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0: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第一篇:《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答记者问

一、《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化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的总体形势有了较大改观,许多方 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两年,电影业克服了诸多经济不利因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对于落实中央关于增信心、扩内需、保 增长、惠民生的战略决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电影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产业经验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深受群众普遍称 赞的和市场欢迎的优秀作品总体上还不多;电影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未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体制性的障碍;电影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影院 数、银幕数还很少,特别是城镇影院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不少地方还存在放映空白;电影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设施设备国产化水平较低,建立适应电影发 展的技术新体系还任重道远;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还十分有限;电影管理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技术手段等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优秀人才匮乏,队伍建设亟待加 强,等等,迫切需要有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 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新时期,我国电影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电影产业化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 展时期,特别是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同 在的非常时期,《指导意见》的出台,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电影事业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意义?

答: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文化因素日益突出,文化建设 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把文化建设纳入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鲜明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 年来国家第一次从战略高度对振兴文化产业作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部署。电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力量,繁 荣发展电影产业,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是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国家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具体政策措施保障,既明确了工作任务又突出了工作重点,为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条件。

电影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特点,在优化结构、扩大内需、发展新型服务 业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现状,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国家文 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影又是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

形式,坚持大众艺术为大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影工作的根本要求。繁荣发展电影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亮点有哪些?

答:《指导意见》是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进行深入调研,汇总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正式出台的。文件明确 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其突出亮点就是对进一步深化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很强的 指导意义。

一是明确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发展道路,以 丰富产品和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总体要求。

二是强调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要始终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正确方向、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是确立了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七个总体目标,具体为1.形成若干个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实力雄厚、竞争力 强的大型骨干电影企业;2.电影数字化技术装备水平和电影制作加工质量大幅提高,电影数字化转换、修护、存储、传输、放映,动画软件开发等取得重大进 展;3.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日益完善,基本实现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覆盖;4.电影质量大幅提高、产量稳步增长,形成多类型、多 品种、多样化的创作生产格局;5.电影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衍生产业链条明显加长,综合效益显著增长;6.农村和 学校数字电影院线建设加强,农村电影放映条件根本改善,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每个学期为中小学生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7.培育出有国际竞争 力和影响力的电影国际传播企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国产影片不断涌现。

四是针对繁荣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项重点措施,包括大力繁荣创作生产、积极培育新型企 业、继续扩大院线经营规模、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公共服务、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完善监管 体系和大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了2015年前全国城市影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的措施,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答:电影院是服务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电影产品进入市场的基础环 节、电影产业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重要依托。加快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是深化电影改革、推进电影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满足

群众文化 需求的必然要求,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还是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总局大力推动城市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电影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 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城镇影院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基础条件、设施设备和技术十分落后,普遍难以正常开展放映活动,广大城镇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依然突出。城镇影院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业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基于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影院建设 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覆盖,2009年至2012年基本完成地市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部分县级城市 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2013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明确要求各地要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其次,明确要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 作相结合,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第三,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国家将给予必要资金支 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第四,各地对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要给予大力支持。第五,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得改变用项。这 些措施,将从根本上扭转电影院少、布局不均、技术含量差的局面,从而满足广大观众看电影的需求。

五、如何理解“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

答: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我国电影产业春华秋实,取得了 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电影产业如果要想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金融资本的介入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态 势,已经具备了和金融资本对接的条件。因此,《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其重点就是要抓住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改善 电影产业的投资环境,促进金融资本与电影资源的对接。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 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 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的措施。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如招商银行投向电影《集结号》的摄制贷款5000万元,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 展银行分别投向电影《夜宴》和《功夫之王》的摄制贷款等。二是鼓励各地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电影风险投 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投资电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依法发起组建各类电影投资公司,努力培育电影领域战略投资者。三是支持具备 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

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如一些电影企业已经成功 地利用电影的版权抵押,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同时,加大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

六、电影的科技创新在《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我们如何抓住数字电影的机遇,推动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数字化是电影自诞生以来最深刻的一次高新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运营模式的根本性变 化,而且将带动电影相关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为加快中国电影数字化的进程,广电总局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出台了《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以 发展数字电影为契机,实现中国电影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并着眼于国际电影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和中国电影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立足于引 进吸收、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采取了一系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通过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影在数字电影科技研发、技术标准、前期制作、后期加工、技术管理、市场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国数字电影技术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指导意见》立足我国电影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 利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新体系。这是电影进入数字技术新时代以后,我国电影在技术领域不断向前推进的指导思想。总局已经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影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加快电影拍摄、制作、洗印、发行、放映、节目存储与交换、档案影片修复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方 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进一步确立数字电影在电影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的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数字电影技术服务新体系;建立标准统一、形式多样、满足 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放映格局;健全电影技术质量认证监督体系;实施中国电影技术与工艺从模拟向数字化的全面过渡;完成电影数字化在推动产业化发展中的 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形成以节目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 全面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动力度,巩固和完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努力开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七、在强调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如何理解文件中提到的“全面加强公共服务”?

中国电影60年的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作为电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影繁荣发展是为了人民,繁荣发展要依靠人民,繁荣发展的电影成果让人民共享。电影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 性,因此承担着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双重任务。所以,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必须全面加强电影公共服务、提高电影公共服务能力。《指导意 见》明确提出了电影公共服务的两个具体目标任务:一是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二是确保中小学生一个学期放映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我国农村电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 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向中、西部地区资助6亿元的电影放映设备,共计1.7万多套;下发场次补贴近10亿元。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18条,有数字放映队28730支,加上目前正在下发的套设备,今年将基本完成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 过渡。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基础设施相当薄弱,适合农村群众观看的影片还太少。必须把农村放在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 快构建包括电影公共服务在内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总局将继续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 “十一五”末基本完成农村放映数字化转换,对于已经实现一个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化电影的地区,有条件的我们将积极推进从露天放映到数字放映厅的过渡。同 时要积极利用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开展多种主题放映活动,推动优秀国产影片“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不仅使中小学生,而且要让农民工、贫困弱势群体,享 有平等的文化权益,享受到电影发展的成果。

八、《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如何使《指导意见》中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指导意见》在形成的过程中,总局和文件中政策所涉及到的10个部委进行了多次沟通、征求并吸取了10个 部委的意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我们将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并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为保证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也要求各地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电影产业的重要意义,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当 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完善配套,强化措施,推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第二篇: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0〕7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办发〔2010〕77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促进我省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我省人文资源优势、民间资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以繁荣创作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电影产业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省电影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由电影大省向电影强省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认识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双重属性,发挥电影的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遵循艺术创作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繁荣市场,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引导消费、促进增长。

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市场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产业经营和公益服务相结合,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服务,促进电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各类资本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进入电影市场,形成国有、民营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竞争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整合电影产业链的各种优势资源,集聚国内外优质要素,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在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带动示范效应,努力提升全省电影产业的整体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增强我省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努力把浙江建成产品丰富、市场活跃、主体壮大、服务优良、管理规范、效益显著,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影强省。电影产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每年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电影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若干成长性好、具有知名品牌、实力雄厚的骨干电影企业;电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中心镇影院建设积极推进,全省电影发行放映网络进一步完善;电影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转换,电影制作基地高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影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加快发展,基层放映经营服务得到改善,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电影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权责一致、分工合作、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繁荣电影创作生产。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大力弘扬主旋律,精心组织电影创作生产,着力强化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电影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

高质量,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多出优秀作品。注重扶持现实、农村、少儿题材影片和戏曲片的创作生产,积极促进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的生产,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创作生产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电影消费需求。充分利用我省影视动画人才优势和制作条件,以进入各大院线和扩大出口为目标,制作生产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效益的动画电影,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办好浙江省电影“凤凰奖”,鼓励优秀电影创作生产,加大对电影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培育新型电影企业。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鼓励电影企业组建电影投资主体,开发多元化、多媒体影视市场。借鉴国内电影集团运营的成功经验,积极谋划筹建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电影频道、新媒体业态为一体,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省级电影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本优势,大力扶持制作、发行、放映等民营电影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国有电影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等影视产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要素集聚,吸引国内大型电影企业入驻发展。

(三)继续扩大电影院线经营规模。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做强浙江时代等骨干电影院线,发展壮大浙江横店、温州雁荡、浙江星光等一批院线。鼓励电影院线公司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本地本行业资源配置,联合其他地区和领域的优势资产,促进多门类、跨区域、跨领域、跨所有制发展。加快推动市级11条农村数字院线组建全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积极探索院线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全省电影放映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切实加强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

(四)大力推进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结合城乡空间布局、城镇功能开发和重要文化设施建设,把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有序发展。建立政府奖补机制,大力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数字影院建设。各地对数字影院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办证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准改变用途。

(五)全面加强电影公共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38号),以实施农村放映工程为载体,以数字化放映为标志,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建设,力争基本实现一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海岛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按照公益放映任务的要求,以服务农民、中小学生和城市新居民为重点,组织好国产影片进农村、进学校、进广场、进社区、进企业放映活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节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放映活动。大力提倡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采取优惠票价等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居民等群体的观看电影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着力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更好地完成政府购买的公益放映任务。鼓励农村院线公司在搞好公益性放映的同时,通过商业放映、广告开发、配合宣传等搞活经营,走出一条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经营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六)大力推动电影数字化。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认真制订和实施全省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电影数字化转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全国数字化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全省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监管系统,努力拓展数字电影技术服务领域。在重点城市加快建设2K数字电影放映设施设备,并向中小城市推广普及。加

快农村放映数字化进程,努力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全部数字化。重视加强特种电影制作技术的研发及其放映场所技术设施建设,扩大电影制作数字化应用,提高制作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电影产业的重要性,把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强化配套措施,大力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广电部门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围绕制定目标规划、指导创作生产、确保播映导向和维护市场秩序等,切实加强对电影产业的指导和管理。宣传、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工商、海关、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电影业投入机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资金额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要求,落实电影制片企业转让版权的收入、电影发行企业取得的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营业税、电影完成片出口享受退税政策和相关电影项目贴息贷款等优惠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重点电影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影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利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和研发优势,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加强电影创作、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培训和在职学习实践,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加强基层放映员队伍建设,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一○年六月八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省目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原则。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实施严格的资源环境政策,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效益型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加 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产业合理布局与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和区域协调 发展。

(二)总体目标。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丰富和提升“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用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发展壮大特色 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开放力度,把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陆海并举、城乡一体的经济结 构。

二、促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以建设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核心,发展壮大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按照农产品出岛出口、进超市进宾馆的市场定位,坚持走特色、精品 之路,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 供应基地。加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出口出岛比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 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运销,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完善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功能 和规模,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二)以重点港口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 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港口、环岛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儋州洋浦、海口、东方、昌江、澄迈老城等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油气化工、浆 纸、汽车、医药、新能源、矿产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争取在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高新技术成果 产业化。

(三)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加 大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力度,着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旅游区域和旅游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城、名湾、名区,把海南建设成为国 际一流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房地产、运输、商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会展、体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现代 服务业。

(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争取在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 化。信息产业。加快推进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外包、软件研发、IT人才培训和互联网媒体等软件产业;着力推进海口、三亚创意产业园建 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产业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以动漫游戏为主的创意产业。生物工程。提升南药、黎药等中药产业和保健品发展水平,创新发展 海洋药物,加快发展现代化学制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逐步完善新药研发、安评中心、临床检验和医药生产等医药产业链。

(五)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完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有海南特色的海 洋经济体系,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旅游业、海洋服务业和运输业,改造提升海盐化工 等产业。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推进捕捞从近海向外海转移,发展壮大深水网箱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从内陆港湾向近海转移。大力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利用等 新兴海洋产业。

(六)以建设绿色之岛为目的,推动资源节约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鼓励节电、节水、节地 和节材等产业发展。坚持清洁生产,实行严格的行业和排放标准以及生态环境补偿等政策措施,限制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生产和使用 节能节水型、绿色环保型产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交通、能源、通讯、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 建全岛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八)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行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全省范围内严格限制发展小化工、小皮革、小印染等产业,坚决淘汰立窑水泥、小钢铁、实心粘土砖等落后生产能力。

三、促进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分类功能区差别政策,优先保证重大项目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促进重大项 目向专业集聚区集中,实现特色产业集群。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打造五大功能区。琼北综合经济区围绕建设全 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进出岛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重点鼓励发展汽车、制药、化纤纺织、饮料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软件服务等产业 以及商业餐饮、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的工业。琼南旅游经济圈着重鼓励发展休 闲、旅游、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创意产业、电子信息、软件研发、商务培训,有选择的发展农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限制其他工业发展。东部 沿海经济带侧重鼓励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及会展、航空航天等产业,鼓励适度发展低污染的轻工、电子等产业,限制发展重工业。西 部工业园区鼓励重点发展油气化工、纸浆和造纸、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循环经济等产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 装备的工业。中部生态经济区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鼓励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禁止发展污染和破 坏环境的产业,山区矿产等资源利用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四、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市场准入政策。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审核、质监、安监、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价格政策。建立与海南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差别电价政策,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积极推进水价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可再生能源优惠电价,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

财税政策。各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的技术、装备和产品项目,着重投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投融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对限制类的项目不予信贷支持,对淘汰类项目停止信贷资金发放。支持鼓励类投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土地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按照土地规划和相关规定落实土地供应。对限制类和淘汰类建设项目,不予提供建设用地。

环保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环评手续。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已开工项目要限期治理,治理不合格的要坚决停产或关闭。

节能政策。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政策,加强节能监管。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节评手续。对未进行节能评估或者未能通过节能评估的已开工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对已投入生产、使用的上述项目,要限期改造,不能改造的或逾期不改造的项目依法责令关闭。

安全准入政策。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政策。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进行安全论证;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必须强制进行安全评价,确保本质安全。

服务业政策。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行业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税收扶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督查落实。

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对促进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设立促进产业发展资金。农业、工业、旅游业要设立促进产业发展资金,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的贴息和补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装备的补偿和职工安置等。

加强工作督查落实。各市县、各部门要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制,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 自职责,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投资、价格、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各市、县要因地制宜制订具体政策措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省政府将定期 对各市县、各部门促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尹红丽

第四篇:如何发展广电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

如何发展广播电视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大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要求,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的主流媒体,如何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我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立足县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立足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广电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依托广告,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广告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起着支柱作用。广告收入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和推动力量。但由于现在的机制不畅通,广告的收入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广电产业发展的需求,设备的更新、人员的培训、产品推介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这就需要我们要通过政策支持建立长效的广告经营机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把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工作队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让新闻工作者与广告从业人员大胆创新,在精办栏目、打造精品方面狠下功夫,把节目制作、频道包装与植入广告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品牌栏目,为广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以媒体资源为平台,主动出击,与我县的石材、煤炭煤化工、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联办精品节目,在节目中植入广告,开创“活动搭台、广告唱戏”“广告为媒、终端销售”的新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推介奇台,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谁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推动奇台县文化产业发展。二是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时刻关注节目市场变化,坚持“精办专题、扩大服务”的节目制作理念,推出一批广播电视精品栏目。我们将立足与百姓,服务与百姓,对电视《今日关注》、《农经大视野》栏目进行改版。在《今日关注》

中增加民生新闻,《农经大视野》中推出百姓身边事等自制节目,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以节目的高质量,带动广告的新增长。

二、通过协作,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拥有无线数字电视用户8000户,2011年在县委、政府支持下,组织实施了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现已完成2000户。无线数字电视收入尽能满足于自收自支,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只能靠政策的支持。广电总局要求“以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为主要手段,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人民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到2012年底,县级广电应该覆盖到全县范围”,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覆盖建设,扩大全县电视覆盖区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电视的全覆盖,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为此我们大胆谋划,初步构想在坚持“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下,我们掌握51%控股权前提下,与北京北广优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项目建设和运营业务。优力公司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从事无线数字电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的建设运营,广播电视台将负责提供具有版权的内容和信息源,包括视音频、图文、新闻资讯等,共同开展无线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视、手持终端电视业务、机顶盒业务、相关增值业务以及其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业务,并获取收视费、维护费、外地频道落地费、广告费等。另一方面是县委、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下拨2700万的贴息贷款,我们自己开展以上业务。

三、借助演播厅,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我们将精心设计和打造电视演播大厅,做好电视演播大厅的内部装修设计和电视直播设备的更新和装备工作,将非编网系统联入演播室主系统,提高节目录制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实现节目录、制、播一体化。充分利用演播大厅这个平台,推出一批品牌

栏目,唱响文化宣传的主旋律。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观念,创新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依托演播大厅做节目的直播、录播,录制全县大型的文艺晚会、重大节庆日活动等,提升节目的质量;三是积极和广告商、知名企业等联手,承办各类活动,逐步形成演艺、娱乐、广告、会展于一体的文化产群。四是依托演播大厅做节目外出的直播、录播等。

第五篇:辽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41号)精神,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新型业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任务,依靠科技引领,加强创新驱动,拓展产业功能,优化畜牧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提高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通过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结构更加合理,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畜牧业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90万吨、300万吨、160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2.5%、1.2%、3.1%。全省饲料总产量达到1465.7万吨,年均增长5%,兽药产值达到7.7亿元,年均增长5%。实现种畜禽大省向种畜禽强省的转变,畜禽良种利用率达到99%以上,种畜禽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18%。

——发展质量明显改善。畜产品加工率达到85%,精深加工率达到50%。畜产品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突破,中高档畜产品消费明显增加。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养殖业保险年保费总额达到3.5亿元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基本草原面积不低于1000万亩,已治理的沙化草原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可利用量的50%以上。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二、大力提升优质特色畜产品供给能力

(一)优化畜牧产业布局。制定畜禽养殖规划,确保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个数和规模只减不增,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依法按期完成关闭或搬迁工作。引导畜禽生产向玉米主产区、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转移。以县(市、区)为单位,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和区域布局,科学规划畜牧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区,将现有政策向示范区倾斜,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通过实施国家及省相关标准化养殖项目,增加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畜禽养殖场的数量,提高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畜禽所占的比例。

(三)引导养殖、加工企业发展优质特色畜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科学引导消费,通过消费拉动畜牧业生产发展。培育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优化屠宰行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现代屠宰加工企业跨区域流通和本地屠宰企业供给并重、流通有序的产业布局。

三、积极推进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加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加强技术输出与转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联盟,研发绿色环保、特色优质新产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大型加工企业重组形成集团上市融资,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按照市场需求构建有梯度的消费新格局。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养殖基地,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体系。

(二)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家庭猪场为重点的家庭牧场,引导和促进以蛋鸡合作社为重点的畜牧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积极推进奶牛养殖小区向托牛所、股份制公司、养殖场方向发展,进一步规范生猪、鸡蛋、肉鸡购销经纪人的经营活动。继续开展省级畜牧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的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推进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畜产品调入调出统计分析,掌握省内畜禽产品流向,科学引导生产销售。加快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畜产品产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发展,形成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订单与拍卖良性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养殖场、合作社等签订畜产品购销合同,发展订单畜牧业。全面加强畜牧系统与供销系统的合作,省本级每年召开两次畜产品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示范会议,全面推进省内外畜产品产销对接,在加强内销的同时积极推动辽宁畜产品“走出去”。

(四)依托畜牧业资源发展旅游畜牧业。培育一批以畜禽生态养殖、居民动物认领、生产流程感知等为主要特点的畜牧旅游点,使旅游畜牧业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畜牧业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验感知等方面功能。

(五)实施“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全面推进“互联网+”畜牧业生产管理,组织实施《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畜牧业生产监测,建设种畜禽监管平台,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畜禽体征智能监测、饲料精准饲喂疾病诊断、废弃物处理等系统。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建设,组织开展辽宁动监2.0项目研究与建设。升级改造兽药饲料行政审批平台,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及新型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以大型现代畜牧企业为依托建立畜牧业生产资料、畜产品购销平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率,构建畜牧业新型业态。

(六)推进外向型畜牧业发展。巩固禽肉、禽蛋、蜂蜜等传统出口优势,挖掘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推进畜产品出口,加强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出口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出口量,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提升出口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竞争力。

(七)依靠建设大项目推进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总结推广辉山乳业、禾丰牧业等大型畜牧业集团在推进畜牧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鼓励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发展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雄厚实力、带动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军企业,紧紧依靠建设大项目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积极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一)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将发展标准化生产作为应对进口低价畜产品冲击、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修订标准,完善畜牧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认证。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品牌培育。严把获证审查准入关,加强获证产品监管。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推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二)切实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卫生服务和监管,简化动物产地检疫流程,为规模养殖场出栏动物提供快捷服务;优化屠宰检疫程序,依法依规实施动物屠宰检疫,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政策扶持、保险联动”的原则,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推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建设覆盖各市、生猪调出大县和年饲养量5000万羽以上家禽养殖大县的公益性无害化处理中心及其配套的收集系统,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村级无害化处理点和病死畜禽残留物再处理中心。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落实现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等政策,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重大动物疫情扑杀财政补贴政策;持续保持打击贩卖、加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落实属地化监管职责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管护责任,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本地区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监管、收集等运行经费,建立有效的运行模式。

(三)推进畜禽粪便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推进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设施改造升级,逐步形成政府扶持与养殖业主主动自行治理相结合、以业主为主体、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有效治理机制。推进粪便污水治理技术模式研究应用。实施畜禽粪便污水治理示范项目。针对不同畜禽品种、饲养规模,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禽粪便污水治理效果技术评估,探索研究规模养殖场(小区)粪便污水“防渗漏、防外溢、防雨淋”治理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通过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标准化生态养殖。落实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三同时”制度。从2016年开始,凡是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实现环境评价和粪污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并需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实现雨污分流,粪便污水减量化产出、无害化处理、资源化还田利用。对未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使用的场(小区),有关部门要依法处罚。

(四)依靠创新管理推动兽药饲料行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加速转型升级,实现供需平衡。鼓励企业研发绿色、环保、低排放、低残留的新型产品,大力发展中兽药、生物兽药、动物保健药、特色兽药、新型饲料添加剂等,拓展兽药饲料行业发展空间。创新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做好“放管服”工作。结合监管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逐步建立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引导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品质和服务竞争为主。

(五)积极推进种养结合。推进粮改饲试点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在法库县、义县、西丰县、彰武县、康平县、阜新县、建平县、沈北新区等县(市、区)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在沈北新区等县(区)发展苜蓿种植。以规模化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引导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种植和加工利用,以奶牛养殖场等为重点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微贮、氨化、粉碎等加工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六)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到2020年,在彰武县、阜蒙县、北票市、喀左县、建平县五个国家级半农半牧县,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有计划地开展草原灾害防控建设工程,强化草原生态监测,建立草原灾害预警体系。巩固和提升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果,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强草原监督执法,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引导发展种草养畜,推进草牧业发展。

五、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系统建设

(一)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保种场和核心育种场的建设与管理。采取引进和自主选育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批种畜禽核心育种场(站),到2020年,畜禽核心育种场达到27个,其中:生猪核心育种场10个,肉(奶)牛核心育种场2个,蛋鸡核心育种场4个,肉鸡核心育种场2个,豁眼鹅核心育种场1个,绒山羊核心育种场5个,肉羊核心育种场2个,中蜂核心育种场1个。提高荷包猪等11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成效,持续实施荷包猪、辽宁黑猪、辽育白牛、沿江牛、复州牛、辽宁绒山羊、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豁眼鹅、大骨鸡、中华蜜蜂等11个现有地方畜禽品种及新培育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工程,力争实现保种群体数量稳定增加、质量有所提升。强化种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种源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建设育种产业化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辽宁绒山羊、辽育白牛选育和开发利用力度,巩固和扩大应用成果,建成全国种源供给基地。力争到2018年,辽丹黑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到2020年,利复牛、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肉绒兼用型)新品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及奶牛生产性能、羊绒毛质量检测平台,到2019年建成辽宁省种猪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省奶牛DHI平台、省羊绒毛质量检验测试平台,提高第三方检测评估能力,全面提升种畜禽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支持肉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落实好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助政策,提升基础母牛占牛群比重及生产水平,实现基础母牛存栏量持续增长。

(二)加大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加强畜牧兽医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并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解决畜牧业科技推广进场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果,不断加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力度。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强制免疫应免动物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科学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布动物疫情预警信息。强化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质量与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实验室盲样检测比对考核。做好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完善监管机制和体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奶业监管成效宣传,重塑民族奶业形象,提振消费信心。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大力发展畜禽保险。在稳步增加奶牛和能繁母猪、育肥猪政策性养殖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由地方财政支持的地方特色品种梅花鹿政策性养殖保险,力争到2020年养殖业保险年保费总额达到3.5亿元以上。鼓励饲养蛋鸡场、合作社参加蛋鸡养殖保险、鸡蛋(期货)价格保险。积极探索开展应用保单质押贷款。在提高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基础上,推动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畜牧局成立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畜牧局主要领导担任,班子其他领导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局机关各处室及局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畜牧产业处,负责协调、指导、推进、考核等日常工作。市、县(市、区)畜牧局要切实加强领导,将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重要日程,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工作。

(二)落实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通过落实好相关政策,支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快转变观念,围绕产业抓服务,围绕服务抓创新,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努力构建良好的政企关系、政商关系。

(四)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创造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五)强化督查落实。各地区要抓住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举措,着力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省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将建立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督促责任落实。

下载《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意见(合集5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 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指导意见 (大政发[2010]6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汇编)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科学技术部等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2017〕17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电影产业发展

    电影产业发展如何向前 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广电总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适应......

    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工商广字[2008]85号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

    “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流通发[2011]481号 为进一步发挥典当业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居民应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2青岛《关于促进全市广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精选5篇)

    《关于促进全市广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青岛政务网发布日期:2012-05-09来源:青岛市工商局广告具有怎样的产业地位,出台《实施意见》的意义是什么?广告具有经济和社会的......

    关于促进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意见(范文模版)

    关于促进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意见 2008-12-26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游艇产业是我市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