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苍南县会议交流材料——加强预算监督,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加强预算监督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苍南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对县级财政预算监督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所在。近年来,苍南县人大常委会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从完善审查监督制度入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透明度为重点,逐步深化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推进县级公共财政建设。
一、提前介入,改进预算初审方式
1、明确初审时间。要求财政部门严格按《预算法》规定于人代会召开一个月之前向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提交预算草案,提前向部门单位布置预算编制任务,确保初审有足够的时间。同时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初审工作,在县委常委会讨论预算方案之前完成,以便初审意见能供县委常委会参考。
2、做好初审准备工作。初审之前,财经工委及时了解、掌握与预算编制工作有关的信息。在部门预算编制任务布置之后和部门单位第一次向财政部门提交本部门预算初步方案之前,财经工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掌握部门年度工作重点和经费需求等情况,以增强初审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求教、科、农和一些有重大建设项目的部门单位,在向财政部门提交初步预算方案时也同时向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呈送一份,对照审查。
3、规范初审程序。一是听取县政府预算编制情况报告。二是召开相关座谈会,听取和收集意见。三是审查预算编制内容。1
四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初审意见,提交初审报告。在初审过程中,增设听证和辩论程序,邀请常委会委员、部分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听取财政部门关于重点收入支出安排情况的通报,对部分重点部门预算、重点收入支出项目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大家面对面沟通,提出建议意见,讨论、修正、完善预算草案,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创新机制,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1、拓宽知情渠道。知情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前提,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宽知情渠道。一是2008年开始建立了财政预算在线监督系统,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与县财政部门实现联网,通过在线监督系统,使财政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能够进入人大监督的视野。二是建立规范的报表体系和备案制度,财经工委与财政部门协商,规范报批和备案的文本及表格,保障信息的畅通。三是拓展民情收集渠道,加强调研和走访,了解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需求、意见,为预算监督打下良好的民意基础。
2、完善监督方式。一是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监督。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每年选择5-10个重点部门对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形成初审意见后,与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然后提交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人代会审议时,又将部门预算草案印发给全体代表进行审查。二是支持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人大常委会重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根据《审计法》的规定,积极支持审计部门认真做好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一方面要求审计部门在制定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方案时,听取财经工委的意见,并在审计方案确定后,向
财经工委通报。另一方面认真听取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常委会上把审计报告作为审批年度决算的重要依据,要求县政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同时,突出专项审计监督工作,要求县政府责成审计部门就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严格依法提出整改意见,加强跟踪督办,巩固审计监督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常委会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工作的结果,从2008年开始,我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报告和整改情况报告都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开。
3、加强人大预算审查队伍建设。预算审查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目前,在机构和人员编制难以落实的情况下,解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是聘请一些专家或专业人士,借助外力,提高监督水平。为此,我县人大常委会专门从乡镇、审计和其他部门单位聘请具有财经工作经验和专业水准、精通财经业务的专业人才,作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顾问,参与预算初审和日常的监督工作。同时县财政也为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突出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1、加强非税收入监督。非税收入目前实行的是分类管理,在收缴模式上,有的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有的由受财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和单位征收。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就现实情况而言,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水平与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随意性较大,基金和预算外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编制也没有一般预算支出编得细致。为此,我县人大常委会从
2007年开始,在工作计划中专门安排了听取、审议非税收入征收和使用管理情况报告的议题,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非税收入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做到应收尽收,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
2、加强超收收入监督。近年来,苍南经济整体发展较快,收入征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房地产等行业超常规发展,每年超收收入的数额越来越大。超收收入的使用在人代会上没有明确报告,只是向人大代表通报已经安排完的超收收入数字,因此,超收收入这一块容易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超收收入是预算追加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目前行政首长手头一项最大的财政机动权。对超收收入监管不严,就会有损预算的严肃性。为此,对超收收入的使用,我们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要求超收收入的动用事先由人大审批。政府动用超收达到一定幅度或超出一定限额的,需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把超收收入的监督与对预算追加的监督相结合,平时原则上不追加预算,确需追加的预算,每半年集中一次,报人大常委会审批。
3、加强专项资金监督。财政预算监督不仅要重视财政资金运行的合规性,还要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通过加强财政资金支出效率的评价工作,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近年来,我县财政逐步从保政府运转的“吃饭型”财政向以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为主的公共财政转型。随着财政状况的改善,项目支出、专项支出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一次有关政府性投资项目绩效或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查
研究,找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县政府资金使用绩效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交政府办理,达到监督一项基本解决一项的目的。同时,督促县政府建立并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促使财政部门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实行依法理财、民主理财,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县公共事业发展。
四、建章立制,增强监督的规范性
搞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相关的审查监督制度,使审查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现行预算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对预算监督都有规定,但比较原则,不能满足深化预算审查监督的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新形势。为此,我们从苍南实际出发,结合监督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围绕探索建立预算监督新途径、新方法,及时修订了《苍南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从制度上为规范政府预算行为和减少预算随意性,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约束力和严肃性提供了依据,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在预算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得到细化,用制度来保障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权的落实。同时,正确处理好支持与加强监督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中,通过预算监督,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推进阳光财政、民主财政和公共财政建设步伐。
第二篇: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的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制性等鲜明特征。建
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
明年我们将步入“十一五”时期。全面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更高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支出安排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继续向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确保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二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政府会计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同时,稳步推进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进一步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要分清主次责任,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三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政府间收入关系。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研究适当扩大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覆盖面,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分配办法的同时,继续安排一部分奖补资金与省对下转移支付工作实绩挂钩,推动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研究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二是研究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要研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探索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点。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公共财政的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理顺资源价格,支持建立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逐步增加对包括清洁生产等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环保的支持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建立环境要素成本化的机制,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定稿)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的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法制性等鲜明特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内在一致的。明年我们将步入“十一五”时期。全面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更高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支出安排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继续向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确保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二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政府会计等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同时,稳步推进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进一步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收入分配性质的支出责任,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对具有跨地区性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责任,要分清主次责任,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三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规范政府间收入关系。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研究适当扩大政府间收入划分的覆盖面,调整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协调发展,是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分配办法的同时,继续安排一部分奖补资金与省对下转移支付工作实绩挂钩,推动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尽快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研究建立监督评价体系,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二是研究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要研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探索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的改革试点。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运用税收优惠、贴息等公共财政的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理顺资源价格,支持建立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逐步增加对包括清洁生产等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对环保的支持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建立环境要素成本化的机制,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干部监督会议交流发言材料1
干部监督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县纪委王志亮
今年以来,我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了一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和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县纪委干部监督履职情况
针对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坚持做到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制定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力度,规范干部的管理,打造勤廉、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今年以来,全县共查立党政纪案件72件,其中党纪案件64件、政纪案件8件,科级干部4件。
(一)、突出重点,确保干部监督有的放矢
1、对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监督。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坚持将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管理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来管理,尤其是将“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实行经常关注、重点监督,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取向。今年以来调查的信访件133件,其中涉及“一把手”的35件,管理人财物等重点岗位的21件,立案查处“一把手”19件。
2、对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在项目建设、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中,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避免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
3、对重点时间实行专项监督。特殊的时刻不仅是领导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时段,而且是领导干部抵制腐败的思想松懈时间。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送礼、收受现金、公款吃喝风等高发期,一方面印发文件,严格禁止各级党员干部收受礼金及有价证券,通过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购房建房、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个人重大事项时,及时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汇报有关情况,防止领导干部借机敛财。
(二)把握环节,确保干部监督不留盲区
1、坚持在事前的警示教育上下功夫。对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预先防范,把隐患发现在实施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年通过政策宣传、案件剖析通报会、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2、坚持在事中的制度监督上下功夫。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的重点,用制度的硬性要求对干部实行刚性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促进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3、坚持在事后的问题查处上下功夫。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从严从快追究责任。在监督中对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通过函询、谈话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要
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达到查处一个案件,健全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
二、如何建立干部队伍状况定期分析制度的探索与研究
近年来,我们以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为载体,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干部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畅通渠道,全面采集信访信息。我委以信访室的信访信息收集工作为中心,在各镇区、各部门设立信访信息直报点,在各村居(社区)、重要执法执纪及涉及民生的教育、卫生、城建、民政等部门、相关企业设立信息采集点,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老教师中聘请联系员负责信访信息上报。目前,全县共设立35个信访信息直报点、246个信息采集点,聘请1236名信访联系员,构架了涵盖全县、纵横交错、辐射各行各业的立体信息网络,为信访信息提供“源头活水”。
(二)、整合外部信息资源。加强司法机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明确法院、检察、公安、审计、财政、计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每月对有关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同时,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总结信访信息采集工作情况,通报通过自身职能获取的重要信息,研究会商信息采集与沟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信息采集全面准确、传递渠道顺畅。
(三)、实行预警监督管理。对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信访信息,对照监督预警标准实施三级监督管理。对群众反映可能存在腐败问题,需要事前防范的,实施一级监督,由
纪委主要领导约请提醒谈话,当面告知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自觉筑牢自律防线,某局领导子女结婚,准备大操大办,县纪委得到信息后,及时约请当面提醒告诫,防止了一起奢侈浪费、借机敛财问题的发生;对被监督对象存在苗头性问题或正在演化的轻微违规违纪行为,对其实施二级监督,以发放《信访函询通知书》、进行信访谈话方式,及时介入纠偏,督查引导;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够不上党政纪处分的被监督对象,实施三级监督,通过发放《信访整改通知书》、进行诫勉谈话、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点述问责方等式及时给予批评警示,强制纠错。
第五篇:班组建设交流: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
班组建设交流: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组织,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发挥班组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共识。随着电力检修专业化、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内外部检修维护工作量增加,人员流动性增大,用工方式复杂,安全风险和员工队伍稳定风险增大,传统班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检修企业发展需要,急需创新转变。**公司积极适应检修专业化、市场化新形势需求,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争创“五型”班组为核心,以创新机制、建立标准、提升素质为重点,扎实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不断夯实班组管理基础,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绩效导向 创新班组建设机制
**公司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公司、部门、班长、工作负责人、班员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班组建设工作格局。坚持以绩效为导向,建立班组、部门、企业三级创建机制,即班组层级的工作负责人职业成长与业绩挂钩机制、部门层级的班组赛马管理机制以及公司层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公平公正、奖惩并举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激发了班组建设的动力。
班组工作负责人职业成长与业绩挂钩机制。突出抓好班组工作负责人队伍建设,制定《工作负责人业绩登记管理办法》,由班组对对工作负责人等级检修、重大缺陷处理及抢修、非独立检修项目三个方面进行业绩登记,作为公司创先争优评比、岗位晋升、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评比以及岗位培训标准,调动工作负责人工作积极性。
部门赛马管理机制。制定《班组建设管理考评办法》,以部门为单位,每月10日前,由部门对所属班组的班组业绩、日常管理两大项七个子项进行考评、公布,作为班组月度绩效考核依据。
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标杆班组和达标班组评比办法》,建立班组标准,通过年终班组申报、部门对标审核、公司验收、公示、党政联席会批准等流程确立班组建设成果。给予标杆班组和达标班组的班组长和员工相应奖励;未达标班组及其所在部门不得评为先进集体,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及其所在部门负责人不得评为班组建设相关先进个人。
建立标准 夯实班组管理基础
围绕打造“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卓越班组创建目标,**公司认真梳理安全、质量、思政、培训等班组日常管理流程,从班组环境、班组安全、工作质量、基础管理、班组文化等五个方面建立班组管理标准,推进标准化班组建设。
建立班组环境标准。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对处于80年代水平的班组进行基建改造,先后完成了机械二部、机械一部、机修部、辅机项目部等部门班组基建改造工作,更新了班组桌椅,配置了空调、电脑、电视机等。改善班容班貌,对改造后的班组定期进行环境达标监督检查,督促班组人员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自己动手美化班组,创建舒适明亮的办公环境,对检查不合格者在公司月度党群例会上给予公开批评。
建立班组安全标准。不断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目前已发
布制度34个。实施安全对标管理,以大亚湾核电安全管理为标准,建立日常缺陷分析、异常事件分析、安全生产指标管理、安全生产考核等实施方案,以建立标准、持续改进、实施标准为准则,逐步把企业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实现生产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开展“无违章”班组建设主题活动,制定《员工作业安全行为规范》,开展“班组成员劳动安全互保”活动,加强员工作业现场管理,减少违章违纪现象,及时消除隐患,有效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建立工作质量标准。公司汇总提炼内外部市场机组检修维护数据,建立《机组检修维护工艺技术标准》数据库,为提高机组检修维护质量提供依据。建立班组设备管理台帐,规范设备巡检、定期更换等工作。计划性检修开始前,检查汇总机组运行缺陷及现场不规范,不断细化和合理安排检修项目,根据机组修后在线缺陷种类及专业,深入统计分析并汇总存档,指导后续检修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并作为工作负责人业绩评估及评优依据。
建立基础管理标准。公司推出“三本七夹”班组基础台账管理模式,做到班组管理应记必记、应存必存。“三本”即班长工作日志、班组安全管理台帐、班组综合管理;“七夹”即部门制度汇编,设备定期检查记录,月缺陷、工作票统计分析、月工作票清单,各种考核、经验反馈记录;工作票及安全互保卡;技术分析;考勤管理。公司为各班组建立了班组管理信息网、班组园地,配置了电视机屏幕,各班组成立班委会,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班组考核细则》,全面推行班务
公开,实现公司、部门、班组信息互动共享,推动班组管理规范化。
建立班组文化标准。践行“静水深流”文化,结合检修企业特色,完成平圩检修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形成平圩检修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加大企业文化成果宣贯力度,编印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故事集、企业文化手册,结合机组检修、班组建设、工作服更新等工作,广泛应用公司企业文化标识,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成为员工自觉行动。汲取核电文化精髓,把“一次把事情做对”、“Star明星自检”、“三段式沟通”等核安全文化理念不断渗透运用到公司所有检修工作中。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合力。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分工会的组织作用,建立“五必访”机制,开展志愿者互助活动,实施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增强员工对班组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稳定员工队伍,构建和谐稳定企业。
强抓培训 提升班组团队素质
检修企业最大的资源是人,检修班组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确保实现班组建设目标任务,平圩检修搭建各类学习的平台,大力开展员工培训,不断提高班组建设的层次和班组管理的水平,提升班组成员技能水平。
打造优秀班组长队伍。完善班组长任用制,所有的班长均通过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方式产生。建立班组长学习培训常态机制,自2009年起,已连续四年委托职业培训机构对班组长拓展培训,培养团队意识和执行力;2010年,组织两名班组长参加清华大学中央企
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远程培训。今年2月,组织班组长到常熟发电、神头检修公司考察调研,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4月,专门从北京聘请高端的培训机构——“八九点”培训公司的讲师为班长进行班组建设理论培训;7月,分两批组织班组长参加集团高培中心班组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培育优秀员工团队。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每年初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利用每年夏季检修活动相对较少这一时机,推行“三分之一在岗,三分之一休息,三分之一培训”模式(即“三三三”模式),开展员工轮训,休养身心。为每个部门建立职工书屋,购买了相关工具书、专业书箱供员工学习。鼓励各专业班组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知识培训、导师带徒结对活动,由技艺高超的班组员工和技术人员为班员们授课。结合设备技改、机组计划性检修等时机开展现场讲课,进行实地培训。以《技术分析报告定额管理》为平台,开展撰写技术分析评比活动,提高员工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另外,针对外部检修市场拓展,人员较为辛苦等特点,外聘讲师为员工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培训,打造坚实的班组坚强团队。目前,平圩检修公司建立了一支由500多名工作负责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检修队伍,为公司实施“强内优外”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班组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工作。公司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重质量守信誉诚信施工单位”等
多项荣誉称号。公司涌现出“全国模范班组”、“华东电力系统百佳班组”,集团公司“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党员先锋号”等大批先进班组典型。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多名员工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中电投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