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堂:最易伤害孩子的三大行为
家长课堂:最易伤害孩子的三大行为
(1)否定孩子的希望
希望是孩子奋斗成长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如果他们被告知自己的希望没有办法达成,而又无法树起一个新的希望,那么就很有可能走向消极。
(2)在不适合作出明确评价的时候具体地评价
在孩子已经出现错误或者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如果只是在旁边继续做出批评,会引起孩子的厌学和叛逆心理。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出现在男孩身上,特别是成绩相对较差,自控力较弱的男孩,他们极易因为觉得自己不行而厌学,即便你告诉他有希望,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行只能让他觉得你身为长辈不够真诚,还不如哥们告诉他没希望了,然后一起去放纵。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耐心细致地帮他分析他的情况和处境,设法让他明白许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不行,而在于是否肯做,如何去做;帮助他恢复信心,坚定信念,给予他们面对现实稳扎稳打逐步上进的勇气和动力;然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随时跟进,不断地鼓励他,帮助他,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甚至需要持续地监督他。
(3)将不恰当的横向比较作为评价的依据
比较一般来说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纵向比较更有利于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而且通过今昔对比,又不容易让他们有骄傲情绪;即便是对于今不如昔的学生,纵向比较也是合适的,因为这样做让他明白自己曾经达到过那个高度,不至于没有信心。
第二篇:家长课堂:应对厌学孩子的三大秘诀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在深圳博尔思教育辅导的孩子犯错后,老师们向他们了解事情真正起因时,通常都会有父母的影子。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3、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这让通过博尔思个性化教导的孩子来说,有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是非常美好的。
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家长课堂:教育调皮孩子的三大策略
家长课堂:教育调皮孩子的三大策略孩子到了学龄期,会比较调皮,甚至连家长[微博]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如何应对这个阶段调皮的孩子呢?其实孩子调皮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和责骂,只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和教育,他们都能成为体贴他人的好孩子。
孩子调皮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
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然潜意识中对父亲产生强烈感情,但由于她更多地是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会很容易认同母亲。这样,在母亲与女儿良好的关系下,女孩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和焦虑大大减少,也就较为安静、平和。
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对日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异实际上事出有因后,作为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度过调皮期。
对调皮孩子切忌过分禁制
过分禁制会使孩子的潜能难以发挥,其感情与想像力也会受到压抑,严重的甚至导致成人后的性无能或性冷淡。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出现这种不良倾向,父母应注意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调皮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调皮积极的一面。
调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较重,乐于探索外部世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孩子恶意伤人或破坏东西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及时劝导和阻止,但应容许孩子没有恶意的或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调皮行为。
同时,尽量少用贬义的言语评价孩子,少拿孩子的弱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多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将孩子的调皮转化为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适当的方式引导进取心
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
这种心态常使身心缺乏休息,过分紧张,易导致心理性的身体疾病。过分补偿的倾向有时也表现为自炫或自我宣扬。自炫者其实内心胆小怕事,但为了掩盖,却偏爱出风头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价。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
父母起榜样作用
树立起家长的权威;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创建一个充满友爱、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对他人的关心、尊敬和爱护;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特别是父亲更要多与孩子交往。一起看电视、做游戏等亲子活动,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感,同时可促使男孩认同父亲的角色,对调整孩子的恶意调皮有帮助。
第四篇:家长课堂:处理孩子恶作剧行为的妙招
家长课堂:处理孩子恶作剧行为的妙招
星期天,妈妈有事要去同事家,孩子缠着要一同去。妈妈因为路远而把孩子留在家里。回来后,家里却不见了孩子。妈妈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边喊边找,惊动了邻居的爷爷奶奶,大伙一起找呀、喊呀,可就是不见孩子的踪影。而当妈妈心急如焚,精疲力尽时,孩子却若无其事地从大衣橱里走了出来,看着大伙哈哈大笑。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恶作剧,诸如此类的还有把水倒在火炉里浇灭炉火;故意把大人关在门外而不开门等等也都是恶作剧行为。
对待这种行为家长[微博]一般有这样几种做法:
1、恼怒训斥,体罚痛打。家长不问缘由不论场合,声色俱厉,严辞呵斥,甚至拳脚相加,让孩子饱受皮肉之苦。
2、溺爱袒护,轻描淡写。家长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对,可是却以孩子还小,大了自会好为理由不做批评教育,只想息事宁人地告诉孩子“不要再这样”了事。
3、不认真对待,甚至曲解夸赞。有些孩子恶作剧的对象是别人,因此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点子多”,“机智能干”,而把它作为一件好事加以夸耀。
4、探寻原因,批评引导。对孩子的恶作剧家长既不护短,也不粗暴处理,而是探寻其行为的缘由,指出其作法的错误或不妥处,引导孩子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显然,前三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第四种。
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时,家长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从品德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恶作剧行为往往是孩子无意间偶然的灵机一动,并不是其品德意识直接而真实的反映。但不重视它,任其发展,也将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处理这类问题的立足点。
2、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恶作剧的后果,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恶作剧是一种非理智行为,其后果总是事与愿违。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其危险,引导孩子认识这种行为不光对孩子自身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给他人也带来一定的损害,从而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注意区别对待。孩子恶作剧的动机有所不同,有的是对家长未满足其要求的报复,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等等。因此,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
4、发现孩子恶作剧时要及时处理,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同时要讲究场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乐于接受。
第五篇:家长课堂:孩子行为约束的三大原则
家长课堂:孩子行为约束的三大原则
新浪教育 微博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怕他受委屈,对孩子没要求,或有要求却不严格,态度不坚决。比如快吃饭了,孩子要吃冰淇淋,妈妈说:“饭前不要吃冰淇淋。”但孩子打开冰箱取冰淇淋时,妈妈却又听之任之,所以,孩子会发现,只要自己一坚持,妈妈就会让步,以后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该“宽”的时候应当宽一点
孩子行为约束有3大原则
比如给孩子安排足够的玩耍时间,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感受到父母的可爱可亲、通情达理,孩子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遵守。
“宽”也意味着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表扬和肯定会让孩子心情愉快,知道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如何做,于是父母期待的好行为就此塑造和保留下来;而批评和责骂只能告诉孩子“你不能这么做”,但没告诉他“你该怎么做”。
行为约束的简单原则:
1、清晰具体提要求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把你的这些目标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要求。然后,让孩子清楚你对他的要求,并向他解释这么做的理由。比如,每天最多只可以吃一支冷饮,看30分钟电视,因为这样不会伤害身体(眼睛)健康。
2、以身作则教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将针对孩子及大人的规则分别列出来,贴在墙上,互相监督执行。严于律己、善于克制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会更具有权威性。
3、宽严并济做规矩
有些父母该让孩子玩时不让玩,提出的要求又过严过频,朝令夕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疲沓了。
而当孩子开始调皮或不遵守这些规定时,就要及时警告或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让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等待,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也使他们步入社会后,显得更有礼貌,更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