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读书的六种目的取向
丁学良
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去读书;第六种,是关于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而读书。
某某编辑好几次非常诚恳地请我写写如何读书。我到现在都没写,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邀请不大接受,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我是对这个邀请太重视了,太看重了。英文来讲,value it too much了,给予太高的价值了。因此,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写。
编辑提出的问题呢,没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你读过的书中间,你认为哪些书非常好,值得向大学生们做推荐。仅仅这个问题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就是说在给出书名之前,就要花出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为什么呢?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根据我观察的身边人读书的情况,我至少可以这么说,在今天,在现时代,读书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目的。有些书,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怎么读,该不该推荐,不仅仅取决于这个推荐者本人,更切近的、更相关的是他的读书的目的,而这个读书的目的,我刚才讲,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
多重的目的,在我本人身上吧,我就可以诚恳地告诉读者,就是我读书,从懂事开始以后,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所谓的读书,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种目的的取向:
专业的阅读实用的阅读
第一种,出于学习一种知识。这个知识本身,当然,它同我本人的专业—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做教授、做研究工作相关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的眼光看来那些非常重要的知识。在这个为了寻取知识的目的之下,我能给你一系列的书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本人以前在国内学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海外学习的专业又不同,那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在这三个不一样的大的专业领域里边,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我必须读,如果不读,我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边,就可能被人认为是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这是不行的,对不对?所以在我这个专业里边,在我看来属于基本的知识,比如政治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知识,包括跟中国相关的,也包括跟中国不直接相关的,跟东亚、跟美国、跟前苏联和东欧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知识性研究成果,我要读。这就是第一类,为了寻求知识而读的书,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读的那些非常重要的书。
密切相关的还有第二类,这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工具的水平上讲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要读的书。技能和知识之间有很大差别,举个很简单例子,如果说,你要学电脑,如果你
不是把电脑当作一种专业,电脑只是你工作时候的一个手段,你写东西也好,寻找资料也好,有关的技能你得学。又比如说假如你是一个做社会调查社会研究的,统计方面的技能你也要学。为了学习这些技能,你得读一些书。放在一个更具体的意义上吧,有些人想学会怎么样烹饪烹调,烹调方面的书你要去读。当然对我这样一个人来说,技能方面的东西不需要学太多,因为我谋生的手段主要不是取决于这些技能。这些技能是非常辅助性的。所以这方面的书要读,但是不需要读得太多,不需要读得太系统,也不需要读得太深。只是需要用哪些东西的时候,暂时不太熟悉的事情的读一读,学到这种技能以后,其他东西跟它相关的就用不着管它了。所以第二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技能,一种纯粹工具性目的的读书。
为了好奇心、为了情感的阅读
第三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知识上的好奇。当然,每个人的好奇心程度不一样,我呢,自己从小就很好奇,到现在还很好奇。小时候书很少,只要弄到一本书,嘿,你看看,只要有一点点有意思的东西,就要抓住那个机会看看,满足一种好奇心。以后年龄大了,书店有更多的书卖了,翻译过来的书更多了,好奇心呢,虽然也在增长,但是你能够纯粹为了好奇而读书的时间比例越来越小,因为有其他越来越多的事情,我刚才所讲的,你前两种读书的量随着年纪的增大在增大,特别是第一种,是吧?但纯粹为了好奇心而读的书是有的,你比如说,我直到现在为止,对于所有最重大的最前沿的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东西保持浓烈的兴趣,当然,非常深奥的天文学、宇宙学的东西像我这样数学水平的读者是读不懂的,但是,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宇宙的起源,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非常本源性的跟宇宙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相关的问题,我非常感兴趣,为了这些兴趣,我就经常来读一读。这些东西呢,大家都知道,20世纪最有名的那些科学家——像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买了很多,只要在英文的报纸杂志看到一个对这些人的非常重要的采访,我也会去很认真地看,想知道有什么样的最新发现。这是属于为好奇而读书。纯粹为了好奇读书呢,还有一个就是跟考古有关。重大的,不管是中国的文明也好,非洲的文明也好,还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好,我只要有点时间,碰上一个好东西,我都会好好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放不下来,除非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忍痛放下来。这方面我也买了不少。这就是为了好奇心而读书。为了好奇心读书很重要,它会使你的知识面不是停留在你的专业的固定的领域里,更重要的,它能给你比知识更高层次上面的那种眼界的和想象力的刺激启发,给你打开在你学习的专业里边看不见的那些可能性,那些门,那些窗户,那些远景。我觉得一个人一定不管你多忙,不管你学的专业中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么繁重,一个人要保持好奇心。只有有好奇心,你才会东边看看,西边看看,在具体的意义上跟你的专业,跟你所作的工作不相关,但是有时候会忽然地,给你某种刺激性地,一下在你脑海里边闪过很细的一道光,而这道光呢,对你的启迪意义会是非常革命性的,刷新了你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你自己以为想明白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一个view,一个perspective。这是为好奇心而读书,这是第三个。
读书的第四个目的,或者第四个取向,是什么呢?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感的、情绪的驱动而读书。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不是写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有时候去读文学性的东西,读小说,读诗歌,主要是为了一种情绪的、感情的需要来读,是吧?我想必须承认,像这种为感情和情绪而去读书的这个情况,在年纪越小的时候越是强烈,而那个时候可能读得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很多人在回忆自己读书的时候,干什么呢?你拿个课本要考试,那么多重要的东西,你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你准备这个考试,准备那个考试,准备这个课堂作业,准备那个课堂作业,但你自己心不在那个上面,你手里拿了一本《水浒》,拿了一本《西游记》,拿了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拿了一本《基督山恩仇记》、《三剑客》,然后你放不下来,我想这就是一种情绪或意绪上的、感情方面的需要。这是第四个目的。
寻求意义和寻求榜样的阅读
第五个目的的读书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寻求意义。这个寻求意义在西方来讲,大部分人可能就是找他所信服的那种宗教的圣书,hollybook。你是基督徒,那么对你来讲一部《圣经》就是一部hollybook;你是一个伊斯兰教徒,那么对你来讲,《可兰经》就是一部hollybook;你是一个犹太教信徒,《圣经》中的《旧约》就是你的hollybook。那么对我们这样的中国人,在这方面跟西方人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人大部分人可能是不信教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反对宗教,不是的,就是因为你成长的整个的经验使得你到现在为止没有信一种宗教。但对我这样一个人来说,像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一个宗教教徒,但是我对伟大的宗教是很尊重的,因为这些伟大的宗教在人类社会里边能够延续上千年、几千年,经历过那么多世事的变化,而始终能够对千百万、上亿、十多亿的人有那么强烈的召唤力的话,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我不是一个教徒,但是有时候为寻求一种意义,我也会翻翻跟宗教相关的hollytext,神圣读本。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中国人在历史上有组织的宗教观念比西方人淡泊得多,但有时候为了寻求意义我还会看其他一些书。举个例子吧,人们的意义会通过对超验的目标的追寻来获得教益,也会从现世的、俗世的事情的追寻,来获得意义。举个例子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很多西方的知识分子和很多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很多革命的书籍中间找到他的终极意义,在这里边找到他所寻求的“活着是为什么”,“我这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要追求的超出我个人生命、个人存在的那个至高无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很多人找到的是革命经典,在革命经典中还有些人找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对不对?你不要忘记这一点。恩格斯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或者《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基督徒来讲,终极生活的意义和一切意义的来源是《圣经》,而对革命的人们来讲,他就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去找,这就是读书要寻求一种意义。
我现在已经讲了几个目标,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在我就是读一些小说、诗歌等文学性的东西;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去读书。现在我已讲了五种。对吧?在我看来还有第六种读书的目的,跟第五种有些关联,就是人,特别是青少年,要找得具体的real model,就是榜样,生活的典范吧,从这里得到启发,得到教益,是关于青年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的,该怎么样使自己成长的步子迈得是正确的、坚定的、一步一步的、向前向上的。这种读书目的跟第五种有关系,但不是完全一样。第五种,寻求价值上来讲,随着一个人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要求越来越强烈,有些东西,他无法以他自己的有限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生活经验来解释,他觉得还不够,他要找一种更高的、超验的,一种天上的、神性的根源去解释。刚才讲了,这最后一种呢,人生怎么走,人生怎么设计,怎么奋斗,倒是年纪越轻,越有这样的目的,这样的需要。那时候他的过去很短,而他的未来很长,他未来像爬梯子一样的,脚往哪儿迈,不能踏空。要把最后一种读书,就是为了人生的成长方面的目的的读书,跟寻求宗教的价值读书相比,前一种宗教的寻求是超验的、彼世的、天上的、后世的等等,最后一种读书是此生的、此世的、尘世世界的、滚滚红尘的(这里好像有点贬义了)。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怎样塑造你的个人,塑造你的生活,你怎么样运用你的性格,锤炼你的意志,面对挑战怎么办,面对困难怎么办,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就是我所谓的第六种目的的读书。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针对每种读书,我都能推荐出来几本、十几本、二十几本甚至更多的在我看来很值得读甚至可以说必须要读得书。这样一来,你看,你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我没办法以一种同样简单的办法来回答你,因为你的问题中包含着深层的含义,太多层了,太多面了。所以我能够回答你问题之前,我必须作这样的区分。只有我首先明了了你读书寻求的是哪一种目的,在这样一种目的相关的意义上我来给你推荐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书。那个写书的作者也很明白,他的书是为什么目的而写,不同的书是为不同的目的而写。这些为不同的目的而写的书是没办法比的。你比如说有一本书是讲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另一本是张爱玲的小说,这两本书怎么比?没办法比。因为前一本书,你做这个工作,你不懂电脑干不下去,你必须读,不读你没饭碗,工作要受影响。后一本书呢,不影响你饭碗,但影响你的情绪或感情,半夜三更你睡不着觉都要起来读,对不对?一边读,一边淌眼泪,一边感叹。像以前所讲的,有人读《红楼梦》读得想自杀,那这样对你谋生方面没有影响,但是影响你整个的感情生活,你的心灵世界。
简要地讲,我要给你的版写一篇,在把书单子拉出来之前,我必须把这一部分给读者讲清楚,就是读书的目的。在目的的图景已经比较清楚地分类的情况下我才能够推荐一些书,或者讲讲我自己读书的体会。我会讲几本书,比如第一次我会讲几本书,可能,这几本书我读过了几年了,甚至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了,到今天为止,对我还有那种不可忘怀的,无法淡忘的那种深刻的影响、强烈的影响,以至于眼睛闭起来我就会想到我当年读那本书时候的情景、感受。我现在讲到这一步,如果你非常想知道我要推荐哪些书,劳驾你,缓一个工夫,把读书的六种目的、六种目的的取向你先整理一下发表出来。这是头等重要的。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读书取向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学生读书取向的调查研究
2008级六班 人员介绍:
指导老师——王珍
组长——温沛雨
组员——任冠蒲、张雪涛、张春雷、张璞汝、闵胜赞、赵伟鹏、张行、王岳课题——中学生读书取向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的主导科目——语文 政治
课题研究设计的非主导项目——数学 其他
研究目的:
读书是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标中也有要求,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书的内容和种类也多种多样,高中学生读书也有不同的读书习惯和取向,我们针对高中学生读书的选择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
1、通过调查高中生读书状况,分析文化现状,进行反思总结,概括教育的得与失,为进一步提高文化修养,全面发展提供意见。
2、通过这次调查的机会,更好地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为校园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读好书!
研究意义:
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对书追求。作为存在上千年的传播文化的媒介,书,在现在遇到了这样的窘境,不能不令人思考,通过这次研究调查,我们就是要唤醒人们对书的重视,激起人们对书的兴趣,重建书的文化。
调查内容:
1、全面了解中学生读书现状
2、对书店的图书种类样式进行调查
3、对图书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方法:
1、首先让小组全体成员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步骤等。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出一套可行细致的实施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具体任务。
2、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向微机老师请教上网的方法和技术,并同时搜寻好的网站资料。在网上通过QQ,BBS等对网民进行调查。
3、编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分成三个小组,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调查活动,每组负责一个级部的调查和数据统计。
4、调查结果汇总,集体分析研究。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完成了调查任务。在汇总了各组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完成了调查统计总数据表。并且要求每个同学在参与调查活动实践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个数据和谈谈调查活动中的感受,写出书面材料。
人员安排:
王老师—综合指导
任冠蒲、温沛雨—组织安排、写作
张雪涛、张春雷—外联
闵胜赞—设计调查问卷
赵伟鹏—访谈、发放调查问卷
张行、王岳—统计处理调查结果
温沛雨—后勤处理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大家都对这一主题有很大的兴趣,而且有能力完成各项任务,调查的积极性很高,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物质条件:可以利用家庭电脑、学校微机室、学校图书馆等等进行调查。
时间条件:利用每周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和课间、中午和晚饭时间。
预期效果:
①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调查问卷,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 根据调查结果,让我们对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取向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今后我们的阅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③ 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对同学们的阅读活动更好的知道,让同学们既能有很高的阅读兴趣,又能在阅读中获得可能多的知识。
第三篇:班级读书目标书
接山中心小学
班级读书目标书
一、指导思想:
细水长流,汇成大海。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围绕建设“书香班级”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
二、读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尊严感。
三、读书口号: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
四、活动设想: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合理推荐阅读书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新课标读书要求,合理向学生推荐每学期的重点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建议各类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家长会,让家长知晓,让学生明白。
(二)拓展阅读层面
1、开发教室阅读资源
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捐三本书,多多益善。把所捐书目分类摆放,同名书目只保留5本,鼓励学生多捐献名家名作,对捐献书目多的学生进行奖励。制定借阅制度,选出图书管理员。
2、建立好书交换站
第一个交换站:小组内交换,选定组长,经常交换读到的好书。小组长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后进生
接山中心小学要进行帮扶。
第二个交换站:班级内交换站,结合读书拉力赛活动,让读书多的学生不定时的向全班推荐好书,渲染读好书的氛围。
(三)、加强阅读指导
1、上好两节阅读课,星期三的两节大阅读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处理好精读和粗读的关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
2、在家长会上,通过展示亲子阅读案例,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四)积极组织读书活动
1、同读一本书活动:统一借阅相关书籍,搞同读一本书活动。借阅全县大阅读推荐的一本书,上好阅读课。
2、组织读书拉力赛活动,制定比赛规则,通过家长会让家长知晓,让学生明白,调动家长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进行“读书之星”的评比活动。对多读书,会读书的孩子,在家长会进行表彰奖励。
3、组织小型、即时性活动。开展一次读书演讲比赛、经典篇章诵读、读后感交流活动和亲子阅读活动。
五、总结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来说,搞班级读书活动是我兴趣所在。我想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及时总结中提升自我,走出特色。我将在不断地书写中把这项活动推向深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在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将在读书中求得知识,明了事理,学会做人。
三年级一班 二〇一六年三月
第四篇:现代中国文学阅 读书 目
《现代中国文学阅 读书 目》
(1)郭沫若《新华颂》《驼驼》《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郭沫若全集:文学编》
(2)茅盾《夜读偶记》、《茅盾全集》、巴金《团圆》《巴金随想录》《巴金全集》
(3)老舍《龙须沟》《茶馆》《老舍全集》、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4)曹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冰心小说散文选》、《叶圣陶全集》
(5)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牛棚小品》、杜鹏程《保卫延安》《在和平的日子里》
(6)《赵树理小说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峻青《黎明的河边》
(7)欧阳山《三家巷》、孙犁《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王愿坚《党费》
(8)柳青《创业史》《铜墙铁壁》、周立波《山乡巨变》
(9)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刘知侠《铁道游击队》
(10)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刘流《烈火金钢》、(11)浩然《艳阳天》、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12)姚雪垠《李自成》、金庸《天龙八部》等、(13)新时期第1—7届“茅盾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31部(另见书目)。
(14)郭小川《致青年公民》《郭小川诗选》、李季《菊花石》《杨高传》
(15)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16)闻捷《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艾青《礁石》《鱼化石》《盆景》《光的赞歌》、(17)绿原、牛汉等“七月”诗人《白色花》,穆旦、辛笛、郑敏等“九叶”诗人的诗
(18)流沙河《草木篇》《还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诗集》、雷抒雁《小草在歌唱》、(19)舒婷、顾城、江河、杨炼、食指、王家新、翟永明、于坚、韩东、海子等人的诗歌
(20)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散文选》、秦牧《长河浪花集》、邓拓《燕山夜话》、(21)郭风《叶笛集》、《吴伯萧散文集》、李若冰《柴达木手记》、(22)巴金、丁玲、杨绛、余秋雨、贾平凹等人的散文
(23)话剧《万水千山》《雷锋》《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陈毅市长》等
(24)歌剧《刘三姐》、《江姐》、《红珊瑚》、《洪湖赤卫队》等
(25)昆剧《十五贯》京剧《海瑞罢官》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豫剧《朝阳沟》
秦腔《游龟山》《火焰驹》眉胡戏《梁秋燕》等
(26)电影《董存瑞》《早春二月》《西安事变》《红高梁》《黄土地》《良家妇女》等
第五篇:丁学良谈读书的六种目的
丁学良谈读书的六种目的某某编辑好几次非常诚恳地请我写写如何读书。我到现在都没写,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邀请不大接受,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我是对这个邀请太重视了,太看重了。英文来讲,value it too much了,给予太高的价值了。因此,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写。
编辑提出的问题呢,没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你读过的书中间,你认为哪些书非常好,值得向大学生们做推荐。仅仅这个问题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就是说在给出书名之前,就要花出很多很多时间来回答。为什么呢?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根据我观察的身边人读书的情况,我至少可以这么说,在今天,在现时代,读书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目的。有些书,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怎么读,该不该推荐,不仅仅取决于这个推荐者本人,更切近的、更相关的是他的读书的目的,而这个读书的目的,我刚才讲,是多重的,不是单一的。
多重的目的,在我本人身上吧,我就可以诚恳地告诉读者,就是我读书,从懂事开始以后,这么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国外读书,读中文的,读英文的,所谓的读书,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种目的的取向:
专业的阅读 实用的阅读
第一种,出于学习一种知识。这个知识本身,当然,它同我本人的专业——无论是我做学生时选取的专业,还是毕业以后做教授、做研究工作相关的专业——在这个专业的眼光看来那些非常重要的知识。在这个为了寻取知识的目的之下,我能给你一系列的书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本人以前在国内学的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到海外学习的专业又不同,那么,至少到现在为止,在这三个不一样的大的专业领域里边,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我必须读,如果不读,我在这个专业领域里边,就可能被人认为是在知识上有很多基本的、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空白点。这是不行的,对不对?所以在我这个专业里边,在我看来属于基本的知识,比如政治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知识,包括跟中国相关的,也包括跟中国不直接相关的,跟东亚、跟美国、跟前苏联和东欧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知识性研究成果,我要读。这就是第一类,为了寻求知识而读的书,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读的那些非常重要的书。密切相关的还有第二类,这是在一个更具体的工具的水平上讲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要读的书。技能和知识之间有很大差别,举个很简单例子,如果说,你要学电脑,如果你不是把电脑当作一种专业,电脑只是你工作时候的一个手段,你写东西也好,寻找资料也好,有关的技能你得学。又比如说假如你是一个做社会调查社会研究的,统计方面的技能你也要学。为了学习这些技能,你得读一些书。放在一个更具体的意义上吧,有些人想学会怎么样烹饪烹调,烹调方面的书你要去读。当然对我这样一个人来说,技能方面的东西不需要学太多,因为我谋生的手段主要不是取决于这些技能。这些技能是非常辅助性的。所以这方面的书要读,但是不需要读得太多,不需要读得太系统,也不需要读得太深。只是需要用哪些东西的时候,暂时不太熟悉的事情的读一读,学到这种技能以后,其他东西跟它相关的就用不着管它了。所以第二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技能,一种纯粹工具性目的的读书。为了好奇心、为了情感的阅读
第三种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知识上的好奇。当然,每个人的好奇心程度不一样,我呢,自己从小就很好奇,到现在还很好奇。小时候书很少,只要弄到一本书,嘿,你看看,只要有一点点有意思的东西,就要抓住那个机会看看,满足一种好奇心。以后年龄大了,书店有更多的书卖了,翻译过来的书更多了,好奇心呢,虽然也在增长,但是你能够纯粹为了好奇而读书的时间比例越来越小,因为有其他越来越多的事情,我刚才所讲的,你前两种读书的量随着年纪的增大在增大,特别是第一种,是吧?但纯粹为了好奇心而读的书是有的,你比如说,我直到现在为止,对于所有最重大的最前沿的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东西保持浓烈的兴趣,当然,非常深奥的天文学、宇宙学的东西像我这样数学水平的读者是读不懂的,但是,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宇宙的起源,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非常本源性的跟宇宙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相关的问题,我非常感兴趣,为了这些兴趣,我就经常来读一读。这些东西呢,大家都知道,20世纪最有名的那些科学家——像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买了很多,只要在英文的报纸杂志看到一个对这些人的非常重要的采访,我也会去很认真地看,想知道有什么样的最新发现。这是属于为好奇而读书。纯粹为了好奇读书呢,还有一个就是跟考古有关。重大的,不管是中国的文明也好,非洲的文明也好,还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也好,我只要有点时间,碰上一个好东西,我都会好好读,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放不下来,除非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忍痛放下来。这方面我也买了不少。这就是为了好奇心而读书。为了好奇心读书很重要,它会使你的知识面不是停留在你的专业的固定的领域里,更重要的,它能给你比知识更高层次上面的那种眼界的和想象力的刺激启发,给你打开在你学习的专业里边看不见的那些可能性,那些门,那些窗户,那些远景。我觉得一个人一定不管你多忙,不管你学的专业中压力有多大,工作有多么繁重,一个人要保持好奇心。只有有好奇心,你才会东边看看,西边看看,在具体的意义上跟你的专业,跟你所作的工作不相关,但是有时候会忽然地,给你某种刺激性地,一下在你脑海里边闪过很细的一道光,而这道光呢,对你的启迪意义会是非常革命性的,刷新了你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你自己以为想明白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一个view,一个perspective。这是为好奇心而读书,这是第三个。
读书的第四个目的,或者第四个取向,是什么呢?是出于一种感情的、情感的、情绪的驱动而读书。
像我们这样,不是写小说,不是写诗歌,不是做艺术的人,有时候去读文学性的东西,读小说,读诗歌,主要是为了一种情绪的、感情的需要来读,是吧?我想必须承认,像这种为感情和情绪而去读书的这个情况,在年纪越小的时候越是强烈,而那个时候可能读得越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很多人在回忆自己读书的时候,干什么呢?你拿个课本要考试,那么多重要的东西,你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你准备这个考试,准备那个考试,准备这个课堂作业,准备那个课堂作业,但你自己心不在那个上面,你手里拿了一本《水浒》,拿了一本《西游记》,拿了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拿了一本《基督山恩仇记》、《三剑客》,然后你放不下来,我想这就是一种情绪或意绪上的、感情方面的需要。这是第四个目的。
寻求意义和寻求榜样的阅读
第五个目的的读书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寻求意义。这个寻求意义在西方来讲,大部分人可能就是找他所信服的那种宗教的圣书,hollybook。你是基督徒,那么对你来讲一部《圣经》就是一部holly book;你是一个伊斯兰教徒,那么对你来讲,《可兰经》就是一部holly book;你是一个犹太教信徒,《圣经》中的《旧约》就是你的holly book。那么对我们这样的中国人,在这方面跟西方人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人大部分人可能是不信教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反对宗教,不是的,就是因为你成长的整个的经验使得你到现在为止没有信一种宗教。但对我这样一个人来说,像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一个宗教教徒,但是我对伟大的宗教是很尊重的,因为这些伟大的宗教在人类社会里边能够延续上千年、几千年,经历过那么
多世事的变化,而始终能够对千百万、上亿、十多亿的人有那么强烈的召唤力的话,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我不是一个教徒,但是有时候为寻求一种意义,我也会翻翻跟宗教相关的holly text,神圣读本。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讲,中国人在历史上有组织的宗教观念比西方人淡泊得多,但有时候为了寻求意义我还会看其他一些书。举个例子吧,人们的意义会通过对超验的目标的追寻来获得教益,也会从现世的、俗世的事情的追寻,来获得意义。举个例子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很多西方的知识分子和很多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很多革命的书籍中间找到他的终极意义,在这里边找到他所寻求的“活着是为什么”,“我这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要追求的超出我个人生命、个人存在的那个至高无上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很多人找到的是革命经典,在革命经典中还有些人找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对不对?你不要忘记这一点。恩格斯就讲过,《共产党宣言》或者《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基督徒来讲,终极生活的意义和一切意义的来源是《圣经》,而对革命的人们来讲,他就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去找,这就是读书要寻求一种意义。
我现在已经讲了几个目标,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在我就是读一些小说、诗歌等文学性的东西;第五种,为了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最高的、终极意义上的价值目标而去读书。现在我已讲了五种。对吧?在我看来还有第六种读书的目的,跟第五种有些关联,就是人,特别是青少年,要找得具体的realmodel,就是榜样,生活的典范吧,从这里得到启发,得到教益,是关于青年人该怎么样奋斗,该怎么样向上的,该怎么样使自己成长的步子迈得是正确的、坚定的、一步一步的、向前向上的。这种读书目的跟第五种有关系,但不是完全一样。第五种,寻求价值上来讲,随着一个人年龄越来越大,这方面要求越来越强烈,有些东西,他无法以他自己的有限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生活经验来解释,他觉得还不够,他要找一种更高的、超验的,一种天上的、神性的根源去解释。刚才讲了,这最后一种呢,人生怎么走,人生怎么设计,怎么奋斗,倒是年纪越轻,越有这样的目的,这样的需要。那时候他的过去很短,而他的未来很长,他未来像爬梯子一样的,脚往哪儿迈,不能踏空。要把最后一种读书,就是为了人生的成长方面的目的的读书,跟寻求宗教的价值读书相比,前一种宗教的寻求是超验的、彼世的、天上的、后世的等等,最后一种读书是此生的、此世的、尘世世界的、滚滚红尘的(这里好像有点贬义了)。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怎样塑造你的个人,塑造你的生活,你怎么样运用你的性格,锤炼你的意志,面对挑战怎么办,面对困难怎么办,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就是我所谓的第六种目的的读书。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针对每种读书,我都能推荐出来几本、十几本、二十几本甚至更多的在我看来很值得读甚至可以说必须要读得书。这样一来,你看,你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我没办法以一种同样简单的办法来回答你,因为你的问题中包含着深层的含义,太多层了,太多面了。所以我能够回答你问题之前,我必须作这样的区分。只有我首先明了了你读书寻求的是哪一种目的,在这样一种目的相关的意义上我来给你推荐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书。那个写书的作者也很明白,他的书是为什么目的而写,不同的书是为不同的目的而写。这些为不同的目的而写的书是没办法比的。你比如说有一本书是讲怎样运用电脑软件,另一本是张爱玲的小说,这两本书怎么比?没办法比。因为前一本书,你做这个工作,你不懂电脑干不下去,你必须读,不读你没饭碗,工作要受影响。后一本书呢,不影响你饭碗,但影响你的情
绪或感情,半夜三更你睡不着觉都要起来读,对不对?一边读,一边淌眼泪,一边感叹。像以前所讲的,有人读《红楼梦》读得想自杀,那这样对你谋生方面没有影响,但是影响你整个的感情生活,你的心灵世界。
简要地讲,我要给你的版写一篇,在把书单子拉出来之前,我必须把这一部分给读者讲清楚,就是读书的目的。在目的的图景已经比较清楚地分类的情况下我才能够推荐一些书,或者讲讲我自己读书的体会。我会讲几本书,比如第一次我会讲几本书,可能,这几本书我读过了几年了,甚至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了,到今天为止,对我还有那种不可忘怀的,无法淡忘的那种深刻的影响、强烈的影响,以至于眼睛闭起来我就会想到我当年读那本书时候的情景、感受。我现在讲到这一步,如果你非常想知道我要推荐哪些书,劳驾你,缓一个工夫,把读书的六种目的、六种目的的取向你先整理一下发表出来。这是头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