均等化政策待遇,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区化管理是有效管理流动人口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单位制影响的逐渐式微和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原有的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汇聚到城市社区,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运行让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社区中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享受流入地市民待遇,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参与社区生活,参加社区活动,融入社区组织,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组织化管理。

社区化管理是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社会为目标。②在当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下,流动人口面临着制度上的社会排斥,主要是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应从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赋予社区基层组织更多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增进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才能使城市流动人口实现与原有的社会心理逐渐分割,逐渐被城市化或市民化。

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阻碍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社区发展并不完善,导致我国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流入地政府供给的公共服务。社区行政化趋势明显: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当前社区基层组织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社区事实上是被视为一种行政执行工具,它从组织、人员到工作、项目以及资金筹募和资源配置,统统由政府机构说了算。③基层政府将社区自治组织当成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是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的具体体现,是导致社区组织行政化的根本原因。

社区归属感差:流动人口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基层组织是居民的自治组织,由居民选举产生,并对居民负责。但是,当前的现状是流动人口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差。社区工作按照管理的对象可

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本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范和管理,以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为主。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被人为地置于对立状态。社区作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居住和相互交往的场所,未能形成一种非制度化的、具有社会情感支持和特殊主义取向的互动关系,反而因制度的区别对待和本地居民的排斥而演变为“二元社区”,④从而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非制度性鸿沟。

社区经费投入不足:流动人口所需公共服务短缺。按照我国财税制度,当前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往往将公共服务地方化,由此导致了公共服务的地方保护主义。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流动人口由于其分散性和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其利益要求往往得不到流入地政府的重视。因此,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区中迫切需要享有的诸如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十分短缺,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社区教育缺失:流动人口素质提升缺乏渠道。当前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于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进入城市务工中面临着职业、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和适应。很多进入城市中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其人际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方面,日常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社区教育的缺失,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缺乏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及重构与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社会关系网络的渠道,阻碍了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育。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中的缺位。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突出社区的主体性地位,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一是要强化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登记、证件的发放、核查等,对证件办理不齐的流动人口进行劝导,并建立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二是重构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职能。流动人口在“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过程中,政府应改变观念,强化属地服务意识,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出发,社区应积极整合就业、社会保障、民政、计生、工商等部门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政府应转变职能,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使政府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核心是参与。社区组织应赋予流动人口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和管理范围,做到与本社区居民同对待、同服务、同管理。

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是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基本保障。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充足、保障的原则,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等社区专项经费按照财权和事权划分相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相应增加。另外,应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

完善社区教育,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素质。由于流动人口突出的流动性特点,居住地点的不固定使他们在传统正规教育框架内难于接受教育。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课程,开设内容灵活多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以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劳动技能、生活常识为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区流动人口参加社区教育。(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本文系公安部软科学课题“中部崛起背景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2011LLYJJXST095)

注释

①王志强,郝安振:“社区已成社会管理前沿,服务均等化维护社区稳定”,《半月谈》,2011年第6期。

②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③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④罗黎:“基于社区参与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5页。

第二篇: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 时间: 2010-01-14 ]

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我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去年,我乡外来人口4300余人,截止今年5月底,我乡外来人口达到6000余人,估计年底达到1万人左右。外来人口绝大部分来自江苏、贵州、四川、江西、河南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和废品收购等行业。

面对外来人口对我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消防交通安全、劳动就业等带来的诸多压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积极防范入手,2008年,秀山乡出台了《秀山乡新居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乡、村、户三级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网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等作了全面阐述。

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外来流动人口组织网络。

在组织领导体系上,由乡党委一把手任组长,主要承担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等四项职能。流动人口信息实行统一采集、部门共享、双向互通的模式,为各项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领导小组下设新居民管理与服务中心,夏琪兼任主任,李力任副主任,综治办、计生办、便民服务中心、交通协管站等办公室人员和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及各基层外来人口登记管理服务站站长为成员。主要负责指导、督查、协调和上报数据、材料等工作。

二、建立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1、完善信息反馈机制。2006年4月,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站,聘用了信息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并定于每周五下午为信息反馈日。我乡还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带设立信息点,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畅通了信息反馈渠道。

2、建立举报有奖制度。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举报有奖制度,在各社区宣传橱窗等醒目位置张贴计划生育有奖制度,对举报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生育情况,提供线索,经核实后对举报者予以重奖。

3、完善房主和用工单位责任制。社区加强与派出所的配合,抓住流动人口办证、用工、租房等环节,完成了“出租私房排摸登记表”,和“暂住人员排摸登记表”。同时各外包单位指定专人即协管员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定期的把人员招聘情况、去留动静、婚姻状况等情况上报社区,社区计生服务员再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乡计生办。另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房东对承租者进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宣传,发现计外怀孕、生育等情况报告社区,及时做好补救措施。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乡已与41个用工单位签定了计划生育责任合同,签定房屋出租户计划生育责任合同350份,达到与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户共同对流动人口实施管理与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外来人口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全乡6000余名外来人口中,除少部分集中居住外,约有70%多散居在农民零星的出租房里,集中居住地不是规模小,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差。散居的出租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外来人口管理压力很大。

2、多头管理,但效果不明显。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建、卫生、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局限于自身管理职能,齐抓共管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管理合力。作为基础管理层面的乡镇和公安派出所、村(社区)外来人口管理站与社区协管员,也因责权不清,工作经常扯皮,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3、制约手段少,责任落实难以到位。大多数企业主和出租房房东参与外来人口管理的意识淡薄,有的企业主只顾赚钱,雇佣无暂住证的外来人员,不配合管理单位做暂住证,把“8小时外”的管理推向社会,“谁用工,谁负责”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出租房的房东因另有居所,客观上远离出租房,对承租人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有无暂住证及平时活动情况知之甚少,对任意留宿、借宿、转租现象不闻不问,“谁出租,谁负责”流于形式。诸如此类的弊端非常明显,但是制约手段缺乏。

三、建议、设想

去年来,秀山乡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领导体制的同时,秀山乡着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网络和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就是把社区干部、计生协管员、外来人口协管员三方力量结合起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目标管理的绩效考评方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为便于服务管理,把社区作为一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中,划分若干个小网格,每个大网格配备一名计生管理员,每个小网格配备一名计生联络员。由计生联络员核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年龄、婚育、避孕节育等方面的情况,记入小网格的人口计生管理档案。计生管理员每月召集开一次计生联络员会议,将各计生联络员了解到的情况汇总。乡计生办每月召开一次计生管理员会议,将各社区的有关情况汇总,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各大网格之间坚持信息互通,力争做到“无缝隙”管理。

第三篇:2012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建议

2012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建议

一、富原社区基本情况

富原社区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纸业巷、华侨、手管巷、气象巷、西大桥巷等地,因为处于平房,所有出租房屋的比较多。陪读的、务工的占多数。截止2011年3月底,统计流入人口总数282人,其中跨省流入54人、自治区流入87人,市内流入141人。然而陪读户以及租房户没算进流动人口中。

二、外来流动人口以及乡镇间陪读户社区管理的存在问题

政府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公安部门的暂住户口管理;计划生育部门的婚育证管理等。事实上,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工作大量是由社区居委会做的。但对于居委会来说,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往往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上级各部门与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现在普遍存在“公安一肩挑”现象,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未能形成合力信息共享不够,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综合配套措施不多。

2.社区对出租屋管理存在难度。最近几年因为房屋拆迁、孩子读书、没有固定住所的,都在县城租房住。这些人们流动性比较大,不停的换地方,尤其是建筑工地的外地务工的工人成群结队的形成了“镇中村”,语言难沟通,对管理也形成不便。

3.各乡镇信息微机录入重复。陪读户因为在户籍所在地已经做了信息录入,但是搬在新的陪读所在地还得进行信息录入,这对计生的微机录入带来不便。

三、构建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组建社区居委会与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协作机构,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外来流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常设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政策规章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综合研究和推进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建立外来流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管理站(点),组织机构纵向到底。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将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硬指标,尤其是人口信息采集输入工作,落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中心、管理站(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划拨的专项管理经费挂钩,奖优罚劣。

2.完善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社区一线力量,实行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四方面的管理:(1)是对租赁房屋的管理。房主出租房屋时,房主必须与社区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承担治安责任。(2)是对大型工地的管理。针对外来流动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设立暂住人口管理处,对进入企业的每一名外来流动员工进行登记备案,派出所为其建立集体登记簿,按集体外来流动户口进行管理。(3)是对雇佣暂住人员的管理。雇主雇佣暂住人口必须限期带其到社区办理暂住手续,并与派出所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承担治安责任。(4)是对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实行业主管理制度,与业主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每月进行复核,人员有变动的及时变更登记。

3.加强推行以居委会为主导的出租房屋委托管理。房东与出租房不在同一处或者房东出门在外经商,房东无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或房东不履行治安职责。对于这些情况,探索走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行

由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办公室或物业管理公司委托管理。由房东委托给外口办,由外口办负责房屋寻租、外来流动人口登记、出租房屋检查。时时掌握外来流动人口变动情况。这样可以充分调整社会资源,使公安机关集中精力抓好外来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员的管理,实现齐抓共管。

4.外来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化管理。在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在确保社区居委会主导地位的同时,应当允许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自治组织的发展。实际上,在一些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有的已经出现了外来流动人口自己的组织,而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非正式小团体更是数不胜数。应当承认,外来流动人口内部所形成的这些组织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方便、情感的满足,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如果对这类自治组织加以正确的引导,无疑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作中,社区组织可以吸收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加入居委会的“干部”队伍,通过吸纳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既有的群众自治组织,让外来流动人口从过去的单纯“被管”成为管理者的一部分,由此实现外来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第四篇:社区流动人口管理

燕北里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以来,我社区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把其做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社区”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落实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措施,强化管理工作,保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起流动人口在我社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构建和谐环境,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我社区以推进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不断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我社区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我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二、以抓“服务”为宗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我社区坚持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我社区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

三、完善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我社区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领导小组,使我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1)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并办理暂住证。我社区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建档。

2)强化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我社区以此为切入口,狠抓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社区领导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

四、提高服务和宣传工作水平

我社区十分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不断提高对他们的服务和保障力度。切实做到保障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平等,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群体中的矛盾纠纷。

我社区将继续深入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其列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内容。使我辖区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汇报材料

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汇报材料

小学校社区位于详详细细向南1000米处,依托小学校公司而设立,辖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下设3个居民小组,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6家,有常住人口1802人,共管理流动人口659人。近年来,学校社区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目标,以丰富文化活动和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同管理同服务,以亲情服务促管理,以关怀关爱强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社区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社区现管理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75人,其中无孩21人(现孕7人),一孩118人(放环106人,女扎2人,药具3人,无措施7人<抱养2人,丧偶2人,3人近月出生>),二孩30人(结扎27人,放环3人),多孩6人(女扎6人)。当年安排生育指标13人,领取独生子女证累计112人(当年领取独生子女证2人)。管理流入已婚育妇59人,其中无孩2人,一孩11人(放环8人,无措施3人),二孩40人(女扎40人,其中二女户为5人),多孩6人(女扎6人,其中多女户1人)。流出已婚育妇13人,无孩3人,一孩10人(放环8人,女扎1人,药具1人)。当年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两有户节育1户,1孩节育2户。当年常住人口出生9人,流动人口出生5人。

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组织完善。为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创建工作,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室,调整了1名业务能力强的社区流动人口专干,4名协管员,吸纳计划生育协会会员54人,细化了协管员工作责任制、奖罚兑现措施,明确了目标,靠实了责任。坚持每月由4名协管员对流动人口清查登记1次,流动人口专干汇总并上报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促进工作落实,确保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二)抓硬件建设。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社区从强化阵地建设入手,将社区办公阵地建成了集留守儿童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温馨之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无偿向流动人口提供便民维权、就业和致富信息、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帮扶慰问、政策法规咨询、生殖保健指导等服务,落实有关优先优惠政策,保证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待遇,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安居乐业。

(三)抓规范管理。社区本着“关爱流动人口,优化发展环境”的原则,按照红会路街道创建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的要求,认真完善各种台帐资料,完善流动人口常规资料台帐16种,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特色管理资料台帐7种。

(四)抓以房管人。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把流动人口中的积极分子吸纳为协会理事成员,发动有责任心和关心热爱人口计生工作的居民担任楼院长,形成覆盖社区、居民小组的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社区与用工单位、出租房屋房主等逐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各自职责,定期核查落实情况,对出租屋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掌握清楚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每周组织流动人口协管员对用工单位和辖区内流动人口变动情况进行集中重点清理登记和督促办证。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向外地的流出人口实行跟踪管理,在为其办理《婚育证明》时,留下其详细的联系地址,并利用部分流出人口在户籍地享受低保、社保政策的育龄妇女的信息,及时督促其回来办理手续,以便了解其生育节育状况。

(五)抓部门协作。社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纽带,由社区主任牵头,以社区计生专干、协管员和综治员为骨干力量,加强了与派出所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对区域内流动人口坚持“月清理、季核查”制度,及时核实相关情况,确保流出育龄人口全部登记建档,主动发函,督促流入人口办证,签订管理合同,认真查验《婚育证明》,确保流入人口纳入管理率、协查通报率等各项指标达标。

(六)抓优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社区始终坚持亲情服务理念,把技术服务、健康检查、药具发放、宣传教育、证件审验、证件办理等服务送到流动人口中,让她们真正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使流动人口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还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先导来抓,有效增强了流动人口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建成以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检查、流动人口管理、阳光计生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大院,做到对流动人口政策宣传经常化。增强了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把人口与计生宣传教育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74人,常住人口生殖健康检查85人。做好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给他们说明应该办理的证件和履行的义务,留下维权电话和社区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制作并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内容和城镇居民利益导向政策明细卡片。充分发挥计生协管员和广大流动育龄群众的桥梁作用,勤联系、多沟通,做到真心对待、诚心服务,变注重管少数人为服务多数人,全面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使流动人口对社区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了流动人口的“温馨之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质服务,红光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验证率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为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下载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出租房、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平台初步规划

    嵊州市出租房、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平台规划方案 一、 建设思路 1 建设目标 (1) 建成出租房、流动人口数据采集和交换体系。充分利用全市现有基层工作队伍(如网格化工作人员)的采......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013年10月28日 2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康静宁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9 一、产生背景与概念释义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

    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的新载体——河南东路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汇报材料二工街道河南东路社区位于新市区江苏东路188号,管辖范围东起天津路、西至河南东路北一......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研究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我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进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动。至去年底,我市流动人口数已达11万多人......

    实化社区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滨江社区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关怀关爱专项行动 今年春节前后,滨江社区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专项行动,结合自身实际,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专项行动......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社会化管理,以“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服务理念,以关爱于民,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以居民自治为管理模式,以创......

    社区网格化管理

    1、什么是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

    社区网格化管理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友好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根据县镇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友好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以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