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6 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1.6*10^-19库。9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10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
正好相反。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14 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第二篇: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1.6*10^-19库。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正好相反。12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13 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14 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15 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第三篇:电路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在电路输入端加上电源使输入端产生电势差,为大家分享了关于电路的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上面对物理中电路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元电荷知识点总结
关于物理中元电荷的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大家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哦。
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
e=1.60×10-19C;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相信通过上面对物理中元电荷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初中物理电能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对物理中电能的知识点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定的讲解学习哦,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下面讲解的知识。
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
公式:P=W/t P=UI(P=U2/R P=I2R)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上面对物理中电能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下面的知识哦。
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以上对物理中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物理电流定律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电流定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下面的知识哦。
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
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
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答:(略)
以上对物理中电流定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电路的形成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第四篇:初中物理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上面对物理中电路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第五篇: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你在学习电流和电路会怎么总结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