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

时间:2019-05-14 12:5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

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

雷阳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度成为的大学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将是我们大学生整个大学里需要好好研讨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和就业谈谈我的想法吧。

就业很大程度看的是招聘方的口味,所以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都在迎合社会的需求,这是一种有利有弊的趋势,有利的是:这种趋势的发展自然会填补市场上某种人才的缺口,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它的弊在于,大学其实更应该是一个与学术靠近的地方,掺杂过多的社会成分会导致学术的落寞,现实点讲,我们上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很少有人不是这么想的,包括我也是这样想的,这可能就是中国缺乏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那企业看重什么呢,我看过一些调查报告,挑出我觉得有道理的,首先是专业知识水平吧,然后是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第三是工作经验,然后是学历。我们不应该抱着学历和大学牌子的大腿,这对今后的发展没有太大用处,就算你借着大学之名找到了工作,但你在公司里面的发展最终还是看你的能力,毕竟你不可能甘心一直停留在基层。企业选择职工看中的是职工给它带来的效益,所以作为求职者必须很快就能替它创造出效益。研究显示,我国学生的一般适应期为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到岗适应期为2-3个月。这显然反映了我国的大学生从走入社会到真正产生效益的过渡期花费了过多了时间。

而我们大学生的现状是什么呢,就我个人和周边的一些状况,我归纳了几点:一,我们对专业了解较少,这一部分出于教育的原因,据我了解,我们08级的同学当初将轨道交通列为高考第一志愿的实在不多,就算列为第一志愿也不清楚轨道交通究竟是做什么的,所以对自己的专业很难说有兴趣,所以很多同学都想着以后很有可能非专业对口就业。没有热情如何将专业知识学精。二,观念认识问题。一些同学将就业理想化,比如我本人也是,认为上

了大学然后就业这个过程水到渠成,缺乏认真思考当前的社会现状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期望过高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是将目标放在大城市,大公司,大型企业,就业前期薪资也预计过高。三,学习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自我发展的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不紧密,动手实践能力很差,虽然我们的教育在逐渐重视这一点,但这与企业的标准还是有距离的。四,缺乏职业规划,职业目标模糊。大学生需要发掘自己的优势,然后决定自己适合做什么,自我发展的过程如何。

我们马上要面对的是大学的十字路口,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这是一次重要的抉择吧。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选择读研,因为可以读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知识的厚实对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况且研究生毕竟比本科生的路更广。选择直接工作,当你自己觉得准备好了你自然可以提前到社会上锻炼。选择出国,国外的教育和环境对你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影响,你可能就准备得更充分,而且把自己的工作范围扩张到了国外。无论是哪条路,你想走得更高更远的话,必须付出很多,必须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本次实践项目旨在聚焦大学生自主就业这一新兴热门话题,当今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实践,结合实地调查,深入搜集资料、采访各地学生、调查问卷发放汇总,详细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自主就业情况,同时,对于自己的学识内涵和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考虑。

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搜索资料、访问周围大学生、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和最终形成报告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本次实践。1.搜索资料。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主要通过实地观察,与同学交流,上网浏览信息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学生对于选择就业的看法和态度,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2.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访问调查对象。根据初期得到的资料,通过整合,针对不同的两类调查对象,编写了一份调查问卷。一是针对普通在校学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大范围的掌握全部学生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态度和了解程度,以方便之后的分析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广泛性。二是针对已毕业大学生的深入调查,主要旨在了解这些在面临生存压力学生的创业诉求、规划及成果,通过实地的走访,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的采集了调查数据。两类人群均具有很高的研究分析价值,是本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合问卷、采访记录和调查数据分析,形成实践总结。通过四天的调查访问,结合相关数据,经过理论提炼、撰写实践论文、总结实践成果,最终形成了本次的实践总结。

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针对这一与我切身相关的社会现象,在调查过程的初期,我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这一调研主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首先这是与我们生活工作切实相关的话题,在学生中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这说明了就业对于学生在经济、生活中都有重大的影响。而目前,学校、政府、社会都对学生就业给予了经济、场地、政策上的支持,我认为这是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我感觉到学生们对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看法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对于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十分关注,了解程度非常详细;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大学生就业可以依靠家里的关系。这是我在确定主题未开展调查前所未想到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都是有各自不同想法的独立个体,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这让我对接下来的调研更有信心。

当然,光有信心是不够的,在这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大的挫折。首先是问卷的设计。问卷的设计要贴近调查对象,要把每个层面的问题都想到,把各种有可能的回答都列为选项,丰富问卷的内容,使我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精确的信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有的人对我的实践目的持怀疑的态度;有的人对我不理不睬;有的则因为调查问卷内容太长、问题较多而拒绝或者敷衍。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原有的实践热情大幅度减低,面对困难就变得胆怯起来。但我没有气馁,而是冷静分析现状,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寻找不足,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最终克服这些困难,基本圆满的完成了调查过程。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也是对我应对挫折的能力的考验。

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但是就业压力同样迫在眉睫。怎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的摸索、探寻,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接近目标。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准确职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社会调查的结论是,在新经济时代学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和掌握成熟技术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富有团队精神等素质。要有严密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的思考能力,致力于探索理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时刻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学习好知识,运用知识,时刻牢记,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如果我们想接受时代的挑战受到社会的欢迎,就抓紧时间好好地充实自我。不仅要学好各门学科,还要广泛地吸收各领域的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不知的过程,迎接满意的结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与陌生人的交流能力,学到了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我也认识到,正是挫折与困境使我变得聪明和成熟,在不经意中学会自我宽容,能容忍挫折,遇事不慌不乱,乐观向上。社会实践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只拉近了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的巨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锻炼才干、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

此次社会实践虽然短暂简单但是充实有价值。因为这次是以调查的方式进行实践,需要与他人交流,如此一来在交流中也培养了我的交际能力也能使我的口才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次调查让我更多得了解了大学生就业。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和我一届的同学已经参加到兼职活动中去,我很佩服他们,因为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去参加工作。这次实践活动带给我的丰富的经验将对以后走向社会起到桥梁作用,将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的经历,这个活动也将会对我走向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1.性别

男 65% 女35% 2.所学专业名称 3.所获学历: 专科 20% 本科 70% 研究生10% 4.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学习成绩 15% 专业技能 60% 实习经历 10% 考试证书/技能认证15% 5.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企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能力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8%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37% 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18% 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15%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5%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17% 6.对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 25% 该行业收入较高16% 与自己的专业对口34% 创业机会大5% 稳定26% 其它4% 7.您对现在求职形势的看法: 乐观 15% 一般 20%

不乐观65%

第三篇: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绕大学生的主要难题。也是迫与这个压力,我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近几年来,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为找一份工作的奔波。就业,已经成为了毕业生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转折。

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面临的难事。

据调查表示:大学生实际的就业率将继续下降。

“未来就业率统计表明还会略有提升,而实际就业率会明显下降。我们目前的大学就业率是由高校来统计的,这里面虚假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是所说的表面就业率。2006年的就业情况和前几年又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从去年年底,大部分企业和单位的招聘就已经开始进行。很多知名企业招聘的90%都是研究生,剩下的10%也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这就给本科生带来了很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且这个形势会持续,未来的实际就业率还会下降,到2010年,就业的高峰期就过了。”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团成员王全一说。

面对就业率仍然下降的趋势,“一招鲜,吃遍天”,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事先判断好的专业,仍然明智的选择。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人事部日前在国家人才网上公布了国家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另外,据调查显示,决定未来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就业意识和素质水平、学校就业工作水平、政府政策协助状况以及就业统计体系设计等是最为重要的。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组织能力。

然后: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势调查。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19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而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从最新调查获得的数据得知,截止到2006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以惠山区为例,近两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为400—500人,比建区之初(2001年)减少60%—70%以上。今后,该区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就业压力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

对“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要高价”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要高价”。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再次: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经过对无锡市人才市场、无锡市惠山区人才服务中心的各种求职信息的汇总,得到的结论是:需要工作经验的社会单位达到了71%,这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要求等方面。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学校和大学生在如何获得就业信息、怎样参加应聘面试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有些大学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挫折后,出现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情况。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全国招生,以前哪来哪去一直是大学生分配的一个主要流向,到今天,“就业全国化”实实在在成为一种趋势。但大家都奔向东部地区,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四是性别问题。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吃香,比较容易就业。

最后: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解决思考

1、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改革教学方法。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分析工作,强化分析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信息,为高校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各高校要从教学、教师、教材入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着眼点,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用就业率和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2、高校营造活跃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创设多学科相互交流的环境,鼓励学术风格多样化与个性化,形成师生在学术上自由讨论的氛围,不断地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使师生了解到最新科技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引导师生共同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科学研究,形成创新的整体合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学校不仅要在学生毕业学期开展应急性培训和就业指导,更应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使学生本身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

4、学校要切实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使用人单位有义务接纳高等院校学生的对口实践,并对承担学生实践的企业实行政策激励,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成为某些岗位的“熟手”。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解决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此看来,就业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调整自己,采取积极适应社会的态度才能在当今社会上曲申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参考文献:《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就业调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大学生就业思考(二)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

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

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建议对策

(三)学校专业设置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1.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及师资

力量的配备跟不上扩招的步伐。

2.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培

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与社会需求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3.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他们只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

资力量来设置专业,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与社会脱节;又或者不根据社会需求而

过多招收某专业学生,因为没有市场需求,部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推进,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存在师资力量

不足、教学形式单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培训和效果不尽人意,还

普遍存在对学生培训的时间短、层次低、针对性不强的特点。

(五)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1.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

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

2.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在短

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

3.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

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大学生就业思考(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应理论联系实际,学校应更加重视实践部分,实习与见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研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学校没有建立固定完善的实习基地,大多数是自己外出寻找实习单位。

教学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

学生实习都有一些较普通的问题。如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指导力度不够,实习经费不足等。

实习工作虽有些老生常谈,但我校实习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提高对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先具备“用武之才”以更好地去寻找“用武之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的实验社会。

(二)应重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技能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方面抓毕业生的技能,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文体(如策划书、合同书、会

议记要、市场分析报告、广告文本等)写作能力,英语会话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三)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培训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强。

下载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初步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大学生就业思考(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向严峻,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焦点,社会的焦点问题。仿佛一夜间,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弱者群体。尤其是在2007年之后,不少......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目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高校扩招 (2)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3)文化教育质量低下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6)学生就业渠道不......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时间:2012年2月 调查地点:南京市 一、 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地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来考研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利弊后,以考......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关系的思考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关系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改革跟不上产业结构不断变革步伐等原因,但就大学生本身来说,就业难是因为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