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龙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情况汇报定稿
和龙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情况汇报
(2012年8月24日)
首先,对省州领导到我市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和龙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情况
我市所辖8个镇,7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达77355人,涉及农户26117户,总耕地面 36566.92公顷。家庭承包地面积22039公顷、涉及人口59639人。鉴定延包合同户数20645户,涉地面积22039公顷,无地人口总户数5742户,涉及人数13369人,失地人口户数1924户,涉及人数4347人。机动地面积205.92公顷,“四荒”、草地、林地共104852.24公顷。
1、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情况
我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保管、科学分类四项原则,加强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机制。实现了档案装订统一、规范,做到专人负责,推进了我市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管理情况
自2003年发放经营权证以来,我市共发放经营权证书20645份。按照“四统一”、“四相符”、“五到户”的要求,基本上实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落实到户。经营权证 1
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市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对未发证的农户进行了补发工作,设立经营权证登记簿,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记载的事项应一致,并将信息输入指定软件。
3、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基本情况
我市依托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建立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搭建了土地流转平台。通过建立市、镇、村三级流转服务机构,构筑了信息收集、发布渠道,建立了信息服务系统。并且建立了咨询指导系统与纠纷调处系统。在通过对在市镇两级加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牌子,建立了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为土地流转双方搭建了固定的土地流转交易场所。
截止到目前签订流转合同份数6206份,签订流转面积10106.03公顷,比上年增长33.21%,占二轮承包面积的45.8%。我市的土地流转主体由以往单一的逐渐向农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和专业农场等多元化发展,土地在规范流转的同时实现了集中经营,规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4、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
2007年我市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共20人,仲裁庭实行流动办公,即哪有案件,就去那个哪仲裁。目前为止共收到土地纠纷40件,调解31件,审理
9件,有效的防止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二、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因土地级别不一致,将级别不够的土地按照一定比例缩减面积,记入到台帐面积同时农民经过多年开荒的册外地,村集体也没有及时记录到台帐面积;二是档案管理不完善,个别地方存在没有台帐问题,因村委会换届,乡镇合并等原因,土地台帐不及时移交,在没有原始材料的情况下,没有具体查实查证,导致台帐丢失或是后补台帐登记有错误。
2、经营权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2003年发放经营权证时,因管理者监督没有到位,乡镇、村里工作人员乱填写信息内容,造成经营权证、经营权证登记簿、土地合同不符;二是部分地方没有将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到农户手中。
3、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私自流转现象严重,流转合同不规范;二是规模经营面积较小,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期限普遍短,集中连片流转的少,很难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不利于吸引大的经营主体投资兴业。
4、农村土地纠纷调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农户未经村委会同意,也没有到乡镇经营站备案,将土地私自流转;多层次发包,导致流转主体不明确;流转合同不规范,农户流转时只签订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村里收回耕地时没有按照程序执行,给土地纠纷调解造成困难;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后,土地收益越来越多,因此农民之间有着不平衡流转关系,导致失地农民回来要地的多,从而引发很多的纠纷; 二是在调处土地纠纷中,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细致,一些新的文件、政策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相互抵触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纠纷调处带来困难。
三、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签订和完善三十年土地承包使用期合同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是未签订三十年土地承包使用期合同的村组,都是时间跨度长,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开展难度大。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晚解决不如早解决,否则,容易引发更多的矛盾。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度重视度,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力度,狠抓落实。凡是未完成二轮延包工作的乡镇,要抽调专人组成工作队,包村包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责任到人,协助村组开展好延包工作,做到承包面积、四至、合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
2.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早日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明确农户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调查摸清土地流转关系。
3.妥善处理好土地承包纠纷。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根本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有关部门开展好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调处工作。
4.落实责任,搞好配合。各镇及农业、监察、林业、畜牧、国土、水利、信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抓好抓实。
第二篇: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惠及数亿农民、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建设、国土整治等方方面面。每一方面都是新农村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新农村建设主旨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归根结底都与土地问题有关,因为土地是农村独有的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载体,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财富。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经历了数个相应的历史阶段的变化,并发展为现在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但她的经营者都是农民,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所以新农村与土地建设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所以农村土地问题也得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自古以来农民依赖土地养家糊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仅依靠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很难维持生存,大量的农民逐步变成农民工,他们把外出打工的收入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把种地当作副业,有的甚至干脆脱离这一亩三分地去寻求发财致富的道路。他们有的将土地无偿或廉价转包他人,有的甚至抛荒。这样以来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充分发挥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作用,解决农村富余劳力,让真正的农民富裕起来,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条捷径。
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其实土地流转以前在不少农村已悄然流行,但许多农民担心因流转承包经营权而失去承包权,使流转期短、流转规模小,又因常常是无偿或廉价再加上不规范,以至于损害了流转双方农民的利益。这种不规范而又无多大经济利益的流转,往往形不成规模,也就没有流转的市场。尽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在承包权长期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但目前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问题仍持观望态度,其一因农民不熟悉具体的法律政策;其二因农民无法预知土地增值效应,他们对土地流转还是感到茫然,不敢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轻易流转出去,这样势必造成流转效率低,由此看来农村土地改革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升级转型的瓶颈。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为农户提供流转信息、开展政策咨询、指导合同签订、解决承包纠纷是推动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合理地评估土地价值,是增强合同的科学性、严肃性,保证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保证土地转让期间稳定的基础。
2、建立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 许多问题,一是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够规范。目前,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没有建立,在完备流转手续、规范流转程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进行自发性的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纠纷隐患较多。二是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够健全。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一些地方尽管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真正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运作的并不多。流转市场发育不良,中介组织匮乏,信息不灵,往往出现农户有转出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土地流转中政府定位不当。一些乡村组织直接充当土地流转的主体,不尊重农民的意愿,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或者作为突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损害农民利益。由于流转的动机和做法各异,在操作中曲解甚至违背土地政策,如有的强行反租,有的租金补偿过低,有的明着“反租”,暗着“倒包”,土地租金的收益分配缺乏透
明度。四是非农建设用地存在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倾向。目前,非农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实行国家征用,没有区分公益性、经营性的不同性质。征地与供地采用双轨制,征地沿用计划经济时的强制办法,但供地却采取市场经济的有偿出让,政府“以地生财”。伴随着房地产热、大学城、开发区、小城镇建设的逐步升温,征地失控,“圈地运动”不断升级。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方法不合理,采取“一次性买断”,且补偿费不能全部到位,层层截留,农民只能得到一点安置补助,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夺。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又不能从土地上得到赖以生活的经常性收入,成为无业游民,威胁社会稳定。鉴以以上问题,建立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驾护航是十分必要的。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自愿、公平的市场经济原则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或交易。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并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第一、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土地经营者、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土地流转关系确立后,流转双方要签订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合同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公证。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使流转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第二、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体系。市场中介组织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没有市场中介,就会使土地流转的机会减少、成本增加、风险加大。依托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类似土地托管服务中心的市场中介组织,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服务。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主体创办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和土地银行等,借鉴国有土地的管理办法,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体系。
第三、准确定位乡村组织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乡村组织是农村土地的管理者,它监督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农户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而不应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去干预甚至取代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因此,乡村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定位应该是加强管理和搞好服务。要做好涉及土地流转的资格审查、合同公证、档案管理和动态监测等工作;要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中介、组织、协调等服务工作;要制定土地利用与流转的长远规划,做好土地的集中连片和整理工作,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切实维护非农建设征地中农民的合法利益。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不仅具有生活保障功能,还具有不断增值的资产功能。对非农建设征地,要区别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用地方式。对国家公益性建设用地,可采取征用的办法,但征地补偿款不应层层截留,大部分应归农民。对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宜再采取征用和“一次性买断”的做法,应学习广东、上海等地的经验,采取租赁或土地入股经营的形式,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3、探索尝试各种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基本上有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流转模式,并允许多种模式并存。胡景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为农村土地流转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同时土地流转模式其实在各地都有了一些尝试:浙江省温州市通过创新耕地流转模式,通过转包实现耕地向种粮能手、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集中,并实施全程机械化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四道河子镇下八户村,2005年通过土地互换,将七零八碎的上千块土地,一下子改造成块块大条田,并腾出了小块地的田头地梗,即有利于播种、收割、灌溉、管理、省时省力省钱,又提高了土地的有效利用率,粮食增产增收。土地互换后,下八户村节水30%,增地 5%,人均增收347元,节省劳动力50% 甘肃省的首个股份合作社在甘肃宁县焦村成立,农户携地入股,由合作社集体使用,由种地能手或企业承包种地,入股农户参加农业收入分红。目前,该村入社弄农户占全村农户的51%以上,人口占54%以上入股地占33%以上`。专家介绍,当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难以应对市场,农民增收困难。进行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种植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土地流转形式的产生是农村发展的需要;用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不需要改变当前土地承包政策,却可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应对市场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并可将部分劳力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福建三明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起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业务,目前全市农信社累计已发放该类贷款318万余元。近年来,三明市各地农村信用联社先后探索“公司+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基金担保+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和直接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等方式,解决农民对土地规模化开发资金需求。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将自家土地交由同村农户经营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给农业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融资难问题也随之产生,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多种流转方式是解决农户融资难的出路。” 这些举措不仅遏制了耕地抛荒现象,还成功稳定住了粮食生产。
4、创新为农金融服务,激活经济发展。
为了流转双方的共同利用,促进流转的畅通,在流转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多种组织形式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信用担保的范围和比例,探索建立农户小额贷款联保机制。在健全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风险保险机制。
土地流转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民受益匪浅,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然而我省是个农业大省,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土地流转速度不是在加快,而是处于停滞状态,这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我省应在借鉴全国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原因:一是中小农户疑虑、担心,不愿流转土地;二是土地价格偏低,不想流转土地; 三是地块分散,不便流转土地。
措施:一是培育需求主体,依靠业主拉动土地流转;二是采取灵活方式,依靠创新助推土地流转;三是发展高效农业,依靠共赢实现土地流转 ;四是搭建流转平台,依靠中介促进土地流转。
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户敢于自主流转;二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商品化、市场化步伐,让农户愿意流转; 三是积极创新,推广能够实现各方共赢的土地流转方式,让农户乐于流转。四是提高种田大户集中土地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土地流转的有效需求主体;五是稳住“口粮田”,激活“商品粮田”,让土地流转更加平稳;六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让土地流转更加方便;七是加强对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让土地流转更加规范。
作为安徽省大市之一的淮南市土地流转情况如何呢?
据调查,目前我市土地流转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流转的市场还没有正式形成,流转的制度还没有建立健全。为了加快我市土地流转进程,应大力宣传我市田家庵区三和乡38户农户的做法。地处舜耕山南面的三和乡是山南新区建设之乡,两三年前的那里的农民还是整天蹲在家里,硬是守着土地度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但到头来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也只不过几百元。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在村干部的耐心引导下,他们打消顾虑,积极大胆地进行了尝试,三和村3个村民组的38户农民与淮南市天香生态园林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他们把包括已闲置、荒弃多年的沟塘堰坝及低洼地在内总计237亩的土地出租出去,一亩地一年的租金就能得到600元,另外他们可以腾出时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他们一边挣钱一边收钱,何乐而不为。这回三和村的38户农民走出了一条从未走过的新路子,开辟了一个发展规模经营的新局面。三和村的这次土地流转,为三和乡乃至全市作了个示范,初步改变了农民的经营意识。最近三和村近2/3的农民外出打工,这将为下一步的土地流转孕育条件。今后我们在大力宣传三和村做法的同时,更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流转制度与模式。在舆论导向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开创我市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三篇:农村土地管理
宝坻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
来源: 作者: 日期:09-12-2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秩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三条 对有条件的村庄,鼓励村民向小城镇集中或实施迁村并点,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四条 宝坻新城、京津新城和各镇政府所在地的规划控制区内,应按照城镇居住区标准统一规划建设村民住宅,不再审批宅基地。
第五条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占
用耕地。
第六条 农村宅基地审批实行计划管理。宅基地审批计划由区政府根据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建设用地计划,结合各乡镇村民的需求量,综合平衡后统一下达给各乡镇政府。各乡镇当年使用宅基地不得突破计划用地指标;计划指标未用完的,可留作下使用。
第七条 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
第八条 农村宅基地严格实行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每户用地面积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
第九条 鼓励农村房屋在本村内依法交易流转(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但购房者需符合宅
基地申请条件,否则不予办理变更登记。
农村宅基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使用,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或以购买“小产
权房”的名义变相购买宅基地。
第十条 农村宅基地的审批,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到申请户公开、申请条件公
开、审批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 宅基地管理
第十一条 宅基地管理实行区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乡镇分工负责制。
(一)区规划局负责全区农村村民住宅规划管理,依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宅基地的用地管理,办理新增宅基地的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转用审批,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三)区房地产管理局负责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及办理房屋交易过户。
(四)乡镇政府负责分解区政府下达给本乡镇的宅基地利用计划,对村民提交的宅基
地申请进行审核。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十二条 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因结婚等原因,需分户建房,且原宅基地面积分户后低于一户宅基地标准的:
1、单子户,儿子年满二十周岁的;
2、单女户,女儿年满二十周岁,招婿入赘的(需有男方户口迁入证明);
3、多子户,长子年满二十周岁的(在校学生暂缓审批);
4、多女户,长女年满二十周岁,招婿入赘的(需有男方户口迁入证明);
5、异性子女户,长子或长女年满二十周岁的(在校学生暂缓审批);
6、其他需要分户建房情形的。
多子女家庭申请宅基地,应有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或者足额缴纳社会
抚养费的证明。
(二)经批准回乡落户定居的退伍军人,无宅基地的。
(三)户口在原籍、毕业两年后工作仍未落实的大中专毕业生,达到分户条件需要新建住
宅的。
(四)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五)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的。
第十三条 村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宅基地:
(一)本村没有编制村庄规划或编制的村庄规划未经依法批准的。
(二)原有宅基地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可以满足分户需要的。
(三)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各乡镇政府依据区政府下达的宅基地利用计划,以村为单位进行分解,并负责宅基地转用的初审工作。
第十五条 区规划局和区国土资源分局对乡镇汇总上报的宅基地申请进行会审,原则上
每季度首月上旬会审一次。
第十六条 农用地成批次转用宅基地审批程序:
(一)村民委员会依据宅基地分解计划,按照相关民主程序,提出宅基地申请,报乡镇政
府初审。
(二)区规划局和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据《宝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对宅
基地申请进行会审。
区规划局负责现场勘察、选址,确定用地位置,核定用地面积,出具选址意见书。
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负责出具建设用地预审报告。
(三)乡镇政府根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预审报告,对拟转用为宅基地的地块进行实地
勘测定界。
(四)区国土资源分局对相关材料进行组卷,报市审批。批准后,向乡镇政府下达《农用
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通知书》。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审批程序:
(一)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通过后报乡镇政府。
(二)乡镇政府对村民是否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回村张榜公布,公示期七天。群众对审核结果提出异议的,乡镇政府应重新审核,并及时公布结果。
(三)乡镇政府持《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通知书》、村民宅基地申请和审核意见等相关材料,到区规划局核定用地位置,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到区国土资源分局办
理《建设用地批准书》。
(四)村民房屋建成后,分别向区规划局、国土资源分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和《建设用地验收合格证》,区国土资源分局按规定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五)村民持相关材料向区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八条 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拆旧建新(不增加用地面积)的审批程序:
(一)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报乡镇政府审核。
(二)区规划局依据村庄规划,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村民按规划许可要求进行建设,房屋建成后,向区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
验收合格证》。
四)村民持相关材料向区房地产管理局申请换发《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九条 使用原有宅基地拆旧建新,需要增加用地面积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程
序报批。
第五章 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二十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处。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但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进行
建设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查处。
第二十一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外违法占地进行建设的,乡镇政府负责日常监管,由区
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查处。
第二十二条 宝坻新城、京津新城和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取得用地许可,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违法行为,由区综合执法局负责查处。
两个新城和镇政府所在地规划范围内虽取得用地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但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实施建设的,由区规划局负责查处。
两个新城和镇政府所在地规划范围内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
查处。
第二十三条 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
查处。
将村民宅基地或者宅基地上的房屋向城镇居民出售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查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房屋交易法律法规的,由区房地产管理局负责查处。
第二十五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应配合执法部门对本辖区内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区以前所发有关文件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第四篇:土地管理汇报材料
土地会议汇报材料
在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下,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积极应对管内各种复杂情况,在土地办证和处理管内江宁镇站被地方政府非法占用约3000平米铁路用地的事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南京地区“土地会议”工作的安排,现将上述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土地办证工作:
2011年路局下达给我站的办证任务是电气化改造时未确权3宗新征用地,接任务后我站高度重视对这三宗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克服资料不全、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种种困难,在路局土房处、南京土房所指导帮助下,在兄弟单位配合下,精心组织,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查档调查,做好基础工作。我们充分利用路局土地档案馆和南京土房所档案室的土地原始资料,仔细阅读,认真收集每宗地的相关征地文件纪要和宗地范围以及原有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等。同时走访省国土厅、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建档案馆、以及相关村镇单位了解情况,尽量做到资料准备完整、全面。同时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认真分析梳理。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掌握政策的能力。土地确权领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通过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文件政策和铁路用地的有关规定规章等,熟悉有关地籍的政策法规,使我们更加正确掌握了确权办证工作的流程少走弯路。
三、加强沟通,只有充分利用好政策,才能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我站办理的这3宗地都是新征用地,由于当时的特殊性都是先施工后
办理征地手续,因此存在资料不齐全的现象,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二十多次前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此3宗地的办证工作。
处理非法占用铁路用地工作:
一、管内江宁镇站土地被地方政府非法占用的概况
2011年4月13日,管内站根据《站巡线办法》规定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发现上行进站信号机内米处,有施工单位挖沟砌围墙,场地内存放大量片石用于平整土地。接汇报后车站土地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及时前往现场实地调查,根据土地证对照,确认地方政府违法占用铁路土地约3000平方米施工,对铁路用地合法权益构成侵权。
二、主动出击,多种方式,全面维护铁路合法用地权益
由于此次侵权面积较大,车站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会上站长、书记、分管领导对本次侵权处理提出明确要求,结合以往处理此类事件经验,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主动汇报,上级部门领导高度关注。车站积极与路局土房处和地区土房所沟通,土房处和地区土房所的领导在听取车站的汇报后,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并对我们提出明确要求,一定要把本次侵权事件处理好,切实维护好铁路合法用地的权益。
2、加强巡检,坚决依法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车站召开专门会议后,分管领导及时带领土地管理人员,前往此次侵权行为的主体单位街道办事处,对本次侵权行为进行沟通,在出示土地证后,承
认此块地为铁路用地构成侵权,同意暂停施工。车站根据情况要求江宁镇站每天必须去现场巡查一次,并将巡查情况及时上报车站土地管理部门,有效的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坚持不懈,取得政府支持。在分管站长去街道办事处沟通过2天后,施工方又开始偷偷摸摸的施工,根据车站领导的指示立即前往施工现场,张贴了发的《关于立即停止在铁路国有土地上违法施工》的公告,并发公函给区人民政府、区国土资源局、街道办事处三个部门,要求尽快停工停止侵权。可发过公函后施工方仍“我行我素”继续施工丝毫没有停工的意思。在此种情况下车站领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拨打了“12345”市政府维权服务热线,服务热线受理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给了答复,本次侵权事件市政府已批示区政府妥善处理,得到答复后车站分管领导和土管人员及时前往区政府进行沟通,区政府批示根据土地证的对比,区街道办事处确实侵占了铁路国有土地,要求区国土局和区规划局及时处理好此事。于是车站领导又前后多次前往上述2个部门进行维权,请求政府尽快解决此事。
4、积极沟通,督促侵权单位尽快停止侵权。根据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批示,车站紧盯不放又先后多次前往街道办事处,要求其按上级部门指示立即停工停止侵权,实践证明效果明显,目前街道办事处已同意以协议形式租借此块铁路土地。
5、几点启示
①、预防为主。认真落实土地巡查制度,切实落实责任制,对出现的土地侵权事件有一件解决制止一件,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
态。
②、加强沟通。与路局领导,业务处室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对发生的侵权行为,要多跑多问,及时汇报制止,对拖而不决的侵权事件,要采取多种方式“双管齐下”去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铁路用地的权益守护好每一寸铁路土地。
③、形成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土地管理三级网络的作用,强化土地管理日常巡检工作,紧盯侵权行为不放,对及时举报侵权行为的部门和个人落实好奖惩制度,通过土地管理三级网络的实行,努力形成各司其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总之,在目前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寸土寸金”的大背景下,铁路土地确权领证和维权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开展好上述工作是我们站段级土地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把铁路土地确权领证和维权管理工作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上来,落实好部、局各项政策法规,发挥出站段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横板桥镇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横板桥镇农村集体土地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魏志坚
副组长:周玉彬(常务)廖子健 刘新武 罗昭华
宁佳强 李 陆 廖继德 周 露 胡彩花
刘玉君
成 员:欧阳怡 邹 军 钟家林 王 晔 罗云飞
袁贵文 张小毛 钟 或 杨鑫鹏 彭育勇
范银峰 刘科锋 王岐旦 刘玉央
二、管理方式
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纳入镇政府统一管理,采取领导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国土资源管理员包村的方式进行管理。
三、工作职责
驻村干部工作职责:负责辖区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农民建房监督管理。具体负责农民建房的申请初审把关、现场察看、土地巡查及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制止、上报和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国土资源所人员工作职责:对辖区内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具体负责。包括农村村民个人建房用地的申请受理、现场察看、审核把关、用地报批、证件送达和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片长职责:负责组织辖区内农民建房用地的察看及违法用地的制止、拆违工作。
四、农村村民建房的审批程序
申请人向本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村(居)委会签署审核意见→驻村干部初审签署意见→国土资源所受理→片里组织现场察看→国土资源所审查是否符合建房条件→符合建房条件的向申请人发放绘制红线图《建房用地审批表》再由本组村民户主签字及村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新选址的拟建地要在村组进行批前公示10天→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国土资源局审批(红线范围内的老屋翻新由镇人民政府审批)→发放用地批准书→国土资源所打桩放线。
建立集体会审制度,对占用耕地的村民建房由镇长、分管领导、国土所长、副所长及驻村的国土员进行集体会审,符合建房条件的应先补充开垦相同数量、质量的耕地后再审批。
五、违法占地案件的查处
原则上各村委会主任为土地信息员,对本村辖区内的违法用地行为,应当在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2日内上报驻村干部和国土所驻村干部,各片应在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3日内组织国土资源所开展立案调查和核实取证工作,并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制止未果的,各片应在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5日内组织拆除。
六、奖惩办法
1、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纳入村、驻村干部、国土所干部的绩效考核。
2、工作经费安排:镇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农民建房现场察看、土地的动态巡查、违法行为的制止查处。全年未出现违法占用耕地的村奖行政驻村干部500元、村(居)委会1000元。
本方案从2014年5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