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口镇农村经济管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突出重点服务三农
努力开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新局面
中共史口镇委员会史口镇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2日)
史口镇地处东营市西郊城乡结合部,全镇辖61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0.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近年来,史口镇在上级农经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以深入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为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区两级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锐意进取,巩固基础,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全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6.68亿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2元,同比增长22%。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抓引导、重扶持,力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把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组织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以会计为主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寿光、诸城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并邀请专家到合作社现场授课。2011年,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5次,培训80余人次,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强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1
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着力加强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自主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逐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销售。“鸿丰”蔬菜、“海峰”蔬菜等农产品已注册了商标,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与胜大超市等大型超市签订了销售协议,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抓完善、重提高,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市场建设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或典型,大造舆论,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明白政策,放心流转土地。二是培育良好市场环境。坚持在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政策贯彻、合同化管理、信息服务、纠纷调处五个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积极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切实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确保了流转规范有序共流转土地1700余亩;以建强镇村两级流转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为平台,完善了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优化了流转外部环境;以依法建立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为依托,健全了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确保
而来流转纠纷及时化解,共化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20余起。三是完善农业承包合同。对全镇61个村的经营权证书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向农民宣传持有承包合同书及经营权证书的重要性,对发现的损毁、遗失经营权证进行补发,共补发1065份。同时,对各村的档案尤其是财务档案、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进行了重新归档和认真细致的整理,使档案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三、抓监管、重防控,确保农民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广播、设置宣传橱窗、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社会和群众对财政部门落实惠农政策情况的监督。二是加强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管理。镇政府严格执行《山东省村民一事一议村级筹资筹劳办法》的规定,对“一事一议”提出了明确规定,各村需群众“一事一议”出资出劳的,必须严格履行民主和审批程序,必须经村民代表议事会通过,报镇党委审批后实施,并不得超过上限规定。镇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愿投资投劳,今年共有10个村采取了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无违纪问题发生。三是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全面做好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行中,全镇“一卡通”农户存折发放到户率达到100%,各类补贴资金均采用“一卡通”农户存折发放,无截留、抵扣现象。2011年,全镇共计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35.71万元,每亩补助 98.45元;积极争取资金对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户进行补贴,确保免税直补等工作落到实处;收取农村合作医疗款159.6万元,农户个人承担
部分无超标收费现象。惠农政策资金的及时、准确、足额兑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四、抓规范,重深化,进一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深化资金管理。严把涉农收费项目和文件审批关,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项目出台和公示的审核,积极组织开展对重点村的监控,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集体资金管的好、管的住。二是深化财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但是政府有效接受群众监督的阳光工程,同时也是稳定大局,集思广益的重要举措,我镇全面推行了“集中支付制度”和“集中核算制度”,财务公开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全面负责,切实做到了“日清月结,月底公开”。三是深化债权债务管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村进行了严格财务清理,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积极设法化解村级债务,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消除了干群之间的矛盾,避免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尽管我镇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政策,攻坚克难,率先发展,努力争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排头兵,为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镇信访工作典型发言(最终版)
镇信访工作典型发言
突出“六大重点”强化“五个转变”
全力打造和谐平安xx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我们xx镇地处xx县最南端,南濒洪泽湖,东靠淮安市淮阴区,是由原xx镇、xx乡、良种场合并的乡镇,全镇共19个村(居),6.5万人口。由于地处偏僻,范围较大,加之是合并乡镇,2003年全镇信访形势一度呈现民间社会矛盾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告状多的“三多”局面,以致连续两年被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乡镇。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县信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自加压力,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创新思路,狠抓信访问题的解决,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六大重点”,推行“五个转变”:
突出六大重点:一是突出作风民主重点,强化群众观念。我镇首开全县先河,在瓦房、砂咀两村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试点工作。联系瓦房、砂咀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推行村务公开为基础,坚持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结束了两个村班子涣散、财务混乱、民心不畅、工作落后的局面,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基础上,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进行推开,如今计划生育、税费收缴等农村难事、干部的“头疼事”现已成为历史。为此,县纪委专门派出调查组,总结推广了我镇的经验。二是突出组织网络重点,强化干部维稳责任。镇村(居)分别成立了信访稳定领导小组和治保、民调等组织60多个;护村、护校队近30多个500多人;组织专职联防队,选聘工作负责的36名镇干部为信访信息员,并颁发了聘书,同时开通了信访“110”,方便群众在家不出村反映信访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三是突出宣传教育重点,提高全民维稳意识。去年以来,我们从普法教育入手,采取会议、广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先后举办了全镇法律知识、《信访条例》、《治安处罚法》、《禁毒知识》等业务培训,受教育群众多达2万余人次。四是突出群众关注的重点,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并建立了服务化组织体系;投入510万元建设了居民小区、绿化广场、各类市场等小城镇硬件设施;200多万元铺设农村道路33.8公里,解决群众“行路难”等生产生活难题,架设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五是突出制度建设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一般信访案件实行交办制度,对重大信访案件实行听证制度,对疑难信访案件实行会办制度,对责任人实行信访诱因追究制度。(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自去年推行上述制度以来,有效地解决了陈集村树木承包、刘昌国土地使用权纠纷案等8起长期久拖不决的案件。六是突出信访整治重点,坚持打防并举。对全镇信访重点人员和案件,分门别类进行定性定案,严格制订包案责任制,实行平时教育与突击管控相结合,对个别信访老户属职权范围内的问题,限责任人定期解决,职权范围外的问题通过县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确属无法调解的矛盾,将其移交到法院,最终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全镇少数地方歪风邪气抬头的实际,我们去年在信访案件较多的区域分别3次召开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开处理大会,一些地痞流氓受到了应得处罚,有力的震慑各种可能发生的犯罪,教育了信访难缠户,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强化五个转变:
一是转变调解职能,变要我调解为我要调解。裴圩居委会张、苗两家因宅基地问题十年没有解决,他们为此去过北京,到过省城,跑过市县,但矛盾仍然没有解决。2005年8月,党委主要领导得知两家情况后,当即要求综治、信访部门拿出处理方案,土地、城建部门全力参与,工作人员结合裴圩实际调整部分城镇规划,拿出集体土地充实到张、苗两户人家,三日内问题得到解决。二是转变调解方式,变被动
调解为主动调解。裴圩居委会马汉云一家四口人挤在两间低矮的小屋子里,锅灶放在床头,尿盆摆在煤气灶下面,快成人的女儿每次打工回来,都要为晚上在哪睡觉发愁。城镇规划失误,导致马汉云在原有宅基上不能盖房,马汉云对政府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上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便主动到马汉云家走访,了解矛盾和他的心声,召集有关部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仅两个月时间就解决了马汉云家的宅基问题,化解他们和政府间的“积怨”。三是转变调解内容,变调解单一化为多元化。单庄居委会村民朱文安五年前承包洪泽湖大堤树木,承包过程中与相邻一家承包人发生土地和树林纠纷牵扯到政府和所在居委会,党委政府不与民争利,处理时高姿态地作出让步,拿出3500元钱补偿给朱文安,居委会拿出1500元补偿给另一承包人,使四方都很乐意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均表示赞成处理方法和方案。四是转变调解机制,变部门调解为听证调解。2005年10月,裴圩居委会7组农民反映土地使用权纠纷一事,我们组织了信访办、司法办、综治办、派出所、土管所等部门参加的信访听证会,对刘昌国状告本组五十余户农民毁坏其麦苗一事召开听证会,通过听证弄清了刘昌国以承包名义霸占组里二亩土地达十年之久不交承包费,被群众强行收回,事实面前刘昌国不得不把占用的土地退还给农民。去年,我们对全镇带有群体性的信访案件先后组织了8次听证会,问题均得到圆满解决。
五是转变责任追究形式,变追究信访调解人为包括镇三套班领导、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在内的所有责任人。镇政府推行了镇三套班子领导、驻村干部、村(居)负责人“三位一体”办法,不仅追究镇信访助理、驻村干部的责任,而且追究到村主任,减少了推诿扯皮,使人人身上给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迫于责任和压力,相关责任人共同会办,第二天问题便圆满解决。
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全镇干群的奋力拼搏,我镇信访工作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总体目标,信访总量大幅回落,信访秩序日益规范,信访形势空前好转。2005年,全镇共接待来访人数230批,310人次,上访总数较去年同期减少50%。收到县两办室、县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41件,按期结案率达100%。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开拓创新,巩固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宿迁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征兵工作典型发言
征兵工作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市人武部对我镇过去的一年征兵工作的肯定,本人也荣幸被评为 全省征兵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人武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家的支持配合。作为一名从事武装工作多年的基层老武装部长,我对武装工作很有感情,也深知武装工作的重要性。今天借此机会,就做好去年的征兵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去年的征兵工作中,本人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兵员质量核心,攻坚克难,及早部署,广泛动员,严格把关,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征兵任务。全镇共输送*名优秀青年入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占*%。主要是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征兵工作既要靠乡镇武装部长带领专武干部去落实、去完成,也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本人经常主动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征兵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遇到问题,推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征兵工作,把征兵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部署,全面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推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本人任副组长,派出所、卫生院、团委、民政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亲自负责征兵办日常工作,认真督导有关站所、村居密切配合,跟踪抓好征兵工作的每一
个环节。二是加强经费保障。由镇武装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提交班子会研究通过,积极争取镇财政优先保证征兵工作的经费保障,年初就将征兵工作经费*万元纳入预算,并跟踪财政所按工作需要及时拨付到位,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经费专款专用,有效保障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征兵任务的圆满完成。三是严格责任落实。牵头组织召开多次征兵专题会议,提请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布置征兵工作,并依照各村的人口数量、文化程度等情况,向各村分配了相应的征兵任务,下发责任书,明确了村主干、民兵营长的工作责任和追究办法,推动各村千方百计抓好征兵工作。
二、强化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征兵氛围。本人注重将宣传作为征兵工作的先行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有效调动了适龄青年自觉应征的积极性。一是广宣传。在市人武部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民兵整组,牵头制定镇兵役登记措施,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车、短信平台等搞好兵役登记和征兵宣传,共出动宣传车36辆次,张贴宣传标语83条,群发动员短信5.2万条次,兵役登记率达到100%,重点摸清了适龄青年的基本情况,达到了“符合年龄的人数清、文化程度清、青年的思想状况清、身体素质清、家庭成员清、社会关系清”的标准,使征兵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勤动员。亲自带领镇、村两级征兵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走访适龄青年家庭,根据走访掌握的情况,建立兵役登记档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认真进行
综合衡量,共确定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的25名适龄青年作为预征对象。同时,定期与预征对象的家庭及本人联系,及时掌握预征对象的思想状况,充分运用身边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开展面对面宣传,引导广大适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激发了适龄青年及其父母的参军热情。本人常常深入为应征青年及其家长们算好当兵“三笔帐”即:经济帐、政治帐和成长帐,有效促使多起适龄青年本人及其父母积极要求参军。三是诚慰问。立足镇分管领导的职责,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召开“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推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慰问辖区驻军,共发放慰问金*万元;及时发放现役军人家属优抚费,协调组织上级有关部门和镇、村干部走访慰问军烈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多地让退伍、复员军人享受优抚政策和低保政策,努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标准要求,有效确保征兵质量成效。本人始终将确保兵员质量作为征兵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标准,严格审核,确保征兵工作有序推进。一是严把思想关。在初检后,就及时带领镇武装部干部下村走访民兵营(连)长和适龄青年,两天内跑遍了全镇10个村的村主干和11合格青年家庭,进一步摸清了适龄青年底数和思想情况,对有思想顾虑的青年及时采取相应疏导措施,并在上站体检期间协调做好体检青年的管理工作,确保青年按时体检。二是严把体检政审关。严格按照《应
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应征青年到指定的镇卫生院、市第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兵员体检质量,同时,统筹安排工作人员,严密组织体检,重点把好视力体检关,防止自我淘汰现象发生。另外,专门牵头制定政审责任制,由派出所民警和专武干部担任政审人员,实行初审和联审双重审核,本地和外地横向联审,切实查清情况,不留疑点。三是严把廉洁关。严肃征兵工作纪律,经常性组织征兵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征兵的指示文件,加强群众监督,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推行征兵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真正做到“谁签字谁负责”,确保廉洁征兵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本人将以此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夯实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
实施“英才兴区” 推动持续发展
(2015年1月22日)
2014年,xx区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xx人才计划”,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实际谋划,明确目标任务
围绕“xx人才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x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提出“三项目标”:一是每年开展“新星工程”培训、“创业标兵”培训各2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1次,每两年评选、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批,以此盘活人才存量;二是开展“关注人才、服务人才”活动,每年至少为人才办10件实事,培养5-10名科技新星、10-20名创新人才,引进各类人才200名左右,以此提升人才总量;三是以“岗位先锋”、“基层建功”等五项活动为载体,发挥先进引领作用,以此释放人才能量。着力打造梯次合理、务实重干的人才队伍。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3347人。其中市级拔尖人才10人,区级拔尖人才13人,党政人才358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
(四)注重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本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系统重点推行以一带多的培养模式,在市级拔尖人才xx、xx等同志的带动下,一批年轻同志表现突出,多人被评为市、区两级拔尖人才,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脱档断层的难题;鼓励工业园区科技专家带动青年同志科技攻关,成立科技小组17个,转化科研成果208项,解决技术难题189件;市级拔尖人才、企业家xx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带动3000多群众创业致富。
三、开展“五项活动”,增进工作实效
(一)倡导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先锋”活动。结合“xx先锋”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争当分析问题的能手、解决困难的高手、服务群众的强手和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配合市重点工程“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项目,激励各类人才争当“攻坚先锋”,1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经过选拔脱颖而出;农技类人才争当“致富先锋”,在全区推广应用农作物良种40余个、农业新技术10余项,推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窗口单位争当“便民先锋”,党员亮身份上岗,推广速办式、倾听式、承诺式服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环卫系统人才争当“敬业先锋”,在全市创卫“五个一”竞赛活动中,连夺45面红旗。全区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林业工作典型发言
明晰思路 创新模式 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水平
依安县人民政府(2009年3月)
我们依安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万亩,林地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8%,活立木总蓄积163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平原县份实际,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工程来抓,创新思路,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努力提高全县绿化水平。2008年,全县造林2.5万亩,义务植树91万株,成活率达96%。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新农村绿化、废弃地利用和采伐迹地更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30周年林业建设先进县。具体而言,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努力。
一、创新思路,科学构建造林绿化三元结构
我们着力突出造林绿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坚持“跳出林业抓林业”,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向,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科学确定林业发展定位,使之既体现传统造林基础的不断巩固,又适应新时期市场化发展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县农田防护林基本封满造严,基本农田不允许栽树,林木价格又不断攀升,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的实际,我县创造性地提出了“巩固完善防护林、加快发展商品林、大力提倡保障林”的三元林业发展结构的新 1 思路。巩固完善防护林。我们把造林绿化和生态县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能,严格管理现有生态公益林,对防护林严管限伐,确保防护林面积不少、功能不减。与此同时,按照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进一步完善防护林网络,对农田、草原个别天窗、个别村屯进行连网补带,对效益差的残次林进行逐步更新改造,对生态脆弱地段营造混交林,对村屯四旁按新农村绿化标准造林,以此不断增强防护效能。2008年,全县营造防护林375条4100亩。大力发展商品林。针对我县低产田面积大,制约农民致富的问题,同时,结合低产田栽植用材林投入小、风险小、效益高的实际,我们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商品林,并放宽速生丰产林采伐林龄,鼓励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县营造商品林4000亩。积极倡导保障林。我们还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利用自家的低产田或房前屋后、村旁、路旁、水旁等闲田隙地,营造速生丰产林作为生活保障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立业林”和“养老林”,并合理放宽采伐政策。2007年,富饶乡兴仁村、兴义村两个保障林建设试点村,2008年,全县进行推广普及,已有1000多户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自留地和低产田造林。营造保障林已发展到2500亩。
二、创新模式,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标准
我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造林模式,提高绿化标准。实施新农村绿化模式。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四旁绿化力度。针对村屯周边绿化覆盖率低,选用常绿树种云杉或樟子松,或选用无絮树种 2 银中杨及花卉等进行造林绿化,努力实现一村一屯一街一品;在通村路白色路面两侧,采取乔灌混交大苗栽植方式,力求短期见效;在村屯树间人行道铺设红砖甬路、农户院落种植榆树篱墙、庭院栽植零星果树;对村屯内废弃地按园林景点、休闲广场设计,采取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同时,我们还对村屯休闲广场、生产隔离区等地预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防止发生重复建设。探索出“环屯松花银中杨,白色路旁树成行,两行树间人行道,庭院果树篱笆墙,坑塘弃地园林景,绿美香彩新农庄”的新农村绿化模式。此外,我们还做到中心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绿化先行,做到整体布局,科学实施,打捆使用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资金,有效缓解绿化投入缺口。2008年,完成新农村绿化36村147屯3600亩。实施废弃地造林模式。针对我县村屯的坑塘废弃地,采取变废为宝的造林方法,本着宜杨则杨、宜柳则柳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进行绿化。针对面积大、可平整的废弃地,大力营造用材林,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针对水库周边废弃地,我们采用速生品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水土保持林与景点相结合方式营造景观林,达到休闲旅游和增加效益目的。新兴乡东南村利用废弃坑栽植树木320亩,先锋乡四烈村六屯护宅林栽植16行樟子松,实现了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增加收入的多赢功效。通过典型带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成一个生态村、两个生态屯,全面提高了废弃地绿化覆盖率。2008年,全县利用废弃地造林面积达3500亩。严把造林技术五关。我们在造林绿化过程中,靠前指挥,规范程序,严 3 把标准,确保造林工程质量。严把整地关。把整地作为造林绿化的关键环节,每年秋季与农田整地一并进行,确保达到规定标准。严把苗木关。实行苗木阳光采购制度,确保苗木质量合格证、检疫合格证“两证俱全”才允许竞标。严把栽植关。科学编制造林手册,注重栽植标准,确保造林质量。严把浇水关。坚持栽前浇足底墒水,栽后及时补水,以保证水份供应,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严把管护关。以市场为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本着双方自愿原则,推行以乡村为单位,由有资质的林权单位或林权主投资组建护林公司,建立有偿管护、责权利相结合的林木管护机制,明确公司、管护责任人和出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委托管护人及时向护林公司提供管护保障金,护林公司承接委托管护林木资源,并指派公司护林员管护,定期对照管护台账,督导检查管护工作。自15家护林公司成立以来,毁林盗伐滥伐案件明显减少,2008年,发生林业案件17起,同比下降了70%。我们还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体系建设,投资近15万元新建防火工具储备库2座,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防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县设立87个病虫害监测标准地60万亩,年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3.5万亩,全县苗木产地检疫率达100%。
三、创新机制,切实增强林业管理能力
我县在推进林业发展中,不断强化工作落实机制,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实行林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林业工作领导小 4 组,将林业工作纳入到全县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并作为评价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造林绿化投入,2008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大量资金的注入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我县将继续坚持“三元”造林结构,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绿化新模式,坚持宜路、宜水、宜流域、宜村屯、宜片林、宜保障的“六宜”原则,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依龙镇全力构造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为一体的11740米、面积1074亩的绿色防线,在富饶乡以优化树种结构为重点,打造“百条带、千亩松”造林绿化新格局。在全县夯实21个百亩以上商品林基地、59个10亩以上的保障林大户,截止目前,全县完成造林整地2万亩,全县新农村绿化和三北防护林苗木采购已全部到位。
总之,我县在林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以及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坚持标准,创新机制,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