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11:1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

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5年)

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搞好社会主新农村建设,根据乡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全乡畜牧工作实际,特制定2010-2015年畜牧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业工作全局,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升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任务目标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经过五年的畜牧业发展,2015年全乡肉、蛋产量分别1.3万吨、1万吨吨,畜牧业产值达到2亿元,增加值1.3亿元,畜牧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以上。

2、畜产品加工水平显著增强。2015年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

3、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动物防疫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屠宰检疫率达到100%。逐步实现动物疫病防控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4、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2015年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家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0%;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

5、实现畜牧业经营产业化。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基本普及,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达到较高水平,2015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个,参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企业(场)数量达到40%以上。

6、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可饲用秸秆利用率达到5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的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到50%。

三、完成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重新认识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乡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快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义主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乡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8%,成为农村第一大产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畜产品的价格涨落直接影响其它消费品价格的涨落,已成为市场物价的晴雨表。发展畜牧业在繁荣市场、保障供给、稳定物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

三、畜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畜牧业既是大农业内部的“转换剂”,又是连接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转动轴”,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制定优惠政策,为畜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积极鼓励和支持国有、集体、个体包括下岗职工兴办、领办

规模养殖场,组建和发展畜牧集团公司,新建畜产品加工企业。

2、对新建和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厂,优先提供场地,免征土地占用税,工程建筑税,免收水资源费,用电增容费。现有的规模养殖场所占用的场地,只要同村、组签订了租用合同,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其它费用。

3、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畜牧种子工程,服务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供种能力,增强服务功能。

4、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到畜牧企业和规模养

殖场、户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严禁敲诈勒索。

5、畜牧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养殖场户提供技术服务,使先进适用的畜牧科技应用于生产,增加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加大科技兴牧力度,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要实现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大科技兴牧力度。首先要在畜禽优良品种的普及上下功夫,提高良种覆盖率。猪重点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以适应出口创汇和供应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羊以我市豫西脂尾羊选育扩群为重点,有计划地引进小尾寒羊,夏洛来羊进行杂交改良,山羊可引进波尔山羊改良本地羊,提高生产性能;蛋鸡以新罗曼、海兰、海赛克斯等品种为重点,肉鸡以艾维菌、AA、黄羽肉鸡为重点,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蛋和产肉量;

(四)调整结构,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畜牧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要在稳定猪鸡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食草动物为主的畜牧业,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强力开发饲草秸秆资源,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畜牧业道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汝河沿岸各村,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禽生产,使汝河沿岸形成一个养鸭10万只的经济带。加快奶业发展是我乡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奶业生产从无到有,有了长足发展。

(五)加速畜牧产业化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畜牧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产加销各环节,牧工商各方面,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抓,扎扎实实去落实。

首先要培育大中型龙头企业。这是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农户、深化加工、联动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功能,是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和“推进器”。因此抓产业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

其次,要搞好畜产品基地建设。这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要根据资源分布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通过引导、扶持,逐步由小户散养向规模饲养转变,由“小而全”的兼业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变。

(六)健全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加快兽医体制改革,稳定乡(镇)、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

伍。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是我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近年来,由于乡镇畜牧队伍不稳定,防疫质量差,使得历史上没有的禽流感和已控制30多年的牛羊五号病在全国部分地区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使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是今后畜牧业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全面推行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降

低畜禽死亡率。

畜牧要发展,防疫是关健。畜禽的防疫检疫工作是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一项社会性、统一性、强制性工作,又是法律赋予各级畜牧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政府行为。动物防疫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探索新的防疫模式,实行防疫资源化管理,提高动物防疫密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加大畜牧行政执法力度,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首先是贯

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督,既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肉”的现实要求。其次,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规范种畜禽的管理。对不经畜牧部门批准乱引种、乱用种、乱经销种畜、种苗和冻精颗粒、乱设改良站点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彻底淘汰劣质公畜,确保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是依法加强兽药和兽用疫苗管理工作,按《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6号令的规定,做好兽药和兽用疫苗的主渠道经营和专营,查处那些非法生产、经销兽药和兽用疫苗的行为,彻底净化兽药市场,确保畜牧生产的用药安全。

(七)切实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

畜牧业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达到规划目标,领导是关键。乡政府决定调整充实畜牧业领导小组,抽出一名主要领导,专抓畜牧业生产。把生产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年终组织考核。各行政村也要把畜牧业提上议事日程,成立组织。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定期研究畜牧工作,及时解决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各级领导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指导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方法,注意发现和培养各种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广大群众在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经验。要尽快建立信息网络,搞好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准确、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财政、金融、土地、工商、税务、物价、粮食、商业等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畜牧业,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为发展畜牧业多办实事,搞好服务。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行政村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尽职尽责扎实工作,为我乡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8

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8-2010)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十一五”的前两年,我县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饲养总量和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7年,全县出栏生猪36.71万头、肉牛4.00万头、肉羊3.84万只、家禽375万只,分别比2005年增长20.1%、16.9%、17.3%和19.2%,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6%、8.1%、8.3%和9.2%;肉类总产量4.39万吨、禽蛋产量1.81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9.0%和17.7%,年均增长9.1%和8.5%;畜牧业总产值达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2%。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约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40%。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化(百千万规模)养殖小区(场)达32个,各类规模化养殖大户(指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牛10头以上、肉羊30只以上、肉禽2000只以上、或存栏蛋禽500只以上的养殖户)6000多个,生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禽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40%、28%、70%、50%、33%。

当前,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小规模分散饲养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十一五”后期,我县畜牧业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畜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畜产品消费需求空间仍然巨大,畜牧行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利因素是: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滞后,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污染控制难度和治理成本不断加大,依法治牧、兴牧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编制大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8-20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畜牧法律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稳定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创建畜牧大县,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后期,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初步建成包括良种繁育、动物疫病控制、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安全、生态保护在内的相对完善的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继续向技术集约型、高效节粮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形成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雏形。

至2010年,全县年出栏生猪80万头,出笼家禽1000万只、禽蛋产量3万吨,出栏肉牛10万头,出栏肉羊20万只,存栏奶牛1000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50%以上。畜禽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80%以上。猪、牛、羊、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0%、60%、80%和70%,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5%、2%、4%之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防疫合格率、产品认证率和环保达标率均达到100%。

三、战略任务

(一)构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1.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重点发展专业化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加快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步伐。计划新建万头以上养猪小区(场)10个,千头以上养猪小区(场)100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场1000个,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00个,其中150模式养猪大户至少500个,做到村村有150养猪大户。新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小区(场)100个,5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200个,1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3000个。发展5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10个,5头以上奶牛养殖大户100个。发展千只以上的养羊小区(场)50个,500只以上的养羊场100个,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500个。发展百万只以上肉禽养殖小区(场)2个,十万只以上肉禽养殖场20个,万只以上肉禽养殖大户200个。发展十万只以上的蛋禽养殖小区(场)4个,万只以上蛋禽养殖场40个,千只以上蛋禽养殖大户400个。

2.创办龙头企业。

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努力创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畜牧业发展。新建1个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头的生猪屠宰加工厂,1个10万头的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50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企业,1个1000万只以上的肉禽加工厂,1个5000万枚的禽蛋加工厂和1个万吨乳品加工厂。大力创办饲料加工企业,服务畜牧业生产。新建1个年产10 万吨的配合饲料加工

厂,10个年产万吨的小型饲料加工厂.3.大力发展畜牧行业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养殖专业户(场)、物资供应企业、营销经纪人和加工企业组建各种养殖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现代化企业介入到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建立与农户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散养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引导散养户逐步扩大规模。加快畜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畜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二)构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1.大力推广模式养殖。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养猪业重点推广150模式,养羊业重点推广1235模式,养牛业重点推广165模式。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养猪业重点推广猪-沼-渔(稻、果、菜)模式,养禽业重点推广林地养鸡和稻田养鸭模式,草食动物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圈养模式。

2.加大科技培训与服务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增强培训师资力量,增加培训专业,努力改善培训条件,充实培训经费,扩大培训对象范围,每年培训农民工至少3000人次,至2010年全县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率超过30%。恢复农广校大悟函授站畜牧兽医专业,为广大青年搭建专业学习的平台。鼓励各专业协会、合作社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活动。

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报酬,招引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县服务畜牧生产,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加强继续教育,组织科技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本领。

(三)构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1.建设畜禽良种繁育基地。一是扩建县畜牧良种场,生产能力达到年出栏种猪5000头,新建8个年出栏种猪5000头的种猪扩繁场,做到全县种猪自给自足。二是扩建仙居顶波尔山羊种羊繁殖基地,年出栏种羊达5000只。三是扩建芳畈五斗田种牛场,年出栏种母牛1000头。四是新建1个存栏10万套的父母代种鸡场和1个年孵化种蛋500万枚的孵化场。

2.大力发展牲畜品种改良事业。一是新建县级种公猪站、存栏良种公猪10头以上,面向全县提供良种公猪精液。二是新建20 个乡镇牲猪改良站和30 个乡镇牛冻配改良罐点,使全县猪、牛人工授精改良率分别达到100%和85%。三是引进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开展胚胎移植试点工作,为全县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奠定基础。

3.加强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在竹竿河流域建立宣化黑猪保种基地,在四大山系建立大悟黄牛保种基地,在偏远山区建立江汉鸡保种基地,切实保护好我县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

(四)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1.建立动物免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坚持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与长年防疫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地方流行病的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病种其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计划免疫病种其免疫密度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加强免疫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完善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2.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大产地检疫力度,至2010年,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散养农户,畜禽及其产品产地检疫率都必须达到100%。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必须始终保持100%的检疫率。加强两公路检疫站堵疫手段,力争过往载畜车辆验证消毒率达100%。加大行业管理与执法力度,维护好动物防疫工作秩序,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反必究。

3.加强乡镇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申报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力争我县17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全部获批。建好足够面积的办公用房,配备防疫检疫必需仪器设备,建立完善的冷链系统、免疫监测体系和检疫监督体系。

(五)构建安全生产与环保体系

1.加强兽药、饲料管理。严格审核《兽药、饲料经营许可证》颁发条件,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假冒伪劣或国家禁止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做到生产投入品使用合格率达100%。

2.加大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凡是出栏生猪千头以上、出栏肉牛百头以上、出栏肉羊500只以上、出笼肉禽万只以上、存笼蛋禽50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都必须取得双认证证书。

3.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新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要有足够的粪污处理场所,建好完备的处理设施,老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不齐全的,要加以改造,彻底治理粪污。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2007]220号文件《关于促进规模化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的精神,统筹规划,在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下,合理安排养殖用地,制定大悟县规模化养殖用地实施细则,界定规模化养殖用地为农业用地性质,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各职能部门按照“方便、快捷、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通力合作,共同抓好用地政策的落实。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金融部门探索改革贷款抵押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活畜(种畜)抵押担保机制,提高养殖贷款额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加大养殖贷款贴息力度,养殖户凭贷款单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后到财政部门领取贴息补助。在安排扶贫开发资金、以工带赈资金时,优先支持畜牧业。加大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并且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增加投入。

(三)落实和争取国家支持政策

认真落实好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落实好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努力争取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积极申报国资项目,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政府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的补偿。

(四)部门配合协调发展

交通部门根据城乡统筹规划,将规模化养殖场专用公路列入“村村通”改造计划。环保部门要将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管理,由政府出资,养殖场负责建设。电力部门要保障养殖场正常用电,免收电力增容费,按农业用电价格收取电费。农村能源部门要优先安排养殖场沼气生产项目。政法部门要加大规模化养殖场周边环境治安管理力度,创建祥和安宁的发展环境。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要主动协调规模化养殖场邻里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共同促进畜牧业发展。

(五)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进一步落实好省政府[2007]3号文件和省政府办公室[2004]144号文件精神,完善县畜牧兽医局新组建的3个二级单位的工作机制,确定二级单位的财政编制数,增补畜牧兽医局疫病防治股和医政股的财政编制,落实户平2元的县级配套防疫经费和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工作经费,按省政府要求足额拨付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经费,确保全县养殖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工作扎实开展,努力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切实降低养殖疫病风险。

第三篇:渣园乡畜牧站工作总结

渣园乡畜牧站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渣园乡畜牧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畜牧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乡养殖户的密切配合下,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目标,按照群众满意、服务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全乡畜牧业稳定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1、严格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

年初对25个行政村科学分片划区,全乡划分六个责任区,每个防疫员负责一个责任区的动物疫病防控,签订目标责任制,制定奖惩政策,强化防疫员的责任意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春、秋两次集中防疫结束后,组织专人进行抽查考核,保证年终目标责任制的完成和奖惩的兑现;召开散养户、养殖大户、及村干部座谈会,广泛征求他们对防疫员及防疫工作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抓好落实。

2、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成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年防疫工作计划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实行春秋两季普防与平时补防相结合,确保防疫率达100%;二是与各行政村签定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明确村委会在防疫工作中的职责;三是在春、秋集中防疫过程中,严格按照“一畜一标一证一针一帐”五个一的要求,坚持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了全年口蹄疫病、猪瘟、禽流感的防疫密度达到规定要求,全乡无重大疫病发生,促进了全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一是乡畜牧站每月召开一次防疫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防疫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对全乡防疫工作的意见,带领大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加防疫员关于动物防疫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组织防疫员积极参加县畜牧局举办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不断增强防疫员对各种动物疫病的处置能力。三是加强规模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举办规模养殖户防控各种疫病的知识培训班,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宣传、贯彻活动,让养殖户了解《条例》的各项规定。

4、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乡镇长工程”,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分别是朱庄村养殖小区和寺街村养殖小区;二是搞好畜牧产业化生产,新增规模养殖场5个,规模养殖户9个;三是为防止动物疫情传播,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按照统一标准新建病死动物弃尸井4个(分别位于十里铺村、二十铺村、望月河村、王庄村);四是圆满完成红牛节红牛的选拔和参赛工作,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认真摸底、严格筛选,精心挑选出50头牛参加红牛节,并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五是新增红牛养殖村一个,即望月河村,该村目前有红牛养殖户96个,存栏红牛384头。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对市场和价格信息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群众防疫意识淡溥,集中防疫时,部分群众和养殖户配合不积极

3、村防检人员补贴较低,任务重、压力大。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调动主观积极性。

三、今后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确保全乡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养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逐步实现畜牧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养殖。

3、大力引进优良畜种,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抓好规模养殖示范户带头作用,引导发展养殖示范户、建设示范养殖小区等,充分发挥示范优势,促使我镇畜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渣 园 乡 畜 牧 站2010年12月30日

第四篇: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8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8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8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8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部门要制定好入乡、入村、入户培训计划,力争使每个养殖户每年都

第五篇: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根据县计委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全县畜牧业发展形势和自身特点,在经过相关部门之间的不断沟通、认真调研、分析、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畜牧业工作回顾

(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牧业成为我县重要

经济增长点。我县“十五”期末计划存栏42.5万头只,实际存栏40.68万头(只),完成95.7。其中牛计划存栏2.9万头只,实际存栏2.78万头只,完成96;绵羊计划存栏32.02万头只,实际存栏32.14万头只,完成102;山羊计划存栏3.27万头只,实际存栏4.2万头只,完成128;猪计划存栏3万头只,实际存栏0.4万头只,完成13。农区计划存栏16万头只,实际存栏14.4万头只,完成90,牧区计划存栏26.5万头只,实际完成26.22万头只,完成99,肉类年总产量计划6100吨,实际完成7404吨,完成121,奶产量计划6562吨,实际完成8198吨,完成125,毛产量计划930吨,实际完成740吨,完成80。2004年末,牧民人均收入达2986元。“十五”期间,我县牧民定居率100,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半定居。

----牲畜品种改良取得明显成效。加大了黄牛改良工作力度,坚持冷配和良种公牛牵引交配相结合。目前,全县牛存栏为2.78万头,良种率53%。农区母牛改良配种率达90%以上。冷配黄牛平均受胎率80%以上。05年全县改良牛5950头,完成计划101;使用冻精8925粒,消耗液氮2100升;落实参配公牛370头,其中牧区新引进新疆褐牛种公牛15头,去势土杂种公牛1585头。

狠抓细毛羊品种改良工作。建立健全细毛羊品种改良工作制度;从严把关,引进优势种畜;加强小畜配种,重视科学选配;狠抓鉴定淘汰,发挥良种优势;认真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生产性能;大力宣传推进细毛羊核心群的现代化管理,实现细毛羊产业的“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的战略目标。依托新疆“萨帕乐”品牌将我县优质细毛羊集中起来到南京羊毛市场进行拍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绵羊通过引进肉毛兼用羊杂交,肉的单产有了一定的提高。

----动物防疫体系、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形成了以畜牧兽医部门为主体,全社会支持参与的防疫机制。通过动物防疫监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动物防疫水平进一步提高,保持了县内无重大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以草原生态保护为主的畜牧业项目建设稳步进行,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是我县争取和实施畜牧业项目较多的一个时期,先后完成和启动实施了以天然草原保护、退牧还草项目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等大型畜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271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全县新增围栏改良的天然草场面积达144万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23.2%。新增定居牧民98户,使全县牧民1164户牧全部实现定居半定居。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牧民定居点共建住房面积13.5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全县累计打机井24眼,修引水渠91千米,架高压线155千米,修路350千米,修桥53座,药浴池29座;定居点“三通、四有、五配套”工程中,通水100、通电92、通路100;住房、棚圈、草料地分别为100、100、100;文化室、商店、卫生所服务体系和学校分别为80、100、100、100和95。定居点实现草料地从1995年的1.9万亩增加到2004年的4.87万亩,户均32亩。县乡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和器械装备不断完善,交通、通讯、自动化办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二)情况分析

从十五计划指标总体完成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牲畜品种改良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畜产品的品质、市场价格和农牧民的人均收入。

2、牲畜存栏量的递增受到天然草原载畜量的限制,目前已普遍出现超载放牧现象。要想使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必须在牲畜品质上多下功夫,增加出栏率和商品率。

3、草原畜牧基础设施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牧区畜牧业仍旧以数量型发展为主,而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信息闭塞,交通困难,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草场纠纷连连不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工草料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牧区人畜卫生饮水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4、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调整。牧区坚持以草定畜的方针,进一步加大牲畜改良力度,在提高牲畜品质上多下功夫;农区要坚持以小换大,在规模养殖上下功夫。要发展现代畜牧业,走农牧互补,以农促牧,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法制建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规划是我们迈向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继续把发展

作为主题,把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这三个最重要的战略支撑和关键环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指导思想及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县党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促进温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更上一个新台阶。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产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为机遇,立足资源,开拓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狠抓流通,实现增收。畜牧业发展实行“以种促养、农牧结合,提高效益”的方针,继续坚持草原畜牧业和农区城郊畜牧业并举的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畜产品增值、农牧民增收,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三个突破”和畜牧兽医草原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牧民定居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农区畜牧业,三个突破是:黄牛改良、畜产品产业化和推广科学饲养(饲草料加工利用)。

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向导,改革为动力,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牧结合,加强基地建设,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形成“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畜牧业,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畜群周转,使简单数量畜牧业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从而提高畜牧业产值和农牧民人均收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重点抓好品种改良,优化结构,实现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科学饲养管理.

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化品质,提高效益,推进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要继续坚持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并举的方针,强化农牧结合,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同时,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大兴退牧还草工程,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加快温泉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发展方向

畜牧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坚持农牧并举的方针,逐步把低产、低效益的畜牧业改造为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畜产品数量质量。下大力气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认真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依靠内涵挖潜力,依托生态求发展,使我县畜牧业经营方式由简单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

(三)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牧民基本实现小康,牧民定居建设全面完成,并得到巩固完善和整体配套。实行以草定畜、依法治草、加强草原防火、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改良天然草场200万亩、建设人工草场2万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进和推广畜牧兽医草原新技术、新成果,羊以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肉羊并举为主,细羊毛以“萨帕乐”品牌为依托;牛以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改良当地土种牛为主。“十一五”期间,把呼和托哈种畜场和昆得仑牧场建成种公羊、细毛羊培育基地,把塔秀乡建成优质牛基地,把博格达尔镇孟克牧场和塔秀乡建成牦牛生产基地,把哈日布呼镇、安格里格乡、查干屯格乡建成肉羊和牛肉基地。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和巩固牧区定居点“三通、四有、五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好牧民抗震安居生活条件。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扩大畜禽养殖规模,不断建立和大力发展养殖村、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专业户)。同时通过“世行贷款—畜牧业综合发展项目”不断引进技术先进的牧业机械,增加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投入。“十一五”末,我县至少要稳定15万只优质细毛羊,牛的良种率达到85以上,母畜比例达到68%以上,出栏率达69以上,肉产量达8500吨,羊毛产量达1000吨,山羊绒产量达9000公斤,奶产量11000吨。畜牧业产值将达到农业总产值的49。

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把农区牧业摆在与草原牧业同等的位置来抓。同时要优化品质,以发展大畜为主,塔秀乡要走在全县的前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稳步推进和发展特色养殖业,以此作为农区养殖业的重点来抓。

到2020年,畜牧业总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占大农业产值的53%,农牧民收入中52%来自畜牧业。

三、“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重点投资建设项目

(一)牧民定居及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项目

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要求完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使牧民定居工程发挥综合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冷季牲畜的补饲和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牧民定居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高牧民生活质量。配套完善现已开发的4.8万亩牧民草料基地,同时新开发2万亩草料基地,使全县划分给牧民的草料基地全部得到开发利用,保障牧区越冬牲畜畜均0.5亩草料地。总投资8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二)牧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加大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机井5座,防渗渠300公里,实现牧区人畜饮水安全。总投资20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三)退牧还草工程项目

继续实施温泉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建设总面积200万亩,人工草料地3万亩,改良草地40万亩。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0万元,地方配套5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重点改善基层畜牧三站办公设施建设。修缮房屋,更新设施,增加实验室设备,配备专用交通工具,配套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县乡畜牧业信息联网,对牲畜存栏、改良、防疫、出售等情况逐步实现微机网络化管理。“十一五”内分期完成建设,8个乡镇站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40万元,地方配套6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五)30万只肉毛兼用羊生产基地建设(其中优质细毛羊15万只)

以牧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肉毛兼用羊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年内羊肉产量由现在的2800吨增加到3400吨。以呼和托哈种畜场、昆得仑牧场、塔秀乡、扎勒木特乡为重点,将人工授精、羊毛生产科学化管理、塑棚暖圈、冬羔生产、羔羊早期补饲百日出栏、两年三胎、绵羊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饲料添加剂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建立多胎商品肉用羊生产体系,大力提高肉毛单产,提高养羊效益。同时,以呼和托哈种场细毛羊基地为基础,建设超细型细毛羊示范基地。组建超细型(毛细度70支以上)细毛羊核心群,通过应用现代生物育种措施,使核心群内个体单产细羊毛由现在的4公斤提高到4.5公斤,平均净毛率由58提高到62,66支以上的细毛占细羊毛比例由40提高到60%-70,并繁育生产优质种公羊,促进全县细毛羊的发展。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六)1.5万头肉牛、奶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其中优质高产奶牛1万头)

通过应用冷配改良、胚胎移植、经济杂交、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提高奶产量和肉产量。项目建成后,全县日产鲜奶(上市)量由目前的3吨增加到5吨以上。年出栏肉牛由目前的1万头增加到1.5万头以上。年产牛肉由现在的1200吨增加到1600吨。农区以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为主,全县建立10个千头牛养殖专业示范村(其中,奶牛养殖专业村8个)和标准化家庭养牛场100座(育肥牛20头以上,奶牛5头以上);建立良种牛繁育基地和牛胚胎移植中心。改造建设标准化棚圈3000座;完善建设冷配改良服务站(点)45座;推广小型家庭用饲草料加工机械1000套,大型自走式青贮收割机10台;推广家庭挤奶设备50套,建立标准化挤奶站8座。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七)牧区牧道建设

努力实现牧区道路全面贯通,维修建设年久失修牧道,修建必要的引水渠、过水路面、桥函,累计建设牧道200公里。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八)草原防火项目建设

为预防草原火灾,建立防火物资库,贮备必要的救灾物资和设备。建库房4座450平方米,购置灭火器、农药喷雾器各20套、防护服、防护面具各100套,帐篷30顶,车辆(小车、大车、铲车等)3辆,贮备必要的防火基金。总投资38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九)畜牧兽医科技推广项目

大力推广先进的畜牧兽医科学技术,以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组织现场观摩为主要方式进行。每年进行短期培训养殖户250户,5年累计培训1000户;每年下派专家技术人员下乡巡回宣讲培训,培训人员3000人次,5年累计达到1.5万人次之;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会,交流养殖经验;每年印发畜牧兽医相关科技手册10000份,5年累计50000份。总投资1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十)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项目

根据行政区划、牲畜放牧习惯和本县独特的自然屏障,建立温泉县无规定疫病保障区,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打基础,以此推进温泉县畜牧业的发展。主要进行实验室建设、配置设备仪器和疫情监测车、培训技术人员、设置固定动物防疫检疫场所、监测站等建设,积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期2006-2010年。

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2005年自治区、自治州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祖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为机遇,强化宗旨和责任意识,加大畜牧业科技服务和投入,以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引导牧民在畜产品加工、草原生态旅游、保护草原生态和建设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牧民人均收入,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宏伟目标。

(一)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凝聚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合力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为首的“十一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步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研究,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因地制宜确定区域性畜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畜牧业的氛围,协调各涉牧部门,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建立广泛的联系,密切配合,协同工作,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二)加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程。

1、依法行政,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始终把疫病防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新政发[2005]102号)、《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新政发[2005]103号)、《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意见》(新政发[2005]104号),按照“防疫先行、预防为主、依法治疫”的方针,切实抓好强制免疫,计划免疫率100,免疫标识佩戴率、建档率100。以检促防,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率100。严格检疫和淘汰处理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牛,防止人畜感染。各乡镇场以及牲畜集中的村队,都要逐步建立规范的肉食品销售市场、活畜交易市场。“十一五”期间,县、乡(镇场)都要因地制宜建设牛羊定点屠宰场,博镇、哈镇要建立家禽定点屠宰场。确保县内无重大疫情发生。

2、加强疫情监测,完善应急机制,做好物资储备,确保对突发疫情的及时处理。进一步抓好县、乡镇场疫情监测网络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制度,专人负责,保证及时准确按规定上报情况。“十一五”内,要配套完成县、乡动物疫情报告计算机网络建设,推动全县动物防疫工作信息化。同时要完善动物疫情防治应急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能快速反应,对出现的疫情、疫点果断处置,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005年到2007年,着力于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网络建设;2008年到2009年,基本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网络建设,完成县级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建设,完成县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库建设;2010年加强巩固完善。

3、发挥天然屏障和地缘优势,积极争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要积极争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畜牧业品种改良体系,大力推进畜禽良种化进程。

1、遵循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确定牲畜品种改良的方向。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畜禽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加快发展。草原畜牧业要坚持牛羊为主的格局,积极发展新疆褐牛,重点发展肉羊、细毛羊,以提高产肉量和改善羊毛品质为主要目标,积极引进优质美利奴、陶赛特、巴什拜羊、罗马尼赫尔斯、杜波等种公羊进行选种选配和进行经济杂交,提高品质。细毛羊重点抓呼和托哈种畜场、昆得仑牧场、塔秀乡、扎勒木特乡,加强选种选配和选育工作,认真抓个体鉴定,建立健全档案。核心群90的生产母羊羊毛细度要达到66支以上,平均产毛量达到4.5公斤,平均体重达到45公斤。粗毛羊改良要以提高产肉量为主,改善羊毛品质,提高羊毛的商业利用价值,羊毛品质要达到半细毛、白色同质毛的标准。

农区畜牧业要大力发展养牛业,坚持肉乳并重的方向,大力发展肉用牛(安格斯牛),积极发展优质奶牛(荷斯坦牛)和乳肉兼用牛(西门塔尔牛)。通过本品种选育、经济杂交、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等措施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养禽、养猪及特色养殖产业。

2、健全县、乡两级畜禽改良网络,完善良种繁育配套设施,加快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在良种繁育和推广中的应用。

3、加大对种畜禽的管理力度。依法加强对种畜禽的管理,保障种畜禽的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实行分级管理。凡需从县外引进种畜禽的,必须经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审核,并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引进。对境内的种公羊、种公牛每年要进行一次普查鉴定,对合格种公畜发《种公畜使用证》,对不合格的公畜及时进行淘汰处置。对种禽场要加强监管,保证品种质量。建立种畜禽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4、科学规划布局,正确引导农牧民进行牲畜品种改良。通过畜牧事业服务机构或养殖协会的运作,积极培养和发展牲畜品种改良专业户,实行挂牌经营,有偿服务;公开标准,有序竞争;合同承诺,服务到户。采取人工授精、种公畜牵引交配、胚胎移植等多种形式对集中的、分散的畜群进行改良,为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天然草原生态保护改良工作,加快牧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步伐,促进草原生态优化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依托项目,加强天然草原改良工作,加快牧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把草原工作的战略目标由“经济”转为“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继续抓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和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通过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完善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配套建设。积极改革放牧制度。随着牧民定居草料基地的配套完善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效益的发挥,牲畜饲草饲料的供给将从温饱型向营养型方面发展。因此,要根据草场的分布、牲畜的放牧特点和生产环节的衔接等方面,不失时机地正确引导牧民改革传统放牧习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各类草场的放牧利用时间和季节,有计划地实行轮牧、休牧,使草原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坚持以草定畜,有计划地确定一定时期一定草场内牲畜放牧量。

2、完善草原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的治虫灭鼠技术,不断提高草原虫鼠害防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测报防治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大虫鼠害预警监测工作,摸清虫鼠害消长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加强政府行为,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和物资保障机制,一旦出现重大虫鼠害情,保证能够做到指挥有力,处置得当,救灾物资有保障,应急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及时将虫鼠害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加大科学防治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治虫灭鼠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生物防治宣传力度,坚持地方补助为辅,积极引导群众自筹资金养鸡养鸭开展生物治虫工作,促进群防群治。建立人工鹰架、鹰墩,促进生物治鼠。

(五)加强畜牧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1、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兽药、饲料监督工作,确保畜产品生产安全。

(1)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102号、103号、104号文件要求,将动物防疫机构按: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技术支撑机构;兽医药品质量检测机构四类设立。将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增设兽医股,解决编制2人。组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科级)作为执法机构。县畜牧兽医站(副科极),归口县畜牧兽医局管理。乡畜牧兽医站挂牌动物防疫检疫站,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乡畜牧兽医站管理实行“三权归县”,条块结合,双重管理。人员、业务、经费由县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其日常行政管理,形成指挥灵活,反应快捷,相对垂直的管理体系。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公开招聘、乡兽医站管理、持证上岗、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以自然村为单位配备1名防疫员(按村队牲畜存栏农区超过2000头只,牧区超过3000头只标准设置),也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增设或跨村设置。

2006年要完成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工作机构和乡畜牧兽医站编制核定工作。2007年上半年完成县乡兽医工作机构调整改革和人员配置工作,并初步建成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和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十一五”期间,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将纳入县乡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计划(县乡投资100万元,通过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资金争取200万元)。

(2)建立畜禽类食品安全生产监测体系。认真贯彻《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符合条件的乡镇建设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基地,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加强执法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奶业管理。建立兽药、饲料和肉、奶、蛋等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对全县生产经营的兽药、饲料和肉、奶、蛋等畜禽产品检验检测,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2、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草原防火网络,提高草原监督管理水平,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步发展。

(1)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理机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草原行政执法水平。

(2)草原监理部门要继续抓好《草原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贯彻,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集中力量,根据自治区有关要求,依法进一步做好草场使用权的确权和草原使用证的换证工作,切实把草原使用证发放到每户牧民手中,把草场承包五十年不变的制度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让牧民吃上放心丸。大力支持牧民保护、使用和管理草原,使“谁承包,谁管理,谁使用,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得到完全体现,促进以草定畜,从根本上解决超载过牧的问题。

(3)积极督促有关乡镇场认真落实牲畜作价归户生产经营制度,有计划地将牲畜作价款逐步收回,切实把生产经营自主权交给牧民。认真治理整顿草原使用权随意调整和乱收费、越权收费现象,努力推进依法治草。

(4)多种途径解决退牧还草项目实施后牲畜需要的饲草饲料,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帮助牧民按有关合同和政策收回开发承包到期的草料地种草种料。积极通过法律支持、行政干预、有关部门配合等措施督促乡镇场对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土地进行清理,把原来以“牧民饲草料基地”名义立项开发的土地归还给牧民种草种料,不能归还的,依法征收草场补偿费用于牧民饲草料基地建设。严厉禁止非农公司及个体经营户在草原上以任何理由开垦草原。

农区为发展养殖业而申请批准占有的草场,凡未直接用于养殖业的,要按有关规定收回。

(4)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预警体系,加强防火设施建设,确保草原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六)大力推广先进科学饲养管理模式,积极应用现代饲草饲料生产工艺,努力提高饲料报酬,不断增加畜牧业生产效益。

1、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畜禽日粮标准。通过实验室化验检测,对各种草料的营养成份及其含量、所含有害物质及其含量进行全面调查测定与分析后,根据畜禽的品种、性别、年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结合饲草饲料的品质,制定科学的日粮标准。

2、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有效的饲养模式。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要有机结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牧区牛羊要坚持以放牧为主,冬春季适当补饲为辅,补饲阶段推广“放牧(牧草)秸秆(苜蓿干草)混合饲料”的日粮模式。农区牛羊要坚持舍饲圈养,积极推广“秸杆 苜蓿干草 玉米(青贮)混合饲料”的模式。对于集约化育肥牛羊的专业户,特别是奶牛养殖大户,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全混日粮技术(TMR)。对于猪禽,要大力推广全价日粮。

3、积极引导农牧民围绕畜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以玉米、苜蓿、复播玉米为主的多种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尽快形成合理的粮食、经济作物、饲草饲料的“三元”种植结构,保证草料的多样性供给。

4、积极应用现代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努力提高饲草料报酬。牛羊养殖户及家庭牧场要大力推广玉米全株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微贮以及各种草秆的青贮和半干青贮。积极培育饲草料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引入先进的设备技术,开发种子、草捆、草粉颗粒及脱毒棉籽饼、菜籽饼等系列产品。

(七)大力扶持优势畜牧业品牌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疆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厂,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形成“基地+企业”产业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创建无公害牛羊肉、牦牛产品、皮革品牌各1个,巩固“萨帕乐”牌细毛羊品牌地位。全面提升畜产品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

(八)积极抓好畜牧业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

1、把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每年工作计划,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对基层畜牧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加快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问题。

3、认真选拔,切实做好村队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全县92个村队都有1名农牧民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促进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

4、抓好典型示范,大力扶持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是广大农户中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代表,要处理好科技示范户与广大农户的关系,牢牢抓住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这个核心予以重点扶持。通过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电话咨询、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全过程、多层次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着力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宣传点、农业工作的联系点和农业新技术的辐射点,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在广大农牧区形成共同促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5、抓好科普宣传。利用“科技之冬”、“牧区科普宣传月”等形式抓好科学技术的普及,把简单易学收效大、实用性强的先进技术送进千家万户,实现技物结合,不断增加科技含量。

6、通过狠抓科技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帮助农牧民科技致富,减少农牧民扰乱社会治安案件和偷越境行为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温泉”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铺垫基石,促进我县社会文明的进步。

(九)加强畜牧业机构队伍建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稳定畜牧业机构队伍,保证经费足额到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及新政发[2005]102号、103号、104号文件精神,稳定县、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和专业技术队伍,保证核定的编制不挪作它用,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70(乡镇级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根据工作量的增加,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解决基层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技术服务项目无法开展的问题。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其依照规定收取的各项费用作为开展业务经费。

2、积极稳妥地推进畜牧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机制,大胆改革。对基层畜牧三站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动态管理,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行竞争上岗,职称评聘分开。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除给予重奖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推荐或破格晋升,使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推进畜牧业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做到从严执政,依法行政,为我县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社会稳定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创社会主义小康建设新局面。

《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下载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渣园乡畜牧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和......

    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紧紧扭住天镇县处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这一地域......

    应城市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

    应城市“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畜......

    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

    ************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 二○一二年六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和县委、县政府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牧业增效......

    乡发展畜牧业工作总结

    大邢庄乡发展畜牧业工作总结我乡位于沈丘县东南部,与安徽界首市、临泉县相邻,距沈丘县城35公里,南靠泉河,地势低洼,是全市有名的重灾区。全乡辖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31600人,27800......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

    XX区“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