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
2013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关键词:主动性开放性个性操作的合理性
一、本学期小课题研究方向
在大课题的背景下,根据学校的学情和教师关注的侧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大的范畴内,不局限老师的具体研究的小的方向,要充分的调动老师的研究积极性。这样才能深入挖掘研究的内容,使研究的工作能够深入的落实实施。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品质。
二、本学期研究预期目标:
在第一阶段一部分学校先行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铺开。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重视从小侧面切入,深入研究试验。使整个小课题内容趋于丰富完善。每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
三、各校确定研究的目标、模式及研究过程
(1)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培养学生时政意识”。其模式及研究过程——是之前选定学生回家收看新闻联播或上网选摘,待到校上课,进行播报,哪怕简短的印象,对学生既是表达训练也是知识拓展传递,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学生所看所记不系统,支离破碎,借机看电视不完成家庭作业,能上网的家庭寥寥无几,并且被游戏深深吸引,即便能够说出来传递给其他学生的信号也缺乏逻辑重点,基于此,考虑暂由老师代劳,搜集国际国内较为重大的时政,交给学生代言人向大家报告,并留下纪实,为了让学生更具体了解时政,我利用每天从市内往返学校时机,买报纸,供学生阅读选用,算是给学生提供一点最新的时政新闻,报纸的形式文本使学生较为感兴趣,但内涵较杂,需要甄别。
(2)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教学研究”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继续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和教学。通过我们的课题课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提升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课题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教学,其中对课标中的每个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下面以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化了学生思想和行为,学会了如何与家人、同学及社会成员交往,明确了不同社会生活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3)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思品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侧重于教师的关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感恩教育。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本学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精彩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发现七年级的孩子对小故事很感兴趣,在引入新课时,都会为学生准备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提问时,也十分注意运用恰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以此来代替生硬的说教,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印象也更加深刻。
(4)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课堂提问技巧的运用” 如何将问题设置的更贴合教学内容?如何将问题与学生的兴奋点结合?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该如何设置?如何做到既顾及到“点”又能照顾到“面”?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在备课时,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事先考虑好万一学生不能回答,应该采取何种提示方法,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回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每一种类型、层次的问题都担负着发展学生心理的不同方向的功能。因此,为了发挥政治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提问时,通常会兼顾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的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间保持平衡,通常会针对一则背景资料进行两个以上的提问:一个和书本知识联系较为密切,一个和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进行问题设置,在提问时,应该遵循从见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阶梯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难忽易,忽深忽浅,这样会扰乱学生的思考,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降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问题设置环节要横向纵向的考虑周全。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欣赏性语言去鼓励学生。对于某些问题,学生在作答之后,教师可以不用着急去说出正确答案,而是请学生诠释这样回答的理由。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若仅提一些记忆型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做回答,仅让学生做“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更加热爱读书,让买书、带书、看书成为学生的习惯。”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为了更好的开始阅读课,本学期首先教师做了一个小调查,让学生回
家向家长推荐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要和妈妈说明推荐的理由,还要把妈妈的态度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妈妈们关于读书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热爱读书型、等价交换型、读书无用型、无比忙碌型、态度应付型。第二、给家长的一封信。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汤姆的午夜花园》《不老泉》《魔戒》《纳尼亚传奇》《野性的呼唤》《悲惨世界》《牛虻》《狼图腾》《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简.爱》《朝花夕拾》《小王子》《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编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万物简史》《红日》《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西行漫记》《中国国家地理》钱理群、万尚文编《新语文读本》初中卷《有趣的数学》(全4册,科学普及出版社)《感觉到的力——有趣的力学》《玩转数与形——有趣的数学》《这就是元素——有趣的化学》《什么组成我?——有趣的人体》《孙伟刚初中数学》“可怕的科学”系列《小牛顿科学馆》《贝多芬传》《罗曼 罗兰》《居里夫人传》(商务印书馆)《给孩子们的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精装六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苏菲的世界》《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艺术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与大师相遇》《艾青诗选》《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张晓文散文选》《猎人笔记》《基督山伯爵》《穆斯林的葬礼》。
第三、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请同学们在每节政治读书课之前都能带一本感兴趣的书,和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来完成我们每一节的阅读课。
(6)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的问题。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因为本学期的《弟子规》内容讲解依然是“入则孝”的部分,讲的是子女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在平常的接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更多的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孩子毫无感恩的理所当然的接受,学生不会体谅家长的不容易更不知道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本学期恰逢两个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教师以这两个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在特殊的日子里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7)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让生活中的“政治”伴孩子一路成长。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在思想政治课上开设了特色环节“新闻播报”,让学生走近了社会生活,也让社会生活实际走进了课堂,既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又大大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新闻播报”的环节着眼于学生的兴趣、能力、成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进,已经常规化、规范化。故事诠释生活,生活结晶智慧——生活化的故事案例带给学生真善美的感悟。政治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了大量的经典故事用于教学,尤其是六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涉及心理、品格、习惯、意志等方面。“小课堂,大社会”,每节课我们都会立足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引用和创编源于生活的案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生活中的正确选择,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
(8)XX中学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初中思品低年段运用视频资料提升学生情商的研究其模式及研究过程——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各个学科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中,最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视频材料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境和教学情境。但传统的黑板教学无法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和动画可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使学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大量的视频和动画被引入。
本学期主要探讨如何把视频资料作为认知工具,来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视频环境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协作学习。
四、对于本学期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反思
这种放开去让老师根据自身的关注点与学生的需求点相结合的小课题研究方式,有其优势,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优势:
首先、充分的调动了老师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其主动性、对课题的研究具有开放性。课题研究这一工作,很多老师只是有兴趣,但是真正的做起来比较吃力。往往是遇难而退。让老师在大的课题下选取自己关心的话题,充分的调动了老师的研究热情。例如:XX中学的XX老师,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在教育战线上从教近20年。她一直想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效能,把着眼点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说教中,想让学生真正的养成优秀的品质。因此,这一开放性的小课题一经提出,她就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并认认真真的进行对比研究,试验总结。再如文府中学的李冬芹老师和徐秀梅老师。他们的关注点是想通过《弟子规》在课堂中的渗透来解决学生情商较低,对身边的人、事漠不关心的情况。他们从这个角度研究分析也觉得得心应手。XX中学的XX老师一直致力于课堂中歌曲的运用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
其次、本学期的研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细化。先期研究的学校进一步有侧重的深入。其他学校进入研究的第一阶段。
对于后期开展的学校,从选题入手,实践所选的研究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情商的培养,能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一起。老师在原本盲目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思索要如何细化研究的内容,开始了进一步的思索。
第三、老师的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受益颇多。学生或是在读书中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或是在这一活动中改变了自己自私、冷漠的行为。或者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由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老师在研究中,通过不同的方法的运用,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效率,由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了学生期待的课堂。
2、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与预设的差异
首先、预设开放性的研究,虽然放开了老师的手脚,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但是过于开放的研究就不能有统一的量表去分析观察。对于研究每个课题只能限制在研究的教师本身或者是一两名教师,在交流上就出现了问题。在总结上就不能够深入,说服力不够。基本属于各自为战,摸石头过河。
其次、由于开放性的研究,大家关注的点不同,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论学习就不能够集体组织进行,大家的课时任务繁重,就冲击了自身的理论学习,使得深入细化就非常的费劲,研究不够细密精准严谨。必然导致研究质量的下降。与其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课改的实践操作。
第四、老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的实施出现了反差
让老师去尝试做一件自己乐于做的事情很容易,但是落实到理论的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依据就困难了许多。也就是说做大于总结。有这样几种情况:个别老师出于功利心、虚荣心,热情是有的,但是不要让我具体的思考实施;有意愿去做,也去实施,但是不要找理论依据,从思想上觉得和实践没什么关系,对于实践也没什么帮助。这样一来,导致了研究的效果参差不齐,个别的老师还流于了形式。
3、反思及对策
反思原因一:是在设置研究的问题时,不应过于开放。这容易让老师放的出去收不回来。也不便于课题研究的管理和交流。
对策:下学期,在统一关注课堂某一教学流程点的实施基础上,展开各自的问题研究。或者是选取某一个值得推广研究的问题,大家统一进行同步的研究。
反思原因二:理论的学习没有跟上。老师有了一定实践的基础,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显然走的不会远,甚至失去了研究的意味。
对策:必须集中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探讨。大家集体研究制定研究量表。便于观察记录。
反思原因三:对于研究的管理薄弱。各自为战,使得研究的结果良莠不齐,个别的老师必然会流于形式。
对策:每个月都进行一次研究情况的反馈,交流。由学期末的总结变为分阶段的月总结。这样既让研究的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能减轻老师期末的负担。
在小课题提出之初是怀着兴奋的心情,跃跃欲试。老师们的热情也是高涨的。随着具体的深入实施遇到了很多问题,越发的感到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参与研究的人员不益过多,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便于交流和管理。本学期的小课题研究的确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由盲目的热情转为了静静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研究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什么样的研究形式会激发起老师研究的欲望,学习的欲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课堂会让我们的学生爱学、乐学?我们是否可以和高校相关的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互补研究,寻求高层次的理论支持?„„一切都在探寻中,思索中。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学期课题研究方向调整部分
在大课题的背景下,继续根据学校的学情和教师关注的侧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各校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统一研究方向,具体研究:“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的情商有什么影响”。制定研究的量表,定期交流反思。这样才能深入挖掘研究的内容,使研究的工作能够深入的落实实施。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品质。
二、调整原因
围绕“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下设的小课题“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进入到实践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分学校进行小课题研究,尽管方便了老师研究,调动了老师的研究积极性。但是从大局出发,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很多老师没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推广性不强。
三、研究过程
1、本学期计划首先组织研究小组的老师进行理论的学习,聘请大学教授针对“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的情商有什么影响”内容进行培训。
2、利用学科社群定期进行实践研究交流。制定研究量表,便于老师进行研究观察。
3、利用网络“1+1”论坛,促动研究教师的作品意识的形成。定期发表研究心得。
4、各校确定研究的目标、模式及研究过程
各校继续以上学期没完成的内容为目标,在研究各自课题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研究“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对于学生的情商有什么影响”。
(1)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培养学生时政意识”。其模式及研究过程——是之前选定学生回家收看新闻联播或上网选摘,待到校上课,进行播报,哪怕简短的印象,对学生既是表达训练也是知识拓展传递,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学生所看所记不系统,支离破碎,借机看电视不完成家庭作业,能上网的家庭寥寥无几,并且被游戏深深吸引,即便能够说出来传递给其他学生的信号也缺乏逻辑重点,基于此,考虑暂由老师代劳,搜集国际国内较为重大的时政,交给学生代言人向大家报告,并留下纪实,为了让学生更具体了解时
政,我利用每天从市内往返学校时机,买报纸,供学生阅读选用,算是给学生提供一点最新的时政新闻,报纸的形式文本使学生较为感兴趣,但内涵较杂,需要甄别。
(2)XX本学期课题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教学研究”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继续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和教学。通过我们的课题课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提升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课题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教学,其中对课标中的每个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下面以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内化了学生思想和行为,学会了如何与家人、同学及社会成员交往,明确了不同社会生活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3)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思品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主动性”,侧重于教师的关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感恩教育。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精彩的小故事来调动学生,发现七年级的孩子对小故事很感兴趣,在引入新课时,都会为学生准备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提问时,也十分注意运用恰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以此来代替生硬的说教,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印象也更加深刻。
(4)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课堂提问技巧的运用” 如何将问题设置的更贴合教学内容?如何将问题与学生的兴奋点结合?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该如何设置?如何做到既顾及到“点”又能照顾到“面”?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在备课时,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事先考虑好万一学生不能回答,应该采取何种提示方法,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回答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每一种类型、层次的问题都担负着发展学生心理的不同方向的功能。因此,为了发挥政治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提问时,通常会兼顾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的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间保持平衡,通常会针对一则背景资料进行两个以上的提问:一个和书本知识联系较为密切,一个和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进行问题设置,在提问时,应该遵循从见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阶梯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难忽易,忽深忽浅,这样会扰乱学生的思考,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降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问题设置环节要横向纵向的考虑周全。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欣赏性语言去鼓励学生。对于某些问题,学生在作答之后,教师可以不用着急去说出正确答案,而是请学生诠释这样回答的理由。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若仅提一些记忆型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做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做回答,仅让学生做“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XX本学期课题侧重点“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更加热爱读书,让买书、带书、看书成为学生的习惯。”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为了更好的开始阅读课,本学期首先教师做了一个小调查,让学生回家向家长推荐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并要和妈妈说明推荐的理由,还要把妈妈的态度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妈妈们关于读书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热爱读书型、等价交换型、读书无用型、无比忙碌型、态度应付型。第二、给家长的一封信。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汤姆的午夜花园》《不老泉》《魔戒》《纳尼亚传奇》《野性的呼唤》《悲惨世界》《牛虻》《狼图腾》《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简.爱》《朝花夕拾》《小王子》《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编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万物简史》《红日》《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西行漫记》《中国国家地理》钱理群、万尚
文编《新语文读本》初中卷《有趣的数学》(全4册,科学普及出版社)《感觉到的力——有趣的力学》《玩转数与形——有趣的数学》《这就是元素——有趣的化学》《什么组成我?——有趣的人体》《孙伟刚初中数学》“可怕的科学”系列《小牛顿科学馆》《贝多芬传》《罗曼 罗兰》《居里夫人传》(商务印书馆)《给孩子们的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精装六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苏菲的世界》《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艺术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与大师相遇》《艾青诗选》《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张晓文散文选》《猎人笔记》《基督山伯爵》《穆斯林的葬礼》。
第三、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请同学们在每节政治读书课之前都能带一本感兴趣的书,和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来完成我们每一节的阅读课。
(6)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的问题。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因为本学期的《弟子规》内容讲解依然是“入则孝”的部分,讲的是子女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在平常的接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更多的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孩子毫无感恩的理所当然的接受,学生不会体谅家长的不容易更不知道该怎样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本学期恰逢两个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教师以这两个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在特殊的日子里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7)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让生活中的“政治”伴孩子一路成长。其模式及研究过程——在思想政治课上开设了特色环节“新闻播报”,让学生走近了社会生活,也让社会生活实际走进了课堂,既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又大大拓展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新闻播报”的环节着眼于学生的兴趣、能力、成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进,已经常规化、规范化。故事诠释生活,生活结晶智慧——生活化的故事案例带给学生真善美的感悟。政治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了大量的经典故事用于教学,尤其是六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涉及心理、品格、习惯、意志等方面。“小课堂,大社会”,每节课我们都会立足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引用和创编源于生活的案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生活中的正确选择,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情、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
(8)XX本学期小课题侧重点:初中思品低年段运用视频资料提升学生情商的研究
其模式及研究过程——思想品德学科在初中各个学科中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中,最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视频材料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能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自然情境和教学情境。但传统的黑板教学无法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和动画可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使学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大量的视频和动画被引入。
本学期主要探讨如何把视频资料作为认知工具,来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视频环境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协作学习。
四、预期目标
在X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重视从小侧面切入,深入研究试验。使整个X课题内容趋于丰富完善。每一位参与研究的人员针对本学期调整后的重点部分有研究的结果呈现。
第三篇:学科课题研究
学科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再是学生的“群口相声”,而是师生的互动之间的一种学习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该想办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学生也要主动地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程实施的全面铺开,教学中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特别在各级各类的比武课、优质课等评比中,教师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是课上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或引导进行,看是表现热热闹闹,回答问题或讨论有条不紊,课下却难见实效,因为少见课堂中的问题生成与创新思考。经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的怨言:“课堂上该讲的东西已经讲完、讲清,但一旦测验检查时,学生又好似没有学过一样。”这些言论说明师生教与学活动不同步,课堂实效低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只有弄清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并探求解决课堂教学低效的相应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想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师生学习活动的实效性为研究课题展开研究。为此,确立了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学习活动策略的研究”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实践研究,实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有利于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利于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在教学研究中诊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有利于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3、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外已进行了很久很多的探索,且有不少的成功经验与模式。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当今知识更新异常之快,照猫画虎难以应对。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异常凸现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在教育大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不落伍。本课题研究置身于学校开放教育的背景中,立足于超越传统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时空,重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四性”(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差异性)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紧扣“五开放”(开放的课堂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教与学的师生活动实践研究。在学校全面实施开放教育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策略的研究”是对开放教育理论成果的消化和应用,是对开放教育实践的探索和细化,是开放教育理论与开放式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进行的教学效益研究,以丰富学校教育特色的内涵。
本课题采取全体语文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学生参与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将依托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以解决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重点,利用我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的优势,发动教师全面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既促进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二、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有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民主气氛仍停留在表层。新课程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全力的付诸于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教学目标观;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新、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的课堂教学观,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争达到如下的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规律、方法;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同时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思辨方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全镇在校小学生,利用课堂师生学习活动展开提高实效性的研究。研究实施过程中采用网上查阅资料、教师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形成研究成果、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形式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分两个方面展开: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心理、身体的研究;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等。教师方面:包括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等。
① 行动研究法:由备课组长牵头,全体语文教师协同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通过进行教学反思和行为矫正,逐步解决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问题。
② 个案研究法: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个案(比较成功的或遇到问题较多的),充分解剖,总结经验和规律,为行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③ 反思总结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这些事实,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形成相关的结论,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④ 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利用语文课堂提高教学实效的理性认识。
五、实施过程与主要措施
(一)抓好“四落实”,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组织落实:
自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项目,批准为县级课题后,首先成立了以郭淑贞为课题总负责人,由教科室主任叶云霄老师安排策划并组织落实,具体规定了研究的重点和组内分工(详见课题实施方案)。由教研组申报子课题,教研组长任子课题主持者并负责组内研究。
2、管理落实: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的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步骤。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到“三必须”:首先,课题组成员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对组内成员或其他教师每人每月至少听一节课,同时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格》,记录并分析师生互动的“质与量”,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一次的课题会议,并检查总结汇报研究情况,及时交流。学期结束完成书面总结或撰写论文。
3、学习落实: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①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对课题研究也应采取特殊政策,允许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优先予以报销。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③邀请教育专家现场指导,拓宽课题研究信息渠道。
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4、目标落实:
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
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
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例如三年级 老师结合班级特点,多次开出体现合作互动的研究课,在摸索和借鉴中逐渐总结出合作互动的一般套路,像 老师在开始进行互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班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
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
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为了充分运用这种优势,在学习内容上应丰富多样,不仅仅让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才进行合作讨论,像互相认读生字,互相检查书写,交流学习方法,小组游戏学习、学习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合作和交流。例如,老师在《杨氏之子 》 这一课教学时,深入理解,让学生体会语言。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然后.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试着演一演。另外,课堂教学中的同伴合作师生互动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基本上达成共识:
1、互动要尽量采取民主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这是保证合作互动有效地进行。
2、互动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指导,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课堂中的静与动的关系,不可急于求成。
3、互动时,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合作互动的任务应该适当的难度,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活动的激情,以使每一节课同学们都是有目的地进行合作学习。
4、互动的时间要适中,这个时间应以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定,老师要做到仔细观察,掌握课堂发展态势,必要时对各个小组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合理分组,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的策略。
1、建立小组是合作的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实施的前提条件。小组生成方式有多种:如“自由组合式”,易相处的几个同学依据自己共同的兴趣而组合在起;“指定组合式”,就是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将某些特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小组;“优化组合式”,就是通过前两种方式相互融合,组成班级新结构。小组成员素质的分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优优”组合,即全部是优生组合在一起,这对“小教师”的指定、活动、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中中”组合,即全部是中等生组合在一起;“特定”组合,就是组合在一起的全是学习或品德有待于进取的学生。这三种分配方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分层次,在上课时可以将优秀生以“小教师”的身份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也可以采用“优中”、“中后”组合和“优中、优后”组合,这两种组合方式,非常适合各组成员在优生的带领下随时合作讨。同时老师也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兴趣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2、每组安排小教师,小组长,确定职责,是保证互动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活动的进展有序,又能使个人的努力真正与小组总体工作想协调。因为我们学校每个班的人数都是比较多,四人的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任务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各异,确定职责,分工合作。生成方式:小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由本组成员民主推选或者轮流“执政”;“小教师”亦可以由老师指定或学生民主推选,遵循“有能耐者上”的原则,如知识掌握的程度、表达能力等,所以在上课时教师有时可以临时指定谁当“小教师”。小组中两者存在模式:小组中只有一位组长,兼职“教学”和“行政”的功能;小组中只有“小教师”,不但履行“教学”功能,还要执行“行政”功能;小组中设小组长和“小教师”各一名,两者各负其责;“小教师”全部集中在若干小组中去,其他各组各设一名组长,在上课时可以将 “小教师”指派到其他各组合作、讨论、指导。
3、理顺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互动活动的内容与环节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花很多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我们课题组经过几次实践和研究,确定我们课题组还是按照最基本的互动的流程,就是:导学入境,确定目标→启发引导→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反馈提高→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任务。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从我们课题组开始实施学习策略研究一年多来,老师们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改正、边提高的方法,由初步的接触课题研究,到深入地展开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在理论和业务上较之以前有了质的变化。根据已实施“师生互动”教学的班级同学反映,课堂实施合作互动对于他们来说一是新颖,二是给了他们真正的自主。参与课题研究的任课教师也认为,课堂教学实施合作互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互动意识,起到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擅长的教育作用。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一年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种状况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甚不合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情势,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而新课程改革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交流,必须互相帮助,妥善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这种交往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产生心理相容,体验到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满足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
合作小组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能使学生心平气和地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上他人。尤其是那些在群体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来说,对于被接纳和自尊心受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效应。
(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的民主。
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当广泛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目前班级授课中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处旁观、旁听的局限。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专门知识不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四)课题研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对于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来说,通过现实的课题研究,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对策,对研究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动的鲜活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教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果便显示出来了。另外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上升到理论水平,就形成了科研论文。王老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发表于《宁海教育》2010年第三期),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处理好动与静、质与量、堵与放的关系,对其他教师也有借鉴意义。(语文组论文)
七、反思与探讨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虽然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了些许进步,教学效果也自认为比较明显,但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合作互动的理论觉得还不够深入,局限于比较狭窄的范围里,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着不足和困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个别教师对互动的简单理解,重形式轻实质,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很好实现原有效果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模式,核心问题应该是互动的实效性,而有的老师却误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只要师生之间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课堂上也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组给出正确的答案,整个小组就是顺利过关了。长此以往,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在“合作互动”幌子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而能够完成任务的同学也会灰心,合作方式就会不了了之,互动成了相互之间的闲聊。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互动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我们有时也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同时也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有的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有的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我们课题组的年轻教师真正做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总觉得我们组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以,针对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还是要求教师在教案本的后面写上教学反思,在每周常规的教研活动时提出来,然后以备课组为单元群策群力,共同研讨,寻找理论上的支持或成功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或案例,再到课堂教学中实施,看效果再做进一步的研究。过去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可以说是“边学边教边做”,对合作互动的理论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后的反思有时也停留在表面。所以我们继续进行课堂互动的研究就要切实解决此类问题,在理论的学习上要更加认真,还要多读、多看、多记录有关合作互动的理论,并能够真正地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八、参考文献及书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3、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施建平.让学习变得更轻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余文森.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6、余文森.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J],北京:人民教育,2004(3).7、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8.〈〈语文研究性学习综述〉〉(《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年第2期)
9.《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程红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四期)
10.《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第四篇: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计划
——美术学科小课题研究姚芳
1、申报课题题目:“学生如何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
3、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
4、中期检查与交流(中期报告);
5、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6、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7、开展结题答辩与鉴定;
第五篇:课题研究报1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先进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XHX No.017010)课题批准时间:2006年4月 立 项 级 别 :省级 课 题 类 别 :重点 学 科 分 科 :基础教育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耳畔常常想起铮铮强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要实现这个总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究竟该怎么教,新课标下的新理念该如何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改变目前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状,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心灵的触动,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审美的熏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缺失!学生们因为不喜欢语文课而不喜欢语文。余映潮先生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影响很大,许多老师已经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余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得到全国各地语文人的关注,得到语文界领导、专家的关注。他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他的阅读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效果非同一般,他的教学风格被誉为“一流的教学艺术“。为此县教研室领导多方考查、积极运做,适时提出“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研究”这一省级科研课题,提倡将余映潮老师的先进教学法与城镇、乡村中学的语文课堂相融合,努力打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特点;全面提高中学语文课堂
教学质量,科学务实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探索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推广先进教学方法的策略,对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对于促进新一轮教学改革高潮的形成,对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落实,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先进教学方法的实验与推广,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有利于语文教学新价值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利于新教材建设的完善,有利于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实践价值:
先进教学方法反映了时代的潮流,洋溢着改革创新者的智慧,实验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全县广大语文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自觉性的形成。
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探索实验和推广先进教学的方法、策略,实现先进教学法推广的最优化,增强推广的实效性,促使先进教学方法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寻找先进教学方法与本地教学实际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借鉴、吸收、整合、创新”机制,促使先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把立足点和归宿点落实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上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点。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实践余映潮先生的先进教学法。余映潮先生的课堂教学方法独树一帜,享誉全国,他的语文设计匠心独运,引导丝丝入扣,效果非同一般,他的教学风格被全国誉为“一流的教学艺术”。借鉴余映潮先生的“整合性、板块式”的教学方法,并促使其内化,达到灵活运用其教学方法的目的。
2、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实验和推广余先生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教学实验模式。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提高实效,总结归纳出实现先进教学方法实验与推广的最佳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授课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美读、入境、导想、悟文、悟理、鉴赏、迁移等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引导学生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在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余映潮创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2、研究余映潮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艺术。(1)文言诗文的教学。
(2)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的教学。(3)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
3、先进教学法借鉴与吸收的研究
4、适合本地初中语文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整合与创新的研究。创新点:
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实验和推广余先生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教学实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摩交流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资料、录象,学习、吸收消化其方法,写出实践策略和方法,制定实验措施。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观摩交流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座谈、辩论等方式探析其特点。挖掘其实质、摸索其规律掌握其内核。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印证其方法的可行性。
3、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归纳,探索“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模式,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路。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1、2006年3月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2、2006年4月26日,举办“初中特色课堂阅读教学大赛”,通过此次活动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语文教学现状,查找失误之处及其形成原因,写出分析报告。
3、系统学习余映潮先生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观看余映潮老师的教学实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吸收消化其方法,写出实践策略和方法,制定实验措施。
4、自觉运用其先进教学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
1、继续深入实践其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实践中的得与失,写出总结报告。2、2007年3月30日——4月1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沧州市十四中学阶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3、举行余先生先进教学法观摩交流会,通过刘玉清、杨淑芝、王晓萌老师的三节公开课进行观摩研讨,探析其特点,挖掘其实质,摸索其规律,掌握其内核,形成“我心目中的余先生的先进教学法”的阶段体会报告。
3、召开学生座谈会,畅谈其体会,回顾其变化,印证其方法的可行性。第三阶段——实践阶段(2008年3月——2008年12月)
1、着重研讨余先生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探索“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模式,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路。
2、以课题主持人郑主任总结的“学习余先生先进教学方法,开启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之一”为教学模式,应用于语文课堂。即:第一版块:新课传导;第二版块,走进文本;第三版块,选点突破;第四版块,美点追踪;第五版块,盘点入库。每个版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
第四阶段——完善提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1、2009年4月8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沧州颐和中学观摩了余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实验教师谢荣新上了汇报课,余先生给予点评和指导,余先生为谢荣新签名并合影留念。会后课题组老师写出《走进余映潮》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对先进教法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交流推广策略和自我创新模式。
第五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
1、全面回顾,写出研究报告。
2、结题资料、材料准备,迎接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1、“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创新。
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千“课“一面,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要对一篇课文尝试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
2、余先生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是12个字: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阅读教学有四要素:诵读,品析,积累,运用。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即:第一板块:新课传导;第二板块,走进文本;第三板块,选点突破;第四板块,美点追踪;第五板块,盘点入库。每个板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余先生先进教法的精髓是:选点精、形式活、效率高,使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同步积累,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进一步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
课题组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教师能够尊重学在阅读中的真实感受,改变了“一言堂”的旧模式,师生交流共同发展,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语文教学丰富的人文性。例如:小说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环境
描写、情节冲突等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成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2、培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通过朗读教学的指导,学生绝大部分能够根据文本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朗读,入情入境。通过教师读书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理读、类读、扩读等积累阅读方式。通过对文本理解的指导,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能够恰当的概括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含义、把握人物情感、分析鉴赏写作手法等。
3、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即:第一板块:新课传导;第二板块,走进文本;第三板块,选点突破;第四板块,美点追踪;第五板块,盘点入库。每个板块都详实地提示了具体实施方式、环节、技巧等等。
以第二板块为例:走进文本 一环:书声朗朗(整体感知)A自读——范读——再读 B 范读——试读——点读 C自读——点读——范读
(声、乐、画、光盘、录音、课件)二环:知识聚焦
字、词、句,文化信息拾零。(注释、文本、交流、互动,充分活动、充分识记)
三环:细品美读
语感、语气、语调、语速、层次、韵味
(重点提示、示范点拨、方法指导、体会锤炼)四环:感觉表述
或人或物、或事或理、或景或情、或境或趣、或语或思、或修辞或标点。(任其而言,捕捉信息,发现水平,乘势而为)
4、形成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模式并推广
①形成了“进行主问题设计---师生研讨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抓住关键,“拈精取要”,在课堂提问中设置一个巧妙的问题,也就是课堂中的“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主问题” 的探究来把握课文的脉搏。“主问题”是相对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②根据散文教学“美文美教”的教学艺术,形成了“创设文化情境---解读赏析文本---引导合作体验---促进人格融合”的教学模式。
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和谐性、趣味性、助学性,还要显示刺激性,以发挥诱发学习期待的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引入背景资料;展示生活体验;激活逆向思维;设置悬念挑疑。
教师策划解读、鉴赏中的探究问题。可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提问;可在学生有兴趣的地方提问;可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提问;可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同时,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启发学生探究发问,发问时间可在课堂前段,也可在中段或后段,教师要吸纳、整合师生问题,指导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学生发问的方式可口问也可笔问。
艺术地组织合作交流。组织原则是:精选内容;驱动趣乐;调控点面,把握频率。合作的方式可有:热身自由式;同题交流式;异题分享式;对抗论辩式。交流的方式可有:独立表述;代表发言;团队汇报。
实施多元指导,促进人格融合。在课堂上既要作直接指导:精讲有效知识,指导探究活动,总结学习方法。又要作无痕指导:熔点拨、校正、概括、提升、评价、赞赏于一炉。
③形成了“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发挥想象,感受形象---品析鉴赏,体会意境---指导吟诵,比较阅读”的诗歌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配合想象,体会诗歌的形象美;指导学生填补空白,析想结合,体会诗歌的结构美;指导学生以画赏诗,想想画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指导吟诵,比较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增加文学积累,掌握阅读方法。
5、形成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将“读”字作为古代诗文教学的一跟红线,贯穿始终,通过“助读、诵读、说读、译读、赏读、背读”等方式进行一文多读,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智能作业,分组练习,集体交流,促进积累;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构思,享受审美。
6、课题研究主要成果目录: 撰写科研论文:
赵双《以人为本,创设美的语文课堂》 2010年 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第4期。
王耀民《语文教师五味》 2009年 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第6期。谢荣新《怎样用好教材》 2011年 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第1期。杨淑芝《找回迷失的中学语文课堂》2010年发表于《新教育时代》第3期。郑立钧《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国家一等奖。杨淑芝《美文需要美教》在课题研讨会上交流,获市一等奖。于爱欣《真情育桃李,润物细无声》获市二等奖。
刘玉清《书声朗朗长相伴,优化阅读促提高》获市一等奖。黄春香《浅谈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县一等奖。莫爱华《春风尽吹千帆举,长缨在手缚苍龙》县一等奖。
......编辑出版学生作品集:《吴桥县第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文集锦》。积累研究课教案和教学实录:
谢荣新教学设计《对岸》省一等奖;教学设计《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市一等奖。
莫爱华教学设计«两条路»省一等奖。
杨淑芝«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视频,参加河北省课堂教学视频大赛。于爱心«感悟亲情,抒写真爱»在课题研讨会上观摩交流。刘玉清«陈涉起义»教学录象。
谢荣新«名著导读»在沧州颐和中学上汇报课,得到余映潮先生指导。赵双教学设计«岳阳楼记» 刘竟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封延娥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教师素质大赛获奖情况:
刘玉清、莫爱华 2007年 沧州市青年教师朗读比赛一等奖。
谢荣新、刘玉清 2010年 沧州市教师教学素质大赛一等奖;于爱新二等奖。刘玉清、谢荣新、于爱新 2010年 吴桥县语文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赵双、杨淑芝、刘静、封延娥、刘玉清、谢荣新、于爱新 2009年 吴桥县语文教师四项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
杨淑芝 2006年 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 沧州市一等奖。刘玉清、封延娥 演讲比赛 县一等奖。
......(七)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1、本课题所探索出来的各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通过系统地运用,它可以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可以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促进课堂中教与学得到整体的优化。谢荣新、刘玉清等老师多次在市、县上汇报课、观摩课,得到专家一致好评;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的普遍心态和普遍做法,我们探索出的多层训练模式,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动力,学生习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
2、“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它可以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借鉴、吸收、整合、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启了阅读教学课型结构新思路,并在全县推广,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而且扎实有效。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我们探索出的先进教学法,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和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模式,我们创立的一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在实践层面上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为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对目前的语文课改有较大启示,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学生的称赞,家长 的认可,浓厚了教育科研的学术氛围,老师们纷纷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实验中来,科研兴校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九)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本课题仅从优化教者的教学行为方面着手展开了具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追求高效率的课堂,就应该尽可能考虑全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寻求出对策。因此,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从这些方面着手进一步展开研究。
2、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多样性,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每个人性格、喜好、智力都不同。虽然在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但却很难照顾全体学生的差异。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样的教学模式、方法会有不同的反应,如何让探索出来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的学生,使其尽可能地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应是我们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3、语文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制约也是不能忽视的,认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学生一样重要,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和前提,是不能忽视的。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尤其是语文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变动多,这就促使着语文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修正选择教学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当然,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只具雏形,在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的新理念,以及验收组专家、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地扬弃低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今后,大量的领域仍有待于我们探索,我们将在省市教科所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继续探索,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余映潮讲语文》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1990年7 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倪文锦文
吕淑湘《语文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