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共5篇)

时间:2019-05-14 13: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税收的监督职能,与其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职能一样,同属于税收的固有职能,在整个税收活动中,组织收入是动力,调节经济是导向,监督管理则是保证。三大职能综合发挥作用,才能使税收活动正常开展。为此在税务管理中,必须自觉地充分发挥税收监督应有的作用。

一、从税收监督的内容和对象来看税收监督的作用。

1、保证税收政策和税务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涵养,扩大税源。了解税源情况及其变化趋势,随时判断现行税制能否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的原理,考察税制与经济基础是否适应,包括国民经济的规格、发展速度、综合平衡状况、经济效益水平以及运行的正常与否等。监督的重点是:税收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和结构,税收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税收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国家、企业、个人的三者利益,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等重大比例关系,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行业、产品结构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各个方面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等。

税收机关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如 1

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辅导、税款征收、纳税检查等管理活动,税收就能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同时,还可以通过税务部门自身的计划、会计、统计核算所反映的情况,随时掌握各种确切的经济信息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同时还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和可靠的依据。

2、保证征收管理的严密和深入。

实现税收征管规范化,提高征管质量,税源户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机关报的征管模式强调的是“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弱化了管理职能,使税务机关对税源户的日常稽查处于缺位状态。为了保证征收管理的严密和深化,一是要坚持异常申报质询制度,发出《异常申报企业质询函》。二是科学管理,以票控税。三是加强审核和证章管理。四是严肃税收纪律,坚持依法治税。

二、从税收监督的形式来看税收监督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自从税收监督职能伴随税收产生以来,从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地实施税收监督,形式多种多样,难以列举。但要充分发挥税收监督应有的作用,覆盖监督对象和范围中所有应该监督的内容,做到严密、及时、准确、有效,并便于实际操作,必须不断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税收监督的形式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按监督的时序来分:

①事前监督:指在税收活动中,某一程序之前实施的监督。如建立就税制或改革税制之前进行的调查和试点;每一轮征收前对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调查和测算;预测收入变化趋势的税源调查和分析等。

②事中监督:指在税收活动中,某一程序正在进行时实施的监督。如在某一税种征收过程中,为保证及时入库对纳税人资金情况的了解,入加期间对缴款书回执联的消号以核实进度和纠正差错,当期税收收入能否完成的估计或预测,以及对流动税款征收中的查验等。

③事后监督:指在税收活动中,在完成某一程序后实施的监督。如对某一税种征收后的负担检查、政策检查和违章检查及信息反馈;税收会计、统计对某一期征收结果的核算,分析与反馈,对税务干部德、能、勤、绩的定期考核和奖惩等。

2、按监督的方式来分:

(1)调查监督: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可适用于全部税收活动中每一程序事前、事中和事后。所有对监督对象进行的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和分析,以取得需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从而产生监督作用,都居于调查监督。

(2)计划监督:即便于掌握和检查进度和质量,又便于进行监控和考核。

(3)检查监督:根据税法和法律规定,对监督对象,包括一切纳税人、各级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以及涉及税收活动的知情人(法人和自然人)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检查。监督对象必须依法提供必要的情况、资料、数据和信息。

(4)核算监督:税法、企业法、企业财务通则、会计法、成本法等法令和有关制度对各类纳税人与各税征税对象规定的核算程序及其标准,和国家对税务部门规定的计划、会计、统计和票证等核算、分析和征收结果的工作规范,都属于核算监督形式。

(5)制度监督:根据税种管理、征收管理和行政管理有关法令和规定,分别对纳税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引导,制约和考核。如对纳税人规定的税务登记、纳税鉴定、上门申报、帐证管理、征前辅导及违章处理等制度;对税务机关和人员规定的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工作守则、廉政建设、业务培训等制度。

(6)审计监督:按照国家审计法、税法和其它有关规定,由税务部门和人员对纳税人进行的审计,税务部门对本身或下级征税情况和行政财务的内部审计以及审计部门对税务部门的审计,均可根据具体投机倒把分别按现场审计或案头审计方式进行。

(7)舆论监督:通过宣传媒介,教育手段或公开办税等制度,发动协税、护税人员和广大群众对征纳双方可能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进

行舆论监督和举报活动,并提供可靠的线索、资料证据。

(8)监察监督:由税务部门本身或上级税务部门的监察机构,以及国家的专业监察部门,分别或共同对税务部门及其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的规范监察,以防止、发现、纠正和处理税务执法中的违法违纪问题,挽回损失并取得教育效果。

(9)司法监督:依法对征纳双方税务纠纷的调查和调整;如对核税申请复议的受理与复查、纠正;司法部门对征税人或纳税人发生的违法乱纪案件依法立案、侦察、传讯和判决等;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联合成立的治安办公室对偷漏税案件得到了有力的打击和遏止。

(10)条约监督:在涉外税收或国际税收业务中,由有关国各方缔结税收条约或协定,据以监督缔约国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正确处理,同时防止、揭发和及时处理国际逃税和避税问题。

三、充分发挥税收监督的作用

依靠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是加强行业廉正建设的标本兼治的好方法。首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以业务部门为主体的工作流程监督与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的职能监督紧密结合,同时注意发挥系统外部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要加强对“两权”运行中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的监督,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对“两

权”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全程监控。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全面推行CTAIS为契机,结合执法能级认证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体系和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在税务干部队伍中,也确有少数人玩忽职守、执法犯法、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这些都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纳税秩序,直接违反了税收法纪,助长了新的不正之风,干扰了改革,严重得妨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影响了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税收工作和执法监察工作势在必行,要变被动查处为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健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廉政制度的落实,检查考核工作,减少乃至消除税务工作上产生的不廉洁行为的环节和漏洞,并且要把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长抓不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确实可行的制度,就没有考核的依据,也没有行动的准则。因此,健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增强廉政意识,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促进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篇:20110416税收分析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税收分析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建立并实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以达到整合税收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税源监控能力和税收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税收分析在协调联动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税收分析,是指税务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量的经济税源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找出引起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揭示影响税收收入进度的因素,预测税收发展的趋势,为编制税收计划、完善征管措施、开展纳税评估以及实施税务稽查提供依据。当前,随着中国税收信息化的加速推行,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税收分析工作越来越被县级基层税务部门所关注,各级领导对税收分析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发挥税收分析的积极作用,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开展税收分析在税收管理中的重要性

税收分析贯穿于税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对于正确预测、计划、决策、监督、考核、评价各项税收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经济税源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宏观分析以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指标进行微观分析,能够全

面、系统、真实地反映税收收入的征收管理情况,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税收工作的开展。

首先,通过税收分析,提高税收收入预测准确度。通过开展税收分析,运用大量的影响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和税收历史资料,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计算,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质量、税源构成状况及税收潜力,从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税收收入的前景、纳税人的税负异常情况、税收收入结构变化情况做出比较确定的判断。

其次,通过税收分析,确保税收计划科学、合理、准确。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现行税收政策以及客观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测算、规划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收入计划的刚性。通过对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分析,掌握历史时期税收弹性和税负水平,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税收经济动态,找出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测定未来税收发展趋势,为制订合理的税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通过税收分析,服务协调联动机制。税收分析是协调联动机制最基础的工作,与征收管理密不可分,协调联动机制和税收征收管理如果离开税收分析的支持,就会偏离其目标和方向。通过对各种税收收入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可

以跟踪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如何影响税收,及时发现协调联动机制及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为基层税务机关夯实“税收管理基础年”和征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第四,通过税收分析,进一步硬化执法和推进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对税收工作质的规定,它需要以税收分析为基础的量的支持。一方面,通过对宏观税收收入指标体系的分析,揭示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征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措施,指导组织收入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对重点企业和行业进行微观税收分析,利用大量的有价值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并积极开展纳税评估,适时进行税务稽查,进一步硬化执法,从而确保把依法治税落到实处。

第五,通过税收分析,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现行的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税务微观信息资料和实地检查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内部考核,而现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客观上导致考核“信息”不对称、不完整,使考核难免有失公允。通过税收分析等手段,可以把一系列影响税收征管质量的因素联系起来,逐层次、逐环节、逐项目地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分析,从宏观上掌握税收潜力与税收实绩的差距,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税源监控质量和征收成果,丰富了税收收入考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信息缺陷。

二、当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税收分析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观念、分析机制、分析方法和手段、分析内容、分析基础资料来源和分析队伍建设等方面受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工作束缚,没有跳出“就数字论数字、就分析开展分析”的模式化路子,主要表现在:

(一)对税收分析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加强税收分析工作已列入总局、省市局重要议事日程,越来越为各级领导所重视。但是基层税务机关,部分税务干部认识不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比如,个别基层领导认为县(区)级部门地域有限,经济规模和总量较小,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有“纸上谈兵”之嫌,税收宏观分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离基层工作实际较远;有的职能股室领导对开展宏观分析存在畏难情绪,担心如果“妨碍”了地方统计、发改委等部门存在的“水分”数据,会影响部门协调和地方领导的行政干预;不少基层单位的计统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

揭示不深、不透,有的甚至根本不愿触及,不愿意从深层次上找原因,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够。

(二)科学规范、链条完整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有待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的深化、综合征管软件在征收管理中的应用和目前开展的“减负”工作,必然引起税务机关内部征管业务流程和部门岗位职责的重组与变化,也给税收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传统意义上的税收收入分析已不能适应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税收分析也不单是计统部门一家的职责,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综合征管软件相适应的税收分析工作新规范。当前,一方面省、市、县、分局四级税务机关税收分析职责定位不准确,分析内容和重点不明确,上下级机关之间的分析互动机制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数据重复分析和漏项分析问题较严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影响了税收分析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内设机构如计统、征管、税政、稽查、信息中心各部门税收分析职责不明确,特别是税源调查和监控过程没有一套规范有效的数据整理、传递和责任追究制度,税收分析资料交换渠道不畅通,造成不少基础资料损失、缺失严重,税收分析作用远未发挥。另外,税务部门与当地统计、发改委、工商、国税、银行等部门没有建立比较完整、规范、成熟的信息交换制度,造成一些十分重要的分析基础资料缺乏,分析效果大打折扣。

(三)税收分析内容单一,分析方法简单。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分析与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不同,从分析内容上看,它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包括税收收入增减变化分析、税源结构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征收管理质量分析、各项基础数据分析等,涉及到基层税务机关各个业务部门;从分析方法上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而是运用统计学和高等数学原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税收分析应用软件,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的基础上的科学合理、综合运用的对比分析。当前,不少税务机关开展的税收分析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收入分析层面,分析面较窄,分析内容不全,分析手段落后,分析方法简单,税收分析往往是就税收分析税收,就数字分析数字。特别是综合征管软件对税收分析的支持还很薄弱,没有建立功能较全的税收分析应用平台,表现为查询方式单一,分析指标不完善,缺乏筛选比对功能。采集统计、经贸委、工商等部门的涉税信息仍需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四)对税收分析基础数据的考核监督措施不到位。完整、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是税收分析工作赖以开展的前提。JSTAX1.1在全省上线运行后,各项数据资料实现了省级集中和共享,为税收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部分基层税务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

严等原因,造成进入JSTAX1.1系统的一些基础数据不准确、逻辑关系错误,如:税务登记项目不完整、行业品目签定不准确等,尽管经过多次数据清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税收分析的质量。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人员素质不高和责任心不强外,与基层各部门对基础数据重视程度不够、考核监督措施不到位不无关系。目前,各级税务机关过于强调执法监控和征管质量考核,对数据质量的监控考核还没有完全到位。另外,目前综合征管软件采集的基础数据不够全面,诸如企业产值、产量、销量、库存、用工情况等数据未纳入系统进行管理,税务部门与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税务干部主动采集信息数据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五)税收分析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税收分析工作对基础数据资料、分析方法选择、分析模型建立都有很高的要求,税收分析人员既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又要有很强的税收业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数理统计知识及经济理论知识。而现实情况是,经过近几年的征管改革,税务机关内设机构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制约措施越来越具体,人员素质单一化和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了税收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培养一批复合型税收分析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分析干部队伍任重道远。

三、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税收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计统部门或税收分析员的职责。这一工程不但涉及到省、市、县各级局不同岗位的人员,而且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理解与配合。做好税收分析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首先,各级领导要改变过去“就税收分析税收、就税源预测税源”的思维方式,高度重视本单位的税收分析工作,经常主持、指导本单位的税收分析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对税收分析工作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协调联动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各单位计统、征管、税政、稽查、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建立起税收分析、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财政、经贸委、统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数据传送机制,及时、准确获取相关经济指标,为做好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要依托制度,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工作新机制。首先,要改变以往税收分析依靠计统部门一家和个别税收分析员“单打独斗”的局面,明确基层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税收分析职责,设立税收分析专职岗位,建立由计统部

门牵头负责、各业务部门各有分工基础上的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税收分析运行机制和分析成果反馈机制。通过快报、专报、报告、汇报、网络化等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分析成果反馈给相关单位,加强对解决问题措施和实施效果的分析和关注,真正把税收分析结果应用到堵漏促收、加强征管中去。比如,计统部门通过对相关经济指标与税收收入关系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系数非正常变动情况,找出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重点行业与重点企业,向有关单位提出管理建议;征管部门对计统部门发现的问题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对确认有偷税嫌疑的企业及时移交稽查,增强税务稽查的针对性;稽查部门要重视征管移送的案件线索,及时组织查办,并按规定向征管部门反馈查处结果。第二,要明确省、市、县、分局各级税务机关和税收分析员的主要职责和分析重点,建立上下级税务机关税收分析互动机制。省、市局主要负责分析和监控全省和本地区行业税源变化、税收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情况,建立税收分析预警指标体系、数据质量和分析质量考核体系,组织、指导下级税务机关做好税收分析工作,重点开展全省和本地区的经济税源宏观税负分析。县级局主要负责本县(市)基本数据分析资料的采集,并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在上级税务机关的指导下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微观分析,摸清税源发展规律以及税收变化趋势,发现税收征管薄弱环

节和漏洞,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案源。各税务分局主要是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对辖区范围内的纳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做深入分析,为上级局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尤其要发挥好明年省局推行的税收管理员平台的作用。第三,要探索建立税收分析工作流程,将税收分析工作按照业务分工不同细化为税源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因素分析、报告整理、分析成果运用等环节,结合各环节业务特点和岗位要求,明确其工作规范及数据资料传递反馈流程。同时,要探索研究建立税收分析员制度,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使税收分析工作标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工作优劣有奖有惩。第四,要建立税收分析报告和分析通报制度。省、市、县局都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定期税收分析制度,按月召开由局领导主持,计统、税政、征管及有关税源管理部门参加的收入分析专题会议,推动税收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要充实分析内容,改进分析方法。税收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它需要把经济学理论、统计学知识、税收理论、模糊数学分析等集大成于一身。它应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和分析内容,有独特的科学分析方法、步骤,需建立一套特有的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制约。税收分析内容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分析。从分析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入手,选择各税种宏观税负及其增减率作为分析指标,从地区、行业、纳税人

类型、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GDP与税收相关性分析、税收弹性系数分析、消费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分析、投资与税收分析、税收负担分析等。二是税收收入分析,包括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税款结构分析、税收收入分布分析、税收收入发展趋势分析等。三是税源综合分析,从税务登记户数和税款申报征收入库情况入手,分析税务登记的结构、组成、分布、异常变化、趋势和时序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税务机关、纳税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应征税款、征收税款和入库税款等税款正常和异常运行的规律。四是税务稽查分析,从案件数量、发案率、立案率、结案率、案件审理率等指标分析稽查任务完成、税务处罚入库等情况。五是重点税源分析,对税收增减变化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财务报表、生产经营状况、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和库存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情况、税款的申报、征收、抵扣、入库、欠税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重点税源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六是行业税收分析,主要是按照行业管理办法,监控税源增减情况,掌握行业管理规律。

在改进税收分析方法方面,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的税收分析方法,利用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方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预测方法、回归模型建立方法等,来判断收入形势是否正常、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税收征管力度是否到位、税收政策执行是否准确,从而实现

税收分析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的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分析的转变。一是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的方法。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二是要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一个完整的税收分析,必须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的分析。三是坚持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在不断运动之中。因此,进行税收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要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四是要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各种专业分析方法来计算税收的规模、构成、水平、速度和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从而说明税收政策和税收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税收的成果及其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揭示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要依托JSTAX1.1开发税收分析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对大量的经济税源和税收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分类整合、综合对比,产生及时、准确、全面的税收分析报告。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拓宽分析思路,多方收集信息,掌握分析技巧。目前,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动的因素日趋复杂,如果脱离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不注意加强对税收政策变化情况的研究,忽视对重点地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税收情况的调查研究,就难以揭示税收增减变化的内在原因,就不能准确评价和反馈政策实施的效果。一是要关注政治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党和国家的每一项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从而对税源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政治信息对税源的影响是通过潜在税源的影响而体现出来的,这种影响一般难以定量化。如“十五”期间,我国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民营经济成份迅速增长,从而带来各种经济成分税收比重的变化和所得税比重的逐步上升,与党和国家保护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不无关系。因此,在进行经济税源调查与预测时,必须考虑这一变化,并取得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二是要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收的影响。税源蕴藏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税源有连动作用,要对其进行总量、构成、发展趋势分析,预测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源变化的相应影响。三是要重视国际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外国企业在我国投资变化对涉外税收的影响等。四是要经常研究税制变化和新税收政策措施对税收的影响。税收制度的改

革,直接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变化。如税种的开征与停征、征收范围的调整、税率的调整、减免税措施的调整等,这些税收法令的变更是影响经济税源变化的直接原因,今年利息税税率的将直接影响到国税收入的变化。此外,重大财政措施和财务制度规定变化往往影响税收收入,因此必须进行调研与预测。

(五)要加强数据监控考核,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的重要保证,是税收分析工作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离开了数据的真实准确,税收分析工作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及时准确地采集有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录入、整合有关数据,减少因主观原因导致的信息失真。二要严格数据审核。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和真实性检验,把好数据进口关,确保信息质量。三是要明确职责分工。计统部门是税务机关数据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数据质量负有直接责任,有权指导、监督其他部门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他数据采集部门要按照分工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对新增数据要及时提请计统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对数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计统部门和采集部门要相互配合,及时修正。四要建立高效的传输手段,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成果,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能,保证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顺畅安全地传输。信息技术部门要为税收分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做好技术和业务的衔接工作。五要加强监督考核。各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和考核,对在信息采集和传输中弄虚作假,或因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出现重大失真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六)要加强培训,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素质。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税收分析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专家讲座、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基层税收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另外,还要及时总结、推广税收分析工作经验,经常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开拓分析思路,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和效率的思考

税收分析是指税务机关运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量的经济税源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收管理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找出引起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揭示影响税收收入进度的因素,预测税收发展的趋势,为编制税收计划、完善征管措施、开展纳税评估以及实施税务稽查提供依据。税收分析工作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是保障税收职能实现,提升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环节。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税收分析在收入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随着地税组织机构扁平化、税收管理科学化、税收征管工作精细化的不断深入,对税收分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税收分析的积极作用,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和效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1、分析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分析与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不同,从分析内容上看,它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包括税收收入增减变化分析、税源结构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各项基础数据分析等,涉及到各级税务机关各个业务部门;从分析方法上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对比,而是运用统计学和高等数学原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税收分析应用软件,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的基础上的科学、综合的对比分析。

现阶段的税收分析还主要侧重于税收收入进度、增减变化因素等数据进行简单对比分析,没有跳出“就数字论数字、就分析开展分析”的僵化模式。对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收经济关联性分析、纳税能力分析等方面开展得较少。在分析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对于回归模型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不多。

2、综合性分析和多方案预测少。目前的税收分析工作对采用宏观税负、弹性系数、纳税能力评估等多种方法,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以及多方案预测较少,税收分析工作没有揭示出地方经济发展变化与税源、税收增减变动之间的规律等实质性的东西,没有提出供领导决策、供其他部门采用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看似分析了,实则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对税源管理工作很难起到指导作用。

3、数据信息质量需提高。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税收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税收征管软件,另外获取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和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第一手数据资料少之又少。甚至部分税务管理人员也完全依赖于征管软件,下户调查研究的少,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依靠纳税户办理税务证、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的多。目前,由于部分纳税人录入错误和税务机关审核把关不严,征管软件中基础数据及纳税人有关数据指标不准的现象还存在,如纳税人行业与实际不符、预算级次与纳税人登记注册类型不匹配,甚至纳税人股东信息录入有误等,而税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对现有的数据资料,不进行审核挑选,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分析指数进行统计整理加工就直接简单地使用,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而基于这样的数据做出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4、税收分析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税收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分析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税收业务功底,而且还需要掌握宏观经济理论、财务会计、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了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从现实情况看,这方面的人员素质高低不齐。有些税收分析人员缺欠培训,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分析质量,使税收分析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培养一批复合型税收分析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分析干部队伍任重道远。

二、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和效率的建议

(一)依托制度,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工作新机制

税收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计财部门或税收分析员的职责。因此,完善的税收分析制度、合理的税收分析机制是开展好税收分析工作的前提。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合作机制。以前传统意义上的税收收入分析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税收分析也不单是计财部门一家的职责,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综合征管软件相适应的税收分析工作新规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税收分析职责,设立税收分析专职岗位,建立由计财部门牵头负责、各业务部门、基层分局各有分工基础上的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税收分析运行机制和分析成果反馈机制。

二是建立税收分析会制度,完善税收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定期召开收入分析会,对税收的增减因素做出详细分析,通过分析,正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堵漏增收,预测下月的税收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有参考价值的税源分析报告,提高税收预测准确率,为局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不定期开展税源专题分析、税种专题分析和税收政策变动专题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税收收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当某行业或某企业收入发生异常波动或出现重大问题时,及时进行分析并向上级机关报告。

三是增强分析结果的运用机制。税收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税收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征管,堵漏增收,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加强税收收入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及时发现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准确地指导税收工作。而目前,税收分析基本上还只停留在计划进度分析的水平上,税收分析的作用和功能发挥不够。因此,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分析结果来指 18

导和促进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分析与税收征管实现良性互动,建立税收分析跟踪制度,把分析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

(二)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完善税收分析方法和技巧

开展税收分析要不断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完善税收分析方法,实现税收分析由税收完成进度和增减变化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反映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税务机关结合本地的税源特点,查询系统中相关的分析数据运用对比分析、因素分析、图表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对经济与税收工作的重点、热点、难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注重税源质量与税收产出关系、经济发展指标和各税种收入的相关关系分析,不断提高税收分析的质量。

一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要通过宏观分析,清楚地了解辖区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税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从而找到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微观分析要求我们在辖区内对税负明显偏低的地方,有疑点的企业、存在问题多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堵塞漏洞。

二是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在不断运动之中。因此,进行税收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要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

三是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的方法。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 19

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的方法。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四是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相结合。在日常分析中要结合企业产品产量、产品成本、销售情况、税收核算、利润等分析内容,综合运用基期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指标逻辑关系推断分析等方法,通过同一户企业历年指标水平纵向对比和同一行业指标水平的横向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纳税环境。

五是搞好部门配合,多方收集税收分析信息。主动与住建、规划、国土、工商、国税、统计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和良好的数据传送机制,做到方便快捷地从各方获取有关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及供销状况等信息数据,确保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纳税人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

(三)细化税收分类统计标准,优化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分街道属地税收会统,深化即时税收分析

实施属地税收会统,充分利用现有税收征管系统中现有的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和运用,深化即时税收分析,是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细化分类统计标准,优化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税收会统工作的分类标准在常规分级次、分税种、分行业、分经济类型、分产业等基础上,增加了分科所、分街道等统计因子;进一步梳理税收统计分析的指标体系,将增加的统计因子整合到税收分析指标体系中;同时 20

分析指标中增加了税收增收额、增减率、各结构的比重、贡献率等因素。根据多因素标准和多维度指标,设计既能横向分析又实现纵向统计的属地税收会统各类报表、实现了分类统计标准和分析要素二维对应,全面、详细地反映属地税收收入的主要情况,其中对地方政府关注的和比重较大的服务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也进行重点统计和分析,并统计分街道的区一般预算收入数据。通过对分类标准的细化,对分析指标的优化和拓展,使税收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实效性。

二是明确属地调整方案。在市局的统筹部署下,以基层分局为试点,通过与区政府、发改局、财政局和经贸局等部门沟通,经过充分协调,确认属地税收会统工作调整的方案:总的原则是以纳税户的实际经营地为准,实际经营地在哪个街道的,原则上统计在哪个街道,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由各街道报区政府,由区政府通知分局调整。同时,组织税务干部对征管系统中纳税户的地理位置进行维护。特殊情况下处理:(1)个私办的纳税户,参照实际经营地的原则确定。对开具私房出租发票和集贸市场零星税收,按出租房屋和集贸市场座落地点统计到各个街道。(2)门临开票情况,各分局设定1个市级通用户和6个左右街道通用户,基本上每个街道对应1个通用户,通过该通用户税收统计到相应的街道。对门临代开建筑发票的,按施工地点统计到各个街道;对个人缴纳税款的,统计到提供劳务地点或被提供劳务单位的所在街道,无法确认的,统计到个人的住址所在街道。综上,调整后每个街道的区级税收收入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区级收入,二是门临区级收入,三是个私办区级收入。

三是开发属地会统软件,实现功能需求。软件在设计中采用开放式架构,统计时间、单位、统计内容均可以自由设置、灵活定义;并且软件突出了“简捷化”设计理念,采用了自 21

主开发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工具,优化了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速度,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简单、明了的菜单操作,便可快速实现税收收入统计情况结果的生成。

四是深化即时税收分析。属地税收会统软件既能实现即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又能按本月、累计、按年及同期数等各种预先设置的指标参数进行分析比对,生成直观有效的统计分析报表,推送给各基层单位管理者,管理者动态实时掌握属地内的各种收入情况和增长变化趋势,及时给上级单位和对应政府上报各种税收收入数据,满足了各方面对税收收入统计分析的即时动态需求,也拓展了即时税收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四)推行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模块,提高税收预测的准确性

税收预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定性分析预测和定量分析预测,定性分析预测为定量分析预测提供方向性的选择,而定量分析预测要求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在手工条件下,即使有丰富的历史资料、调查数据信息,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发挥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优势,来加强预测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税收预测模块按照“科学规范、综合运筹、准确及时、简便实用”的指导思想,成立税收预测模型项目课研组,从本单位管理的重点行业、重点税源企业着手,建立符合行业特征、地域特征的税收预测数学模型,涵盖税收计划管理、税收收入分析、税源分析、重点行业分析、重点税源和重点户分析、免抵退税分析、减免税分析、收入相关因素分析、税收预测和系统维护等内容,采用历史税收数据线性预测法和GDP回归预测法,运用数据库联机分析处理,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工作,推动税收预测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强化数据管理,提高税收数据质量和利用效率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的重要保证,是税收分析工作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为使数据管理工作能够科学、规范、简捷、高效,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地采集有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录入、整合有关数据,减少因主观原因导致的信息失真。

二是严格数据审核。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和真实性检验,把好数据进口关,确保信息质量。

三是建立高效的传输手段。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成果,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能,保证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之间顺畅安全地传输。

四是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明确各数据采集应用管理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和考核,对在信息采集和传输中弄虚作假,或因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出现重大失真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六)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分析专业队伍

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税收分析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内部网络,采取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税收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以熟带生、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带动全局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高。

二是定期开展“以案说法”分析会,把各自在开展税收分析以来的经验和体会进行讲评,不断开拓分析思路,及时总结、推广税收分析工作经验,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税收分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强责任考核和绩效考核,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责任编辑:承玉松)

税收预测分析中的“管户制”与“管事制”

组织收入规模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征管措施跟进和税收政策变化等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提高税收预测准确性的途径也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即与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预测,与开展重点征管工作相关的目标性预测,与制定落实税收政策相关的此消彼长性预测。三者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对应到具体工作就是:与经济形势相关的税收走势预测,围绕组织收入目标的收入来源预测,以及为弥补预测数与任务数差距的增收促管措施的工作目标预测。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税收预测分析工作要求是:以组织收入工作为目标,合理进行收入来源分解,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税源中,通过实施各项征收促管措施,有效弥补任务数与预测数之间的差距,确保税收收入序时、足额入库,从而形成目标与月度预测相结合、税收预测与税收分析相结合、经济税源与增收促管相结合的组织收入工作机制。

提高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质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外,它能科学分解组织收入任务,具有为政府财政提供可预测财力支撑的作用;对内,它贯穿组织收入这一税收工作中心,是合理分配管理资源、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单位对税收预测工作高度重视,分对象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提高预测工作的精准度。对重点税源单位采取的措施包括实地调查、电话询问和网上即时查询,对季度申报的固定税种一般采取平均的办法(如房、土两税),对非重点税源单位的两个所得税一般采取对照同期进行数据修正的办法,对货运开票一般采取月度平均开票额的办法,税收预测相对准确的分局尤其重视建筑工程对当月的税收贡献份额。概括起来就是,对重点税源采取“管户制”,非重点税源采取“管事制”。

由于非重点税源相对分散,占比较小,且存在此消彼长的因素,所以一般税源相对稳定,对它的预测也相对准确(波动不大)。反之,重点税源相对集中,占比较大,个别单位税收

收入的增减变化对税收收入总额影响巨大且不可替代,所以影响税收预测准确的因素主要是重点税源。抓住了重点税源单位的预测,也就抓住了税源预测的主要方面。对重点税源预测相对容易的是工业企业和较大的服务行业。这些单位的经营种类比较分散,销售(服务)对象比较宽泛,国家很少会出台临时性政策对其直接予以调整,经营业绩比较稳定(无论是中长期还是短期),预测数字不会有重大偏离。所以重点税源预测的重中之重是建筑房地产企业(工程)。房地产企业税收预测在理论上也应该是准确的,但现在申报期为15日,预测上报时间为10日,所以有些办税员在10号还不能准确得到当月申报数据,可能有点出入,但这是可以克服的。剩下的关键就是建筑项目的税收预测了。

建筑项目预测的准确与否,取决于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简言之,外部管理的要求是登记要准确及时、开票要足额及时,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征收与管理衔接紧密。当前建筑项目预测的不足点就是把“管户制”变成了“管事制”,事前不介入,事中不跟踪,事后不结算,人家不上门,管理员就不管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怎样落实建筑工程项目的“管户制”。外单位的经验做法之一是,设计建筑项目管理卡片,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指标栏目。纳税人在做第一次项目登记时,征收大厅就要填制该登记卡,一式三份,纳税人一份,管理人员一份,征收大厅一份。以后纳税人每次开票都必须带该卡片,征收与管理定期进行信息交换,开票余额便能及时反映在卡片上。这样就可以比较精确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也能有实现征收与管理人员的有效衔接。

对非重点税源,实行“管事制”。一定辖区内的税收组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某县一辖区内的税收组成可分为四大块,一是工业企业,二是房地产行业,三是建筑业,四是其他行业。其中前三种都在30%左右(上下不超过5%),在税种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如营业税、两个所得税(一般预算收入),城建税和印花税分别占52%、15%、10%左右,其他 26

各税占20%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口径收入80%左右等等,这几个数据近三年来波动很小,推而广之,全县局这几个方面应该也维持在一定的比例之内。这种比例的相对稳定性,是我们实施“管事制”管理的理论基础。当然,这种比例是在一定征管条件下的比例,不一定就是应然比例。

行业数据模型是实现“管事制”的重要载体。应该把下列五种数据来源作为建立和完善行业数据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关联企业之间的数据,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之间的数据,有政策优惠与无政策优惠企业之间的数据,大规模与中小规模企业之间的数据,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数据。这几个方面的数据都应充分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此外,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检查评估,不断修正数据模型的相关指标。这一方面也同时提高了检查评估工作的外延价值。而建立在此基础上数据推送也才更有针对性,对组织收入的贡献也会更明显。寻找规律性的目的是发现波动异常后采取征管措施,以消除疑点。在税收预测分析中实施“管事制”,并不代表“模糊管理”,不能因为税源的此消彼长,而忽略对具体税源的分析评估。行业数据模型的应用,如行业指标预警等,道理也在于此。

围绕收入来源占比、税种占比的“异常”波动(以季度为单位)的专题分析,也是实现“管事制”的有效载体。就这一方面看,分析房土两税的重要性倒不在前列(它是刚性的)。重要的反而是所得税与印花税之间的对比,如印花税比重或绝对额上升明显,而所得税不明显,就或许能说明什么问题;同样,企业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之间也或许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两个所得税分别占总收入的对比也是,同期企业所得税上升明显,而个人所得税不明显,也给个人所得税增长带来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企业的效益好,工资分配应该就高,利润分配也应该高,另一方面,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个人合伙和私营独资企业利润也应该高。认清了这 27

一点,我们就可以把消除2000万元以上企业个人所得税零申报工作作为一个实质性工作来开展,杜绝出现企业只缴纳1元钱的怪现象。

另外,行业数据模型与专题分析两者相互关联。如,个人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工作,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高收入群体中已经达标准的(实际应申报的实数),二是交通运输开票的(为完成指标的虚数),三是建筑项目开票附征的(有实有虚),四是督促部分企业分红(为完成指标的争取数),五是企业供销人员。而高收入群体是否足额申报和企业供销人员的自行申报工作是否到位,是检验该项工作的核心指标。因为12万元自行申报工作不是一个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建立在行业数据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搞一个个人所得税12万元自行申报工作搞一个专题分析就很有价值。其他的工作,如企业运输费用列支,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等专题分析也很有意义。

按照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来区分“管户制”与“管事制”有它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且符合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但从长期看,按照改革的方向,实施“管户制”的税源必将越来越少,而实施“管事制”的税源必将越来越多,“管事制”最终将代替“管户制”,目前的“管户制”税源与“管事制”税源的划分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所以全系统不能因为成立重点税源分局而导致实际“管户制”的增加,这不符合集约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讲,当在更大范围内集中辖区内所有重点税源后,这些在原管辖区域内被划入“管户制”的税源,还可再被分类划分为“管户制”税源与“管事制”税源,而不是相反――再在非重点税源分局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岗位,弱化“管事制”功能的发挥。(责任编辑:承玉松)

第三篇:浅谈税务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1 引言····················································· ···········2

一税务会计在企业涉税实务中的运用··························· 3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事项处理······················3

2争取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3

二税务会计进行企业税收筹划的实例······························3

1员工手机费支出的纳税筹划 ························3

2员工薪酬的纳税筹划 ······························4

三税务会计应对税务稽查的举措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浅淡税务会计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更加严峻。同时,国家在不同时期,也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企业必须具有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来从事税收方面的工作。税务会计通常能运用其掌握的税收知识处理企业的涉税事宜、严格遵循和执行税法的各项规范、反映企业税收资金运动、防洪税收违法风险,同时在利用舍法手段进行纳税筹划、应对税务检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税务会计涉税处理纳税筹划应对稽查

引 言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会计职能的不断变革,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目前企业迫切需要具备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逐步建立并完善“税务会计师”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防范涉税风险的明智举措,也是现代企业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系统化、职业化的具体表现。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根据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经济利益以及确保不因纳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作者本职工作中的实例,探讨分析了税务会计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税务会计在企业涉税实务中的运用

1、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事项处理·

企业会计核算中涉税事项的处理,是税务会计一项基本的职能。税务会计在核算本企业发生的经营活动时,应判断出相关的纳税事项、计算出应交税额,并及时申报缴纳。因此,税务会计必须熟悉本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种、税率、计算方法、纳税期限等,及时处理涉税事项,保证企业依法纳税。

举例来说。我工作的单位是从事建材市场经营的企业,根据其经营性质,我就会掌握与业务、收益等相关的税种,并根据各税种的税目、税率、征收额等要素作出相应的涉税会计处理。如与出租场地相关的营业税及附加、房产税;与利润相关的所得税;以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同时,由于近年来税收政策修改较为频繁,也要求税务会计人员能及时了解新的政策,调整企业的税收标准。,2、争取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是重要的部份。如何降低税收成本是税务会计的一项管理职能。随着国家税收征管措施的加强,偷漏税行为检查处罚力度的加大,使企业不能铤而走险,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无疑是明智之举。但税收政策并不是对某个企业定身量做的,这就需要税务会计利用专业知识,认真掌握分析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找出其中的企业切入点,并积极和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协调,争取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举例来说,在《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后,本公司税务会计人员就根据政策要求对公司的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符合政策规定的鼓励类收入-租赁收入所占比例不达标。在和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后,调整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将租赁业作为重点业务来开展,使租赁收入达到政策标准,从而享受到该政策带来的税收优惠。

二、税务会计进行企业税收筹划的实例

税务会计在熟悉本企业的税收工作后,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会再停留

在事后核算处理上,对一些重点涉税业务和新业务,会针对性的提出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避免开展高税赋业务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改变某些业务活动的方式,也可以使税赋避重就轻,降低成本。现将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税收筹划事项进行举例。,1、员工手机费支出的纳税筹划

单位为员工报销手机通讯费,一般采用个人凭缴费发票报销和现金发放通讯补贴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中,因为手机缴费发票的抬头是个人姓名,税务机关通常认定这种票据不属于企业费用,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也有部份税务机关认为可以在企业报销,但应视为职工福利费范围,要和职工的其他个人收入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对企业所得税而言,在企业福利费已超支时,该费用仍就不能扣除。在第二种方式中,企业每月发给员工定额的现金通讯补贴,不再凭票报销。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现金发放的通讯补贴属于工资范围,超过扣除限额后,会交纳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企业为支付给员工的手机费承担了个人所得税。因此,第一种方式存在票据不合法的问题,第二种方式税收成本较高。为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单位购充值卡发放给员工的方法,即单位向经营商购买充值卡,取得经营商开具给企业的话费发票后财务作预付款处理,然后根据员工提供的当期话费清单,按业务补偿标准发放给员工相应金额的充值卡,同时财务将预付款转为当期费用。由于这种方法较好的解决了票据合法性且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与税务部门沟通备案后,取得了税务机关的认可,税收成本也相应降低。

2、员工薪酬的纳税筹划

随着全社会平均的逐年增长,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越来越高。而对于员工而言,一般都只重视拿到手的有多少,即税后薪酬。但企业实际支付的税前薪酬包含了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成本,这种成本对企业的高管薪酬来说更加明显。如何让员工的税后薪酬不减少,同时也让企业的税前薪酬成本不过多增长,某些企业采取了不规范的作法,如两张工资表、拿票报销等方式,但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违法风险。我认为,降低税收

成本的有效途径是尽量运用税收政策中的有利条款,而不是弄虚作假。对此我向公司提出了改变奖金发放方式的建议,将大部份奖金集中在年末发放,税法依据是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负较低,这种方式对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来说特别有利。举例如下:

一个部门经理的月基本工资是6000元,月均奖金2000元,“五险一金”月扣款500元,那么他每月上交的个税=[(6000+2000)-500-3500]*10%-105=295元,年个税=295*12=3540元。如果改变奖金发放方式,每月只发放500元奖金,而另外1500元奖金作为年终奖一次发放,则他每月上交的个税=[(6000+500)-500-3500]*10%-105=145元,年终奖上交的个税=(1500*12)*3%=540元,年上交个税合计=145*12+540=2280元。两相比较,企业负担的年税前薪酬成本均为96000元,而员工实得税后薪酬改变前后相差1260元,对薪酬越高的人员来说,差距更大。

因此,税务会计在引导企业尽量利用税收政策的有利条件,有效降低税收成本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税务会计应对税务稽查的举措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般都要不定期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税务机关检查的程序、内容繁多,各单位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现将本企业税务会计在应对税务检查中的措施列举如下:

首先在接到《税务检查通知书》后,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通知公司管理层,对存在问题的事项作详细汇报,共同评估、准备可能出现的结果。

在检查人员到场并出示检查证后,应端正态度,弄清他们本次检查的目的,并控制住检查范围。检查过程中,如果对检查人员认为的某项违法事实有异议,应当尽早提供不同的证据和依据,争取在检查结论确定前就澄清事实,不要在处罚决定下达后再去辩解,避免损失。如果某被查事项确实证据确凿,也不能强词夺理,应尽可能的向检查人员说明该行为非主观故意因素,请求检查人员给予最低程度的处罚。

现场检查完毕后,应认真审核检查人员提供的《税务检查工作底稿》,慎重签署企业意见。首先在签署意见前,对底稿中涉及的违法事项和数据,查找相关的会计资料,认真核实,力求准确,然后再根据核对的情况签署企业的真实意见。

《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后,企业对处罚有异议的,要记住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诉讼,不要错过权力行使的时效。

结 束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企业迫切需要聘用和储备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为企业服务。在很多大中型企业,也相继设立了“首席税务官”、“总税务师”等高层管理职位。税务会计作为掌握财税法律法规、企业运营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够自觉的综合运用各仲合法手段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是现代企业的生力军。

参 考 文 献

[1]、中国财政出版社 《财务与会计》2012年月刊

第四篇: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税务会计是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以及税务筹划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活动,用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利益的一种专业会计。由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方式越来越复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随之,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进行纳税筹划,二是减少税负成本,降低涉税风险。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只重视成本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更忽略了税务会计师的作用。

一: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设立税务会计师,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学会有效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选择既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又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的发展方向。我所在的企业是机械加工、制造行业,2007年底,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根据规定,改制后的企业可以享受三年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我公司就是根据这一政策,听取税务代理的建议,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协调,最后取得了3年的减免税,为企业节约了上千万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再比如,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在产品销售方式上应该选择以现销为佳,少用赊销,同时还可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进行筹划。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不同,具体采取直接收款方式,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取得销售额的依据,并将提货单交给购货方的当天;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货物清单的当天;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货款或取得销售凭据的当天。可见,企业利用对结算方式的选择,采取没有收到货款不开发票的方式,以达到递延税款的目的。例如,对发货后难以收到货款的,作为委托代销商品处理,最大限度避免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结算方式销售。从地点的选择上也可进行纳税筹划,大家知道,各地对土地使用税的收取标准不同,如果要建立工厂,就要选择收取标准低的地方建,这样每年就会节省大量的货币资金,从而降低了税负,也降低了成本。

从这仅有的例子可以看出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企业税务会计师所起的作用。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 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 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 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

(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企业设立税务会计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四川省红塔山县映山红物质批发公司,系多种经营兼营仓储及运输服务一条龙的企业,属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2009年3月发生下列业务:

(1)3日,购进用于销售的搅拌机械30台,发票注明价款3000000元,增值税510000元,支付搅拌机运费15000元;

(2)5日,为自身运输服务购进货车9辆,发票注明价款750000元,增值税127500元;

(3)7日,购进汽油用于运输业务,发票注明价款150000元,增值税25500元;

(4)7日,取得仓储收入75000元,运输收入300000元;

(5)15日,销售搅拌机27台,不含税价4050000元;

(6)21日,出售使用过旧设备2台,原价200000(含税),已提折旧105000元,销售价165000元;

(7)23日,销售搅拌机配件并送货上门,开具普通发票180000元,合同注明含税销售额165000元,送货费15000元,为这项送货购买汽油,发票注明价款3000元,增值税510元;

假定上述相关需认证的发票均经过认证,要求计算:

(1)该企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2)该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

(3)该企业应纳的营业税;

(4)该企业应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答案]

(1)该企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510000+15000*7%+510=511560(元)

(2)该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 =4050000*17%+180000/(1+17%)*17%-511560+165000/(1+4%)*4%*50%=688500+26153.85-511560+3173.08

=206266.93(元)

(3)该企业应纳的营业税

75000*5%+300000*3%=12750(元)

(4)该企业应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城建税 =(206266.93+12750)*5%=10950.85(元)

教育费附加 =(206266.93+12750)*3%=6570.51(元)

第五篇:浅谈税务会计师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税务会计师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会计职能的不断变革,逐步与国际接轨,税务会计与银行财务会计之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明确。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已成为这些国家城市商业银行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并成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可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融汇一体并驾齐驱。规范我国银行税务会计制度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会计发展的必然和要求。税务会计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对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连续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我国税务会计作为实质性工作并非独立存在,实行的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会计制度。笔者所在企业为农村金融机构,所涉及税收的会计科目、账户及在日常业务中的会计处理,财务制度和税务会计在处理涉税事项的税会差异,这些问题在商业银行的日常核算中已变得刻不容缓。那么,现就如何发挥好税务会计在商业银行财务核算中的作用,从税务筹划、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等方面,结合本岗工作谈谈税务会计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税务筹划的问题

纳税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安排,使企业减轻纳税负担的一种理财活动。不难看出,纳税筹划是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企业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筹划行为。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其经营的商品为货币或与货币相关提供的服务,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它具有财务核算业务量大、核算金额大、核算环节繁杂等特点。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纷纷向零售银行转型,大力开展代客理财、贵金属交易、外汇业务等中间业务,在日常财务核算中涉及的税种、纳税环节、计税基础等较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税务筹划在商业银行财务核算中显得日益重要。

银行业涉及到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其中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占银行整体税负的比重最大。在银行业的税务筹划中,既要重视大税种的筹划,像印花税、房产税等小税种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的小税种也不能忽视。比如个人所得税,金融业作为较高收入人群,在税务机关历次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中,都作为重点行业进行检查。

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等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对于银行来说,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可以从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各种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利用暂时性差异等方面入手。比如: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国家为支持农村金融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农户和微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先后出台了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农户贷款利息收入按90%计入收入总额征收

企业所得税及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办法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商业银行特别是笔者所在企业为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强化银行核算系统的功能,满足政策要求。这样,既符合银行本身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又能充分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合理规划各种支出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合理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在不影响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营销费用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调整;合理安排工资薪酬,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及社会保险等政策。

合理利用税会暂时性差异,如银行的投资业务。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种金融工具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金融工具在满足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和银行防范规避风险需求的同时,也给银行创造了很多投资渠道,使银行投资收益在银行各种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如在债券投资中,银行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投资收益,而按税法规定应按债券约定应付利息日确定收入实现,这就形成了税会差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对类似这种差异进行区分。

二、加强税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防范税务风险。

税务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手段,制定各种制度对公司的经营过程加以控制,达到规范行为、规避税务风险的目的。税务管理是在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的财务战略目标基础上的一种更加微观的管理活

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加强企业税务管理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意义。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最终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但与其他业务管理比较成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历史包袱沉重、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业务网点多且分布在广大基层农村,所处客观环境不规范的问题,给税务管理工作更带来了难度。结合笔者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应从设立税务管理目标、建立税务管理制度、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何对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等多方面入手。下面逐一进行简要说明:

(一)设立企业税务管理目标

企业税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管理的目标是节约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

1、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税法规定;

2、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3、4、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 经营决策及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并符合税法规定;

5、税务筹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建立税务管理制度

结合银行业自身的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的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建立相关税务管理制度:

1、税务管理机构、岗位职责;

2、税务信息管理体制及沟通机制;

3、税务风险识别机制和评估的方法;

4、税务风险的应对、控制的机制和方法;

5、税务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三)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岗位,明确管理职责

结合银行一级法人、汇总纳税的实际情况,在总行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专职税务管理岗位,并且在各分支机构设置专职或兼职税务管理岗位,便于总分支机构间涉税事宜的协调沟通。税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应包括:

1、制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各项涉税规章制度;

2、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3、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4、收集、整理各项税务法律、法规,了解税收征管的措施和要求,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5、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6、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7、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在确定税务管理人员时,应考虑税务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比如具有税务会计师资格)、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并定期对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在制定税务管理岗位时,还应注意不相关岗位之间的分离、监督和制约,比如税款缴纳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的保管等。

(四)对税务风险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根据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建立税务风险控制点,根据风险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

制措施。

最后,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企业管理层能否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一个银行、一个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当然,这些工作有待于税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有税务会计师这种资质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论文撰写:雷芃

下载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税收监督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共5篇]

    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税务会计本身也是实现税务筹划的手段,这主要是通过对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这里所......

    浅谈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在烟草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在烟草企业中的作用摘要:烟草专卖是指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业务实行垄断经营、统一管理的制度。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来解决行业自......

    如何加强税收分析在税收征管中的导向作用

    如何加强税收分析在税收征管中的导向作用2007-06-07 09:45:31 |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地税局 | 作者:李瑞冉 税收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科......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作用 一个施工项目是一项一次性的整体任务,有统一的目标,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则,需要设有专人负责才能保证其目标的有效实现。这......

    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支持,但最关键的是人,组织的目标是靠人的行为来实......

    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 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种潮流。然而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万能的, 只有具备了必需的条件, 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

    浅谈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无处不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责任人受到行政和刑......

    谈话制度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近年来,xx区始终把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作为干部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着关心干部、爱护干部、管理监督干部的目的,不断在丰富谈话内容、灵活谈话方式、增强谈话效果上下功夫,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