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库拉伯爵有感(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德库拉伯爵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德库拉伯爵有感》。

第一篇:读德库拉伯爵有感

读德库拉伯爵有感

文/祎蕊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德库拉伯爵》来到了我们家中。看着书评一篇篇的上交,女儿一次次的问我,难道阿姨们忘记给我们寄书了吗?我也很疑惑。于是,每天经过小区门卫都会忍不住问门卫阿姨,当书终于收到时,除了开心,就是对各位义工妈妈们的辛苦表示感谢!

收到书时,是我们刚好散步回家,打开快递,看到书的封面,说实话,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不想马上把这本书给女儿看。因为书封面上那让人看了直觉惊秫的吸血鬼,我可不想她看了半夜做噩梦,或是睡不着又得拉着我陪她呢!事实上这都是我多虑了,女儿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已经她的承受能力远远的超乎了我的想象。

和女儿读过很多的绘本,虽然她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但是《德库拉伯爵》这本绘本的精美图画和印刷的精细还是深深的吸引了女儿。这真是一套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书籍。女儿欣喜的翻开了《德库拉伯爵》不是被吸血鬼的图片吓着,而是一下子就因为图片的精彩和文字的细腻而喜欢上了。因为故事的精彩,因为容易让孩子接受,她连着翻看了两遍,还忍不住拿着和我一起看了一遍。

本书随着美丽的米娜欣喜的收到未婚夫乔纳坦。哈克的来信开始了精彩的叙述。因为这一封信,米娜感觉日子突然变得不那么艰难了,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整篇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第二篇:《吸血鬼伯爵德古拉》读后感800字作文

小编导语:《吸血鬼伯爵德古拉》这部小说吸血鬼文学的鼻祖,开创了吸血鬼文学,受到惊悚文学爱好者推崇。一起来分享《吸血鬼伯爵德古拉》的读后感。更多关于吸血鬼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尽在巨人作文网!

这本书书前有Introduction,书后有notes,这个版本是很贴心了。

文人喜欢掉书袋,一百多年前尤其如是,哪怕只是本畅销书。于是书后notes列了几百个条目,包括拉丁文、法文、不知道哪里的方言、圣经故事、神话、诗歌、戏剧,有兴趣的话看看也好玩。

我十分喜欢看Introduction.如果书的作者健在,那Introduction多半就是滥美之词,而如果作者不幸死得早,那么就会涌现出无数多姿多彩的分析严谨而想象狂野的Introduction,让世界充满八卦,充满欢乐。这本书的序作者就是这样一个妙人。(Roger David,Kingston Universtiy)

一开始,序很尽职尽责的介绍了书作者Bram Stoker的出身、教育、工作、主要著作、出版日期等,高度肯定了Count Dracula,乃是和Frankenstain并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两大魔头。然而接着笔锋一转,提到Stoker的一个决定性转折。Stoker本来是爱尔兰的公务员,闲暇时写写小说,1877年,当时英国著名演员Henry Irving到Trinity College(Stoker的母校)作了一次朗读,“So impressed was Stoker by Irving's commanding performance,” 他辞了工作,搬到伦敦,作了Irving的经纪人“for the remaining twenty-eight years of the actor's life.” 读到这里其实八卦如我已经明白了作者的春秋笔法,明白了序作者开始在些Stoker的教育经历是说他在Trinity College如何叱诧风云却单单提到与Oscar Wilde交好还常到他家喝茶。但是序作者依然补了一个注释条,写得如此绝妙,我为晋江不能得此人才而痛心疾首,抄录如下:

“Stoker's claim that his relationship with Irving was 'as profound,as lasting as can be between two men' has,given Irving's growing and tempermental dependence on Stoker,encouraged some critics to read Dracula as a narrative of the

writer-manager's repressed feelings for revenge or possibly same sex desire.They read it as evidence that Stoker was unware of the many sexual innuendoes that appear in the novel,as were reviewers at the time.”

最后序作者考据派的论证了一下Stoker是否死于梅毒。真可怜,这简直就是在鞭尸。假象一下,若干年后,《神雕侠侣》的序里这么写道:“„„小龙女的原型可能是当时香港著名女影星夏梦,绝色倾城而又气质清纯,有‘东方赫本’之称,追求者甚众。作者也曾多次示爱,惜乎被拒。这给了不少评论家理由认为尹志平的行为表现了作者潜意识里压抑了的报复心理或者可能的性幻想,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的读者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序文接下来开始讨论Dracula的文学价值。

Stoker被评价为“a writer of apparently modest talent and limited imagination”,哦,真是泪流满面,更加可悲的是这是实话。

谈到了两极力量的冲突(本书正邪之争),谈到了吸血鬼文化和著作的发展历程,Stoker的超越之处在于:in-between-ness,地理的模糊性和Dracula的形态可变性都好理解,而Dracula的bisexuality则十分令人费解:说是他强壮有力是男性特点,而红唇尖牙是女性特点,还引用了一篇标题很囧的论文——Kiss me with those Red Lips: Gender and Inversion in Bram Stoker's Dracula,Representations,8,1984,pp.107-33,由此引申开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传统伦理的解构,新出现的Lucy与红字的Hester、哈代的Tess;Dracula与呼啸山庄的Heathcliff这样与传统人物的偏差反映了理性思潮、实用主义和科学进步对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传统社会的冲击——好吧,其实我这里完全没有看懂。

再后来是一些细节讨论,比如人物形象构成,叙述方式特点,一些有些稍微偏离主线的irony scenes.整个Introduction多次说本书erotic描写多,但这是十九世纪的标准,比如若一个男的给一个女的输血,其意义基本等于结婚,是以实际上以现代人的阈值,本书完全说得上纯洁,不黄,有点暴力。

最后我要感慨下序作者的执着。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著作。

第三篇:读《小伯爵》有感---爱的赞歌

读《小伯爵》有感---爱的赞歌

六(4)盛 杨

我们的人生中,难免会有挫折与困难,每当我跌入失落的深渊时,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给予我一双希望的翅膀,让我重又拥抱到那温暖的阳光。带给我这份温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天使般的小男孩------赛德里克。

没有富甲一方的财富,没有权倾天下的权力,塞德里克只是一个平凡的小男孩。父亲过早的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纽约的贫民区里。他是一个天真、可爱、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杂货店的老板---擦鞋匠成为了好朋友,过着平淡而又宁静的生活。

一天,一位律师的拜访打破了这份宁静。他告诉塞德里克,他是英国一位老伯爵的孙子,由于伯爵的儿子们都去世了,而塞德里克则成了伯爵唯一的继承人,所以他必须远渡重洋,到英国去继承这笔巨大的财富。

在英国多林考特城堡里住着一位自私粗暴的老伯爵,他专横,暴虐,对人冷漠,使城堡笼罩在了一片乌云之中。然而塞德里克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城堡中的乌云,它以自己的善良让城堡弥漫在开心与欢乐之中。可是当一切在变得美好的时候,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出现了,他们声称自己才是伯爵的合法继承人,并出示了相关的证明。人们都希望塞德里克成为小伯爵,可无奈没有证据,只能“望洋心叹”。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继承人?这巨大的财富会花落谁家呢?

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喜爱上塞德里克的纯真,会喜欢老伯的改变,会佩服哈维山姆先生的冷静……让我们拿起这本《小伯爵》,看着塞德里克为别人所作的一切:修建伯爵苑,帮助村民,为卖苹果的老奶奶买各种物品……我们就会感动于他的纯真与善良。

啊!阅读这本书吧!让你的心灵也感受到爱的温暖,听塞德里克眨着眼睛对我们说:“你要坚强,生命中的喜怒哀乐是上帝对你的馈赠……”

第四篇:读《读库1601》有感

读《读库1601》有感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读库1601》,说是断断续续其实是像开篇的邓安庆的《回乡》,春节前后我就应景的读完了。而最近在读一些反映文革的文字,想起书中还有一篇杨浪的《激情爆棚的歌》,介绍的是文革中的大型音乐组曲,又翻出来读了,当然这篇文字我不敢展开说,因为这介绍的不过是那段荒诞岁月里的,又一件佐证其荒诞性的证据而已!

追老六的《读库》也有些年头了,《读库》虽然定位于书而非杂志,但每本也大都由篇幅不等的六、七篇文字组成。其中难免有个别篇的文字没兴趣去读,而有的却会反复读多遍。像《读库1601》中邓安庆的《回乡》我就读了两遍,而其中也有几篇没读。

类似《回乡》类型的文字近年来读过一些,像去年读过的阎海军著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就是其中写得相当不错的一本,作者以家乡作为个案,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乡村巨变,饱含着对乡土的热爱和巨变的焦虑。作者在书中描述的诸多问题,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都是当下改革过程中农村急需解决的难题。

但《回乡》之所以能够打动我,是因为这篇文字的特别视角。《回乡》并没有把笔墨着重于描述乡村物质生活的落后、精神文明的缺失等,而以琐碎得近乎啰嗦的文字,细细刻画了作者与父母乡亲的疏离。回乡,离乡,一次次的别离与相聚,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故乡在变,自己和父母相互眼中的对方也在稍然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只是对于乡村没落的感慨,更有人与人之间心理的疏离。

当然,作者对于这种疏离感的描述完全没有用那些党报党刊上习惯的大而化之的词汇,只是用简单的,琐碎得近乎啰嗦的文字描述回乡后,短短几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但读来却有着更深的痛楚。

初读之时,觉得如此琐碎的文字怎能入老六的法眼,并占据第一篇的重要位置呢?但越读到后面,也就越能理解老六的用心和慧眼了。也让我忍不住又重读一遍,读完也在思考:与父母的疏离,只是离乡者独有的怅惘吗?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为一名美国记者所写,从多个角度描写了叙利亚战争带给世界,更多是带给叙利亚人民的伤害,让人更能看清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战背后的惨烈与丑恶,正如文中所说:“叙利亚战争是一场混战,冲突各方都以损害叙利亚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晚清诗人郑珍》的作者施吉瑞是一名美国汉学家,曾师从陈世骧、叶嘉莹,中文名即由陈世骧先生所取,而郑珍是他最喜欢的诗人。

在施吉瑞的眼中,郑珍是“清诗第一人,可与杜甫齐名,以郑珍为代表的宋诗派对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者在文中力求尽可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诗人的思想活动。但我读后,却更感慨在时代的巨浪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力!

其它几篇,像介绍沙盒游戏的《一盒散沙》就直接略过了。最后一篇,每年第一册的保留节目《声音:2015年的表态与记录》只是大略翻了翻。

我有时候想,《读库》中的文字能够吸引我的是什么?

说实话,其中的多数文字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琐碎得近乎啰嗦的,即不能给你指明人生的方向,也没有教你什么做人的道理,甚至都没有告诉你如何分辨是非对错,但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正是这种老六一直坚持的“摆事实不讲道理”的编辑方针吸引我追下去的。而且现在这种“摆事实不讲道理”的文字太少了,上到习总的讲话,下到一部小说,总想教育你点什么,读来容易让人心生反感!

仅记于2016年07月15日22时30分。

读《读库》的一些感受

自从看了第一期《读库》后,再也放不下,每一期都必须看,正如下时候牵挂《故事会》,每一期都是令我期盼,当然,现在的《故事会》落寞了。

《读库》的的文章都是选自各类书籍,是一种编选书籍。选编书籍并非易事,编者要有相当高的文学鉴赏力,还需非常宽广的阅读面。每一种选编书籍不能搞成大杂烩,成功之处在于它有标准。什么样的题材,文字风格,甚至内容长短,都得符合一定的标准,这样可以吸引一个固定的群体。标准之下,就看编者的功力了。市场上的选编书籍不少,但有影响力的当推《读库》。他的文字平和,没有华丽的辞藻,感情真挚,记录不同年代,不同人群的生活和历史。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写的从业经历和兴趣爱好,翻译的国外文章。每一本《读库》下来,感到充实,回味悠长。我略微做了总结:

一、张立宪对插图比较偏爱,每一期的插图都得20页开外,甚至四五十页。自2006年第一期读库发行以来,每一期都有丰富的插图。除了一些文章配备的外,不少文章本身就是图片方面的介绍文章。有一期介绍了一位男性从青年到老年的照片,让人感到岁月匆忙,真正理解什么叫白驹过隙。其他的电影、建筑、绘画等,都有涉及。难得的是这些配图印刷精美,保持了原图的原汁原味。看了民国老课本后,顿觉我们用的课本差的好远。

二、注重历史,尤其小人物在历史背景中的生活。历史吸引人,有他独特的魅力。张立宪选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命运史书。从晚清、民国到新政权建立后的文革、改革开放。前段时间姜淑梅老人的《穷时候,乱时候》讲了建政后山东人闯关东的艰辛岁月。

三、选文不拘泥于名家,许多不知名作者的文章相当有功力。不少选编书籍非名家不选,其实这是误区。名家的作品自然差不了,但文章更需扎实的内容。许多作者,没有名气,但笔力深厚,加上其自身的经历充实,写出的文章可读性非常强。这些文章往往被忽视,张立宪抓住了这点,选择了不少有分量的文章。

以上总结,比较欠缺,是我读《读库》的感觉,未作系统深化,多有不妥。这样的好书,希望走的长远,希望张立宪坚持住。

第五篇:读《拉贝日记》有感范文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一个细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同情。

“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下载读德库拉伯爵有感(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德库拉伯爵有感(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拉自己一把》有感

    读《拉自己一把》有感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好书----《拉自己一把》。作者司晶是一位女性,她一生中只拥有270天的健康,历经70余次大小手术,依靠3根钢棍和5根钢丝支撑身躯,从......

    读《拉自己一把》有感专题

    在家中看完《拉自己一把》已经8点了,即便如此,我还是被作者司晶女士给感动了。司晶,一个终身被轮椅囚禁的非凡女性,小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只拥有270天的健康。现在的她只有一......

    库苏拉小学2010

    库苏拉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小结 这一学期,我校以“育人为本,道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以少先队品牌活动为载体,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

    读孝德故事有感

    读孝德故事有感 作者:匿名来源:查字典作文网 阅读:171次2010年06月30日 我要投稿 读了《中华百孝故事》,我被故事里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感动的是《周恩来洒泪葬父》的故......

    读《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感

    读《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感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刘备在南漳遇到了司马徽,司......

    读《德鲁德疑案》有感

    读《德鲁德疑案》有感国外的小说家有很多,但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的一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

    读《小狼拉马尔》有感(含五篇)

    读《小狼拉马尔》有感读《小狼拉马尔》有感1好奇,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最近我读的一本书《小狼拉马尔》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书中拉马尔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一出生就喜欢问东......

    读《雷梦拉八岁》有感

    读《雷梦拉八岁》有感 读《雷梦拉八岁》有感1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是一本国际大奖的小说,书的名字叫做《雷梦拉八岁》。这部小说里最感人的一篇是“病人的故事”,故事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