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行风工作手册
《卫生行风工作手册》读后感
感觉成为的本单位的员工自豪。最后却被书中看似简单的字语朴实的文章所深深地吸自己刚开始第一次阅读这本《手册》的时候,仅仅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了一遍,看到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时,感觉管理条款很苛刻,但是读的越多就越喜欢,越引。
这本《手册》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二部分是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第三部分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手册》是以法律、法规和文件摘录并表明原件名称的方式编辑,已达到建明扼要、准确规范、醒目清晰的目的。
这本《手册》教给员工的,不止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本单位提倡的价值观是: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负责。本单位始终把这一点作为座佑铭。“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看似简单的十一个字,其实蕴藏着太多内容,它让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只有做这样的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我想无论在哪都需要这种敬业精神,全体员工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一起合作,才能圆满完成这一事业。
就我所在的检验科为例。检验科主要负责负责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健康相关产品的实验室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接受其他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检验人员的道德规范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尊重同行、不计名利。刻苦专研、探索创新、对技术精益求精、严肃认真、讲究效率、力求对数据的准确。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以职务谋私、坚持行为公正。为委托方技术资料、数据保密,保证客户满意。
在工作中要严谨、认真、独立的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年长的老师请教。自己要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篇:卫生工作手册
卫生工作手册 序言
所谓卫生,一般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
对于酒店而言,卫生是酒店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客人到酒店消费时,酒店整体消费环境的卫生状态会给客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状况增强客人对酒店产品的信心,而较差的卫生状况则会使我们失去客人。
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只有了解卫生知识,遵守各项卫生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客人提供服务。同时,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个人的身体健康和气质培养的很需要前提。
因此,卫生管理是酒店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为了加强酒店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维护酒店正常的经营秩序,促进员工加强自我卫生意识,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制定本手册。卫生工作手册
一、卫生管理概要„„„„„„„„„„„„„„„
1、卫生管理方针„„„„„„„„„„„„„„„..1
2、卫生管理分类„„„„„„„„„„„„„„„
二、卫生管理体与标准„„„„„„„„„„„„„..3
1、卫生管理体制„„„„„„„„„„„„„„„„2卫生管理标准„„„„„„„„„„„„„„„„...6 3酒店食品卫生管理制度„„„„„„„„„„„„...8 三卫生健康常识„„„„„„„„„„„„„„„„..19 一卫生管理概要 一卫生管理方针
酒店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责任到人”的卫生管理方针。二卫生管理分类
1个人卫生酒店中的每个成员的卫生状况。其中包括个人仪表仪容卫生,卫生知识达标情况,健康证持证情况及心理卫生情况等。
2环境卫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酒吧)、厨房、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整洁美观程度,是评价酒店卫生达标标准的重要指标。
3食品卫生包括酒店食品的采购和贮存、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餐饮器具的卫生及餐厅服务的卫生要求等
4设施设备卫生包括对酒店各营业区域的卫生,庭院绿化卫生工作,各项设施设备如各区域摆设的装饰物、办公家具等方面的卫生状况。
5健康防疫通过学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初步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针,以加强自我保健,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6健康管理制度
6.1 新员工入职必须持有相关卫生关门发放的《健康证》方可上岗。6.2酒店人力资源部为从业人员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从业人员需参加健康体验,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之规定,人力资源部每月核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的有效时间,并发文通知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验,获《健康证》方可继续上岗。6.3从业人员《健康证》由酒店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二卫生管理与标准 一卫生管理体制 1、1员工自检
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每位员工要对个人的仪表仪容卫生、相关工作区域的食品、设备卫生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2班组检查
各班组主管经对负责区域的卫生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分管区域的卫生工作达到酒店的标准。同时,对检查情况要有登记,对发现的问题要能及时整改。1、3部门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每天要以抽查的方式对本部门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在餐饮、客房等还设立了部门专职质检员,专职负责对本部门的质量检查工作。
2、卫生检查办法 2、1个人卫生
1)仪表仪容检查酒店主要采取员工岗前自查仪表仪容,主管班前检查仪表仪容,检查部门每天随机抽查,每周全面质量体查的方式进行。对于仪表仪容不合格的员工要立即下岗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严禁不合格的形象展示在客人面前,影响酒店的整体形象。2)卫生知识检查酒店将员工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列入酒店应知应会的检查部分,检查部门每日对员工的卫生知识进行抽查、并在员工餐厅设立专门的曝光台,每天将检查出的不合格情况予以公布。同时在每周全面质量大检查时进行专项检查。3)健康证检查
(1)酒店每年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及厨师进行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取得国家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后,方能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对于没有通过健康体检的员工,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地岗位调整。
(2)酒店在办理招聘录用手续时,进行严格把关,对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从事服务行业要求的人员不予录用。
(3)心理卫生检查通过检查员工对卫生工作的认识,了解员工是否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否认同酒店的经营理念及企业价值观。发现存在病态心理的员工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沟通。2.2食品卫生、1)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员。2)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3)经营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4)食品加工、贮存、销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其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清洗、除臭,温度指示装置一定要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5)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6)酒店主要采取由部门自查、检查部门设专人每日对食品卫生情况进行抽查、每周全面质量大检查的方式进行。
7)在春、夏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检查部门设专职质检员每日对厨房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定点检查。
8)接待重要宴请活动时,检查部门需派专职质检员对整个厨房的准备活动,包括餐、杯具卫生、食品原材料的配备及加工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严防食物中毒,确保食品质量,并按 规定进行食品的留样备查
9)严把食品原材料的进货关,由进购到成品的过程层层把关,各道工序实行严格的“四不制度,即采购不进腐烂变质的原料、仓管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厨房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服务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10)各食品加工、存放及器皿管理场所,应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让员工随时可以按照标准进行工作,并在每周全面检查(质量大检查)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11)酒店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卫生消毒情况进行各种形式的暗查,时刻督促、提醒员工认真执行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并在每周全面质量大检查时进行专项检查。12)酒店每天定时对酒店各区域喷洒灭虫药,并填写相关记录表格。2.3设施卫生
1)对于各区域设施设备卫生的检查,酒店主要采取各部门每日自查,检查部门每日自查,每周全面质量大检查时进行专项检查的方式进行。
2)员工严格按照酒店标准,完成对所在区域的卫生清洁、保养与维护工作,协助酒店为客人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消费环境。
3)对各区域设施设备卫生实行每日清洁保养工作。
4)对不能实行每日清洁保养的,制定周期计划,实行周期清洁保养工作,并且建立周期工作台帐,记录周期工作的进行情况。5)制作“设备保养责任牌”,做到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
二、卫生管理标准
1.清洁卫生“三个凡是”
1.1凡是客人看到的都是整洁、光亮的。1.2凡是客人使用的都是完整、有效的。1.3凡是客人食用的都是健康、卫生的。2.个人卫生 2.1仪容仪表
1)头发整齐、清洁、光亮、无头屑、油污。2)面部整洁无胡须、眼屎、耳垢。3)口腔清洁无异味,牙齿无残留物。
4)双手清洁,指甲长度不超过标准,指甲内无积灰。5)鞋、袜清洁无污迹、异味。
6)工装及饰物平整清洁,无油污、污迹、异味。3环境卫生
3.1酒店外围环境
1)外围绿化:完好、整齐、干净、无垃圾。
2)店标及标志:规范、完整、无褪色、无变形、无灰尘、无污迹。3)停车场、回车线:标志明确饿、干净。
4)花木、盆景、艺术品:无枯枝败叶、修剪效果好、无灰尘、无异味、无虫害。5)照明灯:完好、有效;无灰尘、无污迹。3.2楼梯、走廊
1)地面:平整、无破损、无卷边、无变形、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2)门:无破损、无变形、无划痕;玻璃明亮、无灰尘。
3)墙面:平整、无破损、无裂痕、无脱落、无灰尘、无污迹。3.3公共卫生间 1)地面:平整、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光亮。
2)墙面:平整、无破损、无裂痕、无脱落、无灰尘、无污迹、无蛛网。3)洗手台:无磨损、无灰尘、无污迹。3.4游泳池
1)池水质量:水质清澈透明,无污物,毛发。PH值在7.5±0.2之间,氯值保持在1.0±0.02之间(消毒药浓度符合要求,余氯含量保持在0.3—0.5mg/L)。2)水温:保持在24—28℃,泳池水温低于环境温度1—2℃.3.5垃圾处理制度
1)准确安防垃圾桶的位置。
2)至厨房及各分部收集垃圾,每班至少两次,以防止垃圾桶的堆积。3)在垃圾运输至垃圾房的运输过程,将垃圾盖盖紧,防止垃圾散落。4)将垃圾桶的物品分类倒入。5)整理出纸盒,罐头桶及瓶子。
6)在垃圾房出垃圾时须检查垃圾桶内有无误放的用具,如银器、瓷器、玻璃器皿或其他有用物品,将其交给部门领班作出正确处理。
7)每次垃圾整理完后,须在垃圾房用清水清洗各垃圾桶。
8)保持垃圾房内的干净、整齐;每次垃圾清出后须用毛刷刷地;让药水泡几分钟,用清水冲地,并让其自然风干。
9)定期对垃圾房进行磨地及消毒。3.6灭“四害”计划与措施 1)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2)在防疫站协议对酒店进行每周两次的消杀工作,即在酒店外围、周围植物及各营业区域及办公室喷洒灭蝇、蟑、蚊的药水或药粉。
3)要求防疫站使用的药物应高效、低毒、对人体无害,且不污染食物。4)在老鼠出没较频繁的地方放上老鼠夹、粘鼠板进行诱捕。5)在隐蔽区域放置鼠药进行诱杀。
6)在办公室、更衣室放置灭蟑螂药粉进行诱杀。7)一年两次在客房内灭蟑粉笔或药粉。
8)做好每日的清洁工作,实行垃圾袋装化,垃圾桶加盖,垃圾日产日清。
9)根据“四害”的季节消长情况和不同场所的特点指定防治技术方案,对现场每月进行一次灭杀工作。
10)每次灭杀均做好登记及确认工作。
三、酒店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采购及索证制度
1.1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义务或者其他感官性异常的食品。
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3)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1.2采购食品及原辅料采购员要向供应商索取《卫生许可证》,主要食品和原料要有固定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参照相关管理办法,采购下列食品时应索取检验合格证明或化验单: 1)乳与乳制品; 2)酒类(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
3)饮料(固体饮料、软饮料,瓶装矿泉水等)及冷冻饮品; 4)酱油、食醋、未经、食盐及符合调味品等; 5)罐头食品(含软包装罐头); 6)糖果、糕点、蜜饯类食品; 7)肉与熟肉、卤味等肉制品;
8)粮油包装(制)品(包括速冻粮食制品等); 9)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 10)进口和出口转内销食品;
11)特殊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 12)省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索证的其他食品。
1.3进口食品原料应索取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签发的《进口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书》,产品必须有中文标识。1.4“三放心”食品 1)购买“放心肉”
采购员告知新进货的供应商每次货物送达验收组都要提供《禽兽食品检疫检验证明》,以便验收组登记造册,存档备查。2)购买“放心豆制品”
应向焦作市定点豆制品生产企业采购豆制品,采购员应告知新进货的供应商每次货物送达验收组都要提供该定点豆制品生产企业的《送货单》或《检验合格证明》,以便验收组做好台帐登记。
3)购买“放心蔬菜” 应向“放心蔬菜”生产基地采购蔬菜或向设有“放心蔬菜”摊点的超市、农贸市场采购蔬菜,对蔬菜使用农药速测卡检验,并每天登记建立台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经检测农药残留阳性的蔬菜,使用部分可采用除磷剂(如净菜宝)浸泡。1.5“索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看出证单位出具的证件原件和复印件是否有效,有无伪造,涂改等。2)看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与产品的名称、商标、批号或生产日期是否一致。
3)发现食品卫生经营者提供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不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应拒绝采购或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也可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重新提供卫生检验合格证,2、食品验收制度
饮食加工原料品种繁多,有调料、蔬菜,禽蛋、水产品、肉制品等,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2.1首先应计划采购,不能一次采购很多,食品大量采购保管措施跟不上,使食品腐败变质。2.2采购食品原料时应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所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2.3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如罐头等,应查看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限等。2.4采购进口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产品必须有中文标识。
2.5验收时,必须检查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有无变质、过期、外包装损坏等情况。
3、食品仓库管理制度
3.1做好食品数量、质量、进、发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有效期短的先发。3.2食品必须按类别、品种分区分类分库存放,所有物品都要离地、离墙15公分存放。3.3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须冷藏储存,对冷库的要求: 1)除定期维修外,发现出现异常,立即请工程部维修。2)食饮品按卫生防疫及温度要求分仓存放。常温库(10—15度)存放饮料、酒类 保鲜库(0—5度)存放橙汁、茶叶等
冷库(-18度以上)存放冻品、海鲜、肉类。冷库(-18度以下)存放速冻食品等。
3)不存放卫生防疫禁止的泥螺、蟹股、赤贝、盐枪蟹等小海水产品。3.4仓库内储存食品应做到“四防”及“四隔离”。四防: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与食品与杂物药品隔、食品与天然冰隔离。3.5建立自查台帐,对冷库、干货库、粮食库等各分区仓位每天抄表二次(温度、相对温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所有定型包装食品必须具备品名、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且需要《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不符不收。对进口食品需有中文标签。
3.7定期检查食品质量,易霉变食品少进快出,储存的容器加盖密闭,发现有破损、变质、过期物品即使报损;对滞存仓库时间较长的物品每月出一份“滞销物品报表”,进行催用,对有效期近二个月的物品,每月出一“即将过期物品报表”,通知使用部门。对过期物品提前七天“报损单”报批。
3.8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3.9仓管员要每天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头发清洁、整齐,工作服保持干净,经常更换。4.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4.1十桌以上的宴会必须留样24小时。4.2菜单要登记。
4.3盛器必须消毒。食物放好必须加保鲜膜。4.4必须有独立的恒温柜(4度)贮藏留样食品。4.5该管理制度实行“打荷领班责任制”。5.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5.1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平。
2)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3)地面应由防油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易于清洗。
4)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5.2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5.3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5.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5.5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
5.6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5.7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5.8制作凉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凉菜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外露。并将手洗净、消毒。3)凉菜应当有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
4)加工凉菜的工具、用具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5)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6)制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7)奶油类原料应当低温存放。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储存。
6.食品加工人员卫生要求
6.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6.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6.3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前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当用流动水洗手。6.4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6.5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6.6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7餐具的卫生
7.1餐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得使用。7.2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具。
7.3洗刷餐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晰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7.4洗涤、消毒餐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7.5消毒后的餐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消毒要有专人负责并进行记录。7.6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7.7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8餐厅服务卫生要求
8.1餐厅应保持整洁,在摆台后或在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保洁。
8.2当发现或被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立即撤换该食品,同时告知备餐人员;备餐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
8.3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
8.4外卖食品的包装、运输应当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并注明制作时间和保质期限。9消毒
9.1客房卫生消毒方法 1)通风与日照
(1)室外日光利用紫外线杀菌。如定期翻晒床垫、床罩、被褥等。(2)室内采光一般而言,冬季有3小时日照,夏季有2小时日照;(3)通风改善空气环境,防止细菌、螨虫滋生。2)消毒方法
(1)擦拭消毒法定期用化学消毒溶液擦拭客房家具设备,例如,用10%浓度的碳酸水溶液或2%浓度的来苏水溶液擦拭房间家具设备。消毒完毕,紧闭门窗约2小时,然后进行通风,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2)喷洒消毒法为避免对人体的损伤,有时可采用喷洒方法消毒,例如,用浓度1%—5%的漂白粉溶液对房间死角进行消毒。9.2卫生间的消毒方法 1)通风与日照
(1)通风利用换气扇,改善卫生间的空气环境,防止细菌和螨虫等滋生。(2)紫外线消毒法卫生间内安装30W紫外线灯管,距离地面2.5米左右,每次照射2小时,可使空气中微生物减少50%—90%。2)擦拭消毒法
用浓度为2﹪—3%的来苏水或“八四”消毒液擦拭卫生洁具,消毒完毕,紧闭门窗约2小时,然后进行通风。3)喷洒消毒法
用浓度为1%—5%的漂白粉澄清液对卫生间进行喷洒消毒,但禁止漂白粉与酸性清洁剂同时使用,以免发生氯气中毒。9.3茶具、餐具的消毒方法 1)茶具消毒方法(1)高温消毒法
一是煮沸消毒法,将洗涤干净的茶具和酒具置于100度的沸水中,煮15—30分钟即可,此法适合于瓷器,但不适合玻璃器皿。二是蒸汽消毒发,将洗涤干净的茶水具、酒具放到蒸汽箱中,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2)干热消毒法
将洗涤干净的杯酒具放入消毒柜,将温度调至120度,30分钟即可。(3)浸泡消毒法 一般适合杯、酒具消毒,使用前将化学消毒剂溶解,同时严格按比例调制好,才能发挥效用。具体方法为:将杯、酒具洗刷干净,放入消毒溶液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或擦干。试擦时使用“消毒杯布”。2)餐具消毒法
(1)手工方法清洗步骤
挂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用含洗涤剂溶解洗净餐具表面。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2)“机洗”时按说明书进行。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法先刮去大部分,再进入洗碗机清洗。9.4 其他消毒法
1)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度保持10分钟以上。(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湿控制85度,冲洗消毒40秒以上。2)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具全部浸泡入液体内,作用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3)保洁方法(1)消毒后的餐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2)消毒后的餐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9.5常用漂毒剂
1)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化钠,还含有氢氧化钙、氧化钙、氯化钙等。配置溶液时应先加入少量水,调成糊状,再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陈定,取澄清液使用。漂白粉可用于环境、操作台、设备、餐饮具、工具及手部浸泡消毒。
2)次氯酸钙(漂粉精)使用时充分溶解在水中,普通片剂就碾碎后加入水中充分溶解,泡腾片可直接加入溶解。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3)次氯酸钠使用时应在水中充分混匀。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4)二氧化碳因配制的水溶液不稳定,应在使用前加活化剂现配现用。使用范围同漂白粉。因氯化作用极强,应避免接触油脂,以防止加速其氧化。5)碘酒0.3—0.5 %碘酒可用于手部浸泡消毒。
6)乙醇(酒精)75%乙醇可用于手部或操作台、设备、工兵涂擦消毒。9.6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2)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4)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立即更换。(1)消毒时间5分钟以上。
(2)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
(3)餐具消毒前应先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4)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9.7清洁用品的保管制度
1)清洁剂、消毒剂、擦银器粉、氨水、灭鼠杀虫药物等都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存放。2)除洗涤间因需要随时取用可存放所需用品外,厨房、食品仓库、储藏室等场所都不应存放上述用品以及扫帚、拖把、吸尘器、刷子等清洁用具。
3)上述有害有毒用品的容器上必须有醒目的标志以免拿错、误用,同时应单独设立清洁间来储存清洁工具和用品。
4)清洁间还应配置专用水池以稀释清洁剂或消毒剂和洗刷各种用具。
5)洗刷干净的地清洁工具应准备专用架子摆放,以免随处搁摆而污染食品和餐饮设备,炊具等。
三卫生健康常识
一、世界卫生组织 简称“世卫组织”(WHO—World Heath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二、世界卫生健康节日 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9日全国助残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10月1日国际老人节
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12月15日世界助残人日
三、“五病”
食品从业人员的禁忌有:痢疾、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俗称“五病”。
四、公共场所常见痢疾 第一类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季流行。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肺结核。这几种疾病的传播时病原体通过空气,借助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因此上述疾病在公共场所内易造成传播和流行。
第二类为肠道传染疾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且易在公共场所造成爆发和流行。这类疾病主要指:病毒性肝炎、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它们可以通过公共场所的食品、公共用具和公共用品、水源而传播。
第三类为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斑疹伤寒,这两种疾病的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公共场所的蚊子,虱子为传播媒介。
第四类为寄生虫疾病,主要时阴道滴虫病,在公共场所主要通过公共浴池、公共毛巾传播。第五类为眼疾病,如沙眼、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也是通过公共场所内的公共用品传播。
第六类为皮肤病,如手足癣,主要通过公共场所浴池的拖鞋、浴巾和修脚工具传播。
五、食物中毒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2、特征:食物中毒常呈集体性爆发,其种类很多,病因也很复杂。2.1突然发生来势急聚,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
2.2潜伏期短而集中,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短期内大量病人同时发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并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2.3患者相近的时间内有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发病与食物有明显关系,一旦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2.4发病率高,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一般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3、预防方法 3.1禁吃的食物
1)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以外都不得食用,罐头类食品也应当用洁净水清洗外周后方可食用。2)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3)被水淹过的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4)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5)严重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6)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别是否有毒的野蘑菇。3.2掌握正确食品加工方法
1)粮食和食品原料要抓紧晾晒,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对于变霉变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漂浮等方法驱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水搓洗。
2)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
3)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须放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4)避免生的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食用同一个容器。
5)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
6)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7)避免在简易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共餐,避免购买无证经营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8)注意不要采野生蘑菇。
六、压力缓释计划
员工学会正确的方法缓解工作压力,可以将单位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几个小部分做,给自己合理制定每天的工作目标,安排放松和休息时间;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调理个人饮食、增加与人交际减缓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三篇:2013卫生行风责任书
2013
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目标
责
任
书
市卫生局
2013年2月
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应负的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根据中央、省、市部署,结合我市卫生系统实际,特签订2013年行业作风建设责任书。
一、各县区(管理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负总责,承担主要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行业作风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把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监督检查,一起考核落实。制定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分解细化责任目标,明确责任人员,严格责任考核,认真督查落实。
三、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医疗卫生单位人员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法制纪律和正反典型教育,促使广大从业人员牢固树立依法执业,廉洁从业理念,增强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四、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措施,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逐步建立卫生行风第三方评价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德考评制度。规范医德考评工作,注重医德考评结果运用,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在各级公立医院和卫生单位全面推行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加强职务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以决策权、基建权、采购权、人事权、财务权等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医院领导干部和行政科室等管理行为的监控。加强职业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以诊疗、用药、检查、收费等行为为重点,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开展供应商诚信度管理,建立诚信准入、诚信承诺、诚信评估调查和不良记录等制度,建立供应商公开透明监控系统,防止商业贿赂。改进患者满意度调查,建设评价平台,健全评价制度,改进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内容、范围,主动接受患者监督,促进医患和谐。
七、深入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医院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的管理。完善医院内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重点加强对财务、基建、药剂、信息、采购等部门人员的监督。严格执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抓好已有防控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医生处方权的监督,运用“制度+科技”的办法加强统方管理。落实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规范接受社会捐赠行为。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蔓延势头。
八、加强行业监管。严格高新技术的准入与临床应用管理,严格医务人员执业准入管理制度,严格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管理,认真落实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对卫生部门所属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规范开展活动。
九、全面落实行业作风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疏于管理而造成严重后果及对行业作风建设责任制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不正之风盛行的单位,依纪依规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凡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不得评先评优。
十、在执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任务过程中,上级提出新的要求,增加相应的责任。
十一、遇责任人变更,由继任人履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职责。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局纪检组和责任单位各执一份。
主管单位:市卫生局负责人签章:
责任单位:负责人签章:
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手册
目 录
第一部分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1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4、护士条例...........................................5、处方管理办法.......................................6、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二部分 有关批复及司法解释
1、关于乡村医生跨行政区域行医有关问题的批复...........2、关于对《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3、关于医疗机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问题的批复.............4、关于执业助理医师能否设臵个体诊所问题的批复.........5、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第三部分 常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执业资格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个体医疗机构行医..................二、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三、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非法行医......................四、乡村医生擅自执业..................................五、未办理变更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手续....................39 47 59 68 69 70 71 72 74 74 75 75 76
执业行为
一、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6
二、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76
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77
四、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7
五、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六、医师违法行医......................................七、护士违规执业......................................八、乡村医生违法行医..................................专项诊疗服务
一、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二、擅自从事性病诊疗活动..............................三、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77 78 79 80 81 81 82
第一部分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三条 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医师,给予奖励。
第六条 医师的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
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
第八条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条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
(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注册。
第十九条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臵、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四)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五)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六)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臵。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第四章 考核和培训
第三十一条 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应当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
对医师的考核结果,考核机构应当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
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
第三十三条 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执业活动中,医德高尚,事迹突出的;
(二)对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作出显著贡献的;
(三)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救死扶伤、抢救诊疗表现突出的;
(四)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努力工作的;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予以表彰或者奖励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师培训计划,对医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对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
第三十五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的培训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和创造条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法颁布之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所在机构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其中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由所在机构集体核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册并发给医师执业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适用本法。
第四十五条 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四十六条 军队医师执行本法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的原则制定。
第四十七条 境外人员在中国境内申请医师考试、注册、执业或者从事临床示教、临床研究等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 本法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
第三条 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
第四条 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军队的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规划审批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臵规划。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臵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臵规划。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纳入当地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第八条 设臵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 单位或者个人设臵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十条 申请设臵医疗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臵申请书;
(二)设臵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选址报告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第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设臵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出设臵申请:
(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设臵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臵的,发给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十三条 国家统一规划的医疗机构的设臵,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第十四条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设臵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登记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六条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
(二)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
(三)有适合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臵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按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设臵的医疗机构的执业登记,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设臵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的执业登记,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主要事项:
(一)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诊疗科目、床位;
(四)注册资金。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日内,根据本条例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进行审核。13
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疗机构非因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停业超过1年的,视为歇业。
第二十二条 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及时申明,并向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第四章 执业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第三十二条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臵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预防保健工作,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
第三十九条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负责医疗机构的设臵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
(二)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三)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
(四)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
第四十一条 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
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疗、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对达到评审标准的医疗机构,发给评审合格证书;对未达到评审标准的医疗机构,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
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没收的财物和罚款全部上交国库。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罚款及没收药品、器械的处罚决定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又不履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实施前已经执业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条例实施后的6个月内,按照本条例第三章的规定,补办登记手续,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五十三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设医疗机构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开设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1951年政务院批准发布的《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994年8月29日卫生部令第35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第三条 医疗机构的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
(三)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四)疗养院;
(五)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六)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七)村卫生室(所);
(八)急救中心、急救站;
(九)临床检验中心;
(十)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十一)护理院、护理站;
(十二)其他诊疗机构。
第四条 卫生防疫、国境卫生检疫、医学科研和教学等机构在本机构业务范围之外开展诊疗活动以及美容服务机构开展医疗美容业务的,必须依据条例及本细则,申请设臵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
第五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编制外的医疗机构,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军队编制外医疗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第六条 医疗机构依法从事诊疗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
第二章 设置审批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按照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合理配臵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设臵规划指导原则》制定,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实施。
《医疗机构设臵规划指导原则》另行制定。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设臵规划指导原则》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定期评价实施情况,并将评价结果按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不分类别、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服务对象,其设臵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
第十一条 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设臵审批权
限的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他医疗机构的设臵,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臵医疗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十三条 在城市设臵诊所的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医师执业技术标准另行制定。
在乡镇和村设臵诊所的个人的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臵医疗机构,由政府指定或者任命的拟设医疗机构的筹建负责人申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设臵医疗机构,由其代表人申请;个人设臵医疗机构,由设臵人申请;两人以上合伙设臵医疗机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
第十五条 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设臵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二)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三)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五)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六)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七)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八)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九)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十)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十一)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十二)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十三)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十四)拟设医疗机构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并附申请设臵单位或者设臵人的资信证明。
申请设臵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简化设臵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十六条 条例第十条规定提交的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址的依据;
(二)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四)占地和建筑面积;
第十七条 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臵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臵医疗机构的,除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选址报告外,还必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必须经设臵审批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十九条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设臵申请的受理时间,自申请人提供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及本细则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的设臵;
申请设臵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
(二)设臵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
(三)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
(四)投资总额不能满足各项预算开支;
(五)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
(六)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核发《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接到备案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纠正或者撤销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不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设臵审批。
第二十二条 《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有效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 变更《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核准的医疗机构的类别、规模、选址和诊疗科目,必须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重新申请办理设臵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法人和其他组织设臵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由设臵单位在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前,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臵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臵医疗机构的决定;
(二)《设臵医疗机构备案书》。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备案后十五日内给予《设臵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第三章 登记与校验
第二十五条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者《设臵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二)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
(三)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验资证明、资产评估报告;
(五)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六)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请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登记的,还应当提交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卫生技术人员
名录及其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应当按照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时限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经审核合格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由卫生部统一印制。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执业登记申请的受理时间,自申请人提供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算起。
第二十七条 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一)不符合《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
(二)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医疗机构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六)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事项:
(一)类别、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资本);
(四)服务方式;
(五)诊疗科目;
(六)房屋建筑面积、床位(牙椅);
(七)服务对象;
(八)职工人数;
(九)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十)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登记事项。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除登记前款所列事项外,还应当核准登记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设臵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设臵许可和执业登记;因合并而终止的医疗机构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的,必须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的《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二)申请变更登记的原因和理由;
(三)登记机关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一条 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设臵的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向社会开放,必须按照前条规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在原登记机关管辖权限范围内变更登记事项的,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因变更登记超出原登记机关管辖权限的,由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医疗机构在原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迁移,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向原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外迁移的,应当在取得迁移目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设臵医疗机构批准书》,并经原登记机关核准办理注销登记后,再向迁移目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
第三十三条 登记机关在受理变更登记申请后,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医疗机构设臵规划》进行审核,按照登记程序或者简化程序办理变更登记,并作出核准变更登记或者不予变更登记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停业,必须经登记机关批准。除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医疗机构停业不得超过一年。
第三十五条 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校验期为三年;其他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一年。
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
办理校验应当交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校验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完成校验。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情况,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二)限期改正期间;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
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本行政区域内执业的医疗机构名册逐级上报至卫生部,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名册逐级上报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开业、迁移、更名、改变诊疗科目以及停业、歇业和校验结果由登记机关予以公告。
第四章 名称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为: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疗养院、妇幼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卫生站、卫生室、医务室、卫生保健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防治院、防治所、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中心以及卫生部规定或者认可的其他名称。
医疗机构可以下列名称作为识别名称:地名、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和核准机关批准使用的名称。
第四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命名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医疗机构的通用名称以前条第二款所列的名称为限;
(二)前条第三款所列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可以合并使用;
(三)名称必须名符其实;
(四)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类别或者诊疗科目相适应;
(五)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臵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应当含有省、市、县、区、街道、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名称,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得含有行政区划名称;
(六)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臵的医疗机构的名称中应当含有设臵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下列名称:
(一)有损于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称;
(二)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称;
(三)以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组成的名称;
(四)以医疗仪器、药品、医用产品命名的名称;
(五)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六)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名称;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得使用的名称。
第四十三条 以下医疗机构名称由卫生部核准;属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核准:
(一)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及其简称、国际组织名称的;
(二)含有中国、全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以及跨省地域名称的;
(三)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臵的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含有行政区划名称的。
第四十四条 以中心作为医疗机构通用名称的医疗机构名称,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在识别名称中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的核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含有中心字样的医疗机构名称必须同时含有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
第四十五条 除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外,医疗机构不得以具体疾病名称作为识别名称,确有需要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第四十六条 医疗机构名称经核准登记,于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在核准机关管辖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确有需要,经核准机关核准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但必须确定一个第一名称。
第四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已经核准登记的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已经核准登记的不适宜的医疗机构名称。
第四十九条 两个以上申请人向同一核准机关申请相同的医疗机构名称,核准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属于同一天申请的,应当由申请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作出裁决。
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因已经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发生争议时,核准机关依照登记在先原则处理。属于同一天登记的,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核准机关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裁决。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
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
第五章 执业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使用两个以上名称的,应当与第一名称相同。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第五十三条 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
第五十四条 标有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名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不得买卖、出借和转让。
医疗机构不得冒用标有其他医疗机构标识的票据和病历本册以及处方笺、各种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单、证明文书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等。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医疗质量保证方案,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第五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第五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和有关教材,督促医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
第五十九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假劣药品、过期和失效药品以及违禁药品。
第六十条 医疗机构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只作是否死亡的诊断,不作死亡原因的诊断。如有关方面要求进行死亡原因诊断的,医疗机构必须指派医生对尸体进行解剖和有关死因检查后方能作出死因诊断。
第六十一条 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取得患者家属和有关人员的配合。
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
第六十三条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由登记机关核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四条 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未经许可和变更登记不得向社会开放。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被吊销或者注销执业许可证后,不得继续开展诊疗活动。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十七条 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医院管理学会和卫生工作者协会等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
各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六十九条 各级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一)拟订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二)办理医疗机构监督员的审查、发证、换证;
(三)负责医疗机构登记、校验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的统计,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负责接待、办理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投诉;
(五)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医疗机构监督员,履行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医疗机构监督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任。
医疗机构监督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医疗机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二)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三)对医疗机构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四)对经查证属实的案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或者处罚意见;
(五)实施职权范围内的处罚;
(六)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一条 医疗机构监督员有权对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无偿索取有关资料,医疗机构不得拒绝、隐匿或者隐瞒。
医疗机构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佩戴证章、出示证件。
医疗机构监督员证章、证件由卫生部监制。
第七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检查、指导主要包括:
(一)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执行医疗机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情况;
(三)医德医风情况;
(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情况;
(五)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情况;
(六)组织管理情况;
(七)人员任用情况;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检查、指导项目。
第七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组织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评审的具体实施。
第七十四条 县级以上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成立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的评审。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不定期重点检查。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审时,发现有违反条 例和本细则的情节,应当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为医疗机构监督员的,可以直接行使监督权。
第七十六条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另行制定。
第七章 处罚
第七十七条 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因擅自执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
(二)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
(三)擅自执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四)给患者造成伤害;
(五)使用假药、劣药蒙骗患者;
(六)以行医为名骗取患者钱物;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七十八条 对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七十九条 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转让或者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以营利为目的;
(三)受让方或者承借方给患者造成伤害;
(四)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给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八十条 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情节轻微的,处以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下;
(二)给患者造成伤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上;
(二)给患者造成伤害;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八十一条 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二)任用的非卫生技术人员给患者造成伤害。
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
第八十二条 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延误诊治的;
(二)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给患者精神造成伤害的;
(三)造成其它危害后果的。
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三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二)连续发生同类医疗事故,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三)连续发生原因不明的同类患者死亡事件,同时存在管理不善因素;
(四)管理混乱,有严重事故隐患,可能直接影响医疗安全;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填写《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医疗机构申请办理设臵审批、执业登记、校验、评审时,应当交纳费用,医疗机构执业应当交纳管理费,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规定。
第八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条例和本细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法。实施办法中的有关中医、中西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条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部门拟订。
第八十七条 条例及本细则实施前已经批准执业的医疗机构的审核登记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八十八条 条例及本细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医疗美容:是指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和其他损伤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一)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二)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性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三)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四)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
技术规范:是指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或者认可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
军队的医疗机构: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编制内的医疗机构。
第八十九条 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条例和本细则以及当地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管辖范围内各类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行使设臵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权。
第九十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在卫生部。
第九十一条 本细则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护 士 条 例
(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三条 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护士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在护理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护士,应当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或者颁发白求恩奖章,受到表彰、奖励的护士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对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当颁发荣誉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做出突出
贡献的护士,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执业注册
第七条 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三)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四)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逾期提出申请的,除应当具备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四)项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3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制定。
第八条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注册,并发给护士执业证书;对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第九条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
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护士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执业地点的,收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还应当向其原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条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延续注册。收到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延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对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延续,并书面说明理由。
护士有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应当予以注销执业注册情形的,原注册部门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的护士执业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将该记录记入护士执业信息系统。
护士执业良好记录包括护士受到的表彰、奖励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的情况等内容。护士执业不良记录包括护士因违反本条例以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处分的情况等内容。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者取消护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条 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四条 护士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有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
第十五条 护士有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的权利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的权利,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 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七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第十八条 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十九条 护士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护士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下列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一)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
(二)未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
(三)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
在教学、综合医院进行护理临床实习的人员应当在护士指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
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
护士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设臵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护士因不履行职责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受到投诉的,其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护士做出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在护士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和在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执业的护士数量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
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
(二)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
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的;
(二)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
(三)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或者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的;
(四)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的。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一)未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或者未保证护士接受培训的;
(二)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护士管理职责的。
第三十一条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一)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三)泄露患者隐私的;
(四)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第三十三条 扰乱医疗秩序,阻碍护士依法开展执业活动,侮辱、威胁、殴打护士,或者有其他侵犯护士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施行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者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护理活动的人员,经执业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合格,换领护士执业证书。
本条例施行前,尚未达到护士配备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实施步骤,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处方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 处方标准(附件1)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第五篇:卫生行风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风作风建设“八不准”和山西省医疗卫生行业“十不准”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县卫生单位的医疗
服务行为,切实提高卫生系统整体服务水平,杜绝收受药品回扣,“红包”,乱收费等不正之风,全面推进系统内的行风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卫生行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国家卫生部的“八不准”,省卫生厅的“十不准”规定和市县有关行风评议的规定落到实处,坚决纠正医疗服务领域中收受药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评议的形式和范围全县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社会评议。被评议的范围: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学校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参评人员:即同级“四大家”领导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和相关部门代表(主要指纪检监察、组织、宣传、、财政、民政、教育、信访等部门)以及群众代表参加。参评人数,每个医疗卫生单位200人左右参评,要求群众代表不少于参评总数的80%,其他身份的参评人员必须兼顾全面,以体现广泛性。二是系统内部评议。开展“下评上”活动,分三层:一是村级
卫生所人员参评,被评议的范围是乡镇卫生院;二是乡镇卫技人员参评,被评议的范围是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三是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参评,被评议的范围是: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每一层的参评人数不得少于应参评人数的95%。
三、评议方法步骤2004年全县卫生系统行风专项治理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县卫生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进行动员和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层层组织发动,使社会各界了解、关心评议工作,更加理解、支持卫生行风评议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风作风建设“八不准”和山西省医疗卫生行业“十不准”规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投身于评议工作之中,虚心接受评议。
(二)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阶段()
本系统内的干部职工,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回顾总结工作,对照评议内容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写出自查报告。同时要坚持边查边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全县各医疗卫生的院(所、站、校)长,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进行行风承诺。做到党团员带头,科室主任率先,人人承诺,全面落实.(三)集中评议阶段()由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服务对象对各参评单位的行风状况进行测评,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对系统内“下评上”工作,首先由村对乡镇(场)卫生院和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其次由乡镇卫技人员对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评议;最后是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四)建章立制,全面整改阶段()
集中评议结束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针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及意见和建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章立制,进行认真整改。要建立和完善包括责任追究制度、医院评价制度、医务人员考核、激励、惩戒和社会监督制度等在内的一整行之有效和行风管理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月
日前将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情况书面报县卫生局纪检办。
(五)检查评比,总结表彰阶段()
评议工作结束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进行回顾,全面总结开展评议工作,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作出部署,规划方案《卫生行风建设实施方案》。县卫生局将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方案的要求,抽查部分单位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情况,对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评选和命名表彰一批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评议内容
(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接受评议的重点是“作为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及冷、硬、推、拖现象发生。
1、行业作风建设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内容,领导机构和责任人明确,措施落实。
2、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执法人员经过培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热情、耐心,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七个不准”、“五个一律禁止”的行为。
3、规章制度健全,办事程序规范。政(财)务公开,办事程序、依据、结果和收费标准等公布上墙。
4、群众举报、投诉渠道畅通,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及时认真处理。
5、工作环境整洁,文件、资料、档案管理有序。
6、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评议的重点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如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医疗服务中索要收受“红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1、方便就医。缩短门诊病人就诊等候时间,二、三级医院门诊实行“一站式”服务;分散挂号;实行划价、收费一次性服务;门诊药房实行柜台式服务;建立中心采血室,各种检查、化验单集中管理并提供查询。
2、优质服务。实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建立医患沟通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病人选医生制度。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85%。
3、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4、合理收费。收费项目规范,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服务价格公开,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和药品价格查询制。
5、改善条件。努力创造舒适、整洁的诊疗环境。
二、三级医院为住院病人提供24小时供餐服务。积极解决住院病人洗澡难、上厕所难的问题。
6、药械招标。政府举办的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药品和大中型医疗器械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招标采购降低的价格按规定让利于患者。
7、廉洁行医。对收有以下行为者,实行一次查实待岗制;对情节严重者,暂停其执业资格:(1)严禁医务人员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医务人员对患者馈赠钱物当时难以谢绝的,必须于24小时内上交医院指定部门,由指定部门及时退还患者。难以退还的,由医院统一处理。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告、不上交的,视同收受“红包”处理。(2)严禁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当利益。(3)严禁医务人员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和提成。(4)严禁医疗机构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办法,或与科室、个人收入挂钩。(5)严禁医疗机构在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之外,巧立名目乱收费。(6)医疗机构内部一切财务收支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取消科室承包的收入分成办法,科室不准设立“小金库”。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事务公开。公开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做到按章办事、规范服务。
2、质量可靠。按规定及时出具准确的检验、检测和技术评价报告。
3、反应快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迅速作出反应,并实行首接、首调负责制。
4、主动服务。开设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咨询服务室(服务台),热心为民答疑解惑,并定期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
5、群众举报、投诉渠道畅通,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及时认真处理。
6、工作环境整洁,文件、资料、档案管理有序。
7、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
(四)卫生学校:
1、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2、工作人员举止文明,着装整洁,岗位挂牌,作风优良。
3、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有偿服务项目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无乱收费现象。
4、学校环境卫生、整洁,秩序井然。
5、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守纪,不以权谋私,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
五、组织领导按照市、县有关规定要求,根据工作的要求,县局成立沁县卫生系统行风建设领导组。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xxx成员:xx
xx
xx
xx
xx
xsx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
六、评议纪律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在评议活动中,各单位负责人要带头遵守和维护评议纪律,不得有任何干扰评议结果的行为。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遵守纪律,严守秘密,不得有下列行为:擅自修改评议资料,改变评议结果,隐瞒或销毁原始评议资料,影响评议结果;诱导群众进行虚假评议;测评和考核结果统计出现重大失误;接受参评部门宴请,馈赠和安排的娱乐活动。被评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采取不正当手段拉票,干扰正常评议;虚报成绩,搞假材料。凡违反者,一经查实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县纪检委给予严重处分。
七、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行风建设对于规范卫生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发展环境优化,树立卫生系统良好的行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各医疗单位、村卫生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务必抓出成效。
2、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各单位要把行风建设纳入推进卫生改革,强化卫生管理,促进卫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以评议促进行风建设,以行风建设促进全年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领导要把加强行风建设列入卫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今年一件大事来抓,要根据县局加强行风建设工作内容组织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使工作开展的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确保全县卫生系统在此次民主行风评议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