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切尽在书中
一切尽在书中
----------读《百科全书》有感
爸爸送我一册《少儿百科全书》,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动物、植物等各方面知识。我一拿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把每个知识门类分成许多个小主题,每个主题又分成许多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介绍得十分细致。比如,我以前不知道长城是如何修建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砖一瓦修建而成的。令我感动的是那么大的石块是由人工搬上去的,在当时没在机器的条件下,要把如此沉重的巨石运到崇山峻岭之上,这中间凝聚了劳动人民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
我从书中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太阳系有多大?九大行星的名称与大小。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书上还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我们不用实验室也能做这些有趣的实验。这些知识对我帮助很大,有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别人都回答不上来,只有我答上来了。老师经常表扬我知识丰富,每当这时,我的心里就特别开心,很感谢这本《百科全书》。
这本《百科全书》就是知识的海洋,它有无穷的宝藏,在这儿你可以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知识。亲爱的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读吧!
第二篇:家长寄语: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家长们别总埋怨孩子、骂孩子、责备孩子,其实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好多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前进。作为家长,要用心去观察孩子,怀着平等与尊重的心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可爱、好奇甚至顽皮。家长寄语虽然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家长不能轻视它,它是家教中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要小看家长寄语,它也许就是指引孩子前行的灯塔,也许会左右孩子人生的轨迹。上小学的浩浩一回到家,总是把两只鞋脱的东一只西一只,为此,妈妈不知说了他多少回,但浩浩依然如故。有一天,浩浩进家后看到一张小纸条,他看完后笑眯眯地走到门口,把两只扔得很远的鞋子放在一起。以后,每次脱鞋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纸条上的话,会把鞋放好。那张纸条是妈妈写的,上面写着:鞋子兄弟想说悄悄话,可是它们总被扔的东一只西一只的。浩浩妈妈的这个方法是在不久前井春玲老师的一次讲座上学到的。井老师把这个方法称为“家长寄语”。它是一种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一位听讲座的老奶奶也用了这样的方法,以前孙子的铅笔总是乱放,每次都是她给收拾,后来她写了一个寄语,“铅笔兄弟姐妹,我们要回到小屋去。”孙子看到后,一边收拾一边说,都回到你们自己的家吧。
“寄语其实就是我们过去老师写的评语。”井老师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每篇长则二百余字,短则寥寥数语。我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孩子评价的教育功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井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作文,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先不看成绩,而是先看老师对这篇作文有什么评价。井老师想,完全可以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家庭教育中去。学校不是一个学期才有一次老师评语吗?于是井老师发明了周寄语、月寄语、季寄语、年寄语。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有旬寄语。生日也有寄语。还有专项寄语,就是当家长发现孩子缺点的时候,或是孩子取得成绩、受到小挫折的时候。
家长可以尝试着用饱含爱心的赞语给出发展性的评价,这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井老师的孙子以前不爱学习,做事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她给孙子写了这样两条寄语,“天赋给了你灵活聪颖、善于思考的头脑。然而,你却像书里说的那样,摒弃而不用,使自己的学习始终处于劣势,在纪律上你又常常不能约束自己,写作业时总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总是等成绩下来才十分懊悔,再一次次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在真正需要你付出时却又畏缩。面临毕业,你难道不想为六年的小学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吗?奶奶愿意做你的良师益友,扶你上马,送你一程。”“期末,是你们这些可爱孩子的秋天,在这个秋天里,你收获了长大的快乐,那个过去一边玩儿一边写作业的小胖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认真写作业的小男孩。脏兮兮的作业本也不见了,奶奶看到的是字迹工整、页面干净的作业本。全家人都为你的进步而高兴。奶奶知道,这些进步的背后都隐藏着你的努力,是努力结出了成长快乐之果。如果你再施加做事认真的养料,就会硕果累累。”如今,远在英国读大学的孙子说起奶奶当年写的寄语时,他说,奶奶给了他一双隐形的翅膀。井老师说:“别小看这些话,孩子看了以后就会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孙子对我说,‘奶奶,您给我的是自信。’”而外孙女一直将姥姥写给她的寄语像宝贝一样珍藏着。
优美柔和的语言,能激发出孩子自尊与自信的热情。家长寄语虽然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家长不能轻视它,它是家教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家长要用心去观察孩子,怀着平等与尊重的心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可爱、好奇甚至顽皮。
“别总埋怨孩子、骂孩子、责备孩子,好多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前进,为什么家长要选择那么极端的方式,又生气又着急。人一着急生气出言就不逊,对孩子的身心教育没有任何好处。”井老师说,“好多家长说,‘我着急,脾气又躁。’那只能说你作为家长不合格。还有一些家长总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我管你吃管你喝,你还不好好学习,我把你养大我容易吗?你对得起我吗?’其实这两者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供孩子吃喝不能成为孩子好好学习的原动力,那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第三篇:书中脚注格式
书中脚注格式 专著、图书
[序号]作者(编者):《书名》,版次(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3页。②
郭庆旺、赵志耘、夏杰长等:《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84~88页。论文集、会议录
[序号]《论文集名》,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① 《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1页。
② 《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86~187页。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名》,出处,出版年(及期刊或卷册号):引用页码。
①
胡永远:《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5(1):72~75页。
②
仇怡、郑毅:《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的现状与国际比较》,载《财政研究》,2006(3):80~81页。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年-月-日(及版次)。
①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3-12-27(6)。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年(及期刊号):引用页码。
①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报告》,载《求是》,2002(12):41~42页。
②
王振宏、冯雷:《增值税转型的东北之旅》,载《瞭望》,2004,12(3):41~43页。译著
[序号][作者国籍]作者:《著作名》,版次(卷、册),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① [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6版,赵志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6~118页。
②
转引自[美]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万鹏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页。
外文专著、期刊、杂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文章名),出处,版次(卷、册或期刊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月,年):引用页码。
① Peacock,A.T.and Woseman,J.: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London,Allen Unwin Press,1967:pp.51~53。
②James M.Buchanan: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New Series,Vol.32,NO.125,(Feb.,1965):pp.1~4。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名》,出版更新年-月-日[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① 参见马海涛:《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六点措施》,2002-12-19[2002-12-19],http://news.cufe.edu.cn/shownews.asp?newsid=1431。
② 转引自孙雷:《“分税制”十年系列报道之三》,载《21世纪经济报道》,http://www.xiexiebang.com/jj20041118/zj/200411170016.asp。
注:1.当书中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以后再次引用时只注明作者名字,书名和引用的页码。例如: 王振宏、冯雷:《增值税转型的东北之旅》,50~53页。
第四篇:书中美女
书中美女
罗敷回答得也很干脆:“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诗歌写到这里就完美地塑造了罗敷这个从体貌到心灵俱佳的美丽女性。当年读《陌上桑》,对罗敷的夫君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
人到了青春期,不论明里还是暗里,一定会憧憬美好的爱情。这纯粹是荷尔蒙作怪,使得古往今来,产生了多少拍案叫绝的爱情诗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爱情总是离不开帅哥与靓女,讴歌与描写靓女的古代诗歌,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常读常新。
本人记忆最深的靓女就是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我一直以为,罗敷是“城市户口”的农家女,“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根据诗歌来看,罗敷家有楼房,家境应该殷实,到“城南隅”采桑,干的是农活,用现在的观点看,她家是“城中村”,城市里的农业户,不是非农业。但罗敷这个城市里的农家女,却出奇的漂亮:“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长相,但利用他人反应来烘托形容,则让罗敷的美达到极致: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用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小伙子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是见到美女后不自然的动作。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停下犁头锄头,活也不干了,耽误应做的事情,回家也晚了,两口子还发生争吵。这些诙谐的夸张之笔,神气活现,立体感很强。诗歌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的完美。
罗敷不但貌美,心灵也纯洁。“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是太守、刺史一类官员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或说司局级。这位官员见到罗敷,并不像别人那样只是欣赏,而是想独自占有。于是派了手下人去,“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而罗敷回答得也很干脆:“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翻译成白话就是:“使君您这么大的官,怎么说出这么愚蠢的话来。你有你的妻子,我有我的丈夫!”诗歌写到这里就完美地塑造了罗敷这个从体貌到心灵俱佳的美丽女性。当年读《陌上桑》,对罗敷的夫君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年轻时也和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一样,读到写美女的诗歌也是激动,他把《关雎》列为《诗经》第一篇,就是爱美的证明。《关雎》描写了一位采摘荇菜的女子——“窈窕淑女”,但至于这位窈窕淑女长相如何,该诗一点也没有描绘,只是通过一位公子哥见到这位淑女之后食不知味,夜不成眠来烘托。这诗至今仍被年轻人喜爱,痴迷这位朦朦胧胧的古代美女。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描写了美女“硕人”,这位高挑的美女可是有背景的,她是“齐侯的子女,是卫侯的爱妻。她是太子的胞妹,还是邢侯的小姨,谭公还是她的妹夫”。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最欣赏的还是这美女的笑与眼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人最美丽的表情是微笑,人最传神的是眼睛,天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女,多么让人垂涎啊!
第五篇:风景尽在周末作文
风景尽在周末作文
风景尽在周末 最喜欢周末的湖南卫视,最喜欢周末的阳光,最喜欢周末的蛋炒青椒,爱周末的一切。又是周末了,我在日历上打了一个大五角星,然后打开冰箱取出鸡蛋面包,一心一意地啃起来。妈妈出差,家里只剩我和老爸,我的老爸如今正睡得如同死猪。我解决早饭,飞奔回房间,把书包里的书统统倒出来,把作业一本一本抽出来,开始奋战。爸爸起来了,他以为我还在睡,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被我吓了一大跳,我笑翻了,爸爸无语地走开了,然后继续做作业,我觉得自己真像一个做学问的人,可以一下子完成那么多试卷。终于完成了,我长吁了一口气。走到电脑前,没料到电脑正被老爸占据,他在玩天啊!居然在玩CF。我无比严肃地质问,老爸,你是否偷了我的号?老爸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爸下一秒,老爸已无奈地被我赶到了电视机前,我在红袖添香看了惊悚小说,觉得不自在,又上土豆网看了《美人心计》,觉得无聊,最后听着苏打绿的《小情歌》看起了《红楼梦》,想不到这也挺惬意啊!到了中午时间,已看到《黛玉葬花》一节了,老爸叫我去外面吃饭,快餐不好吃,面条太贵,于是到尊宝披萨点了一份牛排,没吃过六分熟,就尝试一下,发现六分熟也挺好吃的。老爸点了一份薯格,真叫难吃,我哈哈大笑。下午我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世界之谜》,结果卡没带,还好一个善良的阿姨帮了我,真是幸运,然后骑到海山公园,找了一个长凳,悠闲地坐下看书,直到有人喊我,才把目光从书上移开,原来是同学,真是难得碰到啊!晚上老爸加班,我一人吃了点面包,就继续看书,然后躺在摇椅上闭着眼,真是舒服!惬意的周末,惬意的生活!