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个方面提升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水平
从三个方面提升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水平
自2011年试点、2012年全面实施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以来,各地专员办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了有益探索和创新,总结了许多有效做法,取得了明显监管成效。为更有力推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纵深发展,专员办应进一步转变惯性思维,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信息技术运用,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综合财政监管成效。
一、转变惯性思维,创新综合财政监管方式。一是工作思路上,以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转型为契机,推动从惯性检查思维向综合财政监管思维转变。专项检查是开展综合财政监管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综合财政监管的单一方式,更不是综合财政监管的唯一方式。二是工作方式上,按照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转型方向要求,探索和创新嵌入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机制,强化过程监控和动态跟踪监管,促进财政监管方式转变,提升财政管理效能,而不能单一或过度依赖专项检查方式开展综合财政监管工作。三是工作成效上,推动从查处问题向以查促管转变。通过监管防错纠偏,通过监管完善制度、促进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提升财政资金运行和使用效益,保障财政政策制度有效落实,正是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目的所在。
二、构建监管平台,深化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搭建监管平台是有效开展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手段。实施有效的综合财政监管,必须将财政监管职能嵌入中央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上,即对预算编报、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情况实施有效过程监督和控制。建议从三个方面延伸、充实和推进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工作:一是预算编报初审。即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一上”预算编报情况进行初审,发挥专员办贴近一线了解情况的就地就近监管优势,促进中央基层单位预算编报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二是预算执行监控。即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控,督促预算执行,核实预算调整事由,办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及银行账户、资产管理等财政事项,发挥专员办就地就近管理,动态监控的优势,促进中央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以及财政资金运行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决算编报审核。结合预算批复、调整、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情况,采取现场或非现场审核方式,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决算编报情况进行审核,促进中央基层单位决算编报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三、强化信息技术,提升综合财政监管能力。依托有效的综合监管平台,专员办应在监管工作“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力,紧跟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综合财政监管成效。在“硬件”上,进一步提高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充分依托综合监管平台系统,构筑专员办与基层预算单位信息联网,加强对基层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动态监控;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加快
综合财政监管的软件开发和运用,提高监管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综合财政监管方式的转变。在“软件”上,进一步提升综合财政监管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干部日常培训,不断强化和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监管工作能力;另一方要在工作实践中锤炼提升,不断强化和提高信息采集、综合分析、疑点排查、动态监控、跟踪核查等综合财政监管能力,熟练运用综合监管平台系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实施有效监管,提升综合财政监管成效。
第二篇:抓好三个关键,提升积案化解工作水平
抓好三个关键,提升积案化解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xx认真贯彻上级部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超前预防、抓源治本,以“事要解决、息诉罢访”为目标,紧紧抓住“真、实、快”三个关键环节,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处结力度,依法合理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彻底扭转了信访老户长期缠访的局面,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全力化解积案,突出一个“快”
一是预警快。充分利用警务和政务两条排查渠道,积极发挥区、镇、街三级信访网络优势,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的动向及时排查预警,做到未动先知,他动我知,有动必知。通过预警信息,及时把人员控制在本地,把问题化解在本辖区。今年来,共收集各类预警信息35条,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隐患10余起,重大事件预警率达到100% 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行动快。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要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30分钟到场,实行“一站式”接待,全方位处理,有效避免了信访问题在部门之间相互流转,防止了信访人在各级各部门间跑来跑去。贺某上访反映其丈夫待遇问题有十余年之久,由于其丈夫所在的中国水电基础局是原中国水电部的下属单位,贺也一直到其主管部门上访,我区对此并不了解。去年4月,贺在北京非访,xx高度重视,立即协调其信访人单位、及其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驻地天津)、信访人所在辖区沟通,终于使双方达成一致,由水电基础局每年补助贺文珍3000元,贺表示不再上访,一起历时十余年的上访案件被成功处结。
三是处结快。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 1
决的积极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稳控工作。四川省平昌县农民工张某因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与用工单位xx镇红星预制板厂解除劳动关系。张某住院后把打工所挣的钱全部用完,并欠医院3000多元,为此,张仁和上访要求政府给其解决相关费用。信访局核实情况后,当天从信访基金中拿出费用,解决了其反映的问题,快速化解了这起信访事项。
二、做到案结事了,突出一个“真”
一是对民真心。始终坚持与上访群众零距离接触,真诚相待,坦诚相言,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对反映的问题不推,不拖,认真答复,把该不该解决说明白、能不能解决讲清楚,消除上访人的“冤、亏、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其思想问题。
二是问题真抓。把领导干部推到信访工作的第一线,2011年越级上访未化解信访积案和重点信访事项全部落实到责任人,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夫。区委xx书记几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成立了以副书记xx为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区长xx,公安局长xx等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信访积案的处理处结进行督查督办。国棉小区居民xx因妻子在医院住院,发生医患纠纷,不断上访。对此,区包案领导及时召开由区卫生局、信访局、医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认真分析案情,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同信访人达成一致意见,由医院给予其一次性补助,信访人表示满意,并息诉罢访。
三是工作真干。把上级交办和自己排查的信访积案作为重点,纳入视线,按照“一事一策,分类施治,重点突破,全面解决”的办法,每一起信访积案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信访局牵头,整合调解资源,联调联处,逐案解决。今年来,上级交办和排查的信访积
案共35起,现已结案21起,对剩余的积案将在近期逐案突破,对不属于我区处理权限内的已全部落实稳控措施。
三、加强机制建设,突出一个“实”
一是基础夯实。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工作网络,为解决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区级整合维稳办、联席会议办公室、信访局、调处中心等维稳力量,对全区信访工作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协调;镇街配强工作队伍,全部建立了8人左右的工作机构;村居配齐民调员和信息员,同时落实工资待遇。
二是制度现实。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信访案件督查督办制度》等多项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制度,成立十个专项领导小组,具体处理相关问题,做到积案有人管、事项能够办,彻底把积案解决在当地。
三是责任落实。建立包保责任制度,对排查出的所有信访积案,逐一列出单子,严格落实包保措施,明确区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签订了信访积案化解包保责任书,要求对所有信访积案限期处结,确保处结率达到100%。
第三篇:财政系统爱岗敬业演讲稿:提升工作水平服务广大群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大山深处的北浴乡财政所。今年喜逢省财政厅结对帮扶我所,这既是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所同仁,信心倍增,同时也感觉压力巨大。用财政人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的美好明天,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弥漫着的最美好的愿看。首先,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作风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作为一位财政人,应将思想作风建设与增进经济发展、增进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当好社会公仆,做好优良服务,不断开辟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求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我们每个财政人都要建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工作做实、做好。二是要有高度的服务意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草一木总关情。我所牢固建立服务意识,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从高处着想,从小处进手,从小事做起,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哪怕是为群众补办一张涉农存折,为农户分立一个户头这类小事,我们也会不厌其烦、笑脸相迎,热忱接待,有时群众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我们就主动与相干单位或部分联系,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简化群众办事程序。我们始终做到积极其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民生服务,为乡政府和预算单位服务,为村级组织服务,为增进地方美好乡村建设和经济和社会的调和发展,尽职尽责。三是要有高度的法律意识。财政部分直接参与资金的筹集与划拨和利益分配格式的调剂,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各部分的亲身利益,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触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阳光操纵,做到公然,公平,公正,把财政工作、财政改革、财政发展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其次,重视实际行动。言行是思想的反映,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财政部分集执法、管理、监督为一体,有千万只手伸向财政,有千万颗心连着财政,责任重大。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在队伍中构成一种爱岗敬业的氛围,养成一种拼搏奋进的作风,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敬业为民、勇于奉献、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财政干部。时刻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手,治治病,脚踏实地干事,堂堂正正做人。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记得闻一多先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我感觉这句话放在我们财政人身上是再也适合不过了,一方面,我们要敢说敢做,在工作进程中,发现分歧理的地方及存在纰漏,要一针见血,旗帜鲜明,绝不留情,指出来倒不是锋铓毕露,不晓得给人留情面,我们斟酌的恰正是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题目,使得以后的工作更顺畅,少走弯路。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很低调的,有的事,并没有先说,但是我们做了,而且做得很好,默默无闻地奉献始终是我们财政人的风格。面对新情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将思想作风建设贯串于财政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本身潜力,为振兴我县财政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共)
美国大企业出问题的现实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制度安排还是不行的,因为再完善的企业制度都会有漏洞,因而应该在强化企业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人的问题,因为企业制度是人制定的,而且需要人来执行,所以人的问题不解决好,再好的企业制度安排,也都无法保证企业高效地稳定发展。
所谓注重人的问题,就是注重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也就是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提升。企业文化既不是指企业搞文化活动,也不是指企业搞形象设计,而是指人的价值理念,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是人的内在自我约束。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人的自我内在约束,因而应该在注重作为人的外在约束的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从强化人的内在约束上考虑问题。例如,就诚信理念来说,我们不仅仅要强调信守契约的诚信,而且还要强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以及在坚持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当事者对方利益的诚信。从美国企业出问题的现象来看,美国企业对于前一种诚信确实是坚持了,但是后两种诚信则恰恰没有坚持。因此,应该注意对企业文化的提升。
企业文化包括三大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我们强调提升企业文化,就是指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全面地提升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还仅仅处于起步地位,因而更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提升。我国企业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严重,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等级差别理念,即人的能力差别决定了人们的分工差别及收入差别的理念。人们之间的能力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巨大的能力差别,当然应该导致人们之间的分工差别和收入差别,因而不能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总之,我们应该从美国企业出问题的现象中,看到企业文化提升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五篇: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重在抓三个到位
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重在抓“三个到位”
徐立东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但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发放、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重分配、轻管理、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强农惠农资金被截留、挪用、套取等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财政强农惠农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达1.23万亿元,增长17.9%,地方财政也在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而且投入的方向除了重点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之外,新增补贴将向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重点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因此,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更加重大,要重点抓“三个到位”,建立起公开、监督、查处“三位一体”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新机制,才能切实增强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抓公开到位
公开是前提,只有公开,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应加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公示公开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让群众充分了解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内容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对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扶贫、抗灾救济等涉及农民补偿和农民切身利益的涉农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涉农项目申报,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随意争取,对择优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公示公开。同时以创建标准化乡镇财政所为契机,做好基础数据核查工作,加强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和涉农专项资金补贴查询直通车,提高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化水平。
抓监督到位
监督是核心,只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才能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创新涉农专项资金整合机制。加强规划引导,推进涉农资金整合,集中资金投入,克服多头无序管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提高涉农资金监督实效;二是建立涉农专项资金全程监督机制。学习贵州省做法,建立全省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网络系统,与省纪委、省监察厅和省政府纠风办动态联网,实现对市、县、乡镇涉农项目资金划拨、发放,以及工程建设进度等进行实时监督。将支农惠农资金监管关口前移,向立足源头的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资金分配和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三是建立涉农专项资金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由于乡镇财政受制于地方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要充分发挥纪检、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协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项目单位的涉农专项资金,要防止地方政府与项目单位“倒算账”行为,以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四是健全公众参与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真正落实群众对支农惠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抓查处到位
查处是关键,只有查处抓到位,才能对涉农资金的违法乱纪行为给予严惩,起到震慑作用。目前有关方面对财政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监管,而在一次次的检查中也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可能真正被查处的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力的原因之一。2010年下半年,中央17个部委联合组成的检查组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清查违规违纪使用支农资金的反腐风暴,严肃查处虚报套取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强农惠农
资金等行为,不仅要处理直接责任人,还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但是时至今日,据了解,该检查结果也并未对外公开。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制度,缺乏的是执行。要抓住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资金数额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进行开展监督检查,坚决做到不手软、不护短。对截留、贪污、侵占、挪用涉农惠农资金行为,要发现一起迅速查处一起,严惩不贷,并予以曝光。实行问责和问效相结合,对由于组织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违规使用涉农惠农资金,除追究具体行为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江苏省宝应县财政局徐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