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同时建立临时的监测系统,动态收集新发病例资料。
(5)流行病学调查:
①个案调查: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一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个案调查表。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没有列入,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内容(或线索)应进行详细追问和描述,特别要注意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②专题调查:在个案调查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对某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前应设计专用调查表和调查提纲,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采集有价值的标本。
(6)标本采集、运输和检测:根据调查情况,采集患者、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等标本,按“及时、准确、足量、代表性强和安全”的原则,及时进行实验室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规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出具检测报告。
(7)描述性分析,提出假设: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表,以形象、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疾病的三间分布状况。必要时建立和提出病因假设。病因假设应具有合理性,可解释各种分布的特征;被调查中的事实所验证;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情况。
(8)确定防控措施和督促落实:根据事件起因、发生发展途径,以及事件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现场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或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卫生救援,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必要时建议启动相关预案。在工作人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①开展卫生救援,协助救治病人,怀疑为传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②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③必要时,对易感者进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④在现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实行日报、零报;
⑤提出对传杂病划分疫点、疫区的建议;对影响范围广的疫情应视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
⑥开展应急健康教育,编印相应的健康传播材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9)进一步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和暴露人群,应用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因假设、传播规律等进行调查。
(10)现场工作报告:现场工作组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心领导、县卫生局领导报告现场工作处置与控制进展情况,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结案报告等。
(11)现场工作结束:当现场工作基本完成,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可结束现场工作。在撤离现场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进行正式的总结,反馈调查结果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3、现场工作总结与结案
现场工作组返回后应及时对现场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
(1)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资料和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清理归总。
(2)对现场使用的物品包括现场工作服、应急箱、采样箱进行卫生消毒处理,清理相关物品消耗使用情况,在归还时及时通知后勤进行补充更新。
(3)对本次现场要作进行总结与评估,并形成现场工作总结报告、现场处置评估报告,总结评估本次现场工作处理中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工作借鉴。
第二篇: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 查 报 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
1、表
2、表3。表
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1日 6月12日 发病数 构成比% 1 10 10 20 20 40
合计 100 表
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 发病数 构成比% 14岁 2 20
15岁 7 70
16岁 1 10
合计 42 100 表
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 级 学生数 发病数 发病率%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八(5)班
10 21.74
其余15个班
合计
××
0 0
××
×× 根据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已采集现症病人咽拭子10份送往市CDC实验室,结果待定)。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1、首例病人发病后未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加上近段时间气候很不稳定,也是流感的发病季节,传染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传播给其他学生。
2、该校通风条件较差,部份学生不爱户外活动。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课桌及环境消毒达不到要求。
3、该学校多数学生都未接种过流感疫苗,学生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没有建立免疫屏障。
五、处理措施:
1、立即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组。
2、对现症学生进行对症隔离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例集中的班级建议停课一周。
3、作好环境消杀工作,由卫生院派专人指导学校进行消杀,对患者的生活场所和就诊医院进行彻底消杀,每天至少两次以上,并作好记录,同时加强对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研室等学生和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直至本次疫情结束。
4、每天观察是否有新发病例,由该校和卫生院负责人每天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的发展动态及疫情控制情况,监测到本次疫情结束;同时对辖区内其它学校进行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普及流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学校要落实好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类似的疫情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镇中心卫生院 ××年6月12日
第三篇: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A、选择题
1、以下哪些动物不会感染口蹄疫
?(B)
B.马
2、的特征是渐进性消瘦和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特殊结节。(B)
B.结核杆菌病
3、俗称猪喘气病。(D)
D、猪支原体肺炎
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5、因某病死亡头数占同期某种动物总头数的频率指标称
(C)
C.死亡率
6、确定检疫期限是根据该种传染病的(B)
B.最长潜伏期
7、缩写的S P F是指
(C)C.无指定的特定的病原体动物
8、动物传染病的主要发展阶段为
(A)。A.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
9、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
天。(D)
D.2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下哪些是不正确的?
(B)B.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幼年畜比成年畜发病多。
11、以下关于炭疽流行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B.炭疽无明显的季节性。
12、关于J亚群鸡白血病的论述,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A.所有品系的肉用型和蛋用型鸡都易发。B、判断题
1、患病动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可称为传染源。(×)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和传染性的疾病。(√)
3、疫源地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4、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动物长期或终生带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5、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类牲畜动物。(√)
6、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率高达95%-100%,病死率也同样高,是最严重的猪病之一。(×)
7、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定为一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8、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春季多发。(√)
9、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非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
1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1、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和传染性的疾病。(√)
12、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13、传染源是指:在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
14、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15、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16、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或终生带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17、什么是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 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C.简答题
1、至少列出5种动物RNA病毒名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
2、新城疫的典型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主要病变是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明显。腺胃乳头和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气管、直肠粘膜多见出血。
3、鸡新城疫主要传染源和自然感染途径是什么? 答: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新城疫的自然感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其次是眼结膜,也可经外伤及交配传染。
4、猪瘟临床剖检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体表有紫斑或出血点,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变,脾脏出血性梗死,盲肠、回肠、结肠内形成纽扣状肿胀,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严重时呈麻雀卵样变化,膀胱粘膜有针尖状出血。
5、炭疽的特征病变是什么?
答: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和皮下、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6、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家禽的主要感染途径有哪些?(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有哪些?)
答: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传播、病毒污染物和健康禽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家禽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都能成为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7、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答: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8、简述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鸡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春初、秋冬季节变换时易发。流行时以鸡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鹅、鸭、鸵鸟等都可感染发病。其中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病死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
9、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10、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1、牛结核病以哪几种临床类型最为常见? 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12、口蹄疫有哪几个血清型?
答:A、O、C、亚洲I(Asia-1), 南非I(SAT1)、南非II(SAT2)、南非III(SAT3)。
13、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特征是:临床反复发作,呈现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衰、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14、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答:有猪瘟、母猪繁殖与障碍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猪弓形虫病等。
15、能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哪些?
答:(1)败血支原体:引起猪喘气病;(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胸膜肺炎;(3)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肺疫;(4)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5)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肺炎、胸膜炎;(6)链球菌:引起育肥猪咳嗽、肺炎。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猪圆环病毒2型:又称仔猪断奶全身消耗性综合症(PMWS);猪流行性感冒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RV)。
16、能引起鸡产蛋下降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减蛋综合征(EDS-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ND)、鸡肿头综合征(SHS)、禽流感(AI)、禽脑脊髓炎(AE)、禽痘(POX)、败血霉形体(MG)、传染性鼻炎(IC)和禽霍乱(FC)等。
17、能引起奶牛流产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
1、病原微生物引起奶牛传染性流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弧菌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气管炎、霉菌性流产、衣原体病、李氏杆菌病、流行性热等;
2、寄生虫性流产:如滴虫病、肉孢子虫病、新孢子虫病等。
18、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分为哪几类型? 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
D、问答题
1、生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涎、口腔内及鼻镜、乳房、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有水疱或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病理变化:(1)在口腔、蹄部有水疱和烂斑;(2)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2、试从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论述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动物是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3)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3、动物传染病的常见流行形式有哪些?
答: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可区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1)散发性(sporadic):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个别的零星发生,称为散发。
(2)地方流行性(endemic):在一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3)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4)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4、监测采样过程中抽样方式有哪几种?(回答4种以上)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类型抽样)(3)整群抽样
(4)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机械抽样)(5)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6)双重抽样(又称二重抽样、复式抽样)(7)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简称PPS)
5、什么叫人畜共患病?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哪些(至少说出五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人畜共患病: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主要的疾病种类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日本血吸虫、乙型脑炎、猪丹毒、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猪囊虫病、钩端螺旋体、旋毛虫病、肝片吸虫等。
6、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是以妊娠母猪和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自主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的收获
2009年8月13 ~14日,我参加了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第二期的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更加充实了自己,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万康林教授的“分子生物技术在传染病暴发中的应用”,认识到实验室在传染病暴发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要强调时效性、证据性,结论要慎重,结果分析要充分、适当、因果关联,并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结合,只是老师的普通话说的太快,有些难听懂。
二、通过学习罗会明教授的案例分析,更清楚了县级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的调查步骤,以及如何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何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以及预测今后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通过学习田庆宝教授的统计学课,学会了怎样用区间估计代替显著性检验,对标准差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并认识到做专题调查不要顾忌样本量的大小,要做频数分布表。讲的很好,只可惜时间太短,讲的内容太少,希望下期还能学习田教授的课。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七日
第五篇: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
登革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原则,准备及内容
一、现场调查的原则要求
做好登革热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 要原则要求为:
(一)首先要核实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核实登革热疫情的真实存在性,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对患者要及时进行个案调查,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三)对疫点范围内的可疑发热患者进行及时、主动和全方位的搜索,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对疑似患者要采集血标本,及时送检和进行核实诊断。
(五)需对疫点或疫区登革热的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进行快速且客观的评估。
二、现场调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疫情处理交通工具的准备应配备专门的疫情处理车辆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集结出发到达疫情现场。
(二)疫情处理箱常备物品的准备应配备专门的登革热疫情处理箱,箱内应包括以下物品: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的相关表格(包括《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登革热病例调查一览表/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登记表、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调查表、媒介伊蚊登革病毒分离送检登记表、疑似登革热病人检材送检一览表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览表等表格),宣传小折页,纸,笔,蚊幼采集容器,塑料吸管,防蚊油,手电筒以及盛装蚊幼的容器等。
(三)现场采样箱的准备登革热疫情调查现场调查时,必要时会对可疑病例,密切接触者或疫点(疫区)内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因此需要准备现场采样箱,配备必要的调查用具、采样器材等。采样箱内应包括一次性针筒,一次性手套,干燥试管,消毒棉签,橡胶带等,所有物品可按50~100人份准备。
(四)个人一般物品和防护物品的准备登革热的调查现场环境一般较复杂,同时还要避免被疫点(疫区)的蚊虫叮咬等,因此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要求尽量穿戴
长袖衣服,带上防蚊油或防蚊霜,工作服,工作证,雨伞或遮阳帽等。
(五)准备相应的防蚊、灭蚊的设备及药物:喷雾器、烟雾机等设备和敌敌畏、溴
氰菊酯、马拉硫磷等杀虫剂及有关生物、微生物灭蚊的制剂。
(六)通知相关医院准备好治疗登革热中、西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药物、设备等
物资。
(七)实验室应准备好分离登革病毒试剂、设备及进行各项血清学检查试剂、器材
等,便于现场采集的标本能够得到及时检测。
三、登革热现场调查的内容
(一)基本信息收集和分析
进入现场后,第一步就是确认、核实上报登革热疫情状况,判断疫情性质及其程度。可采取以下工作方式:
(1)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
(2)组织多部门、多层次的座谈会。
(3)查阅当地有关登革热历史资料及自然和社会因素情况,初步了解影响登革热流行的有关因素。
A、自然因素:自然地理资料(包括人口、地形、地貌、河流、植被、海拔、气温、降雨量、土壤等)、既往登革热流行情况。
B、社会因素:人员流动情况、供水及储藏情况。
(二)对登革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核实诊断。包括对病史、表现、各案例之间的关系、活动范围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调查核实;对登革热发生、流行前15天之内外来人员进行调查。
(三)分布及特点调查。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点、疫区范围和流行特点。
(四)传染源和传播轨迹追踪。追踪首例或首批疑似登革热病人。
(五)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叮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
(六)病毒监测。及时采集病例或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
(二)登革热现场入户调查
登革热疫情发生时,疫情处理人员应到居民区、单位入户调查。入户调查主要可归纳为:“问、查、看、翻、教、灭”六方面。
1、问:入户询问
入户调查人员应登记居民户内居住人数,了解家庭成员近期有无类似患者,发现可疑现症病人,应登记并劝其住院治疗。
2、查:检查居民户内外水生植物和积水情况。
检查居民户内外有无种养富贵竹、万年青等盆景水生植物;
检查居民户(院)内、阳台、天台种花的花盆托盘是否有积水;
检查居民户(院)内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积水如:露天弃置的盆、罐、垃圾等容器、轮胎、竹节、树洞、沟井、地面等积水。
3、看:查看积水是否有伊蚊蚴虫孳生,登记有伊蚊蚴虫孳生的积水数。
4、翻:翻盆倒罐,清除各种不必要的积水。
5、教:开展宣教工作:
(1)登革热是蚊子传播的;
(2)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
(3)清除各种积水、倒置小积水容器,种养的水生植物每隔3-5天洗缸换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4)给水生植物换水时应清洗容器和植物根系;
(5)睡觉挂蚊帐,或使用其他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三)登革热现场调查注意事项
1、入户应注意礼貌,先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尊重受调查对象和风俗习惯,防止损坏物品,以取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到疫点调查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喷涂防蚊药水或驱蚊剂。
3、入户调查人员应依门牌号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不在家的应记录并及时返回调查补上,以覆盖全部住户。
4、翻盘倒罐要彻底。
5、注意对空置房屋或长期外出的住户的调查处理。
6、发生登革热疫情时,在疫区及周围开展蚊媒孳生地调查(至少每周一次),直至当地末例病例治愈后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