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艺术,唐代文化为什么具备世界主义?
中国文化艺术,唐代文化为什么具备世界主义?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恢宏灿烂的华美乐章,唐人的视野比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国人都更为广阔,包容兼蓄的文明火炬比中国任何朝代都传播得更为悠远。
穿过历史的隧道,我们依然可以触摸到那个年代神州大地的呼吸和脉搏,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心跳。你看,唐三彩釉陶色泽是那么富丽浪漫,反映出唐人丰腴从容的生活意趣。唐人的诗歌,顶天立地,浩然之气,沛然于胸间。你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使是写衰景,也还是刚健沉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毫不放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鼎盛时期唐朝的都城长安,不仅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那个时代东亚文明的中心。大一统的帝国首都,作为交通网络的中枢,把条条通衢延伸至全国各地,更通过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连接了东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的主要城镇,并先后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所交往。将中国的造纸术与火药传到欧洲,极大的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同时西方国家的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医学也传入中国,对唐朝产生了一定影响。长安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以宽广的胸怀,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物,他们中间有山东豪门大户出身的士族子弟,也有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东南才俊之士,既有西北投诚或被俘的胡族将领,又有沿着丝绸之路从中亚内陆来的粟特商人,甚至还有从更为遥远的波斯、大秦赶来的基督教士和摩尼教徒,也在与佛僧和道徒分享争夺着信仰空间。通过商业贩运和王朝的赋税贡献,长安聚积了天下众多的财富和珍宝;通过学校的知识传授、传教士和取经僧的共同努力,长安也成为精神思想最为丰富的所在。也因此在以后长达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中,南亚的佛学、医学、历算、语言学、音韵学、音乐、舞蹈、美术,东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祅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等,如八面来风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盛唐”为什么兴盛?国际学者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和芮沃寿(Authur F.Wright)为《唐朝的概观》(Perspectives on the T'ang)一书所写的导言中,他们曾经总结了唐朝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认为一方面可以归纳为唐朝的折衷主义(eclecticism),即对前此四百年混乱的中国历史上生发的各种文化的整合统一;另一方面是它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即对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兼容并蓄,如亚欧不同类型的人纷纷入华,对唐朝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当时的长安更是一个大帝国的盛大国际都会,聚集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山珍海味,更汇集了海内外的治世人才和文化精英。盛唐文化之所以这样灿烂辉煌,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并且把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起来。当然盛唐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概括出来的,但我们起码可以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看出盛唐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即: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开放的意境,包容的情怀。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开明与开放是盛唐气象的根基。惟开明才能革旧布新云蒸霞蔚,惟开放才能百川汇海博大深邃。盛唐不过短短的五十年,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 1
第二篇:中国文化艺术(定稿)
一.文化艺术品市场投资前景分析
如果你不满足仅仅做个百万富翁,而要成为与大亨比肩的人物,从现在开始你就进行艺术品投资或收藏。
艺术品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投资领域之一(金融、地产、艺术品)。2011年,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揭开了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序幕,文化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提升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市场做支撑,必须与资本相结合。
世界金融危机后,各种投资渠道持续萎缩,通胀预期严峻。然而文化艺术品市场却一路高歌,风生水起。可以说,文化艺术品市场是后投资时代最后一座金矿。
艺术品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过去的5-10年中,艺术品的表现都超过了金融资产、股票和房地产。全球股市从回报率为6.5%;而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6.6%。巴克莱银行曾对英国本土各类资产在不同经济情况下的表现研究表明,艺术品投资在高成长的环境中表现优异,而在高通胀环境下的表现要远远好于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
在国内,2012年上半年艺术品市场的集体“井喷”着实让人惊叹。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刷新了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近代画家李可染画作《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成交。艺术品投资的全民化浪潮正扑面而来。
中国著名固化鉴赏家陈少慈先生认为,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回归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高通胀预期情况下,艺术品是资本的避风良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魔帝富艺术亚洲总裁黄文睿又认为,在艺术品全民投资热到来之际,一般投资人应首先选择一个透明的投资平台——艺术品投资基金来介入。首先,基金拥有的专家顾问团是对投资艺术品的第一道保障;专业的投资团队是投资回报的第二道保障;基金的投资策略和缜密的投资流程是第三道保障;专业银行资金托管是对资金安全的最有效监控。担保机构的介入更是遏制风险,获取收益的双重保险。
专家理财方式将是初涉艺术品投资人士最明智的选择。在市场机遇来临之际,只有那些敢于抓住机遇并迅速行动的人才能最先分享财富带来的乐趣。
二.机构简介、河北文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批准成立并在国家指定监管机构备案注册的专业内管理机构。公司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艺术品鉴定专家和国内外知名的投资专家,具有很强的投资实践能力和业绩。公司凭借严格的投资风险控制系统和健全的投资与管理流程,与中融信托、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证券公司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河北省第一只文化艺术品基金的发行人。公司理财中心将以专业的经验、精湛的技能、忠诚的服务为非会员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代理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业务,长早丰厚回报。
三..产品特点
“京瀚文化艺术品产权”是在河北产权市场发行的,河北省第一只可交易的文化艺术类产权产权式投资产品。发行标的是精国内多位著名鉴定专家鉴定评估,具有巨大升值潜力的艺术珍品和优秀艺术家作品。其特点是稀缺、增值、市场认可度高和变现性强。产品的原始发售价格与市场家合资存在较大升值空间,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让投资人收获丰厚回报。
担保措施—由河北盈信担保公司为非会员委托交易业务提供本金担保。
资金托管—所有到账资金将存放于托管银行—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产权的转让登记均由托管银银行办理资金划拨,提高投资人资金的安全保障。
四.投资与交易须知
1.由河北文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理财中心代理河北产权市场文化艺术品产权
非会员交易业务,并按购买金额与代理方签署委托协议。
2.个人投资金额不足20万元人民币时,理财中心进行组合投资,以最低购买标准入市认购并交易。
3.委托人享受预期投资年华收益标准,并按月享受分红。(每月按投资额的2%分配预期收益,委托期满一次性返还本金和剩余收益。)4.委托人须缴纳2%/年的代理交易费,超出预期收益部分的盈利,投资人与代理机构按5:5分成。
5.委托代理期为1+2(即最低1年,最高3年),以委托协议为准,委托期不足六个月,委托人单方终止协议时,受托方只返还本金;满六个月不足一年时,按银行活期利息计算。
6.由河北盈信担保公司对非会员投资进行担保,若代理交易业务下列情况时,由担保机构给予足额赔付:
(1)委托交易期满,委托资金出现亏损;
(2)产权标的物退市时,拍卖价值低于原始发行价;
(3)造成非政策性亏损,理财中心不能及时赔付时。五.委托交易流程
.
六。风险评级和收益率比较
七、河北产权市场拟发行艺术品简介 1.古今当代绘画大师作品 2.空庭瓷器
3.当代工艺大师作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权
4.紫檀、黄花梨家具(详见发行公告及发售说明书)
公司地址:南小街自强路交叉口庄家金融大厦1106 联系电话400-058-4568
第三篇:文化为教育添彩
文化为教育添彩,教育为名城增光
——读潜江日报《曹禺文化绽奇葩》有感
余言
潜江日报改版后,一直没有机会读报。今天去学校办事,看到一份5月27日的潜江报,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首先是“南浦茶座”高源写的《天蓝会有时》对北城区的空气质量担忧以及对政府改善环境的希翼,情真意切,着实反映了潜江人的心声,真是一篇好文章。随后读到社会版首篇《曹禺文化绽奇葩》——曹禺中学建构以传承曹禺文化为特色的学校文化纪略,读后感慨万千。曹禺中学以曹禺文化的精粹“爱人,爱生活,爱家乡”熔铸学校精神文化;以曹禺文化载体《雷雨》《原野》《日出》的场景构筑学校环境文化,又以曹禺文化内容《我是潜江人》《我的学校》《我的成长足迹》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而进一步以“曹禺文化学社”和“雷雨剧社”的剧本创作和定期的戏剧演出拓展学校活动文化。把当今学校环境的千校一面,内容的老三篇,活动的一潭死水注入新的活力,为潜江学生个性化成长又增添一份文化大餐。感叹潜江人的远见卓识把文化与教育联姻,让文化与教育嫁接,使潜江发展生辉。
此时,又浮想联翩,曹禺文化是潜江人借来的文化和争来的文化,而我们潜江本土生长的“汉俊,书城”政治文化和“章华台”历史文化仍需加力。说实在的教育与文化的联姻既有内力又有外力,说外力它有国家兴办教育设施的巨额民生拨款提振地方经济增长;讲内力,学校植入文化内涵通过教育的演绎定会绽放别样的芬芳四处洋溢成为名校又能拉动当地的房地产经济。笔者七年前教地理时曾写过一篇《潜江城市化进程构想》发表在潜江日报上,愚人狂言,不幸言中:建设以田关河为东西主轴“东荆湖”为圆心区的水生态为标志物的江汉水城;以古章华台,广华寺,卧佛寺,清宁寺,文昌阁,潜江中学,曹禺中学,汉俊中学,书城中学,章华台学校(龙湾),江汉职业艺术学院,七喜电脑学院(浩口中学),江汉油田技工学院为文化教育亮点的文化教育型城市;以“小龙虾,黄鳝,才鱼,莲藕”等高档水产原生态工业化养殖,以及纺织,制衣,食品等无污染加工为主体的绿色工业城市。是当今以至未来理想的潜城市化架构,只有这样才能有高源的《天蓝会有时》,并使悬在潜江之北“心患”散结。
恰逢同事调至园林三中任振兴办主任要我支招,为此旧话重提:能否把园林三中更名为“李汉俊纪念中学”为建党100周年添彩,由潜江人发起在潜江人寓所开会建的共产党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事件,多么稀缺的政治文化资源,潜江人没有理由让它生锈。弘扬李汉俊时代新锐的创新精神,把园林三中由单一的体育人才的培养,拓展为多样化特色人才培养,如政治精英(李汉俊、胡孝汉),工商大亨(易贤忠),科技新锐(徐超江、陈千勇),军体翘楚(关虹、吕小军、陈家进)等。每年向全市招收100名具有上述个性化倾向的小学毕业生,实行六年一贯制小班化跟踪诊断发展式教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地方特色,鲜明汉俊新锐文化内涵的特色人才,并使城区教育北有曹禺中学,南有汉俊中学,西有书城中学(一中),东有东城中学(棉原),中有园林中学(二中)。五校文化特色,整体均衡,差异化同步发展格局以满足潜江市民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缓解教育的不均衡、名校少、择校热所引发学区房的虚高现象,从而完善潜江教育文化联姻而形成的厚重的文化教育名市的架构。
地域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靠教育的传承与彰显,而注入文化的教育又产生巨大社会生产力。稳增长,城镇化,工业化,展路径;惠民生,控房价,学区房,当首冲;降房价,增名校,顺民意,是根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因当政者公务缠身,高出不胜寒,无暇深思;旁观者,接地气清闲暝思,能通法眼,集思广益,为权者纳谏。古往今来,治国谋政之大道也。
第四篇:以文化为支点共筑中国梦
摘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文化;中国梦;复兴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28-02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
一、中国梦的实质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不仅高度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历史,而且深情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人民的圆梦过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有了认知认同,我们才能更加自信、自觉、自强,努力建设强盛、文明、和谐、美丽之中国。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复兴,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软实力的积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二、中国梦的阻碍
当前,社会各种思潮涌动,各类矛盾时有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显激烈,究其根源在于:
首先,在个人层面,随着人们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出现了个人精神空虚,甚至寻求刺激和低俗化的倾向,这需要作为均等化公共服务产品的文化。
其次,在社会层面,剧烈的社会变迁带来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对现代生活的想象之间的断裂;传统价值体系被撕裂,人们缺乏理念上的归属感,迫切需要重新整合在一起。与此相应,作为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的文化就成为人们的必需。
最后,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种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复杂,这也要求我们增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以参与国际信息甚至意识形态竞争。
现在的路走起来步履艰难,老路走不得,回头路不能走,苏东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走,完全模仿西方之路只能是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唯一能走的,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紧密更自觉地结合,以后者补充、丰富、发展、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高度创新特色、不同于苏东之路、不同于英美之路的人类文明之路来。
三、中国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文化是中国梦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仅要靠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有灵魂来支撑,而这个灵魂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凝全国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投入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然而我们的文化建设依然面对着诸多问题。例如,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人民,而且要依靠人民,怎样通过体制的完善,真正体现和发扬全体中国人民的主体精神?怎样重塑当代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怎样使社会主义以文化的形式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先进性,又面向世界,融入并推进当代人类文明?针对社会上消费型文化畸形发育、创新型文化机制缺失的危险,怎样实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保证文化始终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特别是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淡化、批判和否定历史文化成了中国的文化基调,即使肯定法家也不知道何为法家真精神,大谈道家也不知道何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尊崇或批判孔子也不知道何为孔子的真精神;什么是历史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梳理过。没有紧密自觉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缺失。
我们要抓住这些问题的实质,攻坚克难,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有识之士必须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一是体现在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上。要通过组织重大艺术活动、开展评奖、政策扶持、文艺批评等方式,引导艺术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产品,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凝聚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二是体现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建设上。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向人民提供更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机构的平台传播先进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培养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三是体现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上。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守护人民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行的力量。四是体现在文化市场监管上。要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严格执法,把好审批关,查处违法犯罪行为。重视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五是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我们定将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新胜利,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梦中的地位
我们要正视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含的力量,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从社会的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自觉与理想人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身心之间的平衡和谐,在治国安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
而对于个体而言,文化能在个人的心灵深处形成势能,定向地释放与发挥,理智保持与直接欲望的距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空间,引导人们超越自我,融入整体,成就事业。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身养性的学问,为任何一个民族所未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尚德、天人协调四个方面。《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决不停止”,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这些特点,概括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哲学家主张清静、无为,但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
人的内在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道德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具有内在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主导,生命对一个人固然重要,但人的道德操守和气节更重要。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儒家道德观念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重内在价值与修养,认为道德不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尤其不是用来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它是一种精神的自律,人加强内在修养,就是要提高道德的自觉性。
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最为鲜明、持久的传统之一,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历代哲人都认为人应该有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礼记?礼运》篇所描绘的大同世界。这种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原始大同社会图景,影响了中国历代哲人和统治者。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肯定人的人格尊严、人的道德价值的思想,儒家道德的特点是富于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实践理性精神,它追求自我完美,力图通过道德塑造理想人格。儒家还强调人的社会责任,积极入世,在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提倡群体意识,突出个人的内在修养,意欲通过个人的内在修养达到道德的完善。这种充分肯定人的人格尊严的观点,是非常深刻的。中国传统道德之所以具有当代价值,正是由于它有着与人类理想的大道相一致的方向。
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要在核心价值观念方面打牢它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价值的影响的扩大,中国的影响不仅要在硬实力(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表现出来,也一定要在软实力方面表现出来。软实力最关键的要素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在十八大后与记者的见面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结合,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结合,才会有坚实的土壤和基石。
真正的大国崛起,必须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崛起;只有具备深厚文明潜力的国家才有作为大国崛起的资格和条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中国人应该发扬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担负起更为重大的文化责任。让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梦的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悠久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的动力。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
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这将是我们每一个 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上,形艷下的精神全被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
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方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的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专门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分析称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顺应时代潮流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11月15日10:01 新华网
(新华社信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
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战略目标,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必须将其作为主题,贯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因此人类生命的安顿古今中外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挂空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
第二,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的人的社会道德。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面临着全面崩溃,中国处在“一切向钱看”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所谓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言利、全民发财,全民造假就是这一社会的写照。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现在中国的道德崩溃、人心败坏的状态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第三,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传统的断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学到西方的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中国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自性特质的民族。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族就成一个不知道“我是谁”的民族,一个“精神分裂无怕适从”的民族,一个精神上处于“游魂”状态的民族,一个民族内聚力日益弱化的民族。
第四,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质上是希望,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它也必将在二十一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礼记礼运》开篇便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这正是人类可共同期待的一种大同境界。
在半个世纪以前,当中国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际,奢谈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麻木不仁,而且是对时代的背叛。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慷心灵永远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