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法最后作业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和小班年龄阶段目标
(一)唱歌
认知目标——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地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
小班阶段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基本做到吐字清楚、唱准曲调和节奏(音域在c1—g1之间)。
2.能跟着歌曲的前奏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3.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能独立地、基本完整地唱熟悉的歌曲。
4.能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
5.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能够为熟悉、短小、工整而多重复的简单歌曲增编新的歌词。
6.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与同伴一起歌唱,并能注意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相一致。
(二)韵律活动
认知目标——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尝试进行创造性的动作表现;能符合音乐的情绪要求以及音乐表现手段和表情作用来做动作。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参加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积极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的快乐;主动地追求用身体动作探索、表达音乐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操作技能目标——能够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能够掌握运用较简单的道具;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
小班阶段目标:
1.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
2.喜欢参加集体的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
3.学习一些较简单的集体舞。
4.初步尝试和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
(三)打击乐演奏
认知目标——能够认识、辨别各种常用打击乐器及音色特点;掌握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了解有关打击乐器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理解指挥的手势含义并与指挥相配合。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乐意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和尝试创造性的表现;积极体验并享受与他人合作演奏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在集体的演奏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奏出的音色,使其与集体的演奏相协调;能够学习并掌握使用、整理和保护乐器的一些简单规则。
小班阶段目标:
1.学习并掌握几种最常用打击乐器(如碰铃、串铃、铃鼓等)的演奏方法。
2.喜欢操作摆弄打击乐器,喜欢参加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
3.能够为简单、短小的二拍子和四拍子的歌曲、乐曲伴奏。
4.初步学会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5.了解并遵守集体的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如乐器取放的恰当位置等。
(四)音乐欣赏
认知目标——能够感受、体验音乐欣赏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能够理解音乐作品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能够再认和区分已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情感与态度目标——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有积极的欣赏态度;体验并享受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操作技能目标——初步学习运用文学、美术、韵律动作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尝试与同伴交流与配合,共同协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小班阶段目标:
1.能初步感受性质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或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并产生一定的外部动作反应。
2.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嗓音、动作等)来表达。
3.乐意参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并积极尝试和体验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
第二篇:音乐教法
(题型:判断题、分析题、解答题、论述题)
1、奥尔夫声势教学:
女高——捻指,女中——拍手,男高——拍腿,男低——跺脚
2、奥尔夫乐器的划分(重点)
一、打击乐:
金属类:指釵、撞钟、三角铁
木质类:单响筒、双响筒、螺旋单响筒、螺旋双响筒、方木梆子、打棒、蛙鸣筒、响板
皮革类:鼓类
散响类:棒铃、握铃、沙锤、沙蛋
音效类:发出特殊音响效果的乐器、海鼓、多音筒、摇杆
二、音条类乐器:低音木琴、中音木琴、高音木琴、钢片琴(铝板琴)、钟琴、音块
三、笛子:竖笛
四、弦乐器:(吉他)、提琴
3、奥尔夫音乐作品形成的特点
答:从“基石”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从简到繁,从易到简,一层一层加入,不断扩大发展,成为一个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演唱等等的一个大的综合体。
4、柯达伊唱名教学顺序:sol-mi,la,do,re,la(低音)sol(高音),do(高音),最后学fa和ti柯达伊在教学方面先五声音阶再到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从二声音阶开始)
5、柯达伊的歌唱教学方法
1)正反两方向唱,2)卡农唱(正反)(3)加入数字低音唱(4)加入固定节奏型,(5)加入打击乐、跳舞
6、柯尔文手势的作用
(1)可以帮助我们唱得更准。
(2)可以帮助我们训练二声部。
(3)内心听觉的训练。
(4)帮助我们进行转调练习。
7、学习音乐的最佳年龄:0岁到9岁
8、如何通过祖国语言教学法进行小提琴教学?
(1)接触:给孩子最好的聆听环境,听最好的演奏家演奏的质量最好的小提琴作品。
(2)模仿:老师给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模仿演奏。
(3)鼓励:教师和家长应尽量鼓励儿童在家要自觉而愉快地进行正确的练习。
(4)重复:在练琴过程中要有变化的重复,重复不能是枯燥无味的。
(5)增加:复习旧曲,增加新曲。
(6)改进和完善:铃木认为:“出现问题要马上停下来,经过5000次犯下的错误,6000次也改不回来。”所以教学过程中一次只指出一个问题,待解决好再进行下一项纠正。
9、如何培养高潮的演奏技能技巧?
增加:复习旧曲增加新曲。从这方面来进行论述。
10、体态律动的训练与目的?
答:体态律动是一种音乐教学的方法,又称和乐而动,要求学生把身体的各个部分作为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一般,通过身体来体验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从而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核心是听觉训练。
目的:(1)培养训练音乐的节奏感和听觉能力。(2)让学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3)锻炼学生思想集中,反应灵敏,大脑与身体运动更加协调。
1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形成的根源?
答:在他教学生涯的早期,他便意识到音乐学院的学生及其缺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书面符号与 1
实际音响相隔离;技术与艺术相割裂;音乐的学习成为一种公式化的概念的抽象的学习。
经过教学观察试验:得到“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能力,只要加以诱发和培养”理论
提出体态律动学: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各种要素
教学法最终形成:体态律动与视唱练耳,即兴课程的完美组合,构志着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最终形成。
12、四大音乐教育体系的共性是什么?
答:奥尔夫教学法:德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情感”、“美化人的生活”,强调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把音乐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中,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法。对世界音乐教育有着广泛影响的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深受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其重要的教育理念。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他指出,对音乐的学习应淡化和抛弃那种功利性的目的,“如果不把音乐当成谋生的手段,那么生活将更加美好”即是其著名的音乐教育箴言。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音乐教育体系也认为,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先天具有一种音乐创造力量和发展潜质,对音乐的感悟、体验与理解,是人类生存与成长的基本方式之
一。因此,音乐教育应该达及人的感觉,影响人的精神,使人的情感世界充实和丰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情趣,终生喜爱音乐。
铃木教学法: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思想最具人本主义色彩。他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丽的心。”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内容,但其音乐教育思想对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相当的影响。在日本最新颁布的“学校音乐课程框架”中,“领略音乐之美,培养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养成通过音乐体验充实日常生活的习惯和态度”等人本主义目标被明确地列入到学习目的之中。
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这四大音乐体都对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都是十分经典的音乐体系,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这四大音乐体系有着十分多的共同点:
1、都十分重音乐的早期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2、都认为每个人都具备音乐的潜能,所以音乐教育要面对所有的人,有教无类。
3、都认为学会一首曲子或一样乐曲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13、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应用教材来教学还是教教材?
答:像优秀的老师一样,选择优秀的教材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市面上,各种版本的教材应运而生,令人目不暇接,面对众多教材,我们一定要独具慧眼,选择最优的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够屈服于教材的要求,教材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工具,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材料,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建立正确的教材观,那就是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三篇:音乐教法心得
音乐学习的心得体会
这篇心得我想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写,不写空话,写些实在的感受,其实音乐对于我来说我一直认为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大学生活的三年中,每天与音乐作伴。
我的妈妈是个地地道道的黄梅戏戏迷,她从小告诉我,我们安庆的人不能不会黄梅戏,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总是时不时的哼几句,但是却没有系统的学习。初高中的我是个一门心思学习的乖孩子,我几乎成了一个跟音乐隔绝的人,除了每年必看的春晚节目,我几乎从不与人沟通音乐,哪怕我同桌将流行歌曲能倒背如流,我不羡慕,只是读书。
高考的激烈竞争后我进入了我们学校,我开始比较系统的学习音乐,虽然都是很浅显的音乐知识,大一的我加入了合唱队,在老师的教授下,我发现原来音乐还有这么多门道,为了让我们感受到正确的发声,老师让我们半打哈气、闻花香的方式打开口腔,让我们知道其实唱歌并不是扯着嗓子叫唤。我觉得音乐是那么神奇的一件事,唱歌会降低我们的烦恼,每次合唱的时候,我总是开心的学着。大二,经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乐理知识的学习,我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事物——钢琴,我喜欢那东西,喜欢那种手指敲击琴键的感觉,只要一看到钢琴,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敲,哪怕弹的并不是很好,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体会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尽管我现在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但是这不会让我觉得音乐会耗费我很多时间,相反,我将音乐当做我的解压器。
大三下,我们开设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我认为它就是个音乐的综合体,里面涵盖着视唱、乐理、声乐和钢琴伴奏,更多的涵盖了我们的专业的学习——教学方法。怎样给幼儿上一节音乐课,看似简单的儿歌交给幼儿要比教给大人一首曲子难得多,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而这门课教给我们的就是关于怎样给儿童上音乐课。
其实,音乐活动可以分: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几部分。而这些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在幼儿园,我们一般看到的主要是以歌唱教学为主。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教师选择一首孩子感兴趣的歌曲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教师在选歌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节奏比较简单的、音律比较平稳的、结构比较短小工整以及词曲关系比较单纯的音乐。这样的歌曲最能被孩子所喜欢。
每一种音乐活动都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水平来制定。所以当教师选择好了歌曲以后,还要确定这首歌适合用什么活动来展示是最好的。在确定了活动以后,我觉得音乐活动中最让人头疼的便是怎么样将孩子较好的引入到音乐的氛围中。在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发现其实音乐活动可以引入教具、出示实物、谈话引出、文学作品引出等等许多的方法,这就要看老师是怎么去理解这个音乐作品的。
通过观看幼儿园音乐教学光碟,我们发现,总是让孩子一遍一遍的唱,没有什么亮点,孩子也不是很感兴趣,加入一些动作、游戏孩子会喜欢,会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当然也不能太多太花哨的东西,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氛围。
前两天有人跟我说,他认为他一点音乐细胞也没有,不会去欣赏音乐,也不会唱歌。我当时笑了下,告诉他,“每个人都懂音乐,只是你没发现你懂的是音乐的哪种形式,就像你现在在行走,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脚与地已经为大自然演奏了一曲呢?”音乐,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要你去发现,虽然说音准不是一下就能纠正的,但是不断的练习和感受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真的很美妙,音乐真的很神奇,就像现在,我在开心的写着自己对于音乐的心得。
怎么说,我感谢音乐,它带给我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无数动听的音符组成的;感谢老师,是您以专业的视角告诉我,音乐的世界里除了音符还有不同感情的表达,需要我自己去体会。我学习着,我快乐着!
第四篇:《中学英语教材教法》作业
《中学英语教材教法》作业:
How many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es do you know? And in your opinion, which one is better?
第五篇:音乐作业
柯达伊教学体系不是他的发明创造,很多是对前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实例方案中,我们可以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根据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本观点加以评价。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他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正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视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柯达伊体系的重要内容。柯达伊认为,培养青少年热爱音乐只能依靠他们的音乐体验去达到目的,音乐读写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只有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才能理解音乐。内容:
将歌曲与简单的乐器配合的教学方式。
1.培养对稳定节拍律动的体验、感受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
2.感知节拍与节奏
在幼儿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表演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节奏了。教学中引导他们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 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利用和歌谣内容相关的、有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可以更清楚地帮助儿童感觉到节奏的区别。因为象声词的相同发音可以比诗词的具体词意更容易地使儿童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在稳定节拍与节奏的练习中逐渐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这是节拍感性知觉的基础。通过对重拍音的识别,再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征。
4.发展节奏听觉、节奏记忆:
根据歌谣内容和语言内含的节奏特点,有目的地为歌谣设计具有特点的节奏句式,会使歌谣的朗读更加活泼灵巧、自由多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歌谣的表现力,另外,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过程:
教师由猜谜调动幼儿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简单乐器,加深幼儿的印象记忆,是很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开场方式。然后逐渐加深对每种乐器的听力,接着将幼儿分成三个组,代表每种乐器,再将歌曲编入,由小朋友间的互动及幼儿自己的创编节奏,使幼儿深入的了解每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锻炼协调性,整个过程欢乐有富有针对性,锻炼了幼儿的音乐学习.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中非常重视节奏训练,表现在: 1.使用统一的节奏音节读法和标记方法。
2.训练内容、形式、目标丰富、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3.特别重视多声部的训练。4.特别强调循序渐进。
5.节奏训练手法保持一贯性、持续性,与其他内容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
班级人数多、硬件教学设施缺乏是目前幼儿园音乐课普遍存在的困难。而柯达伊教法所倡导的“从歌唱教学入手”,以歌唱教学为中心的,甚至在刚开始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的音乐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国情。这么多幼儿的音乐活动里,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做教学辅助工具一定比自由的律动的场面容易控制得多、效果也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