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3: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

第一篇: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

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

监督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的权力。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是其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法律实施和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任免权的主要手段。考察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坎坷历程,思考监督工作的成效与缺位,展望监督工作的发展未来,人大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权,前景光明,问题不少,尚需努力。

一、监督职权逐步加强,“橡皮图章”的形象正在改变

二是监督形式上有新突破,各地人大创造了许多新的监督形式,拓展了监督领域。被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有四种,即:1983年从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先河的执法检查;1986年从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区人大常委会推开的代表评议;1988年从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推开的述职评议;在接待和处理司法案件的来信来访中形成的个案监督。这四种方式的创造和广泛使用,促进了地方人大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提高了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也推动了全国人大监督职权的行使。

三是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地方性监督法规,把监督职权的履行规范化。受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建议拟定监督法精神的鼓舞,各省和有立法权的市的人大加紧总结工作经验,深入研究监督职权的履行情况,完善监督新形式,剔除缺乏法律依据和有悖于人大工作特征的做法,保留、细化、提炼有助于加强监督的内容和程序,制定出了地方性监督法规,有综合监督的,有单项监督的,使新的监督形式法律化,监督工作走向规范,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法提供了参考。

二、监督实效十分有限,制约能力仍然较低

地方人大监督职权的履行,从过去不敢言监督到今天敢动真格,人大的作用已得到明显加强。但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看,仍具有普遍软弱的一面,对“一府两院”权力的制约苍白无力,宪法和法律确定的职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第一,人大掌着监督职权不敢作为。一是在地方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委及其领导习惯于包揽具体事务的管理,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马上就会关联到党委及其领导,触及是否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敏感领域,不敢监督;二是在工作决策中党政联席的现象较多,人大无法在党政共同的一个决定、一个会议、一个文件、一个问题、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中把党委与政府截然分开,不能监督;三是在地方政治格局中标志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个人地位和权力的主要是领导们在党委的职位排序,但现实中,从事人大工作的领导进不了党委班子,而政府一、二把手在党委身居要职,形成了人大常委会与政府实际排位的倒挂和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错位,不便监督;四是在地方人事安排中,把党委、政府组成人员里因年龄而不能升迁的领导安排到人大任职,不管口头上怎样宣传,人到船头马到站的思想客观存在,大多数人已不思积极进取,故而避免实质性的监督。

第二,法律确定的监督职权残缺不全。一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难以操作。比如罢免权,在什么情况下人大可以罢免由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法律规定不明确,权力活动空间太大,反而不便行使。二是法律规定有上则无下则,看似监督有权实际无权。比如听取并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报告未被批准,说明代表对执行机关的工作不满意,人大如何处置,法律没有规定,人大监督失去了威严。三是许多法律法规强制性特征不足,是法律又像政策,侧重强调应怎么办、要怎么办,对不执行法律或违法的行为却无惩罚性规定,人大没有办法监督这些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四是没有法律措施确保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威慑性。从法理上讲,人大的决定和决议具有法律属性,是不能触犯的,一经触犯必须受到追究。但人大决定或决议的事情“一府两院”不去执行,或违反决定决议办事,人大拿什么去追究,法律恰好“缺席”。如有的“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还没有交人代会审议通过,报告中今后的工作已经在执行,无论该报告是否通过或修改,都已没有法律意义,人大如何是好,法律没有规定。

第三,人大自身履行监督职权的能力不强。首先,人大代表普遍为兼职,日常忙于各自的工作,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宪法、法律的实施,履行代表职务力不从心。其次,人大机构不健全,委员会力量不强;担负主要监督职能的人大常委会机关编制和人员紧缺,工作力量大都不足。再次,监督者整体结构不合理,行使职权的素质不高,难当监督大任。

三、增强信心,排除困难,为履行好法定权力不懈努力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大监督,提高地方党委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认识。党委领导、支持人大履行监督职权,就是监督“一府两院”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体现党的执政本质;就是党自己通过国家根本制度行使执政权力,人大的监督越到位,党的执政就越有力。因此,地方党委应重点加强政治领导,强化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加快执政方式的转变,改变包揽或直接监督行政、司法工作的做法,支持人大行使包括监督权在内的法定职权,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民主法制的根本渠道,实施对“一府两院”的法律和工作监督。

2.完善法律法规,为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提供操作依据。人大应加速完善法律,使监督职权富有刚性,便于使用,用而有力。在监督法还不能出台的情况下,着重完善现有法律中有关人大监督的刚性规定,增强监督实效,把“橡皮图章”和“软人大”的形象变为历史的陈迹。

3.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大行使职权的水平。应继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快人大工作的改革,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扩大专职比例,突出专业化和知识化,提高监督制约水平;应加快充实人大工作机构,建立常规监督专业队伍,规范工作职能,明晰监督职权,强化经常性监督。

4.敢于作为,在作为中加强监督职能。地方人大应在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原则下,敢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职责,监督好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通过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出实效,落实监督职权。

5.抓住根本进行经常性监督,突出权力制约重点。①加强对任命干部的监督。人大要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做好各项工作,就要监督其组成人员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要把任免权与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不称职的该罢免的坚决依法罢免,该令其辞职的必须让其辞职,保证干部始终尽职尽责,不滥用权力。②加强对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地方人大应真正代表人民群众攥紧“钱袋子”,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密切关注预算执行,督促政府把钱用于加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③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监督,保证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带来长远利益,为老百姓带来实惠。④加强对司法个案的监督。人大应畅通信访渠道,抓住具有典型意义或重大影响的错案,监督“两院”予以纠正,追究错案责任,落实执法责任制,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为民。

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

第二篇: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再思考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当前这一职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行使,直接影响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分析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改进措施,促使决定权的行使尽可能的到位,是当前人大工作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从整体上看,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还很不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为问题。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但这一规定太原则,太抽象,哪些事项属重大事项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怎样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具体程序是什么等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过程中与同级人民政府发生分歧时无所遵循,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处于难为境地。

(二)不为问题。由于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时间不长,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委决策、政府执行”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宪法》第96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地方组织法第40条)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宪法》第10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宪法》第105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一方面,一些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领导同志习惯于传统的权力运行方式,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认识和实践上仍处于可又不习惯的状态,每遇重大事项,往往采取党委决策,政府执行或党委、政府联合决策、联合发文贯彻落实的方式,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抛到一边,使之处于十分 的境地,无法作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错误地认为,重大事项由党委决策、政府执行、人大监督就行了,或者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被说是与党委争权,与政府分权,影响关系,自身就缺乏依法行使决定权的胆略和主动性,放弃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三)虚为问题。当前每年一次的地方各级人代会,往往就是听取审议一下“一府两院”的几个报告,作出几个年年类同,内容表述大同小异的程序性的“决议”外,极少或者根本没有讨论、决定过像全国人大讨论决定的海南设省、修建三峡水利工程那样的,本行政区域内的某一具体重大事项。每两个月一次的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虽然安排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的一些专题工作报告,作出了一些决议或决定,但这些决议、决定多数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较差,执行机关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同时对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也不够,缺乏必要的制约反馈机制。这样,虽然看起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而实际上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处于一种例行公事的虚为状态,并没有产生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应有效果的作用。

(四)滥为问题。有些应该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不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而有些工作不属于重大事项但在推行中困难较多,或者社会各方面有不同意见,如筹措资金、集资收费、拆迁开发等,为了借助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却主动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请求作出相关的决议、决定。少数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还错误地认为这是政府重视人大,尊重人大,应该同政府“同唱一台戏”,“支持政府工作”而轻易作出决议、决定。结果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了借助力量,管了不该管的事情,影响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执尊严和权威。

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措施

针对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要保障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不仅是宪法、法律的规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避免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和重大失误。所以,必须从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认识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充分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主动地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二)正确处理关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既不是与党委“争权”,也不是与政府“分权”,而是依法行使职权。虽然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委或行政决策为主的模式仍然有某些存在的“合理性”和实用价值,而且凭着原有思维定势的强大惯性,而今后一个时期会继续产生作用,但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必将逐步行使到位,将目前“党委决策-----政府执行----人大监督”的国家权力运行模式转变为“党委建议----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法定运行模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保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应重视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与党委领导关系。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这种关系正在进一步理顺,发展轨道也日益清晰。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实现这种领导方式的途径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对法律规定须经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经党委审查原则同意后,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觉行动。”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就要求,一方面党委要自觉主动地将法律规定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另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应向党委汇报,取得党委的原则同意。二是与政府行使行政权的关系。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同级人民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但在当前的实践中却存在很大反差,由于对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政府不愿意、不习惯把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如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重大建设项目的上马、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多数公民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实施等,都是自行决定、或与党委共同决定。因此,正确处理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与政府行使行政权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依法行政,该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主动提交审议,做到不越位。另一方面,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依法行使决定权的主动性,对属于自己决定范围的重大事项要要求、督促政府提请审议,做到不失职。三是与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执关系。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适用法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并可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重工作作出决定,但是不得撤销人民法院、人检察院的法律文件。人大及其会有权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执法情况进行检查评议,有权受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人员的审诉,对发现显失公正或适用法律不当的案件,可要求重新审理,依法进行纠正,坚持不予纠正的可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处理。同时,依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委员会在讨论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时,如果检察长不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可以报请人大常委会决定。

(三)科学界定范围。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必须首行着清什么是重大事项?如何界定重大事项?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依据法律规定,又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应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对于宪法、法律明确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敢于讨论、决定,认真行使职权。对于法律规定不具体、不明确的,要按照法律确立的职责范围来加以选择和确定。二是全局性原则。确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要着眼于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预算外资金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依法治市实施方案等。三是人民性原则。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如社会保障、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等。四是区域性原则。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在甲地地重大事项而在乙地就可能不是重大事项;在县一级属于重大事项,而在市或省一级就可能不是重大事项。因此,要从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重大事项。五是动态性原则。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重大事项的标准、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伴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此时是重大事项,彼时就可能不再是重大事项,而此时不是重大事项,彼时则可能转变为重大事项,因此,应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确定重大事项。

(四)规范运行程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一个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必须有严格的程序,规范进行操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作出决议、决定或制定规范性文件等方式,在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范围、内容加以界定的同时,对行使范围、内容加以界定的同时,对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加以明确。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包括:

1、方案提出。法定提出方案的主体依法以书面形式向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重大事项的议案,在人代会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列入大会议程,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经人大常委会党组报同级党委原则通过后,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2、调研论证。由主任会议决定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方案,应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视察、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面了解掌握情况,进行认真论证,向常委会提出内容翔实的视察、调查报告。

3、讨论审议。在人代会或常委会讨论审议时,议案提出单位或领衔人应报告议案的内容及有关说明,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要畅所欲言,各舒已见,集思广益,在充分讨论审议的基础上,由工作人员集中大家的意见,起草决议或决定草案,经大会主席团或主任会议审定后交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讨论审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全体会议表决。

4、表决通过。在表决之前,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可对决议或决定草案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而后以按表决器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总数的过半数通过生效。为充分发扬民主,表决一般不应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

5、公布实施。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决议或决定通过后,要及时在本级人大常委会公报或新闻媒体上刊播公布,进行有关的新闻报道和宣传,营造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决议或决定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监督反馈。人大及其常委会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或决定,并不是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全过程的完成,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行使决定权成果的落实,确保行使决定权的实效。“一府两院”要建立完善的办理落实制度,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将决议、决定的落实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到单位到人,并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和落实结果。人大常委会要建立规范的督办制度。通过组织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办理工作进行视察、调查,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办理落实不力的可采取提出询问或质询等方式,加强对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办理落实工作的跟踪监督,维护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权威和严肃性,真正把行使决定权的成果落实到实处。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三篇:依法履行人大职权努力创新人大工人作

依法履行人大职权努力创新人大工作

科布尔镇人大

近年来,科布尔镇 人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大局,以强化监督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以增强实效为核心,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人大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基础,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科布尔镇人大把搞好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素质放在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位臵来抓,制定了代表学习培训计划,按照“节约成本,整合资源、便于组织、效果至上”的原则,建立了对人大代表,代表小组长和人大主席、副主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采取专题培训,分组学习、经验交流、调研视察等培训形式,分期分批对代表小组长和部分代表骨干进行培训,组织代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人大制度理论和人大工作知识。培训学习次数保证每年六次以上。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代表小组活动有声有色,镇人大对人大代表进行科学合理地编组,按照就近和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划分了十个

1小组,推选当选时间长、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代表担任小组长,建设了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活动室即代表之家,制定了代表小组长职责,小组活动计划和有关活动制度,指导小组每年至少开展3次以上小组活动,为加强与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镇人大立足实际,认真指导代表小组有效开展活动。年初制定下发代表活动意见,代表活动坚持做到“三有”“三性”“三围绕”。不断增强代表活动的实效。“三有”即有安排、有重点、有效果;“三性”即计划性、经常性、实效性;“三围绕”即围绕全镇工作重点、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使代表集中精力和时间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镇人大十分注重代表的活动方式,通过座谈、视察、评议、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做到了集中视察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旗镇代表联合活动相结合,通过代表活动,使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如科布尔镇道路改造问题,厂汉营两村民小组人畜饮水问题等。代表们积极支持,开展视察和调研、走访选民活动。镇人大代表张东升对农资市场进行调

查,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建设性 的建议。经镇人大同意并向旗人大常委会报送了关于对农资市场的调查报告。旗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通过检查促进了全旗农资市场形势的好转。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农

牧民代表教育管理缺抓手,作用发挥缺平台,先进体现缺渠道的现实,创新开展农牧民“设岗定责”活动此举受到旗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好评,并在全旗范围内推广。

二、抓重点,加强人大监督职权

镇人大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一是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认真开展工作监督。镇人大围绕全镇经济建设中心开展调研视察、检查,先后听取了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农牧业生产情况、水利普查情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了镇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督促政府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组织代表对民劳所、土地所、派出所等站所进行评议,促进了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组织代表对奶牛园区、退耕还林地补植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占地矛盾不断突出,镇人大对征用土地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节约用地和提高补偿标准的 建议,得到了镇政府和旗政府的采纳,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针对连续六年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的实际,镇 人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政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经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有效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又通过调研,并提出了建议,争取上

级资金15万元,镇政府筹资5万元为元山子村筑拦洪坝一处,保护耕地500多亩。二是坚持依法治镇目标,切实强化法律监督。以保障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有效实施为首要任务,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认真开展法律监督。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11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30多条,督促政府认真抓好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以畅通民主渠道为途径,加强人大信访工作。镇 人大把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45件(次)其中来信10件,来访35次,就涉及的拆迁安臵、征地补偿、投诉案件等问题,采取转办、督办会同政府研究等方式,依法督促办理,使多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和落实。

三、抓关键,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镇人大按照建立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人民群众信赖的总体要求,内强素质,外强形象,提出了创建履行职责好、遵纪守法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服务质量好、队伍建设好的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实施意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组织机关干部、代表小组长、人大代表分期、分批到旗内苏木乡镇人大学习先进工作经

验,借鉴好的做法,为我所用。近年来,五次聘请旗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和旗党校、司法局等有关人员对“宪法”“地方组织法”“行政许可法”“代表法”“选举法”“土地管理法”等进行了专题讲座,学习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座谈会,开展有关问题的讨论等,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相互启迪。此外,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和工作视野,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镇人大狠抓制度建设,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镇人大工作制度》《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处理办法》、《来信来访接待制度》、《代表述职评议办法》、《人大主席、副主席工作职责》、《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小组 活动制度》等14项制度,并编印成册。工作中坚持执行、有效促进了人大各项职权的履行。镇 人大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为知民情、解民忧、谋民利畅通了渠道。近年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16次,走访选 民200人次,为镇党委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镇人大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旗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正以恪尽职守的姿态,竭诚尽智的作为,赤心为民的情怀,为全镇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添写浓墨重彩。

第四篇:县政府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工作总结

***县政府接受人大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政府始终坚持摆正自身位置,不断密切与县人大、县政协的联系,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促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向人大、政协报告政府工作

坚持将政府各项工作置于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之下,定期、不定期地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改革发展、经济运行、城乡建设与管理、民生民利等各方面的重要工作,并及时征求人大、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政情通报,在每年一度的人大代表全体会议上报告政府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交人代会审议之前,坚持征求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并根据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进行认真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经县人代会通过后,县政府根据人代会讨论的结果,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下发《政府工作要点》,将报告确定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分管县长、各部门、各乡镇,明确责任要求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于县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坚持做到事先征求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委员会的意见,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县人大、县政协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的决议,实行县政府主要领导把关协调、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县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办的责任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对待、积极解决、扎实推进,保证了

新问题,选取政府工作推进中矛盾困难较多的重点事项,积极邀请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委员会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指导帮助政府破解难点、热点问题。近年来,县政府邀请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和委员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农村消费市场建设、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县乡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70多项视察活动。主动接受人大执法检查,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各类许可、审批、登记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保证行政复议案件得到及时公正处理,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近年来,县政府及组成部门共接受人大执法检查20多次。

三、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按照“认真、高效、及时、保质”的原则,立足于办实事、求实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努力提高办理质量。每年县人代会和政协委员会交由政府办理的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县政府都要召开专门的交办会议,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交办通知》,详细安排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确保任务分解落到到位。实行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一把手”负责制,对于每一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都高度重视,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重点建议和提案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布置,限期落实。制定下发《***县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第五篇: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监督工作贯穿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依法、充分行使好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行监督职能,以及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作如下探讨。

一、突出“四抓”,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制度建设,规范监督程序

两年多来,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制度的制定中,把握了依法、创新、实用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制定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程序规定》、《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等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制度。这些制度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人大工作运行机制,规范了各项监督程序,对确保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向深层次发展,发挥了引导性、保障性的作用。

(二)抓重点难点,精选监督议题

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议题选择力求“少而精”、“精而准”、“准而深”,最大程度实施有效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一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确定监督议题。选定农村公路建设、中低产林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等一些重点、热点、难点工作为视察议题。二是围绕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确定监督议题。将社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列为监督重点,进行跟踪监督,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围绕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确定监督议题。常委会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并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多项执法检查,确保了有关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

(三)抓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具体监督工作中,镇沅人大常委会坚持讲原则、讲程序,在法律的框架内,善于创新监督工作思路,注重把握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1.创新监督工作方式,增强监督工作效果。一是在监督方式上有新举措。注重改进视察、执法检查、评议、调研的方法,既做好对事的监督,又注重强化对人的监督;既听取“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又广泛征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既定性分析,又定量分析,真正做到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二是在监督效果上有新提升。较好的做到调研求“深”、审议求“实”、督办求“效”。首先通过走访、问卷、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敢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审议意见,按照“限期办理、办理情况报告、再审议表决和办理结果跟踪检查”的程序抓好审议意见落实,有效提升监督效果,督促推进 “一府两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强化对人大任免干部的监督,增强干部的人大意识。依法规范任免程序,较好的做到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命的有机统一,在行使人事任免职权时全程监督,严把“五关”。即:严把进口关,提前做好任前调查;严把任前考试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把票决关,提高任免的严肃性;严把任职表态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公信力;严把任后监督关,修订、施行了《关于开展述职评议的试行办法》,评议结果将报县委作为干部考核和调整使用依据,以此增强被任命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提高依法监督水平。两年来,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国计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抓大事、议大事、谋全局、促发展的原则,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深入调查研究,依法、适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把县委的意志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将重点事项的决定权牢牢抓在了手中,提高了依法监督水平。

(四)抓代表工作,发挥监督主体作用

镇沅人大常委会始终树立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的思想,注重从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重视发挥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了监督效果。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行监督职权的能力。二是抓好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组织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邀请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推荐代表列席县委、政府的重要会议,让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三是抓紧抓实代表建议交办、督办、追踪落实等各个环节,每年代表提出的建议都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还通过采取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的办法,促使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以上就是镇沅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就目前来看,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充分深入人心,《监督法》颁布实施也仅有三年多的时间,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开展各项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和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监督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二是对事件的监督多,对人的监督少,人大监督引不起干部重视,欠缺威慑力。三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监督手段不强硬,作用不明显。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人大监督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不强,往往怕得罪“一府两院”而不敢动真格,畏首畏尾、得过且过。部分被监督者对人大监督工作则存在错误认识,消极对待、被动应付。二是现行体制中一些关系没有理顺。党政不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党委和政府往往联合作出决策、决定,党政双轨行政体制与人大监督体制相冲突,人大难以实施监督。人大常委会的负责人在党委的位置与权力机关的地位不相称,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从现实的工作角度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三是自身建设不过硬。过分强调代表构成比例而忽视其执行职务的素质,代表履职能力与所肩负监督职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法律素质、履职水平有待提高。

二、做好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措施,增强监督工作的“三性”

1.围绕中心,增强监督工作的敏锐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紧紧围绕关系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做到关心“热点”、督促“难点”、关注“焦点”,在工作谋划上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在布局统筹上突出促进改善民生、在基本方法上突出实施有效监督、在路径选择上突出推进探索创新、在目标追求上突出提高人大权威。今后一段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人大常委会 一是应以转变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对计划、预算、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监督,多提出一些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把握好投资和政策导向,落实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二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对社保、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工作,人大常委会要持续关注,抓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以点带面,督促落实到位,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得实惠。

2.加大力度,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人大常委会要把有无实效贯穿于每项工作的始终,作为检验履职能力的标准。一是要善于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法。在《监督法》的框架之内,大胆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推行视察、执法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切实找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要实行开门搞监督,把监督形成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督办结果通过电视、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推行邀请社会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探索改变“走一转、看一遍、开个会、下个文”的传统工作模式,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实效。二是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要双管齐下, 必须把对具体事件的监督延伸到对人的监督,针对监督中遇到的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某些干部的问题,讲求监督艺术,该质询就质询,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就组织特定问题调查,该撤职就撤职,以刚性监督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树立人大权威。

3.理顺关系,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现期和机遇并存期,人大常委会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积极主动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营造和谐顺畅的氛围与环境。在坚持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委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特别要按照党委的决策部署,找准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在重要意见上加强沟通、集思广益,在重要工作上规范程序、有机衔接,在发展氛围中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主动做好上下联动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接受指导;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经常性指导,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凝聚成共同推动十二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理顺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克服领导工作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凡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要适时提请审议、审查,由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依法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干部,应在讨论决定前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作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要听取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把人大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在政治方向、组织建设、重大决策等方面加强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有针对性地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健全有关法规制度,确保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任何民主法治政治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程序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当前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对法律已经规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如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规范性文件、撤职等作进一步的完善,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法律后果,以便于具体实施应用。确保进入程序的监督事项能有始有终,避免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不了了之的情况,让被监督者真正把人大的监督当作一回事。

(四)提高认识,为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领导干部要加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法律、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使群众真正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当家作主的“主人”意识,积极支持人大的监督;另一方面,增进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对人大监督职权及其作用的认识,树立公仆观念,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人大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权,就是对人民的失职,从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水平。首先要将综合素质高,履职能力强作为人大代表构成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代表队伍,切实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再次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把人大机关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加大与其他机关双向交流的力度,切忌不能把人大作为干部的“终点站”、“ 养老机构”来看待。其次应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集体,激发人大工作的内在活力,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下载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地方人大履行监督职权的思考人大政协(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人大政协

    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其功能在于保证由它产生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忠实于宪......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青理东 人大、政协作为县级四大班子首脑机关,如何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加快建设......

    对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状况的调查

    对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状况的调查.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

    对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状况的调查

    两次进入六教工地内部,了解到建筑工人的一些情况,感想很多,所得材料有一些也触目惊心,写出来给大家参考。 六教工地围得很严,只留一个门供出入,我们堂而皇之走进去,没有遇到阻拦。......

    关于人大监督七

    人大监督七题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案例,从法理上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阐释和回应,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人大监督没有“一......

    人大监督作用

    袁纯清:加强人大监督 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10-09-15 13:38:00 来源:黄河新闻网 [提要] 袁纯清指出,我省出台监督法实施办法,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健......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监督 内容摘要: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在新形势下,强化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已成为各级人大及其......

    人大监督检查材料

    尊敬的人大常委会领导、委员及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交口县国税局党组及全县国税干部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到我局监督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谨代表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