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热度 68已有 1365 次阅读 2010-10-6 08:32 |个人分类:我的原创|系统分类::招聘选拔人力马夫
07年我在杭州有幸聆听了由刘玉圣老师(又名刘易佛)所讲的“面相学与企业管理”,一天的课程,需要搞清楚《易经》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不容易。但是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虽然悟性不高,但也知道了一点学习易经的“大道至简”的道理。
学习《易经》,不是为了未来成为什么玄师,或者是去占卜忽悠,而是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些历史,掌握并传承一些菁华的东西,在工作中去感悟与分享并运用。
学习易经还在于对佛法的笃信与礼拜,知道学佛是通往觉悟的唯一道路,自感悟性残缺,佛缘不深,作为对智商的补习与深造。
最近,在义乌HR协会新人培训班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我能讲讲面相学,作为HR协会会长,只有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了。说实话,这样的命题对我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一直都在学习和研究,但造诣不深,一知半解,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了解这门艺术,给自己再学习的一次机会,如是答应大家的要求,开始备课和寻找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所学之心得分享,仅供参考。
事情都要由人来做
易经有个观点:即事情都要由人来做,做好是人做的,做坏也是由人做的,“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或者说能发展多远,关键看这个企业的高管人才如何?团队建设、人心人气是否符合个体的命局。大家知道太级八卦图,伏羲画八卦时代大约比有文字记载时代早了3000年,他们开慧后认识到科学技术到最后归纳为几何数学,如果用文字描写,反而会词不答意,给你一张无所不包的图,让你去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的层次越高,智慧越深,给你的启示也就越大。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宇宙大道都是简洁的,企业所遇到的事情又能复杂到什么地方去。在管理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搞不清楚,停下来换一种思路,往简单处想想,很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海尔的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以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改革。”
不易、变易、简易
“不易、变易与简易”是易经的三大原则,不易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宇宙间不存在没有规律的,用“不易”来看,人的一生是有命运的,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一个知道自已人生轨迹,又能适时改变、创造新机掌握命动的人才是具有潜力的人才。
变易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而这变化不是乱变的,而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当然,这种变化又与人有关,那就是变好、变坏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以及由此态度而产生的行为。变易启示我们,昨天与今天的你并产代表未来的你,关健在于你当下的态度与行为。
简易告诉我们,越是大道越简洁,越是真理越明了,大道至简。在社会上,人们或为生计奔忙,或执一已的知见,即使景仰佛法,也无缘信受,其实任何人都可找到适合自已的法门,只须多听、拜读和体会。
知已识人的面相学
我国的中医看病就是运用“望、闻、问、切”,第一个就是望诊,望诊就是看脸相,以此判断这个人的身体状况,全息应对,乃至富、贵、贫、贱。面相学是我们祖先在上千年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由面貌知已识人的学问体系。毛主席最为推崇的人曾国藩可以说是识人用人的高手,他在《冰鉴》一书中就专讲易经相术识人的技巧,我们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就该好好学习。在这里我把曾国藩的相人决抄录两段供学习:
之
一、端庄厚重是贵相;
谦卑涵容是贵相
事有归者是富相
心有济物是富相
之二邪正看眼鼻
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慨
富贵看精神
管理人员的面相
任何一个老板或单位主管,无不希望部属忠心耿耿,饮水思源,如不小心误用小人,轻者机密尽失,重者江山易主。就面相部位,双颧丰圆,对事负责,处事手腕灵活;脸颊丰满,心肠仁厚;腮颐厚实,行动积极。对于长相不顺眼,面部左大右小者,部位既窄又亮者,若能获得老板欢心,全靠一张嘴,无异引狼入室,隋时都有被出卖的可能。对于额头和颧大而腮骨细的部属,亦要保持距离,因这种人精明能干,一有机会,容易自立门户,反宾为主。身为管理者,必须额头广宽,纹清发际顺,颧骨饱满,地阁方圆。管理是屯括由物料管理,到人事管理;一个成功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纵横两面的灵魂人物,他必须具备有清楚的概念,以及事业管理的知识,才能稳坐其位。思想、理智表现在额头;额头广阔,额纹清晰有序,发际不乱的人,一般知识与理论都较清析。耳朵轮廓分明,硬中带软,则评估此人是否能善纳谏言或刚愎自用;颧骨是权力的对应,两颧饱满而不畸型的人,颇具威严与权力,能慑服人心;从额头通过鼻梁到地阁,整个区域是观察此人有无人情味,五官不开或比例太小的人,气度也较小,少有同情心或保守而不善表达善意与心里的感觉;地阁是反映行动、冲劲;地阁弧度和顺肉丰而不露骨的人,脚踏实地,也少发动人身攻击。负责公司决策上的工作,不仅要掌握商业一切资料,且要能有效而正确传达整个公司的意见和沟通,评估及创造一套有效制度化的结构,必须要头脑灵活。天仓(额头)是头脑思想汇集的地方,下腮骨是行动的轴心; 天仓与下腮骨上下对称而丰厚的人,思考比较精密,行动果决,脚踏实地,不求侥幸。若天仓凹陷,或地阁两侧肌肉松弛臃肿,都是思想、行动有缺陷的特征,必须天仓饱满,地阁肉厚要方圆。
企业研发人员面相
须要双颧丰圆,山根至准头之鼻梁骨隆起。适合公司研究开发创新路线的人,颧骨有由外向内拢的倾向,鼻梁上出现细密整齐的直线纹,显示能专心而钻研。颧骨反而向外,有广阔的胸襟且具远见,额头尽量没有杂纹或颜色黯浊。额头圆大,少纹理,色泽清亮。做人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自我创新和提升,要企业能够有崭新的面貌,必须每个部门都有创新的意念,而每个人都必须有创新热切渴望。面相由额头至鼻头,色泽越来越光滑,额部最为圆大的人,很适合从事用脑力的发展。而额头越圆美、鼻梁挺直有肉的人,更适合推展新的工作。否则,不是精神消沉就是智能不开,很难发挥潜力。
企业销售人员面相
必须天庭骨隆起,平正方阔,眉骨平满。营业代表是企业中很重要一点,如何决择一个人有无能力做业务代表,是从额头中间由天中位向下划一直线,即十三部位,就可看出。习惯用右手的人,右半部面反映外在的行为与行动,左半部脸反映内在思想的结构。习惯用左手的人正好相反,左侧反映行为与行动,右侧反映思想的结构。左右两侧越对称,主表里合一,思想与行动协调,容易取信于顾客,产生相对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形象。右脸比左脸突出,或比例较大的人,属于行动派,但欠缺策略的方针,单靠力与动的形象,无法单独达成推销的效果。左脸大过右脸,或较突出的人,属思想派,只有计画却不实践,就算再精彩的计划,都是空中楼阁。
中国的相学历史十分悠长,面相学的应用也相当广泛,所谓的面相,就是一种透过观看一个人面部特征的方式来论人和事的学问。大家都听过,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这句话主要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为人善恶,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来。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孟子曰:“观其眸而知其善恶”----
曾国藩:“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诀”—
面相学只能看到50-70%,不能看到100%。以上只是对面相学的浅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HR人,我们共同学习与研讨。
第二篇:浅谈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很多领域中都开始使用大数据,其具有抓取能力强、刷新及时并且数据源充足等特点。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其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量化,然后使其更加准确和高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掌握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并且加强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大数据概述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主要是针对一些数据类型多、数据量大并且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无法处理的数据集,其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并且处理速度较快。目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表明了社会已经开始朝着以数据作为生产力,并且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数据消费方向发展。大数据还会通过云计算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储存。
2、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目前,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的使用能够减少传统的教条主义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准确、客观以及科学。大数据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量化信息,这样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时候都有重要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大数据主要是交互式的数据,这样能够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各项业务进行规范,并且进行深层次的优化。
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基础是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人力资源信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客观和准确。通过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挖掘能够获得一些人力资本生产率的指标,比如业绩提升率、出勤率、主动流失率以及人均销售额等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决策。而这些指标的获取需要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比如员工的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员变动信息、考勤记录以及人员信息等情况。可以说,标准化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化,那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就不能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
二、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大数据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
企业要想获得人力资源,首先需要进行人员招聘。人员招聘是企业能够获得重要人才的途径,也是企业人才结构的重要保证。传统方式的人力招聘,主要是求职者向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简历,被动地了解求职者的教育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工作经济等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的录取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求职者的的了解程度有效,并且会受到求职者主观偏好以及自身素质的影响。但是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比较大。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库来了解求职者更多的信息,比如通过社交网站等来进行获取,这样能够充分地了解求职者的性格、行為特点以及爱好等方面的信息,使得企业能够找到更适合的人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可以对应聘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其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这样使得人员招聘更加客观和精确,达到艺术与科学的互相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个能够量化并且系统的模型来包含到岗位的所有要求,然后根据求职者的网络信息以及简历,将其与岗位的要求相匹配,这样能够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做,使得人员招聘的质量以及效率都有所提高。目前,很多企业对大数据的使用都十分重视。
当大众还不了解大数据的时候,作为互联网巨头的谷歌公司就开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在人员招聘的时候,其发明了智能化招聘,就是通过网络中的数据来分析和统计不同的职位所对应的面试模式,这样能够鉴别出面试者的隐藏价值,并且鉴定其是否能够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通过应用大数据,谷歌不仅使得人员招聘的效率和准确性更高,并且为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人才,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大数据在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这样能够使人力资源增殖,并且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力。传统的企业中,管理者都能够了解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并且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但是由于员工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这样很多企业的培训都不能进行持续性的培训,到时培训的效果比较差。而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员工的行为以及其学习方式,然后分析出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同时,还能够根据员工的特点为其量身制作培训计划以及培训课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员工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使员工能够更好的胜任岗位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培训反馈机制以及监督机制进行优化,能够使得培训的过程和结果更加青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型企业都依靠大数据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培训平台,这样员工就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接受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培训的效率以及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进行改进。
3、大数据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绩效管理,其能够帮助企业营造一个透明、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都得到提高,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一般分为绩效考评、绩效计划、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主要是通过绩效指标来考评员工的成绩,并且对员工的绩效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进行绩效改进。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观性比较强,并且绩效计划并不科学,这样绩效指标就不能准确的反应员工的能力。而随着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绩效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分析不同岗位的特点,然后制定出比较科学的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处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绩效考核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够使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够使得绩效考核的效率更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对岗位和绩效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员工不良绩效和优秀绩效的能力以及行为。
4、大数据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薪酬管理,其有利于企业总体绩效的提升以及企业公平环境的营造。传统的薪酬管理中主要是通过技能或者岗位来制定薪酬,比较静态化,不能够充分反映出员工的价值。而在大数据的应用下,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记录员工每天的工作情况,并且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来得到员工的薪酬,这样使得薪酬管理的效率更高、更准确。人力资源管理者还能够通过数据库来对企业的薪酬水平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薪酬制度。这样能够提高薪酬和岗位的契合度,也使得薪酬管理增加准确和科学,促进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第三篇:电子商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又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简称eHR,eHR 首先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含了“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优化(BPR)”、“以客户为导向”、“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思想在内;它利用各种IT手段和技术,比如互联网、呼叫中心、考勤机、多媒体、各种终端设备等,包括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功能,比如招聘、薪酬管理、培训(或者说在线学习)、绩效管理等;它的使用者,除了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外,普通员工、经理及总裁都将与它的基础平台发生相应权限的互动关系。综合来讲,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e-HR的特点:
1.支持组织机构经常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e-HR模式实施的首要前提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HRMIS是其推行的硬件基础。在信息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因此HRMIS需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内部人力状况,做出有效的调整,采用完全可定制的组织机构设计工具,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使用机构树对企业的机构组成随时进行修改,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2.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
在现有的关于ERP的研究中,关于管理流程优化的文献很多,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组,使实施ERP的企业实现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匹配,从而提高ERP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整体效率。E-HR模式最重要的内涵特征应该是通过实施E-HR,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绩效。
3.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E-HR模式不仅通过HRMIS能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平台,采用公正客观的评估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还可以提供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员工虚拟社区系统,方便企业新闻的发布、员工间的互相交流,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友好的交流方式。E-HR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人力资源部门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亦即是成为企业实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
eHR的优势
首先,eHR大大提高了人员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翰威特公司有统计数字表明,公司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均每位员工的成本是35美元,但在第一年就可以收到可观的回报,员工的电话询问也减少了75%.戴尔公司2000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处理了300万美元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业务。其次,通过eHR,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客观性,人力资源管理重心也因此可以往下移动。这一人员管理的重心下移,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不可能办到的。
其次,eHR完全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人力资源工作者从事大量的工作就是行政事务,其次是管理咨询的职能,而在帮助企业策略的制定方面是最少的。在电子化人力资源的管理环境下,人力资源工作者所从事大量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在人员管理上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行政事务工作被电子化、自动化的管理流程所大量取代,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eHR实际上把人员管理的重任转移到第一线的经理身上,真正使他们能通过管理、激励员工实现他们的业务发展目标。第一线的业务经理可以通过网上得到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流程、市场数据,经过授权,他们可以进行相关人员管理,包括进行人员的奖惩。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借助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著名的“康师傅”、一汽大众、华为,万科、东方通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三十几家企业都采用了SAP本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是滞后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与资金投入
在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诸多经营要素中,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经营是最为模糊的。很多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不得已的成本开销,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急功近利,不注重其系统建设的长期效应。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降低企业成本,但那只是实施后产生的作用,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软件产品,都是一项重大投资。一些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的企业,很难将巨额资金用于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事务处理
据m.ehr4a.com的调查,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持肯定态度,然而却有超过70%的企业还没有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调查还发现,在已实施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里,18%的企业需要更换系统。其原因包括系统功能太简单;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需要改善或改变;系统缺乏稳定性和速度慢等。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上看,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功能依次是“人事信息管理”(71%)、“薪资”(68.2%)、“报表”(62.2%)、“考勤”(59.5%)、“招聘”(56%)、“福利”(53.8%)等。据此分析,中国企业目前对功能需求最多的是“事务处理层面”的功能,其次是“业务流程层面”的功能。
3目前尚没有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我国已有超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还存在产品不规范、厂商过于混杂等问题。对产品而言,目前软件市场的最大问题莫过于标准不统一。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与政府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相衔接的问题,报表的一致性问题等。标准的欠缺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的衔接和整合不顾畅。有些供应商的目的仅在于出售产品,至于很多企业所关心的重整管理、售后服务和产品升级,他们不会也无力去考虑。一些产品虽然在中国人事信息管理方面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其产品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中心,局限于人事管理的老观念,不能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就市场占有串而言,占有率最大的不超过10%,企业自我开发者比重较大,占38.2%。
4.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应用能力较低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人力资源管理经理IT应用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根据www.xiexiebang.com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调研的数据表明,在对中国境内一千多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IT应用能力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IT应用能力一般(其中未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应用能力更差),能力在“一般”和“基础”水平的占68%,即他们只是掌握了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上网获取信息的能力。
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重视科学管理,调整组织结构等措施来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1.领导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大力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树立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不能认为信息服务仅仅是预算中的一项开支而舍不得对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求其参与到人力
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并不是说他们只要保证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就可以了,而是要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应该有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学提高自己管理企业的水平。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政策宣传,改变中、基层管理者的观念,化解其造成的阻力,充分重视和解决其他非技术因素。亲自负责,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和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顺利进行。
2.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的管理层次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将成为多数公司的组织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原有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因素。另一方面,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人员的层次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主要从事重复劳动的管理人员,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上。因此,企业要进行新的工作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提拔、培训等计划。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和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决不是一个纯粹的丌项目,也不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IT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体系的承载,优化甚至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既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具备丰富的IT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实施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从事更具有创造性,更有难度的工作。企业在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的同时,应给予员工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协助员工转变价值观,适应组织目标。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的培训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系统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4.供应商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其服务:(1)采用科学的、标准的系统实施咨询方法,为每一个实施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配备一名专业的咨询顾问;(2)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原理、操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法、二次开发等;(3)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为客户导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然后才是软件操作的培训:(4)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考虑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并为企业未来投资预留空间,并将此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EHR是一种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着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对该模式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同时这种模式并不是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它的实施必须和周围环境相匹配,必须综合考虑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和相关变量。影响企业对于人力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战略、所有权、生命周期、信息结构、规模、文化、行业特征、劳动力市场。法律等。做为E-HR模式,由于是以信息技术为实施平台,因此除了上述影响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外,该模式的选择因素还受到信息技术采纳的因素影响。根据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采纳的文献,对于用户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层面进行的:从个体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有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从组织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是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组织行为和变革管理的视角。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个业务职能的层面管理模式,而其职能是以人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一种职能。因此,对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论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通过激励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不断激发企业人才的潜力,以使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直接关系着企业成败与否。
一、激励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激励问题随着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而出现。激励理论是关于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理论也是行为科学中的一种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励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使人的智力效应得以充分发挥。西方发达国家有关激励的最早思想之一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激励理论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著名的有美国管理学家E.洛克(E.A.Locke)和休斯(C.L.Huse)等人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主要有目标难度、目标的可接受性等几个主要因素构成。然后到八十年后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现代管理的实践出发,提出了诸多激励理论,这些激励理论可以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重点不同而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三大流派,随后激励理论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社会经济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激励必须从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激励必须要考虑个人的实际需求,个人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须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实际需要,并且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做到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另外,不可否认物质激励当之无愧是激励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企业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激励途径,但在具体的激励实践中,很多企业预期的激励目的并未达到。其实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而且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二)激励必须要注意公平,努力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公平,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要在广泛征求全体企业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并被大多数员工认可的激励制度,并且要长期严格执行,还要在激励中不断地根据情况的动态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深层潜能,同时也必须意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所以企业要切实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尽量创造公平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产生主观上的公平感。
(三)完善激励政策,实现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对企业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地调查研究,然后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长效性。另外,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因为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才能适合本企业特有的背景,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制度。通过交互运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手段,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被有效激发,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努力实现淘汰的激励机制及内部提升激励机制并用
激励除了奖励之外,约束和惩罚也是必须的。适度的淘汰激励机制不但能使企业更具活力,而且能使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淘汰的激励机制能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也能从根本上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为企业献计献策。另外,为了有效激励员工,内部提升激励机制是一个好举措。有计划的提升工作绩效高的企业内部员工,不但使员工的工作业绩得到了肯定,而且高层岗位也得到了人才补充。被提升的人承担的责任增大了,但是权力和报酬也相应地被提高,所以说内部提升激励机制兼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奖励的性质。
三、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一)从重视对一般职工的激励逐渐发展到重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
企业过去的激励基本上是只重视对一般企业职工的激励,而严重忽略了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事实上,其实对于普通企业员工的激励是比较容易操作执行的,因为根据企业员工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加上工作方法、方式、工业流程的标准化,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对职工的奖惩方式和奖惩力度,从而合理组织激励资源地分配。但是对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就相对难操作,因为经营管理工作是软性无形的,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信息及时空的限制,所以很难及时准确地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衡量经营管理者的工作业绩。加上企业经营者的劳动成果还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受到不少非经营者所能控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业绩衡量是一个比较复杂动态的体系,所以研究如何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关注重点。
(二)从重视外在的激励方法和方式的研究逐步发展到了重视对内部的经济机制的设计和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包含两大管理体系,一种是人与物之间形成的管理体系,另外一种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管理体系,而不管在哪种管理体系中,人始终处于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所以企业进行激励就必须使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企业员工能意识到努力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尽可能使自己的认识与客观外在物质世界统一。这是过去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直关注的重点,当然也是以后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企业及企业组织内部有着明显的信息失衡,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只重视解决微观表向问题的激励方法和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对企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经济机制的设计理论就成为了解决企业激励问题的关键途径,也就是说通过健全完整的经济机制实现对企业信息通道的整合和规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消除信息不对称,逐步实现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各级管理者之间激励途径的统一融合,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好地组织配置既有的企业激励资源,进而构建起完善的企业员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第五篇: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与成功的战略性选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发展与生存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考核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绩效考核的主要作用、现代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举措进行探讨。
一、绩效考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绩效考核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人员任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人员任用的原则是因事用人,用人所长,容人之短。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每个人的能力、专长、态度和工作,从而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达到人职的匹配。而事实上员工能否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能否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优良的绩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尚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用人”的主要前提和依据。
2、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励的依据
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循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决定员工报酬的重要依据,进行薪资分配、调整时,应依据员工的绩效和工资表现。因此,没有绩效考核,报酬就没有依据。没有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报酬,就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就提高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3、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
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个成熟的企业都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进而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是平等竞争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在企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存在高岗低能或者低岗高能的现象;而且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越是在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越明显。为使员工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开展竞争,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以及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提高各自的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进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才能为员工搭建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平台,让员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目前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指标设置不当。
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三种做法:一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粗,过于泛化,与被考核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细、过全,看起来很科学、很合理,但执行起来很困难;三是盲目追求量化,只考核能量化的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则被当作不重要的指标被取消掉。
2.主体不明确。
许多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搞的声势浩大,要求所有的员工
之间互相打分,然后算出一个平均分,似乎这样的评价才算得上科学和客观公正,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业绩,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但不能对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总体评价。
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举措探讨
1、提升绩效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要的参考点是未来,不是为了解释过去如何,而是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一种资源去规划某种工作或某个职工未来的可能性,这就是对职工及未来的新可能性,这就是对职工及未来工资的开发。
目前,在企业中,管理者的观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层对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存在两种错误认识,第一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用来管理员工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进行薪酬分配;第二种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企业应根据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确定绩效管理战略体系。同时,要善于充分动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手段,增强绩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加强沟通与辅导,克服绩效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2.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要合理。
绩效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步逐层的落实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
3、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要注重打造绩效管理的生态链。
(1)管理者要承担起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应该承担起对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2)绩效管理重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参与,要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就是要按标准执行,要把任务具体化,并在工作中做好记录,做到科学规范,有据可查,要使管理者充分地认识到,对员工的期望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要经常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得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达到通过共同的参与和承诺的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4、激励和奖励员工,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
(1)激励和奖励员工,这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之一。当资源是可见时,容易监控;但是人力资源及智力是不可见的,于
是管理的难度增加,激励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考核,才有激励和奖励员工的依据,通过一个增强的环路回馈,使高绩效员工保持高绩效,令后进者向往和主动改善绩效。
(2)为了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企业需要发掘高绩效的员工或团队,以便将更好的组织资源倾斜分配,才能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出。若是将资源平均分配,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或低效益回报。
5、培训和发展员工,并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
首先,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短板”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培训改善计划,帮助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潜质为储备后备干部或人员配置建立库源。
其次,我们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为了改善,绩效考核关键在于过程监控。员工如果能定期得到其工作情况的评价反馈,才有可能探讨改进之道。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以员工的业绩为导向才能够求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绩效考核理念,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将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2]李东.知识型企业德管理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人
[4]蔡树培.群关系和组织管理[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