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

时间:2019-05-14 13:4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

第一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进行出口贸易与其他国家产品进行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此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根据小岛模式,中国发展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夕阳产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的周边产业出口。

(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稳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影响出口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进行跨国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宽国际市场,解除由于贸易壁垒而使得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增加产业内贸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联的产品出口贸易。

(五)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进行模仿学习,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增加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从而扩大出口贸易。我国的大连机床就是通过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兹莫曼公司从而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

(六)寻求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源类产品国际定价权。2011年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44.5亿美元,占19.4%。对于稀缺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中国企业国内的要素禀赋不足,进行此类的投资,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增加产业的出口贸易优势。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问题

我国从2002年来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增长1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4.6%。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调整,在国际收支平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1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政府缺乏统一的管理。很多企业对国外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政府对其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租凭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和制造业。占据了总投资额的76.9%。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科学研究等的高新科技产业比重很小,只有2.1%1。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层次偏低,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3、专业型人才相对匮乏。中国很多跨国企业缺乏跨国性经营人才,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海外经营能力欠佳,陷入亏损。2011年,中国有22.4%的境外企业亏损。

(二)应对措施

1、中国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中国过去得到的都是发达国家的淘汰机器或者技术,得不到有效地高速发展,总是利用自身地劳动力优势,在出口贸易方面与他国竞争,而现在劳动力优势渐失。所以需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逆向技术溢出,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且加大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可以使自身在国际贸易上占据有利地位,从而能扩大此类产业的对外出口贸易。

2、政府应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机构。在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当有效实行自身的职能,对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正确引导,进行融资、税收、信息及咨询等服务。同时,政府需要完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避免企业对外投资受到政治风险影响自身信心和积极性。

3、中国的跨国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吸引金融、财务、管理、外语、贸易、法律、政策等发面的专业人才,降低对外直接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形成企业内部优势,增加产业内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2.1 根据《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得出

[2]鞠秋芳.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J].经济天地.2012年第12期.[3]刘韵妍,刘渝琳.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7期.[4]徐莉,班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J].东岳论丛.2012年10月.[5]李书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国情国力[J].2012年第6期.[6]舒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国际贸易[J].2012年6月下.[7]毕海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管理[J].2012年7月中.[8]罗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12年10月下.[9]谢静怡.中国海外投资能否一帆风顺[J].中国外资.2012年7月下.[10]赵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J].经济观察.2012

(6).[11]同济大学.李海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D].2004.3

第二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爆炸性的增长,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利润创造的主要要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企业意识到走出去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等特点,然后对国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投资国的贸易倾向以及投资国的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影响逐渐扩大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集中性特征,主要对象包括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印尼、日本等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工厂,进行就地生产和销售,进一步维护和开拓了出口市场,并扩大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此外,通过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减小了经营风险,绕过了贸易保护政策,从而能够在有一定市场风险的国家开展贸易,扩大市场范围。

(二)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贸易公司为主,逐步发展到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广泛领域,在不同的国家对外投资的方式所选取的行业也是不同的。我国企业在亚非拉和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主要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进行这类投资时,企业多选取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如纺织、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在文化相似的东南亚各国进行投资时则是注重创立自主品牌,依靠消费者的认同来开拓海外市场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借助国外品牌的影响力和国外企业的现金技术进行对外投资,例如联想投巨资并购的业务,并取得的品牌使用权。

(三)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一般较小,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起步阶段,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对外投资的规模上态度谨慎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跨国投资比较活跃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的经营实力决定了往往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战略目标。这些中小企业大多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区域,因而投资设立的企业自然也是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的中小企业。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的形态和发展模式越来越复杂化,因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一)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存在着一种动态相关关系,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量该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接受国际直接投资的差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外投资才会成为可能。一个国家的还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资本、技术等要素积累的成果。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是投资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才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否则如果资本尚不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不可能进行对外投资。

(二)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

一般而言,某一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水平与这一地区的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已有投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流量与其上一年末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每年投资流量的累积,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已有投资的能力,是进行未来投资的基础。而对外投资存量的多少又被称为海外市场的开拓程度,对海外市场开发较好的地区和企业会促进和带动其继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开发度较高的地区,由于企业已经进行过投资,因而对于该市场的情况**道国消费偏好和市场结构,市场的成长性,市场的规模以及人均资本输出等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因素都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这样一来继续投资就可以降低投资的信息成本和投资风险。同时对于比较熟悉的国外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该国的优惠政策,合理规避各种壁垒,达到降低产品进入成本的目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变相的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这些经验和信息还可以为相关后来者提供借鉴,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一个良胜的循环,因而投资存量高的地区它的投资流量也相对较高。

(三)投资国的贸易倾向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当一国某产品对外贸易达到一定规模时,为稳定与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该产品商将趋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在东道国建厂生产或采取购买、兼并当地营销网络的方式以支持日益扩大的贸易。

(四)生产效率

根据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生产效率的高低对于投资的区位选择会产生影响,因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报酬,由此会带动直接投资在国际间的流动。例如根据In-Mee Beak的研究,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大部分有显著影响,但影响随着税率和工资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劳动生产率高的地区企业倾向于在本地投资,而对劳动生产率低的地区,他们更倾向于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五)工资水平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时要考虑要素的投资回报率,而劳动力成本工资正是成本的主要因素。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的研究,由于资本被假设为一定时期不变,当工资水平不同时,投资所产生的资本回报率也不尽相同,因而资本会从母国不断流入东道国,直道资本回报率相等之时,由此得出劳动工资差异是对外直接投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在国外市场的投资比在国内市场投资或其它外国市场投资成本低,相对的盈利水平就更高,投资会从较高工资水平的地区流向较低的地区,例如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发现相对工资水平是英国年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我国学者张炜、李淑霞、张兴也从宏观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通过脉冲影响函数证明了我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

(六)投资国的技术水平

Kuemmerle提出了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认为现代企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自身已经具备的高科技来占据技术不发达的市场,同时再通过向科技发达国家进行对外投资来获取新的核心技术的一个过程。他将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是开发母国区位创造的技术优势,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技术知识,开拓国际市场。所以,企业的投入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其对外投资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技术存量,从而提高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此时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能力是对外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浪潮之中,获取跨国经营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技术、技术优势、获取或开发新技术,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站在我国角度,对未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职能,弥补法律、制度上的不足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时间有限因而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不足,应当首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国应当建立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使海外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程序做到规范、透明。

第三篇: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分析(模版)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四月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全球贸易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绿色壁垒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措施,强调我国应主动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及其形式的分析研究,健全我国的环保法规与规定,引进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绿色壁垒;

贸易影响;2

应对措施

出口贸易; Abstract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as a new type of non-tariff barrier, has become a global trade a topic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 the green barriers to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a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measures of coping, emphasize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use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through to the causes and forms of analysis research, the sound of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export trade;trade effect;counter measures

目 录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6 1.1 什么是绿色壁垒....................................................................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绿色壁垒产生的渊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二次大战以后,经济停滞不前,全球性贸易保护浪潮的兴起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环保运动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发达国家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6

1.3.1 绿色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绿色环境标志..............................................................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绿色包装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3.5 绿色补贴......................................................................错误!未定义书签。1.3.6 ISO14000.....................................................................错误!未定义书签。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9 2.1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9 2.2 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发展水平的不同..........................................................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环保意识的缺乏..........................................................错误!未定义书签。2.2.3 环保法规的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2.2.4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错误!未定义书签。2.2.5 绝对出口量的大幅增加..............................................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10

2.3.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10 2.3.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11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13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13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13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13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14

绪 论

二战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阻塞国际贸易方面已比关税更加重要,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威胁。发展中国家因其自身技术与管理的落后,在非关税壁垒林立的国际贸易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约占30%,说明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在我国,技术壁垒已成为企业出口商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出口货物金额已超过年出口额的25%,约为450亿美元,是我国扩大出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壁垒之一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环保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环保制度和标准。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执行环保标准的能力相差很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这些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了障碍,限制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本国市场而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准则,这就构成了绿色壁垒。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有逐渐扩大之趋势。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正日渐成为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1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

1.1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2009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禁止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部分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接着欧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残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超过0.1ppb,比原先严格了100倍.英国食品标准局也紧接着在市场抽查中查出中国蜜蜂含有氯霉素残留,建议零售商店禁止销售所有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蜜.2009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国蜂蜜和海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两次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和蜂蜜.2009年8月13日,欧盟生效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WEEE指令)规定: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由生产者提供;2006年7月1日,欧盟又实行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RoHS指令),对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种有害物质所容许的最大限量做出了要求。这两项指令涵盖的产品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民用电子、电气产品,都对我国家电和电子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

2010年10月31日,英国贸易与工业部消费者保护局向欧盟通报,原产于中国的牙刷质量不过关,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检测结果标明,透明塑料制成的牙刷头接触到牙膏中通常含有的薄荷油就会出现张力裂纹。如果牙刷头断裂,牙刷毛就会脱落,误吞牙刷毛有窒息的危险。在英国曾发生几起牙刷头断裂的事故。为保护消费者的安全,英国和爱尔兰已从去年10月24日起禁止销售该产品,并要求贸易商采取召回行动。

2011年6月1日起欧盟发布了关于修改2002/72/EC与婴儿奶瓶中双酚A限量的指令。该指令规定从今天起,禁止在欧盟境内生产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禁止将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投放市场或进口。这一指令的出台将使我市上亿元出口面临无缘欧盟市场的危险。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引起重视。

面对一潮高过一潮的国外进出口贸易禁令,我国业内人士纷纷惊呼:绿色壁垒来了!“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 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更加重视。截止至2010年,全世界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对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据统计,2009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43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条款,直接限制或禁止一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国际贸易。目前,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国际贸易专家、环保界人士及新闻界媒休对“绿色壁垒”的研究主要在于一些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防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另外,获取绿色环境标志、IS014000认证也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得力武器。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它又称绿色环保标准。这一类限制措施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往往是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对进口商品规定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的技术标准。例如:以往对纺织品染料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保护不发生色差、不会褪色等,而现在则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角度进行规定。譬如,中国苏南一家服装厂的出口服装因为拉链用材含铅量过高,白白损失了10万多美元,导致该企业破产。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标志又称生态标志制度。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依据严格的申请和环境标准,颁发给相关的厂商,并附印于商品及其包装上面,以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到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必须注意,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严格控制。因此,绿色标志又称“绿色通行证”。自1978年法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Blue Angel)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仿效,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White Swan)制度,法国的“NF环境”,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美国的“绿十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欧盟的“EU制度”等。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最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它们借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 而限制进口,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卫生检疫措施涉及的商品种类最为广泛,影响面也最大。它主要针对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餐具器皿以及动植物。其重点是检验这些商品含有或带有的有毒有害成分,如超过规定标准则一概拒之国门外。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要求成员国政府以非歧视方式,按科学原则,保证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高透明度。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要求黄曲霉素在花生中不超过20ppm,花生酱不超过 0.7ppm;日本规定茶叶中农药残留不得超过 0.2~0.5ppm;美国和加拿大规定陶瓷器皿含铅量不得超过 7ppm,澳大利亚规定不得超过20ppm。5.绿色补贴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6.ISO14000

ISO14000是国际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准称,1996年正式颁布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它同以往各国自定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不同,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许多国家以外国商品未通过ISO14000认证而拒之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多边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2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2.1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

“据联合国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86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受阻。”这是商务部科技司副司长单庆江18日在“环境标志与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透露的最新数字。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首当其冲的便是绿色卫生检疫措施。

例如:位于我省东部地区的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蜂蜜产品研制厂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每当到5月份一派繁忙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而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却异常冷清。从年初开始,他们没有签订一份合同,也没有收购一吨新蜜。

事情还得追溯到2002年。原本平静的蜂蜜国际市场风云突变,欧盟以中国蜂蜜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中止了进口中国蜂蜜。紧接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产品药物残留的检验要求。

按照欧盟的新标准,蜂蜜中氯霉素含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的氯霉素不得超过1克,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由于遭遇绿色壁垒,我国蜂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遭受巨大损失。受此影响,我省蜂蜜出口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出口量大幅度减少。

我国是蜂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年出口约1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贸易量的43%,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约1亿美元。我省的养蜂历史悠久,特别是东部山区蜜源十分丰富,西部草地蜜源也较好,不仅当地养蜂户众多,而且每年还吸引大量江浙等地的外来蜂农前来放蜂采蜜。全省年产蜂蜜约6000至7000吨,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多数是优质的椴树蜜,大部分可供出口,成为我省较大宗的传统出口品种,最高年份出口数量达到5000多吨。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蜂蜜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2002年减少到1000多吨,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减少到零,比2001年少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除了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对新加坡有少量出口外,其他企业基本陷入困境。

由于出口受阻,造成蜂蜜收购价格降低,好的椴树蜜收购价格还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二,不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我省几千养蜂户和数量更多的外来蜂农的生活。

勿庸置疑,影响吉林蜂产品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药物残留比较严重”。

由于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一般的蜂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养蜂户为了防病治病,便在蜜蜂食物中使用氯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从而造成蜂蜜中药物残留超标。2002年,我省两家出口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所收购的原料蜜中,在药物残留方面,基本没有达到欧盟要求的。据有关人士分析,这与目前我省养蜂户数量多、规模小、管理难有直接关系。在我省,一般一个养蜂户养六七十箱蜂。这些养蜂户分散生产,生产设备自主选择,地处偏僻,逐花期而居,流动性大,分布地域广,素质偏低,长期沿用“师傅带徒弟”模式,缺乏蜂病防治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防治方法,导致滥用药物的现象相当普遍。

近几年来,虽然养蜂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但是,由于缺乏有关防止药物残留的知识和安全有效的蜂病防治药物,企业又没有自检能力,再加上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蜂蜜药物残留问题难以控制。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蜂蜜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养蜂户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2.2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2.2.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多样化,在操作上有多管齐下的趋势,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它们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有缩小的可能。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接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市场大大缩小。第二,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1978年到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5%。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影响了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停滞不前,除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外,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第三,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的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2.2.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利于督促我国企业大力推行IS0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环境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这一标准要求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而且在设计、原料准备、生产、使用、消费和用后处理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损害。

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颁布后,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96年年底,我国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海尔冰箱率先通过认证。接着上海巴斯夫、厦门ABB、科龙、大连三洋制冷等企业也相继通过认证。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至今还很不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许多企业还对此缺乏基本认识,更谈不上争取通过认证了。没有获得ISO14000认证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遇到障碍。如果不尽快争取通过ISO14000认证的话,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ISO14000国际标准也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ISO14000表明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好,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经营产品 的企业符合绿色化要求。在国内外市场上,ISO14000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绿色保证书。通过ISO14000认证,不但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获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这就会吸引和激励企业按照ISO14000标准抓好管理和科技进步,努力开发绿色产品,争取早日通过ISO14000认证,为祖国的出口贸易做贡献,为企业和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其次,合理采用绿色壁垒手段提高我国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吸引优质外资,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民族工业意义重大。需要认真学习研究WTO规则。发达国家在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悄悄地转移到落后国家。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环保法规、标准很少,形成环保门槛较低,必然造成一些低标准的外国产品输入。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危险有毒废物约有3.4亿多吨,大多产生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国环境标准太低,进口“洋垃圾”增长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进口量99万吨,到2000年就增加到1750万吨,这无疑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垒。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绿色壁垒挑战,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鉴于“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绿色环保国策,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有效的手段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是当务之急。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

随着保护环境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建立,当今要求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绿色消费盛行,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国际认证,将主导国际商品贸易的新潮流。因此,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十分重要。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就是对产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或无害认证。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难以应对绿色壁垒挑战。人世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出口企业如不尽快开展认证工作,将会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大部分产品将被拒之国际市场之外。为此,加大我国企业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的工作力度,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首要任务。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

我国作为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从70年代开始,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关 注资源环境问题,为防止空气污染、森林、土地资源破坏,国家就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仅靠这些环保法规标准,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尤其是环境标准相差甚远。所谓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内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是国家根据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和人体的耐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所作的规定。它是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级五类与国际标准相比太低,无法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竞争需要。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19278 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国外的标准一般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依靠先进标准进行商业竞争已成国际贸易的一个新动向。完善环保法规应从关注环境标准高度出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对“洋垃圾”进口源头的管理,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中国的绿色会计,无论是实务还是理论,都处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原始的起步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界已认识到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做法,对环境成本、环境资源、环境资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概念、内容、计量与披露等作了一定探索,这为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完善环保法规国际标准化,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目前中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同实践相结合实施。鉴于我国目前会计改革严重滞后于国际绿色会计改革现状,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问题急待解决,建议国家经贸委为牵头单位组织外经贸部、财政部、环保总局专家组建中国绿色会计学会,选择若干个地区进行 小规模绿色会计试点,借鉴国外绿色会计经验,以便进行适合中国实际的绿色核算课题研究。其内容主要是:把不可更新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研究;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量化,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补偿性研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节约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国际绿色会计接轨适应对绿色壁垒举措研究。尽快全面完善中国绿色环保标准,制定中国绿色会计实施指南,为加速建立中国绿色核算体系进程,开创中国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的新局面作贡献。

随着绿色浪潮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拆除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环保—贸易—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我国出口贸易的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全球绿色浪潮给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保证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结论

第四篇:国际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经济学0801班

锁旭东06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各国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强。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度提高,世界投资已经由过去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转向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这种变化深刻地表明,全球化已经将各国经济紧紧联合在一起。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大量引进的FDI相比,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为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面临着较好的内外部环境。但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并针对目前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历史相比滞后了一个多世纪。经过2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3年7月底,中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222家,中方投资金额超过100.9亿美元。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中国仅为1:0.09。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目前中国海外企业平均投资不足14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的水平。由于规模偏小,中国的跨国企业很难获得

规模优势,难以进行有效地研究和开发,无力支持销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即有限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小规模生产→较高的生产成本→低质量→低价格→较低的市场占有率→更小的规模制造。

三是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前些年相比,尽管近几年中国海外投资质量和档次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项目,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积极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中心,但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仍然偏小。如在非贸易性海外投资项目中,近40%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项目(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等)。由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这类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的前景不甚乐观。

四是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46.8%在港澳地区;其次是北美,占13.7%。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五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海外企业中赢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其中以生产性企业居多。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和巨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二、发展前景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曾用经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之间的关系,发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此时吸收外资很少,几乎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400—1500美元,引进外资增长,而且开始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但投资净流出为负数;第三个阶段是人均GNP位于2000—4750美元,净投资流出仍然为负数,但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第四个阶段是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其净投资流出已转为正数,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输出国。根据这个一般性规律,若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内地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GNP至少应当划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三个阶段;即使按照现行汇率折算,目前也已经可以列入邓宁所划分的第二个阶段。因此,从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在经过长期大幅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期之后,将逐步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

实际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首先,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这些行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就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其次,“入世”在给中国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义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所获得的权利和机遇则主要体现在国外,即体现在外国向中国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想享受“入世”后的权利和机遇,就要尽可能地向海外进军。最后,从企业国际化道路的一般进程来说,首先是发展间接出口,如通过专业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商品或服务,而后是直接出口,如企业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进出口部门来处理相应的业务,最终再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贸易总额已名列世界第五位。国际贸易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相应对策

第一,要进一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中国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一国的产业升级虽然可以在本土范围内进行,但回旋余地一般较小。从国外有关经验来看,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的,它把一些传统的“夕阳”工业和一些“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环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如波音飞机的所有零部件分别都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生产。与此相反,英国过去为了淘汰纺织工业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仅局限于英国本土,结果造成大量失业,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基本类型。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相对于更低阶梯国家而言,中国某些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相对于更高阶梯国家而言,学习和赶超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的特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迄今为止,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500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其中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准和质量档次方面都要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如为了培养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核心能力,海尔集团在美国和德国建立了以研发和技术转让为主要目的的海外企业,并在美国洛杉矶、硅谷,法国里昂,荷兰阿姆斯特丹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设立了6个产品设计分部。另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海尔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拉美的国家都设立了海外企业,从而走出了一条学习型和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调整地区结构,进一步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多元化。除中国已进行投资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以外,从中近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较快,并且中国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另外,周边国家如东盟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接近,又有“10+1”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经济合作推行的领域为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从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中国愿与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第四,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规模与技术含量。在宏观上,要加强调控对外投资的力度,健全对外

投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应加强有关对外投资的立法。至今中国还没有出台一部比较完善的对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建立专门的法律,如《海外投资法》或《海外投资保险法》,以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力与利益。在微观层面,对外投资企业则要大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从而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

第五篇: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宁波国际博览会:现状、特点与效应分析 2.宁波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3.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问题研究 4.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5.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6.提升宁波贸易加工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7.宁波对外反倾销问题研究--以纺织产品为例 8.宁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9.温州鞋产品反倾销问题研究 10.11.12.13.14.1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欧盟两指令对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研究 宁波纺织企业应对出口设限政策发展问题研究 大桥经济效应对宁波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加快宁波中小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问题研究 16.17.18.19.20.慈溪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余姚开放型经济的新领域――服务外包发展问题研究 余姚梁弄镇灯具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发展 宁波文具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21.22.23.浙江纺织业出口优劣探讨

电子商务的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以XX企业为例 美国次贷危机的地区/行业影响分析―――以X地/行业为例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XX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市会展贸易国际化拓展思路 宁波出口产业调研

宁波家电业主要出口市场分析与拓展思路 宁波服装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物流贸易现状与发展 宁波市反倾销问题初探 宁波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以XX企业为例 信用证方式的实证研究---风险与规避 服务贸易人才要求与培养方式研究

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以XX企业为例 浙江工艺品澳洲市场拓展战略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宁波港口多功能化发展思路研讨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宁波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宁波能源危机及对策研究

41、长三角/浙江省/宁波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或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42、浙江省/宁波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

4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产品可以分解)

44、宁波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45、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研究(或国际服务贸易与宁波经济)

46、新形势下宁波市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47、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宁波出口贸易

48、反倾销与宁波出口贸易

49、对外开放与宁波市保税区的发展

50、宁波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51、国际金融危机对宁波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调查为例

52、理论对宁波的借鉴意义问题研究

53、初探民营企业在宁波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54、初探外贸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宁波中小企业为例

55、宁波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

56、宁波市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57、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宁波市出口贸易的发展(实地调查)

58、浙江省/宁波市出口的品牌问题研究

59、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60、宁波出口贸易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61、出口退税对浙江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62、美国次贷危机对宁波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启示 63、宁波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 64、宁波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65、宁波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分析 66、从对外贸易看宁波经济的发展模式 67、宁波外贸依存度分析

68、宁波服装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

69、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70、宁波市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政策 71、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72、宁波民间借贷规模与结构的实证研究 73、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差异及选择策略 74、浙江建筑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75、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环境壁垒 76、老年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 77、浙江民营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78、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几点启示 79、探讨浙江省与东盟国家贸易研究 80、浙江省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柔性研究

81、从SA8000看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82、经济全球化与宁波市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83、宁波梅山岛保税港区的调查与研究 84、宁波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85、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研究 86、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研究 87、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88、关于信用证软条款风险的防范 89、国际贸易保险问题研究

90、国际贸易运输合同中的风险防范研究 91、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磋商问题研究 92、浅析宁波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趋向和特点 93、浙江外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94、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影响研究

96、外贸业委托代理研究

97、浙江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98、宁波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99、宁波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00、宁波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分析 101、宁波出口贸易波动分析 102、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出口绩效分析 103、宁波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04、宁波贸易增长方式分析 105、浙江省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分析 106、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07、宁波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108、国际结算中常用支付方式比较与选择 109、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110、美元贬值对宁波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111、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与思考

112、浙江省蔬菜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 113、浙江省花卉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114、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115、浙江省桑蚕茧出口贸易经济效果分析 116、浅析宁波利用外资政策

11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宁波的机遇和对策

118、建立宁波经贸预警机制应对贸易摩擦 119、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120、分析绿色壁垒对宁波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下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 2007 年下半年以来, 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主要发达国......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引用了一些以前的数据和一些有关农产品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在不同的国......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范文大全]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陈晶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要:本文引用了一些以前的数据和一些有关农产品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绿色贸易壁......

    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网络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游敏惠#钟平峰$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概述了重庆高校学生上网情况,比较分析了网络对学生 的思......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关键词: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展论文摘要: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湖南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黑龙江省 农产品 出口贸易 现状 发展论文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我的国贸论文)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姓名:陈熹 一、浅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GBs)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内 容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