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 011学年度下期七年级5.3《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
周口市2010-2011学年度下期七年级5.3《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1),在△ABC中,∠C=90°。若BD∥AE,∠DBC=20°,则∠CAE的度数是()
A、40°B、60°C、70°D、80°
2、如图(2),直线c截二平行直线a、b,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A、∠1=∠5B、∠1=∠4C、∠2=∠3D、∠1=∠
23、如图(3),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若∠FEB=110°,则∠EFD等于()
A、50°B、60°C、70°D、110°
图(3)
4、如果∠A和∠B是两平行直线中的同旁内角,且∠A比∠B的2倍少30º,则∠B的度数 是()
A、30ºB、70ºC、110ºD、30º或70º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上是()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ON+∠NOP=90º则∠MOP是直角
B、若α与β互为补角,则α与β中必有一个为锐角,另一个为钝角
C、两锐角之和是直角
D、若α与β互为余角,则α与β均为锐角
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等
C、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D、所有同顶点的角都相等
8、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
9、已知:如图(4),l1∥l2,∠1=50°, 则∠2的度数是()
图(4)
A、135°B、130°C、50°D、40°
10、如图(5),l1//l2,A、B为直线l1上两点,C、D为直线l2上两点,则ACD与BCD的面积大小关系是()
A、SACD<SBCDB、SACDSBCDC、SACD>SBCD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6),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相交,若∠1=47º,则∠2的度数为_______。
12、如图(7),直线AB//CD,BAE280,DCE500则∠ACB=______。
13、如图(8),如果AD∥BC,那么可以推出哪些结论?把可推出的结论都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7,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5、如图(9),在△ABC中,DE∥BC,EF∥AB,则∠B相等的角有______个。
o16、如图(10),已知AB∥CD,180,则2_____。
17、如图(11),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o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o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__________。
18、如图(12),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D,若DE∥BC,∠B=70°,则∠ADE的度数是。
图(10)
图(11)
B
图(12)A
D
E
C
三、解答题(共56分)
19、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 +∠D,得
O
图a
∠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
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
图c 图b
∠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
20、如图,已知AB∥CD∥EF,GC⊥CF,∠ABC=65º,∠EFC=40º,求∠BCG的度数。
图d21、如图,已知,a∥c,∠1+∠3=180º,请说明b∥c22、如图,直线EF交直线AB、CD于点M、N,∠EMB=∠END,MG平分∠EMB,NH平分∠END。试问:图中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23、已知: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EF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 9024、如图:已知直线m∥n,A、B直线n上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__与△ABC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
2010-2011学年度下期七年级5、3《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C A
二、填空题 11、133º12、78º
CDDDCCBB13、∠EAD=∠B,∠DAC=∠C,∠DAB+∠B=180ºA1B1C1D1CDD1C114、40º、140º15、3 16、12017、90o 18、70° 三.解答题
19、(1)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结论:∠BPD=∠BQD+∠B+∠D.(3)由(2)的结论得:∠AGB=∠A+∠B+∠E.又∵∠AGB=∠CGF.∠CGF+∠C+∠D+∠F=360°
∴∠A+∠B+∠C+∠D∠E+∠F=360°
20、因为AB∥CD∥EF,所以∠BCD=∠BCD—∠B=65º,∠DCF=∠F=40º,又GC=CF,所以∠GCF=90º,所以∠GCF=90º—40º=50º,所以∠BCG=∠BCD—∠GCD=65º—50º=15º
21、∵∠1+∠3=180º,∠1+∠2=180º(已知)∴∠3=∠2(同位角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b∥c(已知)∴a∥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2、(1)AB∥CD,理由略(2)MG∥NH,理由略
23、∵AB∥CD,∴∠BEF+∠DFE=180°
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F=∴∠PEF+∠PFE=
1∠BEF,∠PFE=∠DEF 2
2(∠BEF+∠DFE)=90° 2
∵∠PEF+∠PFE+∠P=180°∴∠P=90° 24、(1)△ACP与△BCP,△ACB与△APB,△ACO与△BPO;(2)△ABP
理由:∵m∥n∴△ABC与△ABP的高相等∴△ABC与△ABP是同底等高 ∴△ABC与△ABP的面积总是相等
第二篇:5.3平行线的性质
5.3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
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
2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
3如何理解并记忆性质2、3,谈谈你的看法!(1)性质2、3分别已知什么?得出什么?(2)它与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3)性质2、3的应用格式. ∵a//b(已知)
∴∠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b(已知)
∴∠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活动4 解决问题.
问题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梯形的两底是互相平行的)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注意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进一步细化为较为详细的推理,并书写出.
〔解答〕因为ABCD是梯形. 所以AD//BC.
所以∠A+∠B=180°,∠D+∠C=180°.
B
C
A
D
2a
1b
c
又∠A=115°,∠D=100°. 所以∠B=65°,∠C=80°.
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容易得到∠B和∠C相等,于是得到∠C=142° 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
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学生活动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1与∠3是同位角,因为AB与DE是平行的,所以∠1=∠3.又因为∠1=∠2,∠3=∠4,所以可得出∠2=∠4.又因为∠2与∠4是同位角,所以BC∥EF.
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用到的是平行线的特征;反过来,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用到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同学们要弄清这两者的区别.
〔解答〕略.
问题4:如图,若AB//CD,你能确定∠B、∠D与∠BED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B
A
E
F
C
D
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有平行线,所以要用平行的知识,而∠B、∠D与∠DEB这三个角不是三类角中的任何一类,因此要考虑构造图形,若过点E作EF//AB,则由AB//CD得到EF//CD,于是图中出现三条平行线,同时出现了三类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BEF、∠D =∠DEF,因此∠B+∠D=∠BEF+∠DEF=∠DEB.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过点E作EF//AB. 所以∠B=∠BEF. 因为AB//CD. 所以EF//CD. 所以∠D=∠DEF.
所以∠B+∠D=∠BEF+∠DEF=∠DEB.
即∠B+∠D=∠DEB. 变式思考:
如图,AB//CD,探索∠B、∠D与∠BED的大小关系(∠B+∠D+∠DEB=360°).
A
B
E
C
D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证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知平行,用性质. 作业:习题5.3.
第三篇:七年级下数学教案:5.3平行线的性质
5.3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2.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教学重点难点
1.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2.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DC,A,EBC100 则
4.ab,cb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ab,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115,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55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线段B1C1,B2C2„B5C5都与两条平行线A1B5,A2C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
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课本P25(5 7 8 11 12)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第五章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习近平行线的条件之后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入环节,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一知识基础,从回忆平行线的判定入手,创设一个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本节课最突出的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不是教师将学生听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验、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的,这对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都很有好处,而两次探索情景的引导又不尽相同,第一次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着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到探究活动中来,因此先安排了一个“探究步骤的”探索,而第二次探究“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则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自控学习过程。
知识的拓展部分又助于学生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区分性质与判定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三个性质之间内在的联系的理解,同时也是为平行线性质的运用大好基础。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下册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4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5.3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1进行实验观察.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图1图2图
3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 ∠2.
(2)已知:如图3,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用多媒体显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A
EF
BC
图
5例2如图4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5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A+∠AEF=180°,(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A+∠B=180°,又∠B=∠AEF,所以∠A+∠AEF=180°成立.于是得证.图6
证明:因为AD∥BC,(已知)
所以∠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EF=∠B,(已知)图所以∠A+∠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6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2=90°. 证明:因为AB∥CD,所以∠BAC+∠ACD=180°,又因为AE平分∠BAC,CE平分∠ACD,1
211故12(BACACD)1800900. 22所以1BAC,2ACD,即∠1+∠2=90°.(理由略)
2.如图7所示,已知:∠1=∠2,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
=102°,求∠
2、∠
3、∠
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
∠B=40°,∠2=75°,那么∠
1、∠
3、∠C、∠BAC+∠B+∠C
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
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