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2:4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沪司鉴定办字[2001]第5号

发文部门 18

发文时间 2001-10-16

实施时间 2001-10-16

失效时间

法规分类 行政法规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全国

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司鉴委成员单位,各区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院、各司法鉴定机构:

现将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

工 作 暂 行 办 法

为规范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在司法活动中的重要证据作用,维护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结构

(一)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由本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组成,受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领导。

(二)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委员,均由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聘任,有效期为2年。

(三)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组织本市司法会计鉴定的复核鉴定。

(二)组织重大、疑难案件的鉴定。

(三)组织开展有关司法会计鉴定的学术研究、理论探讨。

(四)制定本市有关司法会计鉴定程序等工作标准。

(五)其他由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承担的工作。

三、范围与管辖

(一)业务范围

司法会计鉴定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对涉案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鉴定和判断,包括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以及部分民事、行政争议案件。

(二)鉴定管辖

1、本市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对原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复核鉴定。

2、本市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对原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有异议、经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提出复核鉴定。

3、重大、疑难案件的鉴定。

四、委托与受理

(一)委托要求:

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暂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的委托。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可向办案的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向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提出鉴定委托。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在提出鉴定委托时,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鉴定委托书》,内容包括案情摘要,鉴定要求,委托人和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

2、《送检材料清单》和移送的帐册、凭证等材料。

3、原《司法会计鉴定书》。

(二)审核受理:

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接到委托后,应审查鉴定内容和要求,核对送检材料的名称、数量:

1、决定受理的案件,填写《司法会计鉴定受理登记表》。

2、需要补充材料的,退委托人补齐材料后再决定受理。

3、需要修改鉴定要求的,同委托人协商后,重新填写《司法鉴定委托书》。

4、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应向委托人说明理由。

五、鉴定程序

(一)组建专家鉴定组:

专家委员会接受鉴定委托后,应组织5名以上单数的专家共同鉴定,并确定1名专家为组长。确定专家人选时原鉴定人员应当回避。

(二)组织专家鉴定:

1、确定鉴定方案、检验方法和步骤。

2、查验送检帐册凭证,审核相关会计资料,查明帐目、资金、财产等之间的关系。

3、专家集体讨论,如专家意见不一致时,鉴定结论采纳多数专家的意见,同意鉴定结论的专家应在鉴定文书上签名。

(三)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如能提供新的证据或充分的理由的,经司鉴委办公室同意,可另组织专家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六、鉴定文书

每次鉴定完成后,专家委办公室应制作鉴定会议纪要和出具鉴定书。

(一)鉴定会议纪要应写明组织鉴定时间、地点、案由和参加鉴定会议专家讨论的各自意见及结论。鉴定会议记要由办公室保存并归档。

(二)《司法会计鉴定书》应明确、完整、客观,内容应包括绪论、检验、论证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

1、绪论部分应包括委托人、委托时间、案情摘要,送检材料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

2、检验部分应根据客观全面、详略适当、便于引用、方便审核的原则,以及检验材料的情况和阐述问题的需要,确定具体表述内容和表述方法。

3、论证部分应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运用会计学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检验所见事项进行鉴别和分析,力求论述充分,逻辑严密、没有歧义。

4、结论部分是《司法会计鉴定书》的核心,鉴定结论应当是检验和论证的自然结果和必然结论。如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不同,应指出鉴定原理、程序以及与原鉴定结论的差异。

司法会计鉴定还应当把在检验部分涉及的所有材料作为鉴定结论的客观依据附在其后。

(三)《司法会计鉴定书》一式二份,1份交委托单位,1份由办公室归档。

七、鉴定时限

司法会计鉴定从接受委托起,一般应在45日内完成;重大、疑难、特殊的案件经司鉴委办公室批准后可再延长30日。

八、权利义务

(一)专家享有以下权利:

1、要求委托人提供鉴定所需的资料,包括各类帐册、银行财务凭证、报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的函件与合同文本等。

2、查阅鉴定所需的案卷材料,征得司法机关同意,询问与鉴定相关的当事人和证人。

3、对不合法或者不具备鉴定条件的鉴定委托,可以拒绝。

4、独立行使鉴定权,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非法干涉。与其他专家意思不一致时,可以保留意见。

5、按有关规定取得鉴定报酬。

6、参加专家委员会活动、了解专家委员会工作情况、对专家委员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7、其他应当享有的权利。

(二)专家应履行以下义务:

1、严格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

2、接受指派参加有关司法鉴定。

3、鉴定人员如是案件当事人、当事人近亲属,或者与案件鉴定结论有直接利害关系及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应当主动回避,委托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4、鉴定人员应对鉴定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当事人隐私保密。

5、接受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指派出庭作证。

6、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

九、收费标准

司法会计鉴定收费根据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和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共同确定的收费标准收取。

十、检查监督

(一)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应定期向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每季度上报统计资料并接受检查、监督。

(二)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对有违规行为的司法会计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可向本市司法鉴定工作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篇:关于印发《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沪教委人(1997)71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人事局、养老中心,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劳动人事部,教委直属单位、学校,上海交大,复旦大学: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教人[1993]38号)《关于颁发〈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本市几年来特级教师的评选管理实践,为进一步做好特级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的表率、楷模作用,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下同),现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市教委人事处联系。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师荣誉称号评选办法通知抄送: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教委人事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印发

(共印200份)

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的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颁发的《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评选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执行教育方针;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职务。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在本学科教育教学领域里形成特色,有显著成绩。

(三)任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期间,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正式出版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市级(含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有明显效果。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鉴定,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四)能在教育教学方面起示范作用,具有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培训教师的能力,并有较高的知名度。

第二条组织领导

坚持群众民主推荐、专家评审与领导审定相结合,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严格把关、宁缺毋滥。

(一)由市教委、市人事局、市教育工会的领导组成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评选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及审定特级教师人选。领导小组下设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评选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负责评选的具体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相应的区县特级教师评选推荐领导小组,负责区县特级教师的评选推荐工作。

(二)市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学科组,负责特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小组,负责评审推荐工作。各级评审组织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特级教师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研究的专家、校长组成,其中从事学校管理的部门领导不得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市、区两级评审组的人数分别不得少于19和15人。被推荐人员应获得超过评审组总人数的二分

之一以上同意票方为有效。

第三条评选程序

(一)学校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酝酿提名的基础上,确定向区县上报的推荐人员名单;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特级教师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在本区县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后,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特级教师评审小组对推荐人员进行评审,并在市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送审指标额内确定推荐人选,报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填写的《上海市特级教师申报表》,连同个人材料一并报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

(二)市特级教师评选办公室对区县送审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并组织评审学科组进行评审。

(三)市特级教师评选领导小组根据市评审学科组评审推荐意见,确定正式人选,报市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委备案。

(四)申报特级教师人员,应向评审组织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市特级教师申报表》

2、本人在中小学高级教师任职期间的能反映其最高水平的教研、科研代表作1——2篇(不得使用复印件);

3、本人示范教学的教案1——2件及专家评审意见表,一式三份;

4、本人的述职汇报稿及组织鉴定表一式三份;

5、原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高级教师职务申报表》一份(复印件)。

6、《教师业务考绩档案》正副本;

7、曾获区县级以上(含区县级)荣誉称号的证件(复印件)。

第四条特级教师称号的授予

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评选为特级教师的,由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颁发特级教师证书,并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特级教师的优秀事迹,以推广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五条特级教师享受特级教师津贴,每人每月80元,退休后继续享受,数额不减。所需经费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第六条特级教师的职责

(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更新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为人师表,师德垂范。

(二)不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坚持教育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和解决办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工作,为广大教师作出榜样。在教学上发挥

示范作用,带动并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研究、改革和实验工作,形成以特级教师为核心的区县学科带头人群体。

(四)认真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文章,争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

(五)特级教师应对教育教学工作相对薄弱的学校给予支援。主要是帮助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具体项目和办法由市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

第七条特级教师的管理

(一)特级教师管理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

1、学校对特级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业务考绩档案,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特级教师考核结果输入区县中小学特级教师信息库,作为对特级教师奖惩、聘任市学科带头人的依据,并填写《上海市特级教师考核情况简表》,报市教委人事处。

3、市教委将区县上报的特级教师考核情况输入上海市特级教师信息库。同时加强对全市特级教师队伍的宏观管理。

(二)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特级教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支持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要积极为特级教师的学习提高和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方便。

1、选派有事业心、肯钻研的年轻教师与年龄较大而工作繁重的特级教师结对子,一方面协助特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参与总结、整理经验,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

2、建立特级教师考察学习制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特级教师进行考察学习,使特级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素质。适当的时候,由市教委牵头组织特级教师进行专业考察。

3、建立中小学特级教师联谊会,为特级教师创造信息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条件,促进中小学特级教师拥有的资源共享。

4、建立特级教师终身从教贡献奖。特级教师到达规定退休年龄时,必须递交一份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后撰写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的论著(包括专著、论文、经验总结或调查研究报告等),作为参加终身从教贡献奖评选的依据材料。

5、成立市特级教师讲师团。组织特级教师支援农村边远地区相对薄弱的学校,实行区县对口,定期轮换等制度。选派的特级教师由被支援学校聘为“导师”,加强对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

6、为进一步推广特级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市教委和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决定每两年编选出版一本《特级教师论文集》。

(三)特级教师退休年龄可延缓至男65周岁退休,女60周岁退休(本人要求在规定年龄退休的除外)。延缓退休的特级教师一般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四)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宜兼任过多的社会职务,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特级教师退休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可返聘继续从事教材编写、培养教师和其他有关工作。

(五)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市教育行政部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其特级教师称号,取消津贴。

1、在评选特级教师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2、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3、已不具备特级教师政治思想条件的;

(六)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市教育 行政部门备案,停发津贴。

1、未经组织同意出国一年以上不归者;

2、放松要求,不求上进,群众反映意见大的,经两次考核不合格,仍无 改进表现者;

3、不履行本职工作岗位职责,或擅自在校外进行有偿家教,经教育规劝不改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4、因其他原因停发工资者。

(七)特级教师调离中小学教育系统,其称号自行取消。取消、撤消称号后,与称号有关的待遇随即停止,由原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督促收回特级教师证书。

第八条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七年十月

第三篇:关于成立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兵劳社就发„2006‟14号

各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兵直有关单位:

为加快兵团高技能人才培养,满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更好地为职业技能竞赛、题库开发和教材编写等提供专业化服务。经研究决定成立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是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的指导工作机构。专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三名,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

张悦华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副主任委员:

多林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培训)处长黄国林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

房光进兵团高技能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委员:

成斌石河子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李小兵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裘祖旗石河子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郭常玉兵团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叶良民兵团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李琴一师阿拉尔市塔河种业研发中心 高级农艺师贾金录农七师农机服务站高级工程师叶敏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济师高原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讲师

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设置(见附件),办公室设在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具体承办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

1、指导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开展工作;

2、参与国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和兵团卷库的开发工作;

3、组织有关职业的师资和考评员培训工作;

4、参与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确定和技师职业资格的评审工作;

5、参与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

6、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交流宣传工作;

专家委员会对专家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任务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工作和研讨活动;同时根据工作需求不断补充专

家人选,充实专家队伍。

附件: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设置

二○○六年八月

附件:

兵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设置

一、农林牧渔业组(含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园艺、农产品加工等)

二、机械加工组(含机械和电力行业、锅炉、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自动化等)

三、建设交通组(含建筑、建材、装饰、交通运输等)

四、餐饮服务组(含宾馆、旅游、餐饮、食品加工、美容、美发、保健按摩等)

五、信息技术专家组(含电子商务、计算机、广播电视等)

六、管理专家组(含物业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

七、化工专家组(含塑料制品、石油化工、煤炭开采等)

八、纺织专家组(含轻工、纺织、服装等)

第四篇:关于印发《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11-03浏览次数:

关于印发《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沪人社专发(2009)45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办、局干部(人事)部门:

《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已于2009年12月7日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第33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制度,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2005年11月16日人事部令第6号)和《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沪府发[2003]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开招聘是指事业单位在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时,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或考核的方法,面向社会的选人用人行为。

第三条本市所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适用本办法。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执法类事业单位不适用本办法。第四条除下列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一)国家政策性安置的;

(二)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用的;

(三)涉密岗位的;

(四)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聘任用,并经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的。

第五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资格等条件择优聘用。

第六条公开招聘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七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监督管理。

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区(县)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由本单位行政领导和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组织,负责公开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规模小、人员少的事业单位,可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组建招聘工作组织,负责公开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第八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备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资格、技能等条件;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

第十条公开招聘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公告;

(三)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四)考试或考核;

(五)身体检查;

(六)考察;

(七)根据考试或考核、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人员;

(八)公示招聘结果;

(九)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第十一条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负责编制,内容一般包括:

(一)单位名称、核定编制数、实有人数;

(二)招聘岗位名称和数量;

(三)招聘范围、对象、基本条件;

(四)招聘方式(考试、考核内容和办法,以及时间安排)。

第十二条市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各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当公开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一般应载明:

(一)用人单位简介;

(二)招聘岗位、招聘职数及待遇;

(三)应聘条件;

(四)应聘办法;

(五)报名时间、地点、方法及报名材料;

(六)考试或考核的时间(时限)、方法、内容、范围;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招聘公告分别在市或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上发布。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各自网站或其他媒体向社会发布。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市属事业单位可由用人单位会同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区(县)所属事业单位,可由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会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第十五条应聘人员按报名要求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采取考试或考核的办法,考试科目或考核内容应根据行业、专业以及岗位的特点设置。

第十七条考试主要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笔试成绩原则上占考试总成绩比例不低于40%。

第十八条笔试根据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可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笔试主要测试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科目笔试主要测试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第十九条采取考试方法公开招聘的岗位,应根据笔试成绩,按照由高到低排列原则,一般以不低于招聘岗位总数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

第二十条面试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面试一般由用人单位及(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中区(县)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面试,一般由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会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考官由5至7人组成。面试应根据岗位实际需要,采取答辩、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第二十一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普通管理岗位人员,一般应组织参加公共科目的笔试。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应根据行业和专业特点,确定考试或考核方式。公开招聘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一般应采取考试的办法。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勤技能岗位人员,主要测试与岗位相适应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二十四条人事考试机构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服务平台,可以为事业单位招聘普通公共行政管理岗位和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岗位提供统一规范的考试服务。

事业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专业科目笔试,试题可以自主命题,也可以委托人事考试机构提供服务。

第二十五条采取考核办法公开招聘的岗位,可由用人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对应聘者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第五章体检与考察

第二十六条招聘岗位对身体条件有要求的,应当在招聘计划中说明,并在招聘公告上公布。第二十七条对通过考试或考核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对身体条件的要求,统一组织到本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第二十八条考察由用人单位组织实施,考察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并对应聘人员的报考资格进行复审。

第六章聘用

第二十九条根据考试或考核、体检和考察结果,经用人单位负责人集体研究,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

第三十条对拟聘人员应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天。公示有异议、影响聘用的,应根据查实的内容、结果确定是否聘用。

第三十一条经公示确定的拟聘人员,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与拟聘用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签订聘用合同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报批或备案。

第七章回避、监督与违纪处理

第三十二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也应当回避。

第三十三条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第三十四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及本办法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十五条严格公开招聘纪律。对有下列违反本办法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六)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

(七)违反本办法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办法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七条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八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诚信管理机制。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台及外国国籍人员,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第四十条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地区、本行业和本部门的公开招聘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五篇:上海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0903

【发布文号】沪劳保发[94]36号 【发布日期】1994-07-15 【生效日期】1994-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暂行办法

(1994年7月15日上海市劳动局、社会保险管理局、卫生

局印发沪劳保发(94)36号)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开展因工伤残、职业病和疾病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企业)。

本《暂行办法》所称的职工是指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其他职工。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区、县和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应根据本《暂行办法》建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劳动鉴定委员会)。

没有条件建立劳动鉴定委员会的企业,可委托已建立劳动鉴定委员会的企业进行鉴定,或直接送所在地的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

第四条 第四条 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

(一)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是鉴定职工劳动能力的权威机构。它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由同级劳动、社保、卫生、工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劳动鉴定委员会聘请有关医疗专家十至十五人组成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开展劳动能力技术鉴定工作。

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备案。

(二)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由行政领导、劳资、人事、医务、安全等部门和工会的负责人五至九人组成。日常工作由劳动(人事)工资部门或由单位指定部门负责处理。

第五条 第五条 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

(一)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法规规定。

2.对本企业非因工病、伤休假六个月以上的职工,根据劳动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鉴定标准》),定期进行劳动鉴定。其中因病连续停止工作一年以上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本人提出需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劳动鉴定案件报所在地的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审定。

3.对本企业负伤和患职业病的职工,根据医疗机构作出的医疗终结结论,向所在地的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申报职工致残等级。

4.根据鉴定结论提出试工、复工、安排适当工作、退休、退职、退岗或继续休养的意见,对其中需办理提前退休、退职的,由企业按规定报有关部门批准。

5.呈报本企业的非因工负伤或因病致残的疑难、争议案件。

6.收集整理职工工伤事故和健康状况的有关材料,立卷存档,妥善保管。

(二)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法规规定。

2.检查指导本地区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工作。

3.根据《鉴定标准》对下列案件作出鉴定结论:

(1)审定本地区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的职工因工负伤、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鉴定案件。

(2)审定本地区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的职工非因工负伤或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鉴定案件。

(3)受理本地区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的职工非因工负伤或因病致残的疑难、争议案件。

4.向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本地区的疑难、争议案件。

5.按季向市劳动鉴定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

(三)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法规规定,并根据规定提出修订补充本市劳动鉴定工作办法和《鉴定标准》。

2.指导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工作,检查、督促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有关劳动鉴定工作的法规、规章、规定。总结推广开展劳动鉴定工作的先进经验。

3.受理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呈报的疑难、争议案件,并根据《鉴定标准》作出终审鉴定。

第六条 第六条 鉴定程序

(一)因工负伤、职业病致残鉴定:

1.通知需要鉴定的职工填写《伤病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表》(下称《鉴定表》)一式三份,按要求到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

2.医院应组织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检查,并将职工主要病情填入《鉴定表》,由检查医师签名,科主任或科负责人审核签名,门诊办公室盖章后,连同送检的原始材料一并送回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医院在诊断中,如遇疑难病或医技力量不足时应邀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或按转诊关系转上级医院检查。

3.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根据指定医院作出的医疗终结结论按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

(一)3办理。4.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标准》作出鉴定结论,由企业按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

(一)4办理。

(二)非因工负伤或因病致残鉴定:

1.因病连续停止工作一年以上(附医院证明)要求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鉴定的职工,应由本人向所在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鉴定表》一式三份,按要求到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

2.医院应根据本条

(一)2的要求履行检查职责。

3.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根据指定医院作出的医疗终结结论,按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

(一)2办理。

4.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标准》作出鉴定结论,由企业按照本《暂行办法》第五条

(一)4办理。

(三)企业呈报材料应包括:

1.《鉴定表》和企业申报职工致残等级报告。

2.因工伤残者,提供原始事故报告、现场记录、有关部门处理结论、原始病历、历次诊断治疗结论、X光片、各种检验单据、证明书等。

3.职业病患者,须由职业病专业医疗机构提供职业病史证明材料和职业病诊断的结论。

4.精神病患者,除提供相应的全部医疗诊断材料外,还需提供二年以上病史证明,精神病院出具的诊断结论。

5.因病伤残者,应提供完整病史,所患疾病或负伤的医疗诊断结论。

6.因交通事故受伤者,除应提供有关诊断材料外,还应提供公安交警部门确定的事故责任结论证明。

(四)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劳动鉴定案件后,认为送审案件材料不全或情节不清的,可责成报送企业补充材料或对有关事实情节进行复查。认为需要进行医疗复查的,可根据病情指定医疗机构限时复查,复查结论由指定的医疗机构直接送回委托复查的劳动鉴定委员会。

(五)对事实清楚和材料齐全的案件,由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将职工伤病残原因及程度填入《鉴定表》,由直接参与鉴定的主任医师签名,技术鉴定组集体作出鉴定结论,经劳动鉴定委员会审核加盖劳动鉴定委员会印章后,视为有效结论。鉴定结论一般应在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

第七条 第七条 被鉴定人或企业对劳动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均由单位转送。

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八条 第八条 需进行劳动鉴定的伤病残职工,如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鉴定。对于经鉴定确定为已恢复劳动能力而不上班或不服从工作分配的职工,其所在企业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第九条 企业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安排伤、病、残职工进行劳动鉴定的,伤、病、残职工可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核实后,责成企业按有关规定安排职工进行劳动鉴定。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劳动鉴定案件所需费用,应由企业负担。被鉴定人提出重新鉴定的,由被鉴定人在提出申请时预付。如重新鉴定的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不符,则所需费用由所在企业负担;如重新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相符,所需费用从被鉴定人的预付款中扣除。企业提出重新鉴定的,不论鉴定结果如何,所需费用均由企业负担。企业负担的鉴定,检查等一切费用,在职工福利基金科目内列支。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劳动鉴定的收费标准,由市劳动局报市财政局和市物价局核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应每年将收到的鉴定费总额的10%上缴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用以组织区、县鉴定委员会活动和市鉴定委员会的经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从事劳动鉴定工作的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严禁以权谋私,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