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5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第一篇: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

2010-12-8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外国对我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逆差,并带来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金融稳定。本文主要对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tradeinfinanceservices,以下简称TFS)的影响做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FDI),金融服务贸易(TFS)

一、文献综述

继我国加入WTO之后,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发布,中国各种金融服务业均对外资开放,标志着中国的TFS己经进入全球化的新纪元。随着近年来我国TFS的快速发展,流入金融业的FDI量明显增加。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FDI与TFS之间的关系。Walter(1985,1988)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依然很好的解释和分析TFS。邓宁(1977)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用以解释外国金融机构为何及怎样进行海外扩张。Helpman、Krugman(1985)发现,以国际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FDI与TFS的相互关系可以由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解释。Li等(2003)的研究表明,FDI对金融服务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FDI与TFS保持着互补关系。P.Moshirian(2004)的研究表明跨境支付形式的TFS和金融部门FDI已经成为TFS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研究方面,姚站琪(2006)分析得出TFS与金融服务投资具有一定的同向相关性。葛玉萍(2007)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服务业逐渐成为吸收FDI的主要行业,FDI影响着一国TFS和金融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加强对FDI的监管。方慧、李建萍(2008)研究得出,我国金融业FDI与金融服务贸易额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但是总体上看,我国有关FDI对TFS影响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利用我国相关统计数据试图对TFS与FDI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二、中国TFS利用FDI现状分析

(一)中国TFS的现状和发展特征。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解释,金融服务主要是指银行和保险业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活动。服务贸易是通过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而所谓TFS,就是以这四种模式进行的金融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总体上,我国的TFS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它还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进出口结构不平衡。中国TFS逆差严重,且呈加剧趋势(见表1)。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开放,且投资政策优惠,从而外国金融机大量进入,相比之下,我国本土金融服务行业起步晚,产品和服务相对落后,很难与外国金融资本竞争。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2008年整理所得

第二,TFS内部结构不平衡。在TFS进出口总额中保险服务业的比重占绝对优势(见图1),因此保险服务的进出口情况严重影响着TFS整体的走势。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利用FDI现状分析。

近年来,流入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FDI规模呈上升趋势(见表3),而金融服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尽管在中国加入WTO后有很大提高,但之后起伏较大,这是因为金融行业容易受到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FDI对中国TFS发展的效应分析

(一)首先,FDI的流入对中国金融贸易的发展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1.经济增长效应。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可以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深化金融发展程度,优化资本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必然会推动中国TFS总额的增加。如表2,随着金融业FDI的增加,中国TFS的进出口额和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额增长。

产业变动效应。FDI的进入会直接对国内的金融企业产生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整个金融服务部门的经营效率。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当外资金融机构采取合资或战略联盟的方式时,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将更加显著。

(二)相对于积极效应,外来资本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我国TFS的发展。

金融服务业FDI的进入使得短期内大量外汇资金涌入

1.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对出口产生消极影响;2.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导致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3.可能会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FDI在加深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同时,也使中国经济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从而加大TFS中的不稳定因素。

四、利用FDI发展我国TFS的对策分析

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金融服务业FDI必定会向中国加快转移。如何合理利用FDI这柄双刃剑,是中国金融业乃至中国整个经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进一步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发挥FDI对我国TFS的促进作用。由于FDI对我国TFS有着促进作用,而且随着金融业的开放,我国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也会逐步提高。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提高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改善我国TFS的结构和质量。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TFS结构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作为TFS的微观主体,金融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十分关键。我国的金融机构要充分抓住TFS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新的金融服务种类,增加金融服务的技术附加值,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知识技术含量,从而改善TFS结构。

(三)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与货物贸易领域相似,中国的TFS市场在加入WTO之后也面临如何逐步开放和实施有效保护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稳定TFS的进口量,使其不至于在短期内增长过快以至于过大而冲击国内金融服务业。为此,我国应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鼓励其与中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参股,提高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应逐步取消或降低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不必要的优惠,施行与中资金融机构一致的监管政策。

(四)在吸引FDI的同时加大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金融机构要积极开拓TFS的新领域,提高现有国际业务及中间业务的档次,发展我国外向商业存在模式的TFS,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金融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国际金融服务市场争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Helpman E,Krugman PR.MarketStructure and ForeignTrade[M].Cambridge,Massachusetts: TheMIT Press,1985: 31-66

[2]Markusen JR,VenablesA J.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new trade theory [J].Journal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8,46(2): 183-203.[3]Moshirian F.Financial services in a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global financialmarket [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8,32(11): 2288-2292.[4]方慧,李建萍。FDI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2):54-57.[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二篇:服务贸易发展影响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和影响

演讲稿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二战以后,日本于1951年开始恢复对外直接投资。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1953年年2月, 日本生命保险、第一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分别出资2.2%、2.4%和6.2% , 参加了东京银行在美国金融业的直接投资。

但到60年代末, 由于金融保险公司的资金力量非常有限,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在保险业上,主要保险公司中除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协荣生命保险和明治生命保险外, 其它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仍没有明显增长。这种情况在七十年代后期也没有多大改变。

到1979年末, 日本十大保险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当地法人企业只有39家, 而且, 主要是由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和协荣生命保险建立的。其中, 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的子公司虽多达19家, 接近总数的一半, 但不论是独资经营, 还是合资经营, 投资的规模都很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然而,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例如,十大保险公司同时开始或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 在短短几年内就建立起了53家当地法人企业, 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并独资经营了资本金超过3000万美元的较大企业。由于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不断增加, 规模也不断增大, 其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1984,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额由1983的11.67亿美元猛增到20.85亿美元, 占当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5%, 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业者。1985年和1986, 又连续猛增加82.7% , 分别高达38.1和了72.25亿美元, 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分别高达31.2%和32.4%。到1987年3月末, 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投资余额达180.8亿美元, 一举超过了商业部门的145.3亿美元, 矿业的124.3亿美元, 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跃居第一位。

在四大非制造业投资中,商业投资是日本最先开始的对外直接投资,而金融保险业投资是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80年代后期,金融保险业投资不仅是最主要的非制造业投资,而且还牵引了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达到顶点的1989,金融保险业投资为20424亿日元,占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0.2%,同,金融保险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2.6%。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与社会领域发生了自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

济泡沫带给日本国内持续的经济紧缩和衰退,促使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90年代以来,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稍稍超过1989的水平。

金融保险业出于信息收集的目的较强,1994年达到对外直接投资25.7%的比重。值得指出的是,日本金融保险业在经历198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泡沫后,暴露出诸多管理、信用和风险问题,使得19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收集信息的目的增强外,强化地域系统统筹管理的功能叶明显加强,由1994年的1.5%增至2002年的3.5%,而处于资金调剂及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有所减弱,由1994年的28.4%降至2002年得2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给日本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兼并重组成为方向,其中既有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重组、寿险公司内部的重组,也有寿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之间的重组,整合过程持续了5-6年时间。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方面,2001~2004年,商业投资为721亿日元,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35亿日元,分别占对华投资的39.1%和29.0%。2005年,金融保险业投资为597亿日元,商业投资为534亿日元,分别占对华非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6.6%和32.8%。2004年,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日本又以欧洲为重点投资地区。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对欧洲“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2001-2004年间,日本对欧洲的贸易和金融及保险业的年投资比重均超过当年对欧洲投资总量的50%,分别达到50.21%,57.37%,54.08%和53.14%。其中,金融及保险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1.77%,43.94%,34.10%和48.30%。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该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PPT: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

60年代末,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

二、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初, 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直接投资的规模都相对较小。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进入八十年代后, 特别是1984年后, 日本金融保险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异常的发展。

这一时期, 日本金融保险不仅对外直接投资的件数增多, 投资规模也普遍增大,也在国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投资

金融保险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结果, 不仅使其成为日本金融、保险业对外直接 投资的主要部门, 而且, 使日本对国外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也迅速增加。

四、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大量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移向海外。由于泡沫经济的影响,金融保险业投资陷入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整顿中逐渐恢复,在1998恢复到20964亿日元。

五、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相比之下,2003年后金融保险业投资却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保险市场并购重组基本完成,市场结构趋于稳定。在监管机构为市场主体创造较为健全的制度环境下,允许其按市场化原则竞争、重组,有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日本对海外服务贸易业,特别是对金融及保险业的投资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长期以来日本对欧洲投资的重点放在非制造业的贸易,金融和保险业及服务业,这使被日本金融保险直接投资地区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第三篇: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而席卷整个人类世界。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2年西欧金融风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的欧盟债务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GDP总量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国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是绝对无法独善其身的。恰恰相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尚不成熟,金融调控机制尚未健全,金融监管措施相对落后,更加容易受到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发生越来越频繁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体制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我国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影响深远。

首先,随着金融全球化,我国原本着眼于国内金融安全的直接调控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对外金融开放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频发,涉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仅从一国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进行的金融监控势必无法应对难题。这对金融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当局处理金融安全问题的角度从国内放眼到全球,逐步完善我国金融体制,保护金融安全。

其次,金融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由此带来非法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的问题。热钱大量流入,在金融市场上大肆投机套利,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的例子不胜枚举,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加强资本进出,完善金融体系,建立精密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成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当务之急。

我国在金融全球化中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致力于安全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随着资本项目下资本自由流动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势必对原本的金融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断的改革中,金融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所有的改革都建立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之上。

想要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金融危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因此,在发展国内金融体系,接轨国际金融市场的同时,要从大局角度,小处着手,建立精密而完善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

第四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我国

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从而从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总结

出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指导理论,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 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 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 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 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 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 与交易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 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的 服务。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 内,并不移动过境。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 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 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 服务。这种商业机构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 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 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它不涉及投资行为[1]。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 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 方式。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 贸易有一个部门的分类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 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 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 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个类别。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 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 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 现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还 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

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 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 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 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 较劣势地位。

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

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 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 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 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 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 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 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 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 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

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 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 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 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

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 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 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 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 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 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 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 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 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 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 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 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 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2.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

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 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 信息环境质量。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 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 的意识。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像美国的IT行业、新加坡的 旅游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极其发达的信息网 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在 这一方面,我们还十分薄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3.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同 时还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和集中度。在国际企业组织结 构趋向扁平化、柔性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 待改进和重塑,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重 竞争策略、轻竞争战略的倾向。在竞争程度方面,从理论上 讲,加入WTO以后,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有利于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但前提是存在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对于我国来说还不真 正具备。

4.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政府作用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 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我国政府仍然一定 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 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 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 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 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三、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对策

综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政府从 全局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 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 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1.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 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 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随 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 降至50%以下,但我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 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很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 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居民优 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我国服务贸易国 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力。2.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时代,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 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如批发、零售、餐

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 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由 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 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 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的第三 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33%提高 到了2005年的40%[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 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要彻底 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 持机制。

3.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服务产品和有形产品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有关 如何管理制造企业和如何管理服务企业的知识已经逐渐融 合。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 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 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 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对自身业绩的评价过分偏重于短 期利润。今后,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企业长 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创新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指标。在新的评价体系 中,逐步导入智力投资比率、产品设计水平、员工知识水平、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售后服务质量等指标。4.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首先要切实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 的孵化。我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下转第75页)会计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75

能够调整经营方针、策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种方 式是“用脚投票”。中小股东会抛掉手中公司股票而转向那 些更有前景、经营管理更好的公司。有较多股份的机构投资 者也会抛掉该公司的股份,改变手中的证券组合。大量的抛 售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继而会吸引收购者,此时股东 也可以采取对并购行为给予支持等相机性治理措施。2.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 同样有两种相机治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进行财务重整,指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其债务问 题,以便使公司摆脱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并保持继续经营。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维持企 业的持续经营,主要适用于企业出现暂时财务危机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破产机制申请企业破产,可以清算也可以 重组。破产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是公司相机治理中最 基本和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是在我国,由于银证分离,企业主要的债权人银行不 能参股企业,使得银行在企业破产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无法起到更有力的相机治理作用。要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 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使银行成 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以便按照市场原则塑造银企 关系,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相机治理。

3.政府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违背公共财务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政府要能依法给予规范和惩罚。例如,当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时,财政部门就要依据《会计法》,对 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还要对相应的 审计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当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时,税务部门就要依据《税法》及 有关规定向企业收缴偷漏税款并进行相应的罚款、警告等。4.员工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

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员工可采取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 员,提议召开临时职代会罢免经营者,通过工会起诉违法的 经营者,以职工收购为基础的企业重组等相机治理措施。随 着企业对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相机治理机制的健全 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关注。

5.经营者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尤其是股东的干涉妨碍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 者可以实施MBO(管理层收购)。MBO指管理者通过向金 融机构融资收买股东的股票,成为企业的控股人。这样可以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其“企业家才能”,减少代理成 本,使企业能按照经营者的战略考虑持续经营下去。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2.[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3.[3]张维迎.所有权、控制权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 究,1996,(9).[4]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杨瑞龙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 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6]林浚清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B].财经论丛,2003,(1).作者简介: 1.侯学博,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

2.崔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务 会计。

3.张志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管理 工程。

(上接第19页)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 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 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其次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 政策倾斜与扶持。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 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 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 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最后 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我国国际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 商抗衡[4]。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 务贸易自由化,这对国内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我们应 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 护机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 我国弱势服务行业。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

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 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52-156.[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 题,2005,(9):63-66.[3]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6,(3):129-131.[4]王云.浅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国 际经贸,商场现代化,2006,(6):24-26.作者简介: 1.张令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马小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五篇: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符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深入,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发展起来。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无论是欧洲,北美还是亚洲都被经济全球化捆绑在一起,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在贸易自由化中迎接挑战,服务贸易自由化作为贸易自由化在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我们也必须接受它的挑战。本文从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出发,就如何应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及对策

近十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正在以年平均15%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但仍然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而且长期呈现逆差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并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是21世纪国际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顺利加入WTO,服务业的开放日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焦点问题。因此认识到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如何融入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有利于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为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获取规模效益打开了市场,一方面可有力地支持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另一方面组织服务产品的出口可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仅靠货物出口的单一结构偏向。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可促进我国的服务出口,特别是我国较大的发展潜力的海洋运输、国外工程承包、旅游、卫星发射等服务的出口。

(二)加大我国国内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取消地域限制,并且在服务的行业领域和品种上也将逐步取消限制。但是利益的驱动将使外商投资都集中在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外商投资将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和中心城市,而我国经济相对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农村,外商投资力度仍然很小,因此更加加剧了服务业发展中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扩大。

(三)有利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服务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要消除这一瓶颈,有效的办法是逐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作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变经营机制的推动力,迫使服务部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谈判和区域合作

努力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在劳动力资源流动方面,力争削弱发达国家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壁垒,发展我国的比较优势。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增加,更好地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应过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协商与合作,努力创造对参与各方都有利的经济贸易环境。积极发展与邻国、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与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的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逐步加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二)政府给予企业适度的保护和支持

政府行为对国家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美国服务贸易之所以发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中国一直缺乏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上面已经提到应制定保护我国幼稚服务产业的政策,并给予服务产业多一些的政策优惠,将信贷等财政政策相结合,为培养高技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提供资金的支持。政府还要加强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在法制建设方面,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和技巧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确保令行禁止,确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大都集中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必须依靠具有一定专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来提供,当前国际服务贸易最大的竞争也是来自人才方面的竞争,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这对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经营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国必需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其次,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GATT的有关条款及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再次,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人才。在加强国内服务业人力资源保护的同时,还应防止人才流失对国内服务业所造成的损失。

(四)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贸易传统服务业上,而我国新兴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偏低。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型占优势的新兴服务业。使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趋于平衡。

总之,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将逐渐实现良性循环,遵循国际规则来适度开放和保护国内服务市场,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正确分析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和解决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贸易发展方向,就能够逐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04)

[2]陈继勇,余道先.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9(04)

[3]谭影慧.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09(05)

[4]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01)

[5]胡景岩.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06(10)

[6]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下载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外国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序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既不是政治上的孤立,也不是经济上的制裁,而是采取文......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5篇范文]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亚欧第一大陆桥经济带的繁荣发展与金融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目前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同样会对大陆桥经济带金融业产生影......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业的影响 5.18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服务业的影响 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概述 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基于1990―2013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进行......

    论不公平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推荐]

    论不公平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全球经济腾飞的时代,但是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问题已经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的外贸方面,大家清楚全球大大小......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中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其......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绿色贸易壁垒......

    版权贸易对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

    版权贸易对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摘要: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越来越显著。之前传统发展阶段所适用的版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