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开复 简历不要用太多形容词
李开复:简历不要用太多形容词 2008年6月在暨南大学演讲:
探索机遇——兼谈大学生成长
求职简历不要采用填表式,要有针对性地介绍自己。“就和女孩子约会一样,你不能只给她一张表格,而是看她喜欢什么。同时也可以附上一封热情的信,信中应该表现出你对该公司的认识,凭着你对它的了解,你应该事前知道它会录用怎么样的人,然后在信中把自己描述成那样的人。”在描述自己成就时,不要用太多的形容词,而应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避免留下“吹牛”印象,更不要在简历上犯一些基本的错误,如把公司的名字打错等。
第二篇:跳槽太多简历如何写
找IT工作上才智尚招聘网
一般情况下,工作更换频繁都是一个应聘者的软肋。但既然已经发生了,现在又要投递简历,我觉得应该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写简历时,如实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并如实向面试官说明自己离职的原因。如果确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或企业解散,自己客观的评价就好。但不要在简历中或面试时去主观的评价原来公司的文化的不足,还是更多反思自己的短板或不足。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心态。比如,我之前有遇到过候选人介绍原来的公司管理混乱,详细了解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家公司不给交保险、单休等等。这种情况,我建议离职的原因可以写“公司不缴纳社保”,而不是写“管理混乱”。
二是写简历之前,应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一下,自己要的是什么。也就是常说的职业规划。8年来的工作,您自己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有自己对未来从事行业的基本判断。现在不是刚出校门,有公司给机会我们就去面试。自己要有所选择。通过网络等方式多一些对候选公司的了解,再去决定下一步。
总之,已经发生的就不需要掩饰,关键的是清楚自己要什么,准备好未来怎么做。
第三篇:不要用“责任”推卸责任
不要用“责任”推卸责任
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像权利和义务对等一样。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一个单位里,一把手的权力最大,责任也最大。一把手有权力的“快感”,也有责任的压力。现实中,负责任的一把手很多,他们用责任撑起权力的“一片天”,这是一种担当,备受人们尊重。但并不是所有的一把手都是这样,有的就割裂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只享受权力的的快感,而把责任的压力用上推下卸的方式转移了出去,虽然手段有点隐蔽,但人们还是能看明白的。
上推下卸的做法,典型表现就是用“责任”推卸责任。主要有以下情形:
一是重表态,轻落实。
上级做出决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表明态度,这挺好的。没有态度,就会被认为没有立场。但表态并不是对上负责的全部,真正的负责主要是行动上的落实。现实中那种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就让人多少品出一些不负责任的味道——你说没落实吧,会开了文下了,你说落实了吧,不见实际行动。二是重作秀,轻效果。
作秀,简单说就是做做样子给人看。领导作秀是错误政绩观诱导下的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媒体把本来就应该履的职尽的责却找个“噱头”扩大影响,搞哗众取宠以引起上级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如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就很典型。谁也不能说领导没调研,但调研的效果好不好就只有天知道了。
三是重追责,轻成本。
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不好干不对就要被追责,领导压力着实不小。领导本应该身先士卒主动担当,为下级减轻压力。可是,有的领导怕追责就重追责,即用追责的方式把自己的责任传导下去,且呈现出“层层加码”的态势。好像不加码就不足以彰显责任的威力和领导的权威。这种责任压力和工作成本压力的叠加,让下级不堪重负,叫苦连天。四是重承诺,轻兑现。
让下级和自己一起成长,这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领导的重要责任。领导告诉下级只管努力工作,提拔重用的事由组织和领导考虑,这让下级很欣慰。可是,真到了有机会的时候,领导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却以各种借口把一些能干肯干干得好的下级拒之“门外”,甚至用了不应该用的人。口头承诺成了空头支票。兑现不了的责任不在领导,而是下级不达标。以上情形,虽然是支流,但破坏的是政治生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用“责任”推卸责任,原因很复杂,但其背后是权力的作用,即权力对责任的异化,其本质就是不担当。因此,我们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正确地行使权力,扛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地使基层和下级减少不必要的责任压力和降低工作成本,从而实现上下良性互动的工作合力,推动工作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人生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首《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大家都很熟悉,蜗牛爬呀爬,很久才能爬到墙头,然而比它个头、步伐都小很多的蚂蚁却一忽儿就上去了。分析原因,兴许正是蜗牛重重的壳减缓了它的速度。有时决定成败的,并非是目的地的远近,而是顾虑的深浅。当你脱下外衣和鞋袜的时候,在刚下雨的溜滑的田埂上你可以勇敢地在踏步走动。然而,穿着厚厚防滑鞋和漂亮保暖衣的时候,你走在冬天的冰雪上却会小心翼翼。追其原因,便是“摔倒弄脏衣服”的顾虑在作崇。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效用?为什么诸葛亮死之后做成他的假人像,也依旧能把司马懿吓跑?为什么张飞几声大吼加之身后树林的灰尘纷飞,就能把曹操自桥边赶走? 两个字,顾虑。在成功的关键时刻,兵法上的许多策略都是利用了人心理上的这一种情绪。当然,身为大将,手握几千上万士兵性命的关钥,需小心谨慎地下每一道命令。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顾虑”的存在似乎是必然也是科学的。民国时期,无数国人因有了“丧命”的顾虑,纷纷成为“冷漠的路人”;然而,鲁迅、李大钊等爱国志士却把生死置之度外上,大笔一挥,冷对千夫指,写下洋洋洒洒不朽篇章。你能说他们不怕制裁不怕死吗?,然而在鱼与熊掌中抉择的 1
时候,他们仍旧昂起头,不屈地说:你们来吧,我就站在这里,我就要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我就要烧得烈火燎原,我就要呐喊。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当遭遇与高尚人格相违背的事时,要有对道德的顾虑;当看到危险来临而有珍贵的东西落在原地时,要有对安全的顾虑;当你的决策决定了他人生死的时候,要有对生命的顾虑。
然而很多种情况下,顾虑是多余的。它是人类心脏长出来的无形的壳,时刻保护着心脏,提醒着:小心这个,小心那个。当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将要到来的厄运所惊扰、对目前所采取的一切行动都小心翼翼时,幸福也就不复存在了。抛开顾虑,快步跑着追上那小小的蚂蚁吧——蜗牛呵,你的力量即可能是无穷,为何要将它限制在小小的壳里呢?
第五篇: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
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介绍,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4月8日中国广播网)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工资是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职称高,工资就高。这么做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一是破坏了教育公平。一个人的职称往往是终身的,也就是说一旦评定上往往就是终身可以获得这个职称,一旦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太多,这就意味着一个高职称的人,即使不做什么,也会获得高工资,而职称低的人,即使再辛苦,再有什么实绩,也不会有什么高工资。更让一些教师感到不平的是,有的同教一个年级相同数目的班相同的课程,但就是因为职称有高低,最后工资相差很大,这显然是不公平了。
二是催生造假。由于职称评定和工资挂钩太多,很多人为了能评定上职称,大肆造假,如论文造假,有的搞后门,拉关系,甚至还出现了腐败,因为很多时候职称评定要有论文的,能否评上,是校长和教育部门领导的一句话。所以有的人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是放在如何能早点评定职称上。因为他们知道,工作做得好不如职称评定早。
三是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因为工资多少和职称高低有关,而且职称又是终身的,所以很多人一点评定上,往往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工资多少就定下了,再和工作绩效没有多大关系,从而让很多人工作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很多教师评定上职称后不思进取,坐享其成。
四是造成了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评定职称是向城市倾斜的,很多地方一个城市的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给的名额是农村的好几倍,而且即使在评定上,城市教师也是很有利的,因为职称评定是和荣誉挂钩的,各种优秀课、优秀教师评选都是面向城里的教师,这就造成了一个教师如果一旦在农村,将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上永远比不上城里的教师,工资也会比城里的教师少。
当然工资待遇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否面作用还不止这些,正因为职称好处太大,很多人都瞄准了职称评定,如有的地方为了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卡住高级职称的名额,有的看到教师重视职称,打起了评定职称的注意,什么评定职称要拿这样那样的证书,要经过这样的考试那样的考试,等等,而这都离不开收费。
现在,我们事业单位实行了绩效工资,那么工资高低就应该主要根据绩效大小,一个职称高的人,不一定就代表作出的绩效就大。按照职称高低来决定工资多少,显然和我们实施绩效工资精神相违背的。
目前,我们看到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有72.9%的网友选择“支持工资待遇不能与职称评定挂钩太多,职称和工资挂钩过多不太合理,要同工同酬”。现在我们看到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这应当符合社会呼声。职称评定不应与工资挂钩太多,工资要多与绩效挂钩,让职称多回归成一种荣誉,这样,我们的职称改革才会发挥更多的正能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