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礼仪文化区别[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2:2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法礼仪文化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第一篇: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这是所有家长教小孩子的话。法国也是一个讲文明重礼貌的国家,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西人则是拥抱亲吻,已人人习知。但比较一下中西在公共场合的不同礼仪,仍能见出一些文化传统的分野。

法国人重视社交礼仪。无论购物办事,不相识的人,总要先互道您好,笑脸相向,离开时道声“再见”。开门出地铁口,前面的人出了门,总要继续侧身用手撑着门让后面的人出来,后面的又重复同一动作,以方便他人。进电梯出电梯亦如是。如遇女士,男士会侧身请女士先进或者先出,这已是公共场所的礼貌习惯。下班换班,下班的人总要一一向同事道声再见。接班的人也会依次与正在上班的同事先打招呼。笔者有次去卢森堡公园的上议院参观,亲见一男子换班,即先与其他值班同事一一握手,然后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的礼仪无疑加强了集体观念,我以为是值得仿效的。这或许是西方人独到的礼仪,中国人也有独到的礼仪,那就是尊老爱幼。无论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如遇有老迈的人或年幼小孩,中国人大多会自然起立让座。稍留心你就会发现,如是老太太,会欣然接受,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你。若是老先生,则摆手婉拒。也许是老太太理解成“女士优先”的礼仪。公共汽车上有给老弱病残的专座,空间多些。你可常看到一些年青法国人坐在那儿,遇有老弱病残,并不理会,旁若无人。这种场合,中国人一般是看不下去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家人聚会,中国人习惯是先请老人坐下,方才落座。遇有出行,或请长辈先行,或前呼后拥。敬老尊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世代相袭的礼仪。西人在这些方面并不考虑,满屋子人,各人自择座位。一家三代人出行,也并没有长辈在前在后的问题,各人随性。

第二篇: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XX年9月5日,星期一

08:00-19:00 会议报到

19:00-21:00 欢迎酒会

21:00-23:00 筹备会议

XX年9月6日,星期二

charlemagne, room s3

rue de la loi 170

1049 brussels

08:00-12:00 论文发布会

经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查推选出参会论文中的优先论文,提交者发布其最新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成果。

12:00-14:00 午休

14:00-17:00 大会典礼

放映中欧文化交流历史回顾文献片,介绍以太极为首的中国哲学从16世纪以来天主教来华传教士带回欧洲,得到普及,成为世界文化。大会致词 大会主席 特邀嘉宾 参会代表 表彰中华文化研究的优秀学者 宣布大会宣言

17:00-18:00 晚餐

18:00-20:00 第一场,中华文明研讨会

主题发言(40分钟)特邀发言(20分钟)指定发言(10分钟)评论发言(5分钟)XX年9月7日,星期三 hotel president

bd.du roi albert ii 44

1000 brussels

08:00-12:00 第二场,中华文明研讨会

主题发言(40分钟)特邀发言(30分钟)指定发言(15分钟)评论发言(5分钟)

12:00-13:30 午餐

13:30-17:00 第三场,中华文明研讨会

主题发言(40分钟)特邀发言(30分钟)指定发言(15分钟)评论发言(5分钟)

17:00-18:00 晚餐

18:00-20:00 第四场,中华文明研讨会

主题发言(40分钟)特邀发言(20分钟)指定发言(10分钟)评论发言(5分钟)XX年9月8日,星期四 hotel president

bd.du roi albert ii 44

1000 brussels

08:00-12:00 离会

第三篇:中法文化年 建档工作

主题词:中法文化年 建档工作 通知 附件一:

中法互办文化年(上海)活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综合工作类

1、中法互办文化年组委会、上海市委、市府关于申请和批准承办中法互办文化年(上海)活动的请示、报告、情况汇报和批复

2、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的材料

3、中法互办文化年组委会(筹委会,以下略)工作计划、总结、实施方案

4、组委会办公室工作计划、总结

5、组委会有关筹备工作、会议形成的情况汇报、简报

6、筹备工作日程安排、工作网络图

7、中法互办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检查筹备工作形成的材料

8、组委会召开的重要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会议材料

9、中法互办文化年(含中国年、法国年)开幕式、闭幕式实施方案、讲话稿及领导人入座安排、工作活动程序、出席人员、议程

10、中法两国有关领导、中法互办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上海市领导对文化年活动的题词、贺词、讲话、指示

11、举办文化年各项活动的请示、批复、报告、协议书

12、组委会领导参加礼宾活动的安排、方案

13、活动期间收到的艺术作品实物、国内外人士赠送的有关纪念品、组委会赠送国外贵宾及各参加艺术团体的礼品、纪念品样品

14、邀请、接待中外贵宾名单、来往信函

15、组委会物资清理及善后处理工作材料

16、有关文书处理等工作的材料

17、有关重要活动的声像材料、资料

18、合作及赞助单位名册

19、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及工作小结

二、综合项目类

1、综合项目(里尔“上海一条街”、马赛、巴黎“上海周”)的筹备方案、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2、综合项目的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3、关于实施综合项目的请示、领导批示

4、有关项目的协议书、合同

5、重要会议记录、纪要及其他会议材料

6、综合项目开幕式、闭幕式策划方案、实施情况;领导、贵宾出席名单及礼宾安排方案

7、领导对综合项目的重要指示、主要评价

8、法方对综合项目的反响

9、媒体宣传策划方案及相关重要报道、评论

10、重要活动的声像资料

11、与法方互赠礼品、纪念品的的实物、样品

三、演出(含体育比赛)类

1、文化年演出剧〈节〉目(含中国年派出项目、法国年接待项目。下同)名称、单位、主要演职员、演出时间、地点、场次、出票及观众人数统计表

2、演出艺术团简介、剧本、剧照、剧目介绍、节目单、画册、海报

3、文化年剧(节)目的统筹、协调、安排等材料

4、剧(节)目的申报资料及批件、邀请函

5、演出工作计划、总体方案、实施意见和总结

6、领导、贵宾出席情况

7、演出的声像材料(照片、录音、录像、光盘)、实物等

8、宣传策划方案及媒体有关评论

9、组织演出的其他材料、工作小结

10、与法方互赠礼品、纪念品的实物、样品

四、展览展示类

1、展览名称、单位、展出时间、地点、观众人员统计等相关资料

2、展出单位(个人)介绍、作品介绍、画册、请柬、海报

3、文化年展览项目的统筹、协调、安排等材料

4、有关参与展览的申报资料及批件、邀请信、5、展出工作计划、方案、实施情况及总结

6、领导、贵宾出席情况

7、展览会工作活动的声像(照片、录音、录像、光盘)材料等

8、媒体宣传策划及主要评论

9、其他有关材料

10、与法方互赠礼品、纪念品的实物、样品

五、研讨活动类

1、研讨活动名称、主(承办)单位、主要出席人员名单及参与人数、时间、地点等相关资料

2、研讨活动的统筹、协调、安排等材料

3、有关参与研讨活动的申报资料、请示、批件及邀请信

4、领导、贵宾出席情况

5、出席学者介绍

6、论文汇编

7、媒体宣传策划及主要评论

8、研讨活动情况汇报、工作小结

9、研讨活动的声像(照片、录音、录像、光盘)材料等

10、与法方互赠礼品、纪念品的实物样品

六、新闻宣传类

1、综合类项目新闻宣传活动的策划方案、协调、安排、实施情况等材料

2、专题新闻发布会材料

3、组织中外记者采访报道的计划、安排及简报

4、有关演(展)出场馆以及环境布置宣传活动材料

5、宣传海报、广告、画册等宣传材料

6、宣传工作总结

7、宣传活动中形成的重要的声像材料(照片、录音、录像、光盘)

8、有关其他宣传报道材料

七、财务工作类

1、财务工作计划、总结以及活动经费预算、决算、审计的请示、报告、批复

2、财务管理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实施细则

3、财务管理及财产管理监督形成的材料、协同资产清理和善后处理工作的材料

4、财务凭证、帐簿等有关财务工作的文件材料 备注:

由于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一次“大文化”概念的活动,项目类别众多,无法全部涵盖。如有项目不在以上范围,请参照相近类别要求操作。

第四篇:中法比较初等教育

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法国是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国的教育体制沿袭了拿破仑时代的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法国是世界上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全国采取统一的教育制度,学制为“5-4-3”制,即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规定实行10年义务教育(由原来的6-14岁,延长到16岁),称为基础教育阶段。

一、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0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以前,法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君主专政国家,天主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封建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学校教育基本上由天主教会控制。直到现在,法国绝大多数私立学校仍是以天主教为主的教会学校。当时的初等教育由城乡文法学校实施,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读、写、算、历法等方面的基础教学,贵族子弟进入大寺院开办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的文学院承担着今天的中等教育,教学内容以“七艺”为主,学生来自城乡的文法学校。当时法国的课程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也促使法国教育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向世俗化过渡。拿破仑执政后,采纳了孔多塞提出的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由此,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1833年,法国颁布了《基佐教育法》,决定发展初等教育,规定每市镇设立1所小学,在600人以上的市镇设立1所高等小学。这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1881-1882年,两个《费里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末,法国教育实现了世俗化。《基佐教育法》将小学分为两级,即基础小学和高级小学。开设的课程包括道德、阅读、书写、法语语言(朗读、拼写法、语法)、算术、直观课、图画、手工劳动、唱歌及体育。

三、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20世纪以后)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教育开始了它的现代阶段,自1912年起,法国规定禁止教士在公立学校任教。在20世纪初确立了中等教育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学制。1925年开始实行小学阶段的统一教育,1931年开始实行中学免收学费,1936年将义务教育延长1年到14岁,入学人数特别是女生人数显著增加。1947年,“朗之万教育改革计划”提出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6-18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教育实行免费,这一改革计划奠定了法国以后历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继而,逐步取消了双轨制,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二战以后,法国中小学课程基于时代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二战后,法国教育始终面临着技术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因此,不断地革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整个教育体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成了最为迫切的任务。

1969年,法国进行了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小学课程改革,设立了“三分制”课程,即在小学各年级,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将小学各年级设置的27个学时分为三大板块:1)15学时的基础教育,包括法语和数学;2)6学时的启蒙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手工劳动、公民教育、艺术教育;3)6学时的体育教育。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过于刻板、分割的传统教学法,改变过去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试图通过综合性的启蒙活动实现学科间的融合,帮助学生自觉地了解周围事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和情感。同时,改革也削弱了某些学科的教学,打乱了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反而导致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下降。“三分制课程”是法国小学课程结构的根本变革,也是法国课程现代化的标志。然而,这种课程的实施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结构表层的变革和各学科之间的分配与协调,并没有对学科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加以理解和关注。

1975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哈比,提出了“教育体制现代化”为主旨的教育改革。主要内容为:1)增加数学、启蒙学科的课时,减少法语和体育的课时;2)各年级课程各具特色,加强了从小学到中学各学段的衔接;3)突出个体概念,实施“支援教学法”;4)将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育领域,加强综合性,使

启蒙学科更为丰富;5)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1969年小学课程改革的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分制课程”的弊端,使小学课程更为制度化、合理化、灵活化。

(二)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

法国自二战后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其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僵化和责任心不强,重学术、脱离实际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毕业生的适应性较差。淘汰率高,导致教育浪费。法国教育的淘汰率、留级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据调查,法国中小学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法国初等教育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家庭背景上。

鉴于此,法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组织了由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全国性的专门委员会,对全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就改革措施向政府或总统提交了研究报告或方案。在此期间,国民教育部还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教育改革的广泛讨论。在初等教育领域,此次改革的目标是使法国“拥有强有力的和高质量的小学,而且使完成小学学业者可以被认为已具备初步知识”,改革废止了自1969年开始实行的“三分制课程”教学计划,重新恢复传统的分科教学,以便加强基础学科教学。1985年秋季开学,小学的五个年级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1年为第一阶段,称为预备班;第2、第3年为

第二阶段,称为初级班;第4、第5年为第三阶段,称为中级班。同时,国民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新的教学计划,将原来小学的5门课程增加到7门课程,即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此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课程的综合化和课程安排的灵活化。

(三)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继续坚持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获得现代社会的自主公民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此外,其教学大纲结构混乱,难以给教师以清晰的整体目标,缺乏指导性,使得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负担和困难。

1990年2月,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新政策”,阐述了小学学科教学、教学组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小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为培养未来能适应21世纪生活的成人,教授现代化知识与技能、社会与职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工作方法;培养儿童继续接受更多教育的意愿和探索精神,奠定从事高深研究的基础。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国小学课程开始向减轻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突出重要知识,实现各个学习阶段的和谐发展。

四、法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趋势

1.为保证教育质量,法国中小学课程将更加注重各学段的衔接,按学习水平分组,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加强个别化教学,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政策以及课程理念上追求基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中小学高中生将压缩必修课时间,增加选修课、活动课的比例,且每一年级都规定了每周最大课时数,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中小学课程将加强探究性学习,强调科技实践,积极开展“动手做”的实验改革,这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能够有效调动科技界和社会的力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4.为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课程政策将更趋弹性化,逐步扩大学校和地方的权力。

5.为适应国际化、现代化需要,课程内容上将更注重加强信息技术、外国语以及“公民、经济、政治、法律”综合课等方面的教学,同时将开设更多的实验课,以及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

五、借鉴

二战以后,法国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空前的,这也可以为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1.课程观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与课程思想、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当我国面临21世纪的挑战,力图建立中小学新的课程体

系时,必须变革传统观念,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之积极地投身到课程改革之中。

2.课程改革要使教育质量和教育数量协调发展。二战后,法国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措施,使得法国教育在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行课程改革时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它的一个优先目标,90年代又继续将其作为首要关注的重点。,我国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发展,把握好度,特别是处在当前我国高校扩招、高中也在扩大发展的阶段。

3.课程管理要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统一。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200年来一直奉行中央集权制,是西方国家中集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种管理体制在法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结构上僵硬刻板,机制上缺乏活力和快速应变能力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因此,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分权法,把中央掌握的一部分管理权下放到地方,使得法国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既保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又给予了地方较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我国课程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给予地方和学校的权限太小,这样既不利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差异,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法国的经验,应对中小学课程实行三级管理,即中央、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各有一定的权限,以加强课程管理的弹性,这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五篇:品牌与文化区别

品牌与文化区别

一、从概念上理解企业文化和品牌: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道德、企业素质、企业秩序等。基本公认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事规则的最重要的无形财富,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长远发展中,企业文化与品牌都深远地影响着企业长远发展,决定企业成败兴衰;从战略高度来讲,企业文化和品牌都必须支持“战略实现”和“战略的落地”;企业文化与品牌都是核心竞争力必然要素。两者都是塑造企业影响力、控制力、领导地位的有力武器,其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为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两者的建设都是缓慢和持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到建设的质量。

企业文化与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因素,但是企业文化强调内部,包含了价值观和管理的范畴,而品牌强调外部效应,基本属于经营的范畴。外部效应内部化,内部效应外部化,这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就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来看,是要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强势文化。企业文化帮助战略落地并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所以企业文化是品牌价值实现的手段和保证,它可以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平衡。因而企业文化是“本”,品牌是“标”。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的整合推动企业发展

原始设绘认为,企业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我们可以这样断言: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企业文化建设去“造”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建设得越宏伟壮观越容易倒塌。尤其炒作出来的品牌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狂风巨浪的,因为内涵不足,企业的出发点或者说企业文化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有冲突。

下载中法礼仪文化区别[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法礼仪文化区别[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摘 要: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习惯风俗,礼制是礼的制度化,古礼的内容包括典章制度和人们日常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 礼又可分为古代政治礼仪和古代生活礼仪,礼具有文治和教化......

    浅谈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习惯风俗, 礼制是礼的制度化, 古礼的内容包括典章制度和人们日常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 礼又可分为古代政治礼仪和古代生活礼仪,......

    西方礼仪文化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任 课 学 生 学 生 班 成名 称: 西方礼仪文化教 师: 周伯亮姓 名: 梅焕文学 号: 31403120125 级: 14物流管理(1)班 绩: 题目1:《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礼仪文化 一、握手礼仪 l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 l 在当今商务交往中,......

    精选文化故事礼仪

    导读: 心灵驿站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

    中西方用餐礼仪的区别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餐桌礼仪和西方餐桌礼仪进行比较, 旨在更深了解餐桌礼仪, 以便顺利的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餐桌礼仪; 中西方差异一、前言 由于中西方所处的自......

    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区别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但是你知道中西方就餐礼仪有什么区别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方就餐礼仪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

    中法合作简介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法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22.7亿美元,增长0.2%。其中,法国对中国出口195.8亿美元,增长1%,占法国出口总额的3.4%;法国自中国进口326.9亿美元,下降0.3%,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