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气象局有感.doc陶思琪
参观气象局有感
四(1)班陶思棋
3月21日,我们凤翔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和老师去气象局参观,我有许多收获。
2点左右,我们终于出发了,在老师和保卫人员的指挥下,我们排着长龙似的队伍出发了。一路上,车辆让我们先走,人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们,好像在想:这些小朋友要去哪里玩呀?
首先,我们进入气候观测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百叶箱,一位阿姨从百叶箱里拿出来两根温度计,一根写着00——800;另一根写着00——400。百叶箱是测量温度的。第二个是一个水槽,一位阿姨告诉我们这是测量蒸发量的。第三个是地下温度器,一位叔叔告诉我们这是用来测量地下5厘米、10厘米、158厘米的温度。地下温度器旁边是一个草坪,草坪里插着类似水管的东西,叔叔告诉我们这个草面温度器。
接着我们参观了气象局工作中心。叔叔告诉我们;要收集数据、收集气温,才能知道气象;如果长期不下雨,就会造成干旱;暴雨预警信号、闪电预警信号等。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很高兴。
第二篇:参观气象局有感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这天刚逢周六,天气也格外晴朗,碧空万里,艳阳高照,我终于可以到气象局,一睹它的风采了。
吃过午饭,妈妈就带着我来到气象局,那里早已经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
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正忙着接待我们这些“小贵宾”,呵呵,先登记,再发气象科普资料,还有工作人员当向导。
首先,我们参观了气象影视中心,每天金华的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直播的,一排整齐的电脑和一个硕大的屏幕,非常干净整洁。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气象观测台,建在屋顶很宽阔,五花八门的观测仪器布满整个屋面,真是目不暇接,叔叔拿着话筒在介绍:高高的铁塔是风向风速观测仪;白色的百叶箱是温度和湿度的观测仪;还有太阳辐射仪;大气电场观测仪;日照计;雨量计;蒸发皿;最引人注目的是“地温场”,它的作用可大了,农民伯伯种地全看它,它能测量不同深度泥土里的温度,就知道该种啥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演播厅,看了科普片《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等,受益匪浅。
离开气象局的时候,我站在人工增雨火箭车前拍了照片留念,嘿嘿,挺神气的呢。在回家的路上,我还一直在回味,好像是饱享了一顿气象科普大餐,哈哈,真过瘾!
第三篇:陶行知参观后有感
陶行知馆参观有感
今天,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是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先生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件事情。1936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被捕事件,陶先生得知这件事后,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爱因斯坦,泰戈尔,杜威,巴金,这些都是何等著名的人物,我想,陶行知先生认识了这么多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好友是何等的多。也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知名好友的支持帮助,陶先生才能请他们来中国推广教育、深入到民间教学,又或者是在危急关头救人一命。陶先生有着自己伟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加上他自身良好的素养,使得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为人处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于陶先生怎样教育孩子的事迹,流传很广的就是四颗糖的故事。我从这个故事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先生用爱教育的理念。陶先生的爱,在教育中体现,他在当学生犯错误时,用他
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自己认识到错误,努力改正。我想,我们应学习陶先生,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教育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此行令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在以后面临学生时,我必当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对待学生,学习陶先生的亲力亲为,用心的对待和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第四篇:吴思琪(范文模版)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
建设路小学吴思祺
指导老师:张丽
寒假期间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我应该知道的知识。
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8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篇首引用了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事物的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的兴趣,从而促使我们去记忆,去了解,去探索,去钻研,甚至可以促使我们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功。
我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每当我读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主人公,去体会他们内心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心情也会随着故事中的情节发生剧烈波动,会跟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而起伏不定。书读得多了,脑海里的故事也就多了,对生活中的事物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好好读书,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伟大的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
到骄傲和自豪,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复兴中华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
第五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有感
10月15号的《中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我们参观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全国有三处陶先生的纪念馆,我们所参观的纪念馆位于南京晓庄劳山脚下。我认真的听取了馆内讲解员对陶先生一生伟大事迹的讲述,对于陶先生的一些事迹,已经耳熟能详。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还去了陶先生的墓前进行拜谒。
陶行知,出生在安徽歙县的黄潭源村,他原名陶文浚,后来由于赞成“行知合一”的学说,改名陶知行;在实践中,他又觉得行应在知之先,又改名陶行知。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回国后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现在南京的晓庄师范就是陶先生创办的。
陶先生对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影响很深,我想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陶先生的涵养足够深厚,所以他会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创办学校,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将自己的理念与当时的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教学的实施与推广。那时的旧社会,农民居多,陶先生认识到在农民种普及教育的重要,于是他走进乡村,在农村开展教育。陶先生创办了很多乡村学校,使农村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他也注重让大人识字,他亲自编写了识字的教材,让自己的母亲使用教材认字,结果一个月后,他的母亲就能读懂他的家书了。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陶先生也利用自己留学时学到的科学,为农民传授了科学农作的技术,更加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陶先生在推广教育这方面,真的很用心,这也更能体现陶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是在用他的真心,致力于推广教育。
陶先生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件事情。1936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被捕事件,陶先生得知这件事后,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爱因斯坦,泰戈尔,杜威,巴金,这些都是何等著名的人物,我想,陶行知先生认识了这么多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好友是何等的多。也正是由于有这么多知名好友的支持帮助,陶先生才能请他们来中国推广教育、深入到民间教学,又或者是在危急关头救人一命。陶先生有着自己伟大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加上他自身良好的素养,使得身边的朋友都很支持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为人处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陶先生怎样教育孩子的事迹,流传很广的就是四颗糖的故事。我从这个故事感受最深的就是陶先生用爱教育的理念。陶先生的爱,在教育中体现,他在当学生犯错误时,用他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自己认识到错误,努力改正。我想,我们应学习陶先生,随时随地用“四颗糖”,即尊重和理解之糖、信任和支持之糖、赏识和鼓励之糖、宽容和体贴之糖去呵护、教育学生,最终唤醒他们的良知和动力,使他们抬起头来重新上路,并茁壮成长。
此行令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在以后走上教师岗位时,我必当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对待学生,学习陶先生的亲力亲为,用心的对待和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