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1:2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篇: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口腔护理是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臭、口垢等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可使使病人感觉舒适,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口腔护理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三点:

一、棉球遗留口腔内

1、操作前后应认真清点棉球。

2、擦洗口腔时需用弯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只能夹一个棉球。

3、一旦发现棉球数量前后不符,应立即仔细检查病人口腔,(1)若遗留在口腔内应立即取出。

(2)若病人咽下,要密切观察是否随粪便排出。

(3)若棉球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呼叫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准备心电监护,请五官科会诊,遵医嘱进行相应抢救及处理。

二、误吸

1、棉球应干湿适度,不可过湿。

2、昏迷病人禁忌漱口。

3、擦洗时勿触及软腭、咽部,以免引起病人恶心、呕吐。

4、卧床病人根据病情可取半坐卧位;如取仰卧位,头应偏向一侧。

5、一旦病人出现误吸,应立即将病人侧卧,另一手拍背,同时呼叫其他护理人员通知医生,准备负压吸引设备,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三、粘膜及牙龈损伤

1、擦洗时动作应轻柔,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要防止碰伤粘膜和牙龈。

2、按要求先湿润病人口唇、口角,必要时先涂石蜡油,防止病人张口时口唇、口角干裂疼痛。擦洗后应再涂石蜡油。

3、正确使用压舌板。

4、应使用弯止血钳。

5、昏迷病人需用压舌板或开口器时,应从病人口腔侧面臼齿处置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助其张口,压舌板应用纱布包裹前端。

6、一旦发生口腔粘膜及牙龈损伤,应通知医生,涂金霉素鱼肝油或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篇:儿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儿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儿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住院患儿机体抵抗力减,防御机能差。尤其病情危重者。往往由于护理上的一点琉忽,就会发生一些意外,称之为护理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严重者造成组织损伤或并发严重感染。如何预防护理并发症?一旦出现护理并发症又怎样处理?下面将儿科几种护理并发症的防

治方法介绍如下:

1红臀

是患儿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尿中含有尿素,尿索在尿布上由细菌分解产生氪。如果长时间不换尿布,就会刺激患儿柔嫩的皮肤,产生红臀;此外,腹泻患儿稀便的刺激;粗糙尿布的刺激等等,均可引起红臀。防止红臀发生,首先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在尿布外不可包裹塑料布或橡胶单。臀部皮肤轻度潮红,可清洗后滁以鞣酸软膏或紫草香油 皮肤溃烂者,除涂油外,加以红外线灯烤疗法;溃烂严重者,可用5O 葡萄糖加庆大霉索湿敷。如在夏季,可让患儿臀部暴露。注意尿布吸

水性、柔软性以及清洁消毒。鹅口疮

患儿在体质虚弱,长期应用抗菌索或激素,长期消化不良时。如所用奶瓶、奶头消毒不严,用不清洁的手或其它不洁物品护理患儿口腔,均可引起感染。感染患儿有哭闹、拒食等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垒身感染。因此,在护理操作时,要先洗手,奶具要严格消毒。上述易感染患儿每日做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一旦发现鹅口疮,要及时治疗,可用1 一2 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涂以1 龙胆紫,或用制霉菌索片1~2片溶于10~20 ml生理盐水或1%龙胆紫中涂炎症处,每日2~3次,教El后即可症禽。鹅口疮患儿的奶具先用2 碳酸氢钠溶液或0.2 ~0,5%的s4消毒液畏泡30 min以后,再煮沸消毒防止引起交叉

感染药物外渗

在儿科常常应用钙剂、脱承剂、高渗溶液、缩血管药等一些刺激性药物。患儿血管较细,且由于年龄小,不易台作。因而,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轻者,注射局部出现肿痛,发红;重者或处理不当者,局部皮肤会发紫、发黑,继而出现泡、溃烂。而留下永久的疤痕 所以,对应用上述药物的患儿。一定要正确选择注射部分,有计划的选用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输液时要严密观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局部件敷,涂以o,5 稀碘酊,立即用0.2 ~0.25 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封闭时用一5号头,减少损伤及疼痛。渗出严重者,要连续封闭数次;水泡破溃者,局部涂以2 龙胆紫,至结痂脱落。如果血管收缩剂外渗。可早期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局部封闭 总之,要早发现、早处理,更

要避免发生。足跟摩擦伤

哭闹是小儿的一种本能反应。患儿在哭闹时四肢乱动。长时间的哭闹,有些患儿就会出现足跟与床面不断摩擦而损伤。尤其是新生儿,皮肤嫩,更易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破损处会引起感染。因此,患儿哭闹不休,要观察其哭闹原因,是否饥饿、寒冷、过热、疼痛、卧位不适等,给予及时纠正,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于处理。对于无法避免摩擦的患儿,足跟可包一层棉花或纱布,减少摩擦。冬天,可用包被包裹,固定肢体,但不可过紧。如果发现皮肤摩破,按外科换药常规给予换药、包扎处理。然后小腿稍垫高。足

跟悬空,避免接触床面摩擦。

临床实践证明,高度责任礤、耐心、细心的护理,及时得当的处理,可以减轻或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

生。从而保证患儿的治疗、护理顺利进行,早日康复

第三篇:护理并发症及处理

常用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生效日期: 2012.7

批准人:聂弘

一、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窒息 预防与处理:

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有无义齿;昏迷患者,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义齿是否活动等。如有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4.如患者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并发症2:吸入性肺炎 预防与处理:

1.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吸入呼吸道。2.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患者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并发症3:口腔粘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放、化疗患者,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患者的口腔黏膜接触。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并套以橡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4.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溶液。

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以抗感染。并发症4:恶心、呕吐 预防与处理:

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2.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

二、热敷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烫伤 预防与处理:

1.治疗中应向患者解释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保证热疗安全。

2.保持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热水灌入前准确测量水的温度,不能凭感觉;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局部组织对热的耐受力不同,选择适宜的水温,一般在60~70℃,知觉迟钝及昏迷患者不超过50℃。

3.应用热水袋时,隔一层毛毯或外包一层厚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

4.医护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热疗过程严密观察皮肤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检查皮肤,如有皮肤发红,及时予处理,避免烫伤的发生。

5.皮肤发红者,立即停止热敷,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可给予冷敷,有水疱者按浅二度烧伤治疗。

并发症2:由于对热敷的适应症掌握不当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肌注青霉素后,因注射局部发生硬结,为促进药物吸收,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导致局部过敏反应;化疗药物外漏后使用热敷致使发生皮肤大面积坏死等。预防与处理:

1.根据热敷的适应症正确选择热敷。

2.热敷所致青霉素局部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如停止热敷,即可逐渐自行消退。如病情需要使用青霉素,应选择在更换部位进行注射。

3.药液一旦渗漏于皮下,应立即停止输注。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并灭活外渗液。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可行1%普鲁卡因封闭或50%硫酸镁湿敷。若已形成坏死,可按外科常规进行清创、换药、理疗等,待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尽快植皮保护肢体功能。

三、冰袋冷敷法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 皮肤冻伤 预防与处理

1.向患者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2.确认冰袋无损坏或遗漏。

3.治疗时问为15~ 30min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取出冰袋c 4.不能持续使用,若需长时间使用至少间隔60min为宜。

5.加强巡视,观察冰袋有无漏水、冰块有无融化、布袋是否潮湿,必要时及时更换。

6.观察病人用冷情况,尤其是意识障碍或感觉异常的患者,要随时对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确认,如局部出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使用。7.记录使用部位、时间、效果、反应。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四、约束带使用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由患者、家属或医护人员意外或有意解除约束带.导致各种管道及静脉通路脱出,致患者本人或他人受伤 预防与处理:

1.使用约束带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解释并填写“约束带使用同意书” 2.与患者家属沟通不要随意松解约束带以免发生意外

并发症2.:被约束肢体的损伤(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预防与处理:

1.保护具只能短期使用,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争、舒适。2.使用约束带时,约束带下应垫衬垫,固定须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I一2手指为宜。3应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的姿势,及给予受约束的肢体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

五、肌肉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疼痛 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l0秒钟,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肉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4.轮换注射部位。并发症2:神经性损伤 预防与处理: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3:针头堵塞 预防与处理: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六、皮下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出血 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并发症2:硬结形成 预防与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②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并发症3:低血糖反应 预防与处理

1.注射胰岛素应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七、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疼痛 预防与处理:

1.注重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并发症2:局部组织反应 预防与处理:

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并发症3:虚脱 预防与处理:

1.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注射。

2.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3.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患者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镇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渐缓解。并发症4:过敏性休克 预防与处理:

1.皮内注射前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者则应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治疗单元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氧气、吸引器等急救药品和物品。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按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进行抢救。

八、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静脉炎 预防:

1.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输液工具。

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5.加强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处理方法:

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

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

4.可遵医嘱抹喜疗妥软膏或中草药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并发症2:液体渗出和外渗 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

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中长静脉导管或行深静脉置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

4.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5.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协助。6.过度活动的患者适当固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7.输液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部位;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8.告知患者和家属输液渗漏的症状,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处理方法:

1.发生渗漏时立即停止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2.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可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敷或热敷患部,以促进渗出药液的吸收。

3.发生渗漏后,应注意观察和评估渗漏部位的运动、感觉和肢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4.发生腐蚀性药物渗漏,撤除输液管路之前应先确定治疗方案。在撤除管路时,应避免过重压迫出血部位。

5.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

(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3)局部环形封闭治疗。方法为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做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4)使用拮抗剂。

(5)局部冰敷。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

(7)如患者渗出局部出现坏死时,应请外科或理疗科会诊,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8)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并发症3:血肿 预防与处理: 1.提高穿刺技术。2.熟悉动静脉的区别。

3.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4.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5.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6.处理方法: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并发症4:针头堵塞 预防与处理: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并发症5:感染 预防与处理:

1.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2.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3.严格进行无菌操作。4.处理方法:给予抗感染治疗。

九、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5.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并发症2: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并发症3:静脉炎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数,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仙人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发症4:空气栓塞 预防与处理:

1.输液前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深吸气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5.高流量氧气吸入。

6.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7.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并发症5:液体外渗 预防与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4.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可酌情进行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十、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输血器。2.处理:

(1)如出现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2)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3)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连同贮血袋送检。并发症2:过敏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

(1)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2)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3)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4)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2.处理:按反应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1)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2)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输入无菌生理盐水。

(3)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4)监测生命体征。

(5)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并发症3:溶血反应 预防与处理:

1.预防:护士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到血液成分的输入,都应仔细确认患者的身份,确保血型和血交叉配血结果相容;强调输血时双人床边核对,防止输错血。2.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送检验科进行检验,查明溶血原因。

(2)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治疗。

(3)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6)若出现休克,根据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并发症4: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预防与处理:

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注意。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协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4.遵医嘱予以镇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5.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6.心理护理,耐心向其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十一、氧疗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无效吸氧 预防与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管有无堵塞,尤其是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患者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减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并发症2:气道粘膜干燥 预防与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患者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粘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少气道粘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患者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分钟,中度缺氧2~4 L/分钟,重度缺氧4~6 L/分钟,小儿1~2 L/分钟,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粘膜干燥。

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湿化加热。并发症3:氧中毒 预防与处理: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告诫患者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整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氧中毒,应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并发症4: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与处理:

1.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者应定期行眼底检查。3.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十二、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并发症1:低氧血症 预防与处理:

1.慢性阻塞性肺功能不全(COPD)患者,在雾化的同时,应给予吸氧,并严密观察SPO2等。如发现病人SPO2下降,则提高吸人氧浓度,可由原来的1一2L/min提高到4~6L/min,待治疗完毕,SPO2恢复至吸入前的水平,再调回到原来吸氧浓度 2.雾化吸人时避免雾量过大,时间过长。

3.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由小至大调节给雾量。吸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应及时减小给雾量。

4.采用间歇吸入法,即吸入数分钟,停吸片刻,而后再吸.反复进行。5.吸入过程中注意排痰。

6.吸入前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吸入时口唇轻含吸入管,勿口唇紧闭,以避免影响呼吸运动。并发症2:感染 预防与处理:

1.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对雾化器主机要擦拭消毒,对雾化罐、连接管及口含嘴要浸泡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晾干,以备下一次使用。

2.尽量做到雾化面罩或口含嘴专人专用,以防止交叉感染。

3.雾化后协助病人漱口。如果吸入液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碳酸氢钠漱口,以预防口腔或咽部的念珠菌感染、口腔炎。

4.口腔或咽部真菌感染者,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除选用抑制真菌生长的2%~ 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外,患处涂抗真菌类药物如25%制霉菌素甘油,每日3~4次。5.观察排出痰液的性质和量,如为黄色脓痰,可能为肺部感染。6.肺部感染者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3:气道阻塞 预防与处理:

1.认真仔细评估病人。对体弱的老年人、婴幼儿、痰多且黏稠的病人,应当将痰液咳出或吸出后再进行吸入治疗。2.雾化吸入过程中,鼓励痰液黏稠病人有效咳嗽,配合背部叩击,及时排出已被稀释的痰液。3.吸入治疗后,应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听诊两肺呼吸音。如病人有胸闷、呼吸困难、听诊两肺有痰鸣音等,应立即清除痰液,必要时吸痰,以免阻塞呼吸道。并发症4:支气管痉挛 预防与处理:

1.雾化前,评估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告诉病人雾化时可能会有轻微憋闷感,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呼吸配合方法,即吸人时病人口唇轻含吸入管,使雾化液由口腔吸入,从鼻腔呼出;嘱病人作匀速呼吸,每次吸气吸入药液后停留2~3秒,以使气道开放利于药液的吸收。

3.首次雾化及年老体弱病人,先用较小雾量,待其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哮喘病人湿化雾量不宜过大,雾化时问不宜过长,以5min为宜。4.雾化前机器预热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5.一旦吸入过程中病人出现胸闷、咳嗽加重、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暂停吸入。发生哮喘者予以半坐卧位并吸氧。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缺氧严重不能缓解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措施。

十三、吸痰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1:低氧血症 预防与处理:

1.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当,使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又不会阻塞气道。

2.吸痰过程中患者如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吸痰。3.刺激气管隆突处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不易反复刺激。4.吸痰不宜深入至支气管处,否则易堵塞呼吸道。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一般应少于15秒。6.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可给予100%纯氧5分钟,以提高血氧浓度。7.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8.已经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加压面罩吸氧,酌情实施静脉注射阿托品、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并发症2:呼吸道粘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使用优质、前端钝圆有多个侧孔、后端有负压调节的吸痰管,吸引前先润滑吸痰管。2.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12-14号吸痰管;婴幼儿选用10号;新生儿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气管插管者可选用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3.吸痰管插入长度:插入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有气管插管者则超过气管插管1~2cm,避免插入过深损伤粘膜;插入时动作轻柔,禁止带负压插管;抽吸时需旋转向外拉,严禁提插。4.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宜超过15秒。吸痰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分钟再次抽吸。吸痰间隔时间视痰液粘稠度与痰量而定。

5.每次吸痰前应先调节好吸引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婴幼儿13.3~26.6KPa,儿童<40.0KPa,新生儿<13.3KPa。在吸引口腔时通过手控制负压孔,打开关闭反复进行,直至吸引干净。

6.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应取得家属合作,固定好患者头部,避免头部摇摆。对于烦躁或不合作者吸痰前可酌情予以镇静。

7.为患者行口腔护理时,仔细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损伤、牙齿有无松脱,如发现口腔粘膜糜烂、渗血等,可用口泰(或朵贝尔氏液)、双氧水、碳酸氢钠行口腔护理以预防感染。松动的牙齿及时提醒医生处理防脱落引起误吸。8.鼻腔粘膜损伤时可遵医嘱外涂抗生素软膏。

9.发生气道粘膜损伤时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并发症3:感染 预防及处理:

1.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操作流程,认真检查吸痰管灭菌是否符合要求,气道、口鼻腔分开吸引,吸引瓶内胆应及时更换,不超过其高度的70%~80%。2.痰液粘稠者应及时进行雾化吸入,以便稀释痰液,易于排痰或吸痰。3.加强口腔护理,可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局部应用。

4.吸痰所致的感染几乎都发生在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感染。

5.发生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和应用抗生素。并发症4:心律失常 预防与处理

1.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缺氧的基础上,所有防止低氧血症的措施均适用于防止心律失常。

2.如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引,退出吸痰管或加大吸氧浓度。

3.一旦发生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心搏恢复后予以降温措施实行脑复苏。保护肾功能,纠正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调。并发症5:气道痉挛 预防与处理: 对气道高度敏感的患者,可于吸引前用1%利多卡因少量滴入,也可予组胺拮抗剂如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气道吸引,给予对症处理。

十四、鼻饲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腹泻 预防与处理

1.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于4℃冰箱内保存,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消毒后使用。

2.鼻饲液温度以37~42℃最为适宜,室温较低时应使用加热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3.注意浓度、速度与滴速。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滴速一开始40~80ml/h,三日后增加到100~125ml/h,直到患者能耐受,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压浓度(300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渗透压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认真询问过敏史,对牛奶、豆浆等易致腹泻,原来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过牛奶的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

5.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真菌药物。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6.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轻拭,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

并发症2:胃食管返流、误吸 预防与处理:

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坚持匀速限速滴入。

2.昏迷患者翻身时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因受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

3.对危重患者,鼻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以免管饲后吸痰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返流。管饲时和管饲后取半卧位,借重力和坡床作用可防止返流。

4.鼻饲营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灭吐灵)可解决胃痉挛、返流等问题,一般在鼻饲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在鼻饲前先回抽,检查胃储留量。鼻饲过程中保持头高位(30~40℃)或抬高床头(20~30℃),能有效防止返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5.误吸发生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胃管接负压盘。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运用抗生素。并发症3:便秘 预防及处理:

1.调整营养液配方,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食物中可适量加入蜂蜜和香油。2.遵医嘱用开塞露20ml,肛管注入,果导胃管内注入,必要时用0.2~0.3%肥皂水200~400ml低压灌肠。

3.老年患者因肛门括约肌较松弛,加上大便干结,往往灌肠效果不佳,需用手指由直肠取出嵌顿粪便。

并发症4:鼻、咽、食道粘膜损伤和出血 预防与处理:

1.对于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应选用聚氨酯和硅胶喂养管,质地柔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需手术的患者可在麻醉状态下插管,亦可选用导丝辅助置管法。对昏迷患者可采用侧卧拉舌置管法,即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插管12~14cm,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术者即可顺利插管。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充分合作。置管动作要轻柔。3.长期鼻饲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两次,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4.用PH试纸测定口腔PH值,选用适当的药物,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5.鼻腔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以减轻粘膜出血水肿;食道粘膜损伤出血时可给予制酸剂、保护粘膜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并发症5:胃出血 预防与处理: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间隔不易过长。2.注食前吸取力量适当。

3.牢固固定鼻胃管,躁动不安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4.患者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等表现时,胃空腹储留液<100ml时,方可慎重开始鼻饲,初量宜少。每次<15ml,每4~6小时一次。

5.胃出血时可用冰盐水洗胃,凝血酶200u胃管内注入,3次/天。暂停鼻饲,做胃液潜血试验,按医嘱使用洛赛克。并发症6:胃潴留 预防与处理:

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每次鼻饲完后,可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以防止食物返流。

3.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及床边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可依靠重力时鼻饲液顺肠腔运行防止胃潴留。

4.增加翻身次数,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予胃复安应用。并发症7:血糖紊乱 预防与处理:

1.鼻饲配方尽量不加糖或由营养师配制。对高血糖的患者可补给胰岛素或改用低糖饮食,也可注入降糖药,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2.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应缓慢停用要素饮食,同时补给其他糖。一旦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并发症8:水电解质紊乱 预防与处理:

1.严格记录出入量,以调整营养液的配方。2.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

3.尿量多的患者除给予含钾高的鼻饲液外,必要时给予静脉补钾防止出现低血钾。

十五、女患者留置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尿路感染 预防与处理:

1.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用吸水会阴垫等,必须留置导尿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若长时间留置,可采用耻骨上经皮穿刺置入导尿管导尿或行膀胱造瘘。

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2次用洗必泰或2%碘伏清洗外阴。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和尿道口,避免粪便中的细菌对尿路的污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3.尽量采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

4.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引流装置最好是一次性导尿袋,引流装置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的逆流。5.有条件者可使用阻止细菌沿导尿管逆行功能的储尿器,可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6.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的功能。

7.在留置导尿管中、拔管时、拔管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采用抗生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但不可滥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引发更难控制的感染。并发症2:尿道出血 预防与处理:

1.对有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失。

2.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取间断放尿的方法,以减少导尿管对膀胱的刺激。

3.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以5~15ml为宜,防止牵拉变形进入尿道。

4.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防止患者翻身时过于牵拉导尿管,致尿道内口附近粘膜及肌肉受损伤。

5.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并行膀胱冲洗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泌尿系感染。6.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并发症3:虚脱 预防与处理:

1.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2.发现患者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3.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意识不清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4.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刻通知医生抢救。并发症4:膀胱结石 预防与处理:

1.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超过3周,长期卧床者应多喝水并定期行膀胱冲洗。

2.插管前仔细检查导尿管及气囊,并注水观察气囊容量。

3.导尿管滑脱时应仔细检查气囊是否完整,以免异物残留于膀胱,形成结石核心。4.因留置导尿管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多为感染性结石,其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比较松散,运用各种方法碎石效果均良好。5.如结石大于4cm者,可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并发症5:尿道瘘 预防与处理:

1.截瘫患者尽早采用间歇导尿以预防尿道压疮的发生。

2.对于俯卧者,将气囊导尿管用胶布固定于下腹一侧,以避免在尿道耻骨前弯处形成压疮。3.已形成尿道瘘者,可采用外科手术修复。

十六、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肠道粘膜损伤 预防与处理:

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2.插管前常规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4.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5.肛门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对症治疗。并发症2:肠道出血 预防与处理:

1.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有无禁忌症。

2.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3.操作时注意维持个人形象,保护患者自尊,屏风遮挡保护个人隐私。4.插管前必须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暴力。5.发生肠道出血时应根据病情应用相应的止血药物或局部治疗。并发症3:肠穿孔、肠破裂 预防与处理:

1.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2.插管时动作应缓慢,避免重复插管。

3.若遇有阻力时,可稍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动一下体位。4.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 5.若患者发生肠穿孔、肠破裂,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并发症4:水中毒、电解质紊乱 预防与处理:

1.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对患有心、肾疾病、老年或小儿等患者尤应注意。

2.清洁灌肠前,嘱患者合理有效的饮食(肠道准备前3~5天进无渣流质饮食),解释饮食对灌肠的重要性。使患者配合。

3.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如清水或盐水反复多次灌洗。4.灌肠时可采用膝胸体位,便于吸收,以减少灌肠次数。

5.腹泻不止者可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低钾、低钠血症可予口服或静脉补充。并发症5:虚脱 预防与处理:

1.灌肠液温度应稍高于体温,约39~41℃,不可过高或过低。(高热患者灌肠降温者除外)。2.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3.一旦发生虚脱应立即平卧休息。

十七、自动洗胃机洗胃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急性胃扩张 预防与处理:

1.遇餐后中毒,洗胃前应先刺激咽喉部,加速催吐,以防食物阻塞胃管。2.对昏迷患者,小剂量灌洗更为安全可靠。

3.洗胃过程中,保持灌入液量与抽出量平衡。当抽吸无液体流出时,及时判断是胃管阻塞还是胃内液体抽空。如属前者,可上下移动或转动胃管,做适当调整;应用电动吸引法或自动洗胃机洗胃则关掉“自控”,打开“手冲”-“手吸”,反复几次,直至液体流出通畅。如系胃内液体抽空,及时换挡,由“手吸”改为 “手冲”。并严格记录出入洗胃液量。4.洗胃前备好足量药液,以防洗胃过程中因药液不足导致空气吸入胃内。

5.正确掌握手术切开洗胃指征,对呕吐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昏迷患者,洗胃过程中只能灌入不能抽出者,应立即请外科会诊切开洗胃。

6.洗胃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及上腹部是否膨隆等。7.对于已发生急性胃扩张的患者,如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如因洗胃管被食物残渣堵塞引起,立即更换重新插入将胃内容物吸出;如为洗胃过程中空气吸入胃内引起,则应用负压吸引将空气吸出等处理。并发症2: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与处理:

1.插管动作要轻柔,快捷;插管深度要适宜,成人距门齿50cm左右。

2.做好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患者过度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使用镇静剂。3.抽吸胃内液时负压适度,洗胃机控制在正压0.04MPa,负压0.03MPa。对昏迷、年长者应选用小胃管、小液量、低压力抽吸(0.01~0.02MPa)

4.如发现吸出液混有血液应暂停洗胃,经胃管灌注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和止血药,严重者立即拔出胃管,肌注镇静剂,用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8mg口服,静脉滴注止血药。5.大量出血时应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并发症3:窒息 预防与处理:

1.插管前在胃管上涂一层液体石蜡,以减少对喉头的摩擦和刺激。2.患者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培训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胃管置入技术,严格按照证实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查,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可进行洗胃操作。

4.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脏起搏等装置和设备。如发生窒息,立即停止洗胃,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及必要的措施。并发症4:咽喉、食道粘膜损伤、水肿 预防与处理:

1.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其配合。

2.合理、正确使用开口器,操作必须轻柔,严禁动作粗暴。

3.咽喉部粘膜损伤者,可予消炎药雾化吸入;食管粘膜损伤者可适当使用制酸剂及粘膜保护剂。

并发症5:吸入性肺炎 预防与处理:

1.洗胃时采用左侧卧位,头稍低偏向一侧。2.烦躁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昏迷患者洗胃前行气管插管,将气囊充气,可避免胃液吸入呼吸道。4.洗胃过程中,保持灌入量与抽出液量平衡,严密观察并记录洗胃出入液量。

5.一旦有误吸,立即停止洗胃,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

6.洗胃毕,协助患者多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应用抗生素。并发症6:急性水中毒 预防与处理:

1.选用粗胃管,对洗胃液量大的患者常规使用脱水剂、利尿剂。

2.对昏迷患者用小剂量灌洗液更为安全。洗胃时每次灌注液限为300ml~500ml,并保持灌洗液出入量平衡。

3.洗胃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及上腹部是否饱胀等。对洗胃时间相对较长者,应在洗胃过程中常规查血电解质,并随时观察有无眼球结膜水肿及病情变化等,以便及时处理。

4.在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时,如相应的洗胃液不容易取得,最好先用1000ml~1500ml温清水洗胃后,再换为0.9%~1%的温盐水洗胃至清亮无味为止,避免造成低渗性水中毒。5.一旦出现水中毒应及时处理,轻者经禁水可自行恢复,重者立即给予3%~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以及时纠正机体的低渗状态。6.如出现脑水肿,及时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纠正。

7.出现抽搐、昏迷者,立即用开口器、舌钳(纱布包缠)保护舌头,同时加用镇静药,加大吸氧流量,并应用床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

8.肺水肿严重、出现呼吸衰竭者,及时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通气。并发症7:胃穿孔 预防与处理:

1.误服腐蚀性化学品,禁止洗胃。

2.加强培训医务人员洗胃操作技术,洗胃过程中,保持灌入与抽出量平衡,严格记录出入洗胃液量。

3.洗胃前详细询问病史,有洗胃禁忌症者,一般不予洗胃。有消化道溃疡病史但不处于活动期者洗胃液应相对减少,一般300ml/次左右,避免穿孔。4.电动洗胃机洗胃时压力不宜过大,应保持在100mmHg左右。

5.洗胃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及上腹部是否饱胀,有无烦躁不安、腹痛等。6.胃穿孔立即行手术治疗。并发症8:中毒加剧 预防与处理:

1.毒物的理化性质不明者,选用温清水洗胃。

2.洗胃时先抽吸胃内浓缩的毒物后灌洗胃液,避免毒物被稀释后进入肠道内吸收。3.保持灌入与抽出量平衡,严格记录出入洗胃液量。

十八、胃肠减压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引流不畅 预防与处理:

1.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插管过程中,耐心向其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步骤,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吞咽的速度、呕吐时的处理方法等等),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患者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患者的口腔内盘曲;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患者插管时,插管前先撤去患者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道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从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通畅。4.对于昏迷、烦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止胃管被拔除,减少胃管滑脱,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必须有效的固定胃管。

5.医护人员熟悉操作技术,确定胃管进入胃内方可行负压引流,并注意插入的长度要适中(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再插进4~5cm)。

6.如从胃管内注入药物,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7.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缓地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并轻轻将胃管变动位置以减少胃管在胃内的粘连。8.如确定为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糜蛋白酶加碳酸氢钠注射液从胃管注入以稀释和溶解粘稠的胃液、食物残渣或血凝块。

9.如上述处理均无效,则拔除胃管,更换胃管后重新插入。

10.若因胃液过少而不能引起时,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的患者应结合腰部的症状来判断胃肠减压的效果。

11.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肠减压装置使用前认真仔细检查,如发现质量合格而引起漏气,则更换胃肠减压器。

并发症2: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与处理:

1.插管动作熟练、轻柔,必要时使用专业导丝,以防引起机械性损伤;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时,暂停插管,让患者休息片刻,待恶心、呕吐缓解后再缓缓将胃管送入,切勿强行插管。

2.负压引流无液体引出时,要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如不通畅可向胃管内注入少许的生理盐水再回抽,不可盲目回抽。

3.如发现引流液有鲜红色血液,应停止吸引,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及制酸、止血治疗。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4.早期可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早确定出血部位。根据引起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胃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如给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胃腔以促进止血;钛夹止血;生物蛋白胶喷洒止血;注射止血合剂等。

5.如上述措施无效,出血不止者可考虑选择性血管造影,采用明胶海绵压迫出血血管;内科治疗无效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3:声音嘶哑 预防与处理:

1.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柔软、表面光滑的胃管以减轻局部的刺激,勿强行插管。2.胃肠减压过程中,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到充分的休息。遇剧烈咳嗽、呕吐时,先用手固定胃管,以防止胃管上下移动。3.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胃管。

4.出现声音嘶哑者,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局部的湿润。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不宜迎风发声,避免受凉,拔除胃管后发音应由闭口音练到张口音。

5.物理治疗:长时间插管引起的声带慢性炎症和粘膜的肥厚可用超声波理疗和碘离子透入法,促使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以软化肥厚的组织。药物疗法:可用B族或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及抗生素雾化吸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并发症4:吸入性肺炎 预防与处理:

1.如患者咽喉部有分泌物积聚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咳嗽前先固定好胃管及胃肠减压装置。不能自行咳嗽的患者加强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2.保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疑似引流不畅时及时予以处理,以防止胃液返流。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宜彻底清洗干净,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4.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胃管。

5.发生吸入性肺炎者,结合相应的对症处理。十九、三腔二囊管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心血管意外 预防与处理:

1.置管时,抽到胃内容物后再将管插至65cm处,使气囊完全通过贲门后再充气。2.置管后,在导管上做好标记,定期测压了解有无气体外漏。

3.出现胸骨后不适、恶心或频繁早搏等症状时立即调整三腔二囊管的位置,必要时,放气拔管后重新置管。

4.床边备剪刀,如出现心跳骤停,立即剪断三腔二囊管放出气体,开放气道,遵医嘱用药,必要时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并发症2:消化道粘膜糜烂、出血、坏死、溃疡、穿孔 预防与处理:

1.插管前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主动配合操作。烦躁不合作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2.对于轻度昏迷者,可肌肉注射阿托品以减轻恶心后再插管。

3.插管前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三腔二囊管,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避免过度刺激避免多次插管。

4.放置时间以不超过72小时为宜,12~24小时放气1次,每次 15~30分钟。5.牵引重物为0.5Kg,食道囊内充气要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150ml。6.每日往鼻腔滴石蜡油3~4滴,湿润粘膜。

7.发生食管穿孔者时,立即拔除三腔二囊管,送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3:呼吸困难 预防与处理:

1.正确测量长度,保证胃囊通过贲门处。

2.置管后,在导管上做好标记,定期测压了解有无气体外漏。3.因胃囊充气不足外滑引起,立即气囊放气,调整深度,重新充气。4.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立即剪断导管,解除堵塞,病情需要可更管重新插入。并发症4:误吸、吸入性肺炎 预防与处理:

1.落实健康教育,嘱患者勿下咽唾液、痰液等分泌物,避免误吸、吸入性肺炎。2.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次,吸尽咽喉部分泌物。

3.为防止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应用抗生素。4.一旦发生窒息,立即气囊放气、剪断导管,解除堵塞,保持气道通畅。并发症5:压迫止血失败 预防与处理:

1.仔细检查三腔二囊管的气囊有无破损、粘连、漏气及管腔堵塞,保证质量。2.每2小时抽吸胃管一次,注意胃液色、量及大便的色和量变化,观察止血效果。3.定期测压,及时调整,必要时重新放气后再充气。

4.确认压迫止血无效,及时做好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等术前准备。并发症6:气囊漏气、破裂 预防与处理:

1.仔细检查三腔二囊管的气囊有无破损、粘连、漏气及管腔堵塞,保证质量。2.熟练掌握胃气囊、食道气囊适宜的充气量和压力范围。3.定期测压,及时发现气囊漏气、破裂情况。4.发生气囊漏气、破裂,做好解释工作,及时更换。

5.保留漏气、破裂的三腔二囊管做质量鉴定,并上报不良事件。并发症7:拔管困难 预防与处理:

1.每2小时抽吸胃管一次,冲洗管腔,保持通畅。

2.拔管前口服液体石蜡油30ml,粘膜与气囊粘连松解后再拔管。

3.遇拔管困难时,不可强行拔管,每隔15分钟口服液体石蜡30ml,2~3次再行拔管。4.如用针筒无法抽出气体,需经摄片确认,可剪去三腔二囊管三叉端、内镜下刺破气囊等方法进行放气后再行拔管。如上述方法无效,透视定位下行经皮胃穿刺气囊刺破术,如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则考虑开腹手术取管。

二十、伤口换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交叉感染 预防与处理:

1.强化无菌观念。换药者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护人员着装要整洁,在操作前后注意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保持换药室环境的清洁,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1~2次,每次30~40分钟。3.保持换药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换药时禁止家属及探视人员进入。4.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物品分类放置,摆放合理,无菌物品要注明灭菌日期或有效期,定期检查消毒日期。

5.严格掌握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缝合伤口,后换开放性伤口;先换轻伤口,再换重伤口,特殊伤口最后换。

6.伤口有感染时,应以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伤口,必要时将缝线拆除一部分,以引流脓液,或插入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并根据伤口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发症2:伤口延期愈合 预防与处理:

1.首先要提高对伤口处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改善预后的关键。

2.对各类伤口要详细了解病史、认真检查,外伤伤口应严格执行清创原则。3.应在换药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4.换药时间依伤口情况和分泌物多少而定。脓液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至少一次或多次,以保持表层敷料不被分泌物渗透。分泌物不多肉芽生长较好的伤口,可2~3天换药一次。清洁伤口一般在缝合第三天换药一次,至伤口愈合拆线。5.对愈合不良的伤口,应视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1)对窦道或瘘形成的伤口应根据手术种类、排出物的性质和实验室检查、超声波及造影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用药不合理所致的过敏反应所致的伤口愈合不良,处理方法是停止用药,用生理盐水清洗湿敷,重者可用高渗盐水加氢化可的松湿敷。

(3)结核性寒性脓肿或淋巴结结核切开所致伤口长期不愈的患者,应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在换药的同时应行抗结核治疗,并防止伤口混合感染。

(4)脓肿引流不畅所致伤口长期不愈的患者,其引流口应处于最低位,切口要足够大,切忌瓶颈式引流,必要时行对口引流,有分隔的深部脓肿应彻底分离脓肿间隔,选择恰当的引流物。

二十一、PICC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穿刺点出血预防及处理: 1.穿刺前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倾向,抗凝血治疗的用药史,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其凝血功能。

2.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3.穿刺后见回血保持针的位置,避免移动。4.导管送入15~20cm后可退出导入鞘减少出血。

5.特殊情况下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渗血不止者,适当限制剧烈手臂活动。

6.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频繁咳嗽,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并发症2:导管脱出 预防及处理:

告知患者穿刺肢体勿频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及时更换贴膜。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并发症3:静脉炎 预防及处理:

1.机械性静脉炎:由于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针、插管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磨擦刺激而引发血管反应,处理应提高置管人员静脉穿刺的技巧,抬高患肢,给予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

2.细菌性静脉炎:处理以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时应予拔管并做细菌培养,可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3.血栓性静脉炎:由于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欠佳使血流形成血栓。处理应提高穿刺水平及封管技术,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置管侧的肢体,给予热敷、理疗、溶栓措施,必要时拔除PICC导管。并发症4:穿刺点感染 预防及处理:

严格无菌技术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给予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并发症5:导管异位 预防及处理:

穿刺前应准确测量和修剪导管,防止误差。避免选择头静脉穿刺。摆好患者体位。当导管头部到达患者肩部时有一较大角度(此处为头臂静脉汇入腋静脉的部位)要求患者将头部转向穿刺侧并低头,以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并发症6:导管阻塞 预防及处理:

预防: 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25U/m1)冲管,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 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若

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次造成栓塞。并发症7: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

1.穿刺前体外测量静脉长度不够准确致使导管末端进入过深,位置到达上腔静脉下端,从而刺激上腔静脉丛,导致心律失常。处理应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另外在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2.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在穿刺时应注意导管尖端位置。建议导管置入到锁骨下静脉无须到达上腔静脉,这样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诱发心律失常

次,见回血后抽3~5ml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二

十二、中心静脉压(CVP)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感染 预防及处理:

1.选择一次性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之前对穿刺包的密封度。有效期进行仔细检查。2.严格皮肤消毒,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定时更换输液接头及输液管。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留置时间越短越好,若病情需要,最长留置7~10天,或更换部位重新置管。

4.对于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可给予丙球、氨基酸等营养药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5.若患者出现高热,找不到原因时应及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剪下常规送培养及药敏试验。

6.根据血培养明确感染的细菌及敏感的药物后常规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并发症2:气胸、血气胸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掌握穿刺适应症,穿刺定位要准确,熟练操作技术,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暂停穿刺,操作前使用镇静剂。

2.穿刺完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胸部情况。必要时拍胸片以确定有无气胸。

3.若为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无需特殊处理,气体可在2~3周内自行吸收;气体量多时可每日或隔日行胸腔穿刺排气一次,每次抽气量不超过1升,直至肺大部分复张,余下的气体可自行吸收。

4.若为张力性气胸,可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持续引出;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加剧加重形成的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应早行剖胸探查,处理肺部破裂口。

5.若为开放性气胸:气胸量小且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可卧床休息并限制活动或安装胸腔闭式引流瓶,可自行封闭转为闭合性气胸;如果呼吸困难明显者可使用负压吸引在肺复张的过程中破口随之关闭。

6.患者由于气胸的存在往往会出现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所以要给患者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但须注意气胸患者行机械通气必须常规进行闭式胸腔引流。

7.血气胸在肺复张后出血多能自行缓解,若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的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8.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并发症3:空气拴塞: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颈静脉穿刺时头部低位20°,在呼气状态时插管。

2.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操作前认真检查留置导管、输液管的质量;勤巡视病房,观察导管是否牢固固定;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滴空;接输液管或静脉推注前排尽空气;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看守;管道的连接处要连接紧密;尽量避免开放式输液。

3.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可以通过深静脉导管抽出含气泡的血液。大量气体进入后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如气泡过大可同时应用心外按压,使气泡变小,驱使其进入并通过肺循环,逐渐被吸收。

4.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5.严重者应用表面张力活化剂。并发症4:血栓形成 预防及处理:

1.选用质地柔软导管,避免导管过硬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使血液流经此处时血小板易凝集形成血栓,置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2.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并注入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3.拔管过程中,导管末端未退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

4.一般治疗:卧床1~2周,可减轻疼痛,并使血栓紧贴于静脉壁的内膜上。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保持大便通畅。开始起床后应穿有压差或无压差长筒弹力袜,前者踝部的压力为2.19KPa,股部压力为0.80~1.06KPa,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水肿。5.抗凝治疗:肝素及华法林。

6.抗凝剂禁忌的患者中,对肺栓塞危险低的患者可试以抬高肢体和局部热敷的方法。7.腰交感神经阻滞。

8.手术治疗:上述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需手术。并发症5: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

1.操作者熟练掌握置管技术,熟悉置管长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长度在15~17cm;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送入的长度一般5~10cm即可。

2.穿刺置管时密切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出现心律失常时将导管退出少许。3.由中心静脉置管所致心律失常,撤出导管常能自行终止,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二十三、呼吸机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处理:

1.呼吸机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2.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每用一次即换,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消毒,雾化罐内不保留药液,氧气湿化瓶内的冷开水24小时更换一次。

3.加强病房消毒管理,有条件者使用纯动态空气消毒机,每天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室内地面、床头柜、病床等设施的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严格洗手。4.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雾化吸入,短时、多次雾化对排痰、防止痰痂形成有很好的效果。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侵入。

5.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应尽量采用空肠鼻饲管,床头抬高30~45°,鼻饲时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切勿过快以防止返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放气囊前彻底吸痰,防止误吸。6.每天予以2~3次口腔护理,操作前充足气囊。保持气管切开敷料干燥。7.根据个体差异合理设置潮气量和气道峰压。

8.年老、体弱、肺部有基础病变者适当加强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及护理。9.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变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10.已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及护理。

11.呼吸道分泌物绿脓杆菌培养反复阳性但无症状者,以勤换药及呼吸机管道消毒和更换为主,拔管后往往转为阴性。并发症2:肺不张 预防与处理:

1.应用呼吸机过程中,严密观察管道有无松脱、漏气,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监测血氧的变化。2.应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可间隔一定时间适当使用叹气功能。3.吸入氧浓度限制在50%以下防氧中毒所致肺不张。

4.肺不张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及时行气管切开,有时需借助纤支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的吸引。若导管插入一侧支气管,可适当将导管外拔直至呼吸音对称。5.帮助患者湿化、翻身、拍背及吸痰。对肺不张的肺区加强体位引流。并发症3:呼吸道阻塞 预防与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分泌物及返流的胃液。

2.吸入胃内容物导致支气管痉挛,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反复灌洗吸净,然后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

3.使用呼吸机前应先检查呼吸机装置是否完好。使用后,严密观察导管是否通畅,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4.如因插管过深引起,可将导管后退。

5.备好基本抢救设备,包括氧气、呼吸囊、面罩、气管内插管设备以及吸引装置。6.痰栓阻塞导管端部,可在支气管镜下去除液态或固态梗阻物。7.导管、套管气囊引起的堵塞,应及时予以更换。8.如皮下气肿压迫气管所致,处理办法是切开减压和排气。并发症4:肺气压伤 预防与处理:

1.尽量使用较小潮气量,或尽量使用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同时降低吸气峰压值,使用镇静剂和肌松药,维持血容量稳定。

2.避免使用高的PEEP/CPAP,以减少死腔,应选择最佳PEEP。

3.单肺疾病引起的气压伤或单侧原发性肺气压伤可使用不同步单侧肺通气,降低呼吸频率和气道峰压。

4.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尽量避免做心内穿刺。

5.出现张力性气胸者,紧急时在气胸侧第二肋间隙中线外侧穿刺或置入静脉导管连接注射器抽气,随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6.出现纵隔气肿,最有效的减压法是沿胸骨上切迹向头侧切开直至深筋膜。

7.一旦空气进入血管内立即采取左侧卧位。但如气压伤诱导的空气栓塞出现在心脏左侧时不宜采取左侧卧位,如空气量是非致死量且患者情况稳定可行高压氧治疗。并发症5:氧中毒 预防与处理:

1.无逆转方法,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预防其发生。2.预防氧中毒的主要措施时尽量避免FiO2>60%。

3.对氧浓度选择上应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提高氧浓度,应辅以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如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等。

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并发症6:通气不足 预防与处理:

1.分泌物粘稠不宜排出应加强湿化和充分吸引。如存在支气管痉挛,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导管移位应及时调整位置,必要时及时更换。2.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应先调整I:E。并发症7:低血压 预防与处理:

1.若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舒张压下降大于30~40mmHg),持续时间长,或发生重要脏器灌注不良征象,需核定呼吸机参数尽量降低气道平均压。2.适当补充血容量,使静脉回流量增加。3.必要时使用增强心肌收缩药物。并发症8:呼吸机依赖 预防与处理:

1.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去除呼衰诱因。

2.改善患者营养。保持内环境稳定,恢复中枢及呼吸肌功能。3.消除患者营养顾虑,树立信心。

4.选择恰当的撤机方式,合理应用SIMV和PSV模式。并发症9:腹胀 预防与处理:

1.密切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位置,如有疑问及时通知医生。2.使用测压表监测气囊内的压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3.腹胀时给予腹部按摩、热敷。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促肠蠕动的药物。

二十四、气管切开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气管内套管阻塞 预防与处理:

1.对于呼吸道炎症病变或伤口感染的患者,发现患者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应尽量吸尽,避免反复抽吸。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吸引。同时,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内套管定时清洗消毒,及时插入,分泌物较多时应随时清洗。

2.加强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气体湿度,并间断滴入湿化液,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应开启加热湿化器,并及时添加湿化液,湿化液选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温度控制在28~32℃;对于痰液粘稠患者还可配用雾化器,将装有药液的药杯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和呼吸机管道相连进行雾化。3.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动作轻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4.定时测量气囊内压力。

5.发现痰痂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并发症2:气管内套管脱出或旋转 预防与处理:

1.对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巡视,床旁备无影灯、气管切开包。

2.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长度、弯度、型号适当的内套管。脱出需更换气管套管,而气管套管旋转窒息,则只需将患者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

3.气管切开后应抬高床头30~45°,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4.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固定法,松紧以能容纳二指为度。随时依体位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导致导管脱出。

5.不合作者或烦躁者应及时约束上肢,并给予适当镇静剂。并发症3:气管套囊滑脱阻塞气道 预防与处理:

1.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将气囊固定牢固,防止滑脱,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发生此并发症时,必须将气囊放气,增大吸入潮气量或吸氧浓度。3.配合医生立即更换气管套管。并发症4:感染 预防与处理: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一次一更换。常规每日两次更换切口敷料,痰液多、切口有渗血或者患者出汗较多时随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2.气管切开后导致清理呼吸道无效,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进行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更换卧位,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引流。气囊放气前吸尽口鼻咽分泌物,并经鼻咽引流管定时吸出气囊上分泌物防止细菌生长繁殖。吸氧管路及附件每周消毒两次。对于呼吸机,强调使用中的螺旋管及其附件,每24小时必须彻底清洗、消毒一次。3.加强机械通气时口咽护理,昏迷者分别先后头偏向两侧,行口咽冲洗,必要时用开口器,完毕后,用无菌管吸尽口咽部积留的清洗液;同时,尽早给予少量多次盐水吞服。4.加强环境监测,保持空气流通:病房应每日定时通风,使空气流通。即使在使用空调季节,清晨也应开窗通风。中央空调应定时清洗。病室最好配备空气层流及净化装置。

5.发生感叹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时间。并发症5:气管食管瘘 预防与处理:

1.选择适当的套管。避免气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将呼吸机管道正确置于支架上,避免过度移位和牵拉而损伤,避免头部过度活动以免损伤气管内膜,气囊每6~8小时放气一次,每次3~5分钟。充气时应用气囊压力表测气囊压力,保持在20~25mmHg之间。不需上呼吸机者,无需充气囊。

2.如发生气管套管移位,应及时纠正。

3.出现气管食管瘘时应暂禁食,或使用特殊的双气囊胃管,一只气囊压迫在食管上端,另一只气囊压迫在贲门处,这样可以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的食物和药物,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新近使用食管支架封闭瘘口,避免胃酸进入,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气管食管瘘一般愈合十分困难,必要时施行手术缝合。

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cm,儿童按压幅度2.5~4cm,婴儿按压幅度1.3~2.5cm。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并发症4: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并发症5:心脏破裂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患者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患者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二十六、非同步电除颤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心律失常 预防与处理: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而不需处理。室颤则立即给予非同步除颤治疗。并发症2:急性肺水肿 预防与处理:

应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并发症3:栓塞 预防与处理:

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可用抗凝治疗。并发症4:皮肤灼伤 预防与处理:

电极板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或在患者电除颤部位均匀涂抹导电糊。并发症5:低血压 预防与处理:

与电击后的短时血压降低或心肌损伤有关。根据医嘱及时应用升压药、扩容治疗等。并发症6:心肌损伤 预防与处理:

局部性ST段暂时抬高,心肌酶升高。避免不必要的高能量,应用适当大的电极,并避免两电极距离过近。

二十七、光疗箱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发热 预防与处理:

1.调整灯管与小儿的距离,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距离以40cm左右为宜,双光中下方灯管距离与玻璃板之间距离可以缩短到20~25cm。

2.光疗时室温保持在30℃左右。每小时记录箱温一次,保持箱温在30~33℃。

3.天热时可将光疗装置放在通风处。每2小时测体温、呼吸一次,患者体温维持在36.5~37.5℃,光疗结束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连续观察2天。超过38℃作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

4.室温过高时患者有发热需降低室温。并发症2:腹泻 预防与处理: 1.注意补充水分,每小时给患者喂水或母乳10~20ml。2.注意患者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3.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体重一次。4.轻症不予处理,重症可改去乳糖奶粉喂养。并发症3:皮疹 预防与处理:

1.调整灯管与小儿的距离,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距离以40cm左右为宜,双光中下方灯管距离与玻璃板之间距离可以缩短到20~25cm。2.光疗前先洗澡,清洁皮肤减少感染。

3.停止光疗后皮疹很快消退,不留痕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4.因光疗可致血小板减少,应检测血小板。并发症4:核黄素缺乏与溶血 预防及处理:

1.光疗同时和光疗后短期补充核黄素可防止继发于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降低所致的溶血,剂量为光疗时核黄素5mg,每日三次口服,直到光疗结束,改为每日1次,连服3日。2.已发生核黄素缺乏时,可肌注核黄素每日5~10mg,同时给予复合维生素B片剂 3.出现溶血者,根据病情程度进行处理,程度较轻者,动态观察血红蛋白的变化;贫血较重,有输血指征时应予以输血治疗。并发症5:青铜症 预防及处理

1.重度黄疸患者,如血胆红素>427.5umol/L往往发生胆汁淤积,在光疗前必须测结合胆红素,如>68.4umol/L,可引起青铜症,不能继续光疗。

2.在光疗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儿者全身情况,一旦发现有皮肤青紫者,及时停止光疗,并做好记录。青铜症一般无需作特殊处理,停止光疗后可以逐渐消退,但时间较长。并发症6:眼和外生殖器损伤 预防及处理:

1.加强医护人员责任感光疗前仔细检查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遮挡情况。2.光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哭吵,烦躁不安等情况。

3.光疗时必须用黑眼镜(黑布或黑纸)保护新生儿眼睛,并用尿布遮住会阴部。4.应用毯式黄疸光疗仪或BILIBED蓝光床,此类光未投射到患儿头部,对患儿眼睛无任何刺激,避免了光疗造成的眼睛损伤。5.一旦出现损伤,立即停止光疗。

6.发生眼损伤者,进行对症处理,局部应用滴眼液。

二十八、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皮下气肿 预防及处理:

l.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小要适当。

2.保持管道的密闭。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是否密闭,保持管道连接牢固.必要时用丝线捆扎,防止滑脱。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 cm,并始终保持直立。胸壁切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务必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3.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活动时引流管外移或拔脱导致空气进入胸腔。

4.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 0 ~100 cm;引流管应垂直接入引流瓶,不能垂下绕圈或呈U状弯曲,以保证引流效果。

5.防止引流管的扭曲、堵塞。在引流管近端2-3cm处应采取直行的固定方法,防止引流管的插入部分扭曲而导致引流不畅。定时挤压引流管并掌握正确的挤压方法:左手抓住引流管近端2-3cm处,右手使用减压钳向下捋,不要向引流管插入部施加压力。

6.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引流切口周围、颈部、面部、胸部等处有无皮下气肿。

7.若发生皮下气肿,无自然消失者应报告医生,给予常规消毒,皮下刺人大号无菌针头,用双手向针头方向挤压驱赶排气以减轻症状,帮助吸收,引流管周围胸带加压包扎。并发症2:张力性气胸 预防及处理:

l.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3 ~4 cm,并始终保持直立。

2.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活动时引流管外移或拔脱导致空气进人胸腔。

3.带胸引管下床活动的病人,应指导病人如果不慎造成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将近端引流管捏住,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4.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引流口处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及厚层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并发症3:胸腔内感染 预防及处理:

l.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每24 h更换引流瓶,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 0—100 cm。搬动病人时,切勿将引流瓶提至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水平面,最好先钳闭,至搬动完毕再松开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4.引流管一旦脱落、外移时,绝不能将原引流管再插入,以免感染。

5.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胸液的性状等,一旦出现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胸液浑浊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并发症4:纵隔摆动 预防及处理: 1.胸腔大量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一般放500ml后夹管5min~ 10min,再放500ml再夹管5min~10min,避免一次放液放气过多过快。2.全肺切除术后病人胸引管夹闭,定时开放。开放胸引管时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气管位置等,缓慢放出胸液,并嘱病人勿剧烈咳嗽,必要时应用镇咳药。

3.支气管损伤或肺破裂口较大致漏气严重、胸引管水柱波动过大时,应将胸引管半夹闭。4.一旦发生纵膈摆动,应迅速抢救。

二十九、脑室外引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脑室内积气 预防及处理

l.使用闭式引流袋,可有效预防气体逆流人脑室。

2.引流装置要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接口要衔接牢固。

3.搬动病人前应将所有的引流管关闭,更换引流瓶时也应将引流管关闭,防止气体逆流; 4.对置入多根引流管的病人应注意各引流管内引流物的性状和引流量;注意引流量小的和引流管近端气体较多酌引流管,必要时予以关闭,防止气体逆流入脑室。

5.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如一侧引流管近侧有较多气体时,则关闭对侧引流管,同时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使气体离开引流管近端,防止气体回流。

6.吸痰时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如发现有气体返流应及时关闭引流管,两侧引流速度不一致时,引流速度较慢的一侧,易发生回流现象,必要时暂时关闭。

并发症2:引流管拔脱 预防及处理

1.向患者、家属说明脑室引流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取得配合。2.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盘转后用胶布粘帖固定,但引流管道应保持相应长度固定稳妥,防止引流管被过度牵拉而移位、拔脱。

3.定时检查包扎固定及连接处是否牢固,对不牢固的予以重新固定或加强固定,对引流时间长的病人更应特别重视。

4.躁动患者应予制动并及时应用镇静剂。患者头部两侧可用沙袋固定,用约束带固定四肢。防止病人突然翻身坐起造成脱管或连接处脱离。

5.若患者不慎将引流管拔脱,立即进行伤口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报告医生。

并发症3:颅内感染 预防及处理

l.用无菌纱布覆盖引流管的连接部。

2.及时倾倒引流袋;禁忌提高引流袋,以避免引流液逆流。

3.非一次性使用的引流袋倾倒后,应使用含碘消毒液彻底消毒连接口后再重新连接。

4.观察有无脑膜炎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脑脊液的性状,如有无浑浊、絮状物等感染的征兆。

5.一旦发生感染,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可以脑室内给药。并发症4:颅内压过高或过低,诱发颅内再出血 预防及处理

l.将床头抬高或调整体位后,应及时确认和调整引流压。

2.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拔脱、折曲、阻塞等。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其畅通。如有堵塞,可用2 ml~3 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l×104 U~2×l04 U.在无菌条件下反复冲洗引流管,多可解除堵塞。

3.控制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速度可避免颅内压骤降而诱发颅内再出血。引流装置应位于穿刺部位以下,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穿刺点水平15一20cm,使颅内压力维持在2.0~2.45kPa,双侧引流速度保持在9-17ml/h(3-6滴/min),最快不超过23ml/h(8滴/min),防止防止颅内压急剧下降导致再出血。对重型脑室内出血患者,因引流液粘稠,穿刺后24—48h引流管最高点可低于穿刺点5—10cm,以利引流。但要及时观察引流速度、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一旦引流液内血凝块消失,引流管位置可逐渐抬高。

4.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发现引流压升高,同时引流液重新出现血性时,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如脑动脉瘤再破裂、颅内静脉破裂合并颅内出血。

5.保持血压稳定,防止烦躁。患者血压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能忽高忽低,收缩压控制在17.3—20.0 kPa。躁动患者应予制动并及时应用镇静剂。

6.观察有无头痛、呕吐、心动过缓、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颅内压过高症状,但颅内压过低时也可引起头痛和意识障碍。

7.确认引流压、引流管、引流液异常时,应报告医生处理。

十、血液净化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低体温 预防及处理:

1.保持室温在22~25℃。

2.有自动加温装置的机器及时调整加温档。

3.使用简易CBP装置时可将置换液放入恒温箱加温后输入,使用暖风机等加温设备时注意不要距离CBP机器过近,以免影响机器的稳定性。4.为患者保暖,加盖被褥或使用暖风被。并发症2:医源性内环境紊乱 预防及处理:

1.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的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反馈医生,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调整配制置换液。

2.置换液加入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时,必须经2人校对,并在置换液袋上明确标识。3.正确按医嘱设置各项参数,严密观察机器运行状态,确保所有泵入液体部分按正确的、与置换液相匹配的速度输入。并发症3:出血 预防及处理:

1.加强患者的各种引流液、大便颜色、伤口渗血等情况的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反馈,根据医嘱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或改用其他抗凝方法。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减少抗凝剂用量或者选用体内无肝素法抗凝。并发症4:凝血 预防及处理:

1.充分预冲,排气彻底,治疗中保持血流量稳定。2.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血滤系统。

3.治疗中严密监测动静脉压、跨膜压、血滤器的情况,如发现动静脉压力增高、跨膜压增高、血滤器颜色变深或变黑,可能透析系统有凝血,及时反馈医生,根据医嘱及时追加抗凝剂,或更换血滤系统。并发症5:低血压 预防及处理:

1.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的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可减慢超滤速度,及时通知医生重新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2.根据医嘱及时调整及应用升压药、血制品等。3.治疗前血压不稳定者,给予低血流量或预充上机。并发症6:感染

1.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准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处理管路、滤器的连接、测压管与压力传感器的连接。

2.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更换置换液、采取血标本。3.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敷料潮湿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治疗暂时中断时注意封管,尽量避免空气中暴露。

第四篇:《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复习题

《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鼻饲过程中应抬高患者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鼻饲管及输注速度,输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min,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暂停输入2h。要定时定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的症状是在输血10~20m!后,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迟发型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

3、为预防气道粘膜损伤,护士吸痰时要动作应轻柔,避免反复插入,(零)压进,(负)压出,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

4、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成人及儿童给予高流量吸氧或100%氧气吸入(2)mine,婴儿给予上调基础氧浓度的10%2min,吸痰管直径成人及儿童小于人工气道直径的(1/2),婴儿小于人工气道直径的70%,有条件的应用密闭式吸痰器。以免加重缺氧。

5、正常人持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症状。

6、热疗时热水袋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60)~(70)C,老年人、儿童、昏迷患者、末梢循环不良者水温为(50)°C,热水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应用电烤灯时要和照射部位保持一定距离。

7、需肛管排气时,一般置管不超过(20)分钟,如需要可间隔2-3小时后重复插管排气,以防大便失禁。

8、鼻饲患者食物返流,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拔除气管插管前后(2)h均应停止鼻饲。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体温表不慎咬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CDE)A、立即清除病人口内的玻璃碎片和水银。

B、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需测量口温。C、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患者测温时,需有人陪护。D、立即清除病人口内的玻璃碎片和水银。E、给患者吞服蛋清;或吃纤维蔬菜。

2、关于口腔护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E)

A、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以免造成窒息。

B、棉球湿度适度,以不滴水为标准;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不必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清洗液流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

C、出现窒息时给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拍背。

D、口腔护理操作的并发症有窒息、口腔黏膜损伤、吸入性肺炎。

3、保护用具使用时应注意:(ABD)

A、要防止床档碰伤肢体、床档断裂和防止应用约束带致肢体淤血,皮肤破损

B、每班检查床档功能;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教会患者家属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C、使用约束带前可以不垫衬垫,要松紧适宜,使用期间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D、使用约束带时如出现肢体肿胀、青紫,感觉异常、疼痛,皮肤破损、皮温低时要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并报告护士长、医师;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4、清洁灌肠的并发症包括(ABCDE)

A、肠道痉挛或出血

B、腹压升高

C、损伤肠黏膜、肠穿孔

D、虚脱

E、肛周皮肤损伤

5、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有(A BCD)

A、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感染严重时有寒战、发热、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B、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放尿速度要缓慢,一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以防虚脱。C、使用气囊导尿管导尿时,插管深度不够即向气囊内注水造成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粘膜水肿出血。D、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对确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预防尿潴留。

6、为预防肌肉注射发生局部硬块、局部感染要做到(BCDE)

A、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粉剂类药物要充分溶解,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

B、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C、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D、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E、已形成的硬结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等

7、肌肉注射的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 BC)A、肌肉注射容易出现针头堵塞、局部硬块和局部感染、出血、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周围神经损伤、晕厥等并发症

B、要准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注射过程中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

C、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如发生针体折断,医务人员应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缩动作,防止断在体内的针体移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如针体已完全没入皮肤,则需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

D、抽吸瓶装药物时,以垂直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的机率。E、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不必拔出针头,可继续注射。

8、关于皮下注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BDE)

A、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部位,避开硬结、瘢痕等部位。B、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C、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90度,以免刺入肌层。D、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

E、根据注射药物剂量,选择合适注射器和针头,做到“二快一慢”。

9、关于输液反应的并发症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输液过程中,如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有频死感时应立即让病人取右侧卧位并头低脚高,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B、保持患者的输液速度匀速输注,避免忽快忽慢。

C、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使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

D、发生肺水肿时用7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必要时使用镇定剂、脱水剂、强心剂

10、静脉炎的预防包括(ABCD)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调慢滴数,每次输完后充分冲洗血管。B、加强对患者输液过程的评估。

C、血管要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穿刺时避开关节、瘢痕、受伤的部位,要固定好导管和输液器,减少移动,对小儿、老年躁动患者等可选择固定托辅助固定。

D、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11、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ABCDE)A、液体渗漏

B、皮下血肿

C、导管堵塞

D、静脉血栓形成 E、导管脱出

12、关于浅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下哪项错误(A B)A、滴注化疗药物当天输液结束后给予封管,保留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

B、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远心端。C、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暴力推注,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将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拧下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D、发生静脉血栓时,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

E、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

13、为预防PICC置管后早期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应做到(ABCD)A、嘱患者放松并配合握拳、松拳活动,抬高肢体,避免提重物,剧烈活动。B、每天测量患者臂围及时发现,早期处理。

C、置管后24或48小时常规热敷,热敷后可外涂喜序妥膏治疗一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注意避开贴膜处。

D、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沿血管走向呈条索状改变等

14、关于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的叙述哪项正确(BCD)

A、输血液制品或乳状液体时必须前后冲洗导管,以预防导管堵塞。但可以在置有导管的上部使用袖带或止血带。

B、如有导管滑脱,让患者卧床,拍片,请介入科从下腔静脉取出导管;拔管过程中有滑脱,立即扎止血带,请心血管、介入科医生静脉切开取出导管。

C、置管前要摆好体位,颈静脉穿刺时头部低20°,并在呼气状态时插管,大量气体进入后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位。

D、形成的血肿的处理:小的血肿无需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止血,48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15、关于输血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A、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输血或输注血制品。

B、需要时使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素,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使用氢化可的松。必要时插管、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通畅。

C、既往有输血过敏史患者,可在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物以预防和减轻过敏反应。D、输血前15分钟要缓慢滴入。

E、输入两袋以上的血液时中间要用盐水冲管。

16、大量输血的并发症的叙述哪项正确(ACD)

A、大量输血前在室温下将库血放置片刻,使其自然升温,20度左右为宜,以防低体温

B、输入的库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过量的枸橼酸钠引起凝血障碍。因此每输入2000ml库存血应输入500ml新鲜血,并给予钙剂。

C、输入大量库存血要注意观察有无枸橼酸钠引起的低钙情况。D、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给予5%碳酸氢钠纠治。

17、鼻饲患者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有(BCD)

A、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并且胃内无潴留时方可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300ml。B、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滴入。C、床头抬高30-45°,病情允许时采用半卧位。

D、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道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返流导致误吸。避免胃管头端位于食管

18、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ABD)A、鼻饲管的堵塞重在预防。对酸性药物注入前后均用温水冲洗,以防堵塞或腐蚀鼻饲管壁。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

B、长期留置胃管易引起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因此应每日用石蜡油滴鼻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普通胃管1月一换,鼻十二指肠管2个月一换。

C、鼻饲液温度以36—38°C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持续泵入营养液时,应用电子加温器局部加温。

D、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卧床者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依靠重力作用加快胃排空,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19、关于氧中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

A、氧中毒时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B、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l-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X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散在的小斑片、浸润阴影。C、吸氧流量不要大于3升/分钟,一天使用时间的总和不要超过1小时。

D、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20、关于吸氧并发症的叙述证确的是(ABCDE)

A、吸氧的并发症包括氧中毒、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腹胀、肺组织损伤等。

B、吸氧过程中如需调节氧流量,必须把吸氧管和患者的鼻导管断开再进行调节。停氧时应先拔出鼻塞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C、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D、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E、用氧者,应每日更换鼻塞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21、雾化吸入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

A、表现为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口唇粘膜发绀、心率加快,血气结果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超声雾化时保证氧供应,最好使用氧气雾化吸人装置;雾化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防止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

C、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要小,最好使用面罩。

D、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末气道内呈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也容易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关于雾化吸入的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BC)

A、雾化吸入的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哮喘发作加重、过敏反应、感染

B、每次雾化后,将雾化罐、口含嘴及管道用清水洗净,并用500PPM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雾化器专人专用,每天更换。以预防感染。

C、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吸入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

D、雾化时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仰卧位。

23、血标本采集时的正确做法是(ABD)

A、为预防晕针、晕血,护士在抽血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动作稳、准,以减少疼痛的刺激。

B、抽血完毕后在穿刺部位以指腹按压棉签不少于5分钟,凝血机制障碍者应再适当延长按压时间。C、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给予热敷,加快皮下出血的吸收。

D、如选择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抽血,建议让患者脱下衣袖进行操作,防止衣袖过紧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下出血。

24、冷敷时预防局部冻伤的措施有(ABD)

A、冰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温度不能过低;压力不宜太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B、用冷时间不能过长,用冷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冰袋有无漏水,皮肤颜色有无改变,如有皮肤苍白、冰凉、坚硬、肿胀、感觉麻木等改变,需停止冷敷,以防发生局部冻伤。

C、有心脏疾患者、高血压患者、愈合中的伤口、表浅的神经走行处慎用冷敷;雷诺现象、寒冷超敏反映、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或改为对冷敏感)、局部皮肤感觉障碍、末梢血管功能不良的患者也可以冷敷。D、冷敷一般选择血运丰富的部位,尽量不要选择无脂肪组织保护的部位,如:枕后、耳廓、阴囊等处。

25、呼吸机使用技术常见的并发症有(ABCDE)

A通气过度 B 气压伤 C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D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 E气管黏膜溃疡

26、心肺复苏技术的并发症有(ABCDE)

A、胃膨胀和反流、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B、高位截瘫

C、气胸、血胸、肺挫伤 D、肋骨、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

E、脂肪栓塞

27、使用输液泵时(ABCD)

A、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的局部反应,有无回血、外渗。

B、出现静脉炎后,在确保无外渗的情况下,可在穿刺部位上方5~8cm处局部热敷以缓解疼痛。C、应选择好血管,一般选择血管较粗直,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对老年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

D、引起的静脉炎首先是穿刺点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并出现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等。

28、输液泵的常见报警有(ABCD)

A、空气报警

B、滴液壶壁有液体凝集时出现滴速报警 C、针头或管路有血块堵塞时出现压力报警

D、输液管放置不正确或泵门关闭不严时会出现泵舱门报警 E、电池报警时要连接至电源,持续充电达8小时。

29、微量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BD)

A、报警的常见原因有针头堵塞、管道受压或扭曲,滑座与注射器分离,药液注完。B、将微量泵至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左右,防止血液回流。C、回血已发生堵管时用注射器用力推注。

D、护士要熟悉微量泵的性能及操作程序,掌握不同用药剂量及速度换算。30、应用心电监护仪时预防指/趾端缺血的措施有(AB)

A、血压袖带捆扎松紧适当,每2-4h更换测压部位一次,心电监护测血压时间设定勿过于频繁。B、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C、氧饱和度指套每2-4h更换一次部位; D、尽量检测趾端,病情不允许时测指端。

31、胰岛素注射常见的并发症有(ABDE)

A、低血糖反应 B、抗体反应、过敏反应 C、高血糖反应

D、胰岛素水肿

E、屈光不正

32、尿路感染预防措施有(ABCD)

A 实行导尿术时严格无菌操作

B 鼓励患者多饮水,自然冲洗尿路 C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D 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33、发热反应的预防包括(ABCD)

A、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药液、输液器具是否符合要求。B、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C、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D、液体要现用现配。

34、清洁灌肠护理操作正确的有(A D)

A、灌肠溶液温度39-41℃

B插入直肠深度10~15cm C 灌肠液在5分钟内可流入1000ml D灌肠袋内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为45~60cm

35、口腔护理时预防口腔粘膜损伤的措施有(ABD)

A、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粘膜。B、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

C、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后从门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粘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D、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

36、输液过程中渗漏的预防措施有(ABD)

A、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化疗患者尽量选用深静脉置管。

B、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置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C、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根据回血排除渗漏。D、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渗漏。

二、简答题

1、静脉输血的并发症有哪些?(1)溶血反应AHTR(2)发热反应(3)过敏反应(4)循环超负荷(5)细菌污染反应

(6)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7)大量输血的并发症:低体温、出血倾向、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橼酸钠中毒

2、患者发生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的处理有哪些?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换输生理盐水。(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备妥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遵医嘱给药。(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5)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6)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卡,上报输血科(0414)。

(7)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8)患者或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血袋及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胰岛素注射前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

(1)告知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

(2)指导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案,使患者自觉或在家属督促下正确、及时、准确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准时进餐。

(3)指导病人饮食结构合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每餐进食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

(4)避免空腹运动。如果运动量增加,运动前额外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5)病人出现食欲差、腹泻、急性感染等,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

(6)预防夜间低血糖:加强巡视,及时监测血糖、减少长效胰岛素及晚餐前胰岛素剂量。(7)饮酒增加低血糖风险,尤其是空腹饮酒,应避免。

4、预防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1)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用物品严格灭菌;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粘膜损伤;避免误入阴道。

(2)选用质地柔软的导尿管,引流装置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反流,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3)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第五篇: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腹泻 l.发生原因

(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易引起腹泻。2.临床症状:

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2.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 d症状可被控制。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 ℃ 冰箱内存放。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注入温度以39~41 ℃ 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二)误吸

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原因

(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2.临床表现 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3.预防及处理

(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300~450,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时,禁止注入。(4)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5)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三)恶心、呕吐

1.原因

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2.临床表现

病人可感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3.预防及处理

(1)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法输入,一般每日1 000 ml,逐步过渡到常量2OOO~2500 ml,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 min,最好采用输液泵24 h均匀输入法。

(2)溶液温度保持在40 ℃ 左右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颅脑损伤病人鼻饲时,注意区别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症状。(四)鼻、咽、食管黏膜损伤 1.原因

(1)操作者对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点不了解,操作动作粗暴,造成损伤。(2)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2.临床表现

有口腔、鼻黏膜糜烂、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感染时,可出现发热。3.预防及处理

(1)插管前向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和合作。熟练操作过程,选择适宜的鼻饲管,注意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插管不畅时,切忌暴力,以免损伤鼻、咽、食管黏膜。(2)长期鼻饲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及石蜡油滴鼻1~2次,防止口腔感染及鼻黏膜干燥糜烂。每周更换胃管1次(橡胶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硅胶管,每月一次;新型材质,按使用说明书3-6个月更换一次)(3)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16万U加入20 ml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

下载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上)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侯劲松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 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口腔局麻常见局部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麻常见局部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临床常见局部并发......

    并发症处理

    导尿操作并发症处理 (一)尿道黏膜损伤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规范,插管获拔管时动作粗暴。 (2)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患者精神紧张,在插管时发生尿道括约肌痉挛,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1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第一节 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 第二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第三节 常用注射操作并......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误吸】 预防: 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第 章 第一节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 【护理评估】 (一) 术后出血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打开检查伤口,若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摘除部分缝线后看到出血点,可明......

    呼吸机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大全)

    “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 时尚达人”征集活动方案 根据首都文明委《“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