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防范资金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几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工作实践中的瓶颈,最后从统一监督标准、开发综合系统、构建大监督机制、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事后监督会计风险。
人民银行分支行事后监督部门自成立以来,经过各方努力,在制度健全、监督方式创新、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发挥了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随着新业务核算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会计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事后监督工作为央行资金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监督制度日益健全,为监督工作有效开展保驾护航。各地事后监督部门从健全制度入手,不断夯实监督基础,以制度规范工作,基本建立了涵盖岗位职责、工作管理、业务监督一体化的事后监督制度体系,且都能够及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各地事后监督部门注重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制度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严格执行监督人员日常监督、科长抽查再监督和处长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三级监督模式,真正把风险防范措施落到了实处。
2.监督方式及手段不断完善,监督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监督。即加强对重要业务、特殊业务、大额业务以及关键时点如年终决算日、岗位轮换日的监督。二是根据需要开展现场监督。有的事后监督部门对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现场监督的盲点。三是开发监督系统,提高监督的技术含量。有的事后监督部门开发了《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系统》,有效解决了国
库业务监督不到位和效率低下问题;有的针对保管的会计档案种类多、调阅量大且调阅频繁等情况,开发了《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3.更加注重了协调合作,监督合力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中,各地事后监督部门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理念,积极加强与被监督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形成合力共同防范资金风险。一是定期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通报会计核算监督情况,研究和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取得核算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不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对日常工作中需要与核算部门统一思想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与被监督部门座谈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4.调查研究的力度不断加大,培训形式丰富多样。
一是围绕监督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重点关注新形势下各类核算业务的改革变化,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并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素质。除常规采取组织学习、现场观摩、向其他兄弟行学习外,有的事后监督部门利用内联网资源,开辟处(室)栏目;有的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竞赛活动。
二、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侧重合规性监督,风险导向作用发挥不够。目前,事后监督工作还较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督层面,即对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凭证、账表等逐一进行勾对、整理、装订、编号和归档,较多地注重微观差错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也只是就问题谈建议,忽视了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判断,对风险的潜在发生更没有起到警示作用,缺乏能够帮助被监督部门提前发现并有效防范、化解核算业务中潜在风险问题的有效信息。目前,虽然有的银行通过分析业务流程,开展了风险评估,但也只是定性分析与归类,没有采取定量手段对风险加以计量,且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也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措施。
2.监督手段落后,监督质量和效果不到位。现有的事后监督系统只是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而国库业务、发行业务和外币清算业务至今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监督系统,监督只是采取人工比对(牛长青,2006)。事后监督的手段跟不上前台核算手段的变化,即前台核算已经实现电子化,而监督仍采用手工化,两种手段的悬殊差异造成监督耗费时间长、准确性差、监督效率低,对有些电子账务的监督更是束手无策。例如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时,信息化程度很高,但事
后监督工作仍处在手工监督,对参数的监督、计算机合成的会计凭证监督较难。此外,事后监督缺乏科学的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大都只以纠错为主,有效监督尚难保证。
3.管理制度缺失,同级监督协调难。被监督部门对事后监督部门提出的问题,以种种理由申辩,造成一些问题协商解决比较困难;对提出的风险隐患,反映不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的缺失,现有总行下发的文件基本上都是针对会计核算方面的制度,而有关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几乎为零,这在某种程度上往往造成被监督部门错误地认为事后监督人员没有权利提出一些有关制度和操作方面的问题。管理制度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现有制度的设计没有针对会计核算的不同环节从系统或整体来考虑,把会计控制系统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为错误地分割为单独的每一个节点,造成了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处理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缺乏强有力的处置手段,其监督效力大打折扣。
4.监督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监督资源浪费。
一是被监督部门认识不一,导致事后监督成果利用成效不佳。如很少主动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对事后监督部门指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研究不力,对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未一一排查,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二是内部监督之间脱钩,导致事后监督成果利用范围狭窄。尽管事后监督成果具有独立性、及时性以及全面性等特点,是会计检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无法比拟的,但事后监督成果的利用仍限于事后监督部门本身、主管领导和被监督部门,监督成果利用范围的局限性造成了监督成本增加,监督资源浪费。三是由于实行属地管理体制,各地事后监督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很少,使得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监督成果和先进的监督经验、做法难以被推广和利用。
三、做好新形势下事后监督工作的建议。
1.统一监督标准和流程,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提出了会计全过程监督的理念,但实际工作中,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划分操作起来有难度。为此,建议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等业务的监督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各业务种类的监督工作程序和监督方法,并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针对目前风险导向性监督研究不一的现状,建议统一制定风险监督流程,用统一的制度规范事后监
督行为,推进监督业务标准化管理,防范监督盲点,以增强风险评估和预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2.统一开发监督系统,避免各地自行开发带来的成本过高问题。针对目前国库、货币发行业务监督手段落后,以及各地开发的国库会计监督系统、货币发行会计监督系统标准、方案不同等现状,建议总行统一开发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和货币发行会计监督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各地自行开发带来的资金、人力资源过度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也便于统一监督流程、标准的制定。同样,对于档案管理各地也都有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设想和呼声,建议总行统一开发相应的电子档案系统。若条件允许,建议总行开发集会计、国库、货币发行、档案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监督系统。此综合监督系统除具有监督各项核算业务功能外,还具有对监督信息和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这样,一方面利用收集整理的监督结果历史数据,运用同期对比、发展趋势预测等方法,开展业务风险监测和评估,提高事后监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根据对业务数据的整理,及时分析资金的流向和数据的变化,研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效果及政策风险,如对再贴现、准备金率变化、公开市场外汇操作及代理境外央行债券买卖等业务分析,为宏观调控决策服务。
3.构建大监督机制,解决监督资源过于分散现象,切实发挥监督的合力。鉴于每年支付结算部门组织联行检查、会计财务部门组织会计检查、内审部门开展内控检查、事后监督部门每日连续性审核等现状,如果这些检查结果不能很好地被充分利用,其结果不但增加了被检查部门的负担,而且导致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相比而言,事后监督部门的审核较其他部门检查更具有及时性和全面性。为此,建议以充分利用事后监督成果为核心,开发相应的核算业务综合监督信息系统,搜集、整理各部门监督信息,进而构建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大监督机制。
4.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形式,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一是各级行会计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事后监督部门人员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等核算业务知识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可采取现场或远程培训形式,以实现监督人员知识的及时跟进;二是多创造相关交流经验和心得的机会,如可采取现场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以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交流平台,将事后监督依据,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及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栏目归类,以方便监督人员相互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勇俊,王海虹.对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效力途径的探讨 [J].南京:金融纵横,2008(12)。
[2] 冯家明.刍议事后监督结果的价值功能及其有效利用 [J].北京:金融会计,2008(9)。
[3] 人行天津分行课题组.人民银行事后监督的有效性研究 [N].北京:金融时报,2006-07-03.[4] 苏东海,尹月丽。对央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J].天津:华北金融,2008(12)。
[5] 牛长青.央行事后监督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J].郑州: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0)。
[6] 顾强 , 陈勇俊.事后监督资金风险防范效能分析 [J].南京:金融纵横,2008(8)。
第二篇:事后监督工作心得
事后监督工作心得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事后监督中心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了。通过这一年多时间的工作和学习,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我愈发的对成为一名事后监督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事后监督中心的工作让我了解到
一、差错无大小。对于在事后监督的过程中我经常能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柜员签章不齐全,凭证审核不严谨等问题,不能因为这些差错问题不大就放任不管,我们恰恰要严抓狠管,只要是发现的差错一律及时通知相关差错人员尽快前来整改,将监督与整改工作联系起来,在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督促差错人员的整改工作,加深差错人员的印象,减少差错发生的可能。
二、责任要明确。对于在事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差错要明确责任人,对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甚至可能的第三责任人一定要界定清楚,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在打击差错的同时也要鼓励优秀员工。
三、掌握难重点。在对于一些不经常出现的操作、账务处理实施事后监督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及处理的概念、实施细则,对相关事项都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做好事后监督工作。
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我还存在一些欠缺,今后我希望能一如既往的完善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下,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
农合行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事后监督中心
刘源
2011-8-26
第三篇:事后监督工作要点
【摘要】 xx 区农村信用联社事后监督中心针对我区柜面业务的种类和一年以来的事后监督 经验,在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柜面业务品种及操作风险预警问题的整理和总 结,分析了我区联社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结合我区联社的实际情况,提出 了完善我区事后监督操作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关键词】xx 联社 柜面操作风险 问题成因 具体措施
一、引言 随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类创新产品的不断扩大,使得农村信用社处于一种 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信用社的操作风险问题也日益凸现。操作风险和信用风 险与市场风险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努力规避的风险。因此,加强操作 风险管理也成了信用社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我区信用联社操作风险的现状 自进入 2010 年以来,随着世界金融产品和 IT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产品种类和 业务结构逐渐摆脱过去的单一模式,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同时,信用社的 业务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扩大,操作风险也显现出了高发的态势,给各地信用社带来了巨 大的直接损失和无法估量的间接损失。尽管各类银行监管部门均加大了监管力度,但银行案 件的多发仍暴露出“有章不循”的突出问题。
(一)我区联社目前的业务品种框架(图一)
(二)柜面业务框架分析-简单易懂图表式操作流程管理框架 现我国银行业务的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仅次于信用风险的第二大风险来源。如上图,我 区联社尽管建立了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员工疏于学习及更新,以至于执行力低下。区联 社必须全面建立图表式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框架,才能有效提高柜面操作执行力。框架的核 心内容必须简单易懂,并有一个独立的或者专门的部门负责操作风险管理。
(三)我区联社在 2009 年-2010 年柜面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统计 xx 区联社事后监督中心预警问题统计 统计时间:2009 年 5 月-2010 年 4 月 序 号 1 分 对公业务 类 特殊业务审批手 审 续不全 批 业 大额现金支取无 务 区联社审批意见 对公销户用途填 写‘还借款’ 对 公 销 户 业 务 对公销户用途为 ‘铝材款’ 对公销户用途填 写为‘劳务费’ 现金销户用途填 写为‘备用金’ 分 储蓄业务 类 办理卡挂失销户业 务,误办理成存折销 户 挂失申请书申請时与 处理时,签名与机打 不符 挂 挂失解挂客户签名与 失 户名不符 业 务 挂失处理无客户签名 分 贷款业务 类 贷款收回时,原借据 无公章 借 贷款借据未登记贷款 据 偿还情况 贷款收回,无借据作 附件
提前还贷业务未注明 ‘提前还贷’及签名 对公还款未在贷款收 其 回凭证第一联加盖印 他 鉴 利息收回凭证,打印 不合规 重 空 大小额凭证未纳 入重空管理 表外科目凭证错 表 用 外 表外科目未使用 自制凭证 封面日期与传票 其 封边不符 他 凭证用圆珠笔填 写 分 其他业务 类 重空分发未作账 务处理
2
3 4
5
挂失密码由代理人办 理密码重置
6
挂失申请无挂失原因
7 8
转帐支票‘收款 人’处盖条章 支票日期远期、逾 期
挂失解挂客户签名与 户名不符 换折存折与凭证户名 不符 客户填写的户名与机 打户名不符 换折户名与存折户名 储 不符 蓄 新开定期存单户名录 户 错 名 无客户签名
无出帐入帐通知
挖补凭证
无退出抵质押品通知 107 按揭逾期利息清 单与自制凭证合计金 额不符
交接无监交人
9
转支用途有两个
未打印机构轧差 表 现金调拨单作废 无机制记录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转帐背书日期前 置 转汇来帐未及时 入客户帐 转 现金支票背书日 账 期前置 业 现金支票未盖收 务 款人私章 入帐日与业务印 章日期不符 凭证无日期
户名涂改
客户签名挖补 储蓄帐号与机打信息 不符 证 件 信 息 客户填写的证件号与 机打不相符 储蓄新开户未登记有 关证件 农信银存款凭条无机 打信息。定 异所不能办理定期存 期 单部提 业 定期部提无原始凭证 务
大、小写金额不符
大小写金额涂改
大、小写金额不全 进帐单退票未按 进 规定办理 单 进帐单退票未收 回第一联 不动户销户,存折 余额与销户金额 帐 不符 户 不动户管理费(回 单保管问题)
21
销户结清存折未打印 销 户 卡销户未作挂失处理
22
23
24 25 26
重要空白凭证出 入库无手工填制 重 凭证 空 支票作废未剪角,其 无作废章 他 手续费收取未入 手 现金帐 续 费 手续费收取错误
复核处私章过多
活期销户未登折 补卡无附件,未收工 本费 3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 业务没有交叉复核
27 28 29
手续费户名与机 打不符 手续费户名涂改 贷款工本费、印花 税无客户印鉴 单位定期利息计 其 提未按规定计提 他 办理 现金业务错盖业 务印章
储蓄大额取现金 5 万(含)以上未登记有 关证件
30
31
三、主要操作风险 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的形成一般都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根据以上对 2009 年-2010 年柜 面操作中预警的问题统计,事后监督中心经过客观及主观分析,对柜面操作中存在的漏洞具 体描述如下: 主要操作风险情况 业务 种类
问题划分 资信证明 帐户管理
问题分类 资信证明管理 普通开销户业务 不动户管理
存在漏洞情况 无具体操作流程及管理办法 销户操作时对用途审核
核不严,销户管理薄弱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收费及入账随意 支票审核不严格 未按操作流程办理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现金业务 对公 转账业务
手续费管理 支票业务管理 进账单业务
现代化业务 个人结算帐户 管理 储蓄 储蓄业务 金碧卡业务 储蓄特殊业务
支票影像业务管 理 开销户管理
对销户管理薄弱 凭证审核不严
柜台受理业务 业务操作随意,执行力抵 卡管理 挂失管理 借据管理 抵押品管理 卡收回及卡管理不规范 挂失操作随意,办理不认真 凭证审核不严,办理业务不认真 缺乏严格的操作规范 办理不认真 事后监督无法介入贷款操作的整个流程
贷款
贷款业务 还款管理 操作流程管理 国税集中支付业 务
中间 业务
中间业务
国地税代扣缴业 务 新农保业务
大部分为新业务,总体缺乏本区联社具体操作 流程及管理办法,管理薄弱
电费代理业务 代收代付业务 太保信保通业务 审批管理 重空管理 其他 表外科目管理 107 科目管理 自制凭证 107 科目 凭证使用随意 管理薄弱 审批业务 重空管理 审批流程缺乏严肃及规范性 缺乏严肃认真意识
四、主要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 序 号 主要问题 具体形成原因
1、常常有短期营销行为发生,缺乏长期有效的风险控制意识。
2、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是时松时紧,难以有效持续地实行
1、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运用的信息技术比较滞后。
2、长期以来,一直注重人工分析,主观性较强,经常运用经验分析 方法,因而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还不够全面准确。
3、对于操作风险的评估和计量手段也比较单一,与国际先进银行大 量运用数量模式、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比较 落后
1、员工在受理业务过程中的主观判断、自以为是现象比较严重
2、事后监督是 3 天后实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操作环节内控管 理不及时、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力 有的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同时基本没有考虑与其他部门的衔接情 况和具体操作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导致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就不完善。
1、对信用社的各类制度只有下发时学习,不坚持长期反复学习和交 流,以至于执行时不严谨,存在随意性 五 基层业务培训不到位
2、平时基层社过于依赖联社,对具体业务和具体方法,以及联社下 发文件的培训不到位。
1、员工缺乏遵守制度的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 大意,加大了操作风险。六 思想教育不到位
2、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3、操作人员法纪、制度观念淡薄。
1、各类检查太多。各种类型的检查太多太杂,基层行、网点疲于应 付 七 各类检查较多,网点自查 力度不
到位
2、重复检查。检查从内容、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整改到处理都存 在重复,有很大的重复性
3、检查水平不统一。是检查人员大多是从各行临时抽调,素质、业 务水平参差不齐,检查没有权威性,无法真正达到检查、整改的效果。八 网点操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1、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要求,会计战线存在着人员 少、新手多、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一
操作风险缺乏长效机制,且短期营销等行为严重
二
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和技 术落后
三
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及 时、不到位、执行制度不 力 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四
五、我区信用联社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针对我区操作风险管理的不足,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专业银行的经验,结合自 身实际情况,总结风险规范经验。强化风险意识,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银行业本身就是个高风险行业,而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控制操作风险 应是五华联社全体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不仅仅是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因此,我区联社所有员工都必须充分认识到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对操 作风险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认真履行风险管理的责任,以身作则,带动各级工作人员加 强风险防范。
2、优化管理工具,创新管理方法 xx 联社事后监督中心自 2009 年以来,一直不断尝试使用计算机对网点差错进行监督,但即使有了现代的科技手段,但受到信息程序的整体制约,仍旧无法开展操作风险模型化研 究,识别和评估等科技风险管理,只能通过人工量化客观地评价我区联社的内控风险管理。目前应借鉴其他银行先进经验,积极推进操作风险模型化研究。
3、加强内控管理能力及执行力,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根据 xx 联社的现状,自基层社开始对网点的执行能力就逐级下降。虽然我区联社已设立 了一套符合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由于网点会计分工不合理和操作的随意性产生了一 些不必要的漏洞,应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内控执行力的情况,加大各类规章制度的严 肃性,真正起到查错防弊,消除隐患的作用。
4、完善内控机制建设,避免产生“救火式”制度 “救火式”制度往往只能防范已发生过的风险,而对未发生的风险则考虑不足,这样的制 度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科学的分类,甚至不同制度 之间存在矛盾或重叠的现象。另外,制度太多也加大了执行的压力。为此,五华联社应建立 一套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和形式规范,使各项制度形成系统性、关联
性和完整性,发挥制度 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权威性作用。有效的内控机制才是识别、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基础,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的操作风险控制 点,特别是对于新开展的业务,制度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其精密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将各 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大基层选拔、培训力度,有效发挥联社指导职能。对基层管理者应严把选拔关,并按照规定进行交流、轮换,以预防效率低的团队,并不断加 大基层对联社制度或文件的学习力度、执行力度。严格要求基层社经常性地进行相关法律法 规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等,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让 员工真正意识到当前经济形势下该行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高度的 警惕,提前做好化解风险的各项准备工作。而对于基层社,联社应积极主动进行相关指导,加强沟通交流,以保证合理合法开展业务。
6、切实加强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加大员工思想教育。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管理放在管理的突出位置上,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重视人 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第一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全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增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执行操作风险 管理的自觉性。第二切实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并且实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人物的突击性审计 第三要合理改革员工考核办法,把风险控制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第四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力度,防止员工在业务处理中因“无知”而造成业务上的风险。
七、统一部署各类检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 xx 联社现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但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伴随着各类检查 也逐渐增多,基层社、网点疲于应付各类检查,无力进行自查及有效管理,联社应统一安排
部署,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检查。
特别建议:
1、建立或规范每一个操作流程
2、把各项流程或制度绘制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图,让每个人都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办事程序,能够将工作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下来,并且通过流程图能比较容易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和风险点,从而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第四篇:事后监督工作流程2010.10
事后监督中心工作流程
(一)联社事后监督工作实行人工监督的方式。
人工监督,是指逐张审查业务凭证,审核相关清单,核对账表,以及复审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通过人工监督,做好前台业务和资金清算业务的审核、勾对工作,核打科目日结单与传票及附件,对现金、冲抹账、挂失、重空等重要业务重点监督,认真审查会计凭证的准确性、真实性、合规性。
(二)接收会计资料。
事后监督中心值班人员每日下午从保安押运车领取各社传递的传票包,双方互签登记交接登记簿,由当日值班人将接回传票包转交包点监督员,认真登记交接登记簿。监督员开包后,根据各信用社填写的会计资料交接清单逐项清点会计资料无误后,在交接清单上填写接收时间,接收人签章确认。
(三)开展事后监督工作。
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员收到各信用社送交的会计资料后,应及时开展监督,每日的监督工作原则上应于当日完成,最迟应于次日营业终了前完成。确需返回各信用社的会计资料,应由主管确认后办理凭证资料的交接与传递手续。
(四)记载监督事项。
事后监督员应根据查阅的会计资料,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第一册、第二册)、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和内控制度为依据准确描述差错经过,认真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在事后监督系统中及时登记录入“差错处罚通知书”,将业务差错资料,交监督中心主管审核后打印三份,经主管签批后一份返回各信用社作为差错更正的依据、一份由事后监督中心留存登记整改记录,一份交由主管月末装订转计财部作为会计工作辅导培训的依据。
事后监督中心对发现的问题或整改意见存在分歧的,可先提交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定性,再发送监督信息。
(五)会计资料整理归档。
监督员完成监督工作后,按会计档案整理归档的要求整理装订成册,每本厚度以不超过3公分为宜,上边及左边对齐,由包片监督员填写封面上的相关要素,在所监督的会计传票封面装订线骑缝处加盖监督员个人名章,装档案盒,同时在事后监督系统中登记录入 “凭证基础信息表”,在监督工作完成当日将会计资料加锁入凭证柜保管,按月将已装档案盒的会计凭证移交档案保管员复核归档,同时登记《会计档案保管使用登记簿》,由监督员、档案管理员签章确认。
(六)记录整改信息。
各信用社在收到“差错处罚通知书”后,由委派会计主管负责在五个工作日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确认和处理,杜绝
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将整改情况及结果在事后监督中心留存的 “差错处罚通知书”上如实记录并签章。事后监督员应认真审核差错是否更正,更正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整改不正确,退回各信用社重新整改直至正确为止,于月末将记录整改情况的“差错处罚通知书”交事后监督中心主管装订归档。
(七)会计资料的保管、归档及调阅管理。
1、各信用社移交的日报表、交易流水、余额表等资料,在事后监督中心当月监督工作完成后,由监督员装包返还各信用社。
2、已完成监督工作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于月末交档案保管员复核归档,档案管理员需对凭证、凭证基础信息表、档案登记簿逐册、逐笔进行复核,复核归档后在事后监督中心原则上保管1年,期满后登记清册移交联社综合档案室。
3、各信用社因业务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可直接通过电话或传真方式从事后监督中心查阅,但不得调离事后监督中心档案室查阅,防止资料丢失和泄密,档案管理员应对调(查)阅情况进行登记《业务资料调查阅登记簿》。
4、公安、司法、检察机关和其他有权机关处理案件或特殊需要调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持有县级(含)以上主管部门的正式公函,有权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抄录、复制、照相,但不得带走原件。档案管理员应对调阅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业务资料调(查)阅登记簿》,并由调阅人签字确认。
5、事后监督中心按月整理、装订“差错处罚通知书”及“会计资料交接清单”,由监督主管岗负责归档保管,留存资料保存期暂定为五年。
(八)再监督自律检查制度。
再监督岗人员每日对事后监督员的工作进行抽查,抽查面不少于3个网点,对因工作疏忽,存在的业务差错、违法违规行为应发现而未能发现的,或已发现但未反映、未记录、未督促整改的,及时予以纠改;同时在事后监督系统中登记录入“再监督检查记录”,根据《2010年事后监督岗考核、考评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九)重大情况报告。
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员发现重大违规、违法情况,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该违规违法情况处理完毕前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十)按月通报制度。
事后监督中心按月对各信用社在事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共性、个性问题归纳总结后全辖通报,并由计财部通过每月委派会计例会的形式辅导规范,从而提高全辖会计核算质量。
第五篇:事后监督集中国库业务检查思考
摘 要:2004年下半年始,各省及地市一级中心支行陆续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国库事后监督岗位随即撤消并相继移交职能。事后监督部门化,实现了国库业务操作与监督相分离。但目前的事后监督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完全覆盖,包涵或替代国库会计业务实地检查的职能和作用。如何改进国库实地检查工作,使之与事后监督等职能共同构筑起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国库监管体系,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实地检查
一,建立约束体系,为国库业务实地检查提供保障
(一)着力完善实地检查法规约束体系
一是要制定和不断修订充实一套切合实际的,标准化的,操作性较强的实地检查操作规程,设计高效的检查表格。每次检查时根据检查内容,制定详细的检查表格,将检查内容精细化,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检查项目的明细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二是要以法规制度形式明确实地检查的对象,明确事后监督权限和对违规操作的处罚权,明确检查者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理顺检查单位与被查单位关系,促进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建立人本管理体系
为保证实地检查质量,建立实地检查“人力资源库”,对纳入“人力资源库”的个体,总库要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再培训和再提高,使他们熟悉和熟练掌握检查技巧,“人力资源库”的建立也便于对同类问题的掌握和处理。
二,理顺关系,为国库业务实地检查做好支撑
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实地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国库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检查工作的领导,做好事后监督与国库部门的协调工作,同级国库部门应正确理解与事后监督部门的关系,二者之间既存在一种平行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又同时拥有对所辖支库监督管理的权限,因此同级国库对同级事后监督有业务解释以及配合协调的责任。
三,调整目标,把握国库业务实地检查的重点
传统的实地检查不仅包括国库会计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而且还包括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基于对国库会计业务实地检查与事后监督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考虑。基本目标设想为:属于规范国库会计业务操作,督促会计核算质量提高等方面的职能应归由事后监督部门负责,而国库会计业务实地检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上来。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应包括:加大对核算系统参数设置检查力度,强化对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情况的检查,注意对资金往来业务的核对,关注内控制度执行,检查国库业务的合法性。
四,改进模式,确保国库业务实地检查成效
(一)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检查模式逐步过渡
一元化的检查模式就是现行的实地检查模式。多元化的检查模式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时间上要打破一年一次的传统做法,辅以突击检查方式;二是在方式上要改变直接的现场核查资料的习惯做法,采取问话,问卷等各种补充形式。改进事前通知的作法,辅以临时召集,封闭管理方式;三是在范围上要适度扩展,打破实地检查囿于国库内部的局限性,将检查范围延伸到财政,征收机关,财政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四是在手段上要以提高电子监管方式和降低人工方式使用频率为准则。重视非现场检查方式的引入,通过电子化凭证,信息化数据的远程导出导入以及内部联网的数据传输,及时发现,分析问题,将风险消灭和控制于萌芽状态。五是在检查主体上要注重群体效应。国库,会计,监察,审计,事后监督直至财税等多部门的联合协作应成为检查的主形式,这有利于对检查出的可疑问题给予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二)针对不同检查对象制定检查方案
逐步塑造人性化的检查模式是检查模式内涵意义上的改进。各地,各级国库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排队,制定出差异化的检查方案,这样既有助于检查主体的确立,也有助于检查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
五,严格制度,落实国库会计实地检查责任制
检查人员要按统一规定的实地检查记录表,全面,准确,真实地记录检查情况,并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和主查人签章认可;检查组负责人要对整个检查过程和结果负责;检查结束时,要对被查单位下达检查结论和整改通知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隐瞒问题,检查走过场等现象,以及事后发现存在重大差错和案件的,要追究检查组负责人和检查人员的责任;对被查单位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要从严从重追究被查单位的责任。
六,查处结合,重视后续监督
(一)反馈处理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检查出的问题,遵从依法行政,分清情况处理的原则。如:属于风险防范范畴的,一概严肃对待;属于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差错或漏洞,可采取警告等方式要求限期整改;属于事实确凿,性质恶劣,拒不执行国库管理制度或敷衍应付的单位,必须通报批评,并严格按照目标管理责任要求追究责任,对被检查单位国库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理。
(二)检查效果应突出四个结合
一是实地检查与业务交流相结合。实地检查对检查人,被检查人双方来说都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被检查人再认识和整改的过程是一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检查人发现问题和总结对方优势的过程,对其自身业务规范也是一种交流促进很有用的手段。二是实地检查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检查的过程同样也是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实地检查成果和数据资料都是调查研究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各级国库应抓住实地检查的有利时机,推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三是实地检查与总结评价和推广宣传相结合。人民银行系统的绩效考核是对各级人民银行履行职能的一种总体评价手段,实地检查是人民银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可借助人民银行系统绩效考核机制表彰,宣传,推广,以便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更需要借助人民银行系统绩效考核机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有效反馈。四是实地检查与跟踪整改相结合。跟踪检查是对上次检查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回头看,它可以有效避免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是提高检查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