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网安全论文(全文)
电网工程建设监理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应对
引言
目前,由于电力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网厂发展不协调等因素,各地都在高速地进行电网的建设。新开工项目多,部分的改扩建项目也相继开展,由于在现阶段施工项目相对密集,造成施工企业的工程资源相对短缺,施工单位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与实际不相符合,使得电网建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安全工作上,建设单位也是在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进行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更有甚者用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来形容对此的慎之又慎的态度,针对电力建设的特殊性即安全工作极其重要性,电网建设监理承担的安全控制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要求之高、范围之广是有电力监理以来最为繁重的。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监理单位安全工作的规定还没有同步和监理取费没有跟上的现状,各监理单位经营风险和经营压力很大,这种状况不利于工程合理地界定各方职责,发挥各方的优势,良好有序地开展工作,这里结合各方观点就监理安全方面的现状,定位及工作方向作一浅述。
一、电网监理安全控制工作的现状
1. 人员配备和工作范围方面:
电网建设工程的特点是:投资大、工期短、高风险、技术安全要求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目前电力监理单位的安全工作是按照原国电公司所规定的“四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工作来开展的,也即所谓的全方位监理。依据是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1月21日开始实施的《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在此规定中明确了监理承包商的职责和监理人员的权力,虽然超出建设部2001年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三控制”要求,但因为电力生产建设安全重中之重的地位,电网工程的安全控制工作已被各监理单位共同接受。
目前,绝大部分220kV及以下输变电项目的安全控制都是现场监理工程师来兼职,总监理工程负责主持监理单位的安全控制工作。工作的方式主要是审查安全措施、巡视、旁站和日常安全检查,参加业主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并负责跟踪消缺,检查标准是各网公司的电网建设安健环标准。广东省部分地区已进行安全监理员的培训,可以做到持证上岗,在方案审查上有专人监理工程师及总监理师两级把关应该说没有大的问题。一些监理单位为项目着想作了过细过多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现场安健环现场安全工作都要求监理负责督促检查,一些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都监理单位负责,这些过重安全工作加大监理工作责任,增加工作量,使得监理单位投入过大,疲于应对,在负重下生存,使监理单位资源不足现象尤为突出。尽管如此还是距离业主需要上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安全责任和工作量过大,人员工资又没有体现,使得一些人才流失掉,电网建设监理安全责任和工作范围、内容和深度的明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监理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方面:
目前监理安全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行业的标准、规定规范、规程对监理的安全工作范围及职责还没有统一;如三大规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包括了设计、施工、监理、调试等单位)统一原则的规定,其对监理单位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都不强;《国家电力公司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监理规定》都没有规定监理方安全责任;从行业规程规定中如《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电力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规定》中也找不到相关的明确要求,可参照和指导性的东西不多,在制定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时笔者遇到这种困难;这种标准上的欠缺是监理安全工作不明确的根源,也使监理在安全工作范围和深度上没了边际,处于十分被动的状况,尽管各单位一致反映对待安全监督检查不应由监理单位大包大揽,但从政府安全监督和企业的安全部门要面对如此众多的项目,单从人力上也是难以做到的,这方面确实值得深入的研究。
在施工现场实际大部分安全方面的要求都来自监理,在监理安全工作标准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监理企业是依据各自的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做为企标影响相关方的形势开展这项工作的。当前对于监理安全责任明确的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但“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将业主陷入被动,在监理界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是不现实的,请大家注意的是《条例》中也没有提到安全监理这个术语。
3. 关于安全责任的不同理解
一种是从安全责任目标和安全形势需要出发,要求监理单位管施工必须管安全,尽量能够承担更多的安全工作,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方方面面的项目安全工作,任何施工单位出安全的问题监理都有责任,也即连带责任,这是目前几乎所有监理普遍所不能接受的;如国电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第45条中:“现场发生事故,监理承包商负主要连带管理责任”,此连带管理责任用语欠妥,违反了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笔者认为也不是一个科学的界定,也与现行的条例要求相悖。但这只是国电系统内工程的规定,附则中明确说明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其它公司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另一种是监理方面认为:按照《建筑法》四十三条规定,监理单位不能完全取代业主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建筑法》第四十五条明确界定:“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所以施工安全责任应由承包单位负责,不是由业主或监理单位负责;从建设部第81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六条规不定期:“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在建工程施工阶段执行施工安全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所以安全监督机构是指具有一定行政执法权的专门机构,而非监理企业。监理单位是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者,而非生产组织者。监理单位不应承担施工安全责任,而只能承担服务责任和执业责任。
还有一种是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承担有限的责任。
4. 关于“安全控制”和“安全监理”的概念上的混淆
无论在合同内容以及实际操作上,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及安全监理这些术语的使用上有混淆的,也有的认为是等同的。在理解上的不统一使工作内容和标准上发生偏差。
5.监理的培训方面的问题
现今的监理安全培训有考前培训,为了取得某种资格的速成;监理和总监的继续教育培训,安全的内容不充实;从业人员培训,由于相关监理安全的法律法规的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今年各地试行的安全监理员培训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针对施工企业安全员,对安全监理员缺少针对性;再一种是专项培训,可以是企业内进行。建设主管部门和行业相结合的培训才具有实际效果和意义。
二、电网建设监理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1.理清监理单位在安全工作的定位问题
虽然监理法规没有强制性实行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但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监理合同以及安全与质量、工期、投资密切关系来看,监理单位也应进行安全控制工作,特别是电网项目建设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做为建设的三大主体之一的监理单位不可能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应该依据现有的法规把施工安全工作归入监理的范围,在《条例》界定的责任内,可以接受业主的委托进行监理方的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要搞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注重监理合同安全条款的签定和审核
监理合同是监理单位开展工作项目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接受委托时,依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规范、规程要求下对委托的安全工作内容逐条审核,笔者认为责任条款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工作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但用语要适度。应充分了解施工企业的素质,项目环境特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防由于行业内的无序竞争造成不实情、不计成本、不计风险地接受过高的安全条款。
1.2监理安全工作方面概念要清楚
目前,包括监理企业自身的人员对待概念混用严重,监理单位在项目上安全工作到底是安全管理,还是安全控制,还是安全监理;认识上应进行统一,做为主要在工程项目中掌握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理人必须清楚,在关键的术语上不能含糊其词,国电公司的《国家电力公司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健环工作负有全面的监督、管理责任。施工现场当然由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负责,所以监理单位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是不对的;安全控制工作是否完全等同于安全监理,笔者认为不应套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工程师的模式,一个原因是国家、地方、行业的质量管理有明确的各方面标准,细的如验收规范、验评标准等,质量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都是有章可循,程序上也是非常明确的,责任上是终身身制;另一个原因监理工程
师的产生本身就是从电力生产、安装、运行和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来;而安全控制工程师则没有这条途径,同时具备电力建设电力生产的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的监理工程师甚少,另外标准上还没有统一,责任上争议较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监理工程师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就可以进行安全控制工作。安全监理应是一个大概念,对应着施工过程一个系统控制工程,在程序和内容上将会有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而安全控制是安全监理中的一部分,目前这个阶段不宜把监理的安全控制工作等同于安全监理。何况大部分220kV以下输变电工程的安全控制工作是由原项目部人员为主开展工作的模式。
1.3合理确定安全控制工作范围
现阶段大部分电网建设工程监理方应该是安全控制阶段,这样定位符合监理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也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监理方可以依据国电电源〖2002〗49号《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的12点监理的安全职责开展工作。有的监理单位以安全工作指导书的形式来规范自已的安全控制工作也是可借鉴一下,有的企业根据技术安全的不可分性和危险点危险源分析,在工程中结合质量控制的W(见证)点、H(停工待检)点、S(旁站)点、P(巡视)点制定监理方安全控制的S点、P点。但应注意范围和深度,有重点地进行这项工作,不能变成安全检查标准,不能错位,在电网工程中安全控制中的有无W点和H点可以进一步的探讨。
2.在现场监理安全工作的主张应明确
在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把任何施工单位的违章违纪和监理联系起来的现象,监理应以规范标准为主,说明监理在安全工作的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同时要表示理解业主单位的意愿和需求。耐心细致地作好解释宣传工作。
3.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这两部法规是我们在工程监理过程中首先要遵照执行的,特别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五十七条规定了监理单位要必须做到的四条要求,-明确规定了监理的审查、监督检查、通知、报告的职责,是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处理认定监理法律责任的依据,如广东番禺东邦怡丰发泡胶有限公司的新建厂房坍塌事故处理就是此条法律依据进行的。
三、关于开展电网项目监理安全工作一些应对措施
1.建立电力建设监理安全工作标准
国家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应在现行的法规标准原则下,建立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安全工作标准,可以分层次给出相关的安全工作要求和规定,以指导规范电力建设监理安全工作,建立监理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结束电力监理安全工作无标准可依现状,从电网安全重要性出发来指导实际工作;重大、重要工程也可以设立安全监理部,培养自已的电力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师队伍。
2.合理补偿监理安全工作的费用
现行监理取费是参照国电火〖1999〗677号《关于印发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费和建设项目法人管理费调整办法的通知》计算是(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费率而计算的,以110kV线路工程的计算为例为0.5万元/km,10KM的线路监理费为5万元,若派一名监理工程师进驻6个月,扣除税金和管理费和人工工资,监理单位往往入不敷出。线路工程往往青苗赔偿问题使工期的拖延,近年严线路的触电、坠落、倒杆时有发生,安全控制工作困难,安全形势严峻,原先的取费标准偏低是监理界的普遍反映,合理补偿是有利于监理公司加大投入,另外当前电力建设现场的安全管理已经不单是安全工作而是各电网公司的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度和范围大大增加,安全控制费用也应包含进去,安全控制费用也应如同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费一样计入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安全控制不能以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费为计算基数。
3.关于开展安全监理的设想
安全控制和安全监理可以分开对待,按照合同的不同要求,制定合理工作深度,承担相应合同义务,企业内的可制定两种工作标准,有侧重地开展安全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有市场就应该建立相关的工作模式适应业主的要求,可以根据业主需要可以签定安全监理协议,制定安全监理取费标准,提供安全监理服务,从安全监理规划和细则开始按标准开展这项工作,没有国家
和行业标准各企业可以按自已的标准实施这项工作。对于人员和技术相对缺乏的用户工程,业主单位希望的是交钥匙工程,那么安全监理的要求更为突出。
5. 充分发挥各方安全监督职能,防止两种倾向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行政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企业安监部是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南网公司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监理方的安全工作不能也不应该取代相关方的职责;监理方在实际工作中切记不能变成施工单位的实际安全生产组织者或成为承包方的安全员,也不可对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在完成《条例》的规定动作同时,从项目部安全工作经验出发控制伤害事故的发生,不能错位;
6. 合理区分合同责任和法律责任
在《条例》出台后,应清醒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在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都应落实有关安全工作内容,监理工程师应立足电力工程安全大局应从第一次工地会议开始进行好监理工作的安全交底,抓好安全预控、抓好安全的过程控制,做好阶段小结,特别是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重要工序、关键工序、危险作业、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审查,设备上电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另外需明确的是监理工程师对安全措施的审查并等于对施工单位方案的把关,并不减少或减轻承包方安全责任。
7. 重视改扩建站的监理风险分析
由于电力需求旺盛,在新建项目增加的同时,改扩建工程的监理工作也随之而来,改扩建工程的监理费较低,在运行站进行一、二次电气施工,安全措施要求严,由于设备带电运行,出了事故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人身安全危害都是严重的,停电时间短(220kV变电站一年一般只停一次电),对工作票及安全措施的审查监理方面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一一核对,所以对改扩监理工程要慎重,在签定合同时应进行风险识别,接下合同应配备高素的监理人员,重视“两票三制”,在笔者监理工程中推行二次作业指导书、安全措施卡和安全施工作业票制度,电力改扩建工程的安全控制难度较大,工作深度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近年事故频出,应引起监理企业重视。
8. 监理安全工作模式
可以想到的四种监理安全模式是:一种是由项目部总监负责情况下,现场监理工程师兼职安全控制工程师的模式;二种是由设安全监理工程师以巡视和方案审查为主,现场设安全监理员的模式;第三种是对于较重要工程设立专职的安全监理工程师;第四种是对于重要工程或规模工程设立安全监理项目部。采用以上哪种形式完全由项目需要和监理合同要求,以及完善的安全监理和监理法规所适应。
四、展望
自1999年《国家电力公司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电力行业建设监理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随着01年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02年《安全生产法》和0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的相继出台可以看出,国家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对建设监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单一的“三控制”到“四控制”直至今天的监理安全责任确定,这些都说明监理的地位更加重要、监理的作用在逐渐加强,这和监理企业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同时也为建设监理企业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的机遇,监理企业在内强素质,外谋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乘势而起,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加入WTO后建筑市场逐渐开放,国内监理企业要与国际大型的专业化工程咨询公司同场竞技,监理企业积极把握国际工程咨询的发展新动向,从技术、管理、成本提高自身的水平,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国家的法规指导下,各个公司根据自身的优势,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是发展方向。
第二篇:电网安全
大,电厂和电网的容量都有了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应从完善电网网络结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增强调度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加强管理。
一、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根据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性可将其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1)电力系统的一次元件出现固有的故障,如发电机失磁故障、输电线路短路故障、变压器磁饱和故障等。
(2)电力系统内部的二次元件如控制和保护系统中的继电器、断路器等出现故障。
(3)通信系统发生故障,如外部信息的侵入,信息传输过程中设备不稳定导致信息的缺失等。
(4)引入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后导致旧设备与新设备不协调,且缺乏更换旧设备的主动性。
(5)电力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出现了硬件、软件故障。
(6)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特性所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如频率不稳定及静态振荡等。
2.外部因素
首先是气候急剧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因素,如洪水、雷雨风暴及地震等。
其次是人为的操作因素,如保护和控制系统参数的错误设置,由于恐怖活动和战争导致的蓄意破坏等。
二、电网调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电网调度作为电网运行的核心部门,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着电网整体的可靠性,因此应对电网调度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电网调度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由于电网运行人员并未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程,交接班时在未完全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前提下就发布了调度命令,导致严重事故的出现,或者由于疲劳导致在拟写调度命令时出现失误。
(2)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调度操作制度,工作结束时交接手续不清导致工作许可出现错误,使得当多个工作组工作时协调效果不好,工作结束后没有完全汇报工作,造成严重的事故。(3)由于调度员的责任心不强及调度术语使用的不规范导致产生了误命令,因此需要培养调度的责任心。(4)由于调度员心理素质和业务非常差,导致对操作中的工作程序和系统的运行状况不熟悉,延迟了重要用户的送电。(5)班组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导致调度员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对于一二次资料的管理并不能严格执行,使得调度员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依据。(6)检修工作缺乏计划性,导致相关的设备进行了多次重复的停电检修,客观上为调度员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三、电网调度安全措施
1.细化运行方式的编制,强化运行方式管理
首先应该将电网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块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的运行方式,保证电网年运
行方式的编制应依据一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将电网的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从技术上提升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
其次在电网运行方式的计算上要对母线和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故障下的稳定性进行校核分析,分析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两条线路时导致的故障,严格计算在最不利的运行方式下最严重的故障对整个电网的影响,要有针对性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对防范措施进行细化,对电网事故防范于未然。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以此来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还应从机制上对电力企业调度安全进行完善,提高其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对电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不同年份的夏季最大负荷进行总结,加强应急体系及应急预案的建设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电网对大面积恶劣天气及外力破坏而带来的恶性事故的预防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电网的安全有序运行,对电网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化解,杜绝由于调度原因导致的电网安全事故。
2.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如果调度员下令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改变,则在指挥事故处理和送电的过程中应防止调度员的误操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的措施:
首先应使调度员明确责任,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调度员责任心的同时坚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对误调度和误操作事故进行通报,对相关的调度事故要严格吸取教训。在调度组进行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的开展,考核调度命令时应将安全小时数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并作为年评选的先进条件,从各个方面增强电力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以达到良好预防并控制故障的效果。
其次应对电网调度中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的执行,对调度、发电、供电、用电单位进行定期培训,从制度上杜绝误操作和误动作事故的发生。要保持相关人员在工作
中锻炼出的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克服违章的习惯。在调度员进行线路处理工作时对安全措施和所列任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不合格的工作票要进行重新办理,规范倒闸操作的指令,严格遵守并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
3.完善电网结构、强化继电保护运行、提高调度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公司对电力设备投入的增加,高压电网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大部分地区220kV电网已经形成了环网,而500kV网络也形成了局部的单环网,提高了高压网络的可靠性。
作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屏障和防止电网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防范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全运行管理,确保其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的状态,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是继电保护整定专责和调度员根据电网的运行方式来对一级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进行校核,其包括重合闸装置、备自投装置及保护定值单等,若核对结果是正确的,则还要调度员和各变电站再进行二次保护设备的核对,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保证各级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电网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适应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达到电网现代化运用水平,对调度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导读人员不仅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还要不断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正确处理事故,准确无误指导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此外,调度人员还应该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判断排除故障。
因此,调度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必要,对电网的安全运用至关重要。加强相关的技术培训也是提高调度人员业务素质的途径之一,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调度人员应不断熟悉新技术和新知识,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基础上完全胜任本职工作,以培训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不断注重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在调度人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DTS仿真机的培训,使调度员达到三熟三能。
四、结论
电网调度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应完善相应的应急机制,提高相应的应急的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体系,总结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负荷的特点和事故规律,加强应急体系的建设,对各类预案进行充实和完善,对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要特别注意,组织调度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确保即使出现事故也能有效地进行处理,对电网运行存在的风险有效地进行化解,尽可能地杜绝电网事故的出现。
第三篇:智能电网论文
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电网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简要概括了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特点;介绍了智能电网在世界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后简述了智能电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
0 引言
在这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视的背景下,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可靠、具有较高自愈能力、与用户之间实现密切互动的现代化电网,于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将能源开发、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用能设施,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注重低碳环保,依靠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梯级利用系统、蓄能系统和蓄电交通系统等组合优化配置,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功能和互补功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用户投资效益和成本达到一种合理有利的状态。本文主要以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由来,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及广阔前景。
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及由来
首先,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网络系统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电能供应不够稳定,特别是几次震惊世界的大停电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行的电力系统压力不断加大。2003年8月14日下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停电影响了地铁、电梯以及机场的正常运营,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交通拥堵,给成千上万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2005年8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供电的一条主要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加州电力主管部门紧急启动限电措施,造成大约50万居民断电半个小时。
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希望获得更可靠、更优质的电能,在目前电网中,电压跌落是最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因为电压跌落大部分不可预见和不可控的事件引起的。电压跌落发生的次数在电力系统中每年都不一样。电能质量对于工业和制造厂是一个大问题,对于日益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加工厂,极小的电能扰动都可能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并且,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现在电网中输送的电能大部分都是火电,1度火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0.96kg,那么可想而知,全球每年因为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面对这种矛盾,人们希望建立一个相对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电网系统。
在这些大的背景下,2001年,美国EPRI(电力研究院)最早提出“IntelliGrid”(智能电网)概念,并且开始进行相关研究。欧洲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Smart Grids)欧洲技术论坛”,也将“Smart Grids”上升到战略地位开展研究。2006年IBM提出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所谓智能电网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全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引领引导并支持能源及相关产业技术和装备升级,构筑起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自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压力不断增大,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市场化的不断加深,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2 智能电网主要的特点
2.1智能电网的自愈性
这是智能电网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功能,这就需要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的在线评估,并采取预防性的控制手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预测、检测和相应,故障发生时,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2智能电网的互动性
在电网中,电网与环境、设备、用户互相之间的互动是智能电网的另一重要特征。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支持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的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这样,一方面为用户节省了开支,同时也会大量减少输电线路不必要的损耗。在这种互动机制下,能够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利用电价这一驱动力,削峰填谷,这对于整个电网的运行都有极大的好处。
2.3智能电网对多种能源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本质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可以实现清洁的可再生资源的转化整合,并输送到国家电网中来,有利于绿色电网的建设。当然这一点是与智能电网的互动性分不开的。另外,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一方面减少了对外来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与电能的质量。
2.4智能电网的坚强可靠性
智能电网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安全需求的考虑,在整个系统中应确保一定的集成和平衡。对其基础设施的攻击主要分为物理攻击和信息攻击,在智能电网中应该在抵御这些攻击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获得实际的效益。
2.5智能电网的优质性
智能电网中运用的先进技术将同时减少电力输送系统中的带能质量问题和保护用户的敏感电子设备,总之其终端目的都是将清洁、可靠、优质的电能送到用户。
智能电网在世界上的发展
3.1美国的智能电网 总体来说,美国的智能电网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发电和配电更有效更安全的现代化电网来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2001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创立了智能电网联盟,推动“Intelli Grid”研究。这个项目主要有两个目标:①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商业需求,包括现在、未来的各种需求,如自愈电网概念等;②以基于这些分析得出的电力系统的需求作为基础,提出支撑未来电力系统的信息需求系统使用战术性的方法来建立一个战略视图,以战略的高度建立一个不依赖具体技术的视图框架。
为了使美国电网实现现在化,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美国能源部(DOE)于2003年发布了“Grid2030”,对美国未来电网远景做了阐述。DOE于2004年有进一步发布了“国家输电技术路线图”,为实现“Grid2030”进行了战略部署。在这两份文件以及工业界的指导下,2004年在DOE的支持下,电网智能化项目(Grid Wise)启动。
2005—2006年,DOE与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合作,发起了“现代电网”倡议,任务是进一步细化电网现代化远景和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达成共识。国家电工委员会IEC于2008年筹建了SG3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以制定智能电网的相关标准,推进智能电网的进程,促进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一致性。2009年4月16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公布了能源部发展智能电网的详细规划。能源部将设立两个专项计划,分别为“智能电网投资拨款项目”(Smart Grid Investment Grant Program)和智能电网示范项目(Smart 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投资额分别为33.75亿美元和6.15亿美元。2009年4月,美国National Grid向马萨诸塞州公共事业部提交了一份持续两年、总投资达5700万元的电网示范项目。
2007年初Xcel能源公司推出了智能电网概念,选择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是推进智能电网城市项目,并付诸实施。在资金方面,Xcel能源公司预计与其合伙人资助一亿美元,并计划调动其他来源,包括政府补助金,做到让消费者无成本投入。2008年美国博尔德市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3.2欧洲智能电网
2004年,欧盟委员会启动了相关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提出了欧洲要建设智能电网。2006年,欧盟理事会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明确指出,欧洲已经进入新能源时代,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保证供电的持续性、竞争性和安全性是欧洲能源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欧洲电力市场和电网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未来整个欧洲的电网必须向用户提供高度可靠、经济有效的电能,并充分开发利用大型集中发电机和小型分布式电源。
2008年7月1日,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负责启动了欧盟11个国家25个合作伙伴联合承担的ADRESS项目。该项目总预算为1600万欧元,目的是开发互动式配电能源网络,让电力用户主动参与到电力市场及电力服务中。2001~2008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累计安装了3180万块智能电表,覆盖率已达到95%,剩余部分将于2011年前完成。
2009年4月,西班牙电力公司ENDESA牵头,与当地政府合作在西班牙南部城市Puerto Real开展智能城市项目试点,包括智能发电(分布式发电)、智能化电力交易、智能化电网、智能化计量、智能化家庭,共计投资3150万欧元。当地政府出资25%,计划用4年完成智能城市建设。该项目涉及9000个用户、1个变电站以及5条中压线路和65个传输线中心。
2009年6月,荷兰阿姆斯特丹选择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帮助自己完成“智能城市(Smart City)”计划。该计划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下一代节能设备、CO2减排等内容。法国的规划是从2012年1月开始,将所有新装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2011年3月30日宣布,将于2019年前完成为英国3000万户住宅及商业建筑物安装5300万台智能电表的计划。目前英国的人口约为6000万,约有2300万户家庭,该计划几乎涉及英国所有住宅和商业建筑。作为欧洲2020年及后续的电力发展目标,未来欧洲电网应满足以下需求:①;灵活性,在适应未来电网变化与挑战的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②可接入性,使所有用户都可接入电网,尤其是推广用户的对可再生、高效、清洁能源的利用;③可靠性,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电力需求;④经济性,通过技术创新、能源有效管理、有序市场竞争及相关政策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3.3日本的智能电网
日本政府通过深入比较与美国电力工业的不同特征,结合自身国情,决定本国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日本政府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构建智能电网。据2009年3月17日日本《电气新闻》报道,针对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日本经济产业副部长望月晴文指出,美国的脆弱电力系统与日本的坚强电力系统无法单纯比较,日本将根据本身国情,主要围绕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构建智能电网。经产省根据日本企业在智能电网的技术先进性,选出了7领域26项重要技术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如输电领域的输电系统广域监视控制系统(WASA)、配电领域的配电自动化、储能领域的系统用蓄电池的最优控制、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充电和信息管理和智能电表领域的广域通讯等列入其中。2010年4月,日本经产省在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府和北九州市开展了智能电网实证项目。京都府京阪奈节能城市项目,利用智能电表开展节能技术实证;横滨市开展智能家居技术实证;北九州市开展新能源接入技术实证;丰田市开展电动汽车技术实证。3.4中国的坚强智能电网
我国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是刚刚起步。2007年10月,华东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的研究,密切跟踪国际先进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并结合华东电网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思路和行动规划——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世界各国都在着重研究发展的新一代电网,应该说,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当前的传统型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解决很多当前电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自愈性理论上可以使当前电网中出现的大停电事件变为零可能;并且其互动性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通过供电公司与用户的双重反馈可以极大的促进当前风电等不可控电能的利用和电能传输的效率;智能电网还可以加快绿色电网的建设,使电网更加安全洁净。同时,智能电网可促成和激励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加快电力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电网的创新将使销售市场更加自由,更具有创造力,以智能电网为载体,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驱动力的一系列新技术所组成的产业群将随智能电网的建设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最具前景的产业是电动汽车及储能技术,最具难度的是如何实现电网的最有控制。智能电网还会促进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在智能电网中,先进的设备和广泛的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及其技术支持系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总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智能电网必将成为世界电网发展一个重要方向。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综合智能电网在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对于智能电网的浅层认识。1)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网是在目前电网所暴露出的问题的推动下出现的;2)智能电网具有传统电网所不具有的特征;3)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开发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智能电网;4)智能电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智能电网导论》——许晓慧 [2] 《中国电力与能源》——刘振亚 [3] 《复杂大电网安全性分析¬——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实现》——丁道齐
[4] 《智能电网 ——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平台》——2009年6月1日 [5] 《欧洲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形势与需求分析》——北极星电力网 [6] 《日本智能电网发展模式与方向》——2011-08-19 [7]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分析》——行业研究
第四篇:电网建设分包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伴随电网施工企业“管理型”定位转型,如何有效加强分包管理逐渐成为影响当前基建安全稳定的核心因素。本文基于当前各级分包管理法规、制度,探究电网建设分包安全管理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电网建设;分包;研究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对省级送变电企业的发展定位为“管理型、专业型、监理型”。管理型企业是指送变电企业在保持核心施工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现场管理统筹,健全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施工总体策划、管理衔接、施工技术措施制定等关键环节管控,主要采取工程分包的模式组织生产。目前省级送变电企业的定位,处于由传统劳务施工型向管理型的过渡阶段。其表现为自身施工能力不断退化,分包所占工程比例和金额逐年增加,业务分包已成为省级送变电企业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最主要方式。如何落实“管理型”企业定位,确保基建安全稳定,就必须面对分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落实送变电企业“管理型”发展定位,就必然要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控制和管理。如何在政策上引导送变电分包管理规范化,加强分包核心队伍管控,已成为制约电网建设分包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目前建筑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分包管理法规、制度基础上,结合当前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与送变电公司相适应的分包管理制度、要求和建议,创新分包管理理念,提出分包管理能力提升的针对性措施,研究制定方案可行的管理办法。
1当前电网建设分包管理现状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于2014年8月至9月期间,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分包专项检查。检查覆盖2012年投产至目前在建全部110kV及以上项目186个,其中,直属送变电施工企业承建项目及各地市公司属施工企业承建项目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在此次项目检查中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较早投运的工程多数不在当期合格分包商名册内,少数工程存在分包商分包范围不在公司当期发布的合格分包商名册内。分包合同金额超过相应总承包金额的50%。分包合同结算金额超过合同金额,但超过金额结算手续完善。分包费用支付不规范,存在财务对个人进行付款情况。早期投运项目存在合同签订人为非独立法人公司现象;现场分包人员管控不到位。综合以上项目检查发现问题,目前电网建设施工分包安全管理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网建设准入条件较高。符合资质条件的分包商较少。由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工程的分包资质要求较高,多数分包商难以达到资质要求。该问题造成分包商之间不能形成有序竞争,易产生分包商超资质、超能力承揽工程和资质挂靠等问题。2)分包准入管理仍存在较大薄弱环节,施工任务分配不均衡。合格分包商使用率偏低,分包合同管理有差距。据调研数据,超越资质承揽分包业务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说明在分包准入和分包合同管理上还有一定的漏洞,缺乏有效制度防止不合格分包商进入电力建设市场。3)分包合同管理存在较大法律风险。部分施工单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授权委托书、企业公章、核心人员身份审核等环节把关不严,分包队伍冒用资质、非法人签订合同等问题依然存在。4)与分包商资金往来不规范,部分资金往来凭证不齐全、不合规,造成审计时难以说清楚。个别单位建场费使用不规范,依托分包队伍解决建场费现象时有发生。给送变电企业带来较大的法律风险。5)部分分包企业垄断分包市场,不少送变电公司对分包单位已形成依赖并存。部分分包企业已对分包市场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尤其是220kV及以上项目组塔架线更为严重。6)送变电企业现场管控力度不够。对分包队伍的现场管控力度不够,直接导致送变电企业对施工管理履职不到位,形成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并且国家新用工制度明确企业劳务派遣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0%,必将进一步加剧现场监护人员流失,现场管理人员将进一步减少。
2电网建设分包管理对策分析
2.1上级对分包的相关政策要求及分包范围的界定
《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基于房屋建筑工程确定的主体结构工程在输变电工程中没有准确的定位与对应。2014年国网通用制度中的分包管理办法(基建/3)181-2014号文中未对不允许分包的工程范围进行界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线路的组塔工序,除钢管塔等特殊塔型外,并无特殊施工工艺和高新技术含量,组塔的安全和质量依靠分包队伍施工。目前许多送变电公司组塔施工合同是按劳务分包签订,但管理中基本是按专业分包控制,造成合同与管理两层皮,存在法律风险。如果严格执行组塔专业劳务分包的规定,则会造成各送变电公司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成本的大幅上升。鉴于以上因素,建议进一步重新界定主体工程的范围,将线路组塔工程和变电站的构支架工程不作为工程的主体,将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范围进行重新界定,使各送变电公司在分包模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
2.2分包队伍的准入条件分析
目前220kV及以上工程能达到其准入条件的分包商较少。按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缺乏变电安装、调试、组塔、放线等配套的劳务资质类别,而送变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本身确需一些劳务作业外包,以补充自身劳力的不足。随着特高压项目建设的提速,现有合格分包商已不能满足电网建设需求,而培育一个合格分包队伍所需周期较长,可适当考虑降低资质要求,以吸引更多分包商参与电网建设,加强市场竞争,以控制大型分包商的发展规模,并可避免资质挂靠。
2.3分包任务的分配模式
通过调研,目前各输变电企业在分包任务分配时,存在分包商使用集中、合格分包商名册总体应用率低、部分专业的分包商趋紧等问题,甚至有部分分包企业垄断分包市场的趋势,不少送变电公司对个别分包单位已形成依赖。破解分包任务分配不合理问题,一方面送变电企业自身应构建施工能力评估体系,将核心分包队伍数量、资质、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实际能力等作为关键性的指标,对各个分包队伍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工程施工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国网层面建立公司统一的分包资讯平台并建立档案信息,对于分包商的资质、业绩、承揽能力、当前合同数量和合同额等各项指标进行公开,并及时更新,使系统内施工企业可随时了解分包队伍的动态,为各送变电企业分包商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2.4骨干分包队伍培育
送变电企业应制定分包管理长期规划,培育骨干队伍,掌控分包队伍的核心资源。在加强对分包队伍安全、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稳定、可靠、诚信互动的分包队伍管理模式。建立相对灵活的价格控制机制,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的不同,在适度范围内“优质优价”。加强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不定期的组织交流、安全文明施工主题教育,增强分包队伍的价值认同,增强其安全意识。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引导优秀核心分包队伍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使各种零散的资源能够有序流动、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
2.5加强分包现场同进同出管理
进一步落实分包管理主体责任,强化施工企业本部、分公司与项目部的管理协同,将分包队伍纳入本单位一体化管理。施工项目部加强分包作业计划管控。加强分包队伍作业人员入场考试和登记,施工项目部依据分包人员类别对新进场的分包人员进行通用性考试及专业性考试。加强“胸卡证”管理,为全体分包人员办理带有项目名称、班组、姓名、照片、工种及编号等基本信息的“胸卡证”。规范现场分包作业人员穿戴标识,分包队伍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及一般劳务人员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中个人穿戴防护用品要求佩戴白色安全帽,并在安全帽加强筋上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明确分包作业人员配置,依照施工作业票严格核查进场分包商的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配置情况。固化三个项目部同进同出管理要求,施工项目部开具安全施工作业票时,必须明确详细作业起止时间,并严禁分包队伍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开始作业。
3预期目标和效果
1)严格把控分包准入关口,杜绝不合格队伍参与电网建设。利用公同平台发布的分包单位法人、资质、资信、账号等信息,核对分包商授权书和相关文件,防止资质冒用和挂靠,确保分包合法合规。利用共享的分包队伍信息,加强对拟选用分包单位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以及是否发生恶意欺诈、资质挂靠等违规行为的审核,防范劣质分包队伍进入现场。2)加强送变电企业和分包队伍良性互动,满足电网建设任务和实际需求。规范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要求的骨干分包队伍签订意向性协议,形成相互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提升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探索工程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对了解不够充分的分包队伍,依照公正原则择优选用,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了解,通过工程锻炼,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沉淀出一批施工能力强的分包队伍纳入骨干分包队伍名单。通过形成分包队伍梯次,促进施工企业和分包队伍的良性互动。3)加强分包合同等关键环节管控,确保分包依法合规。消除分包合同非法人签订、资金往来不规范等现象,固化分包合同范本,依据最新管理要求修编通用条款,妥善处理分包结算争议。明确分包工程结算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协商、仲裁等正常途径解决,确保各方利益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加强分包队伍现场管控,杜绝分包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同进同出”管理措施,消除不合格分包人员进场作业和分包队伍自行作业现象。对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分包人员出入施工区域可通过考勤设备刷卡考勤;对线路工程施工现场应对每日分包人员出勤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分包人员基本情况、出勤情况、进出现场时间等信息,准确把握分包作业人员的作业状态,防止分包作业脱离管控范围。
4结语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对电网建设分包管理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对送变电企业“管理型”转型过程中规范施工分包管理起到积极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电网建设任务大幅增长,分包任务总量提升等因素影响,分包管理面临全新挑战,电网建设分包安全管理研究有关策略的分析及实施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五篇: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一.智能电网定义
欧盟智能电网特别工作组描述的智能电网是:可以智能化地集成所有接于其中的用户——电力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行为和行动,保证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美国能源部在其研究报告中将智能电网描述为:智能电网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此处的电力系统涵盖大规模发电到输配电网再到电力消费者,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其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描述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涵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二.智能电网特征
1)灵活性。灵活性是指系统功率/负荷发生较快的变化、造成较大功率不平衡时,通过调整发电或电力消费保持可靠供电的能力。
2)可观测性和可控性。智能电网连接着众多的不可控源和灵活源,必须对这些灵活源进行有效的观测和控制,才能实时跟踪不可控源的变化,保证电力和负荷的平衡;同时,间歇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加剧了电网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输电走廊的获取难度加大,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率,电网更多地运行在临界稳定运行状态,加大了电网的安全稳定风险。为了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
3)互操作性。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可观测性和可控性,离不开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需要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作为支撑。
互操作性是指保证 2 个或更多网络、系统、设备、应用或元件之间相互通信以及在不需要过多人工介入即可有效、安全、协调运行的能力。三.各模块研究总结
1.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总结对比了中美欧智能电网发展及战略。对比了中美欧三方发展智能电网的内部环境和现有基础,为分析三方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了背景;阐述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是灵活性、可观测性及可控性、互操作性,为理解中外智能电网的技术选择、研发方向和示范重点及技术发展路线提供了基础;介绍了三方各自在智能电网研发和示范方面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现阶段中美欧三方发展智能电网所面临的障碍;最后,对今后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2.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及关键技术
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接入配电网运行改变了配电网能量平衡的模式,为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在分析配电网及其调度控制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目标和调度象。为实现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出基于配电网络、电源和负荷互动的多维多阶段递进式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给出了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结构。提出为实现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探索了配电网调度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关研究方向。3.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研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为IT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基于云计算的理念,结合我国未来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需求,提出了集散式和集中式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架构,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指出集散式架构可以作为我国调度信息化系统的近期发展目标。针对集散式系统架构,提出了1+N两级的硬件部署架构构想;最后分析了集散式架构应用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技术问题。
4.智能变电站微电网设计与控制 在简述微电网、微电网结构、微电网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与负荷特点,以国网河北省邢台供电分公司110k V节固智能变电站为例,设计智能变电站微网模型,经过分析可知这种设计利用现成智能设备减少了微电网的建设成本,既充分利用了内部环境资源,又提高了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现实的经济与节能意义。5.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方式相关问题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保障其稳定性的首要环节就是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出现并发展中,继电保护方式也必须及时做出转变和调整。鉴于此,文章从智能电网建设给继电保护带来的机遇入手,对继电保护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展开了智能电网下继电保护的广域保护研究,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6.智能电网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关键技术
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大趋势,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针对智能电网条件下的用户需求响应展开深入分析和总结,调研国内外需求响应的发展现状,从需求响应概念、激励机制、效益评估、支持平台技术、应用于风电消纳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指出当下实施需求响应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智能用电和需求响应的发展提供借鉴。
7.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规划及其效益评估方法综述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有的储能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中等 3 个不同的主要应用场合,对其应用规划和效益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分析相关研究的模型中目标函数的差异,以及约束条件的不同,指出目前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此外,对储能应用规划中的算法进行分析,说明传统的数学方法是其主要方法。最后,阐述储能规划中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和未来应用推广过程中应予以关注的方面。8.面向智能电网的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和能力研究综述
区别于传统能效项目,需求响应项目的执行效果取决于项目的参与率和用户响应特性及能力。总结目前国内外各类需求响应项目中用户响应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研究;介绍负荷价格弹性、替代弹性和弧弹性等 3 种定量用户价格响应特性的方式,并对其影响因素从时间跨度、行业类别和其他差异化特性等 3 方面进行分析;此外,从需求响应支撑技术、需求响应项目设计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其对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和能力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于用户响应特性建模和需求响应项目设计方面提出设想和建议。
9.考虑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装置接入的智能电网转供能力分析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后使得 N-1重构路径的选择更为复杂,为解决此背景下智能电网转供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对二者时变运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电网转供能力指标体系的 N-1 恢复模型,通过对转供能力指标计算公式线性化处理,并结合基于拓扑模型简化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优化算法,利用优化调整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系统的运行方式,实现电网 N-1 后转供能力最大。最后,以某实际典型电网为例,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对提升系统应对 N-1 故障能力和实现负荷有效转移的作用,验证了转供能力指标对于定量描述智能电网自愈特性的有效性。
10.储能技术综述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
本文综述了重要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并针对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以及超导磁储能。根据智能电网的特点,讨论了现阶段储能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1.农村户用型智能微电网设计与实现 针对目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差等供电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地分布式能源结构特点,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的新型户用微电网供电模式,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考虑到系统维护的现实情况,采用组态软件及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了一套基于 GPRS 网络的远程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微电网系统已先后在某农场和某农村投入运行,结果表明该户用型微电网运行稳定,能够广泛吸纳分布式能源,解决农村供电难题,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12.农村电网线路无功优化智能控制策略与装置
在农网线路无功补偿位置和补偿容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使整个网络损耗最小且实时电压不越限。建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电容器优化投切模型,根据无功补偿对潮流影响的特点以及负荷特性,通过对Tabu搜索方法进行改进来寻求最优解。根据农村配电网现有的自动化条件,采用 GPRS 远程通信技术实现调度室上位机和线路中各智能无功补偿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