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4 14: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篇: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

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凡为学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人们会记住他们并感谢他们的’据粗略统计,从年到年国内共发表英汉对比研究论文约篇,专著和论文集部。从数量上看不算太少,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是可喜的。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微观和宏观的都有。为了进一步深化英汉对比研究,我认为有必要对当前国际上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现状与动向作些探讨,根据国内学界的现实进一步发展英汉对比研究。

本世纪下半叶,语言学领域中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依然并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和学说,如生成语法、蒙塔古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等等。

但总的说来,当前国际语言学界主要有两大潮流,一是形式主义,一是功能主义。

形式主义可以以美国·的生成语法为代表,功能主义可以以英国的···一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代表。

形式主义者注重语言的心理方面,采用假设和演绎法,并用数学和逻辑的手段描写和解释语言结构,强调语言的共性。功能主义者继承了布拉格学派和伦敦学派的传统,注重语言的社会方面,采用归纳的方法,重视语境、语用和功能的因素,侧重语言结构变异的描写和解释。

从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功能主义者结合语用、篇章结构和认知进行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一情况在我国语言学界也是如此。

英汉对比研究自然也应该在上述语言学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者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很少有人采用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跟研究者对这一理论不熟悉有关,并不说明形式主义不能用于对比研究。多数人走功能主义的道路,然而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发展了解不多,给人的印象是理论基础薄弱,甚至有些混乱,例如对结构系统和层次观念不明确。

这尤其反映在术语使用上的混乱,如主语、主题和主位的使用不当,缺乏语义系统的观念,等等。

这就削弱了对比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此外,对某一专题的系列研究不多,往往浅尝辄止,十分可惜。

这跟对比研究的艰巨性有关。对比研究除了应该对对比双方的语言有科学的认识。还应该有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对操这两升语言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有可能进行微观或宏观的对比研究,对其共性和变异作出描写和解释。根据现代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我打算今后采用功能主义结合语用和认知进行英汉对比研究具体做法是先建立普遍的概念范畴,选择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常用的范畴,看看英语是如何表达的以及汉语是如何表达的,即作结构和语用的描写和解释,在这基础上解释二者的异同。

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的“表达论”部分就是从范祷出发的,可以说是“从里到外”的做法。这一工作我刚开始,只想试一试,还不知道走不走得通。目前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从外到

里”。这两条路不妨都试试看在共性和变异方面,我倾向于从共性出发,利用“原则一参数”一的方法,考察变异的制约条件。所以“参数设定”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它可使英汉对比研究跟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接轨。

总之,对比研究中常见的“原子主义”即就个别现象,脱离系统的作法应该改变。加强理论意识,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基础上探素新的路子,这才可能使对比研究走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中法餐桌文化对比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失误分析《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Pragmatic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Observanc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谁在说话?—— 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 35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欲望都市》中的女性语言分析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 广告中英语口号语言特点的分析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流行语的翻译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从“联想”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 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 《等待戈多》中的矛盾分析-分裂的语言与互补的人物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 广告英译汉中的创译原则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Exploration of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Great Expectations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对《灿烂千阳》中姐妹情谊的分析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分析

论《红字》的模糊性

论《天路历程》的批判精神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浅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宿命论色彩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论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和翻译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

从影片《刮痧》分析中美文化差异和冲突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麦克白》的独白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On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论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英汉语言颜色与文化的差异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伍尔芙的人生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浅析《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51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

152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15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调查研究

154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55 文化背景下英文电影名称的中译

156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

157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158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

159 从归化的角度分析《飘》的中译本

16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161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162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63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164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165 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6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S.167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168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69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170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

171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

172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

173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74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175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76 矛盾与挣扎的悲剧——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公艾米丽

177 麦当劳成功之道

17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79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180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81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182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

183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184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

18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186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87 从中美送礼习俗分析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88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89 扼杀在萌芽中的期许— “一小时里故事”中的女权渴望

190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

191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

192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193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

194 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195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

196 莎士比亚:男权神话的守望者—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197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198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99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词汇教学

200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第三篇: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死亡”委婉语文化对比研究

班级 英语一班

学号124022008024 姓名 黄依琳

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传统委婉语是与禁忌语紧密相连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语言禁忌。但是,死亡却是全人类共同的归宿,是人类无法超越的生命终点,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这使得死亡成为各民族共同忌讳的话题。(1)笔者在此只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的不同来源入手,对它们的文化成因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增强人们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文化成因;文化内涵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前缀eu=well 和词根pheme=speaking。意为“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以好听的言词或令人愉快的方式来说话)(2)。根据定义,委婉语是一种用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那些较直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来的润饰手段。(3)。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来源及文化内涵的异同

(一)源自价值观的英汉死亡委婉语所体现的文化重合

尽管汉英两民族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色,并且演变成了不同的民族思维定式,使得两民族的价值取向千差万别,但二者间也有相似之处,其中一个典型的共性就体现在死亡价值观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十分推崇“舍身取义”这一英雄的传统。因此,当一个人为公或为国家过早地献出自己宝贵生命时,人们通常会用“献身”、“舍身”、“殉国”、“殉职”、“牺牲”、“阵亡”、“杀身成仁”、“英勇就义”、“为国捐躯”、“舍生取义”、“肝脑涂地”等褒义词语婉称之,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崇敬而又深切哀悼之情。无独有偶,英语里也有一些表示为国家或事业而捐躯的委婉语词,如to lay down with one’s shovel and hoe(为国家或事业捐躯);to kiss the dust(阵亡)等,但与汉语相比,这些表示法在搭配意义、内涵意义以及感情意义的传达上稍逊一筹。(4)

与之相反,对于那些坏蛋、恶棍、以及社会渣子之死,人们常用带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词语,如“完蛋”、“翘辫子”、“蹬腿”、“下地狱”、“一命呜呼”、“命赴黄泉”、“上西天”、“见阎王”等。这里还需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语里,其中“翘辫子”、“见阎王”、“命赴黄泉”、“一命呜呼”等婉词,还带有明显的诙谐语气。英语里此类委婉语词有:toslip off the hooks(翘辫子,咽气);to kick the bucket(蹬腿);to send somebody to eternity(上西天);to go west(归西)等。其中to go west,从表面上看,与汉语的“上西天”或“归西”在内涵意义上完全对应,其实两者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认识:to go west是一种比喻说法,即把死亡比作业已西沉的落日。而“西天”在汉语中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古代佛教徒把位于我国西南方的印度(古称为天竺)称为西天。西游记中的唐僧上西天取经,就是此意;二是指佛教徒心目中的“极乐世界”。这些带有反面评价色彩的英语委婉语词在语用过程中也能传达一种丰富的感情意义。例如: His heirs were greedily waiting for him tokick the bucket.(他的继承人正眼巴巴地盼着他死呢。)(3)

(二)源自宗教的死亡委婉语体现不同的宗教文化

言语禁忌源自宗教迷信。诚如英语委婉语研究专家尼曼等指出:委婉语的最早主题是宗教性的。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最大。“佛教以业报轮回来解释人的生死,实际上同以灵魂肉体来解释人的生死一样,最终赋予了人以超越死亡达到不朽的性质(5)。”佛教提倡修行,其最高境界为“诸德圆满俱足,诸恶寂灭净尽”,即“圆寂”或“灭度”;如果功德圆满,达到“四大皆空”,则死时心平气定,盘膝端坐如生,即“坐化”。另外,用于婉称佛教徒之死的常见词语还有:“升天”、“入寂”、“殉道”、“归真”、“登莲界”等等,不一而足。而道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生命不死、飞升成仙,于是称人死为“仙逝”、“仙游”、“仙去”、“上仙”等;认为人死犹如蝉之脱壳,婉称“蝉脱”、“蜕化”;或如鸟生双翼飞升,曰“羽化”;或传说得道成仙便乘白鹤而去,即“骑鹤”、“化鹤”或“鹤化”。这些形形色色的委婉表达方式无非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必然导致言语禁忌的多样性。

英、美国家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基督教义是全社会奉行的道德准则。传统的基督教徒们相信肉体在价值上低于灵魂,肉体有死、灵魂不灭,努力修行以期灵魂升入天堂而非坠入地狱。正因为有了这种信仰,他们能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这种宗教的一元化对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词产生巨大的影响,即英语中有大量“死亡”委婉语源自《圣经》或其他有关基督教的传说和典故,体现了基督教对“死亡”的宗教解释。譬如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因此人死去也就应该to return to dust(归于尘土);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为了赎罪,因此死去就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偿清欠负大自然的债务);上帝乃万物之主,人死后就得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被召到上帝身边),听候上帝的the Last Judgement(最后审判),正因为此,人生在世,只有积德行善,死时才能to pay Charon(雇请冥河上的船船夫卡戎),将自己安稳地to cross the River Styx(渡过冥河),进而to go to a better place(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世界去),即to go to Paradise(进入天国)。然后就能to be with God(与上帝同在)或to rest/be in Abraham’s bosom(安歇在亚伯拉罕的怀中),因而感到to be at peace(心安神泰)。基督教义还认为,人死只是to yield up the ghost(魂出躯壳),而灵魂却to launch into eternity(获得永生),以及to have one’s name inscribed in the Book of Life(名字留在永生簿里)。这些浸淫着厚重基督教义的“死亡”婉称,便是英美民族人们所普遍信奉的那种完美人生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宗教的这种一元化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宗教委婉语的全民化。(2)

(三)源自社会制度的死亡委婉语体现不同的制度文化

在讲究“皇权至上”、“尊卑有等”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非但生前要高人一等,而且死后也要有别于庶民。这就使委婉语“死”带上了强烈的阶级性,即对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礼记•曲礼(下)》就明文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所谓“崩”,即“山坏也”。古人把天子视为天或高山,因此天子之死犹如天崩或山崩。对此,汉语里还有其他多种委婉表达法,如“驾崩”、“晏驾”、“上崩”、“升遐”、“登避”等。关于这种迂回陈述,其他还有:帝王之“死”,又称“弃朝”(即丢弃朝廷而去)、“弃群臣”、“弃天下”;平民百姓只能叫“弃世”、“弃平居”、“弃馆舍”。此外,汉语中四字格成语极为丰富,其中也有一部分反映死者身份地位的委婉成语,如:“宫车晏驾”用于帝王,“命归黄泉”、“撒手人寰”用于平民百姓,等等,足见汉语委婉语表现力之丰富。由此可见,在封建等级观念极强的中国,不同社会地位和官价的人的“死”的委婉语可谓界定清楚、等级分明。它们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特殊产物,深深地扎根于坚实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中。

然而,英美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尤其英国是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最早的国家。英美人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而且,15、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及19世纪的美国南北战争加速了以私有制为核心的经济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不断巩固了注重个人权益、争取平等的自由竞争的思想意识。因此,虽然英语中也有大量表达“死亡”的婉称,但没有社会地位差异这一方面的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欧洲中世纪流传的一条古老格言中窥得一斑“,Popes, kings, beggars, and thieves alike must die(黄泉路上无贵贱。教皇也罢,国王也罢,乞丐、小偷也罢,人皆有一死)。”他们认为“死亡”就是“走众生之路”(to go the way of all flesh),把“死神”说成是“伟大的平等主义者”(the greatleveler)。可以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根本不可能产生那种社会地位界定清楚、等级分明的委婉语。(6)

三、结语

喻云根先生指出,对比研究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比较,揭示其中的相似和差异,以寻求可用于语言教学与翻译等实际问题的原理”。(7)本文从价值取向以宗教信仰、及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对英、汉“死亡”委婉语作了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土壤的差异,由相同的禁忌发展而来的委婉语却不尽相同。死亡委婉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它往往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民族鲜明活脱的文化个性,并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宝库,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1)

参考文献

1. 吴慧坚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2. 李国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3.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4. 郑桃云,赵艺红《英汉死亡委婉语来源及文化内http://

2009年1月 5. 黄应全.《生死之间》 作家出版社,1998年5月

6. 李海燕.《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的异同》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11月 7. 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1994年1月

涵之对比》

第四篇:(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艾丽丝门罗的《逃离》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

西游记神话人物称谓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口语交际误解现象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1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12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 13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5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 16 自然与自由之子--新女性戴茜米勒 17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18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19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21 中美学生对待教师的礼貌言行的对比分析 22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5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 27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3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31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 33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34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36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37 《黑暗之心》主人公马洛的性格分析 38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以名词动用为例分析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隐喻 40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41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 42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43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44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46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 47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48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49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 50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51 Movie and culture 52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5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准备分析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56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 57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59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60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61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62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 64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65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的叙事技巧 67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68 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70 TPR教学法在中国儿童英语习得中的运用 71 从彼拉特透视托尼·莫里森的妇女主义 7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73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74 詹姆士费库伯《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殖民主义 75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76 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

A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78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79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80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81 论《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基于iPhone使用指南案例研究 83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85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86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87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88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8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90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91 从影视剧看英语俚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93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94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95 《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 97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交际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99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 100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美人民经济生活造成不同影响的文化根源 102 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103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 104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 10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空间叙事与空间形式 107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10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109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

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命运 111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 112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1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16 双语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117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19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120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121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 123 浅析电影《勇敢的心》中的英雄主义 124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125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26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28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130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2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133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以《刮痧》和《功夫熊猫》为例分析中美文化从冲突到融合的过渡 135 广告语篇的语用分析

中式菜肴名称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 137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138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40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142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 143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45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 146 对大学课程中“旅游英语”的教材分析 147 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法探讨 148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 149 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风格分析

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视角解读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151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

152 国产电影字幕归化与异化研究--以《集结号》为个案研究 153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 15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155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 156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157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 158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159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 160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

161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 162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63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164 传播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美剧《复仇》为例 165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166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不称职母亲 16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 168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169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 170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 171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72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73 哈克贝利费恩人物性格分析

174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175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76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177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7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79 英语习语汉译的策略探讨 180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 181

182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 183 从电影《乱世佳人》看美国女性价值观

184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85 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

186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7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 188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189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90 Confucianism’s Influence on Transcendentalism:Reflection on Emerson’s and Thoreau’s Philosophy 191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192 从功能主义理论看莫言《酒国》中脏话的翻译 193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开题报告+论文+)

194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95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9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197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198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 199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200 《小王子》中的象征意蕴的分析

第五篇:英汉对比研究

中西方婚礼仪式对比研究

姓名:张圆圆 学号1109214060 六礼

说到中国传统婚姻礼仪,那一定要提到 “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 《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这每一项礼仪都有严格的标准,是新人结亲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一、纳采: 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 “采择之礼”。

二、问名: 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三、纳吉: 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四: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五、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六、亲迎: 又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西方人的订婚远比中国人的随意简单,但也不失庄重。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如果双方认可了彼此,这时男士要正式地向女士提出请求:“你愿意嫁给我吗?”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是促成婚姻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女士接受了请求,他们就会办一个简单的订婚仪式,请一些亲密的人参加,规模不大,旨在向他人传递 “我们要结婚了”这样一个信息。

中式传统婚礼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和礼仪:

6:00

新娘开始化妆,新郎更衣;

8:00

新郎乘花车到达新娘家。

8:40

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

9:15

花车到达花轿地点。

9:20

新娘上花轿。开道锣在前,紧跟舞狮表演,后面是八位吹鼓手和八位手举冠盖的执事,最后是披红挂彩的八抬大轿;新郎手扶花轿、伴郎伴娘随轿向婚礼地点进发;

9:40

中途颠轿;

10:00

到达婚礼地点,新娘在女傧相的搀扶下,走下轿子;放鞭炮

10:10

迈火盆:寓意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10:15

进门:狮子封门,讨要红包(舞狮者拦路舞狮,要到红包方许进门);

10:30

射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10:35

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10:50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1:00

喝交杯酒;

11:10

敬茶改口;

11:20

进入洞房(新人退场换服装,在此时最好吃点东西);

11:40

新人为来宾敬酒、点烟;

12:00

民俗表演;

13:30

婚宴结束

西式婚礼流程

西式婚礼分为仪式和宴会两部分,一般来说新人只邀请最重要的亲人和朋友见证婚礼仪式,而宴会相对于仪式的严谨与肃穆就显得比较随便、热闹,邀请的来宾也更为广泛。

仪式

17:00 仪式开始,换进场音乐,神父到位;伴娘、伴郎入场后,面对客人成八字排开站好;戒指童入场,将戒指交到神父手中。

17:03 奏响婚礼进行曲,新娘挽着父亲入场,新娘父亲将新娘交到新郎手中。

17:10 停止奏乐,新娘、新郎交换戒指并宣誓。

17:15 证婚人致辞。

17:20 仪式完毕,音乐响起后新人退场,宾客向新人抛洒花瓣。

17:30 新人与来宾拍照留念

宴会

17:40 客人们陆续进入餐厅按请柬上的桌号就座,乐队奏乐表示欢迎,各种提前准备好的饮料和餐前开胃小菜可以供客人们享用。

18:10 新郎新娘进入餐厅。上第一道菜,侍者们给客人斟上香槟,重要来宾演讲祝词。

19:40 开胃菜用完后,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然后伴郎伴娘及其他客人进入舞池一起跳舞;

19:00 每人重新入座等待主食;

19:30 上甜点时,舞会继续;

20:00 新娘抛花束后,新人在客人们间穿梭为他们的光临表示感谢。提供咖啡及各种餐后饮品可供客人享用;

20:30 新郎新娘一起切蛋糕,供客人们跳舞空闲时享用;此时宾客可自由退场。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

1、婚姻与宗教

婚姻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因而无论是在东方的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无一例外对婚姻问题慎重其事,力图将其建立在宗教的话语之上,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这一点可以从具体的结婚礼仪上得到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婚姻的缔结有着一套繁琐的程序,很多仪式都体现了人们向往“天地人和谐”的宗教哲学以及人们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

例如拜天地习俗,新婚夫妇被迎进新家首要的大礼就是祭拜天地,并接受众人的祝福“天作之合”,“天赐良缘”,表明新人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告之天地,祈求天地的认可。这一习俗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意义。道教《易传》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也就是说天如父地如母。万物皆生于天地之间,人亦然。《易传》又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这就把男女两性放在了一个天地宇宙论的宗教图式里面,使男女两性具有了本原和神圣的意义,同时也使男女两性的结合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性。又如世俗传统婚姻风俗中男女择偶,双方必须事先交换八字,依照“八字命相”说,寻求“才貌双全”,忌讳“三、六、九冲”、“龙虎斗”等。这种观念给婚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反映了道教“五行八字”学说对世俗婚姻的影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八字”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与天干地支相配,四项共得八个字。这八个字每字都分属五行之一项,以此推算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人们在缔结婚姻大事时,非常重视双方的五行八字的配合,力求五行相生,八字和谐,建立宜室宜家的美满婚姻。这种以五行合八字来防范婚姻不幸的做法反映了人们无法回避现实,而又祈求婚后安宁幸福的一种心理平衡的追求,也是道家劝导人们顺从天命的“宿命论”思想的反映。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中亚当和夏娃的婚姻故事是西方婚姻的起源。在马尔谷福音中,耶稣答复法利塞人有关婚姻的问题时说: “这是为了你们的心硬,他纔给你们写下了这条法令但是,从创造之初,天主造了他们男女。为此,人要离开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以致他们再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所以,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福音书》中关于婚姻的描述,为我们揭开了西方婚姻制度的帷幕。教会在西方婚姻中的影响在中世纪达到巅峰,婚姻关系受宗教法律所支配,结婚必须在教堂举行婚礼,婚礼由神父主持或三人证婚,新郎新娘要在神父面前公开表示婚姻意愿,得到神父的祝福,婚姻才得以成立。虽然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思想启蒙,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之一———婚姻在这一时期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且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控制,但是宗教的仪式保留着。基督徒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内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所以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当然今天在教会举行婚礼已不再是基督徒的专利了,但是在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下,西方社会的婚礼已经深深烙上了宗教的痕迹。常见的婚礼中的程序如: 祷告、经文诵读、婚约问答、誓约、戒指交换、祝福等,每一个程序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神学意义。2. 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并在传统道德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 “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也就是说,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处处可见到这种思想的影子。然而尽管“男尊女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这期间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佛教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与儒家不相同的看法。例如佛教,自汉唐以来逐渐成为唐代民众信仰谱系中一个主导信仰,家庭伦理关系也被带入佛事活动中,佛事活动成为一种世俗化了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家庭婚姻观念。由于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许多信佛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信仰。在佛教影响下一些妇女甚至违背儒家封建家庭伦理,选择死后夫妻分葬。这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传统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的关注。另一大宗教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显得得非常独特。根据道家的思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由阴阳、乾坤这些两种对立的东西组合而成。反映在夫妻关系上,自然要求两两相对;结婚被称作为“匹配”,就是这个意思。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男子在结婚时对女子至少要有表面的尊重,可从一些婚礼习俗中看出。至于缔结婚姻之后的夫妻关系,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婚姻中“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也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由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 “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对传统的婚姻观无疑是极大的冲击。西方的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基本平等。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亚当夏娃联合的情况中可看出上帝视婚姻为一个盟约关系,要藉此使夫妻合而为一。由这种盟约关系可见夫妻双方是平等的。虽然上帝给亚当造了个女人是作为他的帮手来帮助他,但这里的“帮助”是平行的互补的意思,绝没有卑贱或奴役之意。奥古斯丁曾说: 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神没有叫男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肋骨是最贴心之处,是最亲密的表征。所以,基督教认为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灵魂体的合一。正如亚当唱给夏娃的第一首情歌所说的: “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在新的圣经中,耶稣明确指出,上帝造人时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为一体”。因此基督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特别强调了婚姻中的双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二)价值取向

中国人好面子,面子几乎是中国人的价值核心。他们希望被他人认可,保全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子路高呼孔子名言:“君子死,冠不免”而险在战争中丧命,鲁迅笔下疯癫的阿Q被县太爷打骂之后,也要高喊“儿子打老子”来挽回颜面。中国人将这种好面子的性格充分地发挥到婚礼中,传统的婚礼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之久。而当代的婚礼,虽不需持续三天,但迎亲车队,婚宴酒席,高档名车,山珍海味,争相彰显自家孩子娶嫁的风光和自家的雄厚财力;更有甚者不惜借钱来撑场面。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负面面子的维护,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行动或想法受到他人过多的干涉,有违他人此种自由的行为,就是对他人负面面子的侵犯。美国人看重个人隐私,也积极维护他人隐私,所以美国的婚礼一般没有过大的排场,只宴请少数关系亲密的亲友。婚礼的场地形式,也全按个人喜好而不考虑规模是否足以争得颜面。

中西混合的婚礼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接受了西方的结婚仪式,可谓中西合并。仪式他们会选择中国传统的,或者西式婚礼,但喝改口茶,闹洞房这些却是一直都存在的。

下载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酬语的英汉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

    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

    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 本章主要是关于综合语与分析语,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介绍了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定义。此外,作者通过形态变化、词......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摘 要】衔接手段的恰当运用是文章连贯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以《阐述“中国梦”――习近平就职后第一次发言》和《重塑“美国......

    英汉歧视性谚语对比研究

    英汉歧视性谚语对比研究 彭开明, 朱景华, 何芳 (井冈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 英汉语言都存在歧视性谚语,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女性歧视、地域性歧视、贫......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

    英汉对比研究期末论文

    中 英 老 人 对 比 学号:1009224024 分组成员:李可可 姓名:李可可 班级:对外汉语二班 学院:文学院 联系方式:*** 英汉对比研究期末论文 摘要:中英老人如何对待年老方面,自......

    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研究(范文)

    摘 要: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

    (全英文论文)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全英文论文)天黑前的夏天女权主义解读 (全英文论文)英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全英文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询盘”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