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畜牧业[样例5]

时间:2019-05-14 11: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第一篇: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六盘水市畜牧局

〔内容摘要〕 “十五”期间,六盘水市不断增加畜牧业投入,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广畜牧科技,使全市畜牧业取得可喜成绩。“十一五”期间,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畜牧业发展。

〔关 键 词〕 畜牧业发展经验和措施

“十五”期间,六盘水市不断增加畜牧业投入,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推广畜牧科技,调动了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产和畜产品质量,使全市畜牧业取得了持续发展的好成绩,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十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情况

(一)“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产值及比重

200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5.22亿元(90不变价),完成“十五”计划的109.89%;2001年——2005年,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1.15%,年均增长率较“十五”计划目标高出4.2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以90不变价计算)达到39.95%,较“十五”计划目标高出2.95个百分点。

2、畜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及牲畜存栏数量

200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9.89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2.64公斤,分别完成“十五”计划的123.32%、108.96%;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0.48万吨、633.26吨,分别完成“十五”计划的40%、103.98%;大牲畜、猪、羊、禽存栏数分别为48.79万头(匹)、121.81万头、29.98万只、427.97万羽,分别完成“十五”计划的88.81%、121.81%、103.41%、86.81%。

3、牲畜出栏数量及出栏率

2005年,全市牛、猪、羊、禽的出栏量分别为8.69万头、87.34万头、11.91万只、361.67万羽,出栏率分别为21.49%、77.46%、42.36%、91.90%。

(二)体系建设情况

1、良种繁育体系

截止2005年底,建成牛改点254个、羊改点130个、猪改点601个、驴马杂交改良点32个。2001年——2005年,共输配母牛16.82万头次,产杂交犊牛8.28万头;输配母羊5.23万只次;输配母猪50.49万头次,驴马杂交配种6.09万匹次,产骡3.99万匹。

2、饲草饲料生产体系

2001年——2005年,全市累计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皇竹草等优质牧草18.67万亩;科技处理农作物秸秆和牧草47.52万吨;建成饲料加工厂7个,年生产能力6.8万吨;饲料经营点419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四年累计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工业饲料41.97万吨。

3、动物防疫体系

截止2005年底,全市设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6个,有监督员26人、检疫员386人、村级防疫员1171人。建成兽医实验室25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3个、乡级21个,村级兽医室建设已开始启动。市和六枝特区、水城县的动物防疫及冷链体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盘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已正常开展工作。市、县两级动物疫情专用网络已全部建成,使疫情信息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和传输。

4、技术推广体系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市、县、乡三级畜牧水产科技推广从业人员61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7人。2001——2005年,全市以“四良四改三提高”和“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为主要内容,累计举办畜牧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2358期,培训人数达16.58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4.86万余册(份)。

二、“十五”期间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发展速度加快

“十五”期间,全市畜牧业产值(90不变价)和肉、蛋、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15%、12.06%、12.19%、69.68%,分别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8.59、8.89、10.01、82.43个百分点;牛、猪、羊、禽存栏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0%、6.18%、7.03%、9.48%,分别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4.55、3.59、4.89、7.98个百分点;牛、猪、羊、禽出栏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18%、10.92%、14.81%、17.68%,分别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13.00、7.87、11.26、17.69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各项指标的平均增长率都明显高于“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由于以“四良四改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面逐步扩大和“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全市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牛、猪、羊、禽出栏率分别达到21.49%、77.46%、42.36%、91.90%,分别比2000年提高10.71、17.39、13.68、31.38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全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草食牲畜在畜群中的比重。2005年,牛、羊存栏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27.01%和40.49%,出栏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130.50%和99.50%。肉类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牛、羊肉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205.85%和124.72%,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10.21%,比2000年提高3.85个百分点;猪肉所占比重为83.42%,比2000年下降5.32个百分点。

(四)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十五”期间,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通过畜牧业“100强村”项目建设,已发展养殖大户7710户,实现畜牧业收入7215万元,户均收入1911.8元,户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龙头企业从无到有,涌现出了钟山区凉都乳业公司、水城县奔牛食品有限公司、六盘水机械化屠宰厂、盘县冠博饲料有限公司、盘县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在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畜禽养殖基地,如六枝特区洒志乡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岩脚镇金钟村三元杂交猪繁殖基地和罗家寨村肉鸡饲养基地、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三元杂交仔猪繁殖基地等。同时,盘县优质肉牛基地、水城县优质奶源基地、钟山区奶牛项目、六枝特区优质肉猪基地、钟山区优质奶源基地等项目的实施,为全市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五)探索总结了养殖新模式

在实施畜牧业建设项目进程中,探索总结了“三统两分”小区联户养牛经营新模式。“三统”即统一规划圈舍设计、统一水电路三通、统一技术服务,“两分”即分户投资、分户经营。由于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现代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与农户分散自主经营的矛盾,使传统的养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加快了全市畜牧业的发展步伐,扩大了畜牧业养殖规模,在全省产生了较大影响,先后有数十个县组织专门的考察团到盘县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建成联户牛场393个,参与农户5762户,存栏牛2.02万头,初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格局。

(六)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72元,比上年增加170元,增长11.32%;其中来自畜牧业的人均收入为299.39元,比上年增加40.86元,增长15.80%;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为17.9%,比上年增加0.69个百分点。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9.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45元,增长20.72%;

其中来自畜牧业的人均收入为162.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08元,增长17.37%;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为21.40%,占第一产业收入的比重达65.9%。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主要经验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把加快畜牧业发展放到了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把牛、羊品改点建设列入2002至2004年的“十件实事”之一,重点督办。盘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提出把盘县建成畜牧业大县的目标;钟山区政府把发展城郊奶牛列入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畜牧业的氛围。

(二)多渠道增加畜牧业投入

畜牧业投入渠道进一步拓宽,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社会资金对畜牧业的投入逐步加大。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畜牧业项目资金投入达3000余万元,投向畜牧业的小额信贷资金24000余万元。畜牧业投入的增加,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五”期间,全市各级畜牧部门以“四良四改三提高”、“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为主要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培训和示范为手段,加大了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牛羊杂交改良、三元杂交猪生产、人工种草养畜、秸秆加工利用、优质肉牛肉羊短期规模育肥、优质畜禽规模生产、稻田生态渔业、动物疫病监控、优质饲料规模化生产等技术,使全市畜牧水产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思路

(一)积极争取投入,拓宽投资渠道

大力增加畜牧业投入,特别是基础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条件。

要充分用好、用足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政府投入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信息体系和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以及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认真贯彻执行财政扶贫资金80%用于种养业,其中不少于50%投向畜牧业的规定。投向畜牧业的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牧草种子、青贮氨化设施补助及农民技术培训等。其他涉农资金也要按照规定,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多渠道增加畜牧业投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多种形式参与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加工和流通,充分调动和保护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效益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实行粮草畜、林草畜、畜沼粮结合,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协调发展。按照“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肉牛肉羊,积极抓好城郊奶业和禽肉、禽蛋生产”的思路,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生猪生产应加快品种改良,优化猪群结构,增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比重;加快肉牛和肉羊品种改良,提高优良品种的比重;在城市郊区突出发展奶牛。进一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扶持力度,突出发展优质肉牛、肉羊、肉猪、奶牛和优质肉禽,大幅度提高优质畜产品的比重。

(三)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应以“三推广三普及四提高”为重点,大力推广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即推广林草畜、粮草畜、畜沼粮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小区规模养殖技术;普及畜禽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普及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和饲料青贮、秸秆氨化技术,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家畜个体生产能力,提高牧草、饲料转化率和秸秆利用率,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

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养殖户的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兴办科技养殖示范点,通过示范,由点到片,由片到面,逐步扩大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畜牧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四)切实加强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加强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合理布局,抓好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预计到2010年,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建成牛改点400个、羊改点300个,技术上实行鲜配与冻配相结合,牛冻配率达70%以上,羊杂交配种率达20%以上;在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建成猪改点700个,市级要建立纯种猪扩繁场,各县、特区、区建立良种猪商品场,乡镇建立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基地,逐步形成三级协调的良种猪生产、推广体系。

——加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积极开展天然草地人工改良和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到2010年,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到40万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业饲料推广使用量达10万吨以上。

——加强动物疫疫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工作和动物防疫、检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到2010年,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产地检疫开展面、规模饲养动物检疫率、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率等达100%,散养动物检疫率达到80%,猪、牛、羊、禽等主要养殖动物死亡率控制国家标准以下。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市、县、乡建成完善高效的畜牧水产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显著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巩固和壮大传统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同时,依托畜产品商品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畜产品专业市场,并与城乡集贸市场结合,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传统的畜牧业。依托国家公用数据网,建设完善市级畜牧业信息平台和县级信息平台,组织各级畜牧管理和服务机构、专业组织、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资源,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强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结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三绿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建立全市的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引导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

(五)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度

认真落实有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的格局。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行业界限和隶属关系的限制,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引进、改制、改造、新建、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集中力量建设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区域性龙头企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持各类饲料加工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畜禽饲养场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发展壮大。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支持养殖户组建各种畜牧养殖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服务,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推广“三统两分”小区联户养殖模式,引导农户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

(六)继续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的模式

在大力推广“三统两分”小区联户养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新模式。养殖小区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养殖品种,突出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制定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工艺,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强化生态环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

(七)依法治牧,把畜牧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动物防疫、草地资源保护和监理、渔业资源保护、种畜禽生产经营和种质资源管理等工作;加强兽药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提高执法水平,把畜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二篇:蓬勃发展的坊子现代畜牧业(博览会)

蓬勃发展的坊子现代畜牧业

(解说词)

坊子区位于潍坊市市区的东南部,行政区总面积908平方公里(含峡山生态管理区),人口52万人。现管辖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16平方公里,人口29.5万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宜各类畜禽养殖。胶济铁路、潍坊港、潍坊机场、206国道、309国道、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共同构建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2008年,全区完成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5、0.35、0.89万吨,畜牧业总收入突破2.3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6%。现有六和饲料、中基牧业、九州大地等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生产企业10家,饲料总产量44.47万吨,中粮禽业、天合食品等畜禽产品加工

屠宰企业6家,产品品种达种,年加工能力达吨,产品销往地区。紫鸢牧业、六和集团、中基牧业、绿洲杜泊羊良种繁育场、潍坊大洋食品有限公司、潍坊光华种禽养殖有限公司、潍坊荟丰种禽有限公司、山东牧业学院是训基地、天润牧业、福康源肉牛养殖公司等在我区分别建有标准化种畜禽、商品肉鸡、蛋鸡场、奶牛场、肉牛场。山东六和饲料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山东中基牧业“合乐园” 鸡蛋通过国家知名品牌产品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山东中基饲料、山东紫鸢牧业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近年来,坊子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六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区畜牧业发展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畜牧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安全化的 1

可持续发展战略,2007年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区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坊子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坊子区扶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意见》《坊子区畜牧养殖安全标准化饲养场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畜牧业标准化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空体系、畜牧业管理与服务体系,规划了坊安、九龙、坊城黄旗堡肉鸡、肉鸭养殖区,九龙、坊城、黄旗堡奶牛养殖区,九龙、坊安、坊城生猪养殖区,坊城、九龙肉牛养殖区,坊城特种动物养殖区,实行了人、财、物三权归区垂直管理,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防疫服务网络,为我区现代化畜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生态环保为目标,制定全区规模养殖规划和标准,按照先易后难、分布实施的原则,对全区现有的各类养殖场户进行改造和规范,逐步达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全部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设,全面提高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水平。大力推行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无公害养殖标准,全面提升我区畜禽养殖业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目前以自然生态养猪法为代表的标准化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市领导现场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肉鸡肉鸭采用网上养殖、湿帘降温、纵向通风、暖风供温养殖,饲养条件得到充分改善。同时利用我区畜牧大型企业的资金优势,建设企业标准化饲养基地,美城肉鸡集团、中基牧业、六和集团在我区都建有自己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产业链拉长,为我区畜牧业标准化跨越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为搞好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无公害养殖标准,在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同时,着重对饲养环节进行监管,对规模化饲养场派出官方兽医每周2次进行巡回监管,保证了养殖档案记录准确及时,从源头上保证了畜产品安全。

为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加挂新型防疫标识,并对免疫结果进行抽血化验检测,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取得了全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显著成果。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户活动,到场入户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积极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困难奶农补贴、生猪标准化猪场改造、奶牛良种补贴、挤奶设备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强了农户搞规模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为保证我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认真实施山东省弗莱维赫牛饲养基地建设项目,科学规划,周密实施,圆满完成基地建设项目,打造畜牧业新的亮点。二是科学规划推行国家《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畜禽无公害养殖标准,主要畜禽规模饲养场全面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搞好畜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国家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规模饲养场100%通过GAP认证,基地产品认证,基地基地得到认证。三是搞好科学实验,积极与大专院校、上级业务部门联系,重点搞好自然养殖法饲养实验、杜波羊改良饲养、弗莱维赫牛饲养实验,为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各位畜牧同仁,有识之士,坊子畜牧业需要您的智慧、需要您的青睐,让我们携手共创坊子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明天!

第三篇:第116期昭苏县强化六种理念促进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

昭苏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报

第116期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6月15日 —————————————★————————————— 昭苏县强化六种理念促进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昭苏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将科学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在畜牧业科学发展方面,强化六种理念,促进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

一是强化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高效发展”。把科技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动力,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进品种改良等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坚持“自繁自育为主、异地引进为辅”的原则,不断完善了县乡两级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冻精冷配,推行流动冷配,延伸牛冷配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牛品种改良效益,已建成高标准冷配站21座,良种牛总数达到

8.7万头。

二是强化产业理念,明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把

畜牧业放在主导位置,实施重点集中投入,引导发展适当规模的专业大户,鼓励和扶持具有一定条件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引进了日本褐牛、荷斯坦奶牛、新疆褐牛、美国褐牛等一系列高品质的肉牛、奶牛及乳肉兼用型品种牛,实施了褐牛“千百十”工程,加大城郊、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对农区无畜户购买优质奶牛由县政府协调贴息贷款,促进了全县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初步形成了“奶业富民”的格局。已建成千头良种奶牛乡5个,百头奶牛村10个,十头奶牛户380户。

三是强化创新理念,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将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推进工作。围绕建设新疆“肉库”,充分发挥“中国天马之乡”、“中国褐牛之乡”品牌优势,强势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努力把昭苏县建设成为全疆乃至全国的畜牧强县。按照“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科学规划建设城郊和农区牲畜集中饲养基地,配套相关设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

四是强化品牌理念,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软实力。以抓龙头、树品牌为重点,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向规模化、集约化、产品系列化发展。优先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第一车间”。加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力度,努力建

设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新疆新颜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的黑毛和牛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知名品牌,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完成以乌孙种牛场为中心的万头新疆褐牛绿色、有机畜产品产地认证,完成以绿源种鸡场为中心的30万羽绿色草原鸡有机产地认证,打造“乌孙”系列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争取引进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各1家,对牛羊肉和家禽分割包装销售,积极培育品牌产品,发展肉食品冷链物流。积极推进畜禽产品走“产、供、销、深加工、精包装”的产业化路子,增强龙头企业竞争能力。

五是强化基地理念,夯实现代畜牧业展基础。推进大规模、专业化养殖,形成优质畜产品供应的规模强势。新建1000亩优质牧草种籽基地、2万亩人工抗灾优质饲草料基地和30万亩人工草场,补播退化草场25万亩,新增围栏草场30万亩,灌溉草场10万亩,防除毒害草10万亩。积极推进“奶业富民”工程。新建10个千头良种奶牛乡镇,12个百头良种奶牛村,375个十头良种奶牛养殖户。采取贷款贴息等办法,支持育肥大户发展,新增专业育肥大户100户以上,全年育肥牛2.5万头,羊7.5万只。

六是强化防检理念,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责任追究制度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一票否决制,全面推行牲畜防疫集中定点免

疫,新建10座流动牲畜集中免疫栏,全面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方针,确保重点动物疫病防治“三个100%”和“五个不漏”。加大畜牧执法力度,确保上市牲畜及产品检疫率达到100%。全面加强生鲜奶生产的监督管理,全县10个乡镇统一在农区规划建设挤奶站;进一步规范城镇生鲜奶经营行为,实行定点经营,在县城固定四个生鲜奶收购销售点,坚决取缔无证经营。

抄送:州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

小组成员,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县纪检委,县检察院、法院党组

发:县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单位

责编:赵 丽编辑:匡毅峰

第四篇:蓬勃发展的旅游城市

蓬勃发展的旅游城市—湖南张家界

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人口150多万,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市府设永定区,距省会长沙390公里,距长江三峡300公里。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旅游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两大自然保护区组成武陵源,是张家界市的核心景区。

武陵源地处武陵大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几省。武陵源地处武陵大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几省。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彀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1988年10月,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贵产名录》。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聪明技术评价报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醅的几个国家森林公园及纪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为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唐诗人王维曾有诗云:“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以物外起田园。”

除武陵源核心景区外,张家界市还有桑植县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贺龙元帅故乡洪家关;慈利县的道教圣地五道山、万福温泉;以及市府所在地永定区的天门山森林公园、已开发河流旅游项目的茅岩河、“江南名刹”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等自然、人文风景点300余处。张家界市还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1.3%。各种民俗风情,常令国内外游客兴趣盎然,遐思无限。环红张家界市,还有桃花源、猛洞河等风景名胜,去三峡、桂林也很方便。

199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提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现在,全市正在按国务院和湖南省确定的建市目标,努力在本世纪末把张家界市建成布局例题、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整洁、安全卫生、管理有序、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

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全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几年来,张家界市已获得了长足的经济进步。

至200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59.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3.07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2.3%和1.4%。入境旅游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接待境外游客35.7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93万美元,分别增长15.4%和22.6%。景点开发步伐加快。相继推出了江垭温泉、紫霞观等新的旅游项目,加快了天门山、鹞子寨、五雷山、普光禅寺等景点的建设和包装,整合了西线旅游黄金线路,租赁了索水漂流、龙王洞等景点,黄龙洞公司收购石门夹山寺、新宁峎山的经营权,万众国旅收购贵州镇远的经营权,土家风情园、宝峰湖、江垭温泉通过4A、秀华山馆通过3A、紫霞观通过2A级景点评定。旅游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张家界国际酒店加入“中国名酒店”组织,并与湘电山庄先

后加入了“国际金钥匙酒店联盟”,有6人获得饭店“金钥匙”称号;全市拥有星级宾馆52家,其中三星以上17家;拥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8家;拥有导游人员2600名;拥有旅游运输公司4家、旅游车辆624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通过举办或承办湖南旅游节张家界活动、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博览会、“五城会”激流回旋比赛、森保节、全国百城自行车总决赛、导游万里行以及新马泰、港澳台、深圳、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地旅游产品说明会,组团参加了湖南(深圳)招商洽谈会、北方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联谊会、亚洲博鳌论坛,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态、健康、协作、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促销活动,发行了张家界风光金银纪念币、《相约张家界》多媒体光盘、《张家界画册》等宣传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分别接待游客11.04万和44.14万人次,均创下同期接待新高;八、九、十月单月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十月份创下单日、单周、单月旅游接待量新纪录。

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取得新成效。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1家,年末达41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1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实际利用外资1544万美元,增长1.36倍。协议利用国内市外资金38.06亿元,实际到位9.43亿元,分别增长4倍和71.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万美元,下降62.5%,其中出口226万美元,增长7.69倍。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年张家界市生产总值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5.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0.5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45.86亿元,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达5213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由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9位。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投资力度的加大,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1:22.7:56.3调整18.9:25.1:56。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仍然存在,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仍处在较低水平,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区域性竞争压力加大。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14.4%;基金收入0.34亿元,增长99.9%;上划中央两税0.85亿元,增长9.9%;上划所得税0.65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74亿元,增长14.4%。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6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企业存款13.43亿元、储蓄存款43.03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8.6%。各项贷款余额67.29亿元,增长22%,其中短期贷款31.41亿元,增长14.8%;中期流动资金贷款7.1亿元,增长13.2%;中长期贷款28.46亿元,增长33.1%。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20.84亿元,现金支出220.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17%。

保险业务平稳增长。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增长

8.3%,其中财产保险0.41亿元、人身保险1.50亿元,分别增长4.4%和9.4%。全市保险业务支出0.64亿元,增长0.6%,其中财产保险0.31亿元,增长48.4%;人身保险0.32亿元,下降23.3%。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31.26亿元,增长53%;集体投资1.31亿元,下降10.1%;个体投资5.18亿元,下降32.8%。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1.1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8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3亿元、其他投资2.02亿元,分别增长57.9%、18.1%、76%、42.5%。全年投资完成率为85.7%,新增固定资产19.87亿元(不含常张高速)。投资重点为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技改和房地产开发等。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张罗公路、桑龙公路、市城区防洪堤、五金建材大市场、人民广场、武陵源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基地等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茶淋河电站等工程已开工建设;天门山开发、锣鼓塔和军地坪污水处理厂、回龙路延伸、市急救中心、市民中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常张高速公路本年完成投资10.2亿元。

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全市有37家企业投入房地产开发,涉及到住房、旧城改造、市场、商铺、写字楼、酒店等多个开发领域,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7.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9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4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

2.33亿元,分别增长68.1%、0.8%、6.5%、44.2%;空置面积0.31万平方米,下降80.6%。•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为28.25%。城市规划区总户数12.7万户,人口31.25万人 ;城市总面积194.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4.3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220.15公里(254.5万平方 米),桥梁52座,路灯7519盏,排水管道136.38公里,防洪堤24.62公里;绿化覆盖面积 1152.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33.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5.63公顷,公园5个(44.19公顷),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12.7%;供水管道长度392.5公里,供水能力22.10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 85.5%;储气能力583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45.8%;公共汽车335辆,出租汽车1073辆。全年支出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1.73亿元,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各区县均建立了空气自动采样站,各城区及景区周边的石灰窑拆除已基本完 成,市城区强制拆除了11台燃煤锅炉,武陵源区启动了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工作,桑植县实施了 垃圾入河入库防治措施,慈利楚霸水泥厂完成了烟尘排放限期治理任务,锣鼓塔、军地坪污水处 理厂和城区排污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300多件,其中永定的柳庸轧钢 厂和鹭鸶湾轧钢厂、桑植的电力集团冶炼厂和芭茅溪纸厂等重点排污企业相继关闭或停产。与上 年对比,全市酸雨频率由34.8%下降为8.1%,区域环境噪声由57.1dB下降为55.3 dB,交通干线噪 声由70.1dB下降为68.7dB,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由310天下降为298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 水质合格率由100%下降为96%。澧水干流、索溪大部分时间能保持三类水质,枯水期桑植八斗溪、永定新码头、老磨湾、武陵源民中四个断面枯水期出现四类水质;娄水保持二类水质。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市政府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启动了地震监测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全年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个,西部万农生物公司的“甘薯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贸源化工公司成功收购了五峰珊珊化工总厂,清华药业公司的小剂量片剂、针剂和葛根素等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全年共申请专利120件,其中旅游产品专利占30%以上。在全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共达成意向合同5个,金额0.8亿元,桑植的新型燃烧炉成为抢手货。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两所高等院校有教职工789人、在校生9751人,招生4151人,毕业1886人;1所电大有教职工16人、在校生1938人,招生558

人,毕业562人;116所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003人、在校生100509人,招生36967人,毕业24390人;11所职业中学有教职工577人、在校生9029人,招生4078人,毕业1533人;724所小学有教职工6298人、在校生111186人,招生16363人、毕业28676人;1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1人、在校生798人,招生115人,毕业78人;52所幼儿园有教职工416人、在校生19168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全市向各类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648人,录取率为78.4%,其中重点院校录取457人,清华、北大共录取7人,军事院校录取29人;成人高考上线2846人,上线率89.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单科合格证5701张,合格率20.3%,181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有17人获得英语一至三级合格证书、370人获得英语二级口试单项合格证书;有2人被录取为飞行学员。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30元,比上年增长

6.8%。从收入构成看,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8%、11.3%、24.7%,经营净收入下降34%、。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703元,增长6.2%,其中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增长22.4%、4.4%、3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居住和杂项消费分别下降1%、3.3%、10.5%、15.2%和10.5%。恩格尔系数为32.9%。•每百户家庭拥有成套家具108套、彩电124台、影碟机54台、家用电脑8台、组合音响26套、电冰箱(含冰柜)90台、空调器14台、洗衣机100台、热水器56台、微波炉10台、饮水机34台、消毒柜6台、摄像机4架、照相机36架、普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04部、健身器材4套、摩托车20辆、家用汽车8辆。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农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纯收入1863元,增长1.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31.1%和14.9%,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下降2.4%和50%。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93元,增长8.9%,除食品消费下降1.7%外,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消费分别增长65.3%、17.2%、26.9%、30.9%、47.1%、14.4%;恩格尔系数为53.3%。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1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电话机24部、移动电话15部、摩托车7辆。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3.13平方米。全年有1.1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问题,2万低收入农民脱贫致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市总户数50.34万户,总人口157.43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人,分性别看,男性81.49万人,女性75.94万人;分户口性质看,农业人口130.82万人,非农业人口26.62人;分民族看,汉族40.97万人,少数民族116.46万人,其中土家族102.63万人、白族10.83万人、苗族2.67万人;分区县看,永定区42.03万人、武陵源区4.54万人、慈利县67.69万人、桑植县43.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14‰,人口死亡率

5.93‰,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划生育率95.41%,多孩率0.9%。

劳动就业和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4.79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8.86万人,减0.3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1.3万人,增0.25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2.01万人,增0.05万人;农村社会劳动者72.62万人,增0.65万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5.84万人,减0.17万人;第二产业7.93万人,减0.05万人;第三产业21.01万人,增0.8万人。全市在岗职工7.46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84.2%。全年职工工资总额9.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职工年平均工资10937元,增长12.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83元,增长12.1%;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340元/月。全年投入再就业资金1720万元,净增就业岗位1.5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各社区、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全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达1.4万人,介绍成功1.1万人,劳务输出3.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37万人,培训后就业1.8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有5.74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5.15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42万人参加了社会失业保险。“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8750万元、下岗职工生活费730万元、失业救济金347万元,全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有敬老院29所,收养202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20元,3.15万人得到了救济。劳动部门全年查处劳动侵权案件301件,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72件,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657万元。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50多 场,“万人同唱张家界”、永定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展演”和“阳戏花灯票友大赛”、武陵 源区首届群众文艺汇演更是精彩纷呈;张家界风情歌曲已制作完成,张家界“十大金曲”正全面 推广;慈利龙潭河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桑植县、武陵源区组建了电影 队;常张高速公路文物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清理古墓葬252座,出土文物1000多件,在宝塔岗 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剑盒及木质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承办了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五城会”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第八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三项全国性大赛;举办了“鼎泰逸景园杯” 全市保龄球赛、“金海岸杯”全市男子篮球赛、市直机关广播操和健美操赛、全市蜗牛人野外生 存挑战赛等群众体育活动;我市在首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获得金牌3枚,在全省各类单项比赛中 取得了10金10银7铜的好成绩;武陵源激流回旋比赛基地被国家确定为“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指 定训练基地”,体校工作全面恢复;全年发行体育彩票900万元。

新闻、广电事业继续进步。《张家界日报》年发行量1.98万份,全年出版368期,有47篇新 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稿。市城区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光缆干线120公里,有线 电视用户达18万户,有线电视节目由35套增加到43套,旅游交通频道调频广播正式开通,农村广 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全市电视覆盖率为91%,广播覆盖率为46%。全年共播发广播电视 新闻稿件1.35万件,在省级台发稿348条,在中央台发稿20条,有5件广播电视节目在省里获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1个,其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 98个;•卫生技术人员415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03人、注册护士1129人;实有床位 3398张,其中标准床位2290张。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成效显著。全市无“非典”病例发生,取得 了“非典”防治的伟大胜利;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3071例,总发病率为195.85/10万,病 死率为0.09%,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到了有效防治;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2.62/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为17.74‰。卫生监管力度加大,医药市场逐步规范。

张家界,一个神秘而令人陶醉的地方。

03信管 陈光杰

20034085027

第五篇:我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我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召开文化产业大会,确定全县继续坚持 “六个重点产业”,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建办“四个产业园区”,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的“6541”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突出规划设计,明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强化项目带动,着力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坚持开放开发,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发掘民俗艺术,大力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高 攀

下载蓬勃发展的畜牧业[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蓬勃发展的畜牧业[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蓬勃发展的先进陶瓷

    蓬勃发展的先进陶瓷产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材料领域的一个大类,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陶瓷是最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则专指......

    胶州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胶州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沙科洋 姜春玲 管丰文 吴蕾 赵春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建设社......

    蓬勃发展的沈阳市信息产业

    CCTV.com 2010年09月17日 19:2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沈阳日报 [内容速览] 9月24日,2009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在沈阳隆重开幕。信息技术与动漫展是东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沈阳......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 ——浙江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内容提要 2010年10月2日至10月4日,我们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先后走访了家乡所在地浙江......

    蓬勃发展的经济管理系2011(5篇)

    蓬勃发展的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建系以来,以“特色发展、服务地方”为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已由建系之初的20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600......

    意大利汉语教学蓬勃发展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www.xiexiebang.com 意大利汉语教学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意两国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加入到学习汉语的队伍中。汉语学习......

    年度畜牧业工作意见

    年度畜牧业工作意见 年度畜牧业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畜牧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全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县......

    畜牧业试题

    畜牧业试题 一、判断题(10小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共八章七十条。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