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3: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洛阳市纪委 洛阳市监察局 洛阳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

现将《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反馈。

2010年9月7日

第一条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执行力提升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为充分发挥企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治理“懒惰、虚假、浮躁、扯皮”四大顽症,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有奖举报,是指以书面、电话、信函、来访、网络等形式,向市纪委监察局实名举报本市范围内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含所属部门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经授权、委托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影响作风建设、执行力不强问题,经查证属实,且依照规定应给予被举报人责任追究或党政纪处分的行为,对举报人实施奖励。

第三条 有奖举报坚持查实即奖、重处重奖、分级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公务员的举报、以单位名义的举报不在本奖励范围。

第五条 凡涉嫌工作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环境不优,执行不力等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处理,对举报人实施奖励:

(一)对法律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消极对待,造成政策棚架、政令不通的;

(二)懒政怠政,明诺暗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在工作中推诿扯皮、相互掣肘,导致工作不能落实的;

(三)不履行公开和告知义务,不落实政务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的;

(四)擅离职守,不负责任,或者人为设置障碍,推托不办,态度冷漠,刁难服务对象的;

(五)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的宴请、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当事人支付费用的消费娱乐活动,或徇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违反规定乱审批、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

(七)其他影响工作执行力的过错行为。

第六条 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作出处理决定后,按以下标准奖励:

(一)依据《洛阳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责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给予个人黄牌警告、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的,每起奖励人民币200元(个人是负责人的,每起奖励人民币300元);给予个人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等责任追究的,每起奖励人民币300元;给予个人免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辞退的,每起奖励人民币500元(个人是负责人的,每起奖励人民币600元);给予单位黄牌警告、作出检查、诫勉谈话等责任追究的,每起奖励人民币400元;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单位通报批评的,每起奖励人民币500元;市委、市政府及“两办”对单位通报批评的,每起奖励人民币700 元。

(二)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给予被举报人党内警告、严重警告,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每起奖励人民币800元;给予被举报人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行政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每起奖励人民币1000元。

第七条 两人(次)以上举报同一线索,对第一时间举报的给予奖励。联名举报的,按一起实施奖励。

第八条 同一举报涉及多人、多个问题的,根据处理结果,按最高标准奖励。

第九条 凡涉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影响工作执行力的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经办机关应及时将处理结果报送市纪委监察局,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处理结果实施奖励。

第十条 非经受奖人同意,不得泄露受奖人的任何情况。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高新区直接受理的或市纪委监察局批转的举报线索,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地参照本暂行办法查处以后奖励。

第十二条 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投诉举报电话:63912345,来信来函寄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445号市纪委监察局216室,电子信箱:lywsts@yahoo.com.cn。

第二篇: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

财监[2009]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监察厅(局)、财政厅(局)、审计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组(纪委)、监察局,中央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监察部各派驻监察局、监察专员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中共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制定了《“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中共中央纪委 财政部

监察部审计署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

“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举报“小金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举报奖励,是指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资产的问题,经核查属实,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给予的奖励。

第三条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应当认真受理举报,建立健全相关的登记、核查、处理、督办、答复、统计和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

第四条 举报人自愿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小金库”违法行为,经核查

属实,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时效、举报材料的详实程度、举报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等,按照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罚款合计金额的3%-5%,给予举报人奖励,奖励资金最高额为人民币10万元。

第五条 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奖励:

(一)举报人无法证实其真实身份的;

(二)举报内容含糊不清、缺乏事实根据的;

(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查处“小金库”无关的;

(四)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已经发现或者正在查处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同一“小金库”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先举报人。举报次序以“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受理举报的登记时间为准。

第七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用于奖励举报人的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举报奖励资金的拨付,应符合财政部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及查处情况,确定有功举报人后,通知举报人到指定地点办理申请奖励手续,查验并留存个人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登记用于领取奖励资金的银行账户,填写《举报“小金库”奖励申请表》。

联名举报同一“小金库”的,由第一署名人办理手续。

相关举报人在接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不到指定地点办理手续,视同放弃奖励。

第九条 举报人或者联名举报的第一署名人不能亲自到“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手续的,可以委托他人代行办理。代办人代办领奖手续应当持有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以及代领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

举报人是单位的,可以委托本单位工作人员代行办理手续。代办人应当持委托单位的机构代码证书、授权委托书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工作证等代办手续。

第十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收回的《“小金库”举报奖励申请表》,按有关程序认定举报人或代领人身份、入库金额及奖励金额后,履行审批手续,按照预算和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支付奖励资金。

第十一条 受理举报的机构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严格为其保密,任何人不

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情况及举报内容。《“小金库”举报奖励申请表》、委托人或单位的授权委托书等办理申请手续的资料,涉及举报人信息的相关财务凭证等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作为密件存档。

第十二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受理举报和支付举报奖金等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以及态度恶劣、产生不良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商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审计署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小金库”举报奖励申请表

第三篇: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的通

合纪办〔2016〕14号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市直各单位纪检组(纪委、纪工委),委局机关各厅(部)室、机关党委:现将《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合肥市纪委办公厅2016年4月13日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要点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部署,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以及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创新理念和机制,全面履行信访举报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认真做好受理和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举报监督的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1.认真做好信、访、电、网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举报受理平台,认真办理业务范围内来访举报,使其成为获取问题线索的主渠道。着力规范来访举报秩序,耐心听取来访群众意见,对未经本级而直接越级上访、交办后三个月内重复越级上访以及缠访、闹访等业务范围内非正常越级上访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2.把受理和处理涉及党员领导干部举报件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纪律审查工作重点,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照党纪处分条例,以纪律为尺子,全面梳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六项纪律”的举报线索,为监督执纪问责提供线索支持。3.切实做好涉及纪检干部举报件受理工作。按照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把监督挺在前面,认真梳理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件,重点关注执纪违纪、以案谋私、乱作为以及不作为等问题,及时移送干部监督部门,为加强内部监督提供问题线索支持。4.加大对转送件办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研究制定提高信访举报核查率的相关措施,继续采取随机抽查、跟踪了解、现场查看等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督促检查转送件登记是否规范、处置是否及时,推动转送件得到快速正确办理,努力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推动市纪委信访室与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纪检监察室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转送件处置情况反馈机制。5.不断加强信访交办件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实名举报和初信初访,进一步完善交办件跟踪督办机制,改进督办方式,定期对信访交办件办理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提高交办件的核查率和按时报结率。认真审核信访交办件办理结果,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必要时调阅案卷、听取汇报,提高办理质量。6.积极开展重复举报专项治理活动。认真治理重复举报问题,定期选择重复次数多、长期反映、久拖不决的典型问题,加大督办力度,推动重复举报问题得到依法依规办理。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建立健全初信初访办理情况通报制度,推动落实首办责任制,从源头遏制重复举报增量。7.扎实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约访和带案下访工作。完善领导约访和带案下访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效果。按照领导班子成员约访暂行办法,组织实施领导约访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意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县(市)区、乡镇纪委领导接访工作深入开展。8.全力做好信访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工作。对信访举报中的突发情况,做到快速反应、果断行动、妥善处置,确保信访举报平稳有序。积极配合市信访局做好对无理缠访闹访的依法处置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权利。

二、认真做好分析研判和信息反映工作,充分发挥反腐民意晴雨表和领导决策情报部的作用9.提升信访举报综合分析研判水平。充分利用信访举报信息资源,准确把握信访举报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强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原因的剖析,提高分析研判质量,力争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坚持和深化分地区、分领域分析信访举报形势,面向领导和有关部门,“点对点”提供信息,更好地服务源头防腐和纪律审查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效保障。10.加大信访举报专题分析力度。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加强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三十条规定、市委十条规定精神、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分析研判,把有价值的情况及时提炼出来,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正风肃纪提供有效信息支持。积极配合换届工作,高度关注、及时处理涉及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信访举报件,加大对涉及各级党委“一把手”信访举报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信息动态。协助做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11.加强信访举报信息反映工作。加大信访举报信息反映频率,在坚持开展季度、半和等定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信访举报情况,实行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分析研判的时效性。丰富信访举报信息反映载体,确保领导第一时间掌握信访举报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准确研判党风政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作出决策部署,推动相关问题早解决、早处置。

三、扎实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信访举报工作科学化水平12.强化信访举报工作制度建设。按照深化“三转”要求,制定信访举报工作规程、提高信访举报核查率减存量遏增量若干规定、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着力构建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信访举报工作制度体系,使受理、处理、管理等信访举报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狠抓信访举报工作制度落实,切实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13.扎实做好信访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统一部署,加强督促检查,上半年完成市、县(市、区)纪委的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版,推动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真正使用起来,确保规范操作、认真录入,力争信访信息数据统计完整、准确,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强化对各地的日常业务指导,完善工作联动机制,推动上下联系制度化、经常化,及时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4.认真组织实施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规划检查验收工作。按照《关于开展第八轮(2013—2015年)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检查评比活动的方案》要求,在各地各单位自查自评的基础上,上半年对全市贯彻落实《目标管理规划》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做好迎接省纪委、省监察厅验收工作。检查验收后,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谋划做好我市第九轮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工作。15.加强信访举报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教育管理,通过举办专题学习和业务培训等形式,组织信访举报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认真钻研信访举报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法规政策,着力提高问题线索发现能力、分析研判能力、信访举报处理能力。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督促信访举报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向高标准看齐,守住纪律底线,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动责任落实。

第四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洛 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6-4-29 15:18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06-4-29 执行日期:2006-4-29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进一步规范我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洛阳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抓好落实。

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洛阳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计划生育奖励对象手中,根据《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对象和发放标准

(一)自愿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从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每月各奖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5元以

上。

(二)对符合条件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而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以下简称“自愿放弃二胎生育”),除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外,分别

再一次性给予1000元以上奖励。

(三)对2004年12月以来符合生育政策生育两个女孩后,及时、自愿采取绝育措施的农村政策内双女绝育家庭一次性给予500元以上奖励。

第三条 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的途径和方式

(一)奖励对象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的,其计划生育奖励费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部门委托金融部门以存折形式

进行发放。

(二)奖励对象有工作单位的,其计划生育奖励费由所在单位发放。

(三)奖励对象是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经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或在核定其经营管理费时,以减免相应金额的办法予以解决;自愿放弃二胎生育的夫妻的计划生育奖励费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部门委托金融部门以存折形式

进行发放。

第四条 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城镇个体工商户(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所享受的奖励费资金由其户籍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奖励资金由县级财政或县乡两级财政负担,其中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的,县级投入比例要在

50%以上,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实行定期支付;单位在职职工所享受的奖励费资金由其

本单位负担。

第五条 由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实行“四权分离”,即人口计生部门对奖励对象进行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筹集拨付计划生育奖励费所需资金;金融部门负责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给奖励对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计划生育奖励费的发放和管

理实施全程监控。

第六条 由财政负担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原则上一年发放两次,时间分别为每年的5月和9月。两次发放期间新增奖励对象的奖励费,从批准之月起,在下次发放时予以补发。

第二章 奖励资金发放与管理

第七条 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职责

(一)在每年的4月底和8月底前完成奖励对象资格确认和奖励费(奖金)所需资金测算(测算时段:本1-6月份为一个时段,7-12月份为一个时段),并将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相关资料报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同时,将《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拨付申请书》报财政部门审批。

(二)根据本的奖励对象总数在每年11月底前测算出下一奖励对象总数及奖

励费所需资金,并及时提供给财政部门。

第八条 县(市、区)财政部门职责

(一)设立“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专户”,省、市、县、乡投入的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必须全部纳入该专户。

(二)确定一个金融机构负责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并与其签定代发奖励资金协议。

(三)对县人口计生部门报送的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相关资料和《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拨付申请书》进行审核,无异议后,向县(市、区)代理发放机构下达拨款和委托发放通知,并于5月10日和9月10日前把奖励费资金拨付到代理发放机构。

第九条 金融代理发放机构职责

(一)设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费专户”,负责为奖励对象免费建立个人帐户、办理并发放个人储蓄存折。存折由奖励对象个人保存、设置密码、自由支取。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支取。

(二)财政部门的奖励费专项资金到位后,金融代发机构要按照奖励费发放花名册,在于5月20日和9月20日前把奖励费足额拨付到每个对象的个人储蓄帐户上。

(三)奖励资金发放完毕后,打印出奖励费发放对帐单,交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和

财政部门存档。

第十条 监察部门职责监察机关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计划生育奖励费(资金)的管

理和发放情况每年组织一次专项审计。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过程中的其它未尽事宜及具体问题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代发金融机构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 单位职工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办法

(一)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实行随工资

逐月发放。

(二)自愿放弃二胎生育的奖励资金采用以下办法:

工作单位都在同一个县(市、区)的,由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督促双方单位加以

落实。

双方工作单位不属同一个县(市、区)的,由奖励对象(女方)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分别向女方单位和男方单位发出通知,并向男方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口计生部门

通报。

(三)计划生育奖励费落实情况每半年向当地乡(镇、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通报一次。

第十三条 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终止和追缴。

凡领取《光荣证》后又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子女的夫妻,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经发现,应及时上报。由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收回《光荣证》,并填写《退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终止、追缴奖励费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停止发放奖励费、追缴已享受的全部奖励费,并上交县(市、区)计划生育奖励费专户。

第三章 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计划生育奖励费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奖励费落实情况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第十五条 人口计生、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接受社会

监督,确保奖励资金发放到户到人。

第十六条 代理发放机构要建立严格的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确保资金发放及

时、准确、无误。

第十七条 在计划生育奖励对象资格确认和奖励资金发放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回其已领取的奖励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弄虚作假,出具不实证明的;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奖励资金的;

(三)玩忽职守,造成工作差错、延误等严重后果,影响奖励资金管理发放工作正常进

行的;

(四)采用虚报或者隐瞒实情、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冒领奖励资金的。

第十八条 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完毕后,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应通知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小康工程管理软件》要求,对奖励费发放情

况及时录入“小康工程数据库”。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海发[2000]586号

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

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

船舶检验

第六条

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

(三)初次在船舶检验机构登记检验的现有船舶,申请初次检验;(四)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安全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七条

凡新建、改建或申请初次检验的船舶,须由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或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规范、规定,计算总吨位和净吨位,勘划载重线和核定乘客定额。

第八条

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施时,申请建造检验;(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三)因发生事故影响海上设施安全性能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九条

在中国沿海水域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条

船舶使用的有关海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以下称“船用产品”)的制造厂,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船用产品检验。

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经船舶检验机构审查合格后,将审查情况和意见报中国海事局,经中国海事局批准后签发认可证书。船用产品的工厂认可、型式认可一经批准,除用于入级船舶的船用产品外,其他机构不得重复进行。

船用产品检验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等由中国海事局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

集装箱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一)制造集装箱时,申请制造检验;(二)使用中的集装箱,申请定期检验。

第十二条

中国籍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向经中国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的适航性能的;(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或者航区的;(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四)海事管理机关责成检验的。

在中国水域的外国籍船舶,有前款(一)、(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向中国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三条

在中国沿海水域内的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必须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拖航检验,并取得适拖证书。

第三章

船舶检验机构

第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必须取得中国海事局的船舶法定检验授权,并按照中国海事局的授权范围执行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十五条

凡从事船舶图纸审查、船舶及产品检验并签署审查意见或签发相应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条件,并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认可。经认可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颁发“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如该机构继续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业务,应在证书到期之日前三个月向中国海事局申请资质复核。有关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取得资质认可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应接受中国海事局的不定期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或取消对该机构的法定检验授权:(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和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的;(二)所签发的证书及检验报告、记录与实船不符的;(三)未经请示批准,擅自降低规范要求或改变收费标准的;(四)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由于人员、设备、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检验质量的;(六)显失独立、公正或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的。

第十七条

外国验船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按交通部《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1992年交通部令第33号)进行管理。

第四章

船舶检验人员

第十八条

从事船舶检验(包括图纸审查、船用产品及集装箱检验)的人员(以下称“验船人员”)须具备相应的适任条件,并经中国海事局考试及资格审查合格,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适任证书。

第十九条

验船人员适任证书分国际、沿海、内河、海上设施、沿海小船、内河小船及船用产品七个种类以及助理验船师、验船师、高级验船师三个等级。

第二十条

验船人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证书到期之日前六个月内,验船人员应参加中国海事局组织的资格复核,复核合格者由中国海事局办理证书延期。

第二十一条

验船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中国海事局可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吊销适任证书处分:

(一)未按规定的程序和项目执行审图、现场检验,错检、漏检情节严重者;(二)违反验船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三)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四)超越所持证书范围开展检验业务的。

第二十二条

有关验船人员考试发证及任职规则由中国海事局另行制定。

第五章

规范的制定、解释和免除

第二十三条

船舶法定检验的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定,经交通部批准后颁布实施,并由中国海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在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时,应严格执行中国海事局制定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和标准,因特殊情况需要免除或放宽的,应报中国海事局批准。

第六章

法定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

第二十五条

国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格式由中国海事局统一制式。

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格式,由中国船级社按中国政府接受的国际公约要求设计,报中国海事局核准;报告和记录格式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按中国海事局的要求填写检验证书、报告和记录,并按规定的程序签发。

第二十七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签发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复审制度,确保船检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准确性,并对证书、报告和记录的各项数据负责。

第七章

检验登记

第二十八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必须由船籍港所在地的船舶检验机构受理检验登记,并按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或其它相关规定提交必要的图纸资料。

第二十九条

受理船舶检验登记的机构负责:

(一)按照中国海事局的规定,保管登记船舶的检验的技术档案资料并接受其查询;(二)对船舶的检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中国海事局规定的其他与检验登记有关的工作。

第三十条

船舶在检验登记前应取得检验登记号。登记号由受理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按中国海事局的规定授予,并定期向中国海事局报备。船舶检验登记号的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定。

第三十一条

船舶在船舶检验机构之间由一个机构转到另一个机构,应重新办理检验登记,原登记机构负责将全部图纸资料转交新登记机构。

第三十二条

船舶报废或改变船舶检验登记机构,原登记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将其注销,并报中国海事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其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该机构的分支机构申请检验,如船舶不能回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所在港口检验,根据其要求,船舶检验登记机构接到申请后可委托船舶营运地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营运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将船舶检验的技术资料转交船舶检验登记机构。

第三十四条

新建或进厂改建船舶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向建造或改造地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建造检验。如果船舶不在当地船舶检验机构检验登记,执行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后应填写检验报告和记录,签发不超过一个月的短期证书,并将船检技术资料通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转交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由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签发长期证书。

第八章

检验管理

第三十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实施法定检验,按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三十六条

如果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结论持有异议,可以向其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应在接到复验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中国海事局提出再复验,由中国海事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检验、评议并作出最终结论。中国海事局在接到再复验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七条

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执行检验过程中应秉公办事,如果当事人认为验船人员或船舶检验机构在检验发证过程中有不正当行为,可以向验船人员所在船舶检验机构或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投诉,也可直接向中国海事局投诉。

第九章

其他

第三十八条

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船用货物集装箱焊接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由船舶检验机构认可的焊工考试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制订或认可的《焊工考试规则》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焊工合格证书》,方可按证书中规定类别施焊。

第三十九条

凡从事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船用货物集装箱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由中国海事局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考试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制订或认可的《船舶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可办法》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上述考试机构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合格证书》,方可从事证书规定范围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四十条

凡从事船舶救生筏检修,船体测厚,船舶消防设备维修检测以及从事船舶其他检测工作的机构必须经中国海事局审批,并取得中国海事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开展相应的业务,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国海事局制订。

第十章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海事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洛阳市影响工作执行力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